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懸演唱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張懸演唱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TT寫的 願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時【60萬冊暢銷增訂版】:成為有趣而不扭曲的人,過努力而不糾結的人生 和DTT的 願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張懸國旗事件北京演唱會疑遭封殺 - 公視新聞網也說明:今天早上,陳德銘、和江丙坤會面,另一個媒體焦點,是前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他的女兒、歌手【張懸】。她頂個月,在英國演唱會上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悅知文化 和悅知文化所出版 。

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蕭宏祺所指導 陳秀生的 從扮裝、敢曝到倡議平權-- 蔡依林《玫瑰少年》品牌再造策略研究 (2020),提出張懸演唱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蔡依林、倡議平權、扮裝、敢曝、同志、瑪丹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博士班 劉昌德所指導 楊鎵民的 國家面前無愛豆?臺港藝人認同爭議事件中的中國網路國族主義 (2019),提出因為有 中國網路國族主義、臺港藝人、認同爭議、官方媒體、微博的重點而找出了 張懸演唱會的解答。

最後網站張懸演唱會門票一張- 黑膠唱片 - 旋轉拍賣則補充:在台北市(Taipei),Taiwan 購買張懸演唱會門票一張. 於黑膠唱片中找到最棒的交易!私訊購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張懸演唱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願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時【60萬冊暢銷增訂版】:成為有趣而不扭曲的人,過努力而不糾結的人生

為了解決張懸演唱會的問題,作者DTT 這樣論述:

成長,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 生活終將給予我們答案,或早或晚。     ★蟬聯3年當當網「年度好書」及「影響力作家」   ★持續41天,即時榜暢銷第1名   ★近2萬讀者滿分評價     48篇暖意縈懷的成年感悟——   新增「輯六:一個人的風和日麗」,   陪你不畏將來,不念過去,   在忙亂的世界守住內心的安定和富足。   成為有趣而不扭曲的人,過努力而不糾結的人生。     細膩而不濫情,真實卻不庸俗,本書直指讀者的內心:   從工作的瓶頸及無奈,到人際的離散與決絕,還有對心靈的剖析和通透。   它讓我們看到生活裡的現實、孤獨、

迷茫和失望,如同你我。     ▌放下對所謂幸福的執念,不辜負自己,別虧待光陰。   時間帶不走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     •每一種選擇都會有遺憾,每一個遺憾都會有轉機   時間很強大,會把我們打磨成意想不到的人。   這種改變,不必急於一時,它是隨著經驗的累積,而逐漸融會貫通的事。     •你這麼善解人意,想必沒有人懂你   善良是一種寶貴的品格,卻不意味著無差別地忍讓和無限度地委屈自己,   更成熟的為人之道,是有能力去明辨是非,恰當地設置個人的「委屈界限」。   畢竟人與人的相處本來就是一場平等的對話。     •與其委屈自責說「

對不起」,不如告訴自己「我做不到,下次再試吧」   這個時代使我們憎惡平凡、害怕普通,對於失敗和犯錯都零容忍。   然而,困境是平等的,一個人的能力本來就有侷限。   唯有坦然擁抱「人性」,才能真正接納「不夠好的自己」。     •哪一種愛情,不是摸著石頭過河   這個年紀面對愛情,就好像跑馬拉松。   有時候陪著你跑的人突然消失了,終點站著的卻是另一人。   不必因為一個人而悲傷,也許在另一個他眼裡,你繁花似錦。     當理想被現實吞沒,她始終相信:「看清過熱愛之下,才能煎熬到熱愛之上。」   面對朋友間的離散,她加倍珍惜:「曾經溫暖的片刻,為我

洗練掉了崩壞的自己。」 編輯推薦   成長的路上,常常會遇到試圖想「指導」你的人,但每個人的人生都只能靠自己去經驗與體會,這也是生命最有趣的地方。   初讀這本書時,我感覺自己像是結識了一個知心的好友,她沒有急著想把她所知的一切告訴你,而是在你失意的時候,溫柔地提醒:「所有選擇都是一體兩面的」。   會受傷,也會有遺憾,但我們終究會得到力量再次堅強起來,提起勇氣面對下一個明天。

