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天地龜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台北新天地龜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金子展也寫的 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日治時期的台灣神社田野踏查 和許曹德的 許曹德回憶錄.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前衛所出版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 丁威仁所指導 謝櫻子的 方文山華語詞作主題研究 (2010),提出台北新天地龜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方文山、方文山歌詞、流行歌詞、互文性、蒙太奇、主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賴澤涵所指導 楊雪青的 寺廟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桃園景福宮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景福宮、地方社會、寺廟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新天地龜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新天地龜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日治時期的台灣神社田野踏查

為了解決台北新天地龜山的問題,作者金子展也 這樣論述:

最強田野調查! 神社VS產業,還原台灣50年近代史。   ★全台第一本,從台灣在地日本神社探究日治歷史的調查記實。   ★450幅史料照片珍貴收錄。   ★耗時15年,查找超過400所,作者親自走訪並考證梳理全台從南到北230所,日治時期建造神社其來歷和現狀。   從明治28年(西元1895年)到昭和20年(西元1945年),   日治時期50年間,台灣興建了大大小小的神社,奉祀日本神明。   本書完整收錄230所神社來歷和現狀:從地位最高的官幣社、國幣社,到學校、企業、軍隊內神社、移民村或原住民聚落的祠堂......   是全台第一本結合日本神社&台灣產業的珍貴歷史書,   更是

神社迷及舊跡歷史巡禮的必備攻略。   歷史可以從很多角度審視,透過「神社」這樣的宗教設施與思想觀念,引領我們深入了解,台灣日治時期神社與產業和社會所產生密切的關連。   金子展也先生派駐台灣工作後,從2002 年開始愛上台灣神社調查,耗時15 年光陰,從南到北查找超過400 所神社,除了親自走訪考證梳理出230 所神社(其中203所為台灣總督府認定),更蒐羅各時期的歷史文獻、學術論文、報社新聞、風景明信片、老照片⋯⋯一步一步建構並還原當時官營事業中的林業、半官營事業的水力發電、公賣事業的樟腦、酒廠、製鹽,以及民間事業的製糖業與礦業(黃金與煤)等各產業的部分珍貴歷史。   【一定要了解的台

灣神社12問】   (1)到底建造了多少座神社?   (2)神社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狀況下,選在什麼地點建設?   (3)為什麼許多神社沒有得到總督府認定?   (4)為什麼部落神社或企業神社能夠成為總督府的認定神社?   (5)供奉的是哪些祭神?有什麼必然性?   (6)為什麼台南州斗六郡建設的神社特別多?   (7)為什麼原住民部落建造了那麼多神社?   (8)戰後如何處理神社?此外,隨著戰爭結束,「御靈代」如何處理了呢?   (9)為什麼近年來那麼積極的保存、修復、復原神社?   (10)神社社殿何時改作忠烈祠使用?又在何時改建他用?   (11)神社是被什麼人拆除,拆除的原因是什麼?   

(12)為什麼台灣留下大量的神社遺構和遺物? 名人推薦   ★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黄士娟(北藝大副教授兼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所長)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   ★台灣回憶探險團   ★小淇-日本神社寺院中毒者   熱烈推薦  

方文山華語詞作主題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新天地龜山的問題,作者謝櫻子 這樣論述:

摘 要流行歌詞是當代文學的型式之一,有其不容忽視的感染力及藝術魅力,方文山歌詞在這種背景之下迅速走紅,並不純粹只是流行音樂的傳播力量引起,而是其歌詞獨樹一幟的書寫特色所致。方文山借鑑古典文學,運用豐富多元的修辭手法,將傳統文化與異國風情拼貼入歌,使歌詞充滿詩化的意境,帶來審美的意趣,讓閱聽人在歌詞畫面中遨遊想像,這是方文山歌詞的特色所在。本論文以文本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並輔以西方「蒙太奇」電影理論中的拼貼技巧,以及「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概念來對照方文山歌詞加以分析,全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與義界,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相關文獻。第二

