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市長2020是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世新大學 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含博、碩專班) 莊文忠所指導 劉倢瑜的 政治新人誰能當選?2010-2018年臺北市議員選舉的實證分析 (2021),提出台東市長2020是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人參政、選區特性、候選人特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邊泰明所指導 莊文洲的 以社會資本觀點探討地方創生計畫之研究 —以宜蘭縣壯圍鄉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社會資本、地方創生、結構洞、社會信任、社會網絡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東市長2020是誰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東市長2020是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政治新人誰能當選?2010-2018年臺北市議員選舉的實證分析

為了解決台東市長2020是誰的問題,作者劉倢瑜 這樣論述:

自柯文哲在2014 年以素人身分參選臺北市長後,青年參與政治活動的比例有逐漸提升的趨勢,而在2018 年臺北市議員選舉,新人參政更是達到高峰,因此,新人投入政治選舉儼然成為一種新的選舉氣象,本研究選擇以臺北市作為分析對象,主要是相較於其他縣市,臺北市的選舉較不受到傳統上的政黨動員和地方派系影響,政治新人的選舉模式較為獨立自主,透過實證分析,瞭解其勝選機會是否更高。本研究分析2010 年至2018 年三屆臺北市議員選舉,從選區特性與候選人特質探討新人能否脫穎而出及其影響因素。主要的研究問題包括:首先,新人在臺北市議員選舉究竟有無生存空間?其次,未來新人要投入選舉,是否能從各選區的政黨優勢以及人

口結構中做衡量的因素?最後,候選人特質中除了政治背景等條件有無其他影響的關鍵因素?本研究在檢閱相關文獻外,運用量化分析方法檢證相關的研究假設,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幾個重要的研究發現:第一、在這三次選舉中,新人與非新人的平均得票率差距透過變異係數的觀察,的確有逐漸縮小的趨勢;第二、政黨優勢和人口結構與候選人的平均得票率皆有關係,且民進黨新科議員較與年輕人口多有關,國民黨新科議員則是與壯年和老年人口多有關;第三、候選人特質中年齡與政黨提名皆會成為影響新人得票率與當選與否的關鍵因素。

以社會資本觀點探討地方創生計畫之研究 —以宜蘭縣壯圍鄉為例

為了解決台東市長2020是誰的問題,作者莊文洲 這樣論述:

因應近年來工商業之高度發展,與第一級產業之式微下,都市拉力將青年人口不斷帶離鄉村,使得城鄉發展不均,導致鄉村地區高齡化之問題日益嚴峻,進而導致第一級產業逐漸衰退,出現許多廢棄農田與魚塭,因此為改善上述之問題,政府陸續提出政策欲解決此現象,然成效皆有限,而於2019效仿日本提出地方創生計畫,地方創生為綜合過去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等策略之新政策,並結合日本地方創生觀點,提出地方創生應著重於公私部門的相互協力關係與地方產業、文化以及觀光之綜合發展。而根據林淑馨(2019)從日本地方創生案例中發現地方自治體的專業人力有限,再加上官僚體制的規範,較難有新的思維或創意,因此,結合地方產業與非營利組織,

甚至尋求地方居民的認同與加入,才能達到事業的永續經營。因此,透過上述之觀點,可知社會資本與地方創生具有關聯性,而本研究個案地區為參與過地方創生前導計畫之地區,因此本研究認為在全球化為勢不可擋之情形下,對於地方之發展、地方創生等計畫,因參考社會資本之關聯性,故本研究擬就對社會資本觀點探討地方創生計畫下之地區發展與政府參與之三方協力關係。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個案地區社會資本關係良好,包含強連結之結合型社會資本與弱連結之橋接型社會資本,而透過研究發現在個案地區進行地方創生前導計畫「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中,使該計畫產生之品牌宜蘭斑得以將名聲打響出去的便是地方行動者間之社會資本關係,以及將各行動者串連起來

之領導者,且透過上述之串聯,確實使當地魚塭活化,並帶動人口回流達到地創生之效益,然而後續因計畫結束,地方缺乏領導人之情形下,導致無人串聯地方行動者,變又回復成計畫前之模樣,因此透過研究之結果可知,在地方創生計畫中,具有結構洞之領導者成為不可或缺之角色,透過其凝聚地方共識,才能使地方達到創生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