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屋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新建成屋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松樹,陳嘉鈴寫的 房地合:2.0及都市更新課稅精解(二版) 和X-Knowledge HOME的 建築大師胸中的丘壑:那些高高低低影響我們生活的智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花敬群證實「預售屋換約不溯及既往」 王婉諭批替建商解套也說明:邱顯智也點名花敬群別自創法律解釋,指出《平均地權條例》新增第47條之4內容為「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之買受人,於簽訂買賣契約後,不得讓與或轉售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先覺所出版 。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所) 陳玫真所指導 馬世傑的 不動產代銷銷售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海悅國際代銷桃園青埔個案為例 (2021),提出新建成屋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房地產、坪數、價格、購屋因素、產品定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蔡宗潔所指導 呂灯哲的 建設公司開發建案產品規劃定位之探討 - 以低樓層透天建築物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建設公司、購屋消費者、層級分析法(AHP)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建成屋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炒房界定模糊修法將明文定義 - 好房網News則補充:行政院擬再修法,祭出新一波打房措施,令不動產業者大喊撐不下去。據了解,行政院已退讓,在全面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部分,將新增例外條款,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建成屋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房地合:2.0及都市更新課稅精解(二版)

為了解決新建成屋定義的問題,作者林松樹,陳嘉鈴 這樣論述:

  本書將現行取得或處分不動產交易問題,分成「個人買賣房地分離課稅—舊制個人」、「買賣房地持有及交易稅負」、「個人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新制與舊制比較差異」、「合建分售、合建分屋及自地自建地主」、「建設公司房地合一新、舊制」及「都市更新稅負解析」等六個單元,每一個單元再細分為若干主題,針對與每個主題有關的法令及實務見解進行實例解析,並檢附相關重要的行政函釋等,使讀者能系統性地學習每一個單元的理論與實務。作者並針對現行房地合一等申報書填寫、都市更新財務報表成果備查及投資抵減檢附實例供參考,讀者亦可透過目錄檢索相關需要了解的疑義,快速搜尋相關議題之實務方向,是一本專為房地合一及都市更

新課稅設計的專業指引工具書。 名人推薦   作者以豐沛學養、多年實務經驗,用建築業的語言,寫出這本建築業要看的書!--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 于俊明   本書為作者多年實務經驗與稅務理論的心法分享,對認識都更與房地合一稅深具參考價值!--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 花敬群   本書初版問世就是我教學備課、不被學生問倒的寶典;再版增加都更課稅內容,是會計師與房地產專業人士必備的新秘笈。--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林世銘   本書完整收錄都市更新條例增修訂的稅賦、更新成果財務備查及財政部營業稅的函釋,協助參與者掌握法令動態與滾動式新增問題,並依解析內容研擬回應方案,提

升個案長期推動的穩定性。--臺北市都市更新整合發展協會理事長 林育全   作者用其幾十年的專業與實務經驗,再次出書跟社會大眾分享,實乃所有建設公司、地主、各方讀者的福報。--漢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正乾   本書提供都市更新與房地合一稅下,各項不同土地持有背景及參與都市更新之所有權人、實施者與相關權益人面對實務問題之解方,我強力推薦這本有關都市更新及房地合一稅制的好書,願有福份者共享之。--千瑞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志桐   這不但是一本建築相關從業人員必備的工具書,更是一般民眾保障自己房地產稅賦權利的精彩作品,本書以案例條理式的探討方式呈現,讓讀者得以分享作者多年豐富實務經驗

的成果。--社團法人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 辜永奇   無論是建設公司於預售前的房地拆算比例,或現今危老重建地主土地與建商建物互易等專業稅務評估分析,作者均能提出清楚明瞭且令人安心的建議。本書集不動產各項稅務與實務於一冊,是專業且實務的工具書,真心值得推薦!--臺北市危老重建推動師協會理事長 駱璋玲   長期鑽硏都更之專業都更會計師,鉅細靡遺地將都更涉及的所有稅務實務與問題分門別類完整的闡述,是一本相當專業實用的工具書,值得推薦。--國富浩華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蘇炳章

不動產代銷銷售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海悅國際代銷桃園青埔個案為例

為了解決新建成屋定義的問題,作者馬世傑 這樣論述:

住宅市場之產品定位,一直是建築產業及代銷產業最重要的一環,進行市場調查及分析,更是重要的一門學問,坪數定位關係於區域的屬性、客戶購屋預算與總價考量,剛性需求與市場景氣變化等等,更會直接導致個案之銷售狀況成功與順銷與否。桃園青埔地區位處於中壢區 – 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因為商圈聚集,且橫跨桃園機場捷運A17、A18、A19三站,更有高鐵桃園車站、IKEA、X-Park水族館、新光影城、和逸飯店、華泰名品城等建設利多,由於重劃區佔地廣闊,且多為中大型基地開發,故開發商在產品定位時之變化彈性也相對較廣。在2007年高鐵通車、2017年機場捷運通車之後,青埔更由封閉式市場導向為吸納更多區域外購屋客層

移入,市場分析與定位更顯得尤其重要。面臨市場景氣之不確定性,以及土地價格不斷上漲,推案價格也不斷向上推升,適逢房地合一稅制之施行,且為維持房屋總價帶控制、適宜剛性需求產品能迅速銷售去化,建設開發商多會傾向將產品定位以首購與首換兩大族群,設定為建案產品之大宗潛在客戶為主,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動產代銷銷售房屋之,影響銷售因子之間的關係,可以作為建設公司在產品定位時之參考依據。

建築大師胸中的丘壑:那些高高低低影響我們生活的智慧

為了解決新建成屋定義的問題,作者X-Knowledge HOME 這樣論述:

  建築師們撼動世界的時代!  二十世紀建築大師名言集  62位空間哲人,160多則犀利且詩意的生命體悟小語。  透過建築家之眼,看見人類世界的本質。   空間創造者汲取靈感的寶庫  閱讀建築人、辨識風格脈絡的最佳譜系指南   到達更高的終點吧!  想要追求真正的建築,不需要突出的技術,  而是要像攀越高山一樣努力。--安東尼.高第   建築的實用性起源  藤森照信  建築並非形體  隈研吾  視覺、觸覺與聽覺  賈克.赫佐格  ────────────────────談何謂建築   到達更高的終點吧  安東尼.高第  表現思想的廣告家  法蘭克.洛伊.萊特  建築空間反映出時代空間  密斯.

凡德羅  ────────────────────談何謂建築師   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與高第  伊東豊雄  雷姆.庫哈斯的目標  丹尼絲.史考特.布朗  ────────────────────談何謂名作   為了居住而存在的機械  柯比意  鄰近工作場所的住宅  難波和彥  為了生存而放浪  原廣司  ────────────────────談何謂住宅   建築是最初的造型藝術  安東尼.高第  所有藝術都朝建築這個目標邁進  瑪莉.諾伊密勒斯  不要追求獨創性  安東尼.高第  ────────────────────談何謂藝術   城市是一種道具  柯比意  摩天大樓太小了  柯比意  被

超高大樓支配的世界  雷姆.庫哈斯  ────────────────────談何謂都市   如童話那種令人驚訝的感受  路易.康  何謂真正的英雄  柯比意  建築並不重要  奧斯卡.尼麥耶  ────────────────────談何謂人類   學校的起源  路易.康  學生請待在現場  華特.葛羅培斯  大自然這本教科書  法蘭克.洛伊.萊特  ────────────────────談何謂教育   全球的迪士尼化  森川嘉一郎  雪梨歌劇院與日本建築  約恩.烏楨  都市裡充斥著過於天真的仿製品  森川嘉一郎  ────────────────────談何謂日本   我們該如何理解建

築這個存在?  建築師創作的時候都在想些什麼?  名作應該如何解讀?  建築、居住、藝術、都市應有的樣貌為何?  人類探求、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建築名家們對世界不同地區、各種文化的深度探索,為人的居住與生存處境提出了精準又啟發創造力的觀察。對熟悉建築領域的讀者而言,本書是集結建築巨匠智慧的精華集,更是進一步認識新銳建築師背後傳承的知識工具;對建築涉獵不深的讀者,也可以藉由本書了解當代建築的核心概念及作品。   全書分為九個層面,探討建築對人類生活的文化意義,書末附有建築名家簡介,作者之一中山繁信更手繪建築大師們的代表作,獨具收藏價值。   .建築師成為有錢人時,就是被淘汰的時候。  .我們

