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優惠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中國信託優惠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大勇張越劉月寫的 實踐FINTECH:BCG教你擬定金融科技的最佳優勢策略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My Way數位會員酷碰優惠券 中國信託銀行數位品牌Banking ...也說明:中國信託 商業銀行ATM全台據點最多,快速完成您的交易需求,交易後可再拿超值優惠劵!ATM好康優惠券也通通收進中信LINE官方帳號與Home Bank APP,線上任你選、立即換、 ...

實踐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維元所指導 許雅雯的 投資人對電子支付服務的接受度 (2017),提出中國信託優惠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支付、共同基金、促銷、科技接受模型、計畫行為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航運管理學系 余坤東、朱經武所指導 王梅英的 消費者對以房養老接受度之探討-科技接受模式觀點 (2016),提出因為有 以房養老、科技接受模式、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信託優惠券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國信託ATM酷碰優惠券則補充:中國信託 ATM酷碰優惠券 · Starbucks 星巴克x 中國信託》中國信託中杯美式咖啡平日早鳥優惠價65元~優惠即將到期,請於期限內兌換! · 頂呱呱》中信套餐! · Starbucks 星巴克x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信託優惠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踐FINTECH:BCG教你擬定金融科技的最佳優勢策略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優惠券的問題,作者何大勇張越劉月 這樣論述:

BCG波士頓顧問公司首次公開「FinTech策略實戰術」 用數據/策略/國際案例告訴你, FinTech與你大有關係!   ● 讓金融從業者擬出轉型策略   ● 投資人找到對的產業商機   ● 普羅大眾理解未來消費趨勢   FinTech時代來臨,零售銀行、保險業、券商、P2P……等個人金融服務業,都將面臨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本書由BCG資深金融戰略專家,歷時一年多,訪談金融業內上百位專家,並結合國內外豐富的案例經驗編寫而成,具體提出個人金融在FinTech時代跟傳統金融不同的競爭格局與致勝要素,教你擬出個人金融服務業的轉型應對策略。   以零售銀行為例   【提供差異化定位+多樣

化的業務模式】   •客戶深耕型→馬來西亞的MACH銀行只在人潮流動大的位置開設實體店面,創造年輕、活潑的文化刺激年輕人的需求,並提供他們最常用的理財工具。   •通路創新型→西班牙一家零售銀行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足球消費者的存款最多,因此主動提供奢侈品服務,提高客戶消費動能。   •全面制勝型→美國富國銀行擁有小型農場商、中階主管以及高淨值人群等多樣化客群,因此可提供各種需求滿足所有客戶所需。   •商品專家型→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提供的商品本身並沒有獨特的創新,但價格往往低於競爭者,或反饋各種形式優惠給客戶。   •生態整合型→日本樂天集團利用旗下電子商務購物平台、電子書、旅遊……

業務,結合網路銀行、信用卡、電子錢包,掌握資金流向和大量的交易數據。 本書特色   1. BCG首次公開「金融產業策略報告書」,書中使用大量的資料分析,對金融科技相關行業的業務創新、商業模式進行了極具實踐價值的剖析。   2. 傳統金融機構的轉型發展迫在眉睫,書中提供最務實的案例與指南,描繪出FinTech時代對未來的變革、轉型路徑及制勝策略。 名人推薦   洪茂蔚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詹文男 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廖天舒 波士頓顧問公司大中華區總裁   劉奕成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   盧希鵬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作者簡

介 何大勇(BCG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   從事金融及金融業戰略諮詢工作15年,領導BCG在中國金融行業的諮詢業務、BCG中國金融業智庫研究工作,目前領導綜合金融、金融大數據、銀行業數位化轉型、多管道整合、數位保險等專題領域的工作。 張越(BCG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   BCG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業務領導小組核心成員,負責綜合金融、網路金融、大數據、零售銀行、財富和資產管理、運營管理等專題的諮詢業務和研究工作,常年服務於全球及中國本土領先金融機構。 劉月(BCG專案經理)   從事金融戰略諮詢工作7年,專注於金融業的戰略設計、網路金融、管道轉型、協同策略等議題。

