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分局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太平分局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連禎寫的 劉邦的團隊臉譜:警察出身的第一位平民領袖 和野島剛的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大陸研究所 林文程、林中斌所指導 蔡宗哲的 攻心取臺-中共對臺的政治傳播心理學 (2006),提出太平分局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機體論、中共對臺政策、心理戰、政治傳播心理學。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汪娟所指導 許正欉的 台北縣新莊市大眾爺廟(地藏庵)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文武大眾爺、地藏庵、董大爺、新莊市大眾爺廟的重點而找出了 太平分局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平分局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劉邦的團隊臉譜:警察出身的第一位平民領袖

為了解決太平分局長的問題,作者陳連禎 這樣論述:

  本書為作者閱讀《史記》之心得筆記,善讀《史記》,並從《史記》的人物故事中學以致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從蕭何身上看到公務人員的典範,並具體列出蕭何的為人、處世與建樹值得後世公務人員注意與學習之處。作者亦從「蕭規曹隨」簡化行政的故事中,指出此事給警察和新任主管的啟示,其中每一句話,說的都是他幾十年來從事警務工作,以及結合讀史的智慧結晶。如果說《史記》是一座寶庫,那麼本書正是如何開啟寶庫的一個示範。   希冀能引發師生學習經典的興趣,亦是寫給警校生及派出所的基層警察同仁,冀望未來能培育更多經典閱讀的警察同好,成就更堅實的警察團隊。   作者持續閱讀《史記》三年,深感由卑微亭長

(猶如今之警察)出身的劉邦,何以能在四年的征戰中脫穎而出,席捲天下,創造四百餘年的大漢基業?其成功必然有因。雖說劉邦能善用蕭何、張良、韓信三位人傑為其效力,然而,當是時甘於為他效命的人才又何止此三人?茲選取其用力最深、關係最密切的,如陳平等十八人,他們都是他起義征戰的危機行動中的貴人。   他們圍繞在劉邦身邊,有其心腹,如:呂后、蕭何、夏侯嬰、樊噲、周昌等非比尋常的親密戰友;有智謀高人一等的戰略軍師,專門為他化解重大危機的內衛人才,如:張良、陳平;又有能言善道、解決問題的中衛人才,如:酈生、陸賈、劉敬等。更有在外征戰力拚的外衛將才,如:韓信、曹參、灌嬰、黥布、彭越等眾多外勤力戰人才。這些不同

類型的人才,組成有策略、有執行力的行動團隊,幫助劉邦逐鹿中原,也都想在天下大亂中,發揮所長,一顯身手,以創造形勢大好的未來。

太平分局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台東縣卑南鄉班鳩、初鹿地區是鳳梨釋迦主要產區,該區常因颱風豪雨造成崩塌溢堤、危害民眾安全,劉櫂豪委員持續關注該區域的野溪整治,繼103年底會勘爭取1590萬治理經費後,並要求儘速完成集水區整體治理規劃,今日特再度前往卑南鄉美濃村會勘太平溪上游萬萬溪集水區的野溪整治情形,水保局台東分局王志輝分局長表示萬萬溪集水區治理計畫103年已完成細部規劃設計,總治理經費包含重點規劃及加強維護工程,共計1億7千1百萬元,最快在106年度可以執行完畢。
劉櫂豪表示,太平溪檳榔橋上游為水土保持局的治理界線,其中萬萬溪集水區包含萬萬溪、新斑鳩溪、舊斑鳩溪等,過去因為颱風、豪雨造成部分崩塌區域,使土石被沖刷至下游,造成太平橋河道淤積,因此此次萬萬溪集水區治理重點在於土砂防治,施作沈砂措施及固床設施,減少下游淤積,避免溢堤一再發生。劉櫂豪除了邀集水保局台東分局長王志輝,卑南溪公所代表、卑南鄉代表會主席楊招信、美農村吳文輝村長以及當地居民等皆共同會勘,瞭解治理情形。
劉櫂豪說明,萬萬溪集水區的整體治理,共計7項重點規劃工程,其中今年度將辦理4項工程,包含萬萬溪檳榔橋上游整治2期工程、萬萬溪高台橋上游整治工程、舊斑鳩溪10期整治工程、新斑鳩溪整治1期工程,總計經費7950萬元,其餘計畫預計106年辦理,最快於106年底完成治理,屆時太平溪上游的治理將全數完成,保障下游河川的安全。

