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新城水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南華大學 科技學院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陳柏青所指導 蔡榮錦的 植物燈對黑水虻繁殖的影響 (2019),提出屏東新城水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黑水虻、消化率、廢棄物、飼料、植物燈。

而第二篇論文大漢技術學院 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 許文昌所指導 黃盈惠的 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對土壤及地下水之影響評估–以花蓮縣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沼液、重金屬、土壤及地下水的重點而找出了 屏東新城水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屏東新城水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植物燈對黑水虻繁殖的影響

為了解決屏東新城水產的問題,作者蔡榮錦 這樣論述:

  水虻科昆蟲俗稱黑水虻學名:Hermetia illucens L.,中文學名:亮班扁角水虻,為一種台灣常見的雙翅目昆蟲,在世界各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熱帶、亞熱帶地區種類甚多。一些腐生性的水虻科(黑水虻),黑水虻幼蟲在自然界以動物糞便、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可以將食物高效地轉化為自身營養豐富的蛋白質和酯肪。其幼蟲常見於野外,能夠取食禽畜糞便和生活垃圾,同時也是過期食品、動物屍體、餐廚餘和農業廢棄等有機物很好的分解者。因此黑水虻既可以用來分解環境中的有機廢棄物,作為環境保護中的生化化學處理手段,又是很好的轉廢為寶的生物,近幾年來環境保護和生物化學等領域的研究者非常重視黑水虻幼蟲的培育及應用研究

常見的黑水虻養殖。  黑水虻的幼蟲在取食過程中,還能對糞便中的有害病菌進行消化和分解,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危害性,而且,黑水虻還能在養殖場周遭抑止果蠅茲生的作用,是防果蠅最佳利器。  自201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布第171號林業檔報告,可食用昆蟲糧食和飼料安全的未來前景,力推資源昆蟲作為飼料的安全取代蛋白後,黑水虻的繁殖及應用開始備受矚目。  最常見的黑水虻養殖,最常見的食料為豆粕,因此本研究以豆粕加廚餘、豆粕加台灣鯛下腳料(註:台灣鯛取下的魚骨、魚肉、腸肚)、豆粕加廚餘加木屑三種食料,經發酵處理後餵食,以本試驗的計算法,採傳統堆肥法飼養,不同飼料不同光源飼養黑水虻的差異,從孵卵到幼蟲

的成長過程,分三組不同光源,並分三組進行試驗。  試驗結果;植物燈在光照的强度能滿足黑水虻成長及交配的需求,在這種光源下,成蟲的交配量能達到85對以上。這表示紫紅色植物燈的光源能對黑水虻成蟲產生刺激作用,太陽光的照射對黑水虻交配行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植物燈在光的强度或者在光的質量上能滿足黑水虻交配對光照的需求,在冬季或陰雨天時,能夠部分替代太陽光。  在諸多黑水虻研究基礎上,結合產業界多年來的經驗,作為本研究的試驗參數。期望以本論文提供即將入門或已營運之養殖業者更多資訊,精確進行成本效益評估,提升國內黑水虻的規模生產與應用層面。

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對土壤及地下水之影響評估–以花蓮縣為例

為了解決屏東新城水產的問題,作者黃盈惠 這樣論述:

花蓮縣素以好山好水聞名,但隨著社會發展趨勢,人為的開發建設及土地利用方式之改變,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本研究針對花蓮縣土壤及地下水是否仍一樣良好,抱持著一探究竟的想法。畜牧業因排放廢水氨氮濃度偏高導致水體污染,環保署於2016年起推動畜牧糞尿沼渣沼液再利用,以循環經濟永續經營為目的,沼液可回收再利用於農地,除增加土壤肥分外對環境亦可減輕負擔,實為三贏局面。本研究分析花蓮縣歷年枯水期地下水水質現況與變化趨勢,蒐集縣內2016至2018年飼養豬隻畜牧場產出之沼液檢測資料,從源頭豬隻餵養飼料的種類、澆灌農地的土壤質地及土壤檢驗報告進行分析,探究花蓮縣農地進行沼液澆灌後,對土壤和地下水產生的影響。以

由歷年枯水期地下水指標污染物分析沼液沼渣澆灌前後之差異,結果發現,嘉里活動中心硝酸鹽氮於澆灌後有上升跡象,但係因監測井座落位置人文行為活動影響,非為澆灌所導致,另經線性趨勢評估發現美崙1號總溶解固體物自480.57mg/L以每年增加11.69mg/L呈現微幅上升趨勢,其餘監測井歷年皆未有明顯上升或下降趨勢,由此可知花蓮地下水質仍屬良好。土壤則是採用重金屬濃度較高之飼養方式產生的沼液,分別澆灌不同質地土壤來比較累積之情形,15處澆灌農地,導電度測值介於16~314μs/cm之間,其中以編號D-1農地測得314μs /cm為高。重金屬銅濃度介於18.2~76.1mg/kg之間,最高值為D-1農地測

得76.1mg/kg,其餘農地與背景值無明顯差異。重金屬鋅濃度介於44.2~213mg/kg之間,最高值為D-1農地測得213mg/kg,其中E-1及M-1農地未達背景值1/2與H-1超出背景值約3.4倍,推測與土壤不均質性有關。因本研究沼渣沼液統計資料僅為2018年檢測數值,需持續檢測或是進行較細密之調查,才能判斷差異性,其餘農地與背景值無明顯差異,且皆未超出食用作物農地之檢測標準值(260mg/kg)。由地下水分析結果顯示花蓮縣地下水質狀況良好,沼渣沼液再利用對於地下水水質的衝擊不大,若能提升飼料控管將有助於預防重金屬對於土壤與地下水的衝擊,唯一值得關切的為導電度於澆灌後有上升之趨勢需加以

留意,但受限於採樣時間較短,有待更長時間的觀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