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碎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免費碎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昱樹寫的 兩輪江湖的真相: 你的美食正在路上,我的人生也在前進,為了更快達成夢想,外送員是我必須繞的路。 和逸之的 落花時節:記憶中的家族長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无帅 - 起点中文网也說明:无帅是山羊排创作的时空穿梭类小说,起点中文网提供无帅免费在线阅读, ... 山洞的四面八方都布满碎石,洞穴内温度很低,不时传来阵阵寒意,让人打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任性出版 和華夏出版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 法律學研究所 林鈺雄所指導 朱敏信的 論我國監聽制度設計之源起、演化及未來─以電話監聽為中心 (2002),提出免費碎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通訊監察、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監聽、比例原則、法官保留。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林水福所指導 許素霞的 理想鄉的劇列車 (2000),提出因為有 理想鄉、劇列車、劇中劇的重點而找出了 免費碎石的解答。

最後網站正韓• 小碎石的宣言(耳環) - Futuro Accessory則補充:此款可免費改夾,請於下單時備註想要的耳夾種類(透明矽膠耳夾、金屬螺旋耳夾). /. size: 長1cm 寬1.3cm. 產地: made in korea. 商品狀況為現貨加預購,預購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免費碎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兩輪江湖的真相: 你的美食正在路上,我的人生也在前進,為了更快達成夢想,外送員是我必須繞的路。

為了解決免費碎石的問題,作者林昱樹 這樣論述:

  外送資歷3年10個月,外送次數超過6,600趟的外送員親自執筆,   揭開兩輪江湖之中,你想知道的真相。     作者林昱樹,今年29歲,國立大學資訊科系畢業,   夢想是存夠資金,開一家傳承阿嬤44年手藝的客家傳統小吃店,   和成為潛水教練。      剛畢業時,他為了快速達成夢想,誤走捷徑,   「港股投資」、「博弈遊戲」、「點數卡」……統統都試過,   結果被騙走至少80萬元,從小存到大的紅包錢、零用錢,幾乎歸零。     他只好從頭開始,一天做兩份工作,   早上在早餐店打工,中午到韓式料理店上班到晚上10點,   好不容易存夠了一點資金,就跟媽媽一起微型創業,擺攤賣麵線,

  沒想到媽媽竟累出病來,「小腦中風」只能收攤。   他只好加入時間彈性的外送員行列,一邊賺錢一邊照顧媽媽。     「你當外送員?這行業只要會騎車,誰都可以做吧。」   「不用看老闆和主管臉色,想做就做想休就休,很爽吧!」   「聽說月入十幾萬,萬一外送時遇上阿姨,就可以不用努力了,真的嗎?」     每回聽到廣大鄉民這樣討論,讓林昱樹哭笑不得,   他決定把跑外送3年10個月、訂單超過6,600份的所見所聞統統寫出來:   打開手機訂餐,你的美食正在路上,我的人生也在前進,   別認為我繞了遠路,更別誤以為我的工作入了歧途,對我來說,   這麼做反而勝過朝九晚五,達成夢想比較快速。   

  .外送這行有門道,月入6萬要很拚   基本單價、雨天獎勵、地區加成、熱點加價……   計算很複雜,有些看得到、但不一定吃得到!   送的距離越遠,賺越多?錯!距離和油錢有關連,收入如何最大化?     還有,有一家綠色的外送平臺,總公司根本不在臺灣,   一切都靠線上教學。     .外送配備百百款,這樣裝載才穩當   如果說武林有五大門派,那麼,全包、小包、歪包、正包、空派,   就是外送箱的五大派系。載哪種包包的人最厲害?還有,   壽司、蛋糕都是外送員眼中最會飛的餐點,另一個是麥當勞的飲料蓋。       .有些即刻救援,只有外送員能幫你   有個訂單的外送地址竟然是:「請送衛生紙到

○○賣場B1的男廁」,   因為某人上完廁所才發現沒有衛生紙。真的有外送員接單嗎?      學校不准外送員進入校園,學生就寫:   「請把餐點送到校門口右邊第5支電線桿等我。」啊郎勒(人呢)?     還有,代收的客戶不是人,而是一隻狗,   客戶的備註是:「謝謝,請把食物放在柴犬的眼睛看得到的地方。」     .外送是江湖,真實水滸傳   遇到超遠的山上訂單,一邊幹,我會一邊思考未來,   送到豪宅社區,除了羨慕別人,還順便參觀一下哪棟的公設比較強,   碰到客戶留言「不想努力可以送上樓」,我開始幻想,真的可以不用努力了嗎?   客戶千百種,認真你就輸了。     有人為了溫飽、有人為了還

貸款、還有人是為了等待下一個工作機會,   打開手機接單,你的美食正在路上,我的人生也在前進,   為了更快達成夢想,外送員是我必須繞的路。   本書特色     外送資歷3年10個月,外送次數超過6,600趟的外送員親自執筆,   揭開兩輪江湖之中,你想知道的真相。   名人推薦     社會學家、作家/李明璁   業鑫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業鑫   推薦語     很多人把外送員看輕為一種非技術勞動,仿佛只要會騎車、不怕日晒雨淋就可上路。   殊不知這行業鉅細靡遺有各種鋩角,不僅送餐,還得邊做邊學眾生百態、人情世故。   理解也尊重這個為我們生活帶來方便的移動專業,從本書開始。   社會學

家、作家/李明璁

免費碎石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忍者必須死
#無課玩家
#忍者必须死3

無課微課玩家中期面臨的困境
無課四隻角色都擁有的最快速方式
大家好
我是布布
我是阿布
我們今天要做什麼呢
我們今天要來分享
忍者必須死
無課微課玩家中期面臨的困境
減少走冤枉路的養成計畫
以及無課擁有四隻角色的最快速方式