攻心取臺-中共對臺的政治傳播心理學

為了解決太平分局長的問題,作者蔡宗哲 這樣論述:

本研究係以全面性的觀點,系統化中共對臺政治傳播模式。首先探究中國、西方與共黨兵書,歸納而得之中共心理戰的四項戰略特色,分別是:一、義戰討伐.絶對求勝。二、政治領軍.層次掌握。三、人民戰爭.內外戰線。四、虛實流變.人器併重。本研究推論出可以「機體論」的觀點,來透徹理解中共對臺政治傳播心理學模式。 在敵我兩造基本關係層次的對抗中,可以綜合「將兵關係」、「文武關係」、「國社關係」、「外交關係」四大種層次,綜合稱為「對手關係」,兩造互動關係,即為攻防關係,其重要價值為「挑動與鞏固」。 中共對臺心理戰,即是要進行對四種層次的「挑動」關係,需著眼於三個心理戰政治傳播法則:一、情感性政治傳播法

則:目的在於動之以情,常用的手法有號召民族情感,使我產生與對方的「我群認同」;以祖國之愛使我產生如兒童對至親的心理依附;以仁義之師之名,化解侵略者的負面形象。二、誘因性政治傳播法則:目的在於誘之以利,也就是利用政策示好,意圖改變受眾態度;加強政治宣傳,期能懷柔說服;或是利用媒體攻勢,使之習於大陸文化與生活。三、強制性政治傳播法則:目的在於迫之以武。為了要樹立軍事活動合法化的形象,利用傳媒文攻,混淆視聽,以達到師出有名的目的;以威懾武嚇,警告對手勿有「不智之舉」,並以虛實互用的方式,讓受眾產生「真的會不會打」恐懼與疑慮。並利用斬首奇襲等快速的軍事方法,以這些活動來逼使對手接受講和的條件。在施用政

治傳播的工具,包含了對臺工作、大眾傳播、信息心戰、軍事威懾,四大類工具之下的細目種類包羅萬象。中共選擇對台心理戰政治傳播工具的特色,就是靈活,只要能夠達到目的的工具,就是好工具。中共對台心理戰政治傳播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自從1949年中共建政,迄今將近60年的時間,本文剖析中共對台政策心理戰的演進,從而得到一些重要的原則:一、解放/統一/反獨原則;二、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原則。這些原則數十年有其一貫性,變化部分頂多只能談到「底線」前進與後退問題,而不會完全消失,而這也就是中共對臺心理戰略的演變脈絡共通原則。政治傳播心理學的重點在研究:一、消息來源面,用以探究訊息的產製與來源;二、訊息內容面,用以探

究媒介訊息的傳達與呈現;三、受眾心理影響面:用以探究受眾對訊息的接收及其效果。其中尤其重視「受眾心理影響面」,探究民眾對訊息的接收及其效果或影響,並分為短期及長期效果,各有下列關切重點:對政治知識議題認知與政治人物評估效果、民意形成,以及公民參與。本文所建構之中共對臺政治傳播心理學模式,得出視人而異、依事行動、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以物謀成等五大特徵,同時又包括了整體性、關聯性、層次性、開放性、動態性等機體之特色。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

為了解決太平分局長的問題,作者野島剛 這樣論述:

  「兩個故宮」是東亞近代史的產物。  故宮的魅力根源,來自於數次奇蹟似的歷史轉折。  兩岸故宮不只是珍奇、瑰麗的寶庫,  更呈現出政治權力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兩個故宮」的存在,串聯了什麼歷史情結?潛藏了多少政治人物的歷史思維?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作者、《朝日新聞》記者、「中華圈的專家」野島剛,從政治、外交的獨特角度爬梳了兩個故宮的世紀糾纏。   最會說故事的媒體人,帶你見證兩個故宮的歷史   本書深度揭露:  .政治權力運作下兩個故宮分合的複雜過程  .民進黨執政時期「故宮改造」的真相  .「故宮南院」何去何從?  .故宮「日本展」功敗垂成的背景  .

