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學貸款 沒 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就學貸款 沒 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onna寫的 單親雙寶媽買美股,每月加薪3萬:別人買概念股,我買概念股的源頭,永遠比台股搶得先機。用月薪10%投資,我5年存出一棟房。 和安妮.海倫.彼得森的 集體倦怠:沒有熱情、沒有夢想、沒有未來,這就是千禧世代生活的殘酷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央行逾10年首度升息5貸款利率同步調漲 - CTWANT也說明:圖為勞工團體在2018年勞動節遊行,向政府提出要加薪、爭勞權、反過勞等訴求。 ... 以教育部就學貸款為例,現行計息方式為郵局1年期定儲利率加0.15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高寶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經濟學系 陳欽賢所指導 王怡茹的 台灣也有美國夢嗎?探討台灣世代間所得流動情形 (2020),提出就學貸款 沒 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代間所得彈性、社會流動、家庭動態資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張志銘所指導 許永展的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中金融消費關係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金融消費關係、金融化、金融社會、角色、互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就學貸款 沒 過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銀行就學貸款延期過則補充:台灣銀行就學貸款延期過 大溪區美山路一段. ... 還助學貸款條件助學貸款沒繳助學貸款生活費助學貸款申請助學貸款資格助學貸款還款助學貸款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就學貸款 沒 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單親雙寶媽買美股,每月加薪3萬:別人買概念股,我買概念股的源頭,永遠比台股搶得先機。用月薪10%投資,我5年存出一棟房。

為了解決就學貸款 沒 過的問題,作者Donna 這樣論述:

  ◎還在買概念股?與其買概念股,不如買源頭,成為世界的股東。   ◎玩美股要熬夜盯盤?不用,設好價,一覺醒來電腦自動成交,睡覺也能賺錢。   ◎錢放國外安全嗎?安全,有相關法規監督和保護。   ◎英文很爛,看不懂?放心,全中文化介面,就連客服也講中文。       作者Donna,中原化工碩士,畢業後成了人人嚮往的「科技新貴」,   薪資比22K高不少,但她將「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奉為信條,於是月月吃土。       婚後成為兩個小孩的雙寶媽,由於先生是財務規劃師,更不覺得自己需要懂理財。   直到先生因病離世,支付醫療費後,才驚覺自己口袋空空,連喪葬費都湊不齊。   

    為了撫養小孩,她白天在學校教書,小孩入睡後投入美股──最適合媽媽的斜槓,   5年後,領出獲利買下人生第一間學區房(近捷運、地段佳、3房2廳含車位)。   之後持續投資,目前以不到4萬美元的資金,年賺25%~30%。   截至2021年11月底的報酬率已達54.5%!   作者說,在臺灣,大家追捧台積電、鴻海、大立光之類的股票,   說穿了,這些都是蘋果概念股,但蘋果的業績才是關鍵;   台達電、廣達、宸鴻都是熱門股,而特斯拉為撼動股價的重要因素,   與其買概念股,不如買源頭,因為美國股市永遠比台股搶得先機。   ◎我的股感,來自生活體驗   美股怎麼選?比台股更簡單,選你最常

消費的吃喝玩樂。   作者愛喝星巴克(代碼SBUX)、偶爾帶小孩吃麥當勞(MCD),   經常上旅遊訂房網Booking.com(BKNG),最愛去東京暢遊迪士尼(DIS),   她就買這些股票,邊吃邊玩邊賺錢!   ◎第一次買美股就上手:劵商選擇與開戶流程        英文爛、看不懂,也不會講?別擔心,開戶、下單、客服都是中文的。   本書整理、比較目前臺灣常見的5家國外劵商的優缺點,   幫你找到一家有中文介面、免手續費、有臺灣免付費專線的中文客服,   並手把手用圖片教你開戶和下單。   ◎不熬夜,月月獲利3%的懶人挑股術         不會看線圖做分析,也看不懂財報數據,怎麼入

