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齡化問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日本高齡化問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野島剛寫的 《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原來,這才是日本》+《看見不一樣的日本》限量套書 和野島剛的 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野島剛由小見真的文化觀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反轉老年化趨勢!日本老人「集體輕生」、「一起切腹」 日裔 ...也說明:這是日本學界與媒體擔憂日本社會受到耶魯大學日裔教授成田悠輔(Yusuke Narita)的過激言論影響,進而產生的病態想法。 日本人口結構的老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時報所出版 。

銘傳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忠榮、李儀坤所指導 陳亭亭的 日本信用金庫數位化之研究 (2021),提出日本高齡化問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融科技、數位化、數位化金融環境3.0。

而第二篇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長期照顧碩士學位學程 許哲瀚所指導 楊珮雯的 青年照顧服務員職涯發展之探討 -以中臺灣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青年照顧服務員、職涯發展、留任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高齡化問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少子化、高齡化Q&A則補充: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九十八年出生率降為千分之八點二九,意即每位婦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數只有一人,已是全球最低,甚至比香港、日本的還低。而就新生兒的人數來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高齡化問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原來,這才是日本》+《看見不一樣的日本》限量套書

為了解決日本高齡化問題的問題,作者野島剛 這樣論述:

野島剛の跨文化觀察, 看見不一樣的日本與台灣。     「我喜歡台灣。希望我的文章能引領喜歡日本的台灣讀者,用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日本,並促進日本和台灣對彼此的了解,交流越來越熱絡。」野島剛     《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     ●台灣的便利商店,有個特殊味道是日本沒有的?   ●如果工作太累,辭職不就好了嗎,幹嘛要自殺?   ●靦腆的日本人,為何總是不說真心話?     日本的美食   日本人去國外的壽司店用餐時大多會對米飯的味道感到不滿。魚肉已經成為遍及全球的食品,因此不會出現在日本吃到的鮭魚比在北京或香港的好吃的現象。但是米飯就不一樣了,它能夠充分展現日本的特色。     日本的

過去   關於江戶與京都的關係,若以台灣為例,那麼臺南就好比京都,而臺北則相當於江戶。江戶城終究是一座武士的都城,而京都則是一座以皇室為中心的都城。     日本的現在   在日本經濟不景氣的九〇年代後期,候選人參選時的宣傳內容一般都是「在某地建一座橋」、「建設一條公路」等。而到了今天,宣傳內容變成了養老院。這就顯現了日本高齡化問題的嚴重性。     日本人的個性   日本人在災難發生時會優先幫助他人、不怨天尤人或者指責政府救災不力,這在其他國家民眾看來其實相當特別。這或許和日本人十分重視的概念--「我慢」有關。     《原來,這才是日本》     ●原來,日本人不排斥被稱為「倭人」,而且越

來越多人不會寫漢字了。   ●台灣人喜歡日本料理,但日本人更喜歡台灣便當?   ●天皇談話竟會使日本人感到內疚?     台日之間的美麗與哀愁   台灣人排隊吃一蘭,但其實日本人也很瘋台灣味──珍珠奶茶、台灣麵線都很受歡迎。而且台灣料理CP值很高,經常可以用少少的價錢,獲得物超所值的美味,但日本的食物價格和味道則往往呈正比關係。     然而,對日本人來說,台灣的道路簡直和戰場無異,台灣汽車駕駛人的態度,和日本相比,有點傲慢了。     日本人原來這麼想   因為日本人總是曖昧不明,我們因而覺得他們時時懷著「惡意」。然而野島剛認為日本人實際上並不是深思熟慮,或是擁有長期視野,而純粹只是活在當下

。日本人從不想讓事態惡化,多半抱著「差不多可以了」的態度息事寧人。     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中常見儒教的影響,也會把四十而不惑這樣的孔子名言掛在嘴邊,但並不表示日本人就信奉儒教,而只是接受了儒教的處世之道的部分。     日本現在進行式   現在的日本,可說是窮人的天堂,每天大約花一千日圓就能吃三餐,五萬日圓就可租到一室一廳一廚,需要日用品的話到「百圓商店」去就解決了。而且,繼「立食蕎麥麵」之後,還出現了「立食牛排」,這應該是經濟不景氣下的產物。     因為人口減少之故,也增加了外國勞動者輸入的名額,然而進來的勞動者卻不斷在「失蹤」。     所謂的日式美學   對於幾位知名的日本小說家為

