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旅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建築旅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宗哲寫的 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30個旅遊&神遊的療癒景點,享受自然+設計相伴的生活溫度 和謝宗哲的 世界教堂建築巡禮:一個建築學者的朝聖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點 和宇宙光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魏主榮所指導 洪韡華的 室內裝修產業傳統行銷與導入網路行銷的差異化研究 (2019),提出建築旅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室內設計、經營型態、社群媒體、網路行銷、關鍵字行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廖志忠所指導 王艷婷的 臺灣醫學中心醫院標示系統之圖像符號設計-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標示系統、圖像符號、醫學中心的重點而找出了 建築旅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建築旅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30個旅遊&神遊的療癒景點,享受自然+設計相伴的生活溫度

為了解決建築旅人的問題,作者謝宗哲 這樣論述:

為何是北歐?無可取代的地球記憶 「森林是想像力的場所,是芬蘭心靈的潛意識所在。」——Alvar Aalto 觸碰內心柔軟,開啟之北歐狂戀   建築學者謝宗哲探訪北歐建築&設計美學的療癒紀行 如果日本前衛建築是自然系女孩;那麼北歐建築就是療癒系暖男     一見如故,北歐VS日本共享的自然生活   森之墓地|岩洞教堂|挪威森林|天能場景|地球の素顏|天堂系美術館   冰雪奇緣版音樂廳|北歐風海灘|復古IKEA感市政廳|鐵達尼浪漫陽台     只是神遊,就放鬆療癒了! 見證5大經典人物+30個自然系美好生活提案     對北歐建築的禮讚:「溫暖的、屬於人類的現代主義。」——伊東豊雄   謝宗哲

轉向北歐的視線,道出自然與生活最真誠的對話   從經典之作、大師介紹到Hygge、Lagom、Sisu的生活提案   在極簡設計中,開始懂了生活的優雅和溫度     「北歐很神祕,不是東京首爾,吃吃喝喝就快樂買單;北歐需要沉澱思索才能感動;北歐需要知性用功,光靠採買拍照很難深入精髓。」──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來自北歐森林的召喚,與心靈夢土的連結   謝宗哲於2009年夏天,因一個計畫不經意觸碰內心柔軟之處,於是展開一段至今尚未止息、對北歐各國的狂戀。2006深夜,來自電視節目「世界遺產——瑞典斯德哥爾摩森之墓地」中的一句話:世界遺產,那是無可取代的地球記憶。震懾著彼時正埋首於博士論文

寫作的他。那深邃而遙遠的北方森林景象,特別是位於北歐的世界遺產——「森之墓地」,讓他對與日本有著相近設計風格與感受性的北歐大地,有了深刻的憧憬與嚮往。洗滌了當時無比騷亂的情緒,提醒著這個世界仍然寬廣、仍然有未知的所在等待他去探訪。     除了「世界遺產」,「電影、家具/建築、小說及音樂」的觸媒,分別驅策著他,啟動與這塊心靈夢土的連結。     ◎電影《海鷗食堂》VS 芬蘭:以芬蘭赫爾辛基為場景,描述幾個日本女子在北歐生活的日常,透過經營食堂、以撼動心靈的食物,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文化交流的真切姿態。     ◎家具Y-Chair VS 丹麥:和丹麥的連結,是在日本東京留學期間為了替台灣清

水混凝土建築大師毛森江先生購買Y–Chair,因而接觸到丹麥設計師家具,並且因緣際會地有了協助毛先生創立Mori Casa這段插曲。     ◎建築團體BIG VS 丹麥:看見當代國際新銳BIG設計的「8字型集合住宅」中那份久違的震撼,關鍵性推了一把,促使決定前往哥本哈根。     ◎村上村樹《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VS 冰島:因為村上春樹2015年出版的旅行文集《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中,冰島篇章提到的藍湖溫泉,而心生嚮往。     ◎村上村樹《挪威森林》VS 挪威:未曾認真想過要去親眼確認所謂的「挪威森林」,再加上得知最喜愛的法國女星蘇菲‧瑪索主演的電影《心動的感覺》的主題曲〈You