張懸演唱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藝人道歉 #取消文化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24「簡訊設計動畫製作」廣告段落
02:15 漢賊不兩立?
03:15 NO POLITICS TODAY!
04:20 周子瑜和帝吧出征
05:08 國家面前無愛豆
06:02 當「取消文化」走進娛樂表演
06:55 慘遭夾攻的魏如萱
07:38 藝人其實也有苦衷?
08:34 台灣民眾:我才是受害者
09:31 我們的觀點
10:56 提問
11:1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關節
|腳本:關節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港台藝人黑名單小史:從宣傳反攻大陸,到不許吃飯砸鍋:https://bit.ly/3yJ450x
→台灣藝人助陣奧運遭遇網軍攻擊 行走兩岸生存新法則?:https://bbc.in/2Ucjt6G
→魏如萱遭出征氣哭「刪光奧運文」 深夜吐心情:https://bit.ly/3sbTIQu
→魏如萱道歉:我太衝動 「臉書、IG、微博」全關親曝原因:https://bit.ly/3fZThUN
→蔡英文:我當總統一天,沒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https://bit.ly/3lXllf1
→港台藝人黑名單小史:從宣傳反攻大陸,到不許吃飯砸鍋:https://bit.ly/2Xe2cv1
→民族主义笼罩 跨足两岸的台湾艺人“进退两难:https://bit.ly/2XquF0U
→藝人經紀實務、場域與中國大陸:另一種政治經濟學研究架構:https://bit.ly/2VRQmpD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當道,意見領袖成風向標,恐帶來哪些危險?:https://bit.ly/3AHFM3F
→「新疆棉」藝人解約潮 台灣藝人也在列:https://bit.ly/3xD7xIU
→演出拿國旗遭陸網友抵制 張懸:我願自行取消演唱會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91398


【 延伸閱讀 】

→飯圈政治學:國家成為愛豆之後,重新敘述的民族主義 :https://bit.ly/37FBxJG
→限韓令下的中國粉絲:國家與歐巴,你愛國還是他?:https://bit.ly/2VJY2Lh
→走「本土路缐」不是愛台是誤台!:https://bit.ly/3fZG6De
→讀者來函:取消文化的來龍去脈和政治正確:https://bit.ly/2VJY5Xt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email protected]

從扮裝、敢曝到倡議平權-- 蔡依林《玫瑰少年》品牌再造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張懸演唱會的問題,作者陳秀生 這樣論述:

本研究援用質化研究的精神,以個案分析與深度訪談法為途徑,藉由四位受訪者的陳述內容與其再生產之文本進行分析,並延續江松霖(2014)蔡依林品牌建構與符號意涵取徑,試圖探討蔡依林自2003年開始以舞曲重塑身份與連結男同志的策略及藉由平權再造品牌的構連關係。研究問題有三:首先,希望了解蔡依林是如何透過挪用與轉化瑪丹娜的音樂元素與表演風格,召喚男同志社群。其次,欲透過分析《玫瑰少年》之文本,拆解其中平權概念的傳遞、符號的意涵與策略的運用,並勾勒出蔡依林堅持平權之動機、過程、影響與貢獻。最後,則是蔡依林透過平權所欲再造的品牌本我精神與內化元素。  研究結果發現有三:第一、蔡依林捨棄了舊有「少男殺手」的

身分與青少年粉絲主體,一方面汲取「後瑪丹娜」(post-Madonna)時期的歐美流行舞曲,透過挪用與轉化瑪丹娜的扮裝(drag)與敢曝美學(camp),積極塑造自己的天后身份,以「強勢陰性特質」(empowered femininity)作為核心表演意象,召喚並建立「男同志」為基礎的粉絲群體;另一方面透過「地才精神」的勵志傳奇與自身受到的霸凌經驗與獨立自主的愛情觀文本,逐步建立以「女性」為基礎的粉絲群體。  第二、《玫瑰少年》不僅迴響巨大更是蔡依林倡議平權高度提升極其關鍵的「劃界」歷程,她不只將暗櫃搬上了金曲殿堂,更大大彰顯了同志的驕傲論述,她召喚的不僅僅是男同志而是整個LGBTQ,此差異化