章戰後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與變遷,略述1950至2010年華語流行歌曲的發展演進情形,以及歌詞書寫的概況。第三章針對方文山愛情主題歌詞加以分析,除了探討歌詞當中的愛情觀,並將愛情主題歌詞分為單戀、失戀及圓滿戀情三部分探討其書寫特色。第四章分析方文山勵志主題歌詞,探討歌詞中的友情觀,並將勵志主題歌詞分成互相勉勵、自我惕勵及宗教仰望三部分探究其書寫特色。第五章探討方文山鄉愁主題及其他歌詞,本章除了鄉愁主題歌詞,有關歷史掌故與文化藝術的歌詞也列入探討。第六章根據黃慶萱《修辭學》的辭格分類,針對方文山修辭手法與技巧進行分類探討。第七章結論,歸納方文山歌詞的意涵、書寫特色及其在流行歌詞上的貢獻與成就。關鍵

詞:方文山、方文山歌詞、流行歌詞、互文性、蒙太奇、主題

許曹德回憶錄.下冊

為了解決台北新天地龜山的問題,作者許曹德 這樣論述:

台灣一代奇男子的綺麗告白   我一生追求的自由,是不為貧窮所困,不為壓迫所辱,不做權力逐鹿之徒,也不做金錢追求與財富累積之奴。   我,想我所想的,求我所求的,愛我所愛的,看我想看的,夢我所夢的。金錢與美色,我一生無缺……──許曹德   在戰後台灣反對運動史上,兩度的政治良心犯許曹德最為人所知的,是1987年,他點火把基本信仰「台灣應該獨立」堂堂皇皇邁入聖戰實踐,以正義之劍破解台灣宿命的巨大死結,造就台灣獨立運動風起雲湧的氣勢空間。以追索國家民族本然尊嚴而言,他是寶劍出鞘的革命者,四顧茫茫我先行,但歷史會記得他。   承續第一本《許曹德回憶錄》記下他五十歲之前的人生旅路,這本《許曹德迴想

錄》更以直率、坦白、露骨、無隱無晦的豁達與無忌,迴旋盪氣追憶他八十年的精采豐郁一生,包括許氏商業帝國的締造及最後兄弟的決裂、香港第一寶石國際企業的意氣風發、和初戀情人哈路神奇重逢而無量金援台灣民主與獨立運動,最後投入國際健康事業,並以頭號台獨份子堂堂進入中國的戰鬥歷程……。尤其他少為人知的浪漫傳奇,閱歷無數當代美豔嬌娃及絕色美人的奇情幻遇、性愛激情,誠凡人難得一遇,任誰讀之都會怦然心動。   這是台灣一代奇男子的非凡生命告白。   作者簡介 許曹德   一九三七年 出生於基隆,台灣新竹人   一九四七年 身歷恐怖的二二八事件噩夢   一九五○年 畢業於基隆南榮國小,入台北開南商工初

中部   一九五三年 入延平補校高商部   一九五七年 參與五二四事件現場,當時以「愛國青年」自居的他,衝入美國大使館,撕毀美國國旗;同年,考上台大政治系   一九六○年 夏遇到他的美麗「女王」   一九六一年 台大畢業,預官第十期服役金門   一九六三年 「結婚」生女   一九六八年 第一次被捕入獄判刑十年,變成「白色」政治犯   一九七五年 減刑出獄。依然熱愛台灣,關心政治與文化問題   一九八七年 與黃富前輩成立台灣文化促進會,宣布發明台灣文字系統,此文字系統被台語學者稱為台灣諺文,八月在「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大會上,提案將「台灣應該獨立」六字列入章程,獲熱烈通過。十月,與蔡有