Call It Love〉這首歌,是由挪威女歌手卡洛琳所演唱,於是決定2018年前進挪威。     ▌芬蘭、挪威、瑞典、丹麥、冰島,北歐5大城市的建築療癒紀行   將這一切稱之為北歐的召喚,不是挺帥的嗎?隨著踏足北歐,驅動了對北歐甚至是歐陸建築一系列延伸閱讀式的考察,除了深刻理解從1930年代以來的建築發跡,到後來20世紀中期在家具設計領域對世界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也看見了2000年後,北歐建築新秀承繼了北歐自然系之風土思考而發展出「有溫度」的現代主義,這正是在全球各地方興未艾的美學流派之一。書中可見來自五個城市,最經典的五位大師重要代表作,包括:     ◎Gunnar Asplund的森之墓

地=與自然的依偎與搭配   ◎Alvar Aalto的芬蘭廳=與自然和諧相處   ◎Arne Jacobsen的SAS皇家酒店=引入自然   ◎Snohetta的奧斯陸歌劇院=化身風景   ◎BIG的8 House和山住宅=融入自然     ▌與日本一見如故:在北歐與日本之間   另一個令謝宗哲對北歐傾心的理由,是北歐與日本間的一見如故。兩地不可思議地共享了自然系意識與價值:「丹麥與日本共享了一種對優良傳統質材的專注,非僅著重於華麗的外表裝飾。     ▌30個享受自然+設計相伴的旅遊&神遊療癒景點  本書所選粹的案例,是旅遊景點,是神遊之地,更是生活提案,在自然與人造之間的協奏中所散發出的熱

切盼望、以及對於未來的期待之類的,散發著宛如牧歌般平和且讓人倍感安慰及鼓舞的氛圍。那是古老大地的啟蒙,與對時間的知遇之恩,寒冷與溫暖、黑暗與光明、憂鬱與希望永無止盡的設計思考與生活方式。   專業好評推薦     丁榮生∣方.遠行旅文化創意部總監   李清志∣實踐大學副教授・建築旅行專業作家   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曾逸仁∣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暨副教授   詹偉雄∣文化現象與社會變遷研究者・美學經濟觀察作家   施尚廷∣打里摺建築副總經理・台中歐洲文創常務理事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生活通常充滿複雜與矛盾,因此每個人都有追求純真的幻想。北歐設計不只充滿由大自然而生的

純粹性,更有滿滿的幸福感。──丁榮生∣方.遠行旅文化創意部總監     雖然疫情將我們禁錮在島上,但是閱讀謝宗哲的書,卻可以解放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遨遊在北歐的清新土地上!──李清志∣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副教授/建築・旅行的專業作家     自然與生活最真誠的對話,北歐當代建築最完整的論述與關鍵的紀錄。──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環境與氣候嚴峻卻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北歐,靜謐、洗鍊的風土意識反映在建築設計中,不論是Alvar Aalto對森林、天然素材的運用,Gunnar Asplund森之墓地融入景觀的整合設計,或是Bjarke Ingels海事博物館的港區環境新舊融合,北歐20世紀初乃

至當代的現代建築,是自然、藝術與建築價值相結合的最佳例證,真切、動人,值得我們深入徜徉體驗!──曾逸仁∣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暨副教授     由台灣瞭望北方,北美是最大市場,但北歐——才是靈魂伴侶(soulmate),本書細說分明!──詹偉雄∣文化現象與社會變遷研究者・美學經濟觀察作家     北歐是什麼?是冷冽是熱情,是極簡是豐富,也是功能與務實的平衡,北歐就是生活。《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讓北歐迷回味無窮,也讓您不知覺中成為北歐迷。──施尚廷∣打里摺建築副總經理・台中歐洲文創常務理事     如果你對歐洲事物感興趣,這部書是很好的起點:南歐很浪漫,西歐很知性,中歐很人文,東歐很復古