使得第一個公開挺同的女神張惠妹,還有敢言特意獨行操演的張懸都望塵莫及。在此同時也發現,蔡依林倡議平權不但出於本心更是不計得失,而其最實質巨大的貢獻便是,《玫瑰少年》一曲鋪天蓋地的宣傳力道與獲頒金曲獎的效應,促使《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推動,得以深入校園讓青少年感同身受,尊重並善待身邊與自己不一樣的人。  第三、蔡依林不再是一個被完美包裝的人偶,也不僅是努力精進的跳舞機器,她已昇華為介入創作製作的藝術思考者。她可以唱跳自如,也可以扮裝敢曝,更可以蘊涵創意感動等內化元素。再也沒有框架與包袱,勇於嘗新敢做自己,選擇更多不一樣的事情。

願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時

為了解決張懸演唱會的問題,作者DTT 這樣論述:

成為有趣而不扭曲的人, 過努力但不糾結的人生。   出版4個月,熱銷15萬本!   出版2個月,即榮登「當當好書榜」2017年度文學類第18名!   持續41天,即時榜暢銷第1名!   新浪微博亞洲好書榜第3名、新浪微博讀書類話題榜第1名!   豆瓣評分9.2!新浪微博hashtag高達1084萬!   成長,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   生活終將給予我們答案,或早或晚。   理想照進現實的絕望,   她說,「看清過熱望之下,才能煎熬到熱愛之上」。   初遇時的歡欣,告別時的感傷,   她說,「重來一次,我們仍然學不會好好告別」。   遭遇挫折,經歷失敗,終於敢於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她說,「承認軟弱的那一刻,我覺得輕鬆」。   結束的,已然結束;相逢的,終將遇見,不早不晚。   41篇暖意縈懷的生活感悟,讓你不畏將來,不念過去,   在忙亂的世界中守住內心的安定和富足。   「要相信,每一種選擇都有遺憾,而每一個遺憾都會有轉機。」   ▌要做「有用」的人,過有趣的人生   真正心態開放的人,包容不同,接納新生。他們不會以自己的「是」,隨便去定義別人的「非」,是隨著生命的流淌,總能發現美好的人。   ▌每一種選擇都會有遺憾,每一個遺憾都會有轉機   時間很強大,會把我們打磨成意想不到的人。但也意味著這種改變,是自然而然、因為經驗和經歷的累積逐漸融會貫通的事。  

 ▌不辜負自己,別虧待光陰   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生命中,我們經歷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合我們的理解與自尊。   ▌最好的,時光會篩選給你   善良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卻並不意味著無差別地忍讓和無限度地委屈自己。更為成熟的為人之道,並不是毫無原則地退讓和容忍,而是有能力去明辨是非,以及恰當地設置個人的「委屈界限」。   ▌哪一種愛情,不是摸著石頭過河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大多數經營的也不再是激情短暫的戀愛關係,起碼都是三年起跳的,不過也正是因此才讓人更加難過,就好像跑馬拉松,陪著你跑的人突然消失了,終點站

著的卻是另一人。           作者簡介     DTT       專欄作家。文學影視專案策劃編輯,曾任職於阿里巴巴、愛奇藝等公司。   自我診斷是「過期少女」及「間歇性中二病患者」。   有人害怕獨處,有人享受獨處,而她無疑屬於後者。因為她愛自己,更愛屬於自己的一個人的時間。她精心製作每日的早餐,她說這才是她起床的動力。在不用出門的日子裡,她窩在沙發裡和貓咪一起看書,很多很多的書。   以筆名DTT出版了長篇小說《時光機》,文章見於《最小說》、《花溪》、《女友.校園》、《HANA》、《Elle》及《風尚志》等中國各雜誌媒體。   這本暖心散文集,是作者對現實生活、對職

場、對感情、對自我實現的個性化理解,在庸俗生活裡的孤獨、迷茫、彷徨和失望,如同你我。      微博︱@DTT的時光機   微信︱cube-sugar1206   輯一 要做「有用」的人,過有趣的人生 真的,好想成為一個對世界有用的人 那條未曾踏過的路 人生,就是細細地吃好每一餐飯 致我們三十而立的天真任性 老地方相見,如果你發現你還有留戀 不要對這個世界失去好奇心 要過有趣的人生,變成有趣而不扭曲的人 不用那麼努力的,如果痛苦的話 輯二 每一種選擇都會有遺憾,每一個遺憾都會有轉機 她拔根而起,把自己活成了一座移動的島嶼 每一種選擇都會有遺憾,而每一個遺憾都會有轉機 不要因為「窮慣了

