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金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弘光科技大學 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研究所 陳瑛治所指導 黃珉宥的 照顧者津貼之請領者福利資源使用經驗探討 (2020),提出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金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照顧者津貼、請領者、福利資源使用經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經濟學系 尤素娟所指導 池伯尉的 實證應用個體經濟學之三篇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高等教育、學科領域選擇、性別差異、貨幣價值、家庭主要照顧者、福康評估法、長期照護、自我決定、社會壓力、戒菸、成癮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金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金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照顧者津貼之請領者福利資源使用經驗探討

為了解決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金額的問題,作者黃珉宥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與目的:家庭照顧者津貼是政府提供給辭職在家照顧的家人一項福利措施,然而政府卻在申請資格層層把關,使其需要申請津貼補助的人數多,但實質受惠的照顧者人數卻相對少,且申請津貼後便不得使用其他社會福利資源,因此津貼請領者對於福利資源使用經驗是值得探討。本研究欲了解津貼請領者的照顧經驗、津貼請領者使用津貼的經驗、比較中低收入老人照顧津貼與身心障礙照顧者津貼請領者使用津貼之經驗差異及使用其他資源的考量因素,研究結果可作為政府未來推動津貼政策之參考。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內容分析法,以非隨機抽樣中立意取樣法,共挑出9位受訪者,其中5位受訪者為請領中低收老人特別照顧津貼之照顧者,另外4位受訪者為請領身

心障礙家庭照顧者津貼之照顧者,依不同照顧津貼、不同請領年數,探討照顧者對於照顧津貼及其他福利資源的使用經驗。研究結果:1.照顧者壓力包含經濟負荷、身體負荷、缺乏家人支持、社交隔離、生活品質下降、照顧角色衝突。2.照顧者津貼資訊多數由照顧者自行主動詢問及朋友告知,少數由網路及政府告知。3.照顧者津貼如同及時雨,金額雖未隨物價上漲而增加且限制照顧者使用實務服務,卻其能緩解照顧者的經濟壓力。4.照顧者若是身體無法負荷將使用長照2.0服務,但由於照顧者認為照顧工作是自己的責任,不放心將家人交由外人照顧,對資源的不信任,因此照顧者仍選擇在家自行照顧。研究結論與建議: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有關津貼福利制度

之建議利於後續研究。

實證應用個體經濟學之三篇研究

為了解決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金額的問題,作者池伯尉 這樣論述:

本論文包含了三篇個體經濟之研究。除第一篇文章為教育經濟學之研究,第二與第三篇文章皆為健康經濟學之研究。本論文第一篇文章係利用1996年至2010年間的大學考生資料,探討台灣男女生就讀各學科領域之變化趨勢,並分析其中之影響因子。研究結果顯示,台灣近15年間學科領域屬性及男女生就讀之學科領域,皆呈現穩定之趨勢。進一步分析男女生學科領域選擇偏好之影響因子,發現學科成績、出生背景、父母親教育程度,及高中是否就讀單性別高中,皆對男女生的學科領域選擇具顯著之影響。第二篇文章係利用花蓮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所執行「103年度花蓮縣長期照顧服務滿意度調查」之普查資料,探討家庭主要照顧者整體生活品質感受之影響因素

,並估算其貨幣價值。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年齡較輕、教育程度較低,與患有慢性病的主要照顧者,他們的整體生活品質感受較低。另外,隨著主要照顧者每日照顧時間與月收入的增加,亦對整體生活品質感受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分析家庭主要照顧者每小時之貨幣價值,各項模擬之結果顯示,在維持家庭主要照顧者生活感受不變之情況下,若多增加一個小時的照顧時間所需補償之金額約為138元至392元。最後一篇文章則係探討不同類型戒菸動機與吸菸者戒菸成功之相關性。我們使用2002年之台灣地區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並透過兩階段模型來檢視不同戒菸動機對戒菸結果之影響。發現雖然環境壓力與吸菸者之自我動機均會使吸菸者嘗試戒菸

,但唯有在吸菸者具有自我戒菸動機之情況下,戒菸才得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