,北歐很神祕;北歐不是東京首爾,吃吃喝喝就快樂買單;北歐比東南亞難懂,它需要沉澱思索才能感動;北歐需要知性用功,光靠採買拍照很難深入精髓。   感謝謝宗哲老師寫了這本書,介紹北歐建築種種,就算你還沒有機會前往北歐,歡迎先從心靈旅行開始。──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建築旅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白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Minecraft|等價次元 】系列第2集,
地底巧遇來自來異世界的旅人❗給予我神的試煉拯救世界😦

喜歡影片的話 也給我留個喜歡並在下方留言區留言
我就有機會送你愛心喔! 🙌🙌🙌

★ 點這裡『訂閱小白』得知最新影片消息
https://goo.gl/18w7vk

★ Line貼圖 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XXzG97

----------------------------------------------------------------------------------------------

➔模組列表 : https://reurl.cc/D9l7G5

➔模組翻譯RPMTW : https://www.rpmtw.ga/

☀ 找到我

➤Plurk ➔ https://www.plurk.com/meow12120

➤ Facebook ➔ https://goo.gl/RBDk1e

➤Twitter ➔ https://goo.gl/uc41dP

----------------------------------------------------------------------------------------------

☀ 後製夥伴

➤ 後製 ➔ adobe Premiere Pro

➤ 錄製 ➔ Action!

➤ 剪輯師 ➔ 蔡先生

➤ 字幕 ➔ 榛果

➤ Music ➔ youtube工作室

----------------------------------------------------------------------------------------------

✴ 最後

♥ 假如喜歡我的影片可以按個喜歡 Like! ♥

✔ 想追蹤我的影片動態可以點訂閱喔!✔
#麥塊​ #遊戲解說 #遊戲實況 #小白 #Minecraft #等價次元

室內裝修產業傳統行銷與導入網路行銷的差異化研究

為了解決建築旅人的問題,作者洪韡華 這樣論述:

台灣經濟不斷發展,消費行為已經由生產導向轉變為顧客導向的的市場,室內裝修市場亦不例外,室內裝修產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除了要提供優質且多樣化設計產品外,更需要注重其他服務品質之提升。本研究在研究室內裝修業的經營模式以導入創新網路行銷與傳統網路行銷差異化作研究,認為室內裝修業的傳統行銷所產生的價值鏈發展雖具有價格與價值的優勢,但深究其產業之發展模式,認為這樣的價值鏈是是很容易被模仿與取代的,而且僅以口碑、價格與價值優勢、空間設計美照…等作為競爭方式去吸引消費,所經營出來的顧客關係是相當薄弱,少有忠誠度可言,只要競爭者提出更優惠方案,產業將會喪失大量客戶而產生危機,難以維持其優勢地位。因此,本研

究目的在於找出可以創造與競爭者具有差異化的服務內容,培養網路消費者成為忠誠顧客,為產業建立長期信任的顧客關係。 本研究將以個案研究的方式,訪談實際經營室內裝修產業並且導入創新網路行銷已有二十年之久的公司,來探討室內裝修業的產業特性、公司的經營模式、網路行銷策略數據分析、競爭者的分布與變化等;另外本研究亦會擷取公司的網站後台數據,以期更深入了解在室內裝修產業透過創新網路行銷後效應,並為其公司提出量身訂作的創新行銷導入建議,期許能因此成功創造更穩健的網路忠誠顧客,以提升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本研究在提出各項創新網路行銷導入方案後,並會為公司建議後續行銷方向,主要是以衡量網路行銷點閱率是否提升作