台北故宮夢幻設計的難產  .故宮文物的漂泊與回流   兩個故宮,與其說是外型相似的雙胞胎,還不如說是一張分裂的地圖。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帶你見證兩個故宮彼此的生存歷史,並拼湊出中華世界的未來。   本書作者野島剛是少見對於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具有深厚理解的日本人,他不僅有記者專業背景,還非常善於說故事。他在《兩個故宮的離合》這本書裡,以客觀第三者的記者角度,或者說以「為了台灣人好」的角度來解讀、說明東亞近代史的產物「兩個故宮」背後的政治權力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簡單來說,「兩個故宮」正是因為「兩個中華」而誕生。   野島剛從北到南走訪了瀋陽、北

京、京都、南京、上海、重慶、台北、香港、新加坡……,蒐集了各種參與故宮重要變遷、故宮的活字典寶貴「那志良」等人的證言,也訪問了台北歷任故宮院長:杜正勝、林曼麗,現任院長周功鑫等人,查閱了存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介石日記,集結了有關故宮學的第一手採訪資料,並在日文版出版後,追隨著不斷變化的政治情勢,在中文正體字出版前,反覆修改增補,並特別為台灣讀者增寫了後記,追蹤了故宮「日本展」的最新情況。   野島剛撰寫本書最大的目的,並非要論述故宮的藝術價值,也不會深入探討收藏品的優越性等問題。故宮歷史,從1925年成立到1949年分裂的過程,在中台日等三地都已經有許多口述歷史及史料作品。但對於1

965年台北故宮在台復館的過程、民進黨政權對於故宮的改革嘗試、中國近年大量搜尋追回文物的熱潮,和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故宮的密切交流等等,不僅是日本,在台灣幾乎仍未有系統性的介紹,這些都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兩個故宮的離合》共分為8章,第1章將介紹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提出的「故宮改造」計畫。第2章談到辛亥革命前後,故宮文物流出的情況。第3章分別說明日本進攻中國時,故宮向南方和西方運送計畫的過程。第4章則談論故宮文物移送台灣的1949年前後,檢視政策決定的過程。第5章解說兩岸分裂後興建台北故宮,兩個故宮因此誕生的背景。第6章則試圖解析散落世界各地的故宮文物「回流」中國的現象。第7

章預測「兩個故宮」的未來。 作者簡介 野島剛(Tsuyoshi Nojima)   1968年出生,自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系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社展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朝日新聞社佐賀支局、西部本社等,2001年起擔任駐新加坡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著有《伊拉克戰爭從軍記》(朝日新聞社出版,2003年)。其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2007年至2010年擔任駐台北特派員。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目前擔任朝日新聞國際編輯部副部長。近期作品有《迷之名畫.清明上河圖》(勉誠出版)、《銀輪的巨人GIANT》(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 譯者簡介 張惠君   197

0年出生,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漢尼拔戰記》。 序章 什麼是故宮?什麼是文物?二十年前對於台北故宮的不協調印象蔣介石決定把文物運到台灣受到中國近代史翻弄的故宮命運與世界博物館的不同之處變革的季節開始日本展的啟動故宮大廳被大陸客淹沒 第一章 民進黨未完成的夢想--故宮改革希望改變定位與表現改革精神的電影相遇陳水扁起用的院長被華夷思想拋棄的島被釘在南部的改革之鑰--「故宮南院」「第三位院長」是女性文化行政的主導權拉開女人的戰爭國民黨的阻止行動之前陳水扁的密訪「被中華中心主義的銅牆鐵壁阻擋」 第二章   文物流失--是喪失?還是獲得?中國朝代的盛衰與文物文物流

