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蘆洲議員當選名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新北第3選區/藍綠老將不連任二代新人盼接棒 - 民報也說明:新北市第三選區(三重、蘆洲)議員選舉都出現藍、綠老將不再連任,由第二代接棒的情形,包括林永鴻、彭佳芸、陳汪全(由左至右)等都是政治家族的第二 ...

國立中正大學 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宋學文所指導 陳乃綺的 從「公民社會」探討選民立場的變遷:以新北市議員李翁月娥之競選為例(1998~2014) (2015),提出三重蘆洲議員當選名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民社會、社會建構論、(3+1)i模型建構、九合一選舉、選舉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高永光所指導 林政緯的 台灣農會、派系與地方選舉之關係:以新北市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地方派系、農會、政黨、恩庇侍從主義、統合主義、選舉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重蘆洲議員當選名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第2屆新北市議員列表 - Wikiwand則補充:以下列出新北市議會第2屆議員名單: 本屆議會共有66個席次。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重蘆洲議員當選名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公民社會」探討選民立場的變遷:以新北市議員李翁月娥之競選為例(1998~2014)

為了解決三重蘆洲議員當選名單的問題,作者陳乃綺 這樣論述:

  本文的研究背景著眼於新北市議員李翁月娥女士於2014年11月的選舉個案分析,該議員除1998年鄉鎮市長選舉未當選之外,其他所參與的選舉皆連任成功。在2000年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之後,為延續政治跑道,李翁月娥女士以末代市長(蘆洲市長)之姿投入市議員選舉。  其在2010年的直轄市議員選舉中以第一高票當選新北市第三選區(三重、蘆洲)議員;而在2014年直轄市議員選舉中,李翁月娥女士在競爭激烈的選舉之中成為當選名單中得票數最少的議員。因此,筆者對這個有趣的落差產生興趣,進而想研究此落差發生的原因為何。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與設計,旨在探討是什麼原因改變了選民投票行為偏好,致使李翁月娥女士在民國9

9年以及民國103年的得票率出現極大的落差。本論文將以公民社會的觀點輔以(3+1)i模型來探討此現象。

台灣農會、派系與地方選舉之關係:以新北市為例

為了解決三重蘆洲議員當選名單的問題,作者林政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農會系統、派系組織與政黨運作對新北市選舉所產生的影響,進而瞭解台灣農會與地方派系的形勢消長及政治能量之轉變。此外,並藉由2002年開始的第15屆縣議員與2005年第16屆縣議員選舉及2010年第1屆市議員之選舉結果,探究新北市各政黨歷屆席次與得票率的變化,以觀察新北市國民黨重新執政前後政黨版圖的變動,與農會競爭體系及派系侍從的改變,對選舉關係的影響。為深入探討國民黨重新執政前後農會與派系對候選人的影響,遂進而分析三屆基層議員選舉過程中,農會背景與派系色彩對候選人得票率的影響力,透過卡方相關與迴歸分析評估其間的變動,並明瞭農會、派系與政黨之間的新關係。本研究提出主要結果如下:壹

、新北市地方派系由初級關係之基礎演變成政經結盟2000年與2008年兩次總統選舉的政黨輪替,地方派系因國民黨分裂而造成成員出走,加上陳水扁意識型態掛帥與馬英九清廉執政的堅持,目前仍擁有較大影響力的派系為都會型具有經濟規模的派系系統及鄉村型具有基層服務的樁腳體系,為新北市現階段實力最堅強的派系。貳、新北市選舉政黨影響力上升,派系影響力下降新北市傳統地方派系與選舉的關係已形成一個主要特徵:即候選人的派系色彩逐漸淡薄。都市化與民主化的人口大量移入和民主政治的透明化,移入者的派系觀念淡薄及政治利益已經無法由單一勢力所掌控,派系的固定票源下滑,導致候選人需與其他社會與民間團體或特定族群結盟合作。由於勝選

的壓力,候選人必須強調本身的學經歷、問政風格與口碑,致使派系色彩在歷屆的選戰漸為稀釋。參、新北市地方派系現未產生大規模恩主之轉換本研究根據文獻回顧認為派系與政黨在新北市市議員選舉中,為決定候選人得票率的兩個主要因素,故選定以迴歸模型之設計來預測此兩自變項對於得票率的解釋力。分析結果呈現:地方派系對於市議員候選人得票率之影響力有逐漸式微的傾向,因為有越來越多因素涉入影響候選之得票率,使得地方派系對於候選人得票率之解釋力下降。肆、農會功能的逐漸轉變由於台灣出現政黨輪替,農會為單一政黨服務的政治動員功能下降,雖然許多農會理事長、總幹事仍具國民黨籍,但根據訪談結果,農會不再單獨公開支持特定政黨,甚或部

分黨部失去與農會對話、聯繫的管道,農會由以往的協助政治統治的工具性格,轉變成具有自主性,而與政黨採取保持距離,有條件合作的關係。伍、新北市農會變數的影響力雖然下降,但仍是最高的本研究進行農會背景、派系背景、國民黨背景、民進黨背景(依變數)與當選與否(自變數)的迴歸分析發現,農會影響力高於派系背景、國民黨背景、民進黨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背景」此一變數的影響力已逐漸上升,除了三屆總合資料來看,民進黨屬性影響力已高於國民黨外,2010年選舉,「民進黨背景」是所有變數中影響力最大的,新北市的政治結構顯然在政黨政治下,有結構性的轉變。陸、新北市農會與地方派系關係模型-多數農會仍被派系掌握新北市派

系、農會關係的模型中,模型一(全控型)有8區,模型二(分佔型)有5區,模型三(參與型)有4區,模型四(獨立型)有7區,因此,模型一與模型四為主要模型。本研究有以下三點看法:一、不應把農會簡單地視為國民黨或地方派系的禁臠,或單純工具看待,許多農會仍有自主性。模型三(參與型)與模型四(獨立型)的農會都具有自主性。二、許多農會自成一局,但有些農會涉入地方政治,自己成為派系,而被稱為「農會派」,譬如:樹林、三峽、深坑,通常「農會派」與「公所派」或「鎮長派」對立。若自成格局,卻又不涉入政治,或並無重要幹部參政,則此區模式為模型四;若已成一派系,則為模型一。三、本研究深入訪談時,常聽訪談對象表示農會與派系

無任何關係,但經研究比對資料後得知,新北市各區農會中,能排拒地方派系力量的只有7個,佔全部24個區農會的29%,其餘仍受地方派系影響,惟程度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