為指標;為此成效衡量尚需日後行銷導入才可實際測量,誠屬本研究較為不足之限制,尚待後續研究之補足

世界教堂建築巡禮:一個建築學者的朝聖散

為了解決建築旅人的問題,作者謝宗哲 這樣論述:

  建築學者謝宗哲,親身造訪世界各地令人讚嘆的教堂建築,以他獨到的眼光與人文品味,用文字和攝影細述當下的感動與體驗。   本書收錄了謝宗哲十九篇建築散記,從知名的歐洲教堂:聖家堂、聖彼得大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廊香教堂等,到北歐的特色教堂,再到日本與澳門的聖所,這些令人流連忘返的宏偉或精巧教堂,在作者筆下成了一座座散發馨香之氣的神聖所在,使讀者不單看到傑出建築師的作品,更進一步領略建築所蘊含的精神性:   ● 在岩石教會中的安然居住──赫爾辛基聖殿廣場教堂   ● 和森林及水共生之十字架教會──奧特尼艾米教堂與日本水之教堂   ● 永眠之森與當中的森林禮拜堂──斯德哥爾摩森之墓地   ●

哥德復興式樣的大教堂──奧斯陸大教堂   ● 於當代受難的哥德式天主教堂──巴黎聖母院   ●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聖堂空間二重奏──廊香教堂與拉托瑞特修道院   ● 神的尺度,哥德風的榮光──科隆大教堂   ● 高塔與圓的新舊對峙──烏姆大教堂   ● 孕育宗教改革、巴洛克音樂,以和平禱告翻轉國家命運的聖地──萊比錫聖多馬教堂與聖尼古拉教堂   ● 神為建築家所成就的大事──東京聖馬利亞天主堂   ● 座落於宛如東方里斯本─路環島上的現代聖堂小品──澳門路環聖方濟各天主堂 本書特色   ● 本書由知名建築學者李清志老師專文推薦,加上德國牧師顧約翰從信仰角度導讀教堂建築。   ● 全書彩

色印刷,封面和內頁採用歐洲與日本進口高級紙張,色彩高雅,閱讀舒適。   ● 書中介紹超過20座絕美教堂,一次遍覽世界建築大師的作品:柯比意、安藤忠雄、丹下健三……。   ● 書末附有作者製作的書中教堂列表,快速認識世界重要聖堂的年代、建築師與建築風格特色。   ● 書中攝影圖片從建築學者的眼光觀看聖堂,解讀建築,帶給讀者全新的知性與感性的視角。 專人推薦   「本書涵括了世界各地的重要聖堂建築,謝宗哲以一位建築旅行家的身分,向讀者導覽這些建築的偉大部分,引導讀者看見建築中的光影魔術,以及這些光影的神聖性與戲劇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不僅客觀地談論建築歷史與技術,也敘述他在建築中的親身經歷,

談論那道光是如何照射在建築裡,也照射進他的內心深處。」──李清志 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在聖經中,第一個建築案例是摩西的帳幕,建造這個帳幕的建築師就是神自己,只是祂用了有天賦與才能的工作者來完成這份工作。今天,神依然啟發著建築師與藝術家,呼召他們來建造教堂或敬拜神的地方,即有著神同在的居所。進到一棟教會建築,能幫助我們理解在這個實體的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向度存在:建築所要溝通的,是我們需要以信心來看,因為永恆的造物主並無法以科學來解釋。」──顧約翰(Johannes Kühhorn) 台南晨光教會牧師 作者簡介 謝宗哲   建築旅人,敬拜者(Worshiper)。日本

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2015 年離開大學專任教職,設立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在從事建築現場體驗及生活美學實踐的工作之餘,也持續透過翻譯、寫作、策展的方式,來分享當代建築美學與藝術中的福音。擔任「2019 台南建築三年展」策展人,第67 期誠品講堂「城市建築家系列:境界的擴展」總策畫。重要著作:《HO!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並譯有《兒童的聖經故事》( 五南出版,2018),另翻譯多部建築書籍。 推薦序一 光之追尋者/李清志/4 推薦序二 信仰與創意/顧約翰/6 作者導讀/10 01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13

