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統理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家庭系統理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留佩萱寫的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 和楊雅筑的 關係的刻意練習:從初識、伴侶到家人,讓你在乎的每一段關係更長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也說明:第一部以華人案例完整闡釋家庭諮商大師Murray 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著作 寫給在愛中受創痛苦或在關係中遭到情緒勒索的你 你,總是為關係而焦慮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銘傳大學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班 許瑛玿所指導 蘇靖雯的 母親情緒調節策略與民主教養行為之關係探究:雙元自主性之調節效果 (2021),提出家庭系統理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主教養、情緒調節策略、雙元自主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田秀蘭所指導 邱一的 提早學習獨自面對人生──思覺失調症患者女兒的成長故事 (2021),提出因為有 自我敘說、成長經驗、思覺失調症、精神疾患家屬的重點而找出了 家庭系統理論的解答。

最後網站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一種思考個人與團體的新方式 ...則補充:《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是一本淺顯易懂的理論導讀書籍,這是Gilbert博士繼1984年出版《Extraordinary Relationships》後一本相當詳細解讀Bowen理論的書籍.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家庭系統理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

為了解決家庭系統理論的問題,作者留佩萱 這樣論述:

★ 首本以華人視角探討IFS的心理學專書 ★風行歐美的革命性心理療法! 「我們都有缺陷,也都值得被愛; 我們都會犯錯,同時也在成長。」—留佩萱     為何你有時溫和、有時憤怒?感到快樂、卻也在痛苦裡打轉?   這些都是你,同時有許多內在人格存在於心裡。   各種看似傷害的負面情緒與身心問題,都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IFS讓你有機會進到內心去認識他們,理解並擁抱他們,   找回自己是誰,讓不完美但完整的自己,繼續成長與前行!     人,真的很複雜。   你可能被傷害過,也曾傷害過別人;   渴望有歸屬感、被看見,又害怕展現脆弱、害怕真實的自己會被拒絕;   感到快樂、喜悅、痛苦、悲傷、

憤怒、忌妒、失望……;   希望自己可以真實地活著,但又不斷推開生命中真實的情緒。   所以總在不斷出現的各種身心問題中掙扎,承受內在衝突。     IFS正是能帶你走出痛苦迴圈的心理治療法。   在歐美,「內在家庭系統」(Internal Family Systems, IFS)因成效斐然,   數十年來,已然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療法,   無論是創傷復原、成癮行為、憂鬱⋯⋯都能有效療癒。     IFS認為正面、負面都是自己的一部分(Part, 或稱內在人格),   內心就像一棟大房子,像家庭一樣,有不同的成員居住其中,   這些內在部分,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各種事件,用不同方式保護著你。  

 唯有找出自己的內在衝突根源、對話並理解,   即能找回自己是誰,療癒過去的創傷。   ●什麼是「內在家庭系統」?   「內在家庭系統治療」(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簡稱IFS,是近年在國外十分風靡的心理治療法,   IFS認為,我們的內心就像一棟大房子,裡面居住著許多不同的「部分」(parts),   而這些「部分」(parts)也會如同家庭成員般互動。     有些「部分」是正面的,他會鞭策、批評你,幫助你生活規律、受人稱讚;   有些「部分」是負面的,他會轉移你的注意力,透過暴飲暴食,喝醉酒、沉迷性愛,幫助你遺忘痛苦。   每個「部分」都有其存

在意義,無論他們做出什麼行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護你不受傷害。   IFS並非將你將不好的「部分」趕走,而是幫助你面對內心的脆弱、不安,接納這些情緒,   療癒你曾經受的傷。     療癒,就是找回你最初的「自我」(Self),是你真正的本質,   當你的「自我」成為內在領導者後,就能夠撐起空間給每一個內在部分,   你的「自我」能夠跟這些情緒共處,而不是陷入情緒中。     每個人的本質都充滿愛與智慧,只是「部分」的情緒將你的本質暫時遮蔽,   而IFS將會幫助你展露深埋在心的真正自我,   用「自我」回應外界,並讓你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都能感到舒服且自在。   本書特色   〈1〉風行歐美的

IFS.首本華人諮商師著作   具豐富諮商經驗,更以貼近華人社會模式的角度,   運用IFS覺察情緒、解決內在衝突、和「內在人格」對話,   讓有效的IFS幫助更多受各種身心情緒困擾的人。     〈2〉任何人都適用的心理學療法,帶你走出人生困境   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心理療癒體系──內在家庭系統治療(IFS),   是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之後,世上目前最受矚目的心理治療方法。   情緒低潮、人生卡關、創傷復原、成癮行為……都能透過與「內在人格」對話,   重新整合內在,回歸「自我」領導,不再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     〈3〉從家庭、伴侶、人際到職場,建立更舒適的相處模式   我們內心世界

的人際關係,映照著我們外在世界的人際關係。   本書將以完整且最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該如何用這套療法與內在的自我對話,   從根本理解家族原傷,終止行為複製;掌握理性溝通,讓親密關係更緊密;   從人際到職場,不管身處何處,都能恰當展現「自我」,以能讓彼此感到放鬆的模式與他人相處。     〈4〉19組覺察練習,帶著你探索內在   內在家庭的組成,需要你慢慢練習探索內心,   覺察這些成員各自替你承擔了什麼樣的情緒與記憶,   接著理解、擁抱、感謝,接納內心各部分的存在,展開自己的療癒之旅。 暖心推薦   親子作家 李崇建   心理學作家 海苔熊   作家 黃山料   作家 / 正向心理學

