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瑪格麗特‧薩塞寫的 Smart Start 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運動幫助孩子聰明學習、贏在起跑點 和曾世杰的 有效讀寫: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衛生福利部照顧管理資訊系統 - bananeorti.online也說明:包括安養機構、養護機構、長期照顧型機構、失智照顧型機構等機構彙總表。 ... 年度「山地原住民族地區家庭托顧服務機構執行夜間喘息服務試辦計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 翁麗芳所指導 劉冠君的 托育人員對於兩歲以上幼兒的教保經驗 (2021),提出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托育人員、兩歲幼兒、教保。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王慧琦所指導 王璽鈞的 托育資源中心暨親子館社工員之角色及功能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托育資源中心暨親子館、社工員角色及功能、角色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政府推動長照2.0計畫執行情形之審計則補充:居家 復健. 7. 長期照顧機構服務. 8. 喘息服務. 除延續長照1.0 計畫服務項目外,新增 ... 約占當年度推估長照服務需要人數之 ... 量長照業務涉及衛政、社政、勞動、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Smart Start 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運動幫助孩子聰明學習、贏在起跑點

為了解決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的問題,作者瑪格麗特‧薩塞 這樣論述:

親子一起動一動! 幫 0~5 歲寶寶建立Smart Start 讓父母輕鬆陪伴孩子長大     孩子需要運動,不只是為了刺激他們的身體,也為了刺激他們的大腦。運動和均衡飲食可以促進大腦發展,並且預防肥胖問題,因此對學齡前兒童的健康成長格外重要。     瑪格麗特‧薩塞在幼兒發展領域方面擁有數十年的實務經驗,並且長期訓練家長和老師認識運動的重要性。本書透過務實且能激發體能與智能發展的運動建議,為想幫助孩子跨出聰明的第一步的父母提供了實用指引。     書中為0~5歲每個年齡層的幼兒精心設計了一套按部就班進行的運動計劃;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數百張生動插圖和實用活動,很快

就會成為你教養上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方式(每頁一個主題),從新生兒到五歲半分齡(每半歲到一歲為一階段)、搭配簡易插圖(包括親子共樂活動和鼓勵孩子自己做的運動),加上正確健康的飲食觀念,提供給父母親就像cookbook般專業但實用的建議,幫助孩子聰明學習、贏在起跑點。     親愛的父母們,盡情地享受這本書帶來的樂趣吧,無論你的孩子正值襁褓期或處於學前階段,你都會愛上那些能增進親子互動的實用建議,你跟孩子不但會獲益良多,你們也會在快樂與歡笑中攜手成長。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薩塞(Margaret Sassé, 1929-2009)  

  出生於澳洲墨爾本,受完整醫護教育,並獲得營養師碩士學位。她是自然發展過程理論的先鋒,嬰幼兒發展的國際級權威專家,於1982年在澳洲創辦學步兒體操教育中心「親親袋鼠」(Toddler Kindy GymbaROO),用運動啟發孩子與父母的人生並使其充滿樂趣,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個分支機構(在中國18個城市和香港都有,共28個中心)。     主張運動、遊戲和主動探索是兒童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致力於提供正確健康的飲食和活動方法,讓父母輕鬆陪伴孩子長大。     曾經出版《兒童發展階段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n Infant One,

Two, Three, and Four)系列DVD,以及If Only We Had Known (1979)和Tomorrow’s Child (2002)兩本書,本書是她的最後一本著作,也是集畢生所學之精華。   推薦者簡介   周怡宏     目前擔任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栽培兒童健康中心執行長、中山醫院小兒科醫師及亞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畢業於台大醫學系,曾於美國德州兒童醫院及農業部兒童營養研究中心研究。曾任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新生兒科主任、兒童內科部主任,臺大小兒部主治醫師。專長領域包括新生兒學、兒科學、兒童預防保健檢查、嬰幼兒發展、嬰幼兒

營養及早產兒治療等。     (周怡宏醫師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kid_glove333)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臨床醫學博士,也是兩個孩子的爹。2014 年榮獲博客來年度十大暢銷作家。同時身兼雜誌與網路專欄作家,並主持電視節目。著有《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等書,成為臺灣超人氣兒科醫師。   廖笙光(光光老師)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被小朋友們暱稱「光光老師」。專長為兒童操作知覺整合評估、兒童發展訓練、感覺統合治療、親職教育等。現任中華兒童發展教育公益協

進會理事,曾任基隆特教資源中心專業督導、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楊金寶     目前是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的教授兼副校長。曾經,在台北榮總擔任護理工作六年,因此,從事教職後,持續開設嬰幼兒健康照護及實務的課程。最近五年,配合及協助政府,規劃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特別是身體動作領域的活動設計;其次,承接台北市托嬰中心訪視、評鑑、在職人員專業訓練。對於零到六歲幼兒的健康及體能,關懷未曾中斷。   陳怡安     從小學習跆拳道,是奧運金牌選手,喜歡游泳、羽球,把單車當成日常代步工具。除了運動,也樂於學習,大學唸的是企業管理,研究所專攻運動科學,

嘗試過許多工作,行銷企劃、體育記者、主播、主持人,因為熱愛手工香皂,目前自行創業,開設「AnnChen陳怡安手工香皂」形象店。     (部落格:www.wretch.cc/blog/AnnChenSoap)   譯者簡介   謝維玲     美國俄亥俄州芬利大學幼教碩士,有多年翻譯經驗,並從事過兒童美語教學、英文童書編輯及電腦編曲等工作。譯作包括《運動改造大腦》、《瑜伽解剖書》、《生命交叉點》、《學步兒遊戲小百科》、《樂活誌》等書。 推薦文   周怡宏  推薦文   黃瑽寧 推薦文   廖笙光 推薦文   楊金寶  推薦文   陳怡安  

‧               名詞解釋 前言 螺旋型發展   營養的重要     第一階段:出生到六個月大 基本活動 幫助你的寶寶發展    抑制原始反射 按摩、按摩、按摩  / 更多按摩   一般性的嬰兒活動    嬰兒運動   前庭刺激   地板遊戲時間 俯臥時間   跳舞:刺激大腦   適合各年齡層的音樂      運動:兩到六個月大 臀部及四肢運動   前庭活動   /  更多前庭活動 童謠、歌曲與節奏    視覺訓練:出生到兩個月大 視覺訓練:兩到六個月大    前進訓練:三到六個月大

    肌肉張力發展 腿部、足部與手部刺激  動作刺激   /   前庭刺激       第二階段:六到十二個月大     爬行、扶行、走路    按摩/  按摩、運動與音樂   俯臥時間   / 俯地爬行   用臀部拖行的寶寶    肩膀、手臂和手部發展  透過肌肉張力的刺激保持平衡  爬行訓練   / 梯子訓練   48 扶行、蹲立、思考      運動:十到十二個月大 跳舞    /   搖擺、懸盪與晃動 /  視覺想像訓練       第三階段:會走路到十八個月大   按摩、音樂與歌曲   基本動作計劃能力:十