門?   作者推薦你,先從SPY(SPDR標普500指數ETF)下手。   台股ETF 0050(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是追蹤臺灣前50大公司,   SPY則是追蹤美國前500家上市公司的S&P 500(標普500),   風險分散,連股神巴菲特也青睞。         不想買一籃子的ETF,只想買個股?   完整公開作者的挑股法和篩選器設定,圖解操作,   加碼推薦:17檔優質美股、8檔美股ETF,月月替自己加薪3萬。        與其買概念股,不如買概念股的源頭,永遠比台股搶得先機,   用月薪10%投資美股,5年存出一棟房。 推薦者   RICHTOWN金流族培訓學院創辦

人/謝宗翰   豹投資創辦人/徐黎芳   暢銷財經作家/安納金   生活投資理財YouTuber/慢活夫妻George & Dewi

就學貸款 沒 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年終獎金 #金錢整理 #極簡理財 #極簡姐姐巧玉 #極簡主義

自從出社會工作後領了第一筆年終獎金,傻傻把錢隨意亂花,發現結果只剩下一場空,開始研究年終獎金要如何規劃,自從整理出5個分配順序後,在理財、投資、自己與家人各方面都可以照顧到,它解救了我過去分期付款的消費性債務、存到足夠的緊急預備金,也把這些錢拿去做投資,不斷為我帶來被動收入,年終獎金真的不要放肆花費,好好的規劃起來,訓練自己的理財能力。

一直到現在每年領到年終都還是依照這個方法來分配年終獎金,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讓辛苦一整年的獎勵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時間點標記
00:00 開始
00:12 為什麼要規劃年終獎金?
00:18 年終獎金vs連續假期
00:57 分享五步驟
01:00 步驟一 償還債務
01:38 步驟二 補足緊急預備金
02:11 步驟三 預留稅金
02:43 步驟四 財務規劃
03:22 步驟五 孝親費用
03:34 巧巧說碎碎念


▪️更多影片
・極簡生活|極繁者的簡單生活|無痛整理|👜小包包練習術
https://youtu.be/5_wsnGwo1M0
・極簡保養|爆痘爛臉變平滑皮膚|五步驟搶救油性痘肌
https://youtu.be/tH7ke8LPE0Q
・極簡居家改造系列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80crmW2zGUimhcwR5i7Gpq0c_Ps8yp6




Follow me🙋‍♀️
👉成為高效晨型人 | 巧巧極簡生活提案:https://ppt.cc/fVAtRx
👉Instagram :chiao_talk https://www.instagram.com/chiao_talk/
👉FB粉絲頁:極簡姐姐 巧玉 https://www.facebook.com/Kayo-Lin-105...
👉Business Inquiries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

✨如果影片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讚👍並留言✍🏼告訴我喔💗


推薦影片
【蔡阿嘎年終獎金曝光】員工看到驚人金額都哭了!佛心老闆啊!
https://youtu.be/muVkVqrppsk
親愛的我把年終獎金放大了!年終入袋 投資什麼最好?《新聞TalkShow》
https://youtu.be/STfopU6GURY


極簡理財|金錢整理|年終獎金如何規劃💰

薪資凍漲,物價飛漲,年終獎金如何規劃?

辛苦工作一整年,上班族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夠領到年終獎金,老實說每一年我期待年終獎金的到來甚至大於連續的假期喔,因為年假不論是安排國內國外旅遊,花費總是特別高,人群也特別多,結束前還需要收心準備上班。
 
然而將年終獎金的每一塊錢做好規劃,帶來的好處與享受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千萬別因為金額太少而隨意的花用,從小錢開始練習規劃與安排,未來獎金增加對自己也會更有信心管理更好。
 
這邊就跟大家分享5步驟來分配年終獎金的順序
 
1.償還債務
如果是有債務的務必優先將債務做清償,尤其是不良債務,例如;信用貸款。雖然就學貸款有可能是0利率,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利用年終獎金把學貸做償還,以後每個月薪資會多一些錢來做小額的儲蓄和投資。平時喜歡用信用卡分期來消費,也可以趁這時候提前把消費債務一次做結清。最重要的是確保往後不要再產生新的債務,利用今年的年終獎金,一股作氣把自己從債務的惡性循環中拯救出來。
 
2.補足緊急預備金
接下來先別急著投資,在投資前先做好保護,一般來說緊急預備金可以準備3至6個月,如果每個月只能存下收入的10%,準備緊急預備金很容易讓人覺得力不從心,需要花好幾個月儲蓄,存下來的錢不能挪用他途,只能放在銀行定存,不如趁著年終獎金採取行動吧。如果已經有做好預備金的朋友,可以提高標準增加月數。
 