忍者必須死
在台灣已經開服兩個月
陸服遊戲名為忍者必須死3
目前有兩個伺服器
一個是和之國與云之國
云之國跟台服一樣今年開的
在陸服跟幾位一年以上資深玩家聊天後
對這款遊戲在台服的未來的走向與趨勢
有了一定的認識
基本上一款遊戲創作出來
就是為了營利
不然遊戲公司如何生存
所以無課玩家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
並且減少走冤枉路
才能確保遊戲不卡關順利成長
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
無課玩家快速成長的生存法則
以我們開了四隻帳號的經驗
及陸服資深玩家告訴我們的經歷
讓無課及微課玩家參考
我們在台服有三隻帳號,分別練倉牙、琳、小黑
陸服有一隻帳號
還沒決定專精的角色
未來應該會練小椒
和小黑同樣使用火紋石
玩了這些日子以來的心得
首先我們要來聊聊的是
無課及微課玩家玩到前中期
會遇到的困境及解決方法
以及無課玩家擁有四隻角色的最快方式

一、無課玩家如何快速成長
一般無課及微課玩家初期
打到第四章竹葉寨保衛戰的後段關卡
有些人會開始因為遊戲難度增加
分數不夠或攻擊力不夠
擊殺boss時間太長無法滿星
甚至開始出現卡關無法過關的狀況
小黑跟阿力只有兩段跳
大量突然出現的小怪很難只用兩段跳
就有效躲過所有傷害
這時就必須開始考慮
要購買火紋石升級小黑
一隻小黑用到底增加坦度及攻擊力
或是考慮
可以三段跳的蒼牙或可以飛的琳

1.考慮增加蒼牙或琳的玩家
琳的角色禮包需要課金
有些人會想花費勾玉及碎石
來交換100顆水紋石
蒼牙的角色禮包可以花費勾玉買到
以不課金來說
蒼牙的取得及未來的養成會比琳容易許多
以微課來說
可以考慮購買琳的角色禮包

2.無課硬練蒼牙會跟小黑練到底差多少?
這隻帳號以無課想主練蒼牙為主
先說我們是因為其他拍片主題的需要
所以只使用風紋石來取得蒼牙
如果無課想要獲得蒼牙
使用勾玉購買禮包是最划算的
這隻帳號可以看到目前上忍
花費了所有資源蒐集蒼牙的風紋石
因為勾玉及碎石不夠也無法繼續升級小黑跟蒼牙
故事不僅很難滿星甚至直接卡關了
這時的解套方法
只能每天購買限量商店的火紋石慢慢蒐集
以及打副本、靠強的師傅朋友帶玩boss關卡

3.考慮小黑玩到底的玩家
一隻小黑玩到底不必花費多餘的勾玉及碎石
以小黑為主,副手阿力
是多數無課玩家考慮的遊玩方式
如果只跟師徒或朋友組隊
固然是非常舒服的玩法
但小黑練到底還是有缺點的
萬一師徒或朋友不在線上
需要跟陌生人組隊時
小黑玩家往往是很難找到隊友的
很多玩家在組隊時
看到隊長是小黑就直接跳走了

二、無課玩家想擁有四隻角色的快速方式
直接說就是開三個帳號
第一個帳號主要玩小黑及阿力
第二個帳號主要玩蒼牙
第三個帳號主要玩琳
厲害的玩到中忍快上忍就可以拿到想要的角色
中期少了遊戲公司給新手的福利及資源
勾玉碎片越難取得
所以靠著開三個帳號
花兩天時間就能拿到許多勾玉及石頭
換到自己想要的角色
是最快速可以擁有四隻角色的方式

結論、團結
無課玩家及微課玩家
要能在這款遊戲玩得舒服
成長快速
就是要加入大量的朋友
還有必須有師傅
卡關每天可以使用師傅角色破關一次
大量朋友一起積極打怪練等
互相贈送飯糰
以上是我們的心得分享
有任何問題或建議都可以在底下留言
祝福大家可以玩得愉快舒服
今天的影片就到這邊結束
我們下部影片見
掰掰

論我國監聽制度設計之源起、演化及未來─以電話監聽為中心

為了解決免費碎石的問題,作者朱敏信 這樣論述:

1.本文以兩個問題:「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可能會怎樣?」貫穿全文。 2.藉由提出「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問題,本文得出了以下的成果。 我們的頭一個問題是:現行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為什麼就正好在民國七十九年間展開它漫長的立法過程呢?而在對於當時社會環境及歷史進行檢視之後,我們認為,並不是偵辦刑案的需要,催生了這部法律,事實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真正的助產士,是台灣政治史上一個重要的事件:國民黨在民國七十九年的「二月政爭」。 接下來的問題是:是什麼原因形塑了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最初的面貌呢?有趣的是,在監聽行之有年,人民早已深

受其苦的台灣,答案卻有點出乎意料:是外國立法例的參考及翻譯形塑了整部立法草案的最初面貌,至於我國長久以來,或明或暗的實際運作及需要,對於立法草案最初面貌的形成,卻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 另一個令人感到奇怪的問題是,同樣是針對監聽的立法草案,司法院的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中,有關監聽的部分,研議了近四年才宣告完成。然而,法務部的「通訊監察法」草案,卻僅僅花了年餘的時間,就研擬完成,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解釋是:由曾在「二月政爭」期間飽受監聽之苦的郝柏村先生擔任閣揆,對於監聽立法的推動,當然是益形積極。此外,另一個必須加速立法的壓力,則來自於當時民眾希望郝柏村院長的「治安內閣」,

