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建設竹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張維安所指導 楊秀珍的 植物與客家禮俗文化之探討:以新竹客庄為例 (2019),提出協和建設竹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客家、植物、禮儀、風俗、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吳學明所指導 張靜芳的 民間信仰與地域社會:以桃園大園仁壽宮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祭祀圈、郭光天、大坵園、仁壽宮的重點而找出了 協和建設竹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協和建設竹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植物與客家禮俗文化之探討:以新竹客庄為例

為了解決協和建設竹北的問題,作者楊秀珍 這樣論述:

摘 要人類的生存歷史與植物的運用有密切關聯,除了依賴植物提供食、衣、住、行與醫藥等民生需求外,在儀式、文化象徵方面更扮演重要角色。這些植物因其特質而有意義,例如石榴多子,常種植於宅前,有些植物取其諧音如桑(喪)樹而多所避諱。在有些民族信仰中,與習俗相關的特定植物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並賦予特殊意涵,相沿成俗而為當地的文化特色。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台灣客家先民如何在當地環境中運用植物,分析植物在婚、喪、喜、慶等風俗習慣的運用及其背後的文化意涵。客家社區中的植物運用即是具體的客家文化特色。研究方法方面,除了文獻梳理外,主要是經由半結構的訪談方法蒐集資料。本文整理出多種與日常生活關聯密切的植物

,如抹草、竹子、艾草、甘蔗、菊花、大風草、五穀、榕樹、芋頭、香茅等所具有的「客家」文化意涵,其中有些植物擁有同時被數種禮俗共同使用的現象,例如艾草分別與生產、育兒、身體保健、婚前、婚禮、祭拜祖先、節慶、喪事、懷孕有關,是最多種客家禮俗使用的植物。值此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探討植物與客家禮俗的關係,除了討論傳統客家禮俗文化的意義之外,更希望保留老祖先的生活智慧,並重視人類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生態倫理。關鍵字:客家、植物、禮儀、風俗、文化

民間信仰與地域社會:以桃園大園仁壽宮為例

為了解決協和建設竹北的問題,作者張靜芳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本文以大園仁壽宮為中心,探討大園地區寺廟與地方社會的相互關係。清代大坵園地區移墾主要從雍正時期開始,漢移民多為芝葩里莊、澗仔壢莊招墾而至,大墾戶是郭光天家族,主要以福建省漳州人占絕大多數,他們憑藉著毅力與勇氣,克服了芝芭里社原住民的威脅,開田闢地,遂形成大坵園、芝芭里、後館、許厝港等聚落。 本研究以區域發展史為主要研究範疇,希冀透過從清中葉至戰後民國時期,有關大園地區的自然環境、人口組成、土地拓墾、聚落發展、民間信仰、地方菁英組織等各方面的探討,藉以瞭解大園仁壽宮與地方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 桃園市大園區「仁壽宮」主祀感天大帝----許遜,是全台唯二以許遜作為主祀神

的廟宇之一,亦是漳州人的原鄉信仰。始建於清光緒11年(1885),民國102年(2013)因道路拓寬而拆除重建,本文利用仁壽宮民國102年(2013)重建後的建醮活動範圍來討論其祭祀圈之演變。仁壽宮的祭祀圈範圍廣大,包含八個村落,分別是:大園區的大園里、田心里、橫峰里、埔心里、圳頭里、大海里、後厝里與內海里。仁壽宮由私人祭祀擴展為大園地區的地方公廟,除了與感天大帝的施藥、祈雨等靈驗事蹟有關之外,地方頭人的致力推廣功不可沒。在神蹟與人為努力之下,仁壽宮的祭祀圈也就逐漸擴大,使之成為大園之鄉廟。 另外,探究安奉於廟中的神明信仰源流以及仁壽宮的各項祭祀活動,得知仁壽宮與鄉民生活的密切關聯。其中

感天大帝聖誔、中元普渡與建醮活動都是全鄉的盛事。仁壽宮除了發揮宗教功能外,每年定期之慶典宗教活動對凝聚及維繫鄉民情感,具有深厚之文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