何會選擇自殺、為何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你的名字。》這樣感動人心的電影,以及,日本到處都有的美術館有什麼特別的經營之道,可以不靠特展也吸引遊客上門參觀,野島剛都有獨特而精闢的見解,為你解開日式美學的祕密。     《看見不一樣的日本》     ●在比賽中,日本人認為「美學」比「勝利」更重要。   ●志村健的本名竟是源自德川家康?!   ●日本天皇登基晚宴為何每次都堅持用法國酒?     日本人眼中的台灣   日本人來到台灣旅遊,最常見的行程組合莫過於鼎泰豐的小籠包、故宮的翠玉白菜、還有腳底按摩這三項。其中,按摩受日本人歡迎的理由,是因為台灣按摩師的手藝好,又價格便宜。     但近來,到台灣享受

按摩的日本遊客減少了,在旅遊書上介紹的台灣按摩情報,似乎也沒有比以前多,這應該與日本的「價格崩壞」有關吧!日本麥當勞的漢堡從兩百日圓降價為一百日圓,吉野家的牛丼從四百日圓降價為兩百日圓,現在是連按摩價格也砍半了。     不過誰知台灣未來是否會有一天也發生價格崩壞,出現很多五百元按摩店呢?     日本的變與不變   日本過去把追求成長視為理所當然,加班時數愈多,愈覺得企業有在成長。員工也因為感受到「工作的意義」,而忍受漫長的工時。有些人認為,為了背負工作的責任,就該忘掉薪水,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家庭來努力。     但現在的日本已邁入低成長時代,即便奮力工作,企業不一定會成長,日本經濟也不一定會

成長。既然薪水不變,就不用勉強自己用力加班。我們的思考方式,自然會往這個方向改變。     每年,日本認定過勞死的人約兩百位。沒有什麼工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了。每個月加班到一百小時,這太荒謬了。我期盼有一天,日本「殘業」(加班)文化絕滅,不會再有任何一個人因為「過勞死」而離世。     日本,原來如此   來到日本的外國人經常會感到困惑,日本人很親切,可是為什麼在電車上就是不讓座。     這跟日本人親不親切無關,而是不喜歡惹是生非卻又在意他人眼光的日本人,在電車裡面為了不要被認為是正義魔人,心裡不斷掙扎,可是又遲遲開不了口,或者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搭乘公共交通運輸時,要讓座給老年人或

身心障礙者,這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日本人也知道這是正確的行為,但是日本社會對於讓座與否並沒有什麼「約束力」。所以,我行我素的年輕人或是疲倦的上班族,在電車上一看到老年人站在眼前,就裝睡或者是埋首在手機螢幕上,擺明就是不讓座。就算知道他們是裝的,但是周圍的人也都不會說什麼,而且老年人也不會主動說:「年輕人,起來讓座給我這個老人家」。這點就和台灣很不一樣。     「食文化」大解析   大阪曾舉辦一個珍珠奶茶的活動,當時用了在日本掀起熱潮的珍珠奶茶,製作飲料和料理。黑糖珍珠奶茶、珍珠花生湯這些還好,但甚至還推出了珍珠水餃、麻婆豆腐珍珠飯、珍珠鹹酥雞之類的料理。     網路上,台灣人的反應很有趣,

像是「日本人不要玩食物好嗎」、「快點住手……珍珠不是這樣用的」、「珍珠鹹酥雞是怎樣啦,不要亂搞好嗎」……。我的感覺也是「太離譜了」。但是冷靜一想,正因為是日本人,才會嘗試不同的方式來料理珍珠吧。在台灣也有很多令日本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壽司,還會在飯上放著肉鬆跟皮蛋,許多日本人也對此懷抱疑問。     但我還是希望在日本做「台灣味」料理的人,盡量做到跟台灣道地的味道相近。

日本高齡化問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錯的是你們,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今天的八卦很多啊,我們讓或多或少有參與這次BNT疫苗採購的過程的高虹安委員可以分享很多八卦啊,而且我這邊也有很多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包含前天晚上為什麼郭董那麼晚,半夜一點才發文確認,拖延的是誰,不是民進黨難道是共產黨嗎?

但是黨政高層困獸猶鬥啊,你看看風傳媒的這一篇報導:【該高層舉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過,當初與BNT洽購案最後無疾而終,是有「合約以外的因素」;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更公開表示,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cut off)。甚至即將離任的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Thomas Prinz)也表示過,台灣購買疫苗的過程因某種程度的孤立遇阻,德政府盼疫苗交易不受政治外力干擾,因此聯繫德國疫苗廠BNT,表明支持台灣獲取必要疫苗的重要性,請BNT盡力與台灣政府達成協議。】這個高層沒說被截斷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台灣自己不買,不然為什麼默德那是美國的疫苗,台灣也是只買五百零五萬劑啊,你說嘛!然後他也沒講德國政府根本就說了不介入民間商業合約啊,這擺明是騙你綠營支持者不讀書不看國際新聞嘛!