推薦序 破壞式科技下的創新思維/洪茂蔚 推薦序 數位世代,更要洞察需求、翻轉營運模式/詹文男 推薦序 金融科技實操、思考、案例分享的完全指南/廖天舒 推薦序 鳥瞰來路去向/劉奕成 推薦序 贏在細節,輸在格局/盧希鵬 前言 導讀 知變、應變、適變,台灣金融業的數位發展之路 上篇 網路開創的金融新格局 第一章 當傳統金融遇上網路新秀 01/中國網路金融業的崛起與顛覆 02/技術創造金融革新 專題 1-1:國際金融業的大數據應用 03/客戶需求是革新的驅動力 04/中國監管法規同步更新,包容新金融 第二章 網路促進金融業轉型 01/跨界競爭的思維碰撞:金融vs.網路 02/網路競合的四大制

高點 專題 2-1:蘋果支付對行動支付業是機遇還是挑戰? 專題 2-2:以美國徵信市場為例看國外徵信發展 第三章 打造網路金融的全面策略優勢 01/BCG的適應型策略 02/試誤優勢 03/觸角優勢 04/組織優勢 05/系統優勢 06/社會優勢 第四章 網路加值金融業,擴充經營格局 01/促進普惠金融的實現 02/網路金融促使金融改革 下篇 網路帶動的金融服務轉型:個人金融時代來臨 第五章 網路時代的零售銀行轉型 01/網路時代的零售銀行發展策略 02/網路發展趨勢預測 03/零售銀行網路轉型的五大差異化模式 04/零售銀行轉型的七大能力 第六章 網路時代的保險業轉型 01/網路改

變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策略 02/保險業發展的趨勢預測 03/保險業轉型的兩大機會 04/保險業轉型的八大能力 第七章 網路時代的證券商轉型 01/證券商未來發展的策略 02/證券發展的主要趨勢 03/證券商零售業務轉型的六大模式 專題 7-1:O2O財富管理模式,以嘉信理財為例 專題 7-2:擁抱網路時代的私人財富管理 04/證券商轉型的五大關鍵 第八章 網路時代的新興金融生態圈 01/新興金融業態的當前發展 02/新金融業態:P2P 03/新金融業態:股權眾籌 附錄 台灣網路金融的現況與未來發展 推薦序 數位世代,更要洞察需求、翻轉營運模式 文/ 詹文男 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

所(MIC)所長   自從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於2015年發布未來金融服務研究報告以來,金融科技(FinTech)不僅成為金融服務業創新的代名詞,更是各大金融集團、創投與科技新創企業的競技場。   在WEF報告中提出六項關鍵趨勢:①FinTech的發展與對傳統金融業的破壞性是可以預期的;②最大衝擊來自於平台、大數據與輕量資產的商業模式創新;③短期影響最大的是銀行業,中長期影響最深的是保險業。④金融業將會採取與新創FinTech公司競合的平行策略;⑤健全的發展來自於政府、金融業與新創FinTech公司三方的協同合作;⑥FinTech的破壞性創新將會

逐漸改變消費行為、商業模式,與產業結構。   對照現今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發現,WEF所提出的這些趨勢,正如潮水般湧向傳統金融產業,並逐漸侵蝕其原有的基業,到底應該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合作?還是迎頭痛擊?已成為現階段這些傳統金融產業領導人煩惱的課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從金融科技的本質思考起:基本上,我們應該了解,金融科技重點不僅止於科技。科技當然提供了顛覆產業或驅使企業轉型的機會,但更需要理解的是數位世代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與科技融合只是表象,真正的意涵在於世代行為的翻轉。亦即我們在思考金融科技的策略布局時,真正需要強化的是對於數位世代行為的洞察。數位世代對於科技的應用能力,遠遠超過傳