二到十五個月大   平衡感:十五到十八個月大     發展性活動:十五到十八個月大   上半身發展:十五到十八個月大   前庭刺激 翻滾與往後倒     翻滾與搖擺   音樂、節奏與歌曲   跳舞運動 視覺訓練 / 視覺想像訓練    第四階段:十八到二十四個月大   按摩   配合運動或歌曲進行按摩   隨音樂舞動   動作歌謠 肌肉張力發展     上半身發展   動物扮演活動     前庭活動:彎腰及旋轉 徒手行走、懸盪和旋轉 平衡感     更進階的平衡感 打擊樂團 動作計劃能力:跳舞    

認知運動訓練     沙包和氣球遊戲 球的遊戲 呼拉圈遊戲   彩帶遊戲 視覺追蹤訓練 視覺想像訓練       第五階段:兩歲到兩歲半大     鱷爬式按摩   沙地裡的天使     身體知覺與前庭刺激     翻滾與翻跟斗     懸盪與旋轉   平衡板與平衡木 動作計劃能力:跳舞     音樂、節奏與歌謠   響棒遊戲 沙包遊戲 球的遊戲 呼拉圈遊戲   彩帶與繩子遊戲 視覺訓練 視覺想像訓練       第六階段:兩歲半到三歲半大 鱷爬式按摩   狗爬式     手指知覺

彈跳運動 身體知覺及概念 擺盪與旋轉   動物平衡姿勢     平衡板     三歲孩子的側性發展     異側手腳交替動作   音樂、節奏與跳舞   響棒訓練 沙包訓練 球的訓練 呼拉圈訓練   彩帶與繩子訓練 視覺刺激 視覺想像訓練       第七階段:三歲半到四歲半     按摩與匍匐前進 沙地裡的天使     平衡感     滑板   彈跳運動 側性   跳舞   三歲孩子的響棒遊戲     四歲孩子的響棒遊戲     沙包遊戲 球類遊戲 呼拉圈遊戲   繩子遊戲

視覺訓練 /  視覺想像訓練   第八階段:四歲半到五歲半大 鱷爬式按摩   爬行活動 翻滾、搖擺與懸盪   平衡感     彈跳運動 異側手腳交替動作   有氧舞蹈 古典音樂休息時間   DIY樂團 響棒遊戲 沙包遊戲 球的遊戲 呼拉圈遊戲   繩子遊戲 視覺訓練 /  視覺想像訓練 推薦文1   讓寶寶從小「動」起來 周怡宏     在健兒門診中常發現許多嬰兒幾乎一整天都待在嬰兒床上或遊戲床中,連迴旋空間都很有限,更別提可以自由伸展了。這些孩子身體評估當中,可以感覺到肌肉力量不但偏低,手腳關節更

顯緊縮,代表肌肉的張力偏高;而且,在身軀移動或轉動時也顯得較為不自然或是憋扭,表示軀幹與手腳肌肉協調性不夠良好。我們認為,孩子的手腳及軀幹都應該從小開始每天有足夠範圍的伸展活動,這都需要經由父母的協助,才能使孩子的體能保持在理想的狀態。     在個人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中,了解到台灣的許多嬰幼兒,他們自由活動伸展的表現,以及基本的體能訓練活動,常因過多的衣物與包巾在”保護不使受寒”的祖宗教條下,受到相當大的不重視、不認同,而造成極大的空間與人為的限制。如此一來,結果只有一個,那便是嬰兒的動作發展明顯偏慢,甚至會使家長擔心有遲緩的可能。     近十年來,許多國際性的健康

組織和機構都極力強調體能活動對於成人及兒童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直到最近,人們才開始重視體能活動對於嬰兒、學步兒及學前幼兒的影響。研究學者普遍都認為從小採行積極活躍的體能生活方式,將有助於嬰幼兒學習較具技巧性的活動。在嬰幼兒時期,培養並促進律動的樂趣、建立運動技巧的能力和自信心,讓兒童健康地成長,並且對日後參與體能活動有相當的幫助。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以及國際運動及體能教育協會都建議每一個年齡層的嬰幼兒都需要體能活動導引,以便協助父母及教導者進行體能訓練活動,專家們也建議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每天對於嬰兒應該至少每天有30分鐘,幼兒則應有60分鐘施予有計劃的體能活動,對他們的身心以及情緒發展都

有莫大助益。     很高興看到遠流出版社編譯《Smart Start: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其內容針對0-5歲嬰幼兒的神經發展,循序漸進地設計許多的親子體能訓練活動,分別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發展情況,提出適當的體能訓練建議,相信只要每一位家有寶貝的父母們在家自行教導孩子練習,不但可以順利讓孩子掌握合於年齡的各種動作技巧,平衡協調的能力也更好,更可以在孩子的感官知覺能力、認知發展能力上有同步的增長,對於整體的智能發展將會有令人驚喜的結果。身為小兒科醫師,個人真誠地推薦,並且積極地建議每一位家長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選擇本書為孩子設計的按摩、感官刺激以及各種肢體訓練活動,每天以漸進而

有趣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幾次的十分鐘訓練,也請記得這些活動是在遊戲的前提下進行最能有良好效果,那麼您的寶貝孩子的體能與智能的發展將有超乎平常的表現。   推薦文2   聰明寶寶自己打造,五感律動 so easy 黃瑽寧     在我的節目《愛+好醫生》家訪過程中,時常遇到新手父母提出困擾,不知道如何和寶寶長時間相處,卻又保持輕鬆自在。不像以前的農村社會,新時代父母多半是小家庭長大,這輩子不僅沒照顧過軟綿綿的嬰兒,更遑論去瞭解嬰兒的需求,或安撫情緒的技巧等等。翻開育兒書,專家說要建立生活規律,「吃、玩、睡」依序進行,「吃」和「睡」倒還能理解,這個「玩」字,寶寶究竟能玩什麼?會玩

什麼?要怎麼和大人一起玩?唉,可真是難倒了我們這些「看說明書長大」的新時代父母。     《Smart Start 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這本書,正好可以讓不知如何跟寶寶玩的父母,找到一本可依循的說明書。你不必死背嬰兒的發展進程,比如幾個月會抬頭、幾歲的視力接近成人等等,只需要按照書中的年齡區塊跟孩子「一起玩」,就能享受一段親子互動的快樂時光。     所謂的五感,一般指的是「聽覺、味覺、觸覺、視覺、嗅覺」這幾項能力。從妊娠到三歲的嬰兒大腦,嬰兒藉由這五感的刺激,建立大腦中的各種神經突觸,是大腦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     但要小心,刺激並不見得都是好事。比如說,讓孩