」,就躲開上帝派發給你的糖果 承認軟弱的那一刻,我覺得輕鬆 幸好還有一些人,在過著你念而不得的生活 在愛情中,別迷信等待 有一種自信叫不把自己太當一回事 輯三 不辜負自己,別虧待光陰 看清過熱愛之下,才能煎熬到熱愛之上 「你都不知道我有多努力」 失敗只是失敗,成功才會帶來成功 不辜負自己,別虧待光陰 活著,是一件多麼寂寞的事 我們終將變成無法無天的中年人 我好像自己生活裡的寄居者 當你感到絕望時 身體都知道 輯四 最好的,時光會篩選給你 你這麼善解人意,想必一定沒有人懂你 我不再飲酒,只因你在另一個城市 給絕交的朋友寫一封信吧 你是花,我便是愛麗絲 重來一次,我們仍然學不會好好告別 你如此

特別,只因你是我的 希望歲月,忘了我爸 榮休結業,有緣再見 輯五 哪一種愛情,不是摸著石頭過河 女性,收起你的聖母心 絕情,是分手最大的善意 我的輸入法還沒有忘記你 談了好久的戀愛突然就分手了 兩個男人,一隻貓 被辜負的總會被償還 我很好,那麼你呢? 「非你不可」和「不妨一試」 失而復得最珍貴   自序 海海人生,畢竟有限,盡可能不虛此行 ——寫給臺灣讀者的話 我常說,臺灣之於我是一種情結。   大抵不過早期的文藝啟蒙多是來自臺灣,無論是臺灣電影、偶像劇,還是流行音樂。在早期資訊欠發達的時期,曾嘗試在Yahoo!的一個語音聊天室結交臺灣網友,好不容易拾獲一個興趣相投的筆友,一封信

往來一個月,每次收信都像是一次狂歡。   後來喜歡上了五月天、陳綺貞、張懸、陳珊妮、黃小楨、Tizzy Bac,臺灣便是歌詞意境搭建出來的溫柔鄉。可是自從二○一一年開放自由行之後,計畫中的臺灣行卻一直未能實現,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欠缺一個恰當的時機或是心情。終於在錯過了《人生無限公司》的北京場,阿信十二月生日上海場之後,意外地得到兩張桃園跨年演唱會的門票。據說,原「po主」要趕去河岸留言看1976樂團的演出。好像喜歡五月天這件事,變得越來越閒散輕薄,可有可無,只在某些特別的時刻以供緬懷,就像我們對待青春的態度。   二○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九份一直在下雨,接踵的傘尖不停地敲著前後左

右、高矮不一的人頭,被後面女生敲得沒脾氣回頭,嘖嘖聲帶著熱氣,剛出口就被消融在滿街甜膩膩的氣味裡。這是一個新舊交替的重要時刻,需要微笑。二○○五年陳綺貞被問到創作《九份的咖啡廳》的初衷,她說九份原來只有九戶人家,每個人下山買東西都要順便買九份,由此而得名,她以為九份會是一個特別原生態的地方,結果驚訝地發現「7-Eleven」等代表著現代商業文明的事物早已經遍布,所以她寫了這首歌,來隱喻一個人因為成長、改變而帶來的不復往昔的失落感。十九歲時的她寫下這首歌,參加比賽,被唱片公司注意到,開始走上舞臺,從只在家裡彈琴唱歌的女大學生,變成好多人心目中的文藝女神。這首歌也像是她人生重要的轉捩點,帶有一點預

言的性質。   朋友圈裡還在繼續著十八歲的照片接力,因為過了今天,「九○後」的最後一群人也要告別十八歲了。年輕不等於美好,不是每個人的十八歲都堪稱為芳華。十八歲那年,我在耳朵上打了三個耳洞,去小髮廊燙了一頭大媽卷,被劣質藥水洗禮過的頭髮斷裂成一截截,不經意就落滿肩頭。那一年體重達到三十年來的巔峰,我拍了人生第一張身分證件,像三十八歲。我患上一種被醫生稱為「青春期憂鬱症」的病,一整夜睡不著覺,跟腦子裡另一個聲音不停爭辯,莫名其妙就流下淚來。   我在週記本裡寫下滿頁絕望,年紀輕輕的國文老師用紅筆批註:「可以失望,但不要輕言絕望」。大概在她的理解裡,小小少年總愛強說愁,濫用詞意。   要我並

