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中和街透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李文環所指導 余金津的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空間歷史與文化保存之研究 (2014),提出北投中和街透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眷村文化、保存運動、集體記憶、空間生產。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北投中和街透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空間歷史與文化保存之研究

為了解決北投中和街透天的問題,作者余金津 這樣論述:

鳳山無線電信所位於日治時期日本國境南端,其目的主要是向南洋地區進行聯繫,在南進政策中擔負通信重責大任。本文從國定古蹟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歷史變遷說起,特別著其空間構成特質,以及以政治權力為目的之規劃界定其空間意義,政治權力介入自始自終宰制各階段的空間構成特質。 戰後國府接收了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不但沒有繼續從事無線電信收發功能,還被切割成三部分:鳳山無線電信所的主體(即內圈)南側,作為鳳山招待所(後成立海軍明德訓練班),及十字電台轉為海軍通訊大隊使用;內圈北側的日遺官舍轉為海軍眷舍使用;外圈拉線基座所在則成了眷村的建地。戰後因用途不同而各自發展,但在2000年代同時面臨存廢。

2001年4月1日內圈海軍明德訓練班正式裁撤,2004撤守後任其荒廢;而外圈西側眷村自2004年起陸續遷出後拆除。眷村拆除的危機意識激發眷村文化的保存運動,一群來自眷村熱心的民間人士於2002年起積極推動眷村文化以及鳳山無線電信所的保存運動,使得戰後異化的內圈禁地和外圈眷村,因保存運動再次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