能夠儘速改善當時台灣日趨惡化的治安狀況,以及利用監聽等新型偵查犯罪手段,來處理日趨多樣化犯罪類型的期待。 接下來,我們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按照時間順序,逐次地回顧了立法院各次審查會中的重要議題,例如究竟有多少政府單位具有監聽能力、警調雙方爭奪監聽作業權的爭議、「緊急執行」的翻案等等,希望藉此瞭解,立法過程中各種曾發生過影響,並形塑這部法律最終面貌的實際因素。此外,我們也回顧了當時實際發揮規範監聽工作功能的「檢察機關實施通訊監察應行注意要點」,看看現實環境是如何決定它的面貌,它是如何影響執

法人員以及被監聽者的行為,而這些人又是如何應付這部要點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如何反過來改變這部要點,而他們之間的交互影響,又是如何影響了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最終面貌。 而為了解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為何能在民國八十八年間順利立法通過,我們談到了民眾希望以刑罰遏止私人竊聽的需要,以及由於電信市場開放,使得執法者急需民營業者配合監聽作業的困境,而這兩者的結合,成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立法通過的臨門一腳。 在面對著由「檢察機關實施通訊監察應行注意要點」以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所塑造出來的制度環境時,所有受到影響的人們,都會逐漸地去適應這個制度,而電信市場的開

放、電信新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刻意的迴避,更是讓監聽法制與犯罪者之間的鬥爭,成了不折不扣的愛麗絲世界! 接下來,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重重的法定要件無法有效約束警調人員?我們的看法是,首先,由於監聽的決策過程,在本質上是一個資訊傳遞的過程,而由於資訊傳遞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所減損,因此,傳遞到檢察官手中的資訊,絕對會比警調手中的資訊要少,也因此,檢方無可避免地會處於資訊的劣勢,因此也無法藉由法定要件來有效約束警調的行為。其次,由於資訊的不對稱,加上欠缺其他的資訊管道,使得檢察官無從驗證警調提供信息的真偽,只能任憑環境的具體因素迫使其傾向核發通訊監察書,也因此,使得

法定要件約束警調行為的功能近乎完全喪失。 此外,我們也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什麼檢察官傾向核發通訊監察書?這首先是因為,法定要件過於模糊,因而喪失了約束檢察官決策的功能。其次,由於刻意設計的中立環境,雖然排除了部分可能影響檢察官決策的因素,但也同時讓具體環境中的其他因素,開始趁隙而入並影響決策,而這皆使得檢察官的決策系統性地傾向核發通訊監察書。 最後,為了解釋為什麼因監聽而破案的比例會如此的低,我們更提出了監聽的決策是長期的預測,本質上就極易出錯這個看法。 3.透過另一個問題:「可能會怎樣?」我們推論出各種修法選擇所可能引

發的效應。 我們首先談到了所謂的「令狀原則」,也就是將法官納入決策程序的修法建議。我們認為,由於資訊不對稱等問題仍然存在,因此,將法官納入決策程序,並不會帶來太大的改變。至於原本對於法官中立的期待,也因為具體環境中的種種現實因素,使得法官會如同檢察官一般傾向於核發通訊監察書。此外,中立的制度設計,切斷了決策結果與法官的關係,也因此削弱了法官追求正確決策的誘因。其次,在我國法官普遍不受人民信任的狀態下,將法官納入本已備受質疑的監聽決策程序,將使得原本就已相當脆弱的法官威信,受到更進一步地遭到斲傷。再者,將法官納入決策程序,代表著參與決策人數的增加,而這將導致所有的參與

人都會降低投入的心力,以及事後追究責任的困難。最後,將法官納入決策過程的令一個可能效應是,由於決策障礙的提高,將可能導致監聽聲請件數隨之減少。 另一個常見的修法建議是所謂的「國會監督」,不過,由於資訊不對稱的存在,國會監督的功能將十分有限。不過,一旦我們將國會監督機制引入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當中,真正的正面效應,或許並不是所謂的監督審查功能,而是使得媒體、國會及大眾,對於監聽制度,能夠形成制度性的持續關注。 要求監聽聲請者必須在執行監聽後,將所有監聽內容寫成譯文,這同樣也是一個可能的修法選擇。一旦採取了這個修法選擇,不但可以藉由痛苦的譯寫工作

,使得潛在的聲請者能在聲請前,更審慎地評估監聽的利弊得失;更可以使得警調等監聽聲請者有足夠的動力,時時去關心先前的預測與實際監聽結果的差距,一旦從監聽所得的內容發現已無監聽的必要時,警調也才有動力去自行停止監聽,以避免往後多餘的譯寫工作,而這也同時避免了往後無謂的隱私權侵害。此外,藉由這個修法選擇,提高了監聽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因此可以讓監聽決策者能夠篩選出那些可以從監聽獲得龐大利益的聲請者。 不過,這個修法選擇也可能會帶來許多副作用,例如,許多通不過這道篩選機制的監聽,將會進入我們更難控制的其他管道。此外,由於譯寫所有監聽內容的工作相當費時費力,在第一線執法人員時

間有限的狀況下,就可能會形成譯寫工作的分工。而為了要減少譯寫工作的份量,警調甚至還可能會直接洗去或隱藏部分錄音內容。 將監聽機房統一遷移至地檢署,是另一個曾出現的修法建議,不過,本文認為,如果將監聽設備移至地檢署,只會讓懷疑的眼睛,由警調轉移至檢方的身上,這會使得檢方的威信受到大幅的影響。而另一個可能的效應是,原本存在於警調之間的互相監督機制,將會受到徹底的破壞。 至於製作詳實監聽記錄的修法建議,則也因為資訊不對稱的關係,使得其功能大打折扣。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我國應修法,使電信業者或公正第三人於司法警察機關執

