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雨 下 不 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形容雨 下 不 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佐野洋子寫的 老伯伯的雨傘 和茱莉安.柯普科的 希望之翼:倖存的奇蹟,以及雨林與我的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步步 和橡樹林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形容雨 下 不 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伯伯的雨傘

為了解決形容雨 下 不 停的問題,作者佐野洋子 這樣論述:

  日本厚生省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推薦文化財   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產經兒童出版文化推薦獎   緊握著,是愛;放開心,是真愛!   佐野洋子愛的精采辯證之作!   老伯伯有一把大黑傘,他非常喜歡這把黑得發亮的大傘,到哪裡都帶著它,但他卻怕傘被淋濕而從不打開它。有一天,當他在公園裡休息的時候,突然下雨了,一個小男孩跑過來,想跟老伯伯一起撐傘,老伯伯會打開他的傘嗎……   《老伯伯的雨傘》是佐野洋子繼《活了100萬次的貓》之後,另一本膾炙人口的作品。書中的老伯伯太珍愛他的傘了,下雨天竟然怕它淋濕而不撐開它,看來愚鈍好笑的故事,實則暗諷了諸多愛

的不得當。 這個乍看之下乖僻的歐吉桑緊抱著傘,就像我們每個人都多少有過的因為太喜歡而過度保護某些東西,為其做出許多傻事。也像是某些我們緊抓不放的原則,而落入不知變通的窠臼。佐野洋子藉這位看起來有點傻氣的老伯伯,來傳達「轉念」這個老生常談,提醒我們別總是被「執念」所綁架,當我們將心中的看法轉個彎,就有機會發現雨滴打在傘上的美妙感覺,就能發現新的體驗所帶來的喜悅,也能讓我們所愛之物有機會發揮他們最重要的才能與功用。   本書中,佐野洋子運用大量藍黑色來表現老伯伯的拘謹與下雨天的陰鬱感,並且透過豐富的布局,從老伯伯的拘謹、到中間高潮轉折、再到放開後的輕快,層層推進,節奏流暢。文字上則運用狀聲字形容

雨聲,讀起來如歌一般輕快,也描述許多下雨天會看到、聽到的情景,非常適合與孩子共讀,是親子共享圖畫與朗讀樂趣的最佳圖畫書。 名人推薦   林玫岑(Ruby的繪本世界 部落格格主)   許婷婷(藍莓媽咪【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創辦人)   陶樂蒂(繪本作家)   游珮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劉思源(童書作家)   齊聲推薦  (以上順序根據姓名筆劃排列)

形容雨 下 不 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日雙塔 #東雙塔 #瘋系列
入夜後接連磅礴大雨
騎行將近400公里之後
止不住的睡意的半夜3點
即將面臨11公里爬升500公尺毫無路燈的壽卡
夥伴們緊緊相依彼此的車燈
一日東雙塔真的騎得完嗎?

一日東雙塔上集在此🎬 ►https://bit.ly/2V0am9M

單車人都是抖M的瘋子
除了用瘋子我想不到其他形容詞
但最棒的人通常都是瘋瘋:)
All the best people are bonkers

此片獻給每一位征戰東雙塔的勇士們
以及觀賞影片的你
希望能帶給你面對挑戰的動力

如果你很喜歡我影片
每個月請我喝咖啡的概念支持喲!►https://bit.ly/3pNeLHO

東雙塔相關資訊
|拍攝時間|2021.02.27 - 2021.02.28
|距離|474公里
|爬升|4500公尺
|騎行路線|福隆國小→台2線→宜蘭→蘇澳→7-11蘇濱門市(檢錄點)→蘇花公路→→崇德→全家新城太魯閣門市(檢錄點)→台11線→牛山蕃薯寮熱食區(檢錄點)→7-11豐濱門市(檢錄點)→達仁→7-11睿豐門市(檢錄點)→台9線→壽卡鐵馬驛站(檢錄點)→縣道199→旭海→縣道199甲→縣道200→滿州鄉→風吹砂→台26線→臺灣最南點停車場(檢錄點)