統金融業決策高層的想像。這種先天的不對稱性,將會是傳統金融業發展金融科技的最大盲點。   也就是,金融科技的重點不只是科技,更重要的是運用科技經營社群:透過社群互動深入挖掘隱而未顯的需求與可能的服務模式,然後再用FinTech新服務來對應。要發展金融科技,不能落於金融業的科技化,需要更專注於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的真正痛點。那些現在沒有或不方便、不便宜的金融服務,並且鏈結社群口碑,設計符合年輕世代使用行為的新服務。   但要如何著手進行呢?讀者手上的這本《實踐FinTech》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架構。本書從網路發展對傳統金融產業的影響先做宏觀的描述與說明,接著提出如何打造網路金融優勢的幾種策略,並

舉實例說明,讓讀者能夠清楚掌握執行的方向;更可貴的事,本書針對不同的金融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證券及新興的金融業態,提出可以參考的策略架構與協助企業轉型的關鍵要素。對於有志於進軍金融科技的讀者,或是憂心數位時代挑戰的傳統金融業從業人員,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引,值得推薦給大家! 推薦序 金融科技實操、思考、案例分享的完全指南 文/ 廖天舒 波士頓顧問公司大中華區總裁   回望歷史,中國金融業從未缺少過跌宕起伏。銀行、保險、信託、證券、基金⋯⋯幾度變遷,甚至洗牌。   但這個行業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時代:客戶行為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不可逆轉。每天,近6億手機線上使用者在指掌之間不僅完成了溝

通、分享、購物,也正以日益自主的心態於線上完成金融服務;技術支援下的業務模式不斷翻新—行動通訊網路、大數據、雲端運算技術、物聯網等技術不斷滲透金融業,使其創造價值的方式不斷變化、能力不斷提高;金融業自身的市場化進入關鍵階段—利率、匯率、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各個核心維度都在破冰;跨界競合成為常態—網路企業、電商平台、產業集團、新創公司紛紛加入,靈敏而強韌地在各個細分市場中尋求價值,與傳統金融機構或爭鋒,或連結。這一切並非從未曾發生過,但這一切從未同時、並以這樣的速度發生過。   做為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全球布局的顧問公司,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有幸在中國金融業中成為這樣一個時

代的觀察者、思考者、探索者和塑造者。日復一日,我們的顧問團隊與各個金融子行業中的打拚者並肩作戰、共同求索,並不斷將BCG做為策略諮詢開創者的智慧資產應用於本土實踐,為行業的轉型與發展前瞻藍圖、規畫路徑、落實跬步、謀求突破。   本書是這些觀察、思考與實踐中凝練出的結晶。對於這樣一個激蕩偉大的時代,這本書僅僅是對金融業發展長河中短暫一程的剖析,但它全面、系統、精准地透視了在網路大潮洗禮下的個人金融服務業,轉型的動力和格局、各個相關子行業轉型與發展的潛在目標模式與路徑,在大膽設想的同時用大量的數據分析、專家訪談、案例研究等小心求證,形成結論。同時,作者還首次將BCG在數位時代對於企業策略分析框架

的新理論研究成果「適應型策略」(Adaptive Strategy),應用到個人金融服務的策略思考層面,為金融業打造根本性的競爭優勢指明了方向。1970年,BCG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先生用「波士頓矩陣」將「策略」引入商界。從那時起,BCG就未曾停止用思考與智慧影響世界、改變世界:經驗曲線、時基競爭、價值鏈分析⋯⋯到如今的適應型策略,每一次,BCG都希望能夠擊穿紛繁複雜的現象,觸達行業發展的本質,用精簡銳利的思考框架,幫助企業決策者把握自身的價值關鍵,在競爭中贏得先機、構築優勢。這一次,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一理論,在中國的個人金融服務業得以發揮力量。   這樣一本

書的誕生是時間沉澱的結果。我們的顧問團隊在中國金融行業「網路金融元年」開始,就已經透過各種項目實踐和專項研究,融入中國個人金融服務業的轉型大業中,實操、思考、積累。   這樣一本書的誕生是集體努力的結果。在研究並成書的過程中,我們訪談了一百多位來自監管、金融業、網路業、各產業、高校、研究機構、媒體、BCG遍布全球48國、85個辦公室的相關專家,廣集智慧,碰撞觀點。在此,我代表團隊向所有支持我們、陪伴我們一路走來的各方表示誠摯的感謝。   我們深知,行業的探索永無止境。BCG將繼續謹記使命,不斷用智慧和專業為我們的客戶創造價值,並與從業者一起,共同塑造、成就中國個人金融服務業這一場面向朝陽的