全被國民黨拘押,二度陷獄   一九八八年 獄中揮汗寫作《許曹德回憶錄》第一部   一九八九年 《許曹德回憶錄》由鄭南榕自由時代社出版,旋即被查禁。四月七日,鄭南榕壯烈成仁   一九九○年 四月四日特赦出獄。六月,《許曹德回憶錄》由前衛重新出版,許書傳入日本,促成和初戀情人「哈路」36年再重逢   一九九一年 成立「獨獨影視傳播公司」,鼓勵設立地下電台,創辦大台北民主有線電視台,打破媒體壟斷   一九九二年 投入新店市長補選,兩黨對決   一九九五年 創立「台灣歐爾康健康公司」   一九九六年 在廈門成立「歐爾康國際公司」總部,頭號台獨進軍中國   二○一四年 中風復健中奮力寫作《許曹德回憶錄

》第二部,歷時三年完成   二○一八年 《許曹德回憶錄》上下二冊出版   序言 1. 許氏商業帝國 2. 寶石與女人 3. 自由浪漫的歲月 4. 美麗島事件與兄弟的決裂 5. 一九八七年「台獨案」,台獨勢力的崛起 6. 龜山監獄的歷史對話 7. 勝利的出獄 8. 支援台灣民主與獨立運動 9. 兩黨對決,新店市長之戰 10. 創立歐爾康國際健康事業 11. 頭號台獨份子,進入中國 12. 永遠的戀人哈路:一代風華,魂歸東瀛 附錄 〈台灣獨立文字的發明與誕生〉   序言   我生於一九三七年的二月十七日,沒想到我寫完回憶錄第二冊之時的今年二月十七日,恰好讓我「偷越」

而過第八十個寒暑的生日,變成一個貨真價實的八十歲老人了。   我的身體因2014年三月一次由中和陳建平兄主導的「台灣情」團體旅遊台灣中部時,意外於晚餐後突然中風不起,戳破了我二十五年來無病的神話記錄,當夜由女王與大兒子許萬瀚驅車南下救援,緊急北送林口長庚醫院,救回一命,再歷經二年的痛苦復健,恢復了體力與記憶力,遂決心與死神賽跑,寫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後半部書,記下波濤洶湧、巨浪淘天、九死一生的台灣民主之戰,與啟動一九八七年台灣獨立運動的「自由之戰」,也寫出我一生最後成功締造巨大金錢與財富帝國的輝煌歷程,並坦率寫出人類一向企圖遮掩猶恐不及的肉體性愛激情,以及一生豐富的情慾真實生命。   當我中

風半癱與半身不遂,竟又「奇蹟」而「堅強」地復元,遂決心完成《許曹德回憶錄》的第二册,及第一次於綠島獄中發明的「台語本土拼音文字—台灣河佬獨立文字系統」的最後決定版,這應是我及我已逝的偉大母親(她生於一九○○年,死於一九七九年,享壽七十九歲),絕對沒有料到的「不可思議之事」。   母親一生含辛茹苦,出生為悲賤養女,幼小即需外出做工,十八歲即獨自一人從竹東內灣的窮鄉僻壤,挑起蔬果菜擔,進入新竹市區沿街叫賣,她常停駐新竹東門某一美孚公司(按,即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的標準石油公司之台灣代銷系統)煤油加油站的地方,那正是父親擔任站長的所在,母親的聰明伶俐,引起喪妻的父親注意,遂決心迎娶母親為繼室。

母親嫁給父親不久,即隨父親進入竹東開礦,結果一敗塗地,証明父親並無經商創業與做生意的家族細胞與天賦,他只不過是一位讀過幾年漢書的地方智識分子罷了,一生落魄潦倒,毫無能力興家與創業。因此,父親備受家鄉新竹許家族人的奚落,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帶著母親及哥哥三人,舉家搬離新竹故居,遷往基隆,尋求新生,企求東山再起。第二年,母親懷了我,但生下我不過八個月,父親即貧病交迫,罹病而亡,死時,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幾無片瓦之留,唯賴聰慧堅強之偉大母親,獨自孤寡一人,堅毅扶養許家二個幼兒長大成人。   如依我所屬之新竹許家分枝血脈,父親是二媽小妾所生之長子,我的祖父在清朝統治時期的台灣新竹,是經營一家輾米廠生意的

