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黎雋維,陳彥蓓,袁偉然寫的 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 和迪恩•霍克斯的 建築的想像:建築環境的技術與詩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建三乙後現代建築也說明:圖三漢光建築師事務所. 圖四澎湖的青年活動中心(註五).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age 4. 後現代建築. 3. (三)歷史主義派(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蜂鳥出版有限公司 和北京大學所出版 。

逢甲大學 建築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宋玉真所指導 潘美玲的 當代建築空間文法與符號描述系統研究- 以姚仁喜作品為例 (2021),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喬姆斯基、句法結構、符號學、姚仁喜、描述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程代勒所指導 周淑安的 中式園林轉化變奏曲—周淑安創作論述 (2019),提出因為有 中式園林、公園、自然公園的重點而找出了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解答。

最後網站迷失的摩登| 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展覽 - Klook則補充:近年日漸覺醒的保育意識,令香港歷史建築再次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在這些築跡慢慢消失的今天,蜂鳥出版聯同黎雋維、陳彥蓓、袁偉然三位學者於誠品銅鑼灣店舉辦香港戰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

為了解決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問題,作者黎雋維,陳彥蓓,袁偉然 這樣論述:

建築探討的不只是風格與美感, 更是當代社會文化的縮影與歷史痕跡。   中環下車,以古銅色的聖佐治大廈為方向指示上班路線;   塞入觀塘,尋找地標性的圓筒形九龍麵粉廠打卡拍照;   油麻地拐彎,發現信義真理堂宛如挪亞方舟在城市中航行——   漫步在城市,歷史建築散落四周,等待我們發掘、理解再愛上。   25幢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   25個不同時空發生的社會故事,   即使都有日倒下,   我們可否趕及在拆卸以前細意聆聽? 本書特色   近年日漸醒覺的保育意識,令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再次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在這些建築慢慢消失的今天,本書希望能夠透過記錄和研究,為這些早期香港建築保留血

脈,為未來的香港建築設計發展提供賴以維生的養分和脈絡   以戰後現代主義建築作為引子,透過深入淺出的方法,邀請廣大讀者了解香港建築的現代史  

後現代主義建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當代建築空間文法與符號描述系統研究- 以姚仁喜作品為例

為了解決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問題,作者潘美玲 這樣論述:

後現代建築作為當代文化的載體,除滿足機能需求外,其外部形式應當擁有一定程度的意念表述能力及可閱讀性,近年來國際知名的建築作品亦紛紛揚棄純粹理性的現代主義而走向具地域、文化特性之潮流,為當代台灣建築帶來新的方向;而國內以姚仁喜建築師作品為此類建築風格之代表。本研究以姚仁喜建築師及其事務所作品為研究對象,梳理國際與台灣之建築思潮演進過程,由符號學及喬姆斯基句法學等理論基礎,發展分析論述及工具,並參照詹克斯等學者之理論,對姚仁喜及其事務所作品之設計句法、修辭方式,及其符號運用之特性進行研究。經由參考上述文獻理論,將姚仁喜建築師的設計作品以新理性、現代、科技、涵構及敘事等數種修辭方式進行分類,並運用

文化意指符號加以強化設計背後表達之概念,其中包含自然/地景符號、機械/科技符號、抽象/具象文化符號…等,又以具象東方文化符號為多。透過分析八十一個姚仁喜設計案例,本研究歸納出上述不同修辭風格的設計句式,並最後得出姚仁喜總體設計句式。本研究所建立之設計修詞句法分析規則,除了解析姚仁喜建築師的設計手法、探討其背後思想之外,亦為日後欲分析其他建築師的風格與手法之研究,提供可實際操作的量化分析工具與規則。

建築的想像:建築環境的技術與詩意

為了解決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問題,作者迪恩•霍克斯 這樣論述:

《建築的想像:建築環境的技術與詩意》收錄了作者最重要的十篇闡釋建築環境的論文,涉及從20世紀初的現代建築探索到二戰前後現代主義建築的核心運動以及20世紀後期的精彩建築作品,旨在強調建築設計的環境因素,如聲、光、熱等方面,並且高屋建瓴地將建築環境因素的技術手段與藝術感染力結合在一起,揭示了20世紀卓越的現代建築大師及其建築作品是如何將環境的聲、光、熱控制與藝術性的表達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這對於宣導“綠色建築”“可持續建築”的當今社會,尤其是中國當下建築界,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和現實意義。也因此,《建築的想像:建築環境的技術與詩意》既可以作為一本現代建築史書和大師案例分析著作來閱讀,也可以成為廣大建