轉型。 推薦序 贏在細節,輸在格局 文/ 盧希鵬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台灣的金融機構往往「贏在細節,輸在格局」,因為每家銀行做的業務都一樣,誰掌握到細節,誰就能勝出。但FinTech這波革命,卻是格局的革命,一不小心,就可能革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命。這波革命的基礎,來自於互聯網金融的低交易成本,促成了長尾小眾市場的興起、金融產品的再造、與金融機構的新生。依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onald Coase)的理論,當交易成本降低時,組織規模就會縮小,像是自動提款機、網路銀行降低客戶的交易成本,銀行的規模就變小了。如果有一天,FinTech將交易成本降為零,銀行會不會從此消

失? FinTech猶如一場金融業的集體自殺競賽,交易成本不夠低將會失去客戶,如果降到太低,金融機構規模就會縮小甚至消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本書談的就是FinTech革命的格局(上篇)與轉型細節(下篇),是一本很棒的書。   在格局上,傳統的價值鏈線性思維,將轉型成「用戶+雲+端」的互聯網思維;從「人們來到金融機構」的渠道思維,到「金融機構去到有人地方」的場景思維,也就是這本書講的四大制高點: 基礎建設、平台、渠道、與場景。   在細節上,本書提出零售銀行的五大轉型模式(我的、便捷、專業、全面、不是銀行)、保險業的大數據改良(風險評估與訂價、交叉銷售、防止客戶流失、欺詐檢測)與打

破產業邊界的新興保險模式、以及券商轉型的六大模式(網路折扣經紀、網路機構經紀、O2O財富管理、綜合財富管理、獨立投資顧問、與私人銀行╱信託)。最後,也談了一些P2P的新興金融生態圈。   我過去以哈士奇與狼來比喻「金融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由金融機構主導,是哈士奇,他們守法,食物來源主要是主人給的飼料。互聯網金融由互聯網公司主導,是狼,他們衝撞法律,因為必須補到獵物才能生存。這本書主要是寫給哈士奇(金融機構)看的,這很重要,我相信哈士奇最終會贏得這場革命,因為他們後面的主人,有槍。   這本FinTech書是近幾年最有系統結構的書籍,我推薦大家閱讀。 【摘錄1】第二章 網

路促進金融業轉型 蘋果支付對行動支付業是機遇還是挑戰? 行動支付行業風雲變幻 根據BCG的預測,全球零售支付行業收入在2013年已達到約7,500億美元,未來10年有望保持7%的複合年均增長率,至2023年達到15,000億美元。其中,新興市場將是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其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1%,是成熟市場的近3倍(4%)。 在零售支付行業中,行動支付滲透率仍低。目前全球零售支付交易總額約為8.2兆美元,其中行動支付交易總額約為1,400億美元,僅占1.7%,但複合年均增長率超過35%,遠高於其他領域(如現金支付、PC端的線上支付),主要受惠於行動通訊網路和行動智慧終端機的普及。 支付的線上化與行動

化,為支付行業帶來一系列變化:首先,支付機構日漸多元,除傳統的銀行、收單機構、信用卡組織外,搜尋引擎、社群網站、線上、線下商戶、手機錢包等也紛紛變身支付機構,使得支付領域生態日漸複雜。其次,支付的媒介和流程也發生了改變。原有的流程需要使用者在支付時出示卡片,現在則提前將卡片相關的資訊存儲在帳戶中,使用者在支付時不需出示卡片,但需要借助電腦、手機等終端在帳戶中完成支付。並且,支付媒介的虛擬化使得遠端的行動支付得以實現。此外,傳統的商業模式也面臨巨大壓力,競爭的焦點變成行動端客戶的入口爭奪,新的機構和流程也帶來新的監管政策及對傳統訂價模式的挑戰。 在這背景下,2014年10月,蘋果正式推出了蘋果支

