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銀行副理薪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台新銀行副理薪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駿耀寫的 我的經驗:四年內讓月薪從6萬飆到22萬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新信用卡及刷卡優惠一把抓也說明:除了新臺幣200元的卡片掛失手續費(無論您有無補發新卡,均需支付)外,您無須承擔任何費用,台新銀行將為您負擔失卡被冒用的風險。但在自動化設備辦理預借現金部分,則自持 ...

最後網站民營銀行職等對照圖(最新更新6/15,新增永豐) - 金融則補充:補充: 1. 台新ARM雖然是專員入職,但通常半年即可升襄理。然後准RM及資淺RM都會掛副理。 2. 台新經辦(非管理職)頂天大概是資深經理,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新銀行副理薪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經驗:四年內讓月薪從6萬飆到22萬

為了解決台新銀行副理薪水的問題,作者劉駿耀 這樣論述:

職場新鮮人、小資族必讀!上班族非耀不可的生存之道!   媒體圈猶如小型的社會,複雜的人脈關係、爭權鬥法猶如戰場一般慘烈。1997年~2001年,是資深媒體人劉駿耀職場動盪起伏最高的黃金時期。他從一個跑社會新聞的平面媒體小記者,快速成為媒體的高階主管,而且薪資甚至比老闆還高!他究竟有甚麼辦法,能在牛鬼蛇神羅列的媒體圈裡生存下去,甚至活得如魚得水呢?        新鮮人在職場中,嗆聲、忍氣吞聲,不是化解問題的根本之道。開始之前,請先惦惦自己的份量。遇到辦公室戀情(或發生在自己身上)該如何避免?遇到以下犯上、越級告狀的情況,該如何應對?不想遇上的倒楣事,無意中被抹黑、無故背了上司的黑鍋,該怎麼辦

?   本書以劉駿耀多年的媒體經驗、擔任多年主管的資歷,幫助上班族自我檢測與對症下藥,找出自己的生存價值! 本書特色   1.劉駿耀不藏私!   獨家披露從報社小職員到電視台新聞部,再被挖角回原公司,月薪成直線暴增、比董事長薪資高的一手秘訣!   2.劉駿耀最輝煌的戰績!   職場上避免不了的派系鬥爭、與同級生、資深老鳥及掌握升遷機會的主管相處的技巧。   3.專文推薦: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李大華 作者簡介 劉駿耀   智商167,被譽稱為「比爾蓋耀」,25年媒體職場經驗。   現任NEWS98電台「非耀不可」節目主持人及新聞評論名嘴。   曾任中國時報社會組主任,TVB

S、三立電視台新聞部主管。 【推薦序】 我35歲回任中時報系 四年間月薪從6萬爆漲到22萬 怎麼辦到的? 文/劉駿耀 推薦序:腦袋決定口袋/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李大華 楔子 :四年間月薪從6萬爆漲到22萬,怎麼辦到的 第一章  面試前 先給自己一些觀念 01為何而戰!立志和動機是第一步 02一家公司做滿三年四個月,才足以稱為「資歷」 03大公司練細節,小公司練格局 04志在必得的面試,留在最後全力以赴 05騎驢找馬,找到好工作 06小人物是助力也是阻力,用心打點好 第二章  進入職場 菜鳥怎麼飛? 01穿對服裝,是做好一份工作的開始 02找不到方向,先找一位偶像 03

聆聽比搶答重要 04到處抱怨是職場大忌 05不要在社群網站裡,批評公司 06別吹牛!謙虛幫你贏得好感;大嘴巴,害你四面楚歌 07敢做敢當,危機就是轉機 08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第三章  列入加薪名單,有撇步 01神仙老虎狗只是過程,加薪才是目標 02「利百代」讓你升官發財 03拿捏進退,到處是機會 04眼前短利,就像藏在魚餌裡的利鉤 05兼差無數,成不了事 06 自以為是,進不了加薪名單 07最棒的列入加薪名單,最差的打入裁員名單 08機會是努力爭取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後記 單飛才是成長的開始•記單獨出國採訪 楔子 我35歲回任中時報系,四年間月薪從6萬爆漲到22萬,怎麼辦

到的?   先說明,我寫這篇楔子的目的不是自誇讓您羨慕;而是自剖和您交流。看這本書的心態,決定您看到什麼。      2001年,我35歲,獲中時報系董事長余紀忠先生邀請,回任中時報系。月薪22萬元。在中時報系的公司章程裡,訂定董事長的月薪是17萬元,余董事長伸出手掌打開五指,對我說:「駿耀,你比我還多5萬元!」董事長的語氣和眼神是有點促狹的。高齡91歲的長者還有這樣可愛可親的態度,令我每每回想起來還滿心感恩。      但為了維護公司體制,余董事長的給薪方式是:與我先簽約30個月,預付我300萬元,等於已預付30個月每月10萬元的薪水,往後每個月再由會計部門支付12萬元。那300萬元有點像

是簽約金,余董事長當場就拿出已經簽好的私人支票給我。那也是我人生收到的第一桶金(一次收到上百萬)。      能在報社拿到這麼高的薪水,我從余董事長的促狹神色知道他是打破公司規則,給我的特別禮遇,在新聞界屈指可數。      而我又為什麼夠在短短的四年之間(1997年離開時報系,2001年再回到時報系),月薪從當初離開中時晚報的6萬元,爆漲到再回中國時報的22萬元呢?   這四年多期間(31歲~35歲),我的工作職務和月薪的變化:   9萬/1997.04~1997.11/TVBS電視台新聞部社會組副組長   9萬/1997.11~1998.09/TVBS周刊創刊,轉任周刊社會組主編/採訪主

任   16萬/1998.09~2001.07/三立電視台新聞部採訪主任/副理/總經理特別助理   22萬/2001.07回任中國時報社會組主任兼採訪中心副主任/總編輯特別助理      從以上的變化可以看出我加薪的幅度:   6萬~9萬,50%;   9萬~16萬,77%;   16萬~22萬,37.5%。   要特別提點新鮮人的是,我是不會因為幾千元的加薪就離開現職的。因為那樣所損失的忠誠度評價比上加薪的獲得,不但得不償失,而且很難再彌補回來,非常不划算。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或你未來的東家,就會以這「幾千元」的幅度來考量你加薪的級距,更不划算。   那要如何規劃升官之路?如何強化加薪的條

件?這是本書要和您交流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