出的主角--末代皇帝香港展出溥儀的首飾文物流出傳播中華文化至世界在關西地區開花結果的中國藝術沙龍 第三章 漂泊的文物九一八事變改變了命運首次海外展覽極為成功在大陸往西再往西南京和北京迄今仍「互不相讓」 第四章 文物到台灣遍尋不著蔣介石對故宮的想法國共內戰急轉直下的文物命運與文物一起渡海的人第二批文物也包括世界最大規模的叢書《四庫全書》是「造反者」?還是英雄? 第五章 兩個故宮的開端為何稱為「中山博物院」?台北故宮建築與當時的國際情勢現在已經荒廢的北溝倉庫遺址探究設計者的秘辛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浪潮中日本人積極寄贈文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故宮」的進展 第六章 中華復興的浪潮--國寶回流香港出現圓明園的

掠奪品參與回流的特殊人士是重量級人物的女兒一掃圓明園遺恨的人受到全世界矚目的巴黎鼠像拍賣會要求返還文物的中國國內動向歸還運動的結果 第七章 故宮會達成統一嗎?記者會上兩位故宮院長的反應兩岸關係改善後台北故宮的「反向操作」「南院」的命運如風中之燭另懷心思的展開交流下個目標「日本展」喚動李登輝的司馬遼太郎平山郁夫有志未竟成民主黨政權的混亂引發再度觸礁秘藏在文物裡的中華民國價值觀 台灣版後記 本書主要人物故宮以及中國、台灣、日本之主要大事參考圖書、新聞報導一覽表 序章 什麼是故宮?什麼是文物?   故宮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博物館。   兩個名稱一模一樣的博物館,同時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台灣兩個地方,雙

方如果向對方提出商標權訴訟,也非新奇之事。然而「兩個故宮」互不否定彼此的存在,也沒有誰高喊「我才是正宗」。雙方默默地使用相同的名號,展示著雷同的中華文明文物,同樣肩負著代表「國家」的觀光景點名號,不斷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   故宮是收藏與展示中華文明的藝術品、裝飾品及圖書文獻博物館。   依據2011年五月所蒐集的資料可以知道,北京「故宮博物院」(以下稱北京故宮)的收藏計有一百八十萬件,包括書畫、陶瓷器及圖書文獻等,其中八十五%是清朝留下的文物。   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稱台北故宮)收藏品比北京故宮少,只有六十八萬件,其中清朝留下的文物超過九成。   兩岸故宮基本上收藏品的形態相當類

似。原來1925年故宮成立之初就是一個博物館,這是理所當然之事。1949年故宮的文物運到台灣而造成「兩個故宮」的狀態,即使過了六十年,兩個故宮仍都固守原本的收藏原則,未曾改變。   一言以蔽之,這個收藏原則就是「集合中華文明的精華」。   那麼,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究竟哪個比較好呢?   這個有趣的話題經常在中國文物專家及愛好者之間論戰不休。從收藏品的數量和多樣性來看,北京故宮勝出,但從質的角度來看,台北故宮略勝一籌。這是一般普遍的看法。   就博物館的建築而言,北京故宮的展示場所是明朝、清朝皇帝的居所紫禁城,建築物本身就被列入世界遺產。台北故宮就是一般的博物館建築,與北京不能相提並論。紫禁城

也是北京故宮的展示品之一,從整體的優越性來看,北京故宮自然是當仁不讓。支持台北故宮的論者也會毒舌批評:「北京故宮不過是個空殼子」,但這麼說似乎也有些言過其實。近幾年的收藏逐漸蓬勃發展,加上考古上的新發現,北京故宮的收藏品也充實提升了不少。   我撰寫本書的目的,並非要論述故宮的藝術價值,也不會深入探討收藏品的優越性等問題。我的專才不在於文化、藝術,而在於政治、外交。透過採訪的經驗,我看到某件瓷器可以想到大概是什麼年代或哪個窯廠出品的,不過到底還是門外漢。本書將以專業記者的角度與眼光,探討「兩個故宮」存在的原因及各自的發展。   中國和日本是東亞近代史的主角,「兩個故宮」可說是這部近代史的產物。

日本引發的戰爭衍生出後續中國內戰的結果,因此產生了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台灣的「中華民國」兩個思維不同的國家,這個分裂造就了「兩個故宮」。   本書最大的目的在於試圖追溯錯綜複雜的過程,探究現在仍千變萬化的故宮背後,究竟串聯了什麼樣的歷史情結,潛藏了多少政治領袖的思維判斷。我想透過故宮,描繪出政治權力與文化之深層共犯結構的樣貌。   有關故宮的歷史,在中國、台灣及日本等地已有諸多故宮元老及學者寫過專書或論文,記述了1925年成立到1949年分裂的過程,相關人士的口述歷史及史料,大致也已挖掘得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對於1965年台北故宮在台復館的過程、台灣民進黨政權對於故宮的改革嘗試

