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山 圖書館 館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員山 圖書館 館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悅寫的 中國軍艦圖誌 1912-1949 和劉芷溱的 小腳ㄚ遊臺灣2:親子旅遊超好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華成圖書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莊世滋所指導 李恩照的 日治時期太平山地區的林業開發 (2019),提出員山 圖書館 館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日治時期、太平山、林業。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系 陳清香所指導 黃學文的 清代噶瑪蘭寺廟興建與市街形成──以寺廟為核心 (2017),提出因為有 清代文物、噶瑪蘭、寺廟、市街的重點而找出了 員山 圖書館 館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員山 圖書館 館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軍艦圖誌 1912-1949

為了解決員山 圖書館 館藏的問題,作者陳悅 這樣論述:

  收錄了中國近現代海軍幾乎全部艦船的數據;附上了各艘重點軍艦的高清綫圖,作為參照;介紹艦船的建造、服役史、性能數據;是了解中國近現代海軍的必看之書。   全面整理中國近現代海軍裝備資料、展示大量軍艦的圖像資料及數據,軍艦迷機不可失。   本書對1912-1949年中國海軍艦艇的性能及服役簡史做了系統梳理。在書中,你可以一睹中國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的風采;可以看到當時亞洲最先進的摩托化魚雷艇;可以看到中國自己努力製造的軍艦;當然,也能看到數量龐大的日本賠償艦、美國援助艦。   此時的中國雖内憂外患,但中國海軍“國旗飄揚軍威壯,將來獨霸東海濱”的理想,一直未斷。 本

書特色:   1. 本書是對中國近現代海軍裝備所做的系統梳理,資料全面。收錄了當時各艦隊幾乎全部艦船的數據,不但有大型的水上飛機母艦、巡洋艦、驅逐艦,也包括了不為人關注的炮艦、魚雷艇、雜項軍艦等艦隻的數據。   2. 本書附上了各艘重點軍艦的高清綫圖,可與照片中的實物相對照,最為軍艦迷所推崇。   3. 圖文結合,文字精練,内容主次分明,做到了歷史感和知識性兼顧。重點介紹了艦船的建造、服役史;同時列舉了艦船的馬力、火力、排水量等性能數據;還補充介紹了武備、旗幟、塗裝等相關軍艦知識。   4. 許多軍艦的圖像資料係作者多年搜集整理所得,此為首次結集出版。  

日治時期太平山地區的林業開發

為了解決員山 圖書館 館藏的問題,作者李恩照 這樣論述:

宜蘭山林開發早在清領時期就有伐樟熬腦的產業,越往深山墾殖和原住民越容易產生衝突,日治時期的蕃務治理從安撫到討伐,「蕃務政策」不只是對原住民的治理,更關係到「林業開發」與「產業拓殖」。 日本政府對於原住民的治理與態度,並非從一開始就確定,乃是隨著對臺灣整體掌控的狀況而隨時調整。臺灣總督府用武力強硬打開臺灣山林,將廣大的蕃地納入管轄 的行政區域,對臺灣山地資源有更全面的掌控,山林產業的開 發也將更深入山區。臺灣的林業除了需滿足臺灣本島開發的需求外,也帶著殖民政府殖產興業的期盼而發展起來 。 臺灣總督府究竟如何看待臺灣這 片山林,過去未曾被調查記錄的原始山林,透過逐步的林野調查與森林 事業 區的設

置、施業案的編製,期待能達到科學林業的永續生產。本篇論文將以時間序細論太平山林業開發的過程,並著眼於運材方式的改變,從管流運材、興建森林鐵路到後來索道運材的過程,在當時各類產業(如電力需求、糖業開發)興起,如何協調與平衡彼此開發需求 ?論文將 探討太平山林業 所需克服的難題 ,和臺灣其他地區林業伐木相比有何獨特性。空間上,分成舊太平山與新太平山前後兩階段的開墾,組織上,伐木業務分屬不同行政單位執掌,將收集相關林業資料與當時的報導,分析林木產量變化與伐木業務移轉的原因,檢視太平山鐵道沿線地域造林與伐木造林的狀況。伐木業是一門辛苦且需要專門技術的工作,太平山上有伐木工人的宿舍群,工人們攜家帶眷在山