子暴露在手機平板的聲光效果中,雖然也是又聽又看,對嬰兒大腦而言,卻是一場無效且不良的刺激。     因此,研究告訴我們,若要帶出好的大腦發展,嬰幼兒在這些新鮮事物的接觸過程中,必須加上父母的「安定力量」,來陪伴著他們探索,才是最理想的安排。只要孩子身邊有可信賴、可依附的陪伴者一起玩,嬰幼兒就能保持情緒穩定,即便玩得既興奮又high,也不會造成傷害大腦的毒性壓力。     本書作者瑪格麗特.薩塞(Margaret Sasse),是一位澳洲兒童發展專家,一生致力於推廣親職教育,與設計各種幼兒活動的課程。本書是她累積三十年的經驗將自己設計的嬰幼兒活動集結成冊,並且按照不同年齡段整理,

提供給新手父母在家和孩子的破冰遊戲。書中一共有135種互動圖片與文字,除了照本宣科之外,父母當然也可以舉一反三,創造自己與寶寶之間的獨特遊戲。     這幾年在坊間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開辦一些嬰幼兒的律動課程,或者感覺統合課程,每一堂課都不便宜,讓許多父母荷包縮水,大喊吃不消。但其實求人不如求己,只要跨出勇敢的第一步,在自家客廳鋪上軟墊,很多親子活動,還是自己來比較有趣。玩啊玩,父母也別只想著要讓寶寶聰明,在認識寶寶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讓爸爸媽媽更有自信,更駕輕就熟,人人都能成為嬰兒通!正所謂「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聰明寶寶自己打造,五感律動so easy!   推薦文3

  帶孩子也需要先預習 廖笙光 (光光老師)     對於每一個爸媽而言,孩子都是上天賜與的禮物。看看大大的眼睛和圓呼呼的臉龐,只要微微的一抹微笑,也就可以征服大人的心。     只是要如何照顧這嬌小而柔弱的小傢伙,卻也常常操碎了爸媽的心。只要當孩子一開始哭起來,常常讓我們瞬間失去自信,甚至開始自我懷疑。其實,爸媽不用太擔心,世界上並沒有人天生就是「爸爸媽媽」,其實我們都需要事先的「預習」的。     很多爸媽會訝異,老師為什麼那麼懂孩子?孩子會什麼只聽老師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祕密,只是老師比較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想法」。特別是小小孩,連自己的手腳都還搞不清楚,更需

要透過「動作」來建立與外在世界的連結,而不是只有坐在那裡聽你說而已。     舉例來說,六到八個月的小寶貝,往往會要把自己的小腳丫子放進自己的嘴巴,藉由這個動作讓自己察覺到原來自己除了有小手,居然還有兩隻不常見到的「小腳」。並且在反覆抬腳再抬腳的過程,不經意的訓練到了寶貝自己的腹部肌肉。不要小看這一個「玩腳」的動作,這些也就是寶貝之後是否能坐的正、爬的好的祕密喔!也因此,寶貝這時如果躺在床上會動來動去的,可不是他在找麻煩,而是他正在努力的想要長大。相反地,這時我們把小寶寶用大毛巾纏著緊緊的,讓他一動也不能動的看著天花板,雖然寶貝也會很配合地乖乖躺好,但是日後的問題可能也埋下了種子。

    只是孩子動並不是亂動,需要有準確的目標。不論是在促進肌肉力量、保護反應、前庭平衡、雙側協調、團體合作.......,在不同的年齡也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其中有些是我們大人都覺得很陌生的,例如: 「側化」在三歲是一個關鍵,藉由慣用手的發展讓孩子可以明確區辨身體左右差異,也是日後在符號學習的萌芽,也才不會出現寫字左右顛倒。     其實,孩子好不好帶的關鍵,在於我們知道的多少,而不只是孩子聽不聽話。事先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自然也就可以事前做好準備,在育兒的路上也會更加輕鬆,而不會手忙腳亂。特別是現在孩子不多的時代,我們常常在有孩子之前,根本也就沒有抱過孩子,不是嗎?因此,更需要增加

自己對於孩子發展的理解,才能真正的照顧好孩子,也照顧好自己喔!     聰明並不只是認知上的學習,更需要從五感律動的全方面培養,才能真正地促進孩子的學習效率。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要如何做卻又是一大難題。     這本書也就很值得推薦給爸媽,讓陪孩子玩不再是一個負擔,而是一種親子的互動喔!   推薦文4   Smart Start,果真Smart! 楊金寶     就文化而言,華人支持靜而好讀的教養觀念,強調沉穩持重以及努力工作的生活,規劃休閒與活動,不是我們的習慣;就都市化而言,台灣的居住空間不足,幼兒活動方式受到限制,少動不動的生活型態,已漸漸取代

幼兒喜愛活動的天性。文化與環境雙重因素的影響,造就愈來愈多「懶得動」的小小胖胖兒。雖然,活動的益處眾所周知,但是,活動習慣與形式是否能建立,卻決定於幼兒階段對肢體活動之喜惡。不愛活動的兒童,會成長成不愛運動的少年,長大後,多半也有久坐不動的習慣。因為,運動時大腦血流量增加,神經細胞可獲得足夠的氧,對腦力發展有利。因此,除了健康因素之外,幼兒的身體活動,也是早期大腦發育和學習的重要環節。     大家都知道,幼兒期是個人身心發展的奠基階段,也都明白,此時期良好的感覺與運動發展,是建立未來智力與體力開發的基礎。但是,忙碌疲憊以及時間有限的父母,通常不是忽略幼兒自然發展的各個階段,就是缺乏正

確回應幼兒需求的具體作為。無論是忽略或不知如何是好,父母的不作為,的確會影響幼兒學習潛能之發展,甚至,會引發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因為,零到五歲的幼兒,閱讀、塗鴉、說話、姿勢等一切溝通技巧,都是以動作為基礎;因為,在活動過程中,大腦會透過肢體動作,理解所有接收進來的感官經驗。     事實上,不僅是父母缺乏親子互動的遊戲知能,教保人員對於設計嬰幼兒肢體活動,經驗亦非常有限。個人因為行政職責關係,承接台北市托嬰中心訪視、評鑑暨專業人員在職訓練業務,發現提供嬰幼兒照顧服務的專業人員,明白肢體活動對這群孩子的影響,但卻苦無可仿效的活動設計或可參考的實用指引。當我接到《Smart Start 聰

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的書稿,兩天內看完數百個活動設計,不但覺得活動精采好玩,簡易可行,亦能臆測父母應用本書的活動建議,衍生親子運動的樂趣與幸福感。     因為實用價值極高,我相信本書應可成為嬰幼兒照顧人員的工具書。作者深具實務經驗,針對零到五歲幼兒,設計各種不受環境限制的遊戲活動,不但能依據不同年齡層的發展特性,提供不同的活動建議,同時,配上數百張簡明的插圖,讓父母或照顧嬰幼兒的教保人員,能有效應用這些趣味十足的活動,提供合宜的生理刺激,幫助嬰幼兒發展平衡及協調的動作技巧。當然,也提供了家長和孩子和諧快樂的體驗與經歷。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好好玩的書,一本好好讀的書,