、中國近年大量搜尋追回文物的熱潮,和2008年台灣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故宮的密切交流等等,不僅是日本,在中國和台灣幾乎仍未有系統的介紹,這些將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然而故宮議題的魅力根源,來自於數次奇蹟似的歷史轉折,我也將在本書藉由史料、相關人士的證詞、親身採訪等,用一定篇幅來介紹說明。 台灣版後記   對日本來說,中華文明有著特殊意義的存在。日本歷史上,文化面受到中華世界的影響相當大。繪畫、書法、陶瓷器等代表日本的傳統文化,基本上是以中國為基礎及範本,加上日本人獨到的特色發展而成的。   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中華文化最令人感到親切的地點是哪裡呢?當然就是故宮博物院。到台北或北京觀光,首選造

訪的地方就是故宮,曾經去過故宮的日本人可不少。   然而觀光客可以慢慢欣賞故宮文物的時間或是空閒並不多,因此在日本得以好整以暇欣賞故宮珍品的「故宮展」,是個體驗中國文化的絕佳機會。光是「故宮展」這個名稱,就讓展覽魅力倍增。   過去日本的朝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都曾強烈希望主辦台北故宮的赴日展覽,這在書中提過。2011年六月時,日本新潮社出版日文版後,故宮赴日展覽此事在日本社會引發討論,故宮問題正持續發酵中。   在台灣版後記中,我想說明2011年六月以後故宮赴日展覽的最新動態,也要談談故宮問題在台灣的後續發展。   在日本的藝文界有個不成文的習慣,每當舉行大型藝展時,一定是由美術館或博物館與報

社或電視台共同擔任主辦單位。有關選擇展品、製作目錄、安排會場展示,及與藝術相關的專業工作等,都由博物館或美術館方負責。而跟保險、運費、入場券收入等財務事項及宣傳有關,就由媒體方負責。   博物館、美術館把不擅長的「經營」、「涉外」部分交給媒體,專注於辦理專業的大型藝文展覽。另一方面,對媒體而言,如果展覽成功不僅有收入進帳,同時可向社會大眾宣傳、展現熱心文化事業的形象。   2011年五月朝日新聞晉訪馬英九總統,我因為也是採訪團隊之一,從東京飛來台北,手上握著一封信和一份中文翻譯。這是朝日新聞社社長寫給馬總統的信,希望台灣方面將台北故宮的赴日展覽交給朝日新聞社主辦。   2008年馬總統執政後,

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一改過去中國和台灣的冷卻情況,兩岸故宮一同到日本舉辦展覽的可能性大增。基於這樣的期望,由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郁夫、朝日新聞、NHK、電通公司等為主體,著手企畫兩岸故宮展。雖然如此,我一開始對於兩岸故宮展實現的可能性就抱持懷疑的態度,原因是對於中國來說,與台灣故宮一起聯展或多或少有利於統戰工作,但是對於台灣而言,在日本聯展只是與中國並列,並不能達到台灣方面期望的「提高日本社會對台灣的關心」。   在日本,一般而言低估了兩岸關係的複雜度。兩岸故宮展的計畫雖與我的工作沒有直接相關,但現在事後來看,日本的確對於台灣故宮問題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敏感度。   如我所預期的,台灣方面對於兩岸故

宮聯展不感興趣,計畫受挫,改為台北故宮單獨辦展的方向處理。為了要在日本舉辦台北故宮展,日本各家媒體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向台灣方面遊說,希望能獲選為主辦單位。   馬總統在接受專訪時也提到故宮問題,他說:「故宮博物院文物到日本展覽,如果一切順利,故宮方面認為2013年應該是一個適合的時機。文物蘊含歷史文化的意義,有助於雙方深度瞭解。如果日本博物館的文物也可以同時來台灣辦展的話,效果會更好。這是我個人熱切希望達成的。」專訪順利結束後,我就把社長的信親手交給馬總統。   台灣方面對於故宮展的時間及辦理的形式,當時還沒做決定,甚至連決策的架構都還沒形成。不過有趣的是,我們獨家專訪馬英九總統後,刺激了其他媒