上生活,神社的設立滿足人心靈的需求,學校的設立與其他相關設施是滿足生活的需求。探討林業開發與人地的互動關係。日治時期的保安林與森林治水調查,配搭森林砍伐後的造 林工作,讓治水 從早期的河川工 程延伸到森林治水的治山事業。林業需要專門的技術是林業發展重要的基礎。 1926年新設宜蘭農林學校,設置農業科與林業科。 透過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自 1929年以後定期出版的《工場名簿》,整理列表羅東街上的製材及木製品類工場資料,觀察比較其數量與種類的變化。

小腳ㄚ遊臺灣2:親子旅遊超好玩

為了解決員山 圖書館 館藏的問題,作者劉芷溱 這樣論述:

  45處公園‧主題村   78座森林‧牧場‧農莊   128間博物館‧觀光工廠‧園區   202間親子空間餐廳   完整蒐錄全臺265個最夯的親子遊樂景點   不怕沒有地方玩,只怕你玩不完!   趕快出發探險去囉!   最方便的親子旅遊工具書   詳盡店家資訊,隨時查詢:有無停車場、哺乳室、爬行墊(區)、兒童餐點、推車租借,你想知道的通通都幫你問好了!   隨翻隨選,馬上出發   「踩點」全臺17個縣市133個鄉鎮,想去哪就去哪!   探訪不曾抵達的鄉鎮,陪著孩子發現臺灣的過去與未來,寓教於樂的親子之旅!   消耗孩子體力最佳作戰計畫書   網羅可以狂奔的草原與牧場

;蒐集各種DIY工藝品的博物館與文化館;挖掘最長溜滑梯、最好玩的沙坑跟戲水池等,多種類的孩童安全遊樂設施盡在書裡頭! 本書特色   1.近年親子旅遊盛行,本書即為父母量身打造,介紹多個平價且交通方便、任何人都能輕鬆帶孩子出遊的景點。   2.全書介紹近265個景點,遍布全臺,年齡層從0歲到6歲皆可,不論是哪一時期的孩子,都有專屬於他們的樂園。   3.各景點除介紹外並附上詳細資訊、包含景點類型、費用(含各類手作活動)、交通方式及注意事項等。   4.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家長不妨乘坐時光機,放下身段,與孩子一同沉浸在童玩的世界中吧!  

清代噶瑪蘭寺廟興建與市街形成──以寺廟為核心

為了解決員山 圖書館 館藏的問題,作者黃學文 這樣論述:

自清嘉慶年間以降,漢人聚落陸續出現於噶瑪蘭,漢移民依據各自的需求來興建各種類型的寺廟,特別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聚落形成了市街,市街內的寺廟往往也會因此香火鼎盛。那究竟是寺廟帶動了市街的發展,或是因市街的興盛,為了酬神而出現寺廟,又或是市街與寺廟同時出現?因此,本文為了探究清代噶瑪蘭寺廟與市街的相互關係,便將寺廟為視為核心觀點,藉由相關文獻考察分析與田野調查,進而爬梳出市街與寺廟之間的關係。因此,本文提出以下觀點:第一點,從自然環境條件與傳世文獻去觀察了清代噶瑪蘭七個市街與寺廟,發現每一個市街其發展模式不盡相同,有的是市街發展之後,進而帶動寺廟香火鼎盛;有的是以寺廟為聚落中心,來吸引人潮,進

而帶動市街的繁華。顯見,即使處於同一個噶瑪蘭的地域中,各個市街也會因其自然環境與開發順序先後等因素,呈現出多元並立的發展情況。第二點,以市街的寺廟進行個案的研究,無論是主祀神祇的選擇與改變,或是廟中所流傳的文物、碑匾,都反映了寺廟與市街發展是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從廟中所流傳的文物、碑匾中發現,往往寺廟為了彰顯自身寺廟歷史悠久,來作為對信徒的號召,往往就會出現了不少後世仿作或拼作之物,也讓研究者往往不知所措。第三點,從清代噶瑪蘭的寺廟創建年代以及對其主祀神祇,進行統計與分析。佐證了漢人的開墾到哪裡,寺廟便出現在那處。從主祀神祇來看,待聚落穩定成型之後,特別是商業發展之後,主祀神祇也會出現不一樣

的職能來服務信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