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分局良民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新店分局良民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V: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和陳婉真的 1940-1950消失的四○年代2:背後那支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良民證當天領取新北-旅遊資訊行程情報整理-2022-11(持續更新)也說明:為了減輕民眾舟車勞頓之苦,新北警局自即日起開放新莊、新店及瑞芳三個分局所轄分駐(派出)所試辦受理「警察刑事紀錄證明」(即#良民證)申請作業,凡是 ... 警察刑事紀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田園城市 和白象文化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陳品華所指導 周湘婷的 基層員警壓力、自我慈憫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新店分局良民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基層員警、壓力、自我慈憫、情緒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劉梅君所指導 王惀宇的 制服掩蓋的血汗:基層警察的勞動困境與工作權保障 (2020),提出因為有 警察勤務、勞動權益、基層員警、尊嚴勞動、過勞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店分局良民證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店分局良民證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則補充:在新店分局良民證這個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幫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店分局良民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V: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新店分局良民證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自2010年持續至今的藝術計畫 《海市蜃樓》系列作第五集 揭露全台100座閒置公共設施   台灣各地常可見偌大的閒置公共設施,俗稱「蚊子館」。它們多半來自錯誤政策,政府以擴大內需、拉近城鄉差距為由,在錯估使用率、規劃設計不良的情況下,遍佈全國。本計畫由藝術家姚瑞中與學生們組成的「失落社會檔案室」執行,每屆選出一百件花費巨資興建的閒置公共設施,號召學生一起以文字與現場攝影紀錄,並集結為《海市蜃樓》系列著作,至今已踏查超過五百件案例。   「『政商合肥台灣瘦,黑白常熟寶島荒』的呈堂證據,當是矗立於各縣市的蚊子館。幾乎每一棟蚊子館,都至少牽連一個大弊案,雖證據昭昭、無容狡賴,卻少有人願意挖掘

真相,坐任政商繼續合肥,縱容黑白兩道繼續熟絡且交相賊;但在轉型正義的相關討論中,幾無追查蚊子館弊案的聲音。」──高永謀/作家 聯合專文推薦(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呂岱如/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總監   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教授兼系主任   侯淑姿/藝術家、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高永謀/作家   黃舒屏/2015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   陳伯義/攝影師   董冰峰/策展人與製作人   賴香伶/前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  

基層員警壓力、自我慈憫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新店分局良民證的問題,作者周湘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基層員警在壓力、幸福感及自我慈憫的現況,和不同性別、年齡及婚姻狀況的員警在壓力、幸福感及自我慈憫上的差異,以及員警壓力、幸福感及自我慈憫間的關聯,並檢驗自我慈憫是否在員警壓力與幸福感關係中具有調節作用。本研究以配階一線三星、一線四星的台灣基層員警為研究對象,以網路電子問卷進行資料蒐集,採便利取樣方式共回收753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發現:(一)參與本研究的基層員警知覺到高程度的整體壓力。(二)參與本研究的基層員警具有中低程度的整體幸福感。(三)參與本研究的基層員警具有中高程度的整體自我慈憫。(四)不同性別的基層員警在整體壓力上有顯著差異。(五)不同年齡的基層員警在「整體壓

力」以及「組織因素」、「工作本身因素」的壓力向度上有顯著差異。(六)不同婚姻狀況的基層員警在壓力上無顯著差異。(七)不同性別的基層員警在幸福感上無顯著差異。(八)不同年齡的基層員警在「整體幸福感」及「社會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九)不同婚姻狀況的基層員警在幸福感上無顯著差異。(十)不同性別的基層員警在整體自我慈憫上有顯著差異。(十一)不同年齡的基層員警在自我慈憫上無顯著差異。(十二)不同婚姻狀況的基層員警在自我慈憫上無顯著差異。(十三)基層員警自我慈憫與員警壓力間有顯著相關。(十四)基層員警自我慈憫與幸福感間有顯著相關。(十五)基層員警壓力與幸福感兩者間有顯著的相關,且控制背景變項後,員警壓力

對於幸福感具有顯著預測力。(十六)基層員警的自我慈憫在壓力與幸福感關係中沒有顯著的調節效果。最後,依前述結果進行討論,並說明研究限制,進而提出研究上與實務上之建議。

1940-1950消失的四○年代2:背後那支槍

為了解決新店分局良民證的問題,作者陳婉真 這樣論述:

歷史上隻字不提,臺灣阿祖的私密故事,真實還原臺灣終戰前後庶民百姓驚恐的生命記憶……   臺灣人為何有認同上的複雜處境?   日本統治過50年,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回歸中國,臺灣人在1940-50年間,究竟如何在大歷史中求生存?   若說史書是統治的工具,那不如來聽聽老百姓自己說的臺灣史。   知名的文史工作者陳婉真第二本百人訪談記錄出版,繼《1940-1950消失的四○年代:造飛機的小孩們》後,本書再追溯近20位受訪者從日治到終戰後被光復時那幾年的生命起伏與所見所聞,補充歷史課本上隻字不提的四○年代臺灣年輕人所處的離亂政局,再次透過阿祖們的口述故事歷史,真實還原「背後那支槍」壓在陰霾中的