體。就在朝日新聞晉訪後,日本經濟新聞社的會長、讀賣新聞社的最高顧問都接連訪問台灣,晉見馬總統,形成了「朝日新聞V.S.日經+讀賣」的態勢。不僅如此,向來與台灣關係深厚的產經新聞也表達強烈的意願,加上東京中日新聞、每日新聞等數家媒體,都開始關切台北故宮赴日展覽的事情,呈現「台北故宮爭奪戰」的態勢。   2011年時台灣駐日代表馮寄台成為日本媒體鎖定的對象。馮代表是馬總統身邊的人,2008年總統選戰時擔任國際事務的顧問,2008年奉派到日本,馮代表也強烈希望促成故宮赴日展覽,曾交給我一篇投稿的文章,題為〈在日舉辦故宮展,必須通過免除假扣押法案是必要的〉,後來刊載在《朝日新聞》的意見版專欄「我的觀點

」。   當時日本國會遲遲未審議海外文化財免除假扣押的法案,馮寄台也期盼盡早通過。在這篇投稿中,馮代表提到:「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無法實現在鄰國日本舉辦故宮展覽。台灣和日本雙方並非不期盼舉辦故宮展,反而是熱切期待的。馬英九總統在兩年前就任後不久,就提出希望在日本舉辦故宮展覽。目前實現故宮展覽的唯一障礙,就是免除假扣押的法律問題。」其後,終於在2011年春天,日本國會通過了延宕多時的免除假扣押法案。   依據內部消息,台北故宮將在2014年六月至八月間赴日展覽,地點就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此外,也計畫在日本的九州國立博物館、東北地方的仙台等地巡迴展出,其中也帶有鼓舞東日本大地震受災災民之意。媒體間

的競爭更為激烈,但我個人希望所有媒體一起組成「All Japan」,共同擔任主辦單位,作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不知道是否可行?   另一方面,日本在2012年一至二月間於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北京故宮的展覽。過去日本也曾辦過幾次北京故宮的展覽,例如1985年時,在東京的西武美術館舉辦過「故宮博物院展──紫禁城的宮廷藝術」。   但是這次的「北京故宮博物院200選」和過去的北京故宮展有些不同。   主要是展示文物的水準特別高。這次從北京故宮挑選書畫、陶瓷器、青銅器、漆器、琺瑯、染織等兩百件文物,其中有一半是中國的「國家一級文物」。皇帝的收藏蓄積了中國悠久歷史,當然是相當讓人賞心悅目的展覽。尤其是中國書

畫的黃金時期宋代(960─1279)至元代(1271─1368)間的四十一件書畫來到日本展覽,依據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館方的說明,中國對於這兩個時代的作品到海外展覽,有著嚴格的限制,這次算是「大手筆」破例出展。   其背後是有原因的。由於中國政府的戰略,北京故宮在這幾年積極與世界各國的重要美術館結盟,透過「故宮」這塊國際品牌向國際社會強調中華文化。   北京故宮副院長陳麗華2011年十一月到日本舉行記者會時,她是這麼說的:「這次的展覽是空前的,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元及宋的文化對日本影響很大,透過展覽宣揚中國文化,促進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對於歷經大地震後的日本,也別具意義。」   陳

副院長的這段談話,特別強調故宮的「對日文化外交」。   進一步說中國方面也意識到,台北故宮將在2014年赴日展覽之事幾乎已成定局。未來台北故宮赴日展覽難免會被拿來和這次的北京故宮展覽一較高下,因此這次北京方面卯足全力將珍品送展,以免日後輸給台北故宮。   另一方面,故宮在台灣仍是熱門話題,2008年啟動的兩岸交流,從2009年舉辦的「雍正大展」起,2010年將分隔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展覽。此外,同一年,兩岸故宮相關人員循著故宮文物在中國顛沛流離的歷史,實現了故宮文物之旅。在兩岸文化交流範疇中,兩岸故宮的交流可說是最為順利的一項。   此外,民進黨政權留給馬英九國民黨政權的「負面遺產」──故