東雙塔勇士們|康康、家維、Miles、Alan、Kaijun、Polly、聊落去、名泰、Larry、砲哥、阿信、小妞、法克
後勤支援|momo、小玠、阿甘、Eva
特別感謝|法克、momo、阿甘、Tim


拍攝器材|GoPro Hero 9 Black、GoPro Hero 8 Black、Insta 360 ONE X2、Insta360 ONE R、SONY A7III、Nikon D750、SONY RX100M7
後製軟體|Adobe Premiere Pro、Insta360 studio


還想看更多運動分享 !
逛逛我LINE生活 ► https://bit.ly/36Hjp1x
訂閱我YouTube頻道 ► http://bit.ly/2SosGWD
按讚我Facebook專頁 ► http://bit.ly/2S6aJgr
追蹤我IG專頁 ► http://bit.ly/2St4MJu
伊娃Eva部落格 ► https://evavlog.com/

希望之翼:倖存的奇蹟,以及雨林與我的故事

為了解決形容雨 下 不 停的問題,作者茱莉安.柯普科 這樣論述:

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排行榜!   在生與死之間,我對事情有了全新的看法。我學到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尤其是生命;從那之後,我把每一天都過得像是最後一天;還有對於自然的敬畏之情。   ※ 第一手珍貴照片,首度披露茱莉安的童年及少女時期、失事的飛機殘骸、神祕又迷人的雨林風情。   閱讀此書有多重的樂趣與收穫。   對喜歡看冒險故事的人,這是個既精彩又真實的歷險過程。對於喜歡純文學創作的人,這是部感人的生命故事。對於關心環境生態的人,這本書也提供了從另一種角度來認識熱帶雨林,同時也了解目前生態環境所面對的挑戰。 ─李偉文∕牙醫.作家.環保志工   1971年12月24日,17歲的茱莉安和母親在秘魯登

上了一架蘭薩航空的班機,準備與父親一同歡度聖誕節。班機起飛後不久,就撞進了一場詭譎的雷暴中,令人心碎的悲劇就此發生。91名乘客罹難,只有一名少女從三千公尺高空墜落到秘魯的雨林中,奇蹟的僅受到輕傷。   她就是茱莉安,這場驚動全世界空難的唯一生還者。   由於茱莉安從小就跟著研究秘魯雨林生態的父母住在叢林裡,從空中墜落雨林後,她靠著父母教導的叢林法則,順著水源找到人跡,回到文明世界。然而這11天的求生歷程,其艱辛、絕望、掙扎,不僅難為外人道,更是對意志力的一大考驗。   經過40年的沉澱後,茱莉安終於打破沉默,敞開心房,將自己在叢林中的童年、父母對保護雨林的努力、空難事件的始末、獲救後對生命的省

思、背負著「倖存者」之名帶給她的壓力和質疑,娓娓道來,真實、心痛、溫暖地交織出一段啟發人心的奇蹟之旅。她的故事,也讓我們重新帶著敬意與謝意,看待地球的環境以及人類身處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簡介 茱莉安.柯普科(Juliane Koepcke)   她沒離開那架飛機,是那架飛機離開了她。 ─韋納.荷索,紀錄片《希望之翼》導演   茱莉安.柯普科(迪勒)出生於1954年,在秘魯的利馬及雨林中長大。她的父母是知名的德國動物學家,在秘魯的雨林中成立了潘瓜納研究站。她的母親瑪麗亞.柯普科是秘魯重要的鳥類學家,父親漢斯-威廉.柯普科是一本包含所有動植物世界生命型態的重要著作之作者。   茱莉安17歲時,

