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點付可以買什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慢點付可以買什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章心妍寫的 生活可以過得更精緻點 和尹建莉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解答爸媽所有的教養疑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悅讀名品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劇場藝術學系碩士班 洪萬隆所指導 杜宛陵的 台灣美妝風格演化之研究(1945-2010) (2010),提出慢點付可以買什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妝扮文化、妝型、審美觀、化妝品、美妝風格。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慢點付可以買什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生活可以過得更精緻點

為了解決慢點付可以買什麼的問題,作者章心妍 這樣論述:

  懂得生活的人,能盡情領略生活的醇香,感受俗世的歡樂。   精緻生活強調的是一種品味、一種生活內涵、一種高尚的情懷、一種優雅的境界,就是要讓生活更舒心些。   精緻生活並不一定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也並不是沒有錢就不可以擁有的。      什麼是精緻的生活?有人說穿名牌、開名車,出入高級會所,走在時尚的尖端,就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有人說每天無需朝九晚五的趕著上下班,每天早上舒舒服服的喝著咖啡、聽著音樂,上上網,接著悠閒的做上自己安排好想去做的事(逛逛街、看看電影、學學烹飪、瑜珈),就是一種精緻的生活;也有人說無論上班、休閒……等,一切活動的結果及完成的時間都按照自己設想的路線進行、毫無瑕疵,就

是精緻……。      其實,每個人對於精緻生活的想法都有自己心中的打算。雖然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不同的精緻生活方法,但以內涵來說,所謂的精緻生活強調的是一種品味、一種生活內涵、一種高尚的情懷、一種優雅的境界。      對照到每個人的生活上時,簡而言之,就是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品味、更有質量、更開心、更舒服快樂些。      所以,關於精緻生活的內容,它可以是獨特的個人愛好、事業觀念、感情觀念、生活品質觀念、精神追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等。只要是個人心之所趨、性之所嚮的生活,對他來說就是最適合他自己的精緻生活了。      精緻生活講求的是沒有衣食之憂、沒有生活累贅、休閒時間充足、業餘

生活豐富的生活,是一種「心」的生活感受,是對精神世界的高雅追求,是對自然感官的感受認識。所以精緻生活並不一定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也並不是沒有錢就不可以擁有的。      ⊙⊙⊙⊙⊙⊙⊙⊙⊙⊙⊙      精緻生活是每個人心中所追求的,有了心目中的精緻生活,人生是快樂的、幸福的。快樂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尋找的一個東西,我們想過精緻生活也都是為了追求快樂。      但平心而論,快樂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感受,一萬個人,可能就有一萬種答案。就像有的人說:我什麼也不想做,就想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麼有什麼,不用操心;又有的人說:我想有事業、有金錢、有美女;還有的人說:我什麼也不想要,就想到一個沒有人認

識我的地方過著簡單的生活,誰也別打擾我……等等。是呀,我們給自己的想像空間是無極限的,可現實呢,局限得我們甚至喘不過來氣。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好像注定就要奮鬥要拼搏,是的,不這樣又怎樣呢?      你不努力馬上就被淘汰!緊張的生活給我們身心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再加上事態的冷漠,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太多的信任和理解,好像都有自己堅實的屏障,任憑外人怎麼去滲透都不會有裂痕。如此生活的日子都不像是人在過的,又從何談起快樂、精緻的生活呢?      ⊙⊙⊙⊙⊙⊙⊙⊙⊙⊙⊙      其實,讓你生活的猶如水深火熱,只是因為你不會過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也不是厄運,

而是一個人的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失去了人生的悠閒與快樂之感。      舉例來說,每天上班,我都要經過這樣一條路:它不寬不窄,不長不短,卻依然可以看著過往匆匆,或者快樂或者憂傷的人流,這讓我覺得活著的真實。      各種混雜的氣息,充滿著整個路面,有老者們的漫步,有情人們細細的低語,當然,還有一些不知道是什麼,而又無法形容的生活的味道。在這條悠閒的路上,我就擁有了不經意的充實與快樂。      一個人生活得快樂與否,生活高雅精緻與否,不能用他擁有財富的多少,擁有權利的多少來衡量的,關鍵還是看他是否有一顆懂得品味生活的心。   其實,生活給了我們很多有趣的事物可以去追逐探尋

,雖然世事繁雜,俗事、瑣事、雜事纏身,在紅塵中難得一絲清閒,但做個用心生活的人,就會是懂得生活的人。   而此時,生活也自會為你敞開一扇大門,讓你盡情領略生活的醇香,感受俗世的歡樂。   用心的人,不為大事驚擾,不為小事煩惱;用心的人,可身在局內享受樂趣,可抽身局外,跳脫窘困。雖然我們的生活很平凡,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生活,就可以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就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為精緻。   作者簡介 章心妍   心理學碩士,資深撰稿人,在處事為人、人文哲學上有很深的造詣。曾在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多篇關於成功方面的文章,見解獨到,很受讀者的青睞。   序、精緻,是一