不是為了烹飪而待在廚房裡,而是為了度過烹飪的時間而待在廚房。  .一個東西如果在任何人眼中看起來都一樣,就沒有價值了。  .超高大樓正支配著停止思考的世界  .不教導問題的解答。  .大自然這本教科書裡,寫著成長的成果、大自然的豐饒和從容。  .全世界都在迪士尼化。  .紐約和東京的共通點,在於兩者都是都市,也都是非常狹隘的地方城鎮。 編者簡介 X-Knowledge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設計出版社之一,成立於1968年,發行書籍、CD、雜誌、圖像閱讀等媒體,90%的讀者是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   「X」代表未知,也代表更多的全新領域。 繪者簡介 中山繁信   日本法政大學工學研究系建設工

學碩士,曾任職於宮□檀建築研究室、工學院大學伊藤鄭爾研究室,於2000至2010年間擔任工學院大學建築系教授。現為TESS計畫研究室主持人、工學院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院建築系兼任講師。   主要建築作品有「川治溫泉車站站體」「砦井白屋」等。合著有《世界最美建築的絕妙設計》(如何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龔婉如   文藻外語學院日文科、東京家政大學造型表現學系畢業。曾任日商出版社編輯、廣告公司翻譯等,目前專職口譯及筆譯工作。譯作有《建築大師胸中的丘壑》《零極限的美好生活》《3秒鐘直達對方的心》等書。E-mail: [email protected] 前言003    推薦序 

   賦予建築生命的話語──無可替代的記憶    謝宗哲009    前言    建築師們撼動世界的時代    澤井聖一 何謂建築028    直立的樹木    安東尼.高第030    所謂的「新空間」    吉阪隆正032    建築的實用性起源    藤森照信033    以植物覆蓋    百水先生034    何謂二十世紀建築    藤森照信035    人類的建築歷史    藤森照信038    近代建築裡沒有時間    內藤廣039    建築是生命體    內藤廣040    何謂建築    密斯.凡德羅042    包覆人的空間    香山壽夫044    建築就是寂靜   

路易.巴拉岡046    這也是後現代主義    羅伯.范裘利048    尋求特殊解    湯瑪斯.赫佐格050    建築的豐富性    隈研吾051    建築並非形體    隈研吾052    建築就像輔助工具    賈克.赫佐格053    視覺、觸覺與聽覺    賈克.赫佐格054    激進的建築    賈克.赫佐格056    獨特幾何學圖案的做法    法蘭克.洛伊.萊特058    毛毛蟲與協同作用    巴克敏斯特.富勒060    以數學觀點創作建築的方法------堀部安嗣061    有機的建築     塚本由晴062    自由曲線的發現     奧斯卡.尼麥耶0

64    宇宙的建築     奧斯卡.尼麥耶066    即使超過百億日圓也能被接受     藤森照信 何謂建築師068    建築師的最後救生索     藤森照信069    建築空間反映出時代空間-----密斯.凡德羅070    演奏所有的樂器-----阿瓦奧圖072    鑑賞建築的方法-----藤森照信073    了解細節的家譜-----藤森照信074    「建築並不存在」的路易.康    工藤國雄076    對建築師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里卡多.波菲爾077    到達更高的終點吧    安東尼.高第078    七十歲才稱得上獨當一面    安東尼.雷蒙079    九

十五歲的普通生活    奧斯卡‧尼麥耶080    表現思想的廣告家    法蘭克.洛伊.萊特 何謂名作082    近代建築的三大巨匠    高山正實084    二十世紀建築巨匠的評價    藤森照信086    打動內心深處的建築    藤森照信088    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與高第    伊東豊雄089    高第的暴風雨之日    薩爾瓦多.達利090    高第所創造的形態之意義    伊東豊雄092    高第的思考程序    伊東豊雄093    高第的不確實未來    伊東豊雄094    關於人類的事    丹.西蒙斯098    二十世紀的帕德嫩神殿    藤森照信100 