經歷了一起改變她人生的墜機事故,那處茂密的雨林是罹難者生命的終結點,卻也是讓茱莉安得以重生的地方。此外,充滿生命力的雨林生態,也帶領她進入動植物迷人的世界,認識自然的法則,影響她決定和父母一樣成為動物學家,並致力於雨林的保護,和雨林建立起一種永久而緊密的連結,擴展潘瓜納並將其轉變為一座自然保護區。   茱莉安與丈夫埃里希.迪勒結縭二十年,目前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動物園擔任生物學家,每年都會回到秘魯處理潘瓜納的事物。   著名的製片人及導演韋納.荷索,拍攝了一部有關她墜機後生還故事的紀錄片,片名為《希望之翼》。 譯者簡介 林資香   台北人,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廣告碩

士。曾任職於廣告公司與航空公司,目前為文字工作者,專職編輯、寫作與翻譯,譯有《西藏禪修書》、《西藏心瑜伽2:合而為一雙人篇》、《與靈共存:一位靈魂療癒師讓亡者好走、生者安心的動人故事》等書。 【推薦序1】一個希望與重生的故事∕李偉文【推薦序2】「救命」的雨林之秘∕蔡惠卿【推薦序3】像孩子一樣天真,像動物一樣頑強∕褚士瑩聖誕夜,1971第一章:我的新生第二章:動物圍繞的童年第三章:從父親身上學到的人生第四章:兩個世界的人生第五章:變成叢林女孩第六章:墜機第七章:在叢林裡獨力求生第八章:今日的普卡爾帕第九章:大河第十章:重返人世第十一章:倖存者第十二章:來自今生與來世的問候第十三

章:遭透了又難以忍受的不確定性第十四章:一切都不一樣了第十五章:回到異鄉的家第十六章:奇蹟再現第十七章:父女重逢和重返家園第十八章:森林的神秘靈魂第十九章:著眼未來謝辭 推薦序 「救命」的雨林之秘   有時候看一部精彩的電影,能讓你有身歷其境的震撼,但那畢竟只是「電影」,是小說家與編劇們對現實細節的白描鏤刻,為的只是要加強其藝術作品中真實的感染力。《希望之翼》這本書可不是編出來的小說,而是一位從空難中死裡逃生「墜機少女」茱莉安的真人真事!很多人死裡逃生後,都會對生命有了一種頓悟;朱莉安在墜機生還後,則是對「拯救」她的那座熱帶雨林「潘瓜納」付出實際行動:努力希望讓秘魯政府將「潘瓜納」設為自然

保護區,使她免於文明的入侵!   或許您跟我一樣曾有過這樣的想像、或者您幸運地已經有過這樣的體驗:置身原始叢林中駕著獨木舟探秘,頭頂上參天大樹茂密如蓋,幾束白光筆直地投射下來,昆蟲們在光束下飛舞。蜿蜒河道而下,耳邊有蟲鳴鳥叫,不時還有野生動物倏忽而過。哺乳動物和鳥類生活在擎天的森林裡,除了吼猴外,有水獺、野豬、貂、南美鹿、長尾鸚鵡、南美麝雉等珍貴的動物生活其中,樹葉水滴不斷滑落水中,「叮叮咚咚」的響聲迴盪出雨林的天籟,偶爾還會看到一隻凱門鱷正從沙洲處潛入水中……。其實,這不是一種幻想,因為這就是通往秘魯熱帶雨林深處的生態旅程。   秘魯共和國(西班牙語:Republica del Peru)位

於南美洲西部,西瀕太平洋,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有長達二千多公里的海岸線。平均海拔四千公尺高的安地斯山脈由南向北縱貫國土;這裡也是世界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亞馬遜河發源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國土被亞馬遜熱帶雨林覆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供養著不知凡幾的多樣性物種。   救了本書作者的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佔地七百萬平方公里(七億公頃),使這片雨林生機盎然的亞馬遜河雨林橫越了八個國家:巴西(佔森林百分之六十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包括法屬蓋亞那。亞馬遜雨林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

