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EdgarH.Schein,PeterA.Schein寫的 組織文化與領導(3版) 和李友煌的 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孫志麟所指導 劉耿銘的 中小學國際教育實施成效、問題與對策之研究 —以新北市為例 (2018),提出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教育實施成效、國際教育實施問題、國際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呂紹理、李福鐘所指導 坂井洋的 「泡」在臺灣-臺灣溫泉的發展與泡澡行為之變遷 (2017),提出因為有 溫泉、溫泉區、泡澡、日常、非日常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組織文化與領導(3版)

為了解決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的問題,作者EdgarH.Schein,PeterA.Schein 這樣論述:

  ●以「文化」為基礎,從「多樣化」的角度切入,體會「組織發展」的奧妙   ●分析文化的三個層次模式,結構、巨觀到微觀,結合量化與質性的評估方法   ●因應「全球化」襲捲,國際知名企業成功案例,呈現「組織文化」多元的風貌   ●「如何扮演一位成功的領導者?」本書以寬廣的視野,引領讀者進一步思辨   ---------   【洞悉組織文化,掌握話語權】   「文化」隱身於生活,無聲而有力地支配我們的行為。在任何場域裡,誰能洞悉文化,誰就能掌握話語權。因此,辨識及管理團體內部的文化,成為領導者一項極重要的技能。   作者曾任全球多家企業的諮詢顧問,協助團體變革及發展,透

過豐富多元的現場經驗,精準切入組織文化的核心DNA。提出分析組織文化的三個層次模式,並藉由量化及質性的評估方法,提供了完整的論述基礎及實務細節的示例。   改版去蕪存菁,因應當代巨幅轉變的社會價值,緊扣數位世代所面臨到的挑戰。持續地捕捉及剖析新型態組織的文化模型,使之成為一本真正跨國界、跨文化、跨領域且兼具文化觀、世界觀的嚴謹方法論著作。不僅是企業組織發展與領導專書,也可提供教學、研究與領導實務之用。  

中小學國際教育實施成效、問題與對策之研究 —以新北市為例

為了解決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的問題,作者劉耿銘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小學國際教育的實施成效、面臨問題及所採取的對策,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和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之參考。研究此議題時,正值新北市國際教育中程計畫(2016-2018)即將結束,著手研訂2019 -2022年計畫,因此有必要進行探究,以納入後續教育政策推動的修正或調整。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研究者先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依據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動之面向,並納入新北市國際教育中程計畫檢核項目,編製「中小學國際教育實施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探討實施成效、面臨問題及所採取的對策,並分別對應「課程與教學」、「國際交流」、「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國際化」、「支持系統

」等五個面進行分析。本研究對象是新北市中小學(高中、國中及國小)位教師,共寄發 67所學校678份問卷,回收656份問卷,回收率 97.35%。問卷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 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 綜合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主要的結論如下: 一、新北市中小學國際教育實施的成效屬於中高程度。擔任校長、任教英語、任教高中、年資3年(含)以下、北區及東區學校、61班(含)以上、偏遠地區學校、曾參加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SIEP)、教師曾參加專業學習社群(PLC)對於國際教育實施成效之知覺程度較高。 二、新北市中小學國際教育面臨的問題屬於中低程度。任職國小、年資4至1

0年、非英語領域、13班至60班學校、南區及西區、一般地區及非山非市地區學校、未曾參加SIEP的教師對於國際教育面臨的問題知覺程度較高。 三、新北市中小學國際教育對於問題解決對策的覺知屬於中高程度。擔任校長、男性、任教高中、北區及東區、偏遠地區、曾參加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SIEP)的教師對於國際教育面臨困境的因應策略知覺程度較高。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新北市教育行政機關、中小學校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十項建議。

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

為了解決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的問題,作者李友煌 這樣論述: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由於多數民眾對其不為所知,加上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拉阿魯哇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包括:   .族群如何走出歷史迷霧,從「南鄒族」的他人歸類中脫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揭開貝神的神祕面紗,族人如何失落及重現其獨特信仰祭典的過程、迷惘與信心。   .老、中、青三代在族語及

文化復振薪傳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功能,有合力,有焦慮,也有折衝。   .環境巨大衝擊下,人口數寡少的族群,面臨強勢布農化及漢化壓力,其展現的策略與韌性。   .除父權男性,女性在族群語言文化復振中的特殊角色與功能,其微妙心理及傑出表現。   .在沉浸式族語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下,拉阿魯哇幼苗正成長茁壯,族語薪傳已獲得初步成效。   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   本書作者李友煌博士於高雄市原民會部落大學任教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僅存於高雄市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感受其爭取正名與復振文化的苦心與艱難而興起採訪報導之心念,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大量訪談、觀察、田

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搜集,採取報導文學的方式,以本書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此外,本書並嘗試從文獻資料及耆老訪談中,勾勒出拉阿魯哇族在漢人開山採樟入侵傳統領域下,與客家人相遇的過程,這場族群遭遇,開啟了日後拉阿魯哇族復振靈魂人物游仁貴的身世;而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宗教改革」下被迫放棄貝神信仰及聖貝消失的事件,也都以類小說的筆法重現。   最後,做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及親密他者的矮人傳說,李博士則以史詩篇章來呼應,藉現代詩創作敘述這段充滿神啟、先知式的神話。全書內容,盡量減少史料推砌與宏大敘述(grand narrative),而以人物、事件、場景

的綿密交織來建構,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主題清晰又肌理豐美。  

「泡」在臺灣-臺灣溫泉的發展與泡澡行為之變遷

為了解決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的問題,作者坂井洋 這樣論述:

本研究由日治時期到2000年代初約一百多年的時間為對象,觀察及探討日本人帶進臺灣的使用溫泉、進行「泡澡」行為場所及行為變遷。本研究主要研究臺灣各溫泉區的發展及市區泡澡場所之發展及變遷,溫泉區發展的研究對象為北投、草山(陽明山)、金山、彰化及紗帽山,以日治時期及戰後的報紙、週刊等雜誌、日治時期先人日記、政府檔案等史料進行研究。就溫泉區的發展而言,日治時期開始開發的溫泉區,除北投由日籍民間人士開發以外其他另由總督府率先開發,戰後開始發展的紗帽山,原先是「土雞城」業者附帶服務,後來轉型為「溫泉餐廳」。臺灣溫泉區發展過程中出現各溫泉區的特質,北投等溫泉區以觀光景點發展,金山溫泉區則是金山當地人當作日

常生活用水來使用。泡澡行為的變遷,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臺灣各地興建進行泡澡的場所,如湯屋、市區公共浴場等,而且這些場所就結構而言,可同時進行泡澡與洗澡。在日治時期部分臺灣人接受「泡洗一體」的洗浴行為模式。到了1970年代以後,公寓建築的普及而出現獨立浴室,以及熱水器、蓮蓬頭等衛浴相關設備的普及,使得民眾平時只做洗澡,也將泡澡行為視為休閒活動,同時出現三溫暖等以休閒為目的的泡澡場所。1990年代末以休閒活動發展的泡溫泉作為結合,泡澡成為非日常的「休閒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