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木構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日式木構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寫的 臺灣日式木構造建築榫接工具及製作技術手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Item 987654321/27733 - 國立成功大學機構典藏也說明:關鍵詞: Japanese-style wooden building beam-to-column joint structural behaviour 日式木構造 柱梁接點 結構行為 ; 日期: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郭耕杖所指導 黃睿澤的 木構造接合部設計用試算表製作及驗證 (2021),提出日式木構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木構造接合部、容許荷重、試算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建築系 江維華、鄭伃晴所指導 蘇靖雯的 應用日式傳統構法之木構造建築資訊整合與呈現 - 以臺灣科技大學永續智慧校園資訊展示中心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建築資訊模型(BIM)、木構造、榫接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式木構造的解答。

最後網站【生活風格】想深入了解木構造?建議你別看圖解木構造 - Matters則補充: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整天待在工地渾身臭的小監工其實對房子還是會有點浪漫的想法,尤其那種彷彿置身於大自然的木構造,日式風格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式木構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日式木構造建築榫接工具及製作技術手冊

為了解決日式木構造的問題,作者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 這樣論述:

  介紹臺灣日式木構造建築榫接工具與大木作榫接製作技術,期盼本書能幫助修復者與文化資產維護相關人員對於日式木造建築之修復與維護有所助益,促進文化資產保存與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提升。建築保存的精神與價值所在,即於反應生活型態、價值與空間意義。期盼本書能作為開端,幫助修復者與文化資產維護相關人員對於日式木造建築之修復與維護有更整體性的認識,促進文化資產保存與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提升

日式木構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檜意森活村介紹 #李俊道 導覽老師專訪
 
  阿里山,不僅以壯闊優美的景色享譽全球,更因擁有豐富的森林物產,造就嘉義市成為林業之都的美譽。一條阿里山鐵路,牽引出了一段林業故事的風華起落。待繁華落盡後,沉澱下來的則是一幕幕的回憶。檜町,如今的檜意森活村,成為了這段歷史的見證,回憶的背景。
  
  日治時期,檜町正是基於阿里山林業開發所建立的官方宿舍。因為建材多以阿里山檜木為主,使整個區域仿如檜木村,因此當時名為「檜町」,其後再改名「檜村里」。
   
關於檜意森活村:
  全區佔地約3.4公頃,相當於現今嘉義市立棒球場再加上東區體育館的面積。其範圍以林森東路劃分為南北兩塊腹地。北邊即是現今「一心二葉館」坐落的區域,早期為日籍基層職員的宿舍群,而南方一帶則是高級職等的官舍。 檜町在越過一甲子以上的歲月洗禮之後,以日式傳統工法以及盡可能的原材料進行修復,目前保留下來29棟木構造歷史建築。歷經四年的整建,始得重現當年檜村的風華。這裡不僅是台灣最早的林業村,也是保存最完整、範圍最廣之日式官舍建築群。因此,嘉義市政府於2005年將上述建築群登錄為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
  
  市定古蹟營林俱樂部,大約興建於1914年間,屬於當時臺灣總督府營林局的休閒娛樂場所。建築風格仿造歐洲17世紀英國都鐸式建築,室內面積約有75坪。1946年曾作為林管處禮堂,1948年改為忠孝幼稚園,1984年由法務部調查局嘉義縣調查站借用辦公,至1987年歸還,爾後挪為林務局單身員工宿舍。如今名列嘉義市定古蹟,承載林業歷史的記憶。
  
木村生活:
  29棟日式木造歷史建築群,從形式上可分為高級主管的一戶建、主管及眷屬的二戶建、眷屬宿舍的四戶建以及單身宿舍的連棟建。不僅規劃錯落有致,深具和風情緻,並且在整個建築聚落中,設有公共澡堂的湯屋和招待所,滿足生活機能與商業功能的雙重結合,重現當年建村時的布局巧思。
  
  在歷經四年修復與規劃的檜意森活村,如今得以重現舊時日式宿舍的風貌,帶領我們一窺早期阿里山林業開發生活史。其不僅具有保留歷史建築與古蹟的文化意義,更是深具地方文史資產的教育功能。因此,當我們開啟拉門的剎那,靜謐中恍然時空穿越,在撲鼻的檜木香氣中,一腳踏進了歷史-先人的生活環境-之中。當我們輕緩地走過泛黃的文化積澱後,新綠的生命脈動將在心中綻放,讓歷史繼續傳承,故事不停創新。
  
  

官網:http://www.hinokivillage.com.tw/Chinese/index1.php
住址:嘉義市林森東路1號
TEL: (05)276-1601

木構造接合部設計用試算表製作及驗證

為了解決日式木構造的問題,作者黃睿澤 這樣論述:

在環保與永續發展議題逐漸受到關注的現今社會,木構造因擁有低碳、可重複利用等特性而受到高度的重視。國內雖有相關規範,然因缺乏實際結構計算範例,導致業界在選擇木構作為主結構體時,仍多有躊躇。對於木構造而言,接合部設計無疑是重中之重,因此本研究取日本建築學會所著之「木質構造接合部事例集」為主要參考對象,對木構造接合部設計進行探討。本研究首先列出接合部設計所用之公式,並參照該書,對其中接合部容許荷重試算表進行重製,將其中文化,使其更適合國人使用。後分別舉日本以及國內案例,按日本建築學會提出之設計流程依序進行計算。依理論計算式所得的結果與將參數輸入試算表後所得之結果進行對照,可看出若條件充分,即可以此

試算表快速對接合部設計條件進行檢驗,確認其設計條件是否能滿足設計應力。

應用日式傳統構法之木構造建築資訊整合與呈現 - 以臺灣科技大學永續智慧校園資訊展示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日式木構造的問題,作者蘇靖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之應用,研析日式軸組木造建築之施工流程及特殊榫接構法,並以臺灣科技大學永續智慧校園資訊展示中心為例。本個案使用12種榫接構法,透過Revit建立BIM參數化木構元件及施工流程,記錄木構造之特性、榫頭型式、與接合工法等,彙整木構造建築之圖面及相關資料於建築資訊模型內,減少過往圖資與工法紀錄不全之缺失。透過實際操作,此研究以BIM建築資訊可視化及參數化記錄建築整體資訊,將原本2D既有建築照片及文字圖檔轉換為模型及參數化元件,利於建築後續使用及維護管理。於個案應用,本論文的木構造BIM除了可使維護者精準掌

握待修護處之毀損狀態,為使修繕增加其效率,亦能將協作資訊透過雲端平台分享予各參與修繕之團隊,使其能即時掌握建築現況。BIM模型施工與維護紀錄之基礎,能有效達成建築物使用後續維護修繕並延長其建築生命週期,促進永續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