付,透過簡單的介面、流程、指紋識別和內置晶片的安全認證,成功讓支付體驗更便捷與安全。本專題將深入分析蘋果支付對其他行動支付的影響。 蘋果支付的工作原理  蘋果支付目前主要應用於近端支付和遠端支付尚不能進行線上支付。與其他支付工具相比,蘋果支付有五大特點: ①便捷的介面:透過Passbook呈現便捷的支付介面,能夠便利選用不同銀行卡,未來還可合併優惠券使用。 ② 生物認證:透過指紋識別解鎖手機並授權支付。 ③ 借助傳統的支付「通路」:透過Visa、MasterCard等傳統的轉帳卡和信用卡實現支付,商戶可使用現有付款平台和NFC終端。 ④ 代碼技術的憑證:手機內建加密晶片(Secure Elem

ent),用以儲存代碼(Token),而且儲存在蘋果的伺服器之外。 ⑤ NFC免接觸付款:在消費點近距離輕觸手機即可完成付款,無須透過接觸(如刷卡)。

中國信託優惠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7/7是四大超商通路實體消費券預購優惠的最後一天~
還沒去的趕快去喔~
小王子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ing.kingss23/

四大超商各有優惠:
●7-ELEVEN|預訂振興三倍券好康三重送,結帳還享優惠
到門市預購並結帳成功,就送 2 張 7-ELEVEN 50 元購物金抵用券,7 月 15 日起可配搭三倍券使用
送星巴克美式咖啡好友分享券一張,限 7 月 9 日前兌換
使用 OPEN 錢包(限綁定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及指定信用卡(限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新、永豐、台北富邦)支付預購金額,加贈 50 元 7-ELEVEN 購物金,限 7 月 10 日~7 月 12 日使用。使用 icash 聯名卡、icash Pay 支付預購金額,再回饋 40 點 OPENPOINT。
7 月 5 日前,預購結帳當下當筆享 CITY CAFE 大杯拿鐵第 2 杯半價優惠
另外,7-ELEVEN 也集結康是美、統一時代百貨等集團資源,預購完成可額外獲得康是美 200 元現金折價券及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高雄店及夢時代 500 元振興放大券,每家 7-ELEVEN 限量 100 張,送完為止。

●全家便利商店|不只預訂振興三倍券有好康,領取也有優惠
全家則為了鼓勵民眾指定「全家」作為振興三倍券取貨據點,推出多款預購、領取優惠活動:
預購優惠:活動時間於 7/1~7/7
使用 My FamiPay 支付預購振興三倍券,贈 50 元購物金,7/15 發送至全家 App 中,使用期限至 7/31,限量 8 萬名
憑 FamiPort 機台預購振興三倍券單據,即可享大冰金萱鮮橙青茶或大冰拿鐵 39 元加價購優惠。
領券優惠:活動時間於 7/15~8/11
憑領取單據最高可贈 1000 元購物券。首次憑單據領取即贈 100 元購物券一張,「全家」會員使用該券消費再贈 900 元購物券(9 張 100 元購物券),惟每張消費需滿 600 元始能折抵,使用期限至 8/31,限量 30 萬名。
憑取單據享 Let’s café 大杯美式、拿鐵,不限冷熱同品項買一送一優惠券一張。
憑領取單據可獲大戶屋二人同行折 300 元優惠券一張。

●萊爾富|振興三倍券 HiPay 結帳優惠多,會員還能抽好禮
使用 HiPay 綁定台新銀行卡預訂紙本振興三倍券,單筆金額達 1000 元,即可享 10% 回饋,每卡最高回饋 100 元刷卡金,限量登錄 2 萬名
以 HiPay 綁定國泰世華銀行卡預訂紙本振興三倍券,即贈 50 元萊爾富購物金,每位會員限回饋乙次,限量 2 萬 5000 份
完成紙本振興三倍券預訂繳費的民眾,繳費單據上還可獲得 10 元抵用金,以及大冰/熱美式或拿鐵咖啡享半價優惠。
於繳費時出示會員,除了可累積 30 Hi 點,同時還有機會抽中 MacBook Air i5 等好禮。