一本好好用的書。希望身邊有嬰幼兒的你,能好好讀一讀,好好用一用,好好玩一玩,玩出健康,也玩出聰明!     Smart Start,果真Smart!   推薦文5   膽大心細,盡情遊戲 陳怡安     對於自行創業的媽咪和下班後及假日都在教羽球的爸比來說,陪伴孩子的時間彌足珍貴,我們陪三歲大的女兒看書、畫畫、看電視之外,最常做的還是到公園或操場追趕跑跳碰!而還沒能跟上姊姊進度的一歲阿弟,則努力的跟在姊姊後面爬上爬下,扭來滾去,要不然就被爸比媽咪當玩具般的耍寶,幾乎沒有限制的活動方式,常引起旁人的側目,熱心一點的,甚至會前來關心,要我們別玩那麼危險的遊戲,或孩子這

樣會摔斷門牙之類的,好朋友們聚會時,也常聽朋友問:你怎麼敢讓孩子這樣玩,心臟很強耶,之類的話。的確,孩子們跑來跳去,爬上滾下的,常常摔得個大包,令我不得不思考,我是不是真得太大膽了?但是當我看了《Smart Start: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時,禁不住暗自竊笑,原來我們和孩子的活動遊戲,可是會讓寶寶們變聰明的呢!當然,書的內容還有好多我不曾想過或試過的遊戲,一邊翻,一邊把好玩又可行的遊戲部分折頁註記,讀後發現,簡直有折和沒折一樣,因為我幾乎把每一頁都給折了起來。     也許是因為我們都是運動員出身,熱愛運動,和孩子們的互動也多半和運動有關,我們發揮創意的親子運動,不但孩子玩得開心,

我們也常玩得樂不可支,更重要的是我們和孩子的信任感與親密度在運動中不斷的建立,這也是親子關係中我們最在意的一件事。至於運動會不會讓寶寶變得更聰明,身為運動員的爸媽,絕對是持正面的態度,只是,我不知道的是,原來從小baby開始到學齡前這段時間的運動會對孩子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不只是肢體動作的協調與靈活、還能刺激五感,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進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這麼多的好處,不需要很大的花費,只需要適時的陪伴和膽大心細的遊戲態度。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們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怎麼能不好好把握呢?一條彩帶、一個沙包、一段共舞、一指輕撫,每個爸媽只要願意,都能輕鬆辦到。     《Sm

art Start 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讓我能更有系統更有創意的和孩子互動,也讓我進一步了解如何幫助寶寶更快樂,更順利的成長。敞開心,放開手,和孩子一起盡情的運動吧!     作者相關著作:曾經出版《兒童發展階段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n Infant One, Two, Three, and Four)系列DVD,以及If Only We Had Known (1979)和Tomorrow’s Child (2002)兩本書,本書是她的最後一本著作,也是集畢生所學之精華。 第三階段:會走路到18個月大 這是寶寶的左右腦學會通力合作的兩側發展

期。 以本階段來說,動作技能是首要之務,其次才是語言發展。寶寶何時會走路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從俯臥、匍匐前進、四肢爬行(大約有五個月的時間)、扶行(當他學會站立)到獨立行走的過程中所接收到的感覺運動刺激。 由於更懂得維持身體的平衡,寶寶開始可以蹲立、跑步、改善自己的粗細動作技巧,當寶寶可以靠自己走路時,請盡量多花時間陪他散步,一開始在平地上緩慢步行,接下來練習上下坡,最後嘗試跑步。你可以用遊戲的方式,看看寶寶每天能走多遠、走多快。 *注意:請在危險處使用防走失繩。如果寶寶能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自行走完這段路,就不要使用嬰兒車。 按摩、音樂與歌曲‧這是寶寶的「逃離期」,很難讓他安靜下來接受按摩,所

以你可以趁換尿布、洗澡或者坐下來餵奶時進行按摩,記得要一邊按摩一邊跟他對話。‧洗澡有鎮靜情緒的作用,也是進行全身按摩,幫助寶寶放鬆肌肉和韌帶的好時機。‧嘗試用不同的物品協助按摩,記得要用質感粗糙和柔軟的毛巾。‧按摩和運動都必須慢慢來,讓肌肉和韌帶接收到的訊息可以有時間傳達給大腦。‧一邊活動寶寶的四肢,一邊哼唱有節奏感的歌曲。 跨中線運動──手臂 本運動應當緩慢進行。讓寶寶坐在你的大腿上,然後拉著他的手臂往上、下、內、外各個方向伸展,動作要確實,但不要勉強。接下來,讓他的手臂跨過中線,作出擁抱狀,首先左臂抱住右臂,然後右臂抱住左臂。重複進行幾次。 跨中線運動──腿部 將寶寶的一腿抬到鼻尖位置,然

後放下來,換另一腿。 重複進行幾次,然後輪流把兩腿抬高到耳朵或臉頰的位置。 這些都是可以按摩身體、發展身體知覺、為肌肉和韌帶帶來刺激的運動;當你將寶寶的四肢往外或交叉移動時,記得要充分伸展,但不要有絲毫的勉強;請一邊唱歌,一邊跟著節拍做動作。 12到15個月大的基本動作計畫能力 動作計畫是依照順序規劃一連串動作的能力,以下的活動將會引導寶寶進入這個階段。 家庭遊樂場 請允許你的學步兒在某些家具上嬉戲,記住,當他朝家具爬上爬下時,他也正透過遊戲探索身體在空間中的移動方式。

托育人員對於兩歲以上幼兒的教保經驗

為了解決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的問題,作者劉冠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暸解暸解托育人員教保兩歲幼兒時的情況,研究者以三位曾在臺北市托嬰中心任職的托育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所得到的訪談內容搭配文獻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兩歲幼兒在托嬰中心出現了「卡班」現象,對托育人員極為困擾,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獲得舒緩,但新制托育補助在2021年8月開始實施,難保今後卡班情形不再發生或惡化。托嬰中心盥洗室多不設在活動區內,也無區隔,不符合兩歲幼兒的生理需求。托育人員教保兩歲幼兒時,衛福部編行的兩本指引似無實質幫助。托育人員自身對於兩歲幼兒的教保專業並未顯示研習需求,會依當下自己所任職的幼兒年齡層,挑選研習,但是希望研習的課程內容可依照幼兒月齡或是年齢細分,不是只有初

階和進階的選擇。

有效讀寫: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

為了解決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的問題,作者曾世杰 這樣論述:

  面對108課綱席捲而來的「長文閱讀」考驗,想了解新課綱主張「核心素養」背後的教育理念?該如何幫助孩子奠定基礎讀寫算?怎樣讓基礎學力逆轉勝?     讀寫教育專家曾世杰,30篇深入淺出的教學現場觀察,以證據本位視角,為讀者梳理有效能有策略的讀寫教學脈絡。     讀寫教育專家曾世杰,第一本暖心動人的教育觀察手記。   從「證據本位」與「人文關懷」的視角出發,   娓娓訴說幫助孩子跨越讀寫之壁、建立基礎學力的重要關鍵。     面對108課綱席捲而來的「長文閱讀」考驗,   想了解新課綱主張「核心素養」背後的教育理念?   該如何幫助孩子奠定基礎讀寫算?怎樣讓基礎學力逆轉勝?     暖心教授

透過理性之眼,感性之心,   帶你用對的方法,走入教育裡的失落環節,陪伴孩子讀出樂趣,學出自信!     新課綱時代,重視跨領域學習,強調加深與加廣,   長文閱讀、思考跨界,儼然已成為21世紀學子必備的重要能力。   然而,觀察教育最前線,   從「Learn to Read(學會閱讀)」到「Read to Learn(用閱讀來學習)」的道路上,   卻並非每個孩子都能一路順遂。     有些孩子可能受限於文化刺激不足,先備知識缺乏,看不懂詞彙,   面對這先天困境,學校可以怎麼有效扶弱,網住每一個孩子?     有些孩子,面對接踵而至的注音符號、英文字母,到中文方塊字,   從低年級開始就

學習嚴重受挫,到了國中仍bad與dad分不清;   面對這情形,專家教師或陪讀志工,可以怎麼做?     更有的孩子,從短文閱讀到長文理解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成了看見文字就想逃的「字避」小孩;   面對這類孩子,圖像可以如何助攻,幫助孩子跨越閱讀之壁?   同場加映:有效閱讀實戰錦囊,五堂課拯救「字避」小孩   cplink.co/UZosbvM6   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不分貧富網住每一位孩子,是國民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長年蹲點台東與偏鄉,也親自陪伴眾多讀寫困難孩子的曾世杰教授,   透過嚴謹的認知研究,加上極具人文關懷的感性筆觸,   娓娓闡述幫助孩子「從不會讀到順暢讀」、「從討

厭讀到喜歡讀」的重要關鍵,   將教學現場內眾多微小卻失落的策略與環節,   傳達給每位關心孩子基礎學力與讀寫發展的大人! 專文推薦     柯華葳(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 )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亓   甯(前永齡教育暨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北市普林斯頓國際小學副校長)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   游數珠(台東縣卑南國中校長)     暖心推薦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前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     有「世界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爵士,   常談到

反敗為勝的教育事例;   在台灣,曾世杰則做給你看,他理直氣壯的說,   即使在偏鄉,就算是弱勢,學生都是可以學習的。   真誠讚譽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     我建議有志翻轉台灣教育者,   無論是老師、家長、教育決策者或非營利組織成員,都應該看這本書。   我期待世杰老師和臺東大學團隊,   以教學實驗檢驗過、有效能的教材教法,能推展到全台灣,   更期待世杰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學」,能夠被更多人看見。   作者簡介   曾世杰     花蓮玉里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具備臨床心理師資格,現任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曾任玉里榮民醫院及三軍總醫院精

神科臨床心理師,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現臺南大學)副教授,曾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學術專長涵括了中英文閱讀歷程心理學、讀寫障礙與讀寫教育及低成就兒童的補救教學。長年投入閱讀認知歷程研究,嘗試以證據本位的方式,發展有效的讀寫補救教學策略與教材教法。     20多年來,致力於學習障礙兒童與文化社經弱勢兒童的教育;他相信「量變造成質變,柔水終成雕刀」:只要持續在許多小地方改善教與學的效能,就可以提升孩童的讀寫算基本學力,並讓孩子樂在閱讀,愛上學習。     曾教授曾參與不同層級教育行政工作,歷練完整。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副院長期間,參與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起草,過程中經常在各級會議、媒體、報

章、雜誌,以文字及口頭方式說故事,促成各界對課綱的共識。於國立臺東大學也先後擔任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系主任、圖書館館長、師範學院院長、教務長、副校長等職。也與校外夥伴合作,曾擔任臺東私立牧心智能發展中心首任董事長、臺灣學習障礙學會、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理事長,以及永齡希望小學臺東教學研發中心主任。     在學術與教學領域成就斐然,曾獲教育學術團體木鐸獎,以及多次獲傑出教學獎肯定。除數十篇的學術期刊論文外,另著有《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中文閱讀障礙》(心理出版社)、《晨讀10分鐘系列:漫畫語文故事集》《有效讀寫》(親子天下出版);譯有《有效的讀寫教學》《字母拼讀直接教學100課》(心理出版社)

。 推薦序  堅持的暖男教授爸爸/柯華葳 推薦序  關懷弱勢,科學救國/方新舟 推薦序  從證據本位出發,基礎學力逆轉勝/亓甯 推薦序  不放過任何讓教育品質更好的機會/劉安婷 推薦序  涓滴努力,匯流成孩子學會後的自信與喜悅/游數珠 自 序  願柔水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   輯一 掌握讀寫算,奠定基礎學習力 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 精熟的讀寫算能力,永不褪流行的課程目標 公幼不教注音,對弱勢兒童不利 一年級國語課怎麼上? 「還在看漫畫?」 有趣而且切題,圖像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圖像,有助於閱讀理解 基礎閱讀能力很弱的國中生,該怎麼辦? 僅有海綿式的大量

閱讀,無法習得核心素養 國高中數學課,當然要用計算機 「洋涇濱英語」不必大驚小怪 用對方法與教材,英語學習自信六週大躍進 做點小改變,專注力大提升   輯二 有效扶弱,邁向素養之路 早期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資 比資源不足更根本的教育問題 偏鄉孩子更需要有品質的教學 林老師是孔子 讓最弱勢的學校反敗為勝 永不放棄的教育之心 別讓孩子覺得「我很笨」 不怕丟臉與犯錯,有益學習 幫孩子習得掌控未來的能力 高品質教學背後的經濟學 「相關」不等於「因果」,別冤枉了數位教學 該給李遠哲和李安一樣的數學課嗎? 同班不「同學」,跑班成常態 分數當入學門檻的危機 網路世代更需要從真實情境裡找到生命意義 教育,應該定

睛在那顆最遙遠的星星上   跋  父親,我的教學楷模 推薦序1   堅持的暖男教授爸爸 柯華葳(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翻閱這本書,就像作者坐在我對面,跟我說著書中的話語。這是曾世杰。跟他在一起不到兩分鐘,自然而然他就會提起台東孩子的學習狀況。     翻開書,讀者不妨先讀「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這是曾家大兒子的故事。婚後等了八年才喜獲麟兒,卻也發現孩子有教科書上寫的症狀與伴隨而來的學習障礙。一句樂觀的「我和太太都是學教育的」,加上許願「還好他生在我們家,就好好教吧」,但細數這篇裡面的「我不放棄」,可以體會樂觀、許願之後必須付出的努力、挫折與淚水。  

