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車超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貨車超載和客車超載扣分標準有什麼區別車輛超載該如何處罰也說明:①發生汽車或客車超載的情況,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機動車至違法狀態消除。 ②運輸單位的車輛有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經處罰不改的, ...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陳鎮洲所指導 余易襄的 警察執法強度與車禍事故發生數之關聯性研究 (2019),提出小客車超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執法強度、交通事故、死傷人數、Hausman檢定、隨機效果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朱景鵬所指導 林明泉的 交通執法強度與交通事故肇事率關聯性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交通事故、交通違規、肇事因素、執法強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客車超載的解答。

最後網站小客車超載怎麼處罰- 雅瑪知識則補充:1、客車超載扣分標準:. 駕駛營運客車不包括公共汽車、校車載人超過核定人數20%以上的一次扣12分;. 駕駛營運客車不包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客車超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警察執法強度與車禍事故發生數之關聯性研究

為了解決小客車超載的問題,作者余易襄 這樣論述:

近年來,因工商業蓬勃發展、人口過度集中於都市、道路交通顯得壅擠,交通秩序與交通安全成為當前的關注議題,而交通壅塞衍生的交通事故儼然成為現代人的夢魘。根據統計資料,臺灣2018年總計發生319,551件交通事故、死傷人數高達428,531人,致使必須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而每年的交通事故總件數仍持續增加,有效的防制計畫成為政府目前最重要的政策之ㄧ。有鑒於此,本研究欲以資料分析討論警察執法對於肇事事故之關連性,本研究資料為臺灣22個縣市,研究期間為2008年至2018年,總計242個樣本數,採用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總件數表示各縣市警察執法強度作為主要解釋變數外,並輔以警察機關警察員額數、汽車路邊停

車位、道路里程密度、平均每人享有道路面積、每千人持有車輛數(包含小客車及機車)、人口密度及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等作為解釋變數,觀察對交通事故發生數及死傷人數彼此的關連性,以Hausman檢定選擇出最適合的隨機效果模型,可對議題提供較為精確的估計結果。本研究結果,警方加強取締飆車、未繫安全帶與降低交通事故顯有相關性,而取締超速、不依規定轉彎、未戴安全帽及酒後駕車屬於潛在肇事事故風險較大的項目,單靠警方執法、開立勸導單似無法明顯達到降低交通事故之趨勢,仍需配合其他宣導或教育策略始能有效防制。

交通執法強度與交通事故肇事率關聯性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

為了解決小客車超載的問題,作者林明泉 這樣論述: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歷年來意外事故統計資料顯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數占總意外事故死亡人數的50.8∼57.9%,這個數據有持續上升之趨勢,且長久以來不受到國人重視,如何有效提出交通事故預防措施是當務之急,本研究積極探究評估交通管理政策中之交通執法強度對降低交通事故肇事率是否有顯著之影響,祈藉此;在交通管理政策中能夠提供交通事故防制有效之作為。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探討受訪者對於量表層面的心理認知與經驗感受,運用SPSS統計軟體執行變異數分析個人屬性變項與量表面向(依變項)之差異、量表層面「交通執法強度與降低交通違規行為關係認知及交通執法強度與降低交通事故肇事關係之認知」間之相關分析,

並輔以深度訪談探討問卷量表面向結果,作為問卷所得資料之佐證,其次再利用次級資料分組執行相關分析,將所得之結論共同與問卷調查分析結果相互驗證,經研究發現獲得有高度相關之結果;也就是當提高交通執法取締強度時對交通違規行為有降低之趨勢,同樣的提高交通執法強度對交通事故肇事也有降低之情形,彼此間有高度之負相關,在研究結果中,對於易造成交通事故之嚴重違規行為(如酒後駕車、違規超速、違規超車、超載、未遵重路權)等行為加強交通執法取締之強度對交通事故肇事有高度負相關,也就是因為對交通嚴重違規行為加強取締之強度對降低交通事故有正面之幫助。藉由本研究所得之驗證與結果呈現,期能提供交通單位在交通事故防制工作上之參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