行監聽時在場。不過一旦將這個建議放在現實的環境中檢視,這個建議不切實際的缺點也就暴露無遺。 最後,我們認為,電信公司可以充當政府機關之外,另一個獨立的外部資訊來源。而其所提供的通聯記錄,將會有助於驗證以往我們無從辨認真偽的官方資料。

落花時節:記憶中的家族長輩

為了解決免費碎石的問題,作者逸之 這樣論述:

  家族如樹,根深則葉茂,是俗語認定之理。   我的家族也曾根系紮得深厚,家鄉的土壤也曾親和豐沃。   家族長輩遵循基督教義,認定「施比受更有福」,因而盡人生之力,行有益他人之事,便是人間正道,是做人的根基。   他們也相信地久天長,家族後輩可以代代無窮已,將始終延續他們奠基的事業與道路。   一九四九年的大陸中國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打斷了他們心中歲月的地久天長,他們不得不重新探索人生軌跡。   不過並未放棄束髮受教起便遵循的信與義。   他們並非大陸中國的名人,卻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成爲「世上的鹽」,成為「世上的光」,雖微弱卻未熄滅。   以文字留下家族長輩的足跡,既是

作者對於長輩的一分心意,亦是使得他們微弱的燭光不致湮滅。   書中往事均是家族長輩親歷,無虛構,但隱去姓名,以避免牽連大陸親戚。

理想鄉的劇列車

為了解決免費碎石的問題,作者許素霞 這樣論述:

井上戲曲之研究 ─以《理想鄉的劇列車》為中心─ 許 素霞 一、前言 井上廈,本名內山廈。據其自製年譜,井上五歲時喪父,經過山形、宮城與岩手等縣的顛沛流離生活後才輾轉到東京。大學在學期間開始撰寫劇本與廣播劇。一九八一年以想要推翻日本政府而獨立的《吉里吉里人》顛覆文壇,爾後,即以富有批判精神的喜劇性作品為創作主軸。井上初期的劇作多以〈語言遊戲〉為中心,始至《親密日本‧乃木大將》,該種以〈語言遊戲〉為主的構造才明顯遞減。關於作風的改變,井上本人曾提到: 「僅以語言遊戲

為武器是作家的末路,那是非常悲哀的」「我深深感受到僅依賴語言的那種不可靠」 在欲改變執筆風格的意識下,井上逐漸以風評既定的著名作家為對象,並對該作家的歷史虛像進行解構。透過井上的筆觸,這些名作家頓時成為隨處可見的平凡人物。是類作品別樹一幟,目前已成為井上戲曲的主流。本文主要是以該類戲曲中的《理想鄉的劇列車》為討論主題。《理想鄉的劇列車》是以宮澤賢治的生平為素材,一九八0年十月三日至二十三日在東京‧吳服橋三越劇場演出,同年十二月付梓問世。因一般人對宮澤賢治多是持有〈聖賢者〉的印象,故而《理想鄉的劇列車》中宮澤賢治一角引來不少賢治迷的反彈。劇中的宮澤賢治與其歷史形象究竟

有何差異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換言之,本文將透過文本的分析解讀井上的賢治觀,同時探討宮澤賢治的作品與作中人物在劇中的應用以及劇中主要上場人物所扮演的功能。 二、劇中之賢治作品的引用旨趣 《理想鄉的劇列車》前後共計十幕。第一幕與第十幕為〈劇外劇〉,係已故之農民前往天國前即興演出宮澤賢治的傳記時所說的序言與結語。從序言的內容可明顯看出是改編自宮澤賢治的童話作品〈要求特別多的餐廳〉之序文,而結語的部份則模仿〈銀河鐵道之夜〉中的女車掌,由她引領死去的農民登上列車。農民們前往另一個世界前分別留下他們的遺憾。「要是有廣場的話。每一村莊都有廣場的話。村人在那兒舉

行祭典、進行協商、欣賞神樂及鹿舞。總之,若有一個成為村莊中心的廣場該有多麼好呢!」由農民所扮演的宮澤賢治留下他的遺憾之後亦隨著農民們搭上列車。為農民獻身的賢治,生前雖未被農民所接受,但在井上的安排下卻以農民之一份子的姿態離開了人間。 〈劇中劇〉則為第二至第九幕,其中又細分為宮澤賢治前往東京時在列車上所發生的事情(第二、四、六、八幕)與滯留東京時所發生的事情(第三、五、七、九幕)等二大部份。前半部是由宮澤賢治的詩、童話及童話作品中的人物交織而成。其應用如下: (一)人口販子‧神野仁吉 大正七(一九一八)年宮澤賢治

第一次上京,人口販子‧神野仁吉與被父母賣掉的少女亦搭上同一列車。雖然《理想鄉的劇列車》中宮澤賢治的童話世界的人物隨處可見,但翻閱宮澤賢治全集即可發現神野仁吉乃作者所虛構,而非宮澤賢治作品中的人物。 據悉,當時東北地方的農民生活極為窮困,在繳不起地租的情況下只好到處借錢,逼不得已時甚至將女兒賣掉。人口販子即是在這種環境下因應而生。因此,神野仁吉當是作者為了表現東北地方貧窮的情景所虛構的人物。 (二)西根山的山男 除上述的人口販子外,西根山的山男也搭上同一列車。這個〈奇怪的大男人〉應東京〈鄉土研究學會〉之邀,準

備出席上野精養軒的忘年會教授紫紺的製作與染法。山男不知附於邀請函中的匯票是鄉土學會為他準備的旅費而飲酒用罄,同時也因不諳近代文明,未購票即搭上列車,之後,在神野仁吉的設計下落入他的魔掌。將之與賢治的〈關於紫紺染〉中的山男對照即可發現劇中的山男乃取材自該作品。 (三)捕熊名人‧淵澤三十郎 大正十(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三日,宮澤賢治因為與父親宗教理念不合而離家。賢治上京時搭乘的列車中出現了捕熊名人‧淵澤三十郎,作者將三十郎設定成賢治的童話作品〈那美土庫山之熊〉(音譯)的主人翁淵澤小十郎的弟弟,並藉三十郎之口呈現該作品中繫於因果

