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 錯 題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教甄 錯 題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2022搶救初考國文特訓分類試題:精心統整相關試題[八版](初等考試/地方五等/各類五等) 和名師作者群的 2021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歷年考題_套書:名師徐弘縉編撰,教甄指定必備教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對於特留分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 ...也說明:https://www.immigration.gov.tw/media/2483/四等移民行政特考_移民行政-入出國及移民法規概要-試題.pdf... 本科目共50題,每題2分,須用2B鉛筆在試卡上依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千華數位文化 和千華數位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性別教育研究所 游美惠所指導 賴品如的 國小高年級性霸凌防治教育之行動研究 (2017),提出教甄 錯 題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霸凌、性霸凌防治、性別平等教育、國小高年級、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廖鎮富所指導 凌至善的 國民小學國語課本「改寫作品」研究--以南一、康軒、翰林三版本高年級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改寫、語文領域、兒童性、教育任務、置入的重點而找出了 教甄 錯 題本的解答。

最後網站特級教師支招:高中生要能這樣製作錯題本,暑假後秒變尖子生! - 壹學則補充:每個人肯定都有聽說,錯題本在複習時多麼多麼有用,那麼錯題本該如何整理呢?一是訂正型,即將所有做錯題的題目都抄下來,並做出訂正;二是彙總型,將所有做錯題目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教甄 錯 題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2搶救初考國文特訓分類試題:精心統整相關試題[八版](初等考試/地方五等/各類五等)

為了解決教甄 錯 題本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主題式分類,精心統整相關試題!   ◎針對錯誤條列解析,學習死角完全解除!   ◎搭配《搶救初考國文特訓》學習,事半功倍!     編輯大意   一、本書完全根據考選部所公佈「國家考試特色介紹」數位學習課程,與「公務人員考試部分應試專業科目命題大綱」的「測驗目標」、「命題方向」精心編寫而成。適用於國家初等考試及各種五等特考。     二、本書採主題式章節,內容共分:第一單元「公文特訓」、第二單元「國語文能力特訓」、第三單元「文法與修辭特訓」、第四單元「國學知識特訓」、第五單元「應用文特訓」、第六單元「文化教材特訓」、第七單元「閱讀理解能力特訓」等七大單元,都是國家考試國文科必考的多種

範疇。     三、本書「分類試題」完全配合《搶救初考國文特訓》的篇目次序編排題庫,除第七單元「閱讀理解能力特訓」外,每章節都有「國考考題破解」、「模擬測驗特訓」兩部分。「國考考題破解」蒐集近五年初考、地特五等、身心五等、警察一般、佐級鐵路、原民五等、外交行政、調查局、關務五等、司法五等題目;「模擬測驗特訓」則是編者自命題,特別針對國家考試命題方向,加強「複選題」題目設計訓練。使考生能厚植實力,國考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四、雖然兩本書可分開銷售,但編者強烈建議「正本」每讀完一章節,立即演練「題本」題目,才能厚植國考國文根基。「正本」是基本功,「分類試題」是實境演練,可達相輔相成,相得益

彰的效果。不讀「正本」,只作「分類試題」,則嫌花拳繡腿,光好看,不中用;只讀「正本」,不演練「分類試題」,則不能臨場應變,各失之一隅。     五、本書編寫力求精確,惟學疏才淺,疏漏難免,敬祈各方先進不吝指教。     初考、地特五等國文科測驗能力指標   一、「公文」能力指標   公文方面舉凡「公文種類」、「公文的結構」、「公文常用用語」、「現行公文寫作要點」、「公文格式」都是高頻率考題。     二、「一字多義」能力指標   中國文字的字義,有造字時,據以造形的最原始「本義」。有從本義繁衍產生而來的「引申義」,有透過聯想,運用比喻所產生的「比喻義」,有因聲音相同或相近借用而產生的「通假義」