2021年3月29日
陳時中表示「沒有看過31塊、32塊的BNT疫苗有廠家拿這個價格賣我們的事情,我這雙眼睛還沒看過這個東西,調到我的頭腦裡也看不到這樣的數字。」

2021年6月3日
陳時中:「現在大家非常熱心也非常需要,可是現在事實上是買不到的,我幾乎敢這樣子講!」

2021年6月16日
陳時中再次強調:「郭台銘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各大疫苗廠,現在政策上,都是跟國家往來!」

過去一整年都在認知作戰有沒有很刺激!

根據聯合報七月十號的報導:【桃園6日「+0」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市累計649人確診,但立委魯明哲發現7日新增11例確診,累計個案應該只有660例,但市府統計678例,數字兜不攏,質疑多出來的個案是「校正回歸」;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天確診人數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給的數字,累計個案則可能因指揮中心釐清個案實際居住地而有所調整。】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數字都不能兜攏,要怎麼做科學疫調呢?要怎麼好好的安排防堵病毒呢?

另外還有一個我一直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可是實在沒有科學的解釋,你也知道我一直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經達到全世界第八名,在我們之前的幾乎都是有內戰或是被戰火蹂躪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怎麼樣指揮中心都無法解釋死亡率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甚麼,世界第八名ㄟ,日本老年化比我們嚴重,死亡率也沒這麼高啊!到底有甚麼原因會讓台灣的新冠死亡率達到這種高度?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法國經歷118年,台灣只有25年,台灣老化速度是法國5倍,短時間內難以對高齡議題有全面性的認識。】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日本信用金庫數位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日本高齡化問題的問題,作者陳亭亭 這樣論述:

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為金融業帶來巨大衝擊。當金融服務不再侷限於固定場域,而是升級為一種行為時,代表著傳統銀行的臨櫃服務與實體ATM將逐漸被淘汰。日本金融廳為協助銀行因應金融科技浪潮及數位化,於2016年修法放寬對銀行或是銀行持有的子公司投資金融科技公司,加速了日本金融的科技數位化。台灣金管會也於2015年積極推動「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計劃,期望台灣金融能與世界接軌並提供民眾便利之數位化金融服務。日本合作金融機構具有輔助銀行服務不足、扶持弱勢及中小企業之功能,信用金庫面對金融環境競爭加劇、人才不足、少子高齡化、金融數位化及營運限制下,透過集團之力,由信金資訊子公司及信金共用中心關係企業,協

助信用金庫推動數位化,效率大增。另一方面信用金庫不只數位化,更是朝向服務高齡者,提供特色銀髮金融,並配合政府地方創生,活絡地區經濟等多元化的型態提升信用金庫創新服務能力,增加獲利。相關作法實值得國內信合社參酌。

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野島剛由小見真的文化觀察

為了解決日本高齡化問題的問題,作者野島剛 這樣論述:

自認是日本通的臺灣人,你真的了解日本人嗎? 野島剛況味十足的「日本原來如此」文化觀察 外表循規蹈矩的日本人,心裡卻是這麼想的!   日本人性開放,竟然是從江戶時期就開始?   臺灣的便利商店,有個特殊味道是日本沒有的?   如果工作太累,辭職不就好了嗎,幹嘛要自殺?   靦腆的日本人,為何總是不說真心話?   資深媒體人野島剛遊走臺灣、大陸多年,回看日本的跨文化趣味觀察,   從隱藏在文化.社會.美食.生活中的各種小小事,   挖掘出那些日本精神背後的真實性格,以及平凡小事中的文化原味,   讓你一次看懂日本的美食、日本的社會、日本的過去與現在、日本人的個性!   來看看野島剛怎麼說:

  日本的美食──日本人去國外的壽司店用餐時大多會對米飯的味道感到不滿。魚肉已經成為遍及全球的食品,因此不會出現在日本吃到的鮭魚比在北京或香港的好吃的現象。但是米飯就不一樣了,它能夠充分展現日本的特色。   日本的過去──關於江戶與京都的關係,若以臺灣為例,那麼臺南就好比京都,而臺北則相當於江戶。江戶城終究是一座武士的都城,而京都則是一座以皇室為中心的都城。   日本的現在──在日本經濟不景氣的九〇年代後期,候選人參選時的宣傳內容一般都是「在某地建一座橋」、「建設一條公路」等。而到了今天,宣傳內容變成了養老院。這就顯現了日本高齡化問題的嚴重性。   日本的文化──中國美術無論是書法還是