宮南院問題,至今仍呈現不明狀態。本來應該在2008年完工的南院,馬英九總統在2008年就任時曾表明「2012年正式開幕」,但是因為「八八風災」等因素延宕工期,周功鑫在2012年三月下旬公開表示,將以「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之名,正式於2015年十二月開館。這比原訂計畫晚了七年之久。 2015年開館能否實現,仍有不少懷疑的聲音。「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是否會冠上「故宮」的名稱,目前尚難判斷。依據目前故宮方面的規畫,將在南院設置四個主題公園。事實上,南院未來是以「觀光」還是「文化」為重點,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2015年完工的時點,正好是馬英九總統第二任任期當中。台北故宮和馬英九總統究竟會將多少台北故

宮的貴重文物運往嘉義,或是如何定位台北故宮的「分院」,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課題。   最後,此次出版台灣版,我想向協助採訪及調查的台灣各界人士表達最高的謝意。一個國語說得很不標準的外國人,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親切的台灣朋友耐心回答,本書是不可能完成的。尤其是台北故宮的歷任院長:杜正勝、林曼麗、周功鑫三位院長瞭解我想撰寫故宮問題的心情,願意多次接受我的專訪,提供莫大的協助。對於媒體的採訪,能有如此開闊心胸接待的國民,我想不出來還能在哪裡遇到。透過歷史,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而形成台灣人的寬大與包容力,這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無形資產。   本書提到多位政治人物及諸多的政治問題,但特別要指出的是,我個

人寫文章對於台灣問題的切入點,完全沒有任何的政治立場,而是站在一個記者的第三者角度來觀察。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要說我有立場,那就是「為了台灣好」。我的解讀和說明的方式,必然有人持不同的看法,當然這本書也會受到批評或批判。如果內容錯誤或有不正確之處,全都是因為我的能力有限。   本書是我擔任朝日新聞駐台北分局長任內,從2007年至2010年間累積採訪所完成的,我想向當時在台北分局工作的助理陳素玲、林巧姿、陳冠敏、葉雅婷等夥伴致謝。一般的新聞採訪是不需要把採訪錄音全文做成逐字稿的,由於當時心想將來有可能出故宮主題的書,因此拜託她們詳實記錄,增加了比平常更多的工作負擔。由於他們的辛勤努力,我才得以寫

出故宮問題的著作。 序 章 什麼是故宮?什麼是文物? ◎ 二十年前對於台北故宮的不協調印象二○○七年至二○一○年,我在台灣擔任報社的特派員。我想從位於台灣的台北故宮開始說起。首次造訪台北故宮是一九八○年代末期的事情。當時我還是個大學生,參加了台灣方面舉辦的國際青年交流活動,在兩週內走訪了台灣各地。當時蔣經國總統已經臥病在床,我在歡迎宴會上曾與副總統李登輝握了手,猶記得第一印象是「李登輝是個個子很高的人」。受邀參加活動的人,多半是來自與台灣有邦交的中南美洲、非洲、南太平洋等國家,我與這些鮮少有機會認識的各國年輕人結為朋友。活動行程中聽到了不少台灣的政治宣傳,那一趟旅程整體來說收穫不大。

在那趟不是很有收穫的旅程中,我也去了故宮,當時對故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結果事隔二十年,採訪故宮成為驅動我好奇心的發源地,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事。台北故宮和市中心有點距離,位於山丘與平野交錯的「外雙溪」。博物館背後靠著山,展館是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造型,穿過漫長的入口階梯,進入博物館建築內,第一個感覺是大廳燈光昏暗令人吃驚。展覽室的天花板偏低,有種莫名的壓迫感。導覽員穿著的制服就像政府機關的公務員,表情動作透露著意興闌珊。相較於傳說中世界極品的展示品,我對於導覽員毫無活力的態度反而覺得有趣。還記得導覽員所說的一段話:「蔣介石前總統考慮到故宮文物的安全,因此在山裡面蓋了故宮。山挖空了做成倉庫,就算中共的砲