成功業主,一生娶有一妻一妾,即大媽與二媽,大媽只生一男一女,但精明強幹、伶俐聰明、持家有方的「二媽」,即許家著名的「纏腳」二媽小妾,卻為祖父一連生下五男一女,並挺身扛起祖父壯年早逝後搖搖欲墜的許氏家業,強悍一肩挑起統領家小、撫育及教養許家第二代的六男二女,使之長大成人,各能嫁娶的重擔,並讓他們各自獨立創業,崢嶸有成,且各能展現許家的經商天賦與創業細胞,開店的開店,設廠的設廠,各個成就一方。此中,唯獨排行第三房的大兒子「許爾池」,即我家父,瘦弱無能,一事無成,屢戰屢敗,他只是一位好學的儒雅之士,毫無經商之才,只整日愛好議論,好發高見,展露其時之「智識分子」特徵,但言厭惡日本,反對日本之欺凌與統治

台灣。但生性善良、懦弱溫恭、不善與人爭鋒的家父,卻喜為人排難解紛,急公好義,然因缺乏許家商人世代稟賦的「陶朱之術」,幾次創業都失敗收場,血本無歸,只好委身於兄弟經營及代理之美國美孚石油公司新竹加油站,擔任加油站站長為生。故家父在自己之家鄉新竹,是頗遭許家自身兄弟姊妹及母親看衰之一房。我母親不忍父親在新竹家鄉遭受白眼的痛苦,力勸父親搬離故鄉新竹,遠離親族鄉民與親朋好友的輕視眼光與嘲笑氛圍,前往陌生的他鄉發展,另尋新天地。此即一九三五年,新竹許家第三房舉家遠走高飛的「三人行」(父親、母親及十二歲的大哥)的大遷徙,北逃一百公里之外的陌生之都「基隆港」,落腳於南榮路(日本時代之「龍川町」-Tasika

wa)一帶巷弄內的貧民窟定居,尋求異地重生。母親說,基隆還有我娘家中壢莊姓舅舅定居,緊急時多少還有一個近親,可以求援與照顧。   到了基隆,仍由聰明能幹的母親想出謀生之道,充滿生意細胞的母親,無畏艱辛,開始每天挑著菜擔及自製醬菜,沿街叫賣,養活一家。在遷港的第三年,一九三七年,我就在南榮路的貧民窟中哇哇誕生,五十三歲的父親忽然老來得子,心中自然狂喜不已,但父親每日醉飲一瓶米酒,身體因而日益惡化,不久即罹患重症,就在我出生八個月後黯然長逝。   父親死後,一身孤寡的母親堅強站起,不畏艱苦及茫茫未來,每日挑著自己親手醃漬的可口醬菜與醬瓜,沿著基隆各地街坊停駐叫賣,十年如一日。為養育二個許家遺孤

長大成人,母親遂將襁褓中之幼兒,以一個月一元日幣之代價,委請一位來自瑞芳的黃姓奶母餵我長大。我與奶母及從事屠宰場殺豬為業的奶爸一家相依為命,直至五、六歲大,始返母親身邊。我白天常常到處流浪,有一餐沒一餐,等於在半飢餓狀態中長大,因此,我的身形瘦弱,非常類似死去的父親身影。但因我自小到處流浪與打架,練就一身強健體魄,雖然家母終其一生都擔憂我的瘦弱外形將是父親懦弱無能的宿命再現,與失意潦倒的性格遺傳基因之翻版,甚至懷疑我將一如瘦弱的父親,活不過「六十歲」大關,亦不可能一生有何「大作為」,母親反而極具信心,寄厚望並看好身強力壯、極似母親壯碩體格與外貌、個性聰明伶俐、遺傳特徵都激似母親的家兄,但我的痛