種更開心、舒適的生活   Part 1 讓生活走進自然樸實的高雅 01.自然的生活,就是安貧樂道的生活        018 02.平凡的生活,才是最樸實的生活    024 03.依循本性過活,生活才稱得上品質        031 04.八分哲學,是輕鬆樸實的生活準則        037 05.越簡約樸實的生活,就越精緻高雅        044   Part 2 細緻規劃生活,讓人生更充實 01.你必須理解哪種生活,才是自己的精緻 052 02.給自己確立一個生活的意義與價值        058 03.錯誤追求金錢,就會失去生活的品味    064 04.合理規劃時間,讓每一天都充實

    070 05.簡化事情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開始    078   Part 3 細心感受生活所蘊含的內涵 01.用心,生活會多一份感悟,深一層體會 084 02.留心生活細節,生活會更加細緻與感動 090 03.把生活當做一門藝術,細細的品味生活        096 04.對生活的感受,比生活本身更重要        103 05.懂得感受生活點滴,人生會更有滋味    109   Part 4 優雅的生活,步伐必須放慢點 01.當我們疲於生活時,人生就已失去意義 118 02.「忙」的生活狀態,會降低生活的品質 124 03.放慢腳步,可以使人變得更心平氣和    132 04.心靈多

一份悠閒,生活就多一份富裕    139 05.慢慢品味人生美景,生活更顯精緻        144   Part 5 提高生活質量,讓生活更有品味 01.提高自我修養,才能提升個人質量        152 02.用更高層次的自己,覆蓋現今的自己    159 03.「讀書」是提高生活品味的重要條件    167 04.簡單,會讓生活更富有情致及品味      174 05.完整的人生才是高品質的生活        181   Part 6 別讓感情世界破壞了生活的優雅 01.愛情不是你想像的夢幻與神話        188 02.充實與空虛是愛情的正反兩面        196 03.不要

為留不住的愛情而痛哭流涕    202 04.守好隱私,不要被人操縱自在的生活    208   Part 7 讓心靈沉澱下來,人生會更顯高貴 01.不要讓別人的饒舌,毀了你的生活        218 02.喋喋不休的心,只會降低生活的品質    225 03.暴躁生氣的心,生活會失去安寧    232 04.唯有寧靜的心,才能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241 05.生活再不如意,也能發現生活的樂趣    247   Part 1 讓生活走進自然樸實的高雅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代都市叢林中,種種壓力致使人們活得煩累,空虛與無聊,但是你真的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嗎?我們應該根據心靈真正的聲音去找尋想要的

生活,不是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想要什麼,也不是因為別人擁有了什麼,我就一定要比他的好。 如果我們試著學會在平淡的日子裡尋找一些素色的感受,沉定一些簡單的基調,淡化一些無謂的雜質,相信我們的生活也會過的更精緻充實。 1.自然的生活,就是安貧樂道的生活 當看到高級別墅裡金碧輝煌的燈光,當看到高級車囂張的馳騁而過時,你的心裡是不是會生出絲絲羡慕?期望著某一天自己也能過上那種富貴奢華的生活?是的,可能我們每個人都對財富與奢華的生活有種羡慕,這種羡慕可能會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但是對富貴的過分羡慕卻可能會使我們走上歧路,會毀了我們的一生。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是會羡慕自己沒有的東西,如同失敗者總是羡慕成功者、

醜陋者總是羡慕美貌者一樣,窮人當然總是把富人看作是羡慕的對象。富人的生活似乎在窮人的眼中是神仙過的日子:錦衣、美食、香車、美女,還有豪宅、別墅,這一切都讓窮人羡慕不已。 而窮人的日子則差得很多:劣酒,差食,甚至可能討個老婆都困難,連住的房子也往往是簡陋不堪的。然而財富帶給一個人有可能是富裕的生活,也有可能是災難,如果你不擇手段的追求財富,財富就可能不擇手段的對付你。 所以,我們不能過分的羡慕富人,不能過分的追求財富,要知道安貧樂道也是一種幸福。富貴的生活固然很吸引人,但安貧樂道的生活也有值得羡慕之處。因為這世界上,財富並不是衡量人幸福快樂的生活指標。富人雖然擁有金錢,但許多東西金錢卻是無能為力

的。金錢買不到幸福的生活,買不到健康的身體,買不到真摯的愛情,買不到純真的友誼,買不到聰明智慧,也買不到長生不老。你再有錢,你再闊,最終你還是和所有人一樣要睡在冰冷的棺材裡。 窮人雖然最缺乏的是金錢,但是沒有金錢,窮人卻照樣可以擁有許多寶貴的東西,而且富貴的生活也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光鮮亮麗。所以說,有時候,我們真的不必過分的羡慕富人的生活。 ⊙⊙⊙⊙⊙⊙⊙⊙⊙⊙⊙

台灣美妝風格演化之研究(1945-2010)

為了解決慢點付可以買什麼的問題,作者杜宛陵 這樣論述:

從古至今,妝扮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不論敬神儀式、社交、自我形象塑造、藝術表現等,都與人類豐富的妝扮行為有關。社會風氣、歷史文化的變遷造就了人們不同的審美觀與價值觀,進而發展出多樣的形象塑造、妝扮行為與風格呈現。台灣自1945年二次大戰後脫離日本統治由國民政府接管政權後,台灣社會普遍認為化妝等同奢侈浪費,歷經電視開播、石油危機、開放觀光等重要事件,直至2010年網路盛行與資訊爆炸的時代,台灣民眾在不同文化的衝擊下觀念逐漸地產生變化,這55年間發展出何種審美文化與妝扮風格之發展,為本研究焦點。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依歷史時間順序分成5大時期,描述台灣美妝風格之發展,探討19

45二次大戰結束至2010年台灣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產品、通路等因素對台灣民眾的美妝形象的影響以及台灣美妝風格的發展歷史。經本研究之歸納,從1945-2010年台灣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教育之變遷,與其對於美妝風格之演化之影響,發現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教育是美妝行為的基石,產品、行銷、通路是使美妝行為豐富多元的推動力。而1945-2010年台灣美妝風格的演化,在審美觀之變化為:(1)美妝是奢侈浪費的行為、(2)美妝是禮貌行為、(3)美妝品不是奢侈品而生活用品、(4)美妝是個人特色與品味的表現、(5)美麗是競爭力,美妝可增進自我外在美的實現與表達,兩性皆重視外表良好。而從美容專家與民眾之言論

歸納得出的妝型特色變遷為:(1)樸素、(2)盲目模仿別人、(3)妝型著重適合自己,不盲目跟隨流行與模仿別人、(4)妝型追求國際流行、吸收外國經驗,呈現多元化、(5)妝型趨於2個極端,精細標準求完美與無特定規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解答爸媽所有的教養疑惑

為了解決慢點付可以買什麼的問題,作者尹建莉 這樣論述:

  ◎2009年,尹建莉的第一本教養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橫掃大陸各大暢銷排行榜。她用最直接的文字,直指育兒核心問題,一時之間蔚為風潮。當時尹建莉在書中公開了自己的 email信箱,隨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熱賣,徬徨迷惑的父母向她詢問孩子的教養問題,她至今共收到22萬多封的來信。   ◎這 8 年來的沉浸與和家長的互動,尹建莉終於精選出70多個最常見的教養問題,在2016年6月出版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叛逆、脆弱、性早熟、學習遲緩、吃喝拉撒睡、厭學、垃圾食物、不聽話、壞習慣、壞朋友、家長權威……所有的問題,尹建莉通通有解答!   ◎所有的媽媽,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自己孩子對應的問題,

並獲得可以立即「拿來就用」的解決方案,堪稱家庭教育問題的「百科全書」。   作者簡介 尹建莉   ◎作者 尹建莉是大陸著名教育學者,教育碩士,曾任基層教師,現專注於家庭教育研究和寫作。   ◎代表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冊 自出版以來一直在中國家庭教育類圖書暢銷排行榜獨占鰲頭,並授權台灣、韓國、越南、泰國等多種語文版本,至今已發行600萬冊,在歐美華人中亦有廣泛影響。   ◎遠流2015年8月所出版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榮獲2014中國好書獎(科普生活類),並獲頒2015父母必讀養育科學研究院年度自然養育人物獎。   推薦序 : 洪蘭教授 /

陳美儒老師 / 陳清圳校長/ 邢小萍校長/ 袁巧玲博士 前言   第 1 篇給孩子最堅定的支持 1-1  劃清你和孩子的界線 1-2 「慢點」、「小心點」是糟糕的口頭禪 1-3  家長故意挖坑 讓孩子說話不算數 1-4  不要逼迫孩子許諾 1-5  放手的分寸怎麼拿捏? ***小問題大學問 第 2 篇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2-1 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2-2 一位爺爺的求助信:孩子會不會被「慣壞」? 2-3 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嗎? 2-4 把馬桶洗乾淨,讓孩子玩去吧 *** 小問題大學 第 3 篇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問題 3-1 如何拒絕別人打聽孩子考試成績 3-2 不要去試探孩子對父

母的愛 3-3  「逗」孩子是一種惡習 3-4  孩子怕媽媽老了 3-5  不要用說謊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說謊 3-6  孩子為什麼不想長大? 3-7寶貝,放心說出你的願望 3-8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4 篇 吃喝拉撒睡不用「精細化管理」 4-1  哺乳時間應儘量延長 4-2  不要訓練大小便 4-3  孩子吃飯太慢,怎麼辦 ? 4-4  孩子不願意刷牙,怎麼辦? 4-5  3歲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 4-6  孩子長得比較胖,怎麼辦? 4-7  如何讓孩子對垃圾食品不再感興趣? 4-8  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細化管理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5 篇 好

關係才有好教育 第5-1章 夫妻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底色 5-1-1 媽媽的強勢是彌散在家中的甲醛 5-1-2 夫妻教育理念不同怎麼辦? 5-1-3 孩子黏爸爸好嗎? 5-1-4 孩子爸爸的「放羊式」教育更勝一籌 5-1-5 如何給孩子講離婚的事? 5-2章 隔代關係並不是「難念的經」 5-2-1 堅定地把婆婆打發走 5-2-2  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 5-2-3  堅持自己帶孩子是不是「很傻」? 5-3章多子女關係全靠一個「愛」字 5-3-1  如何補償被「重男輕女」的女兒? 5-3-2  老二出生後,老大生氣怎麼辦? 5-3-3  家長無意間挑撥了姐弟關係 5-3-4  意外出現的老二帶來的兩