。中國文字具有一字多義的特色,字義的辨析是所有閱讀的基礎,漢字的字形有古今的不同,字音也會因時代或文字所在位置及意義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字義更有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的不同,如果能清楚的分辨,自然有助於理解整段文字的內容與主旨。     同一個字,隨其出現的語境不同,常常可以有不同的詮釋。考試在題目上提供完整的文句,以測試學生能否依據上下文意,正確地判讀其字義,同時評量學生的記憶、理解及應用能力。除了辨識一字多義的情形外,常見的字義測驗題型,尚有部首與字義關係辨識、古今字義差異辨識等。一字多義的題目則多出自文言文,考生必須熟讀課本,並轉借學習經驗於課外文本,除了單純記憶外,還要再加一些分類與歸納工

夫,才可以輕鬆應付不同釋義。     三、「詞語辨識」能力指標   語言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衍生新義的情形。有些相同的詞語的運用,常會隨時間而產生變化,或引申原意的情形,造成一詞多用的現象。詞語的辨識在測驗考生對詞語的理解與應用。而且出題題數在每年的考題中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由於許多今日詞語的詞彙來自古代的詩詞文章,而其意義,有延續不變者,亦有產生變化而不盡相同者,平常不可不留意。測驗目標在考察詞語的辨識及應用能力。平日的學習、理解是關鍵,此類型的題目同學們要前後文意融會貫通,了解文意,就能應用在考試。     四、「成語辨識」能力指標   成語有特定的適用範圍和事物,適用事物不同,詞義也就有所

側重。如果對這些成語所表達的習慣事物缺乏瞭解,涵義認識不清,就會使陳述與被陳述事物之間出現誤用的現象。成語的辨識在測驗考生對成語的理解與應用,而且出題題數在每年初考、特考中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近年並維持在7至8題左右。本測驗目標常見的試題題型有:成語意義判讀、成語填空、成語誤用辨識等。     有關意義使用方面,要留意它適合使用的場合,有些成語屬褒義,有些則是貶義,不可照字面的意思去望文生義、妄加使用。成語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助於測驗題的作答,無形中也能使同學在作文時文句更為簡潔流暢,日常言談中用語精簡典雅。如果平日在說話、寫作上就能運用自如,考試的作答自然也不成問題。     五、「文法與修辭辨

識」能力指標   文法的辨識,是每年必考的試題。內含生活語彙的運用、常見句型與語態的辨識以及特殊句型的使用等語文應用測驗,以瞭解考生對常用句型、基本文法的基本能力。特殊句式,指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被動句、倒裝句、判斷句和一些特殊的省略句。用這些句式構成的句子,要能正確地理解,必須善於辨識句式的特點,弄清句子內部成分間的關係。語法結構方面的試題則包括特殊構句法、比較句法結構的異同、因果句等文言文常見的語法現象,考生應加以掌握。     與修辭有關的能力指標,也請考生宜多留心。諸如譬喻、摹寫、轉品、誇飾、借代、轉化、雙關、層遞等都是常考的範圍,均須仔細推敲演練。修辭的命題設計一向先提供充

分的說明與例句,讓學生透過對題意的掌握比較類推出正確的選項,而不直接以修辭格提問的方式出題,避免考生記憶瑣碎的修辭格而不知活用。     六、「國學知識」能力指標   這類考題的測驗重點,一方面是經學、史學的;「十三經」部分以詩、書、易、三禮、三傳為主。「四史」部分,尤其史記、漢書要牢記;此外戰國策、資治通鑑、台灣通史不要忽略。另一方面則是先秦諸子的思想,班固 漢書藝文志則將先秦子學分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合稱「九流」;加上「小說家」,合稱「十家」。先秦諸子的思想均可賦予時代新意,研習時同樣應把握統整的觀念,像儒家、道家、法家對中國文化的影

響最深,宜就其基本理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要義,先予個別了解,才有助於進行對照比較。「集部」則以各種文學著作為主。如昭明文選、文心雕龍、人間詞話等都要注意。     七、「應用文辨識」能力指標   (一) 書信   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應對、應酬、應付人和事所需的實用性的文體。內容上著重「實用性」;形式上需要有一定慣用格式。測驗項目中包括應用文知識,一般常考的都是考生比較會接觸到或日常所見的基本常識,如「書信」、「題辭」、「對聯」、「柬帖」等項目。書信的用語有很多語境限制,不可以用錯。但因為日常生活中很少寫信,所以大部分的考生容易使用錯誤,因此典試委員喜歡出這種題目,一定要記清楚。常考的