苦與堅毅奮鬥,頑強成長與長大後的出奇聰穎與堅毅心智,強健、聰慧、意志與才華,以及翻天覆地的洶湧一生及戰鬥生命,卻證明我這個許家最小兒子竟然是一個意志無比倔強、敢為理念與偉大夢想犧牲奉獻的一代堅強自由戰士,始終勇往直前。   我波瀾壯闊的一生,歷經貧窮、疾病、飢餓、戰亂,及長大後對抗外來獨裁政權的漫長「自由之戰」,走過驚濤駭浪的政治與人生殘酷鬥爭與入獄受難的偉大戰鬥,呈現非凡的勇氣與無懼生死的決戰精神,敢作敢為,我所經歷之危疑震撼,堪稱人世少有的傳奇歷程,又身經美麗人生與夢幻自由及巨商大賈的奢華洗禮,躍身富可敵國的人間世界與浪漫美麗的遊戲人間歲月,可謂跌破了母親及無數人的眼鏡,這個許家最不起眼

的「煞尾仔子」(台語,意即最小兒子),竟然展露許姓一族極其少見的堅毅不拔、見義勇為、不為一己利益而為群體與民族利益冒險犯難的稀有特徵,更顯露頂天立地的英雄氣質,矢志為自由而戰。   我本是一個自幼即常與貧賤奶母沿街撿拾破銅爛鐵,換取幾文日幣充飢果腹的野孩子,但長大後,卻勇氣十足,常在無意之間大膽做出一些一般孩子絕不敢想像的事,而我之所以比一般同代青年一輩更具膽識與勇氣,恐怕就在於我的童年與眾不同,看到人間的不平與悲慘殺戮,竟然激發我遺傳到的父親血液,終生矢志為不平與公義而戰,那流浪的飢餓歲月,則把我鍛鍊成膽識過人、同情弱小、膽大包天的無畏性格。而我母親堅毅面對艱困,天天忍受日警取締小販及謀求

生存空間的辛酸處境與歷程,有時也遭受日警鞭打無牌攤販的可憐境遇,以及罰款與追逐的心酸歲月,讓我學得「奮鬥出頭天」的偉大台灣人精神,二十餘年之後,我們許家兩兄弟果然發奮圖強,一從台灣最高學府的國立台灣大學畢業,為新竹許家百年來第一位國立大學畢業生,二兄弟聯手開創「福德企業集團」,龐大企業體涵蓋貿易、機械、化工氣體事業,以及大酒店與大飯店,並建立香港、曼谷、新加坡及日本等海外的國際寶石佐佐木集團,也建立龐大的福德海洋漁業集團船隊,下轄遠洋漁業鮪魚捕魚船近百艘,集團總資產於一九八○年初,已達一千餘億新台幣,為台灣戰後初期迅速崛起之家族大財團。   許家歷經日本殖民統治、太平洋戰爭時美軍轟炸與空襲逃

難的艱辛貧窮歲月,以及戰後國民黨殖民台灣,蔣介石中國國民黨軍隊大規模登陸基隆,身經二二八恐怖屠殺,我更因親眼目睹奶爸的唯一兒子「旺仔哥哥」慘遭拘捕與無辜殺戮,再於三月七日前後,與無數基隆市民浮屍基隆港內,人人慘遭五花大綁,雙手以鐵絲貫穿手腕的可怖歷史鏡頭。我遂撫著旺仔哥哥全身彈痕累累的可悲屍體,流下我一生無限心酸與悲憫的熱淚,發誓決心復仇,要為旺仔哥哥及無辜的台灣人民找回歷史公道,討回血債與公義,促使我日後奮力考進台大,研究政治,精研哲學與歷史,企圖了解是何種獨裁壓迫政權與歷史霸權勢力在欺凌台灣。之後,進一步使我決心起而對抗獨裁殖民的蔣介石政權,主張台灣獨立與台灣人意識,發明台灣人的本土文字字