個問題如何解決?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6 篇家庭是學習的第一站 6-1章啟蒙教育與早期學習 6-1-1 出生四天的嬰兒能懂媽媽的話嗎? 6-1-2 「天才寶寶」怎麼培養? 6-1-3 學歷不高的媽媽也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6-1-4 看英文動畫片好嗎? 6-1-5 一封來自韓國的諮詢信:要不要給孩子報輔導班? 6-1-6 孩子幾歲學樂器較好? 6-2章受益一生的輕鬆學習法 6-2-1 不要用物質獎勵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 6-2-2 閱讀不是佛腳,不要急時才抱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7 章 性教育、人際關係培養、金錢教育 7-1章性教育要坦坦蕩蕩 7-1-1  請允許女兒

愛美且漂亮 7-1-2  12歲孩子看黃色圖片,怎麼辦? 7-1-3  發現孩子手淫,怎麼辦? 7-2章引導孩子的人際關係 7-2-1  要不要和社會「同流合污」? 7-2-2  孩子交了壞朋友怎麼辦? 7-2-3  如何解決孩子間的糾紛? 7-2-4  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7-2-5  我的孩子為什麼是受氣包? 7-3章金錢教育要寬鬆 7-3-1 孩子的壓歲錢怎麼用? 7-3-2  愛不要吝嗇,錢也不要吝嗇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8 章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氣 8-1章走出坑人的陷阱 8-1-1  兒童「感統失調」的主要病因是成人心理失調 8-1-2 不要帶孩子去測智商 8-1-3

左撇子不需要矯正 8-1-4 要不要進名牌幼稚園? 8-1-5 「注意力不集中」是頂假冒子 8-1-6 關於「敏感期」:5歲兒子讓爸爸給他找老婆 8-1-7 要「即時滿足」,不要「延遲滿足」 8-2章處理家庭和學校間的矛盾要果斷 8-2-1  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8-2-2  惡老師是家長的懦弱培養出來的 8-2-3  孩子厭學,怎麼辦? 8-2-4  作業之痛是孩子最痛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9 章 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9-1  信佛的媽媽為什麼狂打孩子? 9-2  接受自己的膽小,接受自己朋友少 9-3  不是孩子太膽小,是你太恐懼 9-4  幼稚園的「好老師」為什麼不是「好媽

媽」? 9-5  爸爸要進監獄,怎麼和孩子說? 9-6  抑鬱症媽媽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9-7  對親人最好的祭奠是讓自己活得更好 9-8  放下恨才能愛 ***  小問題大學問   一個特別的疑問:尹建莉的教育方法適合每個孩子嗎? 一封特殊的來信:6歲的小女孩帶動媽媽讀《好媽媽》 代後記尹建莉 : 母親與勇士 ------- 徐虹 本書參考文獻   前言 關於這本書     我的第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二OO九年出版時,我在書上公佈了自己的電子信箱。我可能是中國第一個這麼做的作者,至少我自己之前從未見到過。公佈電子信箱的動機是考慮到一些讀者讀了我的書,可能會有問題想要進一步溝通

,我自己也需要從讀者那裡瞭解大家的回饋和需求。事實證明,這個橋梁架設得很有必要。   隨著這本書的持續暢銷,我開始收到愈來愈多的來信,最多時每天約有三百封,現在少了很多,每天也有二、三十封,這是因為有一大部分提問轉移到微博或微信中了,幾個管道的提問加起來,平均每天也有近百條。粗略估算一下,這幾年僅電子信箱收到的郵件有近二十二萬封。所以回覆讀者提問成為我近幾年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我知道讀者向我求助不容易,所以正常情況下,所有的來信我都會看,害怕遺漏掉某個迫切的需求,但只選擇一部分回覆。不回覆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問題答案其實就在書中,讀者只要把書讀完或再認真讀一次,就會找到答案;二是有

些問題不是我能解決的。比如有人問:老公經常打孩子,我管不住,讓他看你的書他不看,怎麼辦?顯然這樣的問題我愛莫能助。   如果單是回覆這些郵件,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我是在繁重的寫作任務下和各種社會工作之餘處理來信的,即便只是回覆一部分,這項工作也頗為繁重,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造成了我的「時間焦慮症」。我北師大的老同學、山西師大臨汾學院的竇紅梅老師看我忙不過來,在我最忙亂的時期裡替我做了一段時間「義工」。事後,她感嘆地說,真是俗話說得好,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你在這麼忙的情況下,能堅持數年回覆這麼多郵件,真是不容易!   我不是個喜歡勤奮工作的人,也不喜歡犧牲自己照亮別

人的「蠟燭精神」,我想簡單悠閒地生活,而且我覺得我的兩本書對家庭教育的各方面已陳述得比較清楚,內容從胎教、啟蒙到學業、心理、人格培養、教育陷阱揭露,到婚姻關係等,涵蓋多個方面;且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同時給出解決方案,家長們只要認真去讀這兩本書,很多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但在處理這些諮詢信件中,我慢慢發現,人們思想的成熟,經常是需要經過多種途徑一再地去促成的。一種意識,從「知道了」到「做到了」需要重複刺激,經過一次次意識撞擊,才能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況且,現代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各種關係的糾葛和複雜性遠遠超過我們的理解和構想,一些非常現實的問題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需要儘快解決,很多人沒

