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智慧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建築智慧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建築智慧化系統整合規劃設計指引 和潘國輝的 超端智慧型高畫質視訊監控系統應用(好評絕賣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和上奇資訊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吳聲昌所指導 戴成煜的 導入智慧建築之實務研究 (2022),提出建築智慧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慧建築、物聯網、社區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李坤璋、楊志豪所指導 黃淑貞的 建構最適智慧建築決策模型 (2021),提出因為有 智慧建築、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網路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建築智慧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建築智慧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建築智慧化系統整合規劃設計指引

為了解決建築智慧化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智慧建築系統整合指標評估與建置。

建築智慧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行政院去年宣布「班班有冷氣」的政策推廣,各縣市積極配合,然而享受冷氣之於也需關心碳排放成本,市議員蔡旺詮要求市府效法其他縣市,擬定具體減碳政策。同時它也關心未來振興券發放問題,為弱勢族群發聲,呼籲不要再以現金換券的方式,徒增市民負擔。
今(27)日台南市議會總質詢,市議員蔡旺詮對台南市各級學校安裝冷氣的配套措施提出質疑,強調碳排放成本控管的重要性。他表示,行政院在去年7月7日宣布,全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班有冷氣」政策,該計畫的第一步驟:電力工程改善,正在台南如火如荼的推動,更是領先全國完成第1群校園電力改善工程發包,我們非常肯定市府的執行力與用心。然而市府僅著眼在冷氣的安裝進度上,忽略了冷氣的使用成本,令人憂心。他舉例道,前台灣營建研究院所長,現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的鄭瑞濱認為,對碳排放的錯誤認知很多,所以用電的維護管理更顯得重要, 吹冷氣一小時製造約0.6公斤的碳排,鋼筋混凝土建築換算成每小時碳排約0.084公斤,吹冷氣比蓋大樓的碳排更多,顛覆一般人的想像,所以對於冷氣使用成本的控管,請市府應拿出具體對策。蔡旺詮也分享了各個縣市的減碳對策,包含基隆、宜蘭、桃園、新竹、南投、嘉義、高雄、台東等八個縣市,都對冷氣安裝提出減碳具體對策,蔡旺詮也將其整理成四大項,其一,裝設冷氣之學校,應提供其校地依比例種植樹木或綠化植被。其二,設置視覺化的「能源牆」,讓學生吹冷氣之餘,了解電力的消耗並融入節能課程。其三、裝設AI或智慧節能系統,達到節流之作用。其四,架設太陽能或其他綠電裝置,達到開源之作用。他希望市府可以採用這些措施,來為減碳救地球盡一份心力。
教育局長鄭新輝回應,雖然冷氣會耗電,但太陽能發電是黃偉哲市長大力推動的政策,目前陸續發包中,預估發電量將成長10倍,可以彌補冷氣耗電。而植樹的部分,從去年到今年,台南已種植2,200棵樹木,是台灣植樹數一數二多的縣市,達到減碳的效果。EMS節能系統與能源牆也已經發包,陸續正在建置中。承諾會照顧學童吹冷氣的需求,同時透過相關措施減少碳排。
除了關心環境議題外,蔡旺詮也對即將解封的後疫情時代提出看法,其中大家殷殷期盼的振興券,他強烈建議,無論未來振興券是採用紙本或是電子券的形式發放,千萬不要再「用錢兌換」了,他提到1,000元對弱勢家庭是相當大的負擔,尤其過去一年疫情期間,他們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他們才是社會上最先該被「振興」的。如果被1,000元的兌換門檻擋在門外,豈不是辜負了政府的美意,請市府向中央表達對弱勢的關懷之意,並盡早研擬相關措施,將「加碼」納入考量,回饋市民,千萬不要讓「排貧」的狀況發生。

導入智慧建築之實務研究

為了解決建築智慧化的問題,作者戴成煜 這樣論述:

現代人對於科技要求越來越進步,逐漸地也想發展到人的週遭事物方面,而除了智慧型手機外,就是居住環境方面,為了求方便及科技並存,開始發展出智慧建築這項名詞,主要是結合科技、住家、環保等各條件所產生。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了解建築業者如何將科技導入房屋內,做整合性的服務,並且知道目前智慧建築業者所面臨到的現況與如何去改善。本研究透過質性訪談方式,訪問相關建築背景之負責人來做出探討,探討業界的專家是如何看待智慧建築,以及相關的想法。從研究訪談結果得知,智慧建築業者對於結合物聯網科技,讓使用者可以更加便利,另外智慧建築系統導入社區管理應用與在政策的鼓勵或限制都是會影響的關鍵因素。

超端智慧型高畫質視訊監控系統應用(好評絕賣版)

為了解決建築智慧化的問題,作者潘國輝 這樣論述:

  本書共分17章;第1章是概述部分,第2章簡單介紹了模擬電視監控系統,第3~7章分別介紹了編碼壓縮技術、DVR技術、DVS技術、NVR技術、IPC技術,第8章介紹了高畫質監控系統,第9章介紹了視訊內容分析技術,第10章介紹了網路傳輸系統,第11章介紹了CMS技術,第12章介紹了儲存系統,第13章介紹了解碼顯示,第14章介紹了智慧型網路視訊監控系統實戰應用,第15章介紹了高畫質監控在不同產業中的應用,第16章介紹了PSIM技術,第17章介紹了物聯網相關技術。     本書搭配大量圖解示例,將基礎知識進行文字解說之後,再利用圖例進行更深入的對照詮釋;尤其是針對裝置原理、系統架構、資料流程等內

容介紹時,圖例之作用顯然易見,會有助讀者對於相關內容更加深刻了解。     在闡明理論的同時輔以對應的實際應用案例,為讀者提供全面的設計、應用、維護案例參考,讓讀者“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以達到最佳學習成效。     本書對高畫質監控之各環節,尤其是最新視訊分析、多種高畫質技術、雲端運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都有豐富的說明;並針對企業主流廠商技術作為背景介紹,讓讀者能更加深入了解企業主流產品與趨勢;各式案例,如機場、鐵路、平安城市等,都是相當“經典”的應用;另外對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保全&視訊監控的結合應用,則進行了探討說明及趨勢發展分析。   本書特色     ‧大量圖例

輔釋文字說明,極致高效能理解   ‧理論結合實案示現詮證,絕佳全方位應用   ‧前瞻嶄新技術產品案例,超端先進化掌控   本書透過視訊監控的發展歷程,引領您駕凌未來智慧安控的視界

建構最適智慧建築決策模型

為了解決建築智慧化的問題,作者黃淑貞 這樣論述:

台灣自2002年推動智慧建至今已長達20年,推動初期約11年期間未有顯著之成效。2013年開始因ICT產業迅速發展及政府實施總造價2億以上新建公有建案智慧建案之政策,繼而帶動商辦之智慧建案發展,歷經8年期間之推動,商辧智慧建案因能有效節省人力成本及資源控管,不但受到企業之青睞且為商辦建案之主流。反觀,純住宅之智慧建案之推動依然成效不佳。 透過文獻架構智慧建築四大構面,安全防災、健康舒適、節能管理及設備管理,再依2016年版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36項基本工程小項選出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分別以建商專家問卷及長期關注智慧建案之消費者問卷為數據樣本來源,運用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

EL)先得知四大構面相互因果關係及其程度,再以網路層級分析法(ANP)進行智慧建築管理系統之權重排序,最後繪製雷達圖進行建商與消費者於四大構面及智慧建築管理系統相互間之差異程度。 研究之結果,建商於四大構面中以「設備管理」權重0.5及「安全防災」權重0.3405為主要考量;消費者則以四大構面「安全防災」權重0.4907及「設備管理」權重0.2712為主要考量,建商與消費者於構面中之重視為一致。依雷達圖之分析,建商以「設備系統維運管理」權重0.6818為規劃考量;消費者重視「緊急求救設備」權重高達0.1955。建商得以透過智慧建築管理系統之差異分析,規劃最適消費者之智慧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