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量表fad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中原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 黃君瑜所指導 黃珮甄的 癌症各階段家庭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以頭頸癌為例 (2011),提出家庭功能量表fad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庭功能、頭頸癌、生活品質。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家庭功能量表fad,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癌症各階段家庭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以頭頸癌為例

為了解決家庭功能量表fad的問題,作者黃珮甄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癌症疾病歷程中家庭功能及生活品質之變化,並瞭解各階段中家庭功能各向度對生活品質各範疇之影響力。研究對象包括頭頸癌患者及其家屬,並依據下列條件將參與者分別編為治療期、緩解期及追蹤期三組。各階段的特性為:(1)治療期:病人(含初診斷、復發、轉移)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時期,包括手術、放射與化學治療等;(2)緩解期:病人(含初診斷、復發、轉移)治療結束9個月內;(3)追蹤期:目前已結束癌症療程9個月以上,且可以暫時免於疾病,但仍需定期回診檢核身體狀況或控制治療後的副作用。研究工具採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與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WH

OQOL-BREF,Taiwan version),透過問卷調查法,獲得有效樣本112對(224份)。經由統計分析結果,歸納本研究的結論如下:(1)在治療期、緩解期、追蹤期中,七個家庭功能分量尺皆無顯著差異性;但相較於一般樣本發現,各階段的情感回應功能皆較差、治療期之行為控制功能弱且病患特別知覺有較差的家庭角色功能;(2)頭頸癌患者的生心理範疇之生活品質在治療期顯著低於追蹤期;(3)背景變項分析發現:教育年數愈高生活品質與家庭功能愈佳、配偶通常比起其他患者家屬知覺家庭的「溝通」及「角色」功能較弱、復發或第二原位癌的病患會比初發病人家庭的情感回應及整體功能較差;(4)家庭功能各向度與生活品質有顯

著相關性,而回歸預測指出:行為控制、問題解決、情感回應、整體功能是重要的解釋和預測因子;(5)個體不同的生活品質會呈現不同的知覺功能差距,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個體認知的功能狀態是影響其生活品質之重要因素。未來臨床上可透過相關背景變項篩選出需要關注之群體,並由上述重要的家庭預測因子做介入,以提升病患及其家人之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