築師的綠色建築實踐創作指南。   迪恩·霍克斯(Dean Hawkes)   是英國卡迪夫大學建築設計榮譽退休教授,也被聘為哈德斯菲爾德和新加坡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以及格拉斯哥藝術學院麥金托什建築學院名譽教授,在建築環境研究頗有建樹,除了此書外,還著有《環境傳統》《選擇性環境》等,皆由Routledge出版。   譯者前言 / 1 前 言 / 7 致 謝 / 9 引 言 / 11 第一部分:從啟蒙時期到現代 / 25 第1章 索恩、拉布魯斯特、麥金托什 —環境設計的先驅者 / 26 第二部分:20 世紀的環境:主題與變化 / 61 第2章 勒·柯

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羅 —延續與創新 / 62 第3章 “另一種”環境傳統 —埃裡克·貢納爾·阿斯普朗德與阿爾瓦·阿爾托 /102 第4章 “被服務”與“服務”的詩學 —路易士·康 / 136 第5章 我希望我能框取藍天 —卡洛·斯卡帕 / 166 第6章 適應光的建築 —西格德·萊韋倫茨 / 190 第三部分:想像與環境 / 209 第7章 作為庇護所的環境 —費恩與卒姆托 / 210 第8章 藝術博物館:藝術、環境、想像力 —莫內歐、西紮、卡盧梭- 聖約翰、卒姆托 / 222 第9章 神聖之地 —卒姆托、西紮、霍爾 / 248 第10章 空氣、泉水、場所 —瓦爾斯溫泉浴

場 / 268 部分參考書目 / 282 中英文對照(部分) / 291 譯後記 / 299  

中式園林轉化變奏曲—周淑安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問題,作者周淑安 這樣論述:

繪畫是一件可令人心情愉悅的事情,是一種享受且可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繪畫樂在其中的心境是無法用語言直接表達,當拿起繪畫的畫筆時,你可以毫無忌憚,描繪自己所喜歡的或是不喜歡的事物,用不同的色彩來點綴你所想要表達的世界,繪畫不是一件功利的事,但它可以帶給人成就、開心及肯定,繪畫的過程中,那般享受快樂喜悅的心情,只有繪畫當事者才能體會,真是盡在不言之中。中國的繪畫題材是取之大自然日常生活裡,而在儒家社會裡最早時期活躍的是人物畫,則受道家觀點和思想所激發而興起了山水畫,中國山水畫尋求自然之美,講的是「與自然合一」,最早流行在南北朝時期一批道家詩人和畫家之間。他們深思人的情緒如何對自然聲光反應,這些詩人

和畫家當有所啟發之後而訴之於藝術創作。這樣就使原始自然帶給早期道家的負面性誘惑--從人類社會中脫身出來--添加了一層正面價值。早期畫家曾經把山水用作人物畫的附屬背景;第四、五世紀,山水畫開始獨立存在。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門類豐富多彩,成就最高的恐怕是園林藝術了,早期的皇家園林或私家園林都是借景、造景而來的,如今現代社會變遷逐漸由園林發展轉換為國家公園和社區公園也是運用自然景觀和美學的特徵充分展示出來,如現代的公園景觀設計也是依「法天地,師造化」,「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中國傳統園林的寫照和精神追求。 在中國傳統園林的文化及環境意識裡,強調依循循自然法則方式,順其自然,融入自然,力求模仿與再創造自

然,貫徹達成天人和諧之道,從而融合「天人合一」的居住觀,使人與自然更能和諧相處。因此文化的養分來自於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濃密而深入的溝通和相處。跟隨著時代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性」和「人道」則為人們所重視與研究的課題,「以人為本」的觀念,已經滲透到各個社會的領域了。當前,社區或區域公園景觀環境設計越來越使人們的重視,其根本目的,是為生活在城市的人(包括老人、兒童和行動不便者)服務的,位的展現生活環境的品質,又要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在行為安全上,視覺愉悅上,舒適的心理上,使用便利上等,都是構成現代公園設計基本原則,當然公園的景觀設計內容包括植物配置、花壇式樣、草坪形狀、植物模紋、雕塑小品、

園林石配置等等。其主目的是為提供居民健康、舒適生活環境,創造生態及新穎的室內外休憩和活動場所。因此公園是成為人們生活休閒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