內容有:稱謂、提稱語、結尾祝候語、及信封的寫作,尤其啟封詞寫在受信人姓名稱呼之下,是請受信人拆信的意思。啟封詞要看受信人身分來使用。切不要受信人「敬啟」、「敬收」。     (二) 柬帖   柬帖又叫簡帖,原是書信的別名;現在則專指婚喪喜慶及平常應酬時邀約用的一種書面通知。現代社會各種活動繁多,人們酬酢往來頻繁,柬帖的使用也就非常廣泛。     (三) 題辭   題辭主要用於慶賀、哀輓、題贈、表揚等的需要。由於文字精短,較易寫作;而用以題辭的物品往往可用來懸掛裝飾,或作擺飾用,紀念性強。所以題辭的應用範圍是相當廣泛的。舉凡婚喪喜慶、開張揭幕、落成遷移、退休畢業、比賽優勝、褒揚感謝,甚至選舉當選

、考試及第等都可以使用。所以題辭是今日用得最多的應用文書之一。常考的內容有:賀婚嫁、賀生男、賀遷居、賀學校落成、賀醫院落成,賀診所開張、賀高壽、賀女壽、賀榮陞、賀開張、以及輓學者、輓政界等。     (四) 對聯   對聯是由上下聯合成。它的名稱,正顯示了對聯上下聯之間的關係:一是形式上要相「對」──對偶;二是內容上要相「聯」──聯繫,這是對聯最大的特點。所以寫作對聯時,必須先知道以下幾點:     1. 上下聯字數、句數要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 上下聯相應句子的句式也要相同。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

,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3. 上下聯相對的字的平仄聲調要相反;而且末一字,上聯必為仄聲,下聯必為平聲。     4. 對聯的上下聯要共同表現一個中心主旨,但又不能說同一個意思。     關於對聯的考題,大致可歸為兩種:一種是判斷該聯的用途,如行業別或內容所指的人物;一種就是依據文意及對聯格式,選擇正確的排列順序。作答時要掌握上述對聯的特點。     八、「文化教材辨識」能力指標   (一) 論語   儒家思想為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學生從文化基本教材中獲得的僅是語錄體的片段知識,傳統題型亦僅針對章旨或片段文意考查其釋義。有時採用題組形式,將文化基本教材中的觀念,以

現代觀念重新詮釋古籍。學生須具備將文化基本教材內容融會貫通的能力,而非僅記誦原文與注釋,題型設計相當靈活且具創意。論語方面,常考的主題有:孔子自述其性情、孔子勉人惜時進學、孔子論教育、孔子論道德修養、孔子論為政、孔門弟子等。     (二) 孟子   孟子並非成於一人、成於一時,乃是部分孟子親筆,萬章、公孫丑之徒始加以編定,後來又有再傳弟子加入的資料,再次的編輯整理才成書的。孟子方面,常考的主題有:道性善、尊王賤霸、貴民輕君、先富後教、重仁義、輕功利、距楊、墨,放淫辭、養氣知言以及孟子論古人等。     九、「閱讀理解能力」能力指標   「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包含古文閱讀理解、古典詩詞曲閱讀、

古典詩歌詠人詩篇、詩歌的四季、節令詩等詩篇。閱讀理解能力的題目每年都佔了初考、特考不少的題數,對閱讀理解能力之重視不言可喻。這部分是國文測驗題最重要的部分,基本上選文都出自高中課文以外的文章。

國小高年級性霸凌防治教育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教甄 錯 題本的問題,作者賴品如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性霸凌防治教育實施於國小高年級之可行性,解決教育實務現場性霸凌防治為懸缺課程之問題。本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兩個五年級班級為研究對象,進行性霸凌防治的行動研究,研究者自編並實施一套國小高年級的性霸凌防治教育行動方案,歷時六週,共進行6次性霸凌防治教育相關課程。此次行動研究採質性分析方法,收集資料的方式有教學歷程記錄、學習單、訪談、行動筆記,以記錄行動中學生與教師之經驗回饋。 學生的收穫與回饋有三點。首先,國小生對於性別議題持有高度的開放性,願意吸收各種新知,也能主動指出性別刻板印象不合理之處。在性別的展現上,認為每個人都有做自己的權利。再者,進行性霸凌防治教育可以提高對霸