   「少即是多」的密斯.凡德羅    田所辰之助102    與中世紀訣別    高山正實103    密斯的知名建築的幽暗    石山修武105    鐵與玻璃    高山正實107    沒有牆壁也沒有柱子    ZZ108    只有奇蹟是美麗的    工藤國雄110    甚至無法以攝影記錄    阿爾瓦羅.西塞112    看一看我所見    路易.巴拉岡114    未來的線與過去的線    阿瓦奧圖116    丹下健三與野口勇    藤森照信118    雷姆.庫哈斯的目標    丹尼絲.史考特.布朗 何謂住宅120    原始住宅的雛型    藤森照信122    為了居住

而存在的機械    柯比意124    記憶的濃密氣息    鈴木了二126    度過時間的場所    青木淳127    打造沒有牆壁的房子    石山修武128    「曖昧」的魅力    中山繁信130    走廊要短、小    威廉.梅雷爾.瓦歷斯132    房子和森林也是生活的道具    石山修武133    我想要一方田    鯨井勇134    皋月和小梅的家(《龍貓》)    內田青藏136    傳統的生活方式    菊竹清訓137    這就是所謂的家庭    菊竹清訓138    獻給母親的小房子    柯比意140    鄰近工作場所的住宅    難波和彥141  

  建築師的居住論    難波和彥142    為了改變生活而存在的家    難波和彥143    箱型家版套房群住宅    難波和彥144    沉默而穩靜的喧鬧    路易.巴拉岡146    最難忘的景象    原廣司147    在房子下面挖洞    原廣司148    為了生存而放浪    原廣司149    在成長中所見    原廣司150    什麼是「居住」    原廣司151    放浪者所見的景色    原廣司152    在今天看來也一樣美麗    野澤正光154    以物品創造的空間    古谷誠章155    找回日本的風景    堀部安嗣156    大自然裡找得

到所有的顏色    密斯.凡德羅 何謂藝術158    人類最初的藝術    藤森照信159    二十世紀藝術的起源    藤森照信160    建築是最初的造型藝術    安東尼.高第161    所有的藝術都朝建築這個目標邁進    瑪莉.諾伊密勒斯162    象牙塔裡的藝術家們    華特.葛羅培斯163    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隔閡    華特.葛羅培斯164    設計活動是沒有界線的    華特.葛羅培斯165    包浩斯的產學合作    華特.葛羅培斯166    推廣藝術運動的方法    華特.葛羅培斯167    希特勒與包浩斯    克勞斯.韋伯168    包浩斯也會

作曲    華特.葛羅培斯169    包浩斯的感官訓練    拉士羅.摩荷里.那基170    高第的管風琴    加藤宏之172    成為偉大藝術家的方法    羅伯.范裘利173    有規則的地方    丹尼絲.史考特.布朗174    作為前衛藝術的建築    藤森照信175    前衛藝術建築之極限    藤森照信176    反文化的消失    雷姆.庫哈斯177    互相伸出援手的關係    伊藤俊治178    艾菲爾鐵塔是一項藝術    伊藤俊治180    所有一切都源自於光    安東尼.高第181    和真牛一模一樣的畫作    法蘭克.洛伊.萊特182   

不要追求獨創性    安東尼.高第 何謂都市184    貪婪的世界大都市    柯比意185    改革者的觀點    柯比意186    輝煌的未來城市    柯比意187    城市是一種道具    柯比意188    為了人類的幸福    柯比意189    我們也是後現代主義者    丹尼絲.史考特.布朗190    摩天大樓太小了    柯比意191    所以摩天大樓真的太小了    八束���192    都市要小一點比較好    保羅.索列 193    蝙蝠俠漫畫    雷姆.庫哈斯194    九一一事件之所見    雷姆.庫哈斯195    被超高大樓支配的世界   

雷姆.庫哈斯196    隨時變化    漢斯.豪萊 何謂人類198    在這個世界上所愛的東西    奧斯卡.尼麥耶200    持續挑戰    阿瓦奧圖202    今天是你,明天是我    艾瑞克.嘉納.阿斯普朗德204    我們的經驗    野口勇205    一個人的足跡    野口勇206    如童話那種令人驚訝的感受    路易.康207    人分成兩種類型    安東尼.高第208    過於習慣複雜的東西    雷姆.庫哈斯209    無可避免的弱點    雷姆.庫哈斯210    只是妄想    雷姆.庫哈斯211    何謂真正的英雄    柯比意212   