宿命觀的文學特質。同時,透過三十郎的敘述諷刺買賣熊皮時只顧追求一己私利的賢治的父親。作者在此虛構出小十郎之弟三十郎的角色,應當是想避開上述西根山的山男那種直接描述的手法,以達多樣化的表現形式。 (四)離家出走的少年 大正十五(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宮澤賢治三度上京時,貧窮農家子弟的打扮的少年央求賢治帶其一同上京但卻被賢治拒絕。少年因無法繼續忍耐困苦的農村生活,便趁賢治不注意偷偷潛入列車中。二人的對白顯然取材自賢治的《春天與修羅》第三集中編號1082號的詩。劇中,少年邊擦汗邊與賢治對話,而賢治則模仿該詩中〈擦汗〉、〈拭淚〉的語

句,提醒少年「不是只有擦汗還得拭淚」,此處的描述雖然極不起眼卻見井上那種富於喜劇色彩的幽默筆調。 (五)其他 除上述所舉的例子外,井上也將賢治的擬聲擬態語運用在劇中。例如,井上將賢治在〈原體劍舞連〉中模仿民族藝能鬼劍舞的大鼓而創出的擬聲語以及電線桿的行進聲改成蒸汽火車行駛的聲音。 根據宮澤賢治傳記的記載,想成為〈真正的農民〉的賢治在〈羅須地人協會〉時代不僅奔走各村莊指導農事,甚至臨終前還抱病為農民解答問題。雖難以確定井上是否據此而讓農民扮演賢治演出賢治的一生,卻可約略看出井上對賢治的肯定。此外,

每當賢治乘列車上京時,其作品中的人物都會隨之出現,不同的是在劇中他們都失去了往昔神話式的幸福,從他們的遭遇讀者可瞭解到賢治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轉變。同時,由賢治的作品及作中人物在劇中的應用可明顯地看出作者想要表現賢治的文學特質的意圖。作者將〈銀河鐵道之夜〉中提及的生死問題、〈要求特別多的餐廳〉中對文明的諷刺與〈那美土庫山之熊〉中的弱肉強食及人畜共存等的概念,設定成賢治上京時列車中所發生的事情,再配合賢治滯留東京時所發生的事情,井上式的宮澤賢治評傳即呈現在讀者眼前。 三、主要上場人物的功能 《理想鄉的劇列車》中除宮澤賢治外尚有三個主要人物,依其出場順

序分別為三菱商事職員‧福地第一郎、賢治的父親‧政次郎與花卷警察署的刑事‧伊藤儀一郎等三人。三人在劇中所扮演的功能分述如下: (一)三菱商事職員‧福地第一郎 大正七(一九一八)年年底,賢治的妹妹Toshiko因病入院,賢治與母親匆忙上京探望。同一病房尚有Toshiko的學姊福地Keiko與前來照顧的哥哥第一郎,透過賢治與第一郎的對白,井上將關於賢治的種種訊息傳達給讀者。 「我討厭家裡做的生意,僅此而已。光把東西從右邊移到左邊就有錢賺,或是把錢借給人家賺取利息,那樣的事我做不來。無論如何我都不認為那是一

種工作。」 「常有的事,常有的事。那是白樺派常見的人道主義。不過,可別在三菱職員面前說那麼苛刻的話,因為我們公司也是那樣!」 「我重說一遍。我呢,缺乏與人共事的才能。唯有以自己為對象的工作才有生路!」 「所以你就起了做人造寶石的念頭?」(p.40-41) 是年十月,賢治去信摯友保阪嘉內,信中提到自己討厭繼承家業,而且不擅長與人相處,上述賢治與第一郎的對話當是以此信為參考。根據傳記,當時賢治打算利用該次上京的機會自立耕生,因此,捎信給父親報告妹妹的病情的同

時,也數度提及未來的計畫,但終究未得到父親的首肯。劇中,第一郎將賢治對他人的關懷與同情視為白樺派的人道主義。但是因為第一郎對賢治的妹妹一見鍾情,恨不得早日與她結婚,所以決定斥資援助賢治創業,同時也一廂情願地想促成自己的妹妹與賢治二人。不過第一郎的計畫卻因為自己與賢治發生口角而泡湯。劇中,第一郎為病人買來了特製的牛排滋補身體,無奈賢治每餵Toshiko一口就念一句「南無妙法蓮華經」。同時告訴Toshiko吃葷得有「屆時,一旦有人需要我的生命就不能拒絕」的心理準備,這番話使得在一旁吃牛排的第一郎極為不悅。於是,賢治與第一郎之間隨即展開一場素食主義者與葷食主義者的激辯。賢治對Toshiko說的那些話

同樣是來自賢治寫給保阪嘉內的信件的內容。 在此,作者為了傳達宮澤賢治想要離開父親而獨立的意志與其所遭遇的現實問題便虛構了第一郎兄妹二人,這點只要對照賢治的傳記即可明瞭。此外,從虛構的人物的登場可窺知作者的三個意圖。第一是作者讓三菱商事這一大企業的職員登場乃是為了生動描寫賢治所處的時代背景。第二是藉由與賢治個性完全不同的第一郎的對比描寫,鮮明地勾勒出賢治的人物像。同樣是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相對於第一郎自以為是、金錢萬能的個性,賢治則是站在憐憫、同情弱者的立場。最後是作者透過第一郎與賢治對話的方式,提供讀者關於賢治的種種基本訊息。無庸贅言,此點與前述的淵澤三十郎一角所扮