3.預留稅金
每月有工作收入,年底有年終獎金,我們也不能忘了每年也都會有所得稅呀,將獎金扣留部分準備大筆金額的支付,這樣繳納稅金的月底才不用去公園挖土來吃啊(笑),同樣房子的房屋稅、地價稅、汽車的燃料稅,以及保險費,都能夠提前做好規劃,不用勒緊褲頭度日。
 
4.財務規劃
平時有理財好習慣的人,沒有債務的壓力,為自己準備足夠的緊急育備金,也會懂得從每月收入中規劃資金來應付大筆的固定支出,這樣可以直接進入這一步,將年終獎金用來投資,依照不同的財務目標決定投資的期間的工具。
* 結婚基金、旅遊計畫:可以放在短期投資,選擇穩定一些投資項目。
* 子女教育費、退休金:距離用錢的時間還有一段,相對能夠承受一點的波動,並且利用時間的複利創造更好的報酬。
 
5.孝親費用
另外我們還可以將年終獎金用來做為父母的孝親費用,最後的年終獎金可留作部分10%左右來好好犒賞辛苦的一年的自己,為接下來新的一年做好準備。
 
理財是一種習慣,習慣需要練習,每一次的收入都是一次的練習,越熟悉能力越大,用這一年工作的辛苦,為新年創造願景。

台灣也有美國夢嗎?探討台灣世代間所得流動情形

為了解決就學貸款 沒 過的問題,作者王怡茹 這樣論述:

「美國夢」象徵著社會具有高度流動性,任何人皆可靠自己的努力邁向成功富裕,不會因個人家庭背景不同而造成向上流動的阻礙,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代間所得彈性大幅提升,這樣的現象已在美國逐漸式微。台灣在過去經過快速的經濟發展後,2019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為6.1倍,吉尼係數為0.339,而現今台灣的社會流動程度又為何?本文使用台灣1999-2018年家庭動態資料,用父母親與他們子女的真實個體資料配對,父母的恆常所得以連續四年所得平均來替代,迴歸模型利用最小平方法來估計台灣的代間所得彈性。實證結果大致為父親與子女的代間彈性大於母親與子女的代間彈性,而父母恆常所得以生命週期偏誤較小的年度區

間平均來替代會得到較大的彈性。子女在2018年受訪時年齡大於30歲,而父親所得以1999-2002年四年平均,平均年齡為44歲,估計出父親與兒子的彈性為0.268,而父親與女兒的彈性為0.207。此研究結果和其他國家相比,彈性大小位於中等水準,說明台灣的社會流動程度適中,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社會流動,但還是會受到個人家庭背景的影響,並沒有如同「美國夢」存在著高度社會流動性。

集體倦怠:沒有熱情、沒有夢想、沒有未來,這就是千禧世代生活的殘酷世界

為了解決就學貸款 沒 過的問題,作者安妮.海倫.彼得森 這樣論述:

大家都說要做熱愛的事,但沒說出口的是: 你還是要一輩子工作到死,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不要再叫我努力了 #我們光是活著就已用盡全力   ★《時代雜誌》精選2020必讀的100本書   ★美國亞馬遜網站編輯精選最佳圖書   ★LinkedIn、《哈潑時尚》、《娛樂周刊》、《商業內幕》、《財富》雜誌選為2020秋季最佳書籍   待辦清單上永遠有做不完的事,累到只能無意識地瀏覽FB或IG,覺得像是再也不可能快樂起來。聽起來熟悉嗎?這就是千禧世代生活的真相。   我們必須學得更多、做得更快、跑得更遠;卻可能賺得更少、活得更累、摔得更深。所有人都覺得我們是越來越好的那一代,但我們的生活最終卻走

向更壞。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努力公式   .努力唸書、做個認真的好學生→考上好大學,邁向成功   .努力上班、尋找自己熱情所在→找到好工作,邁向成功   .努力賺錢、付出全心全意照顧→擁有幸福家庭,邁向成功   他們都說,你要先付出足夠努力,才能享受生活。   可是明明已用盡全力卻仍一無所有,真的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嗎?   事實上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只是個空洞且令人沮喪的幻想。   倦怠是我們這個世代的關鍵字,   我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卻發現自己失去了幸福與自由。     ◎為何我們活得如此倦怠?   .一畢業即負債的就學貸款   .為了夢想服務,讓無薪或低薪被合理化   .更多的派