02 芬蘭赫爾辛基康皮禮拜堂/23 03 芬蘭赫爾辛基聖殿廣場教堂/33 04 芬蘭奧特尼艾米教堂與日本水之教堂/43 05 瑞典斯德哥爾摩森之墓地/53 06 挪威奧斯陸大教堂/63 07 法國巴黎聖母院/73 08 法國廊香教堂與拉托瑞特修道院/83 09 德國科隆大教堂/97 10 德國烏姆大教堂/107 11 德國萊比錫聖多馬教堂與聖尼古拉教堂/119 12 義大利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131 13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143 14 西班牙巴塞隆納聖家族大教堂/153 15 美國洛杉磯天使之后天主堂/163 16 日本東京聖馬利亞天主堂/173 17 日本東京基督教會/1

85 18 日本大阪茨木市光之教堂/195 19 中國澳門路環聖芳濟各天主堂/205 後記/214 作者簡歷/216 附錄/218 推薦序一 光之追尋者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翰福音 1:9)   對於一個建築人而言,一生的追尋莫過於去追尋一道光,一道屬於建築裡神聖的光線,那道光線出現在羅馬的萬神殿,出現在柯比意的廊香教堂,也出現在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這道光充滿神聖性與神祕感,讓建築人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對於一位尋道者而言,同樣是在追尋那道光,那道光曾經在聖徒保羅前往大馬色的途中,從四面光照他,讓他仆倒在地,從此改變他的一生。   謝宗哲作為一個建築人與尋道

者,同樣在追尋那道光!   曾經為了建築的光影,他遠赴日本,進入頂尖的東京大學建築研究所鑽研建築,並且到世界各地尋訪建築中的神祕光影,但是當他來到那些光影神聖的場所時,發現真正重要的不再是那些照射在建築裡的神祕光線,真正珍貴的,其實是那照射到內心的神聖光線,那也是當年光照聖徒保羅,改變他一生的光線!   這本書涵括了世界各地的重要聖堂建築,謝宗哲以一位建築旅行家的身分,向讀者介紹導覽這些建築的偉大部分,引導讀者去看見建築中的光影魔術,以及這些光影的神聖性與戲劇性;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文章中,不單單只是客觀地談論建築歷史與技術,同時也敘述他在建築中的親身經歷,那些微妙的神祕經驗;談論那

道光是如何照射在建築物裡,同時也照射進他的內心深處,改變了他的生命。   對基督徒而言,所謂的「聖殿」並不是神所居住的地方,因為聖經上也說:「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使徒行傳17:24)所有這些聖殿教堂之所以神聖,並非這裡是神所居住的地方,而是因為人們在這裡與神相遇。對於謝宗哲來說,他之所以會挑選書中的聖殿教堂,並非只是在於建築的輝煌雄偉,而是在這些建築中,他都曾體會過與神相遇、有神同行的經驗,這種神祕經驗也是這本書非常特別與寶貴的地方。   當然,從建築知識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了豐富又深刻的建築知識,這方面正是做為建築學者的宗哲兄最擅長的部分;但是

如果從建築旅行的角度來說,這本書也可以帶領你遨遊世界,深入飽覽教堂之美,不論是古典形式的教堂,或是現代主義的教堂,亦或是極簡主義的教堂,都在謝宗哲的文字與攝影作品中精采呈現。   建築知識與建築旅行經驗,雖然是這本書裡重要的部分,但是我相信,謝宗哲希望藉著這本書,不僅是讀者看到經典教堂建築裡的光影,而是能夠真正看見那道可以改變人心的真光!我想這應該也是他書寫這本書的初衷。 ──李清志 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推薦序二 信仰與創意   當我們參訪知名教會建築時,我們並不只是看它的藝術,也試著去分辨建築師試圖「教導」什麼。它比純粹藝術本身更具意義,它是一種「溝通」!藝術可以說話,

