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率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容積率計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曉偉寫的 值域化:基於公共利益的城市居住地塊容積率控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08)高市工建築字第*****號建照執照地段:仁武區**段***地號也說明:二、建蔽率、容積率、面積計算、雨遮、入口雨遮、遮陽板、陽台、欄杆、花台、露. 台、窗台。 本案二層正立面側陽台外連接露台,惟露台下方投影未標示空間名稱及計入建蔽.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林會承所指導 楊一晴的 容積移轉作為文化資產保存方法之研究 -以臺北市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為例 (2020),提出容積率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文化資產保存、容積代金、容積移轉、發展權移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 黃材成所指導 潘仁雅的 單錨式箱網結構改善及錨碇纜繩老化風險分析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特多龍、錨碇纜繩、尼龍、單錨式箱網、風險分析、使用年限、框架的重點而找出了 容積率計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免計容積率與法定容積率有何不同? | 房事QA則補充:容積率 簡單說是這塊土地上的建築物,一共可以蓋多少坪的樓地板面積用%來計算,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一坪土地可以蓋幾坪,若是容積率為200%,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容積率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值域化:基於公共利益的城市居住地塊容積率控制

為了解決容積率計算的問題,作者鄭曉偉 這樣論述:

在城鎮化加速和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為加強控制性詳細規划編制的科學性,鄭曉偉、黃明華所著的《值域化--基於公共利益的城市居住地塊容積率控制》的研究將「值域化」概念引入居住用地容積率指標的制定過程中,通過分析評價建立數學模型,以此探索適應城市新建居住用地現實情況和發展可能的、具有操作性的容積率「值域化」控制方法,最終實現土地開發強度的科學制定和控制,切實體現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值域化--基於公共利益的城市居住地塊容積率控制》可供城市規划管理決策部門、城市規划從業人員、建築設計人員及有關院系師生參考使用。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論背景 1

.1.2 實踐背景 1.2 題目釋義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目標 1.5 研究方法 1.5.1 資料調查及文獻研究 1.5.2 概念界定及可行分析 1.5.3 數學建模及閾值計算 1.5.4 實證研究及檢驗反饋 1.6 研究內容 1.6.1 研究案例城市土地利用現狀及土地開發控制特點 1.6.2 居住用地容積率「值域化」影響因子體系的建立 1.6.3 居住用地容積率「值域化」約束模型的建立 1.6.4 實踐驗證 1.7 研究框架2 國內外關於土地開發控制及容積率的相關研究評述 2.1 國外關

於土地開發及容積率的研究現狀 2.1.1 理論層面 2.1.2 實踐層面 2.2 國內關於土地開發及容積率指標確定的研究現狀 2.2.1 國內關於開發控制規划及容積率指標確定方法研究的發展歷程 2.2.2 國內關於容積率指標確定方法的研究現狀 2.2.3 國內目前對容積率指標體系確定方法研究存在的問題 2.3 本章小結3 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公共利益」影響因子選擇 3.1 基於「公共利益」的城市居住用地容積率「值域化」控制的可行性理論基礎分析 3.1.1 廣義的公共利益界定 3.1.2 狹義的公共利益界定 3.1.

3 城市開發控制過程中容積率「值域化」控制的必要性 3.2 影響居住用地容積率指標的公共利益因子的選擇 3.3 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整體層面的現狀分析 3.3.1 西安概況 3.3.2 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划概況及實施評價 3.3.3 西安市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分布概況 3.3.4 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典型樣本選取及初始容積率指標分析 3.4 本章小結4 日照條件下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約束模型建構 4.1 建築日照的發展歷程及日照分析技術的發展趨勢 4.1.1 我國關於日照間距系數的制定與發展過程 4.1.2 我國現行規范中對於日照間距

的規定 4.1.3 現行日照影響下建築間距確定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趨勢 4.2 基於遺傳算法的日照條件影響下居住用地最大容積率計算方法 4.2.1 遺傳算法在地塊最大容積率計算中的應用 4.2.2 遺傳算法求解居住用地最大容積率的計算機輔助預測 4.3 居住用地「日照間距系數—容積率(AF)」約束模型建構 4.3.1 模型假設 4.3.2 模型建立 4.3.3 初始包絡群體的產生 4.3.4 適應函數及遺傳算子的設計 4.3.5 最大包絡體及容積率推算 4.4 模型驗證——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日照間距系數一容積率(A