有時間到書中慢慢尋找答案,大家需要非常明確的、能拿來就用的答案。如果我能在一些問題上給予針對性的回答,這對很多讀者是非常有價值的。事實確實是這樣,我經常收到家長回饋,不少人因為我一封郵件而獲得選擇和判斷上的幫助,使得生活及教育發生根本性的改善,這給我帶來極大的欣慰。於是我想到應該出一本問答集,以一事一議的方式,呈現更具現實指導意義的教育智慧,惠及更多的人。   從海量的家長來信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是項浩大工程,花費了很多時間,取捨間頗費斟酌。現在本書選取的一百封來信,是從眾多的信件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時間橫跨較大,內容涉及各方面,各具典型性。這些問題表面看是一時一地的某個人面臨的,實際卻是

不分時間段、很多人共同面臨的。入選的問題大部分我已透過郵件或其他管道回覆過,有的還在博客中和大家分享過,但當時的回覆限於時間和精力,往往比較粗糙,這次在收入本書中時,我從內容到文字都進行了完善。   對家長來信,我在儘量保持其原貌的基礎上,也做了些許修整。一是對文字進行了整理,改正了語病和錯別字,使陳述更通順些,讀起來容易些;二是為了尊重每個人的隱私,刪去了所有人的姓名,哪怕是網路暱稱,另外對所涉及的地名、行業、學校等內容也進行了修改,避免有人對號入座。唯一保留了真實姓名、位置等資訊的是那封「六歲的小女孩帶動媽媽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徵得來信人同意的。   我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一書的前言中寫過一段話——書中有不少觀點會對某些流行的認識形成衝擊,所有觀點都是我經過審慎的思考後寫下,本書有著統一的邏輯和價值觀,它的一切論點都建立在經典教育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經典永不過時,而人性總是相通的。一切教育如地球上的陸地,表面看各板塊距離很遠,有大洋相隔,其實大海下面它們全部是相連的。只有深入地看,才能聯繫地看、簡單地看——這段話對本書同樣適用。   看過一句話,如果「一本書,啟迪了我們的智慧,改善了我們的人生,那麼這本書就真正為我所有了」。一本好書的價值和意義,不是作者單獨完成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家長必須意識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自己成

長。來自他人的觀念,就像岔路口的路標,給你指出正確的方向,但到達目的地,還是需要家長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其間的路程可能是比較艱難的,充滿了疑惑、不安和糾結,但只要你相信並且堅定,就一定能到達。   所以,在此向所有和我一起努力,讓我的書變得更有價值的人表示感謝,謝謝你們!你們經由我的書領悟了「教育」之美,而我經由你們的理解體會了幸福感。親愛的朋友,也許我們永不謀面,但我們一直彼此相識!   願生活更美好,生命更絢爛!   感謝所有事,感恩所有人!   仍然歡迎大家來信:[email protected]   尹建莉 二○一六年五月十一日 專文推薦 順其天性來教養孩子

  我們常罵孩子不聽話,我們卻沒有,或很少,蹲下來聽聽孩子要講些什麼。當你聆聽時,你會發現他的話也有他的道理,也未嘗不可以那樣做。本書作者教養她的女兒很成功,就在於她肯聽女兒的話,而且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她都會依著女兒的意思去做,不會強迫女兒聽她的。這種借力使力是最聰明的教養方法,自己更藉著教養孩子,又過了一次愉快的童年。   這是我大力推薦這本書的原因,父母要有知識和主見,不要隨便聽三姑六婆的話,說什麼讓孩子哭到無聲才可以抱,或強迫他自己一個人睡,讓他嚇到晚上不敢起來上廁所(孩子不會無端怕黑,是大人喜歡講鬼故事去嚇孩子)。我們從實驗上看到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一個出生才四天的嬰兒放在核磁

共振中,掃瞄他的大腦,同時在他耳朵旁邊播放他父母吵架的聲音。他雖然才出生四天,還聽不懂大人的話,但他大腦的恐懼中心就活化起來了。因為嬰兒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要靠大人喜歡他來保護他,所以動物小的時候都長得很可愛,長大了,臉拉長了,就沒有這麼可愛,這裡面是有演化上生存的關係,若大人丟棄他,他必死無疑(沒有母親的郊狼﹝coyote﹞死亡率比有媽媽保護的高了44%),所以諾貝爾獎得主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說「孩子最大的恐懼是沒人愛,被拒絕是他們最害怕的地獄」。   但是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無奈幼年期父母比他高大,不聽話時,還會挨打,只好識時務者為俊傑,暫時一切聽父母的