建築並不重要    奧斯卡.尼麥耶213    為什麼我是我    藤森照信214    人是個別的存在    藤森照信 何謂教育216    治癒受傷環境的能力    阿瓦奧圖218    植物是上帝施展的神技    金.烏楨219    學校的起源    路易.康220    探索比調查重要    華特.葛羅培斯221    將學生丟入池塘    華特.葛羅培斯222    絕不會硬套在學生身上    華特.葛羅培斯223    包浩斯名稱的真正由來    華特.葛羅培斯225    包浩斯帶來偉大影響的證據    海蒂.特朗尼226    學生請待在現場    華特.葛羅培斯227   

如同工匠師傅一樣    高山正實228    最難的部分    高山正實229    不教導問題的解答    密斯.凡德羅230    大自然這本教科書    法蘭克.洛伊.萊特 何謂日本234    都市裡充斥著過於天真的仿製品    森川嘉一郎236    全球的迪士尼化    森川嘉一郎238    日本是日本獨有的    CKR設計團隊239    沒有公共空間的城市    賈克.赫佐格240    東京沒有廣場    雅可布.凡里斯241    東京的街道很舒服    雅可布.凡里斯242    出色的現代建築    丹尼絲.史考特.布朗243    上百萬人的設計都市    丹尼

絲.史考特.布朗244    有如狹隘的地方鄉鎮    布魯斯.茂245    充滿未來感而古樸的東京    布魯斯.茂246    過去需要翻譯    漢斯.豪萊248    日本傳統建築的力量    藤森照信250    包浩斯的正倉院    克勞斯.韋伯252    雪梨歌劇院與日本建築    金.烏楨254    日本建築是一種雕刻    野口勇255    建築物與庭院的關係    野口勇256    野口勇所愛的父親    磯崎新257    讓人流淚的風景    羅伯.范裘利258    地球上的至高場所    羅伯.范裘利 259    建築名家簡介 推薦序 賦予建築生命的話

語—無可替代的記憶   我只花了半天不到的時間就看完這本書了。伴隨著熱切的感動。   這樣的經驗,原本只存在於我閱讀村上春樹小說時那份獨處的狀態。但建築家們的話語卻宛如帶來微風與雲層、樹蔭的遮蓋庇護,給了我難得的、屬於閱讀建築箴言的午後。   這麼說好了,這本書彷彿是這些建築名家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某個場合裡,然後各自對建築的種種所作的一場毫無保留的訴說。   他們帶領我重新領略建築的意涵,與作為建築師的身分與角色扮演;告訴我們何謂名作,並再次探索住宅的點點滴滴,闡述建築與藝術之間的關聯性。此外,也將尺度放大到都市的層級作深刻的反省,並思索人類的存在價值,更延伸支撐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關於教育

的議題。最後對於日本建築與文化的再閱讀,更挖掘出日本文化作為推進歐洲現代建築文明演進之養分的身世與定位。於是我終於發覺當代日本新建築(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伊東豊雄所設計的、位於日本東北的仙台媒體中心),與約莫一百年前開始問世的現代建築之間,那份難分難解的關係與驅策其持續演化、蛻變的線索,讀者得以在令人無比驚艷又莫名懷念的獨特建築情境與氛圍裡,深刻體會到:日本建築家能夠在二十一世紀當代處境中,於全球建築版圖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首先,是對於我自己所偏好的、以簡潔洗練著稱的現代主義建築的國際式樣(International Style),有了全新的領悟與認識。   本書前言提到,國際式樣的特徵在於

反對將一個建築的內部空間劃分成多個小房間與空間,而是盡可能消除隔間,將內部連續化、一體化,外牆加上大面的玻璃窗,使內外的水平方向在視覺上連結在一起。最大的特色在於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大多建築都呈現合理的方形,並藉由大窗戶打造出流動且透明性高的空間。而藤森照信則進一步詮釋與說明:「二十世紀建築之所以為國際式樣,是因為思想的依據來自於科技。科技沒有國籍、文化性、地域性、個人性、民族性之分。因為科技的根源—數學並沒有國籍等差異。雖然創造數學和科技的人類,例如數學學者,思想中或許存在著國家品格並發揮重要的功能,但產生的結果是國際化而無色透明的。代表二十世紀的包浩斯即是無色透明的現代主義表現,表現出數學