凌事件的覺察,學生也能反省自身霸凌行為的正當性。最後,學生們會使用「回嗆對方」、「說道理」、「轉學」、「告訴老師」等方式面對霸凌。研究者也有以下省思:第一,進行性別光譜教學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二,情意、認知、技能三個目標不可偏廢;第三,增加「如何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應該會使霸凌防治效果更好。 本研究的結論是「性霸凌防治」的教學在國小教育是可行的。但「霸凌防治」與「性霸凌防治」很難區分,在霸凌事件之下的性別脈絡需要被關照的狀態下,結合「霸凌防治」和「性別平等教育」會比較容易。 本研究充實性霸凌防治教育之教學資料,並提供未來想進行性霸凌∕霸凌防治的教師、想要進行性霸凌防治之研究

者與想要使用「魔法學園」桌遊的教師一些建議。

2021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歷年考題_套書:名師徐弘縉編撰,教甄指定必備教材!

為了解決教甄 錯 題本的問題,作者名師作者群 這樣論述:

  1G511101 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 出版日期:2020/11/02   本書特色     1.精心標註常考重點,輕鬆掌握考試核心   本書精心標註常考重點、重要試題,讓讀者輕鬆掌握考試核心。除此之外,本書更考究人類視覺系統的特性,選擇最適合眼睛長久閱讀的深藍色來標記,絲毫不會造成您眼睛的負擔。     2.主題式彙編,根據國中小各校教師甄試題目編寫   編者網羅全臺國中小各校教師甄試的國語文試題,將其重新歸納統整之後,化零為整,濃縮為十五個單元主題,再加以一一分類組織。本書內容皆針對教師甄選考試命題趨勢精心設計,敘述有條不紊,完全切中命題核心。  

  3.藉由實地考察的精美圖照加深學習印象   本書圖照,係由編者親身至中國大陸訪察,實境拍攝中國古代文物而成。其中所附之精美圖照,不僅實踐實物教學之精神,更帶領您從中領略中國文字之美,值得您來細細品味。     4.教甄大考指數,明確標示出題頻率     1G521101 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分類試題 出版日期:2020/11/02     1.依照主題式分類   精心統整近年教甄試題,並依照主題進行分類。可搭配課文版《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一書閱讀,學習效果加倍。     2.提供詩文出處,方便檢索命題材料   編者在解析中均詳列各校教甄試題的

詩文出處,方便考生閱讀之餘,能進一步檢索命題材料,增進自我實力。     3.出題年度和考區清楚明確   題目均標註命題年度和考出地區,考生可清楚知道此題命題學校,並鎖定目標應考,將讀書時間做最有效率的分配運用。     4.針對錯誤選項列點解析   各題解析針對錯誤選項進行說明,錯誤原因分析透澈,答錯的考生可以完全理解錯誤原因,學習死角完全解除。     5.生難字詞皆有註釋、語譯   針對題目中的生難字詞,本書均一一解說,並逐一翻譯,以加強考生對文句的理解,對文言文的閱讀也不再感到障礙。     6.含編者精心獨家自命題   本書特有作者獨家

自命題,考前猜題精準命中,是您學習事半功倍的一大幫手。 1G511101 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 1G521101 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分類試題  編輯大意     本書完全根據近年各縣市國中、國小、幼兒園教甄國語文歷屆試題精心編寫而成,適用於公私立各縣市國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甄選考試。     分章分類有條不紊編排。以國語文基本功為基礎,並且涵蓋相關文學知識、國學常識、應用文,以及現行高中各版本教材,以厚植「教甄」國語文根基,使應試者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內容共分:單元一:國音學;單元二:文字學;單元三:字形的辨識;單元四:字音的辨識;單元五:字義

