社區式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籌 設計 畫 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社區式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籌 設計 畫 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梁亞文,林勝群,林育秀,吳淑如,陳英正,許淑芬,張怡秋寫的 長期照顧機構籌劃與管理實務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馬偕醫學院 長期照護研究所 申永順、葉淑惠所指導 林中虎的 多元照顧中心經營模式之可行性與推動策略 (2021),提出社區式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籌 設計 畫 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元照顧中心、經營模式、可行性、推動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蘇瑛敏所指導 莊雲竹的 改建既有建築物為住宿式長照機構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醫院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改建既有建築物、既有醫院轉用、住宿式長照機構、長期照護的重點而找出了 社區式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籌 設計 畫 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社區式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籌 設計 畫 ,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長期照顧機構籌劃與管理實務

為了解決社區式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籌 設計 畫 的問題,作者梁亞文,林勝群,林育秀,吳淑如,陳英正,許淑芬,張怡秋 這樣論述:

  臺灣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導致行動不便及老年慢性病人口增加,使得原以急性醫療為主的全民健康保險和社會安全體系的健全性與持續性面臨極大的挑戰。且家庭結構的改變導致高齡者倚賴家庭成員照護的可能性愈來愈低,故,高齡者需要社會體系或政府提供生活照護的需求將愈來愈大。社會如何才能支撐老年人口愈來愈多的照顧需求?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如何維持?如何因應高齡化調整相關的健康照護制度、長期照顧制度、社會保險制度以及政策?   本書包含三篇,第一篇長期照顧服務概論,內容包含長期照顧政策及長期照顧服務類型的介紹;第二篇籌設規劃,聚焦長期照顧服務法實施

後之長期照顧機構設置法規,及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籌設及規劃;第三篇經營管理,聚焦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的住民管理及評估、失智症照顧、人力資源管理、長照評鑑、品質管理、公共關係、緊急應變措施管理計畫,及機構資訊管理,共十二章。本書的編撰期可幫助有心投入長照產業的學生、業者,及已在長照產業從業的人員瞭解、掌握機構住宿式長照服務機構,俾利個人職涯規劃及機構的永續發展。

多元照顧中心經營模式之可行性與推動策略

為了解決社區式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籌 設計 畫 的問題,作者林中虎 這樣論述:

隨著人口老化衍生出許多醫療和長期照護的問題日益嚴重,國內長期照護相關法制與推動體系正積極建置中。多元照顧中心為發展中之社區照顧模式,隨著國內整體政策與示範專案之推廣與經驗累積,其推動成效與未來推動方向有待深入探討。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多元照顧中心在長照2.0政策之定位與功能、經營模式現狀及面對經營困境之因應策略,調查潛在服務發展項目與最適營運模式、可行性分析及推動策略規劃。本研究以衛福部立案之40家多元照顧中心業者為研究對象,採取混合型研究設計,首先以結構性問卷蒐集量性研究資料,回收問卷輸入SA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並採用Martilla及James(1977)重要性-表現分析法(IPA)進行資料

分析。次以質性研究法,採用半結構大綱進行訪談,再將訪談資料進行內容分析,並驗證論述之嚴謹度,以確保研究品質。本研究亦應用Osterwalder及Pigneur (2010)經營模式九大關鍵要素分析受訪者經營模式之現狀,歸納其經營特質及屬性,研提最適營運模式之建議。研究結果顯示多元照顧中心在長照2.0政策之定位與功能乃以人為本的照顧主軸;未來潛在服務項目轉向支持性與健康性的生活照顧為目標。目前多元照顧中心經營困境包括空間環境、法令規章、行銷推廣、專業能力、人事管理、服務推展、費用事務、教育訓練、個案長輩及家屬事項等,其中主要關鍵瓶頸為:(1)單一日照服務供需落差極大,小規模多機能三合一多元服務不

易落實;(2)長照專業管理人力及知能有限,自費服務項目收入不足,以致業務推廣不易;(3)由單一日照中心擴展為小規機多機能服務經營本質有所差異,須先明確定位與功能,方能有效發展營運及永續經營策略。本研究經文獻蒐研及業者訪談調查,並應用Porter(1980)五力模式及Ansoff SWOT模式分析,研提多元照顧中心經營與運作策略之主要建議如下:(1)明確機構營運定位,採用專案訓用合一選才制度,審慎評估人力或個案需求,並培訓專業經營管理能力,以瞭解經營綜合面向;(2)建立可行、可獲利的營運模式和合作機制;(3)發展多元化與多功能的照護特色,運用智慧照護技術與資通訊系統,減輕工作負荷與提升效率。本研

究彙整並研提政府衛福行政單位之主要施政建議如下:(1)設立多元照顧中心示範區以提供產學合作交流場所;(2)加速推動長照保險制度,確保完善的穩健財源;(3)建立多元長照給付模式,長照給付與自費照護並存;(4)整合衛政與社政體系,結合醫療服務、社會福祉和健康照護,以滿足各種不同照護需求;(5)合理鬆綁行政管制(如放寬建管及消防評鑑年限),引導民間資金參與BOT經營長照,促進長照與民間交流;(6)整合都會長照與醫療跨專業團隊多功能服務,偏鄉衛生所主導的包裹式多功能整合照護服務;(7)籌設健康照護產業專區,提供一站式(All in One)到位服務,連結各階段照護資源,以實現在地安老的理念。本研究結果

可提供未來多元照顧中心經營者建置因地制宜、最適營運之模式及政府相關單位施政之參考。

改建既有建築物為住宿式長照機構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社區式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籌 設計 畫 的問題,作者莊雲竹 這樣論述:

依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推估臺灣將於2025年高齡人口達20%步入超高齡社會。同時慢性病及身心障礙人口也隨之增加,對醫療與長照需求提高,加上社會結構變遷的現象,讓住宿式長照機構需求大增。目前長照機構以居家式、社區式為主,住宿式長照機構有需求卻不普遍,現下資源不均與低弱品質等,導致供不應求。本研究蒐集相關文獻及臺灣既有建築評估資料、透過專家訪談等,近年多以閒置的校舍的既有建築物轉型為住宿式長照機構來解決燃眉之急,卻面臨法令變更,結構及建築技術規範不符問題。本研究以高規格的醫療空間轉用為研究對象,更具轉用經濟性。研究結果,歸納改建既有建築物為住宿式長照機構九大檢核項目為:(1)相關法令(2)建築安全

(3)防火構造(4)電梯(5)無障礙(6)消防避難(7)機電系統(8)建築單元(9)成本估價。訂定具體操作三部分檢核表:第一部分經營單位預估需求,第二部分專業建築設計者檢核基本條件,第三部分為第一、二部分檢核後,再加上各建築機電專業技師細項檢核判別。期能提供既有建築空間評估上所遭遇的課題與對策,使持續推動住宿式長照機構有更完善的操作參考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