積的百分之二十,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是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   這本書中提到「動植物以及牠們的適應力,有著無窮無盡的多樣性;大自然不可思議的色彩變化,常常存在於最微小的細節以及細微之處……」,正是這種不斷地重新發現,讓科學家對秘魯潘瓜納這座雨林雖然已經探索四十年,仍然無法全然掌握。   「墜機少女」茱莉安.柯普科,不只在本書中生動地敘述她的人生故事,同時也因為奇蹟地從空難中生還,一般人口中的「綠色地獄」救了她一命;在亞馬遜雨林長達十一天的跋涉,使她的生命以一種神秘的方式,與這座叢林連結在一起。後來讓她矢志要繼承父母親的遺志,長期與朋友努力遊說秘魯政府把這座雨林研究站保存下來,希望能

設立潘瓜納自然保護區。目前這件事,已成了大家一起努力的共同目標,甚至數里之遙的印第安鄰居們也承諾會尊重這片土地。   茱莉安在卷末說:「氣候正在改變,河流變得乾涸,年輕人可能比他們的長輩更會看到這些情形的發生……,雨林種種難以名狀的多樣性,即便人們已研究了數十年,也只能了解構成它的一小部分而已。這座雨林,我在她上空墜機,但她接納了我,也拯救了我,還給了我這麼多;她的未來,也是人類的未來,以及我們的氣候、我們地球的未來。像我這樣跟她有著如此深厚緊密連結的人,永遠不會停止為她的生存而奮鬥!」茱莉安說,「我父母教我要愛這座雨林無盡的多樣性,最後使我得以在其中生還。」因為熟悉雨林的生態,因為愛雨林的多

樣性,所以無懼於在與林中孤獨行走,且不迷失,最後成為唯一的墜機生還者。   現在我們講生物多樣性,科學家常說自然界中的數千萬種生物,就像是數千萬個「保險箱」,每個保險箱都各有「鑰匙」藏著豐富的寶藏,而到目前為止,人類才開啟了十分之一不到,還有很多在未被開啟之前就被摧毀了。地球,就是我們的「生態存摺」,我們如果不珍惜,一是坐吃山空提早透支;或是暴殄天物,任意揮霍上天送給我們的生物資產?!   是的!墜機少女有了她要拯救的雨林,您呢?您心中是否也有一座「雨林」正等待您去拯救呢?   國際上正為了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流失而制定許多目標和行動,締約方也都認真的擬定項目與期程,但執行相關事務時,總不免碰到令

人氣餒失望的事,在此借用茱莉安父親的話,「當我們真的下定決心要達成某些事情時,我們就會成功,我們只需去想要它。」義無反顧的去拯救您的「雨林」吧! 蔡惠卿中華民國生態保育協會秘書長 推薦序 一個希望與重生的故事   閱讀《希望之翼》有多重的樂趣與收穫。   對喜歡看冒險故事的人,這是個既精彩又真實的歷險過程,除了飛機空中解體墜落地面後奇蹟式的活著之外,一個十來歲的小女生如何獨自在原始熱帶雨林中十多天的求生等待救援?除此之外,她父親在年輕時花了一年多從德國徒步、偷渡到秘魯的經歷也令人驚歎!   對於喜歡純文學創作的人,這也是一部感人的生命故事,作者回溯了她童年與父母的互動,然後在意外旅程後,追尋她

個人生命意義的過程也令人深思。   對於關心環境生態的人,這本書也提供了從另一種角度來認識熱帶雨林,同時也了解目前生態環境所面對的挑戰。   熱帶雨林,是分佈在赤道兩側到南北迴歸線之間的美麗綠色環帶,但這幾十年來,已經消失了一半,破碎成三大塊──包括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以及亞洲南部延伸到澳洲北部。根據聯合國與世界銀行進行的研究報告,熱帶雨林每分鐘就消失了七十二英畝;也就是說,每秒鐘有一個足球場面積大的雨林為了養牛、種咖啡、製作傢具、造紙……而被砍成光禿禿的旱地。   雨林被稱為「地球的肺」。雨林透過樹木的光合作用,提供動物呼吸的氧氣,同時蘊含了全世界除了冰河、冰山以外三分之二