演的功能相同。將三十郎與第一郎二人對賢治的父親‧政次郎的個別描述合而為一,政次郎貪得無厭的商人面貌就立刻浮現在讀者眼前,同時,該敘述也可作為下一幕政次郎出場的引子。 (二)賢治的父親‧政次郎 大正八(一九一九)年三月,賢治奉父命陪伴痊癒的妹妹回故鄉花卷,之後賢治即過著鬱鬱寡歡的日子。翌年一月二十三日,賢治一邊看店一邊盤算著自己的未來。是時,從後方書架上掉下兩本經書,一股腦兒地打在賢治的背上。「就是現在!就是今晚!」,賢治彷彿受到神明指示一般,帶著簡單的行李、曼陀羅掛軸與經書匆匆離家。上京尋求自立的賢治一面在東京大學赤門

前的文信社工讀,一面參加國柱會的服務志業與傳教活動。父親政次郎因為擔心賢治在東京的生活屢次匯款給他,卻都被賢治以「父親若不改變信仰絕對不收」為由而退回。同年四月,政次郎終因掛念賢治的生活而前來探視,之後,父子二人雖同遊關西六日,但對於皈依之事卻隻字未提。 第五幕的內容與事實的記載大致相同,唯一的差異是政次郎的上京目的。政次郎因擔心賢治的生活而前來造訪的目的在劇中被改編成是為了說服賢治回花卷,為此,政次郎來到賢治於菊坂町的住處,父子二人在房東面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你的信仰是權宜之計,不過是上京的手段罷了。

」 「不是!」 「說穿了,你是討厭家裡的生意,不想繼承我的事業,如此而已。(略)開當鋪、買賣舊衣不光彩嗎?」 「你不瞭解必須拿孩子的衣服來典當才有飯吃的父母的悲哀。我不想把別人的悲傷拿來當飯吃!」 (中略) 「你剛才說『不想把別人的悲傷拿來當飯吃』,這就奇怪了!那廟裡的和尚該怎麼辦?親人死了。很悲傷。但總得有人主持喪禮,而主持喪禮的正是和尚!沒有和尚就辦不成喪禮也作不成法事,和尚就是靠這餬口。就算是你所信仰的日蓮宗的和尚也是如此。靠別人的悲傷過日子未必是壞事呀!」(p.82-85)

父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宛如有虔誠信仰的現實主義者與白樺派的人道主義者的對立模樣。根據天澤退二郎之說,政次郎承繼父母經營的「當鋪‧舊衣」業,「萬不得已地掠奪鄰近的貧農」而建立起隆盛的家業,但此事卻使賢治內心感到萬分的痛苦。據悉,當時東北地方因災荒而抵押田地借錢的自耕農或小地主很多,沒東西可抵押時,甚至連孩子的衣服都拿去典當,賢治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因此非常討厭拿窮人當致富工具的家業,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繼承這樣的家業。 此外,為了離開父親而獨立,甚至超越父親,賢治選擇了對於其他宗教一概不予承認的日蓮宗。父子二人在宗教信仰上的歧見日益顯著,最後終於導致

賢治的離家。井上藉賢治父子的會面安排了二人爭辯淨土真宗與日蓮宗孰優孰劣的場面。 「賢治,你的日蓮宗告訴你淨土在哪兒?」 「淨土是嗎?」 「嗯。淨土真宗說西方有極樂淨土。人間是多穢的紅塵,是妖魔徘徊的地方,但只要一心念佛就算凡夫也可到達極樂淨土。」 (中略) (挑釁地)「聽你的口吻好像是沒有信心。你的修行就這點程度嗎?」 (勃然大怒)「日蓮大聖人在代表作《立正安國論》中說道:『人人盡是嚮往西方淨土,任其所在的國土荒蕪。停止念佛,皈依法華經吧!敞開愚昧的心,儘快

設法,讓太平之世在此實現吧!』(略)烏托邦在他鄉的逃避式的態度是你們淨土宗的想法。日蓮大聖人說那種逃避的態度是一種欺瞞。把這裡建立成烏托邦吧!除此以外別無他法。……唉呀!」 「哈……。兒子啊,你終於發現了嗎?只要你信仰日蓮宗,就不能到他鄉尋找烏托邦。必須把岩手、把花卷、把川口町的宮澤家建立成烏托邦。日蓮宗的信徒離家出走首先就是一種矛盾。」 (指著政次郎的臉)「唉呀!」 「好狡猾!想這麼說是吧?不過,你錯了!是日蓮和法華經教你『把花卷變成烏托邦吧!到西方、到東京尋找極樂淨土是錯的』。我的任務只是把你的想法引導到那兒,僅此而已!」(p.9

6-97) 賢治引述《立正安國論》、熱情地講述日蓮的教義,卻為老奸巨猾的政次郎所算計、操縱。「你若能停止法華經信仰、捨棄日蓮,皈依我的淨土真宗,我可以讓你就這樣繼續在東京生活。淨土真宗是允許信徒在他鄉追求烏托邦的。不對,與其說是允許不如說是讚揚。賢治,怎麼樣啊?」,政次郎進一步使出懷柔政策意圖使賢治屈服,甚至打算利用賢治對妹妹的關愛,以Toshiko生病作為最後的手段將賢治騙回花卷。 不過根據事實記載,賢治並非像劇中所述一般為其父親所勸回,而是在政次郎返回家鄉後的四個月,一通〈Toshiko

生病速回〉的電報將賢治喚回花卷。井上為了凸顯政次郎的老謀深算而將之設計成政次郎事先想好的計畫,透過這樣的安排,我們也看到了拼命想將兒子帶回的父親的模樣。 (三)花卷警察署的刑事‧伊藤儀一郎 宮澤賢治在後期開始有了〈烏托邦在花卷〉的意識轉變。於是在父親的援助下,賢治於大正十五(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上京,學習世界語、打字、大提琴等幫助農民生活藝術化的技能。尾隨賢治而來的是花卷警察署的刑事‧伊藤儀一郎。雖然在列車上賢治尚不知其真正的身份,但同住在東京的旅館時伊藤的身份則為賢治識破。「我呢,只是想和身為國家之本的農民一起學習!