母,力促台語的文字化,凝聚與打造台灣民族主義,主張台灣走向民主、自由及獨立。   我自一九六七年參與台灣民主與獨立運動而第一次被捕,被判十年徒刑,迄一九七五年出獄,又於一九八七年掀起洶湧的獨立運動,爆發有名之「許蔡台獨案」,再次被捕並公開審判,再判十年,遂掀起言論自由鬥爭,鼓吹台灣獨立運動與台灣人意識的歷史崛起,促使台灣於九○年代進入民主革命的偉大歷史時代,以迄公元二千年,全力秘密經援民主勢力與民進黨取得政權為止,歷時三十年的「自由之戰」。我堅信,我們一定要做自己命運的主宰,不容任何外來勢力一再奴役我們的子子孫孫。   我更於一九五三年受美麗初戀情人哈路的徹底激勵,發憤圖強,終於考進國立台

灣大學法學院政治系,研讀西方民主思想與自由理論,精研資本主義發展之原理及近代社會主義思想,苦讀中西歷史發展,鑽研西方哲學與文學,啟發並揭開我一生為土地及人民而戰的漫長政治鬥爭歲月。於是,沿著我一生政治自由理念的偉大堅持,及勇敢實現經濟自主與富裕的偉大夢想,締造驚人的事業成就,成功累積龐大財富,讓我一生集自由及財富於一身,可以放心自由追求偉大夢想與美麗人生,使我一生免於困窮與淪為錢奴,不為金錢及利益而對人屈膝。   我的命運發展,完全出乎我偉大老母意料與想像之外,這使我母親於臨死之前,猶對我諄諄教誨與耳提面命,叫我務必學習寬容與謙虛,與人為善,不與人爭權天下。我循此兩大軸線的偉大鬥爭,難以想像

地寫下了我曲折詭奇的「傳奇」一生。   我母親一生從未期待我會有任何作為,由於幼時飢餓與流浪街頭,拾餘為生所造成的懦弱外形體格,以及長大後又再罹患心臟痼疾,難以揮別父親的遺傳陰影與淒涼失敗身影,母親始終懷疑與擔心,我將是父親一生悽涼下場及無所作為的翻版,但母親從未料到,我一生竟是一個膽大無懼、意志堅毅、無視艱難危險的自由戰鬥者,毅然決然走過翻天覆地、身擁巨大財富、經歷無比美麗的人生與嬌妻美妾的歲月,以及熬過痛苦漫長的黑獄煎熬歷史,九死一生卻堅韌不死,即連醫生都不看好我的身體,母親生前常常焚香祈禱,求神拜佛,但願讓我活過父親的五十三歲天命,即謝天謝地了。但我不僅活過父親的五十三歲,活過大哥的六

十六歲(大哥在我第二次出獄第二年即因肺癌死亡),甚至,我竟活過母親的七十九歲,使我這個母親「最不看好」的倔強幼子,竟然超越母親的預計,且勝過母親,母親地下有知,應會含笑驚喜,寬慰不止吧!   我的一生,在政治與歷史「自由價值」之鬥爭獲得最後勝利之外,更自我創造財富,與兄弟共同締造許氏商業帝國,事業之巨大與成功,譜下了我一生無虞無憂,從未匱乏,自由自在,及追求生命自由之豁達與無忌。而我少為人知的生命浪漫,與多姿多彩的美麗自由與夢幻歲月,歷經無數當代美艷嬌娃及絕色美人的夢幻人生,奇情幻遇,或許也值得後人遐思及觀賞吧。   本書所描繪之日本美麗初戀情人故事,及日本妻女哈路及女兒等親屬,為顧慮日本