F)」約束模型建構及其適用條件分析 4.4.1 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日照間距系數容積率(AF)」約束模型建構 4.4.2 基於「日照間距系數容積率(AF)」約束模型的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調整建議 4.5 本章小結5 綠化條件下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約束模型建構 5.1 影響居住用地容積率的綠化指標因子辨析 5.1.1 綠地率及綠化覆蓋率 5.1.2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5.2 居住用地「綠化指標一容積率(GF)」約束模型建構 5.2.1 模型假設 5.2.2 居住用地容積率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函數關系建構 5.2.3 居住用

地「綠化指標—容積率(GF)」約束模型值域化控制 5.3 模型驗證——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綠化指標一容積率(GF)」約束模型建構及其適用條件分析 5.3.1 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綠化指標容積率(GF)」約束模型建構 5.3.2 基於「綠化指標—容積率(GF)」約束模型的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調整建議 5.4 本章小結6 停車條件下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約束模型建構 6.1 居住用地停車場的分類及適用條件 6.1.1 路內停車場 6.1.2 路邊停車 6.1.3 地下停車 6.2 居住用地地下停車位設置的影響因素分析 6.2.1

車輛停放方式 6.2.2 地下停車庫的結構 6.2.3 人防設施、設備用房與市政管線的影響 6.2.4 地下停車位的占地面積界定 6.3 居住用地「停車率容積率(KF)」約束模型建構 6.3.1 居住用地停車位設置影響因素的限定 6.3.2 居住用地容積率與停車率的函數關系建構 6.3.3 居住用地「停車率—容積率(KF)」約束模型值域化控制 6.4 模型驗證——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停車率一容積率(KF)」約束模型建構及其適用條件分析 6.4.1 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停車率容積率(KF)」約束模型建構 6.4.2 基於「

停車率一容積率(KF)」約束模型的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調整建議 6.5 本章小結7 基於公共利益的組團層面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值域化」綜合模型建構 7.1 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綜合約束模型建構的必要性分析 7.2 雙因子約束下的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值域化」模型建構 7.2.1 日照間距系數一綠化指標一容積率(AGF)值域化模型建構及其適用條件分析 7.2.2 日照間距系數一停車率容積率(AKF)值域化約束模型建構及其適用條件分析 7.2.3 綠化指標停車率容積率(GKF)值域化約束模型建構及其適用條件分析 7.3 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

值域化」綜合約束模型(AGKF)建構 7.4 模型驗證——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綜合約束「值域化」模型(AGKF)建構及調整建議 7.5 本章小結8 結語 8.1 研究的創新之處 8.1.1 從社會公平的視角出發體現城市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的「公共利益」特征 8.1.2 通過居住用地容積率「值域化」的控制方式在開發控制層面應對城市規划價值取向轉變 8.1.3 采用數學建模及計算機模擬確保新建居住用地容積率「值域化」模型的科學性 8.2 研究的不足之處 8.2.1 體現公共利益的居住用地容積率影響因子的覆蓋問題 8.2.2 假設條

件與過於剛性的模型匡算技術對結果的影響 8.2.3 如何在編制層面解決容積率指標的效率與公平矛盾 8.3 研究展望附錄 初步選取的100個西安市新建居住用地樣本地塊指標統計參考文獻

容積率計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有爭議的新燕土地,由茂德建設接手頂新集團之後,乙種工業區改成住宅商業區,一路過關,內政部已通過了。
但是坤城在議會質疑,在市府「都更3箭」獎勵下,該基地容積率竟然可以從210%變成651%,為原來的3倍,外界估算獲利竟高達600多億元,真是不得了。請問有哪一個建商的案子,容積率可以增加到這麼多?市府有沒有「先射箭再畫靶」的嫌疑?
茂德公司雖然很霸氣地捐了一棟大樓給市政府當第二行政中心,但其實賺更大的是茂德啊,新北市有其他案例,容積給這麼「飽」的嗎?
城鄉局長說,茂德都市計畫案從乙種工業區申請變更為住宅區與商業區,同時又申請都更一箭捷運周邊增額容積、都更二箭主幹道容積加給,容積獎勵計算一次到位,而不是陸續申請,所以為651%,整體容積率類似新板車站、新莊副都心,屬於合理範圍。
原來這樣算合理範圍啊……

容積移轉作為文化資產保存方法之研究 -以臺北市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為例

為了解決容積率計算的問題,作者楊一晴 這樣論述:

臺北市大稻埕為我國最早運用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保存法制下容積移轉機制於歷史保存的實踐範例,自民國89年臺北市政府發布實施「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案」,為保存歷史性建築物及街區傳統尺度與整體風貌,維護計畫區內土地及建築物所有權人的開發權益,鼓勵其配合保存歷史性建築物,提升社區護育歷史街區之意識及認同,允許一宗建築基地配合歷史性建築物保存,將建築基地之可建容積一部份或全部移轉至另一宗建築基地。大稻埕容積移轉機制發展20年來,縱未提起過行政爭訟,公民團體陳情意見始終不斷,爭議集中在容積送出基地規定、接受基地規定、容積移轉申請程序及條件以及接收基地應否部分採繳納代金方式等議題。尤

其是105年臺北市政府公開展覽「修訂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眾陳情達1,231人次,議題涵蓋歷史性建築物保存修復的困境、公共設施保留地容積移轉及代金制度對大稻埕容積移轉造成的衝擊、建物保存維護成本容積率計算等問題,當地地主陳述意見認為容積移轉限制導致容積賣不掉,使得古蹟、歷史性建築物後續維護無以為繼,致使通盤檢討全案撤回,與民溝通重新修訂後,直至107年始通過。當大稻埕容積移轉困境延續,108年文化部預告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草案,已進一步擬將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新增納入容積移轉適用範疇。惟容積移轉作為文化資產保存方法,現行機制似有限度。國內文化資產容積移轉機

制研究,亦提出部分檢討與建議,包括容積市場一定比例來自文資容移及容積代金、都市更新獎勵突出文資保存優先性、整體開發計畫、公有文資容積調派、強化其他財源(文資持有稅賦優惠、連結開發基金、創建文資保存捐)、明定文化資產容積移轉優先性、增修訂都市更新條例第65、66條容積獎勵配套等。為探討容積移轉作為文化資產保存方法面臨的問題及改善,本研究以大稻埕容積移轉機制為例,從歷史街區保存背景政策及容積移轉運作成果,梳理大稻埕容積移轉實踐程度、建物維護完成但容積未能移出的原因及公保地容積移轉競逐與影響等,檢視大稻埕容積移轉機制法令面問題及可能調適,包括修訂容積移轉計算公式、調整接受基地可移入容積上限等,以及可

得採取的輔助機制,諸如容積代金制度導入、都市更新一定比例來自大稻埕容積、容積交易資訊平台設置等。本研究亦透過美國紐約市發展權移轉機制及成功案例引介,論述大稻埕容積移轉機制可採的配套措施及促進政策,以減緩或解決大稻埕容積移轉移出停滯的困境,並藉由美國紐約市發展權移轉經驗與實踐,強調容積移轉定位應回歸為都市計畫的工具,省思我國文化資產容積移轉機制內涵及未來發展,平衡文資保存公共利益及私人財產權利保障。

單錨式箱網結構改善及錨碇纜繩老化風險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容積率計算的問題,作者潘仁雅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對象為單錨式箱網,因其具有下列特質:(1)對生態環境友善(eco-friendly),(2)成本低,(3)施工便利,及(4)搬運方便等優點。單錨式箱網亦為國外積極發展之箱網形式,主要有以色列及加拿大兩國,兩者皆在箱網畜養系統前方加設框架,目的是希望藉由框架之支撐提升網袋容積率。本研究之重點即引入以色列式箱網,跟國內現階段研究之傳統單錨式箱網做比較。研究方法為透過質量集結點法建立箱網數值模式,再經由4階的Runge-Kutta法求解箱網運動方程式。其次探討錨碇纜繩之破斷風險,以小琉球50年迴歸期颱風風浪對纜繩造成之張力,經安全係數之考量後,以此作為選定纜繩直徑大小之依據。再經由

beta分佈曲線求得歷年颱風之有義波高機率密度函數及纜繩張力機率密度函數,最後由廠商提供之纜繩出廠強度資料,可得纜繩破斷強度機率密度函數,再求兩者間之交織面積,即可得錨碇纜繩之破斷風險。結果顯示,當風浪條件大到如小琉球漁港50年迴歸期颱風風浪時,前方設置有框架之單口箱網可維持之網袋容積率由原本的30%提升至64%,為無框架時的兩倍之多,改善效果相當好。框架纜繩(frame rope)長度也會影響網袋容積率大小,結果顯示隨著框架纜繩長度的增加,所能維持之網袋容積率也隨著增加。並假設每年有4次颱風侵襲小琉球箱網養殖海域,且每次颱風之侵襲強度均相同(週期7.4秒,波高3.7米,流速2節),研究結果顯

示:尼龍繩可使用年限為7年(所需纜繩直徑為55mm),此時破斷風險約為0.49;特多龍繩可使用年限為13.4年(所需纜繩直徑為50mm),此時破斷風險約為0.48∼0.49。承上所述,兩者優劣立判,因此建議海上纜繩以採用特多龍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