」「在圖書館看書也觸犯國法嗎?」賢治憤怒地質問伊藤。而懷疑賢治是共產黨的伊藤則將賢治對勞動農民黨稗和分部的成立的貢獻調查的一清二楚,並勸告賢治最好和農民劃清界限。對此賢治高聲言明自己已經是農民,無論如何都無法與農民斷絕關係。「不可原諒!」伊藤再也按捺不下怒氣而痛斥賢治。 「你,今年夏天,用拖車把田裡採收到的番茄、茄子載到街上免費送給人,對吧?」 「 因為我一個人吃不完……」 「哪來這麼奇怪的農民? 地價又高肥料又貴,家裡有兒女,老婆又大著肚子,農民連蘿蔔的葉子都不敢糟蹋呢!茄子剩十

個就賣十個的錢,賣不到錢就換東西。把流汗種來的茄子免費送人,哪來這樣的傻瓜?」(p.131) 對於賢治的辯解,伊藤責難他為「奇怪的農民」,而事實也確是如此。賢治於大正十五年四月一日起搬進下根子櫻町開始過農耕生活,免費指導鄰近的農民耕種。農民中當然不乏與賢治一樣真心想改善農村生活之人,不過抱著看笑話的心態的農民也不少。有錢人家的少爺穿著長靴、用拖車載菜來賣,誰也不願意光顧,最後只得免費送給路過的人。賢治的想法令農民不解,他的作法更被農民視為是傻瓜才有的舉動。 「(略)大體上,農民的手指頭都很粗,你讓他彈風琴看看,

一次會壓下兩個鍵盤呢。」 「嗯,這─可以找手指頭特別細的人……」 「有嗎?有那樣的農民嗎?(略)你自稱是農民,你靠種田吃飯嗎?」 「……」 「你靠自己的力量過活嗎?」 「……」 (中略) 「三十歲了還靠父母生活。今年春天,辭去農校教職後更是如此。徹頭徹尾都靠著父母過活,那有這樣的農民,你可別把農民當傻瓜!」(p.131-132) 農民生活藝術化是賢治的理想,但對生活困苦的農民而言卻是遙不可及的

幻想。伊藤的責難說明了賢治的理想與現實差距甚大,同時伊藤也指出賢治的烏托邦理想其實是建立在父母的經濟援助上。「你這不是讓你父親太操心了嗎?」,伊藤不慎說溜了嘴告訴賢治,是因為政次郎的關係,花卷警察署對於賢治擔任勞動農民黨辦事處的保證人一事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此次尾隨賢治前來的出差旅費中有三分之二是政次郎掏的腰包。「你‧是‧誰?」,伊藤離去前以賢治教他的世界語反問賢治,賢治不由得回答說「我‧是‧小孩子」。 據記載,宮澤賢治組織〈羅須地人協會〉一事見報(岩手日報)後曾招來憲警調查,就像劇中伊藤所說一般,如非致力於鄉政的父親出面賢治早已鋃鐺入獄。雖然有研究指出「花卷警

察‧伊藤儀一郎為求出人頭地」曾調查賢治的〈羅須地人協會〉,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佐證資料。因此,伊藤尾隨賢治一幕可能是井上為了要生動地刻畫出想離開父親獨立卻又得在父親的庇護下方能生存的賢治的人物像。 四、依劇情發展而轉變的賢治形象 (一)求道者的形象 宮澤家信仰淨土真宗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信仰如此虔誠的環境中,賢治的宗教體驗可說是與生俱來。據悉,賢治三歲即會背誦〈正信偈〉、〈白骨御書〉,十三、四歲時就會畫佛像。賢治從小不像孩子的言行舉止因為家中篤信宗教而被神化,種種言說穿鑿附會更加深了賢治的〈聖賢

者〉的虛像。 賢治在中學三年級時開始對家業產生反感,之後則因失戀及父親反對其繼續升學導致神經衰弱,與法華經的接觸即是在此前後。是時,父親的法友贈送他《漢和對照 妙法蓮華經》,賢治閱後深受感動,將法華經當作座右銘傾心研讀。據同學說,賢治每天早晨都會在宿舍或是無人的教室大聲讀經,而且經常上報恩寺參禪,最後還理了光頭上學,這些在在都足以證明賢治對法華經的熱衷。 上述事實在《理想鄉的劇列車》中雖未一一提及,不過,井上也在篇幅許可下傾力描述賢治的法華經信仰。例如第三幕中第一郎曾對賢治說: 「你父親是能幹的舊衣商,是岩手縣數一數二

的當鋪的老闆,而且又是鄉鎮議員,在花卷是有勢力的人。雖說孩子要和父親對立、超越父親才能長大成人,可是和這樣的父親相比你未免太過無力。(略)於是你就入信法華宗。雖然在經濟、政治方面都不是父親的對手,不過信仰是熱忱的問題,在信仰上你便能和父親一較長短!」 從第一郎的話除可窺知賢治的心情外,同時也可判斷井上將賢治在經濟和政治方面不及父親視為賢治皈依法華宗的主要原因。事實上,與法華經的邂逅的確為賢治的人生帶來決定性的影響。大正九(一九二0)年賢治皈依法華宗,同時積極參與國柱會的各項活動,是年十月二十三日正式入會。之後即協助散發雜誌、參加輪讀會以及做寒修行。邊念著「南無妙法蓮