  這一股氣力,曾教授也帶到偏鄉和弱勢學生身上。     曾教授是第一個讓我明白以學校特色之名,犧牲孩子學習之實的問題。學校以各種特別的活動,看似照顧不會讀的孩子,讓他們發展其他才能,卻剝奪了基礎的讀寫算學習。不會讀有許多成因,家庭是其中之一,但既然是國民教育,學校以及學前教育就要補上家庭之不足。曾教授倡議讓偏鄉弱勢孩子在學前學習注音符號,藉由認符閱讀,透過閱讀增加詞彙量。他和簡淑真教授一起進行教學實驗,效果斐然。     他也講究方法,透過心理學的研究開發記憶的方法,幫助孩子記得字形、字音;設計流暢度的遊戲,讓學童記錄自己閱讀的進展。他又編寫內容貼近原民經驗的教材,讓學童更能體會文字的功能

。有一篇阿公喝酒的故事引起原民學童的共鳴,也在我腦中駐留許久。他在教會的課後輔導班教孩童英文,進而帶大學生一起改善國中生的英語拼讀能力。     每一篇都講究有方有法,講求透過實驗,提出有效的學習證據,點出因學習上的進展,燃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世界的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爵士,常談到反敗為勝的教育事例;在台灣,曾世杰則做給你看,他理直氣壯的說,即使在偏鄉,就算是弱勢,學生都是可以學習的。     向來,學者在台北做決定,讓教育部給出一條鞭的行政命令,即使大家對偏鄉都有心改善,但就是少了差別待遇的考量,而未能對症下藥。曾世杰說,學生一坐進教室,每堂課都在消磨動機

和自信,這話一點都不超過。讀了這本書,讀者或許會說,因為作者是學教育的,但很多教育人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積極的差別待遇是一種態度,包括不放棄和仔細觀察,嘗試各種方法,學生若沒有進展,再換其他方法。     曾世杰是教授,引經據典,說理論,做研究,提證據,在乎錯誤概念是否被糾正。他是老師,反覆說明有關係不代表是因果,以各種事例幫助讀者理解;在乎個別差異,因而仔細觀察學童和師培生,提出因應做法去改變教學,使學生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他更是暖男,疼惜每一位孩子,要他們在立足點上獲得公平公義的對待;當回顧自己在這條教育長路上的足跡,他則在書末把這一切歸功於他的楷模─同樣也是教師的父親。     曾教

授第一本面對大眾的教育觀察文集,誠摯推薦給關心教育,希望拉起每一位孩子的你!   推薦序2   關懷弱勢,科學救國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二○一五年,曾世杰老師在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時,邀請我加入國家課程發展會。經過一年多的互動,我深深佩服他用科學精神來推動各項業務,而且一直都關心著弱勢孩子的教育,這和誠致教育基金會「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完全一致,因此,在他離開國教院回任臺東大學後,我邀請他成為基金會的董事。從此,我們展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世杰老師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科學家。他始終相信提升教育品質要以科學為本,要用證據本位做決定。他多年來推動很多新政策、

新想法、新做法,有些立即被接受(例如早期教育),但是有些遭到很大反彈(例如在國高中使用計算機、在幼兒園教注音符號等)。無論反對的是中研院院士、不同領域的學者或一般家長,他都平靜、不厭其煩的回覆與說明,希望讓更多人接受他的解決方案,也接受用科學方法檢驗教學品質。     這讓我想起二○一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得主。全世界「有超過七億的人口,僅仰賴極低所得過活,而每年約有五百萬名未滿五歲的兒童死於疾病,這些疾病只需要便宜的療程,即可治療和預防。」但是出於種種原因,這些窮人接受疫苗注射的比率很低,使用乾淨用水的比率也很低。這三位經濟學家創立一個「貧窮行動實驗室」,用各種不同方法來實驗解決方法的有效

性,例如,用快閃診所提高疫苗接種率。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實驗、失敗、再實驗,好幾千萬人的生活獲得改善。     誠致教育基金會這幾年專注在KIST公辦民營學校的經營。我們知道教育品質問題就像貧窮問題,不可能找到速效藥,需要把問題拆解為上百個小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後,才有機會翻轉偏鄉孩子的命運。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但如同誠致教育基金會的信念─「不難的不做」,世杰老師在書中所講偏鄉教育的故事,我想沒有一件是容易的,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和感動。     我建議有志翻轉台灣教育者,無論老師、家長、教育決策者或非營利組織成員,都應該看這本書。我期待,世杰老師和臺東大學團隊以教學實驗檢驗過、有效能的教材教法,能推

展到全台灣;但我更期待,世杰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學」能夠被更多人看見。教育界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爭議,如果各界不只作理念的討論,更可以實際走進現場,拿出證據來互相說服,這樣想出更好的方法,我們就能加速提升台灣的教育。   推薦序3   從證據本位出發,基礎學力逆轉勝 亓甯(台北市私立普林思頓國際小學副校長/前永齡教育暨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本書有許多精采的教育論述,但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那幾篇關於弱勢低成就兒童反敗為勝的故事─因為曾經親身參與,閱讀初稿之際,那幾所山巔海角學校孩子的笑臉,仍依稀在我心頭浮現。     二○○六年,我擔下永齡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一職,在台東豐榮國小認識了帶領大學生進

行國語文補救教學的國立臺東大學陳淑麗老師。在了解這套補救教學系統後,我如獲至寶,當時便下定決心:「如果永齡要踏入補救教學公益領域,我們一定要跟臺東大學合作!」後來才知道,當時淑麗老師所使用教材的課文,就是世杰老師寫的。     二○○七年,永齡在臺東大學成立「永齡國語文教學研發中心」,淑麗、世杰老師接力兼任中心主任,投入研發「證據本位的補救教材」及「有效能的執行模式」。幾年下來,這個中心陸續開發了包括教案、教具、學習單、評量的國小國語文補救教材,並發展了監控系統,以及師資培育與教學督導系統。後來永齡希望小學的「弱勢學童課輔計畫」,之所以能在全國各縣市近三百所國小順利展開,研發中心的具體成果,是

我們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本書還提到二○○九年,我們在台東五所國小所進行的「反敗為勝」計畫。這個長達三年的教學實驗,除了提供低成就學童外加式的補救教學外,還協助全校老師把普通班的語文教學精緻化。感謝當時參與的國小老師,全力以赴參加研習、學習新的教材教法、接受專家教師入班協助,並在校內推動大量閱讀,使學生的進展均有數據可考。     二○一二年更展開長征,將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新光國小納入計畫之列,學校五十個泰雅部落孩子,原本學科PR值遙遙落後於全國常模,學期初全校國語文通過教育部科技化評量的比例,只有五一%;在介入輔導後,全校老師參與永齡的師資培訓,開始採用永齡教材,執行了一個學期,全校通