深深恐懼……   「父親走時好像面臨很恐怖的境界。這讓我內心很歉疚,也很後悔,因為我們兄弟都一樣,從來沒有人好好聽他說他的過去,不知道他的人生究竟遭遇到什麼樣的痛苦經歷,竟然讓他帶著這麼大的不安離開人世,他走後我才發現我們對父親的了解,竟然那麼少,我們太不孝了……。」   1940-1950前後10年間,處在政權交遞、二次大戰末期的臺灣人,不僅被日本人送去南洋當軍伕、到日本造飛機,而戰後來接收臺灣的中國官兵素質低落,行偷搶拐騙之事,嚴重的差別待遇與軍隊進駐戒嚴、清鄉,更讓臺灣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二二八、四六、四萬換一元等事件都發生在這10年,我們的阿祖們唯一保護子孫的方式是三緘其口。  

 面對一再試圖隠瞞真相的國民黨外來政權,臺灣人被成功洗腦成不清楚、甚至不屑理解阿祖們的想法……,當被「自己人」押著走在前面,背後那支槍隨時可以扣下板機讓你斃命,那樣的驚恐經驗,很多老一輩不想、也不忍多說,因為不想讓下一代承受和他們一樣的痛苦,這樣的不忍,卻造成子女心中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這原本是許多人記憶中被迫私藏的臺灣史,陳婉真從百人訪談中拼湊史實,帶我們走入一段既驚異又感人的時空現場:   因躲警報孕婦受驚嚇產下的嬰兒幾乎都耳聾的瘖啞村、目賭一部部卡車上軍人見人就胡亂開槍的二二八現場、想為子孫留下好土地因而投入有機種植的八旬阿婆、為祖師留下民族魂魄的三峽祖師廟國寶級解說員、在聯合

國總部前把自己用鐵鍊鎖住抗議台灣被逐出聯合國的「台獨份子」、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次子賴洝與林瑞明教授談賴和、連日本人也稱之為台灣人間國寶與民族音樂第一人的郭芝苑、日本高等警察採取白色恐怖鎮壓的「東港事件」、專門負責日本在戰爭中新取得領土事務的神祕的南興公司……   歷史真相一直存在,唯有透過一個個訪談採集,國民的記憶才能免於被任何一個統治政權控制。 本書特色   ◎陳婉真深入訪談,耆老現身說法,訴說1940-1950年間個人生活與當時代發生的事件。   ◎「消失的四○年代」系列第2本著作,收錄18篇專訪紀錄,預計訪談100位耆老,還原四○年代臺灣歷史。   ◎從第一手訪談紀錄中,補充歷史課

本對當時臺灣常民生活與政局亂象的空白拼圖。   ◎本書獲文化部贊助出版,寫出臺灣的故事。

制服掩蓋的血汗:基層警察的勞動困境與工作權保障

為了解決新店分局良民證的問題,作者王惀宇 這樣論述:

臺灣基層警察的過勞困境,早已為各界所認識,然其具體情形為何、原因為何,仍難以為大眾所了解。肇因警察獨有的法規、職場文化與過往歷史脈絡等原因,我國諸多行政工作仍大量依賴警察,而面對各種社會問題,警察行政管理思維又習慣以增加警力應對,導致基層警察勤、業務量日益繁雜;員警的勞動權保障卻嚴重缺乏,導致超時工作、職業傷病、情緒耗竭與職業倦怠等問題。本研究旨在揭開覆蓋於警察身上的陽剛形象,探究內部的勞動權益困境,藉由文獻分析、參與觀察,並深度訪談基層外勤員警與主管共26人,從歷史背景、法律體系、管理文化、實務現象探討警察勞動問題,再比較我國與國際勞工組織規範和各國警察勤務態樣,並以訪談案例真實呈現警察職

場的黑暗與封閉。研究發現臺灣員警普遍過勞,21名受訪基層員警平日睡眠時間平均約6.3小時,每周經常性工時平均為55.5小時,僅有1人每周總工時低於48小時。警察勤務具有高度的勞動控制,諸多勤務顯已不合時宜,或不具正當性與必要性,甚有侵害人權與他機關行政功能之疑慮,導致警力無效的浪費,員警亦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或滿足感;加上惡劣的勞動條件與職業安全保護,多數受訪者均有於執勤遭受傷害,甚或產生創傷壓力症候群之徵象,而基層員警在現有體制下幾無表達意見或尋求救濟的空間;也因為警察勤務被剝除「勞動」的屬性,導致外界難以發現警察的勞動異化。本研究建議警察勤務規劃與管理措施必須更具人性化、科學化,並完善人

事與勤務框架性規範,檢討非必要性勤務,業務、績效制度的改革,加上第三方機構的勞動監察,建立有效的基層參與管道,落實基層警察專業化,方能改善警察的勞動困境,使我國警察行政得以正常化,實現警察的尊嚴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