的淡水總量,是地球上僅次於海洋的最重要大氣中水分來源。因此,雨林對於全球氣候型態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也是全地球最重要的儲存碳之處──因為雨林能夠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樹木裡──雨林的消失,會使得全球暖化的速度加快,產生連鎖反應。   熱帶雨林也是全世界物種最豐富的地方,雖然只佔全球面積百分之六,卻有百分之六十六的生物生長在這裡。科學家估計,全世界的物種大概有一千至三千萬之間,但是至目前已確定的才不過一百七十萬種;隨著熱帶雨林的迅速消失,不知道有多少物種,在人類還沒有發現、分類、鑑定以前,就從此滅絕。   有人形容,雨林消失的狀態,好像是全球唯一的一本生物學百科全書,正被我們一頁一頁的撕毀。這些

消失中的物種,有如航行中的飛機逐一脫落的螺絲釘一樣,總有一枚鬆脫,就會使得飛機解體而墜落!   不過或許也如同作者從空中墜落後再重生一般,希望透過這本書的省思,對環境的保護,也能經由民眾的覺醒而帶來新的希望。 李偉文牙醫.作家.環保志工 推薦序 像孩子一樣天真,像動物一樣頑強   很多人問我:「你常搭飛機,看到墜機事件的新聞,難道不會怕嗎?」   我總是回答說:「過馬路,其實也很危險。」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泛非航空公司8U771次航班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墜毀,一百零三人遇難。十歲荷蘭男孩是此次空難的唯一倖存者 。   二○○九年六月三十日,從葉門首都薩那飛往科摩羅群島的航班在機場附近

墜毀,一百五十二人遇難,只有十三歲的科摩羅裔法國籍女孩巴希阿.巴卡里倖存。 儘管她不怎麼會游泳,而且也沒有救生衣,但她緊抱著一塊飛機殘骸隨波漂流了整整十三個小時,最後在印度洋獲救。   二○○七年十月二十八日,一架小型飛機因天氣不佳,在加拿大落磯山脈附近冰封的河床上失事墜毀,飛機上兩名成年人當場喪生。但不可思議的是,機上一名三歲女童凱特.威廉姆斯居然幸運生還,而且當時坐在兒童安全座椅上的她只受了點輕傷。   這些空難倖存的例子,都指向共同的特點:在空難中奇蹟生還的,就像許多意外墜樓的生還者,大多都是年紀小的孩子,所以像我這種已經是「阿北」級的,恐怕沒什麼機會了。是否因為他們的身體比較小?比

較柔軟?還是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恐懼,所以反而能夠活下來?雖然這樣說,心裡也難免會想著,如果有一天,空難發生在我這每年平均有一百天會搭飛機的重度旅行者,而我在落地的剎那,有幸活下來,從此將會如何改變我的生命?   一九七一年聖誕節前一天,來自德國年僅十七歲(已經比所有其他生還者年紀大上一截)的茱莉安,和母親瑪麗亞在秘魯首都利馬市登上了秘魯一家安全紀錄欠佳的蘭薩航空公司五○八航班客機,從機場起飛前往普卡爾帕要跟家人團聚過節,起飛後半小時,當抵達三千公尺高空時,飛機進入一個空中雷暴和嚴重氣流騷亂的區域,同時很可能遭到了雷擊,飛行員失去控制,飛機很快地向下俯衝墜毀在亞馬遜河流域樹木異常茂密的多山地區。