親人之安全與家族之名譽、利益與安全,所有書中的親屬人名及日本財團的真實名稱,均以化名代表,另外,本人在此聲明,本書所提到的其他數十年前戀情故事,其中指涉的人名也都以匿名為之,避免造成當事人及相關人士的困擾,敬請諒解。   我已承續第一本《許曹德回憶錄》未竟之歷史回憶,寫畢自己一生,心中縱然仍有頗多遺珠與遺憾,猶覺自己一生如夢似幻,難以置信。   公元二○一七年二月十七日, 八十歲生日完稿,許曹德筆。

寺廟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桃園景福宮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新天地龜山的問題,作者楊雪青 這樣論述:

漢民族對於祖先鬼神祭拜的宗教習俗,是沿用著人們生活脈絡所編成,其組織不是僅有單一的宗教目的的團體,而是以家庭、宗族和地域社會等既存的生活組織為母體形成的。因此,在社會生活中,時常可以找出與民俗信仰相融的成果,如食衣住行、婚喪喜慶、排憂解難、消災解厄、驅邪治病、團結宗族、地方文化發展等,都可以看到民俗宗教融入社會生活的情景。在臺灣的開拓史中,移民冒險渡海來臺。這些移民離鄉背井,為了尋求寄託與慰藉,便在臺灣建立起「原鄉模式」的新天地。桃園景福宮便是隨著漳州移民的披荊斬棘、努力拓墾中,建立起來。拓墾移民在桃園地區成立聚落,這些聚落帶有移民社會的烙印,同時也保留母體文化的型態。移民各自帶來了他們家鄉

的生活習尚、宗教信仰,因而形成臺灣各地多彩多姿的不同文化,這些地方色彩亦透過寺廟加以呈現。桃園景福宮不僅消極的是漳州移民精神的慰藉與寄託,更轉而為移民披荊斬棘、團結互助的所在。漢人移民生活中,舉凡治安、產業、交通、教育、聯誼、娛樂等,莫不透過寺廟以推行,一部臺灣史可以說濃縮在寺廟史中。初期開墾告一段落,農業繼續繼續進展,社會結構、階層漸趨完成,各項生活日益繁榮,桃仔園地區逐漸發展成為街肆,繼而擴大成為大村市。桃園景福宮草創於「虎茅庄」之庄心,桃仔園形成街肆後,景福宮更成為地方的商業、聚落中心。透過信眾、香客帶來人潮,使得街肆、商業、交通更加繁榮。景福宮內所祀奉神祇往往為有功鄉梓、剷奸除惡的人物

。寺廟建築中的木雕、石雕、彩繪、壁畫等文物,皆為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或演義小說,除了供信眾欣賞之餘,無形中亦有薰陶倫理道德的意涵,這也正是我國的文化精神通俗化的表現,亦是寺廟對於社會教育的無形貢獻。再者,寺廟又為村落居民休閒的好去處,每逢開漳聖王誕辰或作醮之時,形成熱鬧繁華的「廟會」活動。而這時必有搭設戲棚以酬神還願的活動,所演出的戲碼都是勸誡教化以及忠孝節義的故事,實在寓教於樂。寺廟提供民眾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讓民眾、香客在欣賞遊樂中,並給予無形的教育與薰陶。另外,景福宮也致力於地方慈善事業的推動,如清寒補助、老人照顧以及方建設發展等。這些仁民愛物的義舉,透過口傳或報導,除了使地方社會風氣趨於

淳厚外,更成為地方民眾的榜樣,對於地方之學子,有好良好的教化功能。總歸來說,桃園景福宮蘊含宗教、教育、娛樂、休閒等功能。隨著人口日益繁多,廟宇日益擴大。地方菁英透過支持廟宇的具體行動,展現自己的才能,參與建設與建構地域社會,也藉此提昇自己在地方的聲望及地位。因此,寺廟的發展與擴張與地方菁英的協助支持有密切的關係。這些地方菁英透過對廟務的參與,除了替景福宮向地方傳播信仰,也為其在個人或家族增進在地方社會的地位和聲望。而景福宮透過這些支持,亦更加強化了其成為桃園十五街庄的地方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