的無色透明。」這部分或許可以從當代手機(無論是蘋果、三星或HTC)極簡的造形與外觀,隱約看到當年現代主義問世發展之際的影子。   另一方面,隈研吾則提到了建築的豐富性。他指出:「建築設計不只是單純描繪物品的輪廓,重要的是觸發氣味、觸感等五感。而且不能永遠保持不變的姿態,應該隨著時間的變遷而產生不同的樣貌。這種現實和鮮明感,正是建築的豐富性所在。」這樣的說法也回應了賈克.赫佐格的主張,亦即關於建築視覺、觸覺與聽覺上的討論。他表示:「建築必須具備得以訴諸人類五官的強烈物理性外表,因此我們會使用所有可能的材料。我們著眼於人類所具備的物理和感官性的才能,並試圖集中於身體所能產出的、至今已根深柢固的必要

性與知覺。因此我們的建築都直接訴諸五感,也訴求於視覺、觸覺與聽覺。」而這可視為當代建築的一個具體的轉向。   此外,塚本由晴對於有機建築的看法,也讓我耳目一新。   他提到:「談到有機,有人認為是使用曲線。我覺得有機是造型上的一種理解方式:部分和整體的結合非常緊密就是有機。部分存在直接進入整體存在的核心所在,整體存在則會對部分存在產生影響。雖然這樣的理解非常抽象,具體上許多與建築相關的生活問題、人的態度問題、熱環境和降雨等等,建築物雖然不會動,但要如何將建築物周圍每天不斷變化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在建築物的構成中進行定義,這就是有機,並不一定是曲線......」   最令我有所感觸的一段話,是來自

於現代建築四大巨匠之一的密斯.凡德羅對於其「難處」的思考。有人曾經問密斯說:「你遇過最困難的是什麼事情?」密斯想了很久之後,終於開口說:「到目前為止最困難的,就是克服害怕改變的心態。」(To resist against change.)或許我自己剛好也正處於某種人生的轉折點上,所以密斯的這份深邃的哲思,給了我很大的共鳴。   總之,這個閱讀的過程,讓我回想起當年對於建築的初戀:   無論是在深夜的成大建築系館教室裡,聽王明蘅老師談建築知識論及方法論,而被正式引領進入建築的聖殿與堂宇;或是在東海建築系享受曾成德老師為我們談當代建築名家群像,彷彿置身在建築創作世界波瀾壯闊的潮流中;甚至是一直到現

在,於每個建築評圖的現場,與建築創作的夥伴們一起沉浸在建築人文藝術美學洗禮中的暢所欲言與思辨。這份對於建築的熱切盼望與追尋,在我的心中始終未曾稍歇。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部來自於建築家們言說的集成,無疑是賦予建築生命最寶貴的話語,同時更是建築這個學門與志業為世界所留下的文化遺產與無可替代的記憶。 謝宗哲東京大學建築博士Atelier SHARE綜合計畫事務所主持人亞洲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 前言 建築師們撼動世界的時代   十多年前迎接二十一世紀來臨之際,我們將出版社名稱「建築知識」變更為「X-Knowledge」。X-Knowledge,也就是從傳遞「建築」知識,轉而成為傳遞「X」的知識

。同時也打算順勢推出新雜誌,於是便說服了公司推出《X-Knowledge HOME》這本雜誌。   本書是由《X-Knowledge HOME》雜誌中「建築師的話」所節錄而成。這本雜誌目前雖然只推出兩年多,共二十三冊,內容卻網羅了幾乎所有二十世紀的建築巨匠。   二十一世紀建築的樣貌該是如何?在這個遠大的構想之下,我們必須對於二十世紀的建築有充分的了解。   二十世紀的建築,被稱為「住宅」的時代,同時也存在著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貧困空間、惡劣的都市生活等社會問題。因而在二十世紀初期,近代的建築師們紛紛希望藉由建築來解決這些問題。   也可以說,這是一個為數不多的建築師們撼動整個世界的時代。   因