茱莉安是那次空難九十二名乘客及機組人員中唯一的倖存者。她的父母都是德國有名的動物學家,當時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裡管理著一所野生動植物研究中心,後來,茱莉安也承繼衣缽,成為德國慕尼黑一位非常成功的動物學家。   事發後,因為亞馬遜叢林茂密,救援飛機和搜救人員無法斷定這架客機墜毀的詳細地點,所以僥倖存活的茱莉安被困在陌生的叢林中。所幸,已經跟著父母在熱帶雨林居住一段時間的茱莉安,謹記父親教她在叢林中求生的技能,先找到一條小溪,沿著小溪走到小河,沿著小河走到大河,總會走到有人煙的地方,或是找到容易被搜救人員看到的地方而獲救。   十天後,幾近筋疲力竭的茱莉安終於在河邊看到了一艘小筏和一間小屋,於是她守

在那裡,等到隔天,果然被一組秘魯伐木工人發現,並且送到鄰近的小鎮。她的傳奇甚至在二○○○年時被德國導演韋納.荷索拍成紀錄片《希望之翼》。   我之所以說那麼多,其實是為了提醒自己,要在意外中成為唯一的倖存者,不是可以透過努力就能夠辦到的,所以與其因為憂慮這些不是個人可以控制的災難、意外,以至於無法盡情去好好享受生命,或終其一生如小型嚙齒動物般在恐懼中謹慎生活,其實是愚蠢而可笑的。   我們有幸活在這個危險的世界上,最好的求生技巧,原來只有兩個,一是要像孩子一樣天真,二是要像動物一樣頑強。天真讓我們在情勢最惡劣時,不會被恐懼侵蝕;頑強則讓我們即使在最苦的刀鋒下,仍能堅持榨出生命的每一滴甜液。  

 與其期待自己是最受到上天眷顧的那個幸運兒,就像堅信自己會中樂透頭獎那樣可笑。我寧可期許自己努力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能天真而頑強的走在夢想的路上。奇蹟生還固然美好,但是別忘記,我們的生命本身早就已經是個奇蹟,失去根本的天真浪漫、失去逆境生存的能力,就算活超過一個世紀,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比空難更加不幸的漫長折磨。   不信的話,你不妨問在同一場空難中失去母親的茱莉安,活下來不一定比死去容易,但既然活下來了,就不能糟蹋生命中的每一天。至於其他的幸與不幸,終究都只是無關緊要的枝微末節而已。 褚士瑩作家.旅行家.公益家.夢想家 聖誕夜,1971從利馬(Lima)飛往普卡爾帕(Pucallpa)的班機,

只需大約一小時飛行時間。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前三十分鐘的飛行再正常不過。我們的同行乘客興致高昂,每個人都因急於返家過聖誕節而興奮不已,行李箱中塞滿了禮物,就等著起飛。大約二十分鐘過後,機上開始供應簡便的早餐,有三明治和飲料。接下來的十分鐘,空中小姐已經開始清理我們這些區了。然後,冷不防的,我們撞上了一場暴風雨的鋒面。這次是我前所未有的經驗。機長並未避開它,反而直接飛進那個地獄之釜。外頭明明是白天,我們卻像是被黑夜包圍,來自四面八方的雷電交加。就在此時,一股無形的力量開始搖晃我們的飛機,彷彿它是個玩具般。座椅上方的置物艙被猛力撞開,各式物品紛紛掉落到尖叫的人們頭上:提袋、花、包裹、玩具、包

裝好的禮物、夾克外套、衣服等,像下雨般重重地打在我們身上;三明治托盤和紙袋在半空中飛舞,喝到一半的飲料飛濺在我們的頭上、肩膀上。每個人都嚇壞了,尖叫聲和哭聲不絕於耳。在搭上那班一九七一年聖誕節前夕的飛機前幾週,我才剛跟全班同學去了一趟為期八天的旅行。我們飛去南部的阿雷基帕(Arequipa),我給祖母的信上還寫著:「這趟飛行真是棒極了!」當我們飛回利馬時,飛行途中相當顛簸,許多同學都覺得身體不舒服,但是我卻一點兒也不緊張,甚至還滿享受那種搖擺的樂趣。我是那麼的天真,一點兒也沒想到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但是,我的母親並不喜歡坐飛機,她常說:「這樣一隻用金屬做成的大鳥起飛到天空中,是完全違反自然的。」