。我們就看到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老師問孩子:「今天這麼熱,為什麼還穿羽絨衣?」孩子無奈地說:「我媽覺得冷」),所以我很贊成作者的主張,若孩子覺得不冷,父母就不要一直跟在後頭嘮叨叫他穿衣服。他冷,他自然會去穿。他不穿感冒了,就讓他吃一次苦頭,下次就學乖不敢任性了。   孔子說:「不教而殺謂之虐」,凡事父母要先示範做給他看,才能要求他。如果孩子有不同的意見,請耐心聽他說,他若有理,請依他,讓他心甘情願地做,不要讓孩子每天哭哭啼啼的過日子,他不快樂,我們也不好過,而且表面的服從不是真的服從,打罵得到的服從代價是以後青春期的叛逆。   其實,蹲下來聽孩子講並沒有那麼困難。我兒子念小學時,

我們住在美國,他早上自己走路去上學,中午我去接他回家吃午飯,他再跟我到實驗室去做功課。我家跟學校之間有條捷徑,穿過樹林就是我家後院。有一天我發現他堅決不肯走捷徑,我跟他說:「媽媽午休只有一個小時,越早到家,媽越能做午餐給你吃,吃完媽才來得及回去上班」,他還是堅決不肯。我蹲下來問時,他才說早上去上學時,穿過史密斯太太的院子,被她看到了,出來罵他,說再被她看到要放狗出來咬他。我聽了很驚訝,因為附近的鄰居都很友善。我先順他的意,走大路回家吃午飯,然後我牽著他的手,去史密斯太太家門口按電鈴,我帶他來道歉,但我也要知道為什麼她要嚇我的孩子。原來她在重新植草皮,撒了種子,而這附近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穿過她的

後院去學校,種子被踩深入土後,草長不出來,所以她不肯他們走。知道原委後,我們就理解了,換另一條路去上學,他也不再害怕史密斯太太。   孩子若在外面受了委屈,家裡一定要有人可以傾聽,父母不必為孩子強出頭,重要地是保護他,讓他知道只要爸媽在,都不必怕。合理的事盡管去做,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合理的事,媽也不會讓你做。   教養孩子基本上是遵循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的「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其本欲舒」,根要舒展才能長得好,那就是放他去探險,父母不放手,孩子不放膽;「其土欲故」,舊土植物比較熟悉,所以一定要帶著些舊土,人也是一樣,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比較自在,如果是完全陌

生,人跟樹都會不適應,就像六十年代我們去美國留學時,有同學因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而進了精神病院;「其築欲密」,周邊的土要塞緊風來才不會搖晃,那就是安全感。這樣種下去後,讓他自在生長,不要一直挖起來看長根了沒有,「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就好了。   只要是生物,樹人和樹木原理是一樣的,古人一千二百年前的種樹方式仍然適用到今日的育兒上。書中有很多很好的例子可供父母參考,我也在各篇章之前寫出我的看法或是實驗的證據。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他帶給我們的喜悅遠大於我們付出的辛勞,請順著他的天性教養他,他自然會成材來回報你。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洪蘭 專文推薦 教養大小事‧建

莉一手包   「孩子長得比較胖,怎麼辦?」   「孩子吃飯太慢,怎麼辦?」   「發現孩子手淫,怎麼辦?」   「我的孩子為什麼是受氣包?」   「要不要和社會『同流合汙』?」   「孩子交了壞朋友,怎麼辦?」   「孩子的壓歲錢怎麼用?」   「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請允許女兒愛美且漂亮」   「不要訓練大小便」   「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細管理」   「如何讓孩子對垃圾食品不再感興趣」   「把馬桶洗乾淨,讓孩子玩去吧」   「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嗎?」   「一位爺爺的求助信:孩子會不會被『慣壞』?」   「愛與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尹建莉女士自二○○九年出版《好媽媽

勝過好老師》以來,以暢銷近百萬冊;隨著此書的風行,她開始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對親子教養的求助信;最多時每天約三百封,現在雖然變少了,卻也每天至少二、三十封。   從這些數萬件的求助諮詢信件裡,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來詳加解答,就是一項費時費心力的浩大工程;取捨斟酌拿捏,更要橫跨時空,考慮到涉及的內容議題,如何具有指標性與差異;尤其要顧慮到當事者的隱私,實在十分不易。   建莉女士在台灣所有發行的書籍,我皆應出版社之邀為她寫序推薦;每一本,更創造了空前的暢銷長紅。   透過電子郵件跟建莉女士求住諮商的就高達近二十二萬封,求助的內容從胎教的啟蒙,到上學的學業功課、人格培養、心理困擾、教育陷阱、婚

姻關係,涵蓋的層面多元且博大,作者總是不厭其煩,一一回覆。   仔細拜讀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作者明確精準、深入淺出地針對家長的提問,以她一貫親切親民的筆調,給予家長易懂且方便執行的建議。   家長來信問:「三歲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   建莉女士在開宗明義先予簡要回答:「不要妖魔化電子產品,不要用負面的眼光看待它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你是什麼樣的家長,最後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接著在內文深度延伸表示:「可以適當轉換一下他的注意力,用更好的遊戲、更快樂的方式讓他接受其他內容。比如帶孩子外出旅行、主動帶他參加一些戶外遊戲,都可以逐漸分散他的注意力,轉移他的樂趣。」   家