繪畫,都會向橫或縱的方向延伸開去。而在日本人看來,這種構圖令人感到不安。日本人喜歡先把創作空間確定下來,再在其中發揮自己的美感。茶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日本人的個性──日本人在災難發生時會優先幫助他人、不怨天尤人或者指責政府救災不力,這在其他國家民眾看來其實相當特別。這或許和日本人十分重視的概念--「我慢」有關。   「透過本書,可以看到我每天處在大量的新聞與日常瑣事,   以及寫稿子之間最真實的模樣。   這是一本想要放鬆心情時,信手拈來翻閱的隨筆小品,   每天閱讀一篇文章,毋須感到任何負擔,享受純粹的閱讀樂趣就好。」   --野島剛 名人推薦   政論家、歷史學者胡忠信  

政治與文化評論人張鐵志  旅日作家張維中  誠摯推薦 作者簡介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   資深媒體人、作家。1968年出生,就讀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系期間,曾赴臺灣師範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交流學習。1992年畢業後,曾任職於朝日新聞社,擔任駐新加坡、臺北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擅長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2016年離開《朝日新聞》開始自由作家生涯。著有《伊拉克戰爭從軍記》、《兩個故宮的離合》(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台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

的日中台新框架》(聯經),以及《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中的台灣新形象》《故宮90話》等多部作品。目前在臺灣為《天下雜誌》《新頭殼》《報導者》《轉角國際》跟《鳴人堂》專欄作家。 臺灣版序 008 日本,還可以這樣看  013 戀愛天國--江戶  014  江戶與東京  017  高爾夫與日本的首相  020  在「婚活」中投資三十億日圓的日本政府  023  日本社會的「反東京主義」  026 別了,火影忍者!  029 牽動日本選舉的高齡化  033 語言是有生命的  036  日語的起源  039 便利商店走過的四十年  042  日本的「祕寶館」  045 

行情火爆的紅珊瑚  049  墓地的價格  053  入浴劑帶來的享受  056  站在分叉路口的日本報紙  059  過勞的東大畢業生為何自殺而非辭職? --談日本對「會社員」的執念  066  循規蹈矩之下  077 不會反省的日本人  078 竊聽、偷拍與日本人  081  靦腆的日本人  084  「愛哭」的日本人  087  「型」和日本文化  091 憤怒的日本人  094  日本的「粹」文化  097  急於得出結論的日本人  100  日本人領域的概念  104  日本人的審美觀  107  日本的「山伏」  110  日本人的「我慢」  114  日本人的美德讓你覺得很假?

 118  「和文化」與亞洲  127 令日本陷入兩難的移民問題  128  中文在琉球  131  「道路」與「歷史」--日中歷史觀的不同之處  135  排韓反華圖書大行其道  138  從「爆」字的用法看日中語言的異同  141 陳舜臣與司馬遼太郎  144  人氣攀升的雙肩書包  148  日本「彼岸」和清明節  151 臺灣「最愛日本」民調的背後   155  日本的酒池肉林  163 日式拉麵的內涵  164  美味的鰻魚  167  壽司屋中的學問  170  日本的酒池肉林  173  豆腐雜談  176    美味壽司的關鍵就是米飯  179  似是而非的日本「中華料理

」  182 便利商店中的茶葉蛋  185  美味的榨菜  188  無糖茶飲與加糖茶飲的選擇  191  日本麥當勞衰落的原因  194  全球喜愛日本威士忌  197   記者的知性與感性  201 媒體的道歉規則  202  新聞報導與自殺  205  如何與年長的屬下相處  208  最不受屬下歡迎的上司  211  記者的堅持是什麼?  214  「滿洲」,或是「滿州」?  217 何謂「正確的外語」?  220 讓座的煩惱  223  智慧型手機會影響人的智力嗎?  222  最好不要知道的事情  229  走路看手機的惡習  232 兩位漫畫大師的矛盾  235 昭和時代的象徵