華經」邊繞著鎮內前進,據說在親戚家門前,不但佇立最久而且又念的特別大聲。這些言行引來側目自不在話下,感到最困擾的當是賢治的父親。一個屋簷下同時設有淨土真宗與日蓮宗的教壇,賢治此舉無疑是向父親宣戰。隨著法華經信仰日益增強,賢治希望父親改變信仰的要求也日益強烈。「皈依日蓮宗吧!只要告訴我全家人都將皈依日蓮門下,我明天就回花卷!」,要求父親改信日蓮宗未果後賢治即留書離家。離家後賢治曾寫信給同是同信的親戚關德彌,劇中將信裡所述的內容以賢治告訴三十郎的方式傳達給讀者。「除了離家已別無他法。明天好還是後天好呢?我一邊顧著店一邊思索著未來。」「二本日蓮大聖人的經書掉下正巧打中我的背。就是現在!」賢治彷彿受到

神明靈示的離家,意外地為他的聖者傳說添加了不少神秘色彩。賢治的一生少不了法華經,同時隨著信仰日益虔誠,求道者的賢治的形象也愈加明顯。 (二)神聖的賢治形象之解體 如前所述,賢治離家的主因是想改變父親的宗教信仰以及尋求獨立自主,但接獲妹妹生病的消息回鄉後,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同年十二月,賢治開始擔任稗貫郡立稗貫農校教員的同時,繼承家業的問題也隨之告一段落。擔任教職的四年時光,雖過著相當充實愉快的生活,但透過學生的家庭狀況,賢治瞭解到了農村嚴酷的現況與危機,為此賢治無法繼續安逸地當一名教師,大正十五(一九二六)年三月辭去教職後即投入農民當中致

力改善農村的現況。 四月,賢治搬進下根子櫻町開始獨居自炊的生活。起草〈農民藝術概論綱要〉,設置農業諮詢所義務教導附近農民稻作法與基礎的科學知識。換言之,賢治以一個農業技術家的身份投身農村生活、實踐〈法華經〉精神,另一方面則利用農閒時期上京學習農民生活藝術化所需的各項技能。賢治這種出自一片好意的作為農民們究竟能理解多少倒是其次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農民所面臨的現實的生活問題。劇中,伊藤對賢治說「你要連想和同一鎮上的地主說『現在是生死關頭,請再寬限十日』都說不出口的農民『用世界語和全世界的農民交談?』『你呀!笨蛋中的笨蛋!愚蠢到極點!』」。如伊藤所說,賢

治的理想確實與現實有著很大的差距,這也是〈羅須地人協會〉失敗的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則可歸咎於東北地方極差的自然條件。翻閱災害年表即可發現,東北地方連年寒害、欠收,加上當時世界經濟恐慌、昭和恐慌的餘波的影響,農民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賢治雖免費為農民做肥料設計,但一遇上災荒農民便怪罪賢治的設計有誤,威脅賢治賠償損失。換言之,農民雖接受賢治的技術,但卻未將賢治視為他們的一份子。劇中,賢治從〈農聖〉被解體成一個極為平凡的挫敗者、空有理想的幻想家。飽嚐農民的斥責與反感,賢治逐漸陷於苦惱與矛盾中,第七幕即是以此為表現的基礎,同時也充滿了井上對賢治的能力極限的批判精神。 (三)木

偶精神 昭和六(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日,賢治以東北碎石工廠技師的身份帶著樣本到東京做產品宣傳,一到東京即因發高燒而臥病在床,二十七日由父親安排以臥舖車載回花卷。井上利用中間一星期的空檔虛構了賢治與第一郎的再見場面。逵別十二年,第一郎已成為日蓮宗系統中的新興宗教的信徒。雖然信奉法華經卻是狂熱的國粹主義者。第一郎將日蓮大聖人的〈一人死萬人生〉的根本思想解釋成「一殺多生、除一惡救眾生」。亦即社會的弊病唯有佛法能導正,若不導正將違反日蓮大聖人的教誨。賢治也贊成〈一人死萬人生〉的理念,但依他的理解犧牲的必須是自己。同樣是日蓮宗的信徒,二人的想法迥異,所走的人生自然也大大不同。

第一郎再度出現應當是井上為了凸顯賢治的日蓮宗思想所做的安排。現實生活中的賢治將自己比擬為菩薩,一生為「世界全體未幸福個人就不會有幸福」的信念所引導。將花卷變成淨土、解救困苦的農民等慈悲的宏願是賢治終其一生的理想。無奈任重道遠,賢治一生做了「各種努力」,可是「全部都半途而廢」。第九幕中,井上讓賢治自嘲為「木偶中的木偶」,於此,賢治內心充滿挫折的晚年的身影生動地被呈現出來。 五、結語 《理想鄉的劇列車》是由死去的農民等待前往天國的列車前來時的〈劇外劇〉以及相當於賢治傳記的〈劇中劇〉所構成。其中〈劇中劇〉又分成列車中所發生

的事情與在東京停留時所發生的事情二部份。前者主要是以宮澤賢治的詩與童話故事的內容及人物為主,不瞭解這點雖不影響此劇的鑑賞,但若不熟悉賢治的作品對劇中賢治作品的引用旨趣恐難以瞭解。後者主要是以賢治的傳記為基礎,同時在史實的空白處發揮作者的想像力,再造宮澤賢治的歷史形象。一般而言,宮澤賢治的形象受到「不輸給雨」的影響甚鉅,以致世人接視其為〈聖賢者〉。《理想鄉的劇列車》一劇則將聖賢的賢治解體,隨著劇情的發展賢治的形象由聖賢者變成充滿挫折的一般人,井上以批判的眼光凝視其能力的極限,賦予傳說中的宮澤賢治另一個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