此,我們將代表住宅、居住的「HOME」加入了雜誌名稱裡。   島國日本位處歐亞大陸邊境,具有什麼樣的居住文化呢?現代日本的居住空間、居住文化又該如何?我們藉由世界各個地區、各個國家的文化探索,從近代建築巨匠所說過的名言、現代建築師的訪談之中來尋求解答。   本書的內容也是在這樣的概念之下誕生。   我們該如何理解建築這個存在?  這些被稱為建築師的人,創作的時候都在想些什麼?  名作應該如何解讀?  建築、居住、藝術、都市應有的樣貌為何?  人類探求、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此外,我們也站在海外建築師的觀點,重新探討了日本文化的真正價值所在。   二十世紀建築的核心設計,在海外稱為「Inter

national Style」(國際式樣),日本則稱之為「Modernism」(現代主義)。   國際式樣的特徵,在於反對將一個建築的內部空間劃分成很多小房間與空間,而是盡可能消除隔間,將內部連續化、一體化,外牆加上大面的玻璃窗,使內外的水平方向在視覺上是連結在一起的。最大的特色在於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大多建築都呈現合理的方形,並藉由大窗戶打造出流動且透明性高的空間。這是一種適用於世界各國的建築風格。   法蘭克.洛伊.萊特、勒.柯比意、密斯.凡德羅被稱為近代建築(現代主義時代)的三大巨匠,再加上華特.葛羅培斯,則稱為四大巨匠。   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衍生出了一九一九年創辦於德國一家學生人數只

有一百人的小型美術學校包浩斯。第一代校長是葛羅培斯,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校長則是受到納粹所迫害的密斯。   萊特對於以歐洲建築運動成果之姿出現的包浩斯、密斯、葛羅培斯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例如一九一○年萊特在逃避戀情醜聞時於柏林恩斯特.華思慕特出版社(Ernst Wasmuth)所出版的作品集即是如此。這本作品集裡描繪了許多內部幾乎沒有門扇,牆壁有如屏幕,建築內外互相連結、向水平方向開放而流動的空間。之後他更創作了許多被稱為有機建築的作品。   而這些特徵正是日本的傳統建築中所具備的元素。在這裡可以窺見他對於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中的日本館鳳凰殿,及日本寺廟建築等日本各地知名建築進行研究的成果。地處邊境的

島國所誕生的日本建築,成為了催生二十世紀建築運動的母體。   二十世紀建築是多位建築大師與其百位弟子的原動力。   只要有心,就能具備撼動世界的力量,也能成就可與「偉大」一詞相匹配的人生。   我們深信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這一點仍然不會有所改變。 澤井聖一《X-Knowledge HOME》總編輯 〈何謂建築〉直立的樹木安東尼.高第學生時期起,我就受某種具體的形所吸引。你想知道那是什麼樣式嗎?(手指著工作室正對面的尤加利樹)那就是直立的樹木。只要追求機能性的東西,終究會回歸到大自然。所謂的「新空間」吉阪隆正下雨了。摘下一片香蕉葉蓋在頭上。於是有了一個雨水不侵的空間。香蕉葉受水濺潤後益發青翠。

雨聲啪答啪答。人棲身在這樣的光、這樣的聲音下,雨打不著。頭頂著香蕉葉移步行走,葉尖擺晃。舉步搖盪間,葉上雨滴點點滴落。雨勢滂沱。所謂「新空間」就是這樣形成的。我想,其他方法大概無法產生新空間吧。從葉子變成傘,從傘變成屋頂,又從屋頂轉變成住宅,接著再變成各種不同的公共場所。建築的豐富性隈研吾建築設計不只是單純描繪物品的輪廓,重要的是觸發嗅覺、觸覺等五感。而且不能永遠保持不變的姿態,應該隨著時間的變遷而產生不同的樣貌,這種現實感和鮮明感正是建築的豐富性所在。自由曲線的發現奧斯卡.尼麥耶我對於人工的直線沒有興趣。能夠吸引我的,是具備自由流動感的曲線。我發現曲線。在故鄉群山的稜線上,在彎曲的河流、空中

