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岩透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王文安所指導 黃季略的 1960後台灣公寓型住宅未來發展可行性推演與研究--環境文本下的高密度集居生活對策 (2014),提出奇岩透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寓、集合住宅、整建、維護、都市更新、容積獎勵、綠建築評估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賴奕豪所指導 洪雪杏的 影響房地產價格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區、北投區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台北捷運、房地產價格、迴歸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奇岩透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奇岩透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960後台灣公寓型住宅未來發展可行性推演與研究--環境文本下的高密度集居生活對策

為了解決奇岩透天的問題,作者黃季略 這樣論述:

建造、使用、拆除是一棟建築都必須經過的生命週期,而我們面對的是在1960年代以後因為「高樓禁建」政策導致大量五層樓以下的舊型公寓式集合住宅林立狀況,也因此在現今的都市發展過程中提升建物使用年限及提出未來方向策略將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台灣除了傳統的合院與街屋外,五層樓以下的公寓式集合住宅是最主要的居住型式,但基於建築物興建者與產權投資者的不同而造成沒有明確的組織與管理,進而發生缺乏公共設施與社區意識等問題,這樣的問題反映在使用者的「二次性設計」。 台北地區自1960年至1975年間以逐漸開始具有都市相關計畫及法規的研擬,市中心的土地隨著都市計劃與人口增加而不斷的提高密度與價值,以至在城市有

限的開發範圍內漸漸放寬高度與容積率之限制,透過爭取容積獎勵、容積移入的最大值也普遍成為都市更新常見的手段政策。因此本研究欲將都市更新提供兩個階段性的假設;假設一、藉由為空間權力的轉移[原法定容積獎勵、容積獎勵、容積轉移、免登記容積]制定政策與機制,使得投資更新的建商與原住戶能夠平均分配相互對等利益,提供地主與原住戶所自發性發起的都市更新一定程度的誘因。假設二、以都市更新為手段重新檢討各種必須性之生活居住空間與合適之建築退縮、組合型態,從科學性的角度考慮住戶原始生活之室內環境變化的舒適程度,除了提供公共開放與鄰里交流之空間外,也寄望在提高土地價值與建物價值的同時使得空間與居住品質能夠等價的提升及

受到重視。

影響房地產價格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區、北投區為例

為了解決奇岩透天的問題,作者洪雪杏 這樣論述:

交通便利性是投資房地產重要條件之一。有鑑於此,本研究採用2002 年至2011 年內政部地政司台北市士林區與北投區房地產交易資料,總共6,129 筆樣本進行迴歸分析。本研究依據房地產交易之所在位置,是否是淡水線捷運站經過的地方,從內政部地政司所公佈房地產交易資料之街道名稱與範圍,找出是否出現劍潭站、士林站、芝山站、明德站、石牌站、唭哩岸站、奇岩站、北投站、復興崗站、忠義站、關渡站等字眼,就可以判斷是否為捷運所經過的地點,目的在於更加精確地實證出捷運站對於房地產價格之影響程度。影響房屋價格因素中,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一、路寬對房屋價格之影響,臨街路寬對於房屋價格具有負向的影響力。二、臨街關係對房

屋價格之影響,路角地價格確實高於臨街地;但臨街地與房屋價格所呈現的是負向關係,所以北投區裡地的房屋價格高於臨街地,房價會因為開發區域的不同,使得臨街地不一定會比裡地有價值,或路角地一定比臨街地有價值,由此得知:臨街關係對房價呈現正、負向影響。三、房屋用途類別對房屋價格之影響,兩區的透天住安和華廈都呈正向關係,住安大樓與公寓呈現負向關係。四、移轉房屋面積對房屋價格之影響,兩區都是正向的影響。五、捷運經過與否對房屋價格之影響,有捷運經過的地區房價比較高,沒有捷運經過的地區房價比較低,士林區兩個帄均單價相差13.13(萬元);北投區兩個帄均單價相差3.47(萬元),交通可及性對房價的影響是正向關係。

六、屋齡對房屋價格之影響,從線性模型之迴歸分析結果,士林區的顯著性是P值=0.0000.5代表不顯著,由此得知:北投區屋齡對房價之影響是負向關係。關鍵字:台北捷運、房地產價格、迴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