它刺激我們的思考,觸發我們的情緒──它讓我們得以心懷敬畏。   作為一個牧師,我知道我們的溝通要超越那些被傳講出來的話語。不論是音樂、建築或室內設計,都可以創造某種氛圍,讓人們甚至在言語之先,就能夠「經驗並聆聽來自於神的聲音」。   在聖經中,第一個建築案例是摩西的帳幕。神給摩西一份清楚的藍圖與兩位主要建造者: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各樣的工,能想出巧工,用金、銀、銅製造各物,又能刻寶石,可以鑲嵌,能雕刻木頭,能做各樣的工。我分派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與

他同工。凡心裡有智慧的,我更使他們有智慧,能做我一切所吩咐的。」(出埃及記31:1-6)   建造出這個帳幕且具有創意的建築師,就是神祂自己。只不過祂使用了有天賦及才能的工作者來為祂完成這份工作。甚至在今天,神依然啟發著建築師與藝術家,呼召他們來執行工作任務、建造教堂或敬拜神的地方。這個帳幕具備明確的結構、尺寸、材料、顏色。幾乎所有的細部都有   它顯明關於神的某個真理。而最裡面的空間稱之為「至聖所」,並且是有著神之同在的居所。其他被設計的結構與項目則是為了帶領祭司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神的同在。例如,洗濯盆並不只是被設計來作為洗手的器皿,它被擺放成當人們在洗手時,可以從水的倒影鏡像看到自己的

臉。這當中的意圖是關於神教導我們看看內心是否有任何事情是需要被處理的。而一張放著陳設餅的桌子與金燈台,則指向使我們得剛強的神之話語與照亮我們的聖靈。光是敘述所有的細節以及詮釋那當中的設計,就足以寫成一本書了。   之後,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造了聖殿,而神也再一次使用了類似祂曾經用在帳幕之上的設計。人們透過這些建築藝術的成就來經驗神。甚至在這個華麗的聖殿被巴比倫人摧毀之後,先知哈該告誡人們必須重新建造,甚至還告知他們聖殿的重建必須優先於人們自己要居住的房子。他寫道:   「大利烏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藉先知哈該向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說:萬

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哈該書1:1-4)   今日的教會可能有些和耶路撒冷之聖殿所不同的功能,但建築依然是作為溝通訊息的一個重要工具,其中一個主要的訊息在於作為神國的宣告。進入一所教會建築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在這個實體的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向度存在。建築所要溝通的,是我們需要學習「憑藉著信心」來看。那位永恆的造物主- 神並無法以科學來解釋。   永恆的生命作為來自神的恩賜,需要用我們的心來領受並成為彰顯的盼望。甚至當人們經常否認或忽視其罪性,建築與藝術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我們的心去認識我們

究竟是誰的這份真實。只有這樣,我們的眼睛才終於得以打開,去看見超越這個世界的、看見超越人之侷限的、看見神與祂的國度。   ──顧約翰 台南晨光教會牧師 如都市方舟般的暫時居所赫爾辛基康皮禮拜堂Kamppi Chapel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30:15)2017 年二度造訪曾於2012 年獲選「世界設計之都」的芬蘭赫爾辛基,主要的目標就是前往北歐現代建築巨匠Alvar Aalto 所設計的自宅與工作室。他在追隨20世紀初的大師們採用白色方盒作設計時,依然未曾割捨身為北歐人對於木材的眷戀,在冷洌的極簡空間中也搭配了木構的材質,而在那份抽象而冷冽的狀態中吹進了帶有人