的浮雲,還有我深愛不已的女性曲線裡。曲線創造了全宇宙的形態。創造了一個愛因斯坦的曲線宇宙。即使超過百億日圓也能被接受藤森照信花錢的東西差不多都長得一個樣子。不管是美國的火箭、蘇聯的火箭,或是日本的,大家看起來都一樣。只要超過一億日圓,任何東西就會變成相同形狀。只要超過一億、十億,就不允許和別人不一樣的造型。但只有建築,就算超過百億,也可以毫不在乎地和別人不一樣。說到底,個人可以被允許依據自己的喜好做出要價超過百億日圓的,就只有建築了。相反的,這是建築最有趣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地方。〈何謂建築師〉對建築師來說最重要的事情里卡多.波菲爾對建築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創造性」。我們都知道高第的每一件作

品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全都是出自高第之手。他是個非常在地化的人,一輩子沒離開過巴塞隆納,但是卻在巴塞隆納做出了世界性的作品。建築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到達更高的終點吧安東尼.高第想要追求真正的建築,不需要擁有突出的技術,而是要像攀越高山一樣那麼努力。不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也必須具備鍛鍊自我和犧牲自我的覺悟。為了到達更高的終點,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七十歲才稱得上獨當一面安東尼.雷蒙建築師要到七十歲才稱得上獨當一面。而且建築師不能過得太奢華。不能是有錢人。當他成為有錢人時,就是被淘汰的時候。九十五歲的普通生活奧斯卡.尼麥耶(二○○三年,當時尼麥耶九十五歲)我過著每天早上九點進這個辦公室、晚上八點離開的

普通生活。設計完成後,就交給合夥的建築師繼續往下執行。接著寫說明文,如果覺得論 據的說服力不足的話,就重做最初的素描。我會一個人在安靜的房間角落裡,一邊思考、一邊找出解決的線索。手只是手段。對藝術家的成功 來說,重要的是注重直覺。也就是受到這件作品的「surprise」(戲劇性的瞬間)所刺激。所有藝術的根本都在「surprise」。

建設公司開發建案產品規劃定位之探討 - 以低樓層透天建築物為例

為了解決新建成屋定義的問題,作者呂灯哲 這樣論述:

在這個建築業蓬勃發展的時代,投入營建業領域的人越來越多。經由成立建設公司及藉由夾帶豐沛的資金,再經由目前銀行放款金額利率的低廉配合下,可運用資源則更加的充沛。然建設公司開發新建案時的成功與否常會因先期對於土地座落地點的選擇、資金的需求、售價的訂定、施作過程的不確定因素及規劃設計的安排,而影響到購屋消費者購屋的意願。因此本研究透過以往專家學者的研究文獻及訪談資深有經驗的業界人員,彙整出幾項由建設公司為出發點的構面及因子,以層級分析法(AHP)的方式在各主構面及因子間兩兩相互比較,計算以得到分項權重及全面性權重大小,並排序加以分析原委。主構面分為五大項,「地點選擇」、「房屋售價」、「資金」、「營

建風險」、「建築物規劃」。各分項下共設14項評估因子,「交通便利性」、「生活機能」「周邊環境」、「未來增值空間」、「售價客戶接受度」、「建設公司開發成本」、「購屋消費者貸款繳款能力」、「建設公司開發資金能力」、「施工難易」、「政府法規」、「周邊鄰居」、「坪效(可實際利用空間)」、「格局」、「外觀」。經由本研究在計算後得出在主構面方面排序先後,由大至小為「資金(0.248)」、「地點選擇(0.244)」、「建築物規劃(0.219)」、「房屋售價(0.145)」、「營建風險(0.144)」。而評估因子前五項,由大至小為「購屋消費者貸款繳款能力(0.151)」、「建設公司開發資金能力(0.097)」

、「周邊環境(0.093)」、「坪效(可實際利用空間)(0.088)」、「生活機能(0.081)」。經由以上得出結果,會因區域性或受問卷調查人員背景條件不同而會與以往專家學者研究結果有所差異,但針對建設公司或購屋消費者來說也將是一份相當有利於選擇參考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