過率竟高達七三%。甚至在二○一四年,新光國小在全國各縣市近四十餘所參選學校中,更獲得教育部全國補救教學績優團隊的「特優獎」!     在教育的志業上,我發現成功關鍵,就是本書中一再強調的,一是「證據本位的有效教學」,二是「績效責任制」(accountability)的管理,第三個關鍵則是「執行時的彈性」。非常感謝這一路走來,有世杰老師的指導與陪伴。我非常喜歡老師說過的兩句話:「生命短暫,做重要的事」與「擁抱錯誤、不怕丟臉」。這提醒了我,要有智慧的抉擇,並且勇敢前行。     今年初,亓甯有幸由公益組織進入學校擔任管理工作,期待自己能在世杰老師分享的理念下,能為孩子提供高品質、可檢驗成效的教育環

境。     大力推薦這本對我幫助很大的好書。   推薦序4   不放過任何讓教育品質更好的機會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兼董事長)     我想先用一個小故事,來分享我所認識的曾老師。     大約在六年前,我們剛送出第一屆TFT老師後沒幾個禮拜,收到了一則來自曾老師的短訊,訊息裡用直接帶點急迫感的口吻寫著,希望我們盡快找時間跟他討論TFT老師的補救教學成效。當時我與曾老師有短暫一面之緣,只知道他的頭銜是「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好生緊張,想說到底出了什麼大事,得讓副院長親自關心我們這個剛剛創始的小團隊。     我急忙約了時間,來到副院長辦公室。相談後才知道,原來曾老師因熟識台東,因

緣際會聽說幾位在台東的TFT老師,在補救教學上碰到瓶頸,非常希望我們要能看見問題、找到好的解方。走出辦公室後,我與夥伴相視而笑,一方面是鬆了口氣,原來並沒出什麼「大事」;二方面是覺得奇妙,怎麼這位「副院長」跟我們想像中的「官方」一點都不一樣:他對於教學的熱情、對於弱勢孩子的關心無比真誠,真誠到甚至有些急性子,不願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確保學生獲得好的對待與良好教育品質的機會─即使是當時只有能力派出四位老師去台東的TFT。     這些年來,曾老師的這份熱情與真誠的關心未曾減少,他的行動也從不受限於頭銜:他親自參與TFT的年度策略會議,為組織發展方向提供重要意見;他協助TFT找到第三方研究團隊,用客觀

的證據檢視計畫成效;他擔任誠致基金會的董事,協助偏鄉小校轉型KIST公辦民營學校;在遇到困難時提供專業的建議,在有進展時他也會開心的與大家一同慶賀。     不久前,他與臺東大學教育系教授陳淑麗老師,邀請我前往台東跟學生進行一場分享。其實當天老師早有要務在身,但仍堅持趕到、請我吃午餐,不只聊工作,更是關心我「這個人」。在曾老師身上,我看見的不只是教育專業,還有一份極難得「回轉像孩子」的初心,以及內外一致、活出極為豐盛且不吝給予的生命。     因此,聽到曾老師新書即將出版,我是打從心底期待,期待有更多人得到祝福,如同老師一直祝福著我、TFT,以及許許多多的學生。     能為這本新書推薦,是我

極大的榮幸。   推薦序5   涓滴努力,匯流成孩子學會後的自信與喜悅 游數珠(台東縣卑南國中校長)     曾老師是我非常敬重的教授,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而且長期關注國中小教育。他絕不泛泛空談,他總是在設計、實驗各種的教學模式。     本書「六週讓國中生學習英語自信大增」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卑南國中。     二○一六年,曾老師「自投羅網」來找我,說希望能帶大學生為七年級的孩子做英語字母拼讀的補救教學,我們當然歡迎之至。我們的孩子,絕大多數來自市郊弱勢的背景,有些還因家庭變故,被安置在學校附近的機構裡。英語學習成就和家庭背景息息相關,他們英語能力弱,好像也不意外。但國中英語課的時數不多,

一個老師要面對二十幾個學生,要把每一個都帶上來,實在有困難。     補救場地就在校長室旁的教室進行。我看到,完全沒有教學經驗的大學生,根據設計完善的教材,一步一步的教,孩子就亦步亦趨的學;而每次的小小進步,一再一再的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機和自信。晨間琅琅跟讀、齊讀的讀書聲,成了卑南最美麗的風景。才一個半月,十八次教學,這些最困難的孩子,居然就學會了字母拼讀。     終於親眼見到曾老師一直強調的「證據本位的有效教學」是怎麼回事。原本很難想像的事,在我眼前發生了。     我非常贊成本書的主張─精熟的讀寫算能力,是永不褪流行的課程基石。我覺得國民教育有責任把孩子們這些基本功打好,因此教師需要不斷裝

備自己,精進自己,提供高品質的教學,這是基本人權,也是孩子未來安身立命的基礎。     「量變造成質變,柔水終成雕刀」,這是曾老師影響我很深的一句話:在很多小地方點滴努力,反覆與堅持之後,孩子終能雕塑成材,這就是教育吧。   自序   願柔水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我二○一六到二○一八年在《親子天下》雜誌上寫的專欄文章,主題都和教育、教學有關,包括一○八課綱、素養、讀寫、弱勢教育等。專欄結束後,有天《親子天下》出版暨產品企劃部的佩芬建議我,也許可以把這些文章中最受關切的主題整理出來,再補上幾篇,就可以單獨成書,以後更容易分享,我被她說服了,就有了這本書。     書的

第一部分是「掌握讀寫算,奠定基礎學習力」。讀寫算能力是基本人權、是學校教育重點中的重點、所有學習的基礎,也是永不褪流行的課程目標。這部分的十三篇文章,談的都是我衷心希望家長和老師知道或了解的。讀寫算這麼重要,但不幸的是,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學會。我從自己幫助我家老大克服英文學習困難的故事開始講起,希望傳達的是,再怎麼困難辛苦,都要想辦法、盡全力把孩子的基礎能力帶起來。從幼兒園、低年級就可以開始,用有趣的材料(如漫畫或繪本)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年紀稍大還不會讀書,也不可以放棄。我還試著談一些學習策略及補救教學的成功經驗,希望幫助每一個孩子奠定最基本的學習力。     二○一四至二○一六年,我被

借調到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院),最重要的工作是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的研發。當時許多關心教育的朋友最重視的問題是,教育現場前後端的差異太大,我們的課程、教學與政策都需要改變,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喜歡學習、願意學習,因此,國教院的課程發展會提出了一些改變現狀的倡議。如同預期,倡議一出,肯定帶來滿天的炮火,書裡第二部分的一些文章,就是我在國教院服務時,為了和社會大眾溝通而寫的。例如,當年有九十幾位中研院院士和兩千多位數學老師連署反對新課綱對高中數學「降必修、增選修」的倡議。我和同仁為此特別跑到溪頭去拜會李遠哲院長,他正在那裡辦吳健雄高中科學營隊。院長給我們一些時間向所有與會的老師說明,他一開場時就說:「