不留戀十八歲那一年。   我時常覺得我們過度誇張了年輕的意義,輕易把年輕和美好劃上了等號。年輕人時常不善良,太過意氣風發,缺乏對世間苦難的理解和悲憫,不屑的口吻裡充滿惡意。   年輕的時候總該和自由拉扯不上什麼關係,不能自由選擇留什麼樣的髮型,不能決定什麼時候歸家、睡覺,我們的時間被拆分成四十分鐘一段一段,被大小考試、排名追著跑,每次家庭聚會都要被推舉出來說吉祥話,以致於成年之後的聚會一到舉杯我就滿心緊張。而這種不自由的真正來源,是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明碼標價的,無從判斷犯錯的代價,也無所謂勇於承擔。我們的叛逆是一種孤勇,浪漫卻無用。   我很喜歡一個朋友寫下「去他媽的十八歲,現

在的我最珍貴」的豪言壯語,就像陳信宏曾經說過的「怎麼辦,好不容易才喜歡現在的自己」。那幾個從行天宮二樓前座小房間走出來的大男生,都年過四十了,在臺上開著帶點顏色的玩笑卻一點都不油膩,阿信被瑪莎虧「女粉絲對著他流口水」時還是會有點一臉靦腆的假正經。用實力證明,你看,變老變胖也不是一件很不OK的事。   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時光機》跟五月天的某張專輯同名,講述的是一個少年通過一部聯通過去的手機,固執地試圖去改寫歷史的故事。而《願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時》則多了一些對於時間流逝的坦然,終於有勇氣向前看,開始相信「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

準備好,準備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那裡,隨時準備開始。」   《願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時》或許不是一本「合格」的勵志書,恐怕也很難有迎合市場的勵志觀點,這裡沒有立竿見影的人生指導,不輸出非黑即白的「簡化版」價值觀。畢竟人越成長,越發明白人生的複雜,並非一句「人生不設限」便能穩妥安放。人生的艱難,往往囿於人性的微渺、匱乏和侷限。所以我喜歡《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反英雄主義色彩,賦予一個個單一個體「不完美」的權利。人生的大部分困境便是無法接受自我的平庸和侷限,無法給平凡人生以寬待。   三十歲之前我信人定勝天,迷信成功人士的成功特質,並試圖模仿和吸收。三十歲之後我有點相信人的氣質類型多半是先天

決定的,擅長什麼,喜歡什麼,趨於熱鬧還是鍾情孤獨,都是寫在基因裡的程式,無法強制改變。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就是一成不變的,時間很強大,會把我們打磨成意想不到的人。但也意味著這種改變,是自然而然,因為經驗和經歷的累積,逐漸融會貫通的事。   所以得坦承自己身上理想主義不接地氣的屬性,即便那是看似和成功沒什麼關係的屬性,不要逃避它,不要強行否定並試圖改變它,找到縱容這種屬性的領域,找到欣賞這種特質的同伴,即便這種抱團不一定讓你更有錢、更成功,但至少讓你覺得溫柔和溫暖。   所以大概《願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時》就是這樣一種存在,像三五好友,夏夜小酒,互訴的體己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失意,不

會真的像朋友圈裡活得那麼活色生香。而我們卻不放棄對於「至純至真」的期待,交想交的朋友,愛想愛的人,努力不活成「初心」的反面,盡力不要變得庸俗。   也相信,步履不停,漫漫長路上總會與美好不期而遇,在恰好的年華,以恰當的方式。一切都那麼恰逢其時。   人生,就是細細地吃好每一餐飯 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我什麼都喜歡跟她一起做,唯獨不喜歡跟她一起吃飯,因為她對「吃」這件事過於清心寡欲。晚餐經常就是兩三片餅乾,或者清水煮個掛麵。她並不是節儉,她買價格不菲的衣服和包包,只是對吃毫無興趣而已。 我們每次一起出去玩,總會因為吃的問題不歡而散。她覺得我對於吃太過鄭重,而我卻總是抱怨她飲食過於浮皮潦草,