●OKmart|憑振興三倍券預訂收據小白單,4 種優惠任你選
於 7/1 到有 OKgo 事務機台的 OKmart 門市預購振興三倍劵,可憑小白單單據使用 OK 獨家加碼活動,相關優惠如下:

大杯美式買 1 杯送 3 顆茶葉蛋
大杯拿鐵買 1 送 1
杜老爺草莓甜筒買 1 送 1
OK Water 600ml 買 1 送 1
另外,在「官網預訂」完成預訂振興三倍券,除了便利超商以外,也能於康是美、屈臣氏、美聯社、全聯福利中心領取振興三倍券,相關優惠如下:

投資人對電子支付服務的接受度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優惠券的問題,作者許雅雯 這樣論述:

科技日新月異成長下,造就科技、資訊與網絡的蓬勃發展,隨著科技蓬勃發展下,全球搶搭金融創新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趨勢,FinTech 即是提倡利用科技發展與創新科技,提供高效率與高價值的服務,並降低金融成本的發展趨勢。因應全球發展趨勢,台灣在FinTech 發展策略中由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於2016年05 月發布《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說明將以2020 為期限提出4 大面向以及11項重要施政指標。本研究以其中11 項施政指標的第一項電子支付與第三項證券業,假設兩者結合之服務探討投資人對電子支付服務的接受度之研究。 本研究架構

採用學者Davis (1989)提出科技接受模型理論 (Technology AcceptanceModel, TAM) 探討投資人理性行為意願;採用學者Ajzen (1985, 1991)提出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外在因素會影響個人行為與實際行為,以促銷誘因來探討投資人非理性行為意願,綜合以上兩者的使用行為意願,用以分析探討投資人對電子支付服務的接受度之研究。 本研究問卷採取便利抽樣方法,問卷期間為2018 年4 月7 日至2018 年4 月16 日,回收問卷共計400 份,扣除1 份無效問卷,針對目標對象問卷共計293 份,進行敘

述性統計分析、信度與效度分析、相關分析以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工具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 for MAC 統計套裝軟體,用以分析驗證假說。 經由實證分析後,本研究假設皆成立,獲得實證結果支持。另一方面,本研究期間假設之情境也於2018 年4 月20 日由金管會發函解釋,開放電子支付可購買基金。故本研究實證結果可供取得電子支付機構相關業者,利用促銷誘因使得投資人支付模式轉換為電子支付之接受態度與行為意願之參考,並給予爾後相關研究之參考。

消費者對以房養老接受度之探討-科技接受模式觀點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優惠券的問題,作者王梅英 這樣論述: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及經建會的研究推估,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攀升,預計到2018年新生兒的出生數將與死亡人數接近,這也代表著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時代。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及少子化時代的來臨,「老年安養」已然成為政府社會福利政策的重要課題,同時這老人市場也成為金融業未來可能的最大商機。為兼顧社會福利與財政支出,逆向房屋抵押貸款(Reverse Mortgage)簡稱「以房養老」漸漸被重視並廣泛討論是否為老年安養一可行的解決方案。本研究的主旨是在探討「以房養老」消費者的接受度,以問卷調查方式取得量化資料,以成年人為研究對象,並運用科技接受模式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進行研究分析。根據相關文獻與理論基礎執

行問卷設計,探詢潛在消費者的使用意願,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其需求,將所蒐集到的有效資料,採用多元層級迴歸模式分析,結果證明消費者對逆向房貸以房養老有很高的接受度,相信未來發展成有效社會福利與降低財政支出是相當具有可行性的,希望此研究結果對未來政府及金融機構進一步分析與設計擬定推廣策略能有所助益。最後希望透過本研究實證結果可以提供以房養老方案推廣時之行銷策略擬定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