最近有人寫了一篇文章,說『該給李安和李遠哲一樣的數學課嗎?』……」哈哈,他忘了那篇文章作者是誰,我只好一上場就招了,我就是那個「有人」,這篇文章就收在本書第二部分。像這樣和教育政策溝通有關的文章,還有國高中數學課該不該用計算機、分數當入學門檻的危機、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等。     但我更希望讀者在第二部分看到弱勢孩子在學校的處境:許多偏遠地區學校因為少了家長的參與,管理及教學出了嚴重的問題,這讓文化刺激不足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雪上加霜,成就低落。但這些都是可能改善的,我試著用三篇文章,分享個別老師、個別學校及一群學校在提升孩子學力上的付出與努力,這群教育夥伴在山巔海角,帶著學生反敗為勝,是最感人

的勵志故事。     自序的最後先要謝謝佩芬,若不是她永不止息的給建議、訂進度和催稿,我一定無法在短短時間內改寫、補寫了這麼多篇稿件。林良老師在《國語日報》的「茶話」專欄裡說過:「當有人說再一根稻草就會壓垮他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再丟一袋煤到他背上。」佩芬深諳此道。     再來要感謝幾位幫我寫推薦文的好朋友。感謝柯華葳教授(當年的柯院長)讓我有機會從國家的高度看教育問題,她經常對國教院的同仁講:「不要只是做研究,也要出去溝通啊!」希望這本書能達成她部分的期待。方新舟大哥推薦文的標題是「關懷弱勢,科學救國」,這八字不但是誠致基金會的宗旨,也和本書的基調一致,推薦文裡還有一句他常講的「不難的不做」

,對我是最好的期許。     亓甯姐是我們的貴人,她在永齡教育基金會擔任執行長時,慧眼獨具,在一百多所大學裡,找了臺東大學合作,邀請陳淑麗教授和我開始了一系列讀寫補救教學的研發和推廣工作,這本書才會有「反敗為勝學校」的故事可說。安婷以有趣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幾則和我已記不清的互動故事,她很精準的描述了我「看重教學」的特質,也請她原諒我當時急切的溝通方式。     感謝台東縣卑南國中的游數珠校長,她同意我帶著大學生進入學校,對七年級的孩子做英語字母拼讀的補救教學實驗,也清楚記錄下我們的努力和成效。最後我要謝謝臺東大學教育系的陳淑麗教授,她是我學術路上長年的夥伴。我是天馬行空的人,口水多過茶水,要是

沒有她的執行力,這一切補救教學的美好故事,都不可能發生。     本書出現多次詩人席慕容老師「柔水終成雕刀」的句子,她的詩本來是詠太魯閣的,那兒整座山是塊大理石,而柔軟的立霧溪,反覆堅持百萬年之後,用點點滴滴的水,雕塑出壯麗的峽谷。教育,就當是這樣的柔軟力量。 【試閱一】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 一九九四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在醫院雙手顫抖的從護理師手上接下揚,我和淑真的第一個孩子。結婚八年沒有喜訊,在我們以為不會有孩子之後,上帝給了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揚滿月後,我才在他身上發現大片的咖啡牛奶斑。小腿、大腿上的斑比較大塊,腕上、臉上的比較小。我知道這是神經纖維瘤的症狀─神經

纖維瘤是一種良性瘤。除了大眾熟悉的「象人」之外,它還經常伴隨著學習障礙及注意力缺陷過動。醫生說,只能禱告他不會發病。此外,家族史的證據也支持揚是學習障礙的高危險群。他的表哥有明顯的妥瑞氏症,合併著動作及聲音的抽搐、有嚴重的閱讀困難和續發的拒學症狀。我和太太都是學教育的,「還好他生在我們家,就好好教吧!」我們下定決心,以早期介入,預防最可能出現的讀寫障礙。 從揚很小開始,我就大量說故事:我自己的故事,阿公阿嬤的故事等等,睡前無故事不睡。繪本共讀更是從無字書到《小黑捉迷藏》、《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爸爸不見了》……入小學前,他就認識了約三百個方塊字。入學後,我

還是持續讀故事,李志清的漫畫版《射鵰英雄傳》是他最喜歡的一部。 小一學注音,揚的困難還是出現了─他ㄅㄆ、ㄉㄊ、ㄍㄎ的區辨困難、二三聲和ㄢㄣㄤㄥ的區辨都有困難,這些困難一直持續到國小畢業。(當時台東縣升國中的孩子,都要接受國語和數學的能力檢測,揚國語九十二分,被扣的分數,都是注音。)到了中年級,揚識字解碼的困難益發清楚。他朗讀緩慢、跳字、跳行、漏字、換字。他經常把目標字唸成語義近似的字:「開封街」唸成「封閉街」、「說」唸成「話」、「屋子」唸成「房子」、「機」唸成「車」、「屏息」唸成「憋氣」,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把「螞蟥」唸成「蟻后」。還好,他小時候接觸過的故事夠多,腦袋裡的背景知識還算豐富,可以靠

著這些先備知識和理解力來克服解碼的困難。但是另一個更大的難題來了─英語。 揚幼稚園時就有英語課,進了國小,一年級就有一節英語。看字讀音和拼字難倒了揚。他說,他最不喜歡的課,第一名就是英語。

托育資源中心暨親子館社工員之角色及功能研究

為了解決居家長照機構年度業務計畫的問題,作者王璽鈞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以探討「托育資源中心暨親子館社工員的角色及功能」,透過深度訪談5名社工及4名督導,並以角色理論為基礎,分析並歸納其研究結果如下:一、社工員的角色及功能先從社工員職務現況來了解到服務內容,進而探討社工員角色及功能,再以督導的視角來看待社工職務,並檢視是否有符合期待。說明如下: (一) 社會工作實務需順潮而動(二) 社工員對於進入親子館時的心境變化從擔心到積極(三) 核心角色及次核心角色(四) 督導對社工員角色及功能的期待。二、托育資源中心暨親子館的社工員角色重要性取決於自身專業性的呈現此段說明親子館社工員專業能力的展現,對於其角色重要性扮演關鍵因素,並且如何透過展現專業能力

深化專業服務,亦是社工需持續努力的方向。三、不論身處領域為何,社工員自身的心態及思維須隨時保持彈性在社會工作倫理守則價值中,有提及作為專業人員的倫理責任為「應不斷進修努力,提升社會工作專業知能,以服務案主及推展社會福利服務。」其也是包含對於自身學習及專業價值展現。四、社工與督導對於角色共識及差異,其關鍵在於社工的理解及督導的引導大部分親子館社工員對於本身的業務專業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卻需一段時間讓社工員去理解及發揮,而督導亦同時對於社工本身專業性認同外,亦期待社工員發揮與教保員不同的能力。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與相關的討論,以下研究者將針對實務方面、學校社工教育方面、個人方面、研究方面及個人方

面提出建議,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