遣工作,更少的升職機會   .高額的房租,更高額的房價   .更普遍的數位社交焦慮   .沒有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的普遍氛圍   千禧世代根本沒有機會,至少在目前的社會環境就是這樣告訴我們。我們被要求要有使命感、要熱愛工作,但工作從來不曾報以同等回饋。這個悲慘的預言對仍在工作中苦苦掙扎的戰後嬰兒潮世代也同樣適用,而且對Z世代來說只會更加糟糕。造成集體倦怠的不只是單一世代的破產或混亂,而是瀕臨崩潰的所有人類世界。   ◎想要改變,就要先正視自己的倦怠   社會讓我們跌跌撞撞,一再受傷。本書為你提供一個鏡片,讓你清楚看見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所以,看看你的生活;看看你對工作的想法;看看關於你和孩子的

關係;看看你的恐懼、你的手機和你的電子郵件帳戶。正視你的疲勞並提醒自己,沒有任何應用程式、或自助書籍、或飲食方案可以解除它。   我們不該活在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裡。   本書將帶你透視整個千禧世代的困境,並喚醒改變的可能。 共同推薦   Jenny ∣  JC財經觀點   NeKo嗚喵 ∣  YouTube說書人   江湖人稱S姐 ∣ 女力學院校長   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黃益中 ∣  公民教師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 作家   歐陽立中 ∣  暢銷作家/知名講者   蘇予昕 ∣ 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安妮.海倫

.彼得森(Anne Helen Petersen)   安妮是一位專攻文化研究的作家與記者,擁有德州大學媒體研究博士學位。她長期擔任BuzzFeed的資深文化撰稿人,並負責撰寫有關文化、名流、女權主義和西方觀點的文章。 譯者簡介 陳莉淋   台北人,兼職譯者。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學士,美國匹茲堡大學應用發展心理碩士。喜歡與兒童相處也樂於探討父母、家庭對兒童的影響。目前從事兒童發展與早期療育相關工作。   作者的話 前言 1 我們倦怠的父母 2 成長中的小大人 3 不計代價上大學 4 做你所愛的事,而你一輩子仍會每天工作 5 工作如何變得如此糟糕 6 為什麼工作一直如此

糟糕 7 科技使一切運轉 8 週末是什麼? 9 精疲力竭的千禧世代父母 結尾:燃燒殆盡   作者的話   「千禧世代根本沒有機會。」這是安妮.路萊(Annie Lowrey)報導的標題,寫於大流行期間被隔離的數星期中,報導內容詳細指出千禧世代在各種方面所遭遇的困境。她寫道:「千禧世代進入職場的時間點剛好是自經濟大蕭條後最糟的經濟衰退。背負著債務、無法累積財富,同時受困於低薪、沒有前途的工作,他們從未獲得像他們父母、祖父母,甚至是年長手足所享受到的財務安全感。」而現在,當我們應該達到所謂的「收入高峰期」時,我們卻面對著「比經濟大蕭條更嚴重的經濟災難,幾乎可以確定他們將是現代美國史上第一個最

終會比他們的父母更貧窮的世代」。   對許多千禧世代來說,類似路萊的文章給他們的感覺更像是一種確認,而非被揭露的真相:確認自己很糟糕,而且是自己多年前就已經知道的事實。即使在二  一  年代後期股市上漲、官方失業數目下降的所謂太平經濟(halcyon economy)時期,我們也只有非常少數人感受到近似安全的感覺。實際上,我們只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困境、下一次的衰退,無論你想選擇哪種比喻來形容這種僅僅勉強達到財務或工作保障之類的感覺,心裡也同時確信它可能且將會消失。這種感覺與你工作得多認真或工作多久、致力且關心於工作的時間有多長都無關。你會發現自己回到了那個孤獨又令人恐慌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納悶著