長來信問:「發現孩子手淫,怎麼辦?」   建莉女士在文章起始的提示中,直接回答:「自慰本身不會傷害身體,是認為它會損精耗氣的擔憂和焦慮才傷害身體健康;自慰本身不會導致孩子道德墮落,是自我罪惡感和羞恥感才傷害孩子心裡。」   有別於市面上親子教養書的長篇大論,我喜歡本書作者面對為人父母的各種「疑難雜症」,卻都能切中要害,簡潔明快地回答。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提出著名的「精神三變」之說,他認為人的精神充滿變化的勢能,首先變為駱駝,再變為獅子,最終成為嬰兒。   所謂駱駝,就是聽別人對你說:「你應該如何。」接著變成獅子就是你對自己說:「我要如何!」到了嬰兒,則代表全新的開始,亦即

每一個當下都是全新的剎那。   身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其實也是生命另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全新的學習開始;透過本書的Q&A,我相信許多正在為孩子教養問題困擾煩惱的爸爸媽媽,定可以如「嬰兒」般重獲學習,快樂愉悅地陪孩子成長。   文/陳美儒 親子教育家,建中資深名師 專文推薦   孩子一出生,直接接觸的人就是媽媽,媽媽當然就是孩子第一個老師。   家庭是孩子開始社會化的第一個學習場域,所處的環境會逐漸由簡單而複雜。其中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是他們經驗到的人際關係:例如大人或者同儕與他們的互動方式,因此給孩子安全的環境,有了溫暖、正向的親子互動,未來有助於孩子學習更專注,中學時期也才能更保持好奇心和

韌性。   但是,台灣存在太多似是而非的教養觀念,這些觀念與經驗有時對孩子是一種傷害,而身為一位家長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教養的核心價值。作者利用她的經驗與專業,逐一解答教養的迷思,並提醒讀者找回到身為一個人,就該具備身為一個人的價值:那就是愛與自由。   記得我小時候,我第一次玩躲避球,卻被老師打了四個巴掌,這四個巴掌並不是我有做錯甚麼,而是接球時多走了一步,那時只看到老師氣沖沖地跑過來,大聲地說了一句話:「我教過一次,你們就全部都要會。」那時候的驚嚇,直到現在仍歷歷在目。而我回家,也不敢跟媽媽說,因為說了一定還會被打一次,那時的觀念,就是威權。這種不容挑戰的觀念,直到現在在教育界仍然聽到

體罰的情事。   這樣說,我並不是指大多數的老師就是如此或者跟孩子處於對立面。而是這個社會太依賴學校給你的一切,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保證一切沒問題。我處理過不少這樣的案例,學校頃全力幫助孩子走回正軌,發現進展很慢,甚至還往後退,於是輔導室開始追蹤家庭成因,才知道父母親對孩子的疏離,冷漠甚至溺愛,才是造成孩子偏差行為的主因。如果學校花心力與家長溝通,而家長也願意配合,那孩子很快就會回到正軌,這樣的現況跟美國近年來的研究不謀而合。   過去二十年間小布希總統推動「無落後學童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law )與歐巴馬總統「邁向巔峰教育計畫」(Race to the T

op program),都是努力建構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致力於縮短貧富差距。然而在美國政府努力的過程中,發現最大阻力竟然是觀念。因為大人無法全盤了解,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怎樣的教育模式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利,總以為把物資送到孩子的手中,就可以幫助他們健全成長。後來更進一步研究發現,如何培養孩子擁有毅力、良知、自我控制和樂觀主義等特質,才是未來成功的關鍵,而這些關鍵一大部分跟家庭有關,這樣的結論,其實就跟作者強調的家長可以扮演好的引導者,以及給孩子充分的愛與自由一樣。   好媽媽與好爸爸對孩子的成長既然如此舉足輕重,那身為父母該如何帶領孩子成長,個人有幾個建議:   首先,多閱讀並與專業相關社

群討論。坊間有很多教育的專書,但不一定每本敘述都正確,正如作者所提的,必須掌握教育核心價值中,去選擇正確的書籍,透過思辨討論,建立好的觀念。   再來,對於孩子要能夠理解,並充分聆聽他的想法與聲音。大人常常把自己的成長經驗套到孩子身上,殊不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相同的。接納孩子各種缺點與錯誤,尊重孩子並引導孩子適性發展,這是大人必須時常提醒自己的。   給孩子一個安全與支持的環境,包含好的家庭的氛圍與選擇好學校。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是殊勝的生命個體,尤其父母親,能夠彼此凝聚共識,不要給孩子無所適從的指示,有好的家庭文化,孩子重要成長基礎就不用擔心。另外,擇校時代已經來臨,選擇一所好的學校,父

母親更需要用心,因為學校是孩子從家庭邁向社會的重要場所,也是孩子拓展經驗與真正世界連結的階段,好媽媽當然義不容辭地替孩子選擇好的學校。   最後,保持熱忱與持續不斷地努力。一個正向積極的父母,才能帶動孩子積極樂觀。當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恆毅力,如何保持熱忱並持之以恆,這不僅是孩子的功課,同時也是父母一生要努力的方向。   各位讀者,你準備當一個好媽媽好爸爸了嗎?好好閱讀這本書,然後加以思辨吧!   陳清圳校長 (雲林縣古坑華南國小校長) 專文推薦 在問答間找到方向   我是一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不過,雖然我自認是個好老師但我應該不算是好媽媽;雖然也講過幾場有關親職教育的分享,但是,讀完