的辨識;單元六:詞語、外來語、本土語言、新世代語言的辨識;單元七:成語、諺語、歇後語的辨識;單元八:基本詞性與文法結構;單元九:修辭的辨識;單元十:中國文學史基本知識;單元十一:重要國學知識;單元十二:歷代重要作家地位與風格;單元十三:應用文的辨識能力;單元十四: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單元十五:古典詩詞曲閱讀理解能力等十五大單元,章章都是國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甄選考試必考的範疇。     本書搭配《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正本,更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歷屆試題分章分類整理之後,除了少部分直敘性題目,不需要有解析之外,其餘大多數試題解析詳盡,使應試者熟練歷屆試題,體悟作答關鍵,期能得心應手

,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國民小學國語課本「改寫作品」研究--以南一、康軒、翰林三版本高年級為例

為了解決教甄 錯 題本的問題,作者凌至善 這樣論述:

國民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文章,在我國學齡兒童的閱讀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及份量。由於教科書必須融入無從迴避的教育任務,加上篇幅的限制,在文體上又要各類均顧,因此如何吸引學童閱讀的興趣就變得非常重要。經典的文學作品以豐富的趣味性、故事性吸引讀者,改寫這些經典作品成為適合兒童學習的文章,是教科書課文很重要的來源之一。「改寫作品」不論是改寫自知名著作的固定文本,或是由神話、傳說等無固定文本的故事改寫,題材本來就有較高的趣味性,較容易吸引學童閱讀。改寫絕非簡單修改幾個字而已,也非單純的自由創作書寫,因為有改寫來源文本或題材作為主軸依據,改寫者除了不能偏離主題之外,還必須兼顧教育任務的置入,及以兒童觀點為

中心的書寫,因此,改寫者如何改寫一篇好作品就變成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本研究以康軒、翰林、南一三種版本高年級國小語文領域的國語課本中有清楚標示「改寫自……」的課文文本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改寫作品,依照其來源文本的特性,分為:繪本類、翻譯作品類、傳說與神話、中國古典文學類、現代散文、「前國編版」課文等六類,分別討論改寫的內容、技巧及教育任務及置入問題。本文擬採定質、定量的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分別從三個面向:文本分析、寫作技巧與改寫的取捨,探討這些改寫作品的文學性及教育任務等問題,文末進而討論:台灣文學與國小改寫作品的關係,乃至國小語文課程還有哪些可以精進的方向,才能引導

學生對國語課本的文章產生更大的興趣等相關議題。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1、 承載「教育任務」是教科書被編寫的主要目的。2、 改寫文本的選擇,主要是著眼於文本的故事性與趣味性。有關台灣題材書寫的課文,明顯不足。3、改寫受限於各項改寫要點限制,寫作上比自由創作困難。4、課文改寫的內容主體性及連慣性與趣味性是改寫者應該特別重視的。5、課文改寫要以「兒童中心」為主體。改寫手法大多是「順敘體」的書寫。6、缺少固定文本為改寫依據的課文編寫遠比從固定文本為編寫依據的課文寫作辛苦。7、 改寫者在編寫課文的過程中,需努力克服自己內在理解、編寫能力及外在市場環境的困難挑戰。8、 教科書的「置入」問題,是否過

度傾斜到某一種意識型態,值得重視。具體建議如下一、 對改寫者的建議:1、改寫時能夠加入配合時事的例子或新知。2、請適度增加台灣書寫作品的選材。3、在課文前加入「導讀」,清楚說明「改寫」的原因或理由。二、 對出版商的建議1、對於編輯小組在組合一冊國語課本時,應有通盤的選材考量。2、教學指引中,應詳述改寫文本依據的原文資料及改寫者資料。三、 對使用者的建議1、教學者(教師)教學前,要先收集、閱讀改寫課文資料,瞭解改寫的原因,及改寫後想要呈現的重點,才能在教學上有效傳遞課文中的教育任務。2、學習者(學生)對於改寫課文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找出改寫者對來源文本做了哪些改變,累積自己的閱讀、寫作經驗

。 改寫課文的改寫者,在改寫課文的同時,除了要努力完成一篇「教科書」應肩負的教育任務,並且盡可能的照顧到原著作品的文學性、趣味性、藝術性,是一個好的「教科書改寫者」的艱鉅任務。「保留趣味性及故事性,同時融入教育任務,卻犧牲掉部分文學性」的改寫方式,幾乎是現行教科書文章中的一個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