為什麼為你設定好的、承諾如果你這樣做便會抵達那裡的路線圖,可能會被證明錯的一塌糊塗。   但是事實再一次證明:只有少數千禧世代對此感到驚訝。我們不期待工作或提供它們的公司會永久存在。我們之中有如此多人活在債務風暴中,而這些債務隨時有可能將我們吞噬。試圖為了我們的孩子、人際關係和財務生活維持某種平衡的工作使我們筋疲力盡。我們已經習慣於不穩定性(precarity)。   對於數百萬美國及全世界的人民和社區來說,不穩定性早就是數十年來的一種生活方式,像是生活在貧困之中或作為難民而生活。然而差別在於這並非千禧世代,尤其是中產階級的白人自我推銷的故事。正如我們的前幾代,我們在菁英與例外主義之下成長

:我們每個人都充滿了潛能,而要活化這些潛力只需要辛勤工作和專心致力。假如我們努力工作,不論目前生活狀態如何,我們都將能夠擁有穩定的生活。   早在COVID-19大傳播之前,千禧世代就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故事是多麼空洞、沉痛與令人沮喪的幻想。我們瞭解人們持續告訴他們的孩子和同儕、持續在《紐約時報》社論以及基本指南書籍中這樣講述,是因為一旦停止就等同於承認破碎的不僅是美國夢,而是整個美國。我們想恢復的——我們是充滿機會的土地;我們是仁慈的世界強國——是錯誤的。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領悟,但卻是那些沒有以白人、中產階級或公民身分的特權生活在我們世界的人們早已明白一段時間的真相。有些人現在才剛開始意

識到破碎的程度;其他人則是已有所瞭解並用一生去哀悼它。   在流行病期間寫這本書是因為COVID-19明顯變成出色的澄清劑。它使你清楚看見生命中什麼和誰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必需、哪些是想要;誰有想到他人、誰只想著自己。它揭露出被視為「必要的」工作者其實是消耗品,並且使數十年來的系統性種族主義以及因此導致對疾病的脆弱性留下難以去除的痕跡。它強調出我們目前聯邦領導人的無能、長期對科學的不信任所帶來的危險,以及允許醫療設備生產像企業一樣以利潤高於一切來經營的後果。我們的醫療系統、救助計畫與檢測能力皆已無法負荷。美國已經崩壞,我們也一起跟隨它而衰弱。   當COVID-19一開始在中國流行時,我剛

結束本書的最終編輯。當城市開始封鎖,我的編輯和我開始疑惑我們該如何應付伴隨疾病傳播而來的情緒、經濟和生理上的變化。但是我不希望將評論硬是插入每一章節,假裝自己是在大流行期間寫下這些新的轉變。因為如此一來會更困難,同時也感覺更怪異、更虛假。   相反地,我希望邀請讀者一同思考本書中的每個論點、每則軼事、每個對於改變的期待(如:誇大和鼓勵)。之前工作是不重要和不穩定,現在是更不重要和更不穩定。為人父母之前讓人感覺精疲力竭與不可能;現在是更精疲力竭與更不可能。工作永遠無法結束的感覺也是一樣,新的循環扼制了我們的內在生活,而且我們累到無法擁有任何類似真正休閒或休息的事情。未來幾年的影響不會改變千禧世

代疲累不堪與助長此結果的不穩定性之間的關係。若有,也只是會在我們的世代身分中變得更加根深蒂固。   但是不必一定如此。這也是本書會不斷重複出現的論點。不可否認地,也許我們都需要根據那種感覺去採取行動:這不僅是反思的機會,還是從這次流行病帶來的挫折與沉澱中建立起一個不同的規劃、一種不同生活方式的機會。我並非在談論烏托邦之類的理想國度,我是在探討一種思考工作、個人價值和收益獎勵的不同方法,以及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而且實際上必須且值得從不穩定的情況下獲得照顧與保護的根本想法。不是因為我們有工作的能力,僅僅是因為我們是個人。如果你認為這個想法過於激進,那麼我不知道該如何讓你關心他人。   的確,如