性的溫度,令人印象深刻,並創造出屬於北歐現代主義建築特有的自明性。在結束了一天疲憊的行程,覺得不虛此行之後,在曾就讀Aalto 工科大學的當地友人大力推薦下,我決定用盡最後的氣力,前往探訪靠近中央車站的康皮區納林卡廣場(Kamppi Narinkka)上,一座稍嫌突兀卻又因著它渾圓高挑而宛如木碗般的造形,而深受人們喜愛的小教堂。由於它位在人潮川流不息的交通匯聚之地,而特別顯眼,若不接近仔細端詳一番,蠻容易誤以為它只是個公共藝術裝置。後來才得知這是教會為了提供人們能暫時抽離忙碌苦悶的城市生活,而決定在這個綠洲般的所在創造宛如都市方舟的暫時居所,以供人們在片刻的靜默中得到安息,並重新得力。這個小教

堂巧妙地依附在都市複合構造體的高低差的地形中(停車場通道旁),因此除了主要量體的木構小教堂之外,附屬的辦公室小空間巧妙地收納在半地下的地面層蔽體之中。從位於側邊的玻璃廊道立面的入口進入後,以清水混凝土牆面搭配黑色基調的家具而形塑出沉穩冷靜的空間質感,並擺設了由建築家Arne Jacobson 所設計的天鵝椅與矮桌,漂浮著無與倫比的優雅氣息,讓我深深受到吸引。我於是順著廊道走進這個瀰漫著木頭香氣的禮拜堂,自然地坐在成列排放於聖壇前、同樣具備極簡設計風格的木板凳上,感受從橢圓天花與木構牆體之間的縫隙所滲進內部而漫射之光線的沐浴與洗滌。有別於一般教堂的聖像或作為視覺象徵的巨大十字架,這裡的擺設只有小

巧的講壇與其上頭的聖經,及無比精簡的小十字架,還有兩旁的燭台與擺設花朵的纖細棚架。設備具體而微,令人感到親近、自在而舒服。或許最大的用意,在於讓具象的神性表徵極小化,而試圖藉由這樣的空間與光影,來創造出與神對話、提供人得以靜默的都市綠洲般的暫時居所。

臺灣醫學中心醫院標示系統之圖像符號設計-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建築旅人的問題,作者王艷婷 這樣論述:

在生活中常見到人們利用圖像來傳遞訊息,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公共標示系統中的圖像符號,像是代表廁所的男女圖像,這些圖像讓民眾能更有效率的去使用空間,並且降低大眾在不同語言及文化上的溝通障礙。但在實際調查後發現,在人口流量眾多的醫院,卻鮮少使用這類型的圖像符號,因此,本創作希望能藉由將醫療資訊轉換成圖像符號,協助不同知識水準及語言的病患、家屬與訪客快速了解圖像資訊,降低民眾在空間行動的障礙,提升民眾對於醫院的良好體驗,進而創造醫院友善環境的訴求。 在研究方法的第一階段,利用KJ法將醫學中心內的醫療項目做分類,接著將彙整出的項目給專家進行問卷評估,建立完善的醫療圖像符號設計項目。第二階段廣泛蒐集網

站及國外醫療圖像並進行符號及風格分析,利用半結構式問卷調查不同背景之圖像符號風格偏好,受測者為設計人員和非設計人員各20名。在第三階段則依循前述所彙整之資料進行醫療圖像設計創作,並將創作風格給予設計人員和非設計人員各20名進行風格選定,最後將選定之風格依設計項目進行發展。第四階段,將上階段設計結果給予高醫的醫護人員及醫院訪客進行可理解性評估,最後將評估結果圖像進行修正後實際模擬應用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標示系統內,此階段是希望能了解圖像對於使用者的成效,並提供應用方式給設計師以及醫療相關院所作為參考。 本研究希望能創作出適用於臺灣醫療院所使用的圖像符號,並在實務上可應用於醫學、醫

藥與護理等相關環境空間上的使用,作為醫院環境內的空間管理,以及民眾在醫院空間內移動時的輔助工具,並有效推廣友善醫療環境或學術教育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