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尹建莉女士的用心,過濾整理了這麼多家長的疑惑,讓讀者可以很快的按圖索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時代在進步,家庭仍是每個孩子最初接觸的社會組織;尤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很多事如果可以在第一次就做對做好,相信社會應該會減少許多問題。問題是,很多爸爸嬤嬤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成為一個好父母這件事,其實是學校沒有教的課程,卻又無比重要!所以大多數人都會不想成為自己爸爸媽媽的管教模式翻版,卻又不自覺地複製了以前的模式。尹建莉老師寫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也公開自己的電子信箱,並回覆讀者的問題。八年下來收到22萬多封回信,累積了許多好的互動過程,也因為這樣的回饋機制,有了這本Q&A

的誕生,讓讀者因循著這本Q&A可以解惑。   從22萬多封信件中精心挑選出近百個常見的教養問題,分為九篇,像是第一篇分別從不同年齡層,不同的事件中,梳理闡述「界限」是甚麼?為何重要?父母要如何做到?第二篇「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請允許孩子「慢點」長大;吃喝拉撒睡不用「精細化管理」;好關係才有好教育;家庭是學習的第一站;性教育、人際關係培養、金錢教育;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氣;到第九篇「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每一篇後面還附錄了〈小問題大學問〉用比較短小精練的Q&A形式來回應廣大讀者的疑惑。   教育圈有句名言: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家庭的問題和問題家庭。教書三十多年,面對許多孩子及其家庭,我個人

十分欣賞作者把「跟孩子畫清界限」放在第一章節。由於少子化,由於家庭型態改變,家長如何處理「關係」這些關係包括婚姻中的兩人關係,家庭中的親屬關係,還有手足關係,作者也在書中,利用回信將這些關係一一釐清。尹女士兼具學理背景與實務經驗,信手捻來都是故事,而且面對提問常常是一針見血,豪不留情面的直陳提問者的心態,因為說中要害,讓人想逃也逃不掉。對於問題的解決策略,尹女士不會說太多做不到的大道理,因為她深信要給孩子幸福的人生,家長一定要從「知道了」進步到「做到了」這樣的知行合一,孩子的問題才會得以解決!   你已經當父母了嗎?這本家庭教育的百科全書,推薦給你!希望還來得及幫助你成為好爸爸、好媽媽。你還

沒準備好當父母嗎?別猶豫了!有了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Q&A》在手邊,隨時閱讀,隨時查找,想起尹女士在最後一篇的提醒—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你會了解–只有讓自己活得更好,孩子才會一樣好。書本的最後作家徐虹還寫了〈母親和勇士〉一文,「為母則強」每個人應該都有機會成為最好的母親,只是找對路?找到方法了嗎?希望我們都能在愛而非溺愛中成長,也希望我們能始終保持清醒與勇氣,在點點滴滴的小問題中學習成為「勝過好老師的好媽媽」,爸爸千萬別缺席,也要來讀一讀喔! 台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邢小萍 如何讓孩子對垃圾食品不再感興趣?◇不想讓孩子對垃圾食品感興趣,可以借鑒兩種做法:1.家長做榜樣,做堅定的零食戒斷

者;2.主動給孩子買各種零食,「不鼓勵也不禁止」。◇Q尹老師,你好:我的孩子現在上幼稚園大班,感覺他突然到了狂吃的階段。每天從幼稚園接了回家,他就不停地要吃東西,只吃茶几上放的那些垃圾食品,到正式的飯菜上桌了,他倒不想吃了。我一直不願意他吃垃圾食品,但管不住奶奶經常從超市亂買給他,買回來我就沒辦法了,奶奶經常偷偷給他吃。現在我在週末帶孩子出去玩時問他想去哪裡,他總是說去超市,買吃的。我害怕愈管愈糟,可又覺得不能不干涉,總不能任憑他吃這些東西吧。我該怎麼做呢?希望得到你的回覆,謝謝你!A尹建莉你好:垃圾食品確實是現在家長們要面對的問題。我知道有的家長自己不會給孩子買市場上販售的垃圾食品,但遇

到別人熱情地給孩子遞來的油炸、膨化或染色食品時,往往因為礙於面子,不好意思拒絕,就讓孩子接受了。有的是一家人自己意見不統一,奶奶買了垃圾食品,媽媽不准吃,奶奶又背後偷偷給孩子吃,比如你家。還有家長既往家裡買垃圾食品,又不讓孩子多吃,或自己吃而不讓孩子吃。這些分裂行為都會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更有可能激起他對垃圾食品的好感。這件事也曾讓我頗費心思,以前也很介意,特別不願意女兒吃垃圾食品,對她的零食控制較嚴。後來經過一些事情,得到一些經驗和教訓,覺得我對此太「如臨大敵」了,應該是沒必要。所以下面給出兩個案例,吃與不吃,如何控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去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