同路萊所指出的,千禧世代根本沒有機會。至少在目前的系統中是如此。不過這麼悲慘的預測對於大部分的X世代和戰後嬰兒潮世代也同樣適用,而且對Z世代來說只會更加糟糕。此流行病揭示我們面臨的不僅是單一世代的破產或混亂,而是系統本身。 前言 「我想妳太累了,正處於倦怠之中,」BuzzFeed的編輯在Skype上非常好心地建議:「妳可以休幾天假。」 那時是二○一八年十一月,坦白說,我感覺被這個想法所侮辱。我回他:「我不累,我沒有倦怠。我只是試著釐清接下來想寫些什麼。」 至少就我印象所及,我幾乎從未停止工作,從身為研究生開始、然後是教授,現在是新聞工作者。整個二○一六和二○一七,我追隨著政治候選人到全國各地

、追逐故事,通常一天撰寫好幾千字。十一月的某一週,我從採訪德州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倖存者開始,直奔猶他州,在那裡的一個小城鎮待了一星期,聆聽數十名逃離一夫多妻制教派婦女的故事。這份工作很重要且令人振奮,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感覺如此難以停下來。此外,選舉後我才休假過,我應該已經煥然一新。我發現自己每次和編輯交談都會哭泣的事實絕對與工作毫無關聯。 不過,我還是同意在感恩節後多休幾天的假。你們知道休假那幾天我做了什麼嗎?試著寫出一本書的提案。不是這本書,而是一本更加困難、更急迫的書。很明顯地,那並沒有使我感覺更好,因為我只是做了更多工作。但是在那時,我真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睡覺沒有幫助;運動也是。我去按摩和

做臉一次,它們很舒服,但是效果出奇短暫。閱讀算有助益,但是我感興趣的讀物大部分與政治相關,反而使我繞回令自己精疲力竭的主題中。 我十一月時的感受也不是第一次。好幾個月以來,每當我想到要去睡覺,就會為了從沙發走到床邊的那幾步感到驚慌。度假一點都無法激起我的興趣,或者更精確地說,度假只是我待辦事項中的其中一項。我同時怨恨又渴求與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但是當我從紐約搬到蒙大拿州後,我拒絕花時間去真正結識新朋友。我感到麻痺、無動於衷……像顆完全洩了氣的皮球。 事後證明,我當時絕對是荒謬地百分之百燃燒殆盡了,但是我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因為我感覺到的倦怠狀態與我聽過的描述不符。沒有戲劇化地熄火、沒有崩潰、沒有在

海灘或孤立的小屋中逐漸恢復。我以為倦怠像是得了感冒,你會從中恢復,這就是為什麼我完全判斷錯誤的原因。我就像是一堆灰燼,悶燒了好幾個月。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中金融消費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就學貸款 沒 過的問題,作者許永展 這樣論述:

2011年立法院通過「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本法)所建構的「金融消費關係」究竟為何?本論文研究目的,乃以社會學者觀點,探究台灣社會發展脈絡,並比較消保法及本法的差異;且探索「生活世界」行動者對「金融消費關係」的主觀認知,界定該互動的真實社會意義。本論文以「建構論」兼採「批判論」的研究典範取向,採取法學實證研究法、文獻資料分析法、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本研究探討台灣的法社會事實基礎,包括人口結構、社會整體金融化、個人生活金融化等面向,發現台灣社會已從工業社會轉型至金融社會,本法即是因應此社會轉型。且,如能以金融教育提升個人金融素養,及借鏡英國的獨立財務顧問制度,更能保障小額投資人。此外,本論文

比較本法及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消保法)及相關金融法規,發現本法「交易關係」,更偏向「投資人」投資「金融工具」的投資關係,而非消保法之「消費關係」;本法乃是新興的獨立專法,不屬於消保法體系。再者,本論文針對10名現任或前任銀行理專、16名金融消費者,共26位受訪者,進行「半結構式」、一對一的深度訪談,並兼採Goffman等社會互動論觀點分析其訪談內容。就兩受訪群體互動關係中的框架、劇本,本研究發現對銀行理專壓力最大的框架、劇本,是績效考核KPI;且兩受訪群體所認知的真實生活「金融消費關係」,並非「消費關係」,而是屬於「投資關係」概念範疇。於此,本論文建議應重新省思本法定位,進行相關修正,及改進金融

從業人員佣金制度;並建議我國可建立「獨立財務顧問」制度,區分「專業諮詢」、「金融工具提供者通路」兩者;更應強化一般民眾之金融素養以「賦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