--高倉健的離世  239  秋色.京都國立博物館  242  一讀村上春樹的新作短篇  245  直木賞作品:東山彰良《流》──活在臺灣,那些「移民」外省人的故事  248 戀愛天國——江戶   人們一般會認為,越是古老的時代,社會就越封建,當時的人也越保守。然而,事實並不一定如此。最近人們發現,越是在久遠的年代,人們反而越能開放自由地享受戀愛。   特別是江戶時代的戀愛觀,更是遠遠超前於當今東京男女的觀念。   與現代人不同,江戶時代的大多數人都是把戀愛和結婚分開考慮的。武士、商人、農民都有自己所守護的家園、商店和財產。所謂結婚,是一種財產傳承的手段。婚姻關係會在門當戶對的家庭之間產生

,並由父母包辦。   另一方面,戀愛則是娛樂的一種。色戀是風流,戀愛是情趣,也是消遣。江戶時代的戀愛是從雙方初次見面開始的。讀過《源氏物語》之後,我發現在平安時代的戀愛中,男女雙方在婚前不能見面,只能靠媒人的描述和世間的傳言瞭解對方的長相,再開始追求對方。而在江戶時代,雙方初次見面才是戀愛的起點。一般來說,都是男性主動追求女性。但與現代社會不同的是,當時人們的性觀念要比當今自由得多。   在江戶時代被禁止的,只有妻子的出軌行為,未婚男女與已婚男性的出軌都是被認可的。比如,婚前性行為並不是一種禁忌,只要雙方你情我願,就能成為一種日常行為。實際上,同性戀也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描繪男同性戀之間行為的

「春畫」銷量就十分可觀。(買這種畫的人是男是女,就不得而知了。)   在江戶時代,戀愛中最重要的是容姿,家庭背景並不是人們關注的物件。這是因為,「性行為=結婚」的觀點並沒有正式樹立起來。雖然在結婚時,家庭背景會受到重視,但這與性行為並無關係。江戶時代的戀愛比現代還要奔放得多。   另外,已婚女性的出軌行為得不到社會認可,是受到了重視血脈傳承的日本文化的影響。能夠繼承家業的,只有傳承了家主(丈夫)正統血脈的兒子。而在當時,還沒有出現確認孩子與父親血脈關係的方法,所以妻子的出軌行為是被禁止的。

青年照顧服務員職涯發展之探討 -以中臺灣為例

為了解決日本高齡化問題的問題,作者楊珮雯 這樣論述:

高齡化是全球的趨勢,長期照顧人力缺口是各界關注的重大議題,目前照顧服務員仍以中高齡為主力族群,教育體系已將長期照顧人才培育工作向下紮根至高中教育階段,可見青年世代為照顧服務人力迫切需要的資源。然照顧服務員職涯晉升管道未臻成熟,難以成為年輕人的職業選擇,相關科系畢業生投入意願低且流失情形嚴重。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年照顧服務員職涯發展及留任意願的關聯,採橫斷式相關性研究,使用自擬職涯發展及留任意願問卷作為研究工具,經專家效度檢定(CVI>0.9)及內在一致性檢定(Cronbach’s α = 0.81),問卷內容包含個人變項、職涯發展量表與留任意願量表。研究對象為16至29歲任職臺灣中部地區醫

療院所及長照機構的照顧服務員,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間採滾雪球方式發出14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計129份,有效回收率為90%。 受試者平均年齡22.4歲,男女性別比為1:3,家人對工作普遍支持,多數由教育體系培育且領有照顧服務員單一級證照,工作性質以全職月薪佔多數,職場類型以醫療及機構住宿型長期照顧服機構為主,平均服務年資2年,薪資介於12,800-45,000 元/月,近五成受試者對薪資感到滿意。研究結果發現,在滿分為5分的評分標準下,職涯發展總平均值為3.81學習成長構面最高(3.88±0.71)及挫折衰退構面最低(3.17±0.84),留任意願平均值為3.36。年齡、

婚姻、家人支持程度、照顧服務員資格、單一級證照、平均月收入、薪資滿意度等變項對職涯發展達顯著差異;年齡、照顧服務員資格、平均每月收入、薪資滿意度等變項對留任意願達顯著差異;職涯發展與留任意願間達正相關(r = .385;p < .01)。迴歸分析結果顯示職涯發展的適應探索及學習成長構面對整體留任有12.7%預測力,適應探索構面對組織留任有7.9%預測力,可見職涯發展感受攸關著職業期限。 長期照顧服務單位要提供青年照顧服務員更佳適應探索及學習成長的工作環境,才能提升留任意願。期望本研究結果能回應照顧服務員產業缺乏青年人力投入的困境,有助於照顧服務員專業發展、專業角色的建立及改善人力資源管理

制度,並提升長期照顧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