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統計年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中臺科技大學 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碩士班 黃麗玲所指導 劉嘉芳的 長期照顧服務法對偏鄉住宿式長照機構經營之影響-以台東縣為例 (2019),提出台東縣統計年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顧服務法、偏鄉地區、機構住宿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東縣統計年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長期照顧服務法對偏鄉住宿式長照機構經營之影響-以台東縣為例

為了解決台東縣統計年報的問題,作者劉嘉芳 這樣論述:

人口老化是國際重大社會問題之一,我國由於社會快速變遷、醫療科技精進,國民健康照護頗具成效;高平均餘命、少子化、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等因素,使得需被照顧人口也急速成長;然而家戶照顧功能卻日益薄弱,對長期照顧(以下簡稱長照)的需求遽增。我國在2017年6月頒布實施了長期照顧服務法(以下稱長服法):共七章66條,除涵蓋長照服務內容、財源、加人員及機構管理、受照護者權益保障、服務發展獎勵措施等五大要素外,明定包括以下重要制度:1.各類長照服務項目,包括:居家式、社區式、機構住宿式及綜合式等長照服務項目。2.長期照顧服人員之專業定位。3. 長照財源需設置長照基金,以促進長照相關崟源之發展、提升服務品質與效

率、充實並均衡服務與人力資源。4.初次入國之外籍看護工雇主可申請家庭看護工補充訓練。5.家庭照顧者納入服務對象等規定,雖提昇了我國長照服務的內涵,但相對地也增加了長照機構經營的挑戰。尤其是偏鄉地區的長照機構,不論在人力、物力、個案來源等方面,原本就比都會區長照機構匱乏,對經營者而言的確面臨了無所適從的困境。然而過去對偏鄉長照機構經營者相關訪談或研究較少;因此,直接了解這些經營者的實際想法與困境,進而提出可配合政策並永續經營建議,著實是當務之急。本研究以我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5)所定義之偏鄉地區為對象,考量研究者工作地域及配合意願,選定台灣台東縣為主要調查區域;且台東全縣除台東市外

,有5區低偏鄉程度、10區為高偏鄉程度區域(2015,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再者,以台東縣2016年評鑑甲等以上之經營機構住宿式服務的13家長照機構為調查對象,包含:財團法人4家,小型機構9家。以半結構試訪談大網為工具,每機構訪談2位、採成對採樣方式(經營者/管理執行者),進行質性研究方式。本研究目的,主要了解這些台東縣機構住宿式服務的長照機構主管,在長服法施行之後做了什麼因應?相關新法令對於長照機構營的利弊為何?質性訪談後,收集與整理各機構資訊。本研究結果與結論如下,台東縣機構住宿式服務長照機構管理者對長期照顧服務法施行前後之認知情況、經營策略差異及影響如下:1. 偏鄉地區長照機構的

經營管理者/業務執行者,對長期照顧服務法認知顯然不足。2. 在有限制的條件下,36%的長照機構以配合政府政策取得資源及補助為經營策略。3. 專業人力不足及營運成本過高是目前機構經營面對較為重要的兩項困境。4. 影響長照機構營運的要素為:服務品質、環境與設備、團隊專業素質。針對以上結論提出下列建議:1. 政府在新法推行前之宣導可針對偏鄉地區加強,並輔導其改善符合法令規範。2. 機構可依政府政策方針,擴大或轉型業務性質以取得更多資源。3. 加強在地照顧人力養成及儲備。4. 良好的服務品質是機構永續經營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