一個連吃都不喜歡的人,怎麼會熱愛生活?她新房落成,邀請我們去熱鍋暖灶,我興致勃勃地赴宴,以為就算沒有珍饈美味,也至少會準備幾個家常小菜吧,沒想到卻只有一鍋粥而已。 我一邊喝著清粥一邊在心裡發誓,再也不會來她家吃飯了。 那天的宵夜我吃掉了整整一盒炸雞翅。 我一直認為會吃的人更有精氣神。小時候放學回家,接近家門聞到媽媽炒菜的香味便覺得開心,沒有什麼比混合著油煙味的菜香更讓人安心的了。所以後來租房,廚房便一直是我考察的重點。我固執地認為,廚房是一個家的靈魂,沒有廚房的家裝潢再精緻,也像一間客棧,安慰不了客居他鄉的遊子魂。 有一段時間待業在家,白天大多無所事事,看書、觀影,或是搬個椅子坐在陽臺發呆,一

到下午四點,就像即將赴約一般,換好衣服出門買菜。 那是一條食物氣味十足的街,道路很寬,兩旁是遮天蔽日的大樹,遠遠望去是一片綠色的穹頂,人行道兩側熱鬧地擠滿了便民小店,有賣煎餅的,有賣水果蔬菜的,五穀雜糧一應俱全。 我總是跟在大媽後面,有樣學樣地挑選、砍價,順便交流一下烹飪心得。有一家賣醃滷製品的店,胖老闆格外和氣,總是額外贈送一小份小菜,讓一個人的晚餐也能豐滿充盈。在那條街上生活了三年,即便只是下班路過,老闆也會在櫃檯後笑著招呼,像是只存在記憶裡的鄰里情誼。 我的一切日常所需,幾乎都能在這條街上解決。樹蔭下經常會有幾個大爺下閒棋,我有時也會混在人群裡看一下子,在一著險棋之後頻頻嘖嘴。 這條街上

的市井氣息,消解了我對人生的焦慮不安。那些體現在斤兩之間的計較,分毫之間的精明,那些降格於柴米油鹽之中的對生活的熱衷和執著,比書本上的格言警句更能安撫人心。我外婆常說:「只要還能吃,天就不會塌下來。」

國家面前無愛豆?臺港藝人認同爭議事件中的中國網路國族主義

為了解決張懸演唱會的問題,作者楊鎵民 這樣論述:

  「國家面前無愛豆(偶像)」意指當涉及國家政治問題時,即使是自己喜愛的偶像也得往後退一步。這句近年出現於中國社會的流行語,彰顯了國家利益至上的愛國激情。因此本研究以此現象為研究核心,以臺港藝人認同爭議事件為例,分析中國官方新聞、官方微博帳號與藝人微博帳號的網友評論,進一步歸納出中國網路國族主義的特徵。除此之外,本研究引介文化迴圈理論,從再現、認同、生產、消費、規範五個面向,深入探討臺港中影視產業如何受到國族認同議題的影響,演變為今日的樣貌。研究問題包括中國官方新聞報導、官方微博帳號與藝人微博帳號網友評論再現的「臺獨」與「港獨」想像為何?是否具有差異?總體而言呈現如何的中國網路國族主義特徵?

再者,本研究也試圖拆解受到政治認同影響的兩岸三地影視產業發展的文化迴圈樣貌。  本研究結合量化的語料庫分析與質化的論述分析,主要研究發現:第一、中國官方媒體報導強調臺獨不提港獨,彰顯臺港各自與中國在政治、經濟關係的差異,官方試圖建構臺灣與中國的想像共同體,拉攏臺灣民眾;相反的則對於香港藝人認同爭議縮限於雨傘運動是否違法的討論,並區別香港社會為他者。第二、官方微博帳號的貼文影響網友的國族仇恨對象建構,從抵制藝人轉移到其經濟來源(導演、經紀公司、廣告主),封殺藝人在中國發展的可能性,合流於官方意志,彰顯了「官辦激進民族主義」的特徵,然而線上愛國運動也一定程度凸顯出不可控性。第三、在討論網路國族主義

,本研究認為以網際網路為主的數位科技,在建構國族認同上具有三種特性,包括溝通模式的多樣性、國族建構與想像過程的多義性,以及跨國/跨境論述對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