專家 劉軒   (依姓氏筆劃排序)

家庭系統理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神秘ㄉ行為複製 #心衛中心諮詢專線(02)33937885
想知道更多心理衛生資訊?請點👉 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
什麼?臺北市社區心衛中心還有臉書粉專?快來看看👉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entalhealth/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37 什麼是家庭互動模式?
00:48 家庭互動模式有哪些?有些可能暗藏問題?
03:04 如何面對互動中產生的問題?
04:50 什麼是家庭互動模式複製?
05:24 「自我分化」和「情緒掙扎」的影響
07:04 那該怎麼掙脫負面互動代代相傳?
07:32 我們的觀點
08:15 提問
08:3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從結構派家族治療理論分析自我家人互動關係 by洪家榮
→ Bowen自我分化理論與研究/ 近十年文獻分析初探.pdf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無端被捲入三角關係時,該如何「去三角化」?:https://bit.ly/2YEQQex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https://bit.ly/2OASb6j
→ 夫妻婚姻滿意度與其獨生子/女 三角關係運作之分析研究:https://bit.ly/2ZwNNqj
→ 家庭系統理論:https://bit.ly/2TaS68b
→ 家庭次系統:https://bit.ly/2yCSjYv
→ 自我分化:https://bit.ly/2yA8tSn
→ 圖解自我探索與成長:https://reurl.cc/zdGN6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無端被捲入三角關係時,該如何「去三角化」?:https://bit.ly/2YEQQex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母親情緒調節策略與民主教養行為之關係探究:雙元自主性之調節效果

為了解決家庭系統理論的問題,作者蘇靖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探討母親採用不同情緒調節策略與民主教養行為間的 關係,及檢驗雙元自主性是否於母親情緒調節策略與民主教養行為之間具調節效 果。以育有至少一位 3 至 18 歲子女之母親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法搜集 300 份有效問卷。研究工具包含情緒調節量表、教養行為量表及雙元自主性量表。研 究結果顯示,越常使用「重新評估」情緒調節策略,民主教養行為表現越多;越 常使用「壓抑」情緒調節策略,民主教養行為表現越少。雙元自主性對母親情緒 調節策略與民主教養行為之關係,無顯著調節效果。針對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 議供母親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係的刻意練習:從初識、伴侶到家人,讓你在乎的每一段關係更長久

為了解決家庭系統理論的問題,作者楊雅筑 這樣論述:

關係不需10000小時的過度用力,但需要1小時的刻意! 無論會陪彼此走到哪裡,用刻意練習給我們的關係更多機會 暖心諮商師楊雅筑,讓你抓住幸福可能的關係課 所有關係,都值得多一點認真對待 多一點刻意,讓初識的緣分得以延續 多一點用心,讓身邊的關係長長久久 曾經萍水相逢的面孔,少了刻意聯繫,只會成為令人遺憾的錯過; 曾經一拍即合的好友,少了主動關懷,只會變成通訊錄上死板的名字; 曾經你儂我儂的戀人,少了認真經營,只會從無話不說變成無話可說; 曾經關係緊密的家人,少了用心互動,只會像是有血緣的房客……。 從初識、伴侶到家人,關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若疏於經營,曾經再黏膩的情誼,都可能變

得淡漠疏離。 當我們有機會認知到這些,開始認真經營他人與關照自己, 才會知道如何排除讓關係疏離的種種障礙, 讓自己在人際互動中更加自在,也讓與自己共處的他人更加幸福。 每段關係都是珍貴而細膩的功課, 善用「刻意練習」,把握你在乎的關係旅程的每一刻! 此書將告訴你: ◆面對初識:用人際吸引理論的四個練習,把握新的緣分 ◆面對曖昧:在不明確的關係裡掌握主導權、設立停損點 ◆面對伴侶:改善侵蝕關係的「四騎士」,在日常中建立A.R.E.連結 ◆面對朋友:用三種練習量表,探索適合的方式拓展生活圈 ◆面對家人:用十個抱怨的翻譯吐司,了解家人沒說出口的需求 ◆面對自己:找出情緒地雷,安頓自我才能穩固關係

提早學習獨自面對人生──思覺失調症患者女兒的成長故事

為了解決家庭系統理論的問題,作者邱一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質性取向的自我敘說研究,以自我敘說文本為主、過往自陳文字紀錄為輔,將研究者的身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女兒的成長經驗再次呈現。研究程序先以第一人稱的研究參與者視角切入,專注於面對母親罹病的成長經驗,覺察經驗中的感受,並將敘述謄寫成為文本,將記憶中的經驗再現。而後以第三人稱的研究者視角進行文本分析,解構與統整資料,梳理脈絡。最後重構經驗,為家人罹病賦予新的意義,並探討「唯一照顧者」成長經驗造成的影響。研究結果主要有三:一、研究參與者在回顧過往經驗的爬梳中,認為「母親罹患思覺失調症」、「遇到高中班導」、「成為教師」為其成長經驗中對自己人生影響最大的三個事件。二、面對家人罹患思覺失調症,「女兒」與

「照顧者」的角色協調,以及「過好自己的生活」與「照顧生病的母親」的任務兼顧,對於研究參與者而言都有很大的困難度;但此心理調適經驗使其發現:母親罹患思覺失調症對其而言的意義是學習「抉擇」與「釋懷」的考驗。三、作為思覺失調症病患的唯一照顧者,此成長經驗使研究參與者提早學習到「人生本孤獨」的哲理。上述研究結果,望能供醫療、社扶與教育單位參考精障家庭中青少年的處境,以期使該族群得到需要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