彈打下來,也不會傷到文物。」他大致是這麼說的。當下心裡有個疑問:擁有這麼棒的展示品,為什麼不能好好地陳列出來讓參觀者一飽眼福呢?現在的故宮在二○○七年重新整修後已煥然一新,入口處改為透明屋頂採光建築,整體變得明亮通透,展覽室的氣氛和職員的應對態度也大幅改善了。第一次到故宮,所知當然有限,後來因為採訪而瞭解到一個重要的事實。我先在這裡陳述,那就是設立台北故宮的目的,並非像一般博物館想要提供給參觀者啟蒙、教育,而是為了保管文物而建。或者可以這麼說,與其說是博物館,台北故宮更像一座倉庫。台北故宮不像其他世界級的博物館,過去並不重視陳列的美觀及參觀者的需求。現在想起來,這正是我第一次到故宮時感到疑惑的

原因吧。重視收藏勝於展示的博物館,這也是故宮不可思議之處。◎ 受到中國近代史翻弄的故宮命運從字面的意思來看,故宮就是「old palace」,也就是「古時候的宮殿」。這個宮殿是中國最後的王朝—清朝的宮殿,現在是指設置中國人民共和國故宮博物院的紫禁城。紫禁城,或是皇帝書房兼辦公室的「離宮」圓明園,都收藏了大量的文物,象徵清朝擁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版圖的財力和權力。這些文物是清朝的東西,也是皇帝的私人物品,只有皇帝有權自由把玩。順便一提,事實上,清朝歷代皇帝中最積極用心於收集文物的,當屬乾隆皇帝。他對書畫骨董造詣深厚,本身的書法水準也很高。北京紫禁城有個乾隆皇帝建造的房間叫「三希堂」,現在開放給一般觀

光客參觀房間的外觀。二○○九年二月台北故宮周功鑫院長首度訪問北京,我以隨行記者的身分一同進去參觀。三希堂的空間比想像的小,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這個休息場所似乎有點單薄,但是每天在寬闊的大殿接見臣子,也許回到較小的私人書房,才是能讓乾隆皇帝回到文人身分的舒適空間。

台北縣新莊市大眾爺廟(地藏庵)研究

為了解決太平分局長的問題,作者許正欉 這樣論述:

  從傳統的農業至今,新莊市大眾爺廟信仰雖不是唯一的選擇,卻是許多信眾世代相傳的信仰廟宇,也是常民文化裡不可忽視的一個廟宇。許多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曾去探索新莊市大眾爺廟信仰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也不一定對膜拜的神衹源流作過詳細的考證,這一切對信眾而言或許是多餘的課題,只要虔誠的默禱便可達神、人相歡的最高境界。為了向自己心目中的守護神表達敬意,本人看到許多善男子、善女人,可以早晚都徒步於新莊大眾爺廟誦經朝拜,他們虔誠的心,不是求自己的榮華富貴,更不想自己的加官晉爵,只願闔家平安,就心滿意足。  社會的變遷,多元化信仰廟宇如雨後春筍般到處林立,新莊市大眾爺廟信仰也面臨一定程度的挑戰,但從每年投入的

大量人力、物力所舉辨的新莊市大眾爺廟慶典活動,似乎看不出信眾對此廟的信仰有所動搖。或許新莊市大眾爺廟文武大眾爺聖誕舉行的「暗訪」、「遶境」慶典及地藏王誕辰的「延壽法會」、「超度法會」活動,為主要吸引信徒的原因。許多信眾年年參加新莊市大眾爺,廟文武大眾爺聖誕的「暗訪」、「遶境」慶典後,仍意猶未盡地希冀這種凝聚地方人心的慶典活動,能夠年年舉辨,讓這種深具教化意義的廟會慶典活動,能對當今的世道人心有更積極的裨益。信徒如此內心的期盼,也正是本論文真正的意涵,以及對新莊市大眾爺廟信仰的踵切展望。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壹章為緒論;第貳章、新莊市大眾爺廟之沿革與現況;第参章、新莊市大眾爺廟之冥界與佛道諸神;

第肆章、新莊市大眾爺廟之祭典與文化;第伍章是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