身為鳥類學家,她看待這件事情的觀點跟其他人並不一樣。在她某趟飛往美國的途中,一顆故障的引擎已經給了她一次飽受驚嚇的經驗;即使飛機仍然用另一顆完好的引擎平安地降落了,她還是焦慮不安地捏了一把冷汗。「希望會沒事。」母親說。我可以感覺到她的憂心,而我自己仍然相當平靜。接著,我突然看見飛機的右翼上方,出現令人眩目的白色亮光,不知道是一道擊中右翼的閃電,還是發生爆炸。我失去了時間感,分辨不出那是持續了數分鐘,還是只有幾分之一秒;熾烈的光線讓我什麼都看不見。 猛烈晃動中,飛機的翼尖往下急遽墜落。即便我一直坐在後方靠窗的位置,卻可以看到整個座艙的走道落在我的下方;物理定律已被暫停,這就像是一場地震。不對,這

更糟,因為我們現在正加速往下掉,我們正在墜落。人們驚慌地尖叫、淒厲哭號的求救聲,筆直墜落的飛機引擎發出的咆哮聲,日後在我的夢中不斷反覆出現,吞噬了我。然後,在一切混亂之中,我聽到母親異常清晰而平靜的聲音:「現在一切都完了。」今天我瞭解了,她在那一刻就已經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而我卻還懵懵懂懂。接著,一陣強烈的驚懼抓住了我,因為我的眼睛、我的頭,不,我整個人已完全被飛機深沉的怒吼淹沒,機頭傾斜到幾乎是垂直地往下掉,我們正筆直墜落。但這次的猛墜,感覺卻好像只持續了不過一眨眼的時間;下一刻,人們的哭號靜默了,引擎的怒號也被抹去了。我的母親已經不在我身旁,我也已經不在飛機上。我仍然被綁在我的座位上,但是

,只有我一個人。在一萬英呎的高空上,只有我一個人。而我正在下墜,劃破天空……在地球上方大約三千公尺處。第一章 我的新生很多人奇怪我怎麼還能繼續搭飛機,因為我是極少數在高空下的空難倖存者之一。那是一場發生在秘魯雨林上方幾近一萬英呎高空的大災難,不僅如此,墜機之後,我一個人在叢林中掙扎了十一天。當我從空中墜落時,我才十七歲。事發至今,我已經五十六歲了,正是最適合回顧以往的年紀,也是一個與其他人分享回憶的好時機,正視未癒合的舊創傷。經過這麼多年,那些回憶仍然鮮明如昔。在那場事故中,我是唯一的生還者,而這個事實改變了我的下半生,指引我一個新的方向,也引領我走到今天這一步。當年,全世界的報紙都在報導我的

故事,許多是半真半假以及與真實事件幾乎無關的報導,這些報導使得人們直到今天還是會來詢問我關於那次的事故。每個在德國及秘魯的人似乎都知道我的故事,但幾乎沒有一個人清楚瞭解當時真正的情況。當然,經過十一天在「綠色的叢林地獄」中掙扎求生,要清楚地記住所有發生的事情,並沒那麼容易。我仍然熱愛雨林。事實是,對我來說,它從來就不是一座「綠色的地獄」;當我從那樣的高度猛墜到地面時,雨林救了我的生命。若非叢林的樹葉緩衝了我下墜的力道,我絕不可能在地面的撞擊之下活命。當我失去意識時,雨林為我遮蔽了熱帶地區的熾熱陽光,之後又幫我走出這片渺無人煙的荒野、找到返回文明世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