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照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智慧照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偉智寫的 物聯網資訊安全實務入門 和朱乙真,林惠君,陳建豪,黃星若,黃筱珮,黃筱潔的 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雲林改變臺大,臺大守護健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去識別化AI 智慧照護系統也說明:採用紅外線深度攝影機及毫米波生理雷達技術的智慧醫療應用。依據衛生福利部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報告顯示,2020年以「跌倒事件」占通報事件數25%,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深智數位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商學博士學位學程 李正文所指導 莊秀滿的 銀髮族智慧照護與商業模式 -跌倒狀態評估系統之應用 (2021),提出智慧照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跌倒、老年人、行動安護、定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詹文男所指導 卓世傑的 資通訊數位科技應用於長照機構營運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資通訊數位科技、長照機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智慧照護的解答。

最後網站智慧照護則補充:是一套彈性、可客製化、模組化的雲端醫療資訊平台,提供跨平台、跨系統的整體性解決方案。它能快速導入醫療資訊應用,具備多項關鍵技術,包括雲端生物識別、智慧卡、電子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智慧照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聯網資訊安全實務入門

為了解決智慧照護的問題,作者徐偉智 這樣論述:

\IoT 資訊安全最強入門指南!/   物聯網 (IoT) 核心觀念是偵測場域的狀態,然後將數據傳送到後端資料中心進行分析,最後再根據分析結果做決策或進行回饋控制。智能農業、智慧城市、智能工廠、智慧建築、智能交通、智慧照護等應用皆可以看到物聯網的身影。然而,企業在導入物聯網應用時,最大的疑慮莫過於「資訊安全」的議題。   ● 建構 IoT 同時,為了兼具資訊層級上的防護,你需要一本涵蓋兩者的指南!   本書根據作者多年教授「物聯網」與「資訊安全」相關課程的經驗編著而成,從【入門物聯網架構】、【解析資安協定】、【到實際操作 case】,完全包辦。帶領你完全攻略 IoT 資訊安全! 本書

特色   ● 由淺入深、架構清楚、有助入門讀者建立核心觀念、具備建構 IoT 與資安學習路徑的關鍵能力   ● 提出 IoT 系統參考架構,基於此架構可以繪製出特定場域的 IoT 應用系統組成元件   ● 著重解析物與物之網路協定與溝通介面的資安脆弱點   ● 使用改良式資料流程圖分析資安威脅與防護   ● 藉由操作最實用簡易實例銜接對應觀念  

智慧照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銀髮族智慧照護與商業模式 -跌倒狀態評估系統之應用

為了解決智慧照護的問題,作者莊秀滿 這樣論述:

銀髮族最常見的就是遇到跌倒問題,往往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根據國民健康署在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者就有495人(15.5%),也就是說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跌倒的經驗,在107年死因統計中,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之第二位(每十萬人25.7人)。嚴重跌倒可能會造成患者長期臥床,甚至威脅高齡者生命危險。健康醫療網研究指出,失智症族群及高齡族群所需之服務比其他家人更為殷切,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65歲以上居家老人發生跌倒的意外傷害事故。由於老人隨著年齡增加,居家或在安養機構因跌倒傷害機率亦隨之增加且嚴重(衛福部2015年事故傷害公

布資料)。依據臺灣老年醫學會會訊"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學和危險因子的評估和預防"指出,老年人跌倒常見的危險因子可歸納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環境等因素,內在因素包括因年齡增加所產生的生理功能的退化、急慢性疾病和藥物,其中急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腦中風、神智混亂、癲癇發作、貧血、電解質不平衡等病症是造成跌倒的危險因子。因此,若能從平日或跌倒發生時獲得危險因子之生理資訊,可以做為醫護人員的重要參考。老人跌倒危險因子很多,故本研究以重要項目優先進行分析以整合跌倒狀態評估服務,讓照護人員透過平台方便照護及監控異常,有效降低配戴者的風險。根據警政署2018年公安統計資料指出,近3

年來平均每年都有逾3400 老人失蹤,每天近10 位老人失蹤,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走失事件頻傳是失智人口增加過程可預期的現象,且未來還會增加速度還會更快。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研究,失智老人在走失48~72 小時仍未被尋獲的話,死亡率高達4 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構建一個平台和相關算法,從而提供跌倒狀態評估,並使用集成了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的智能盒子佩戴在腰間,以達到獲得完整、穩定的測量信息的目的。通過手機應用程序,親屬和監護人可以通過APP查看分析結果,實現快速檢測,高效幫助患者。通過智能盒子的使用,結合定位和跌倒狀態分析,未來有望提供與居家服務和長照機構合作的一體化接口,適用於居家和機構護理單位。

因此,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動機。其主要功能包括:1) 使用集成了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的智能盒子,佩戴在腰間,達到獲得完整穩定測量信息的目的。2) 使用跌落狀態評估算法來提高準確性。3) 在後台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佩戴者的使用信息,提供適應性閾值並更新前端硬件以適應用戶群體。4) 按照動作安全載體的服務理念設計,整合目前的定位和跌倒狀態分析服務,結合更多可穿戴式看護設備。 在本研究中,針對老年人面臨的問題,結合未來行動安全護理服務的概念和商業應用,提供適當的護理服務。

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雲林改變臺大,臺大守護健康

為了解決智慧照護的問題,作者朱乙真,林惠君,陳建豪,黃星若,黃筱珮,黃筱潔 這樣論述:

  有一群人,懷著仁心,   幾乎把人生菁華歲月,投入在這裡;   因為他們相信,   只要能讓改變發生,就能創造美好未來。   人口老化、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罹病率高……   是早期許多人的雲林印象。   曾經,「就醫」在雲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今,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出現,讓雲林成為中台灣醫療重鎮之一。   從許多民眾只願意北上尋求名醫的現象,   到臺大雲林分院在雲林構築全方位醫療環境,   讓雲林居民的健康不再有後顧之憂。   十多年一路走來,   一群人懷著仁心,默默深耕、守護在地,   不但開創在地醫療的新格局   更和雲林人一起創造出美好的宜居健康環境。  

 本書描述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師們,在雲林行醫、與在地民眾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如何一步步在雲林分院建立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資源,甚至獲得國際肯定,帶來正向的影響與改變。 名人推薦   張上淳 臺灣大學副校長   倪衍玄 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吳明賢 臺大醫院院長  

資通訊數位科技應用於長照機構營運之探討

為了解決智慧照護的問題,作者卓世傑 這樣論述:

隨著台灣面臨人口老化的衝擊,預計2026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伴隨著少子化的趨勢,可預期醫護及照顧人力短缺,雖然我國政府於2007年推行長照十年計畫,並於2017年繼續推行長照十年計畫2.0,希望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目標,建構以社區為基礎之整合式服務體系,但在推行多年後,政府相關單位也意識到要以社區為基礎之長照模式有其至礙難行之處,因為處於中間世代的族群多為雙薪家庭,沒有辦法兼顧工作及照顧長者。因此,長照機構在長照體系中還是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但隨著少子化,可預期醫護及照顧人力短缺,這將是這些長照機構營運上所面對的挑戰。  但隨著資通訊科技的進步,這些穿戴式裝置、遠距醫療

與照護等科技也漸普及,本研究進行相關文獻蒐集以了解目前的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另外,透過3位專家訪談廣徵專家建議,最後整合相關資訊後,提出資通訊科技應用於長照機構營運之建議。綜合資料後,研究者本身認為這是一個可實現的願景,如果要達到這願景,研究者認為必須從三個面向著手:1. 政策面: 法規鬆綁、長照產業化2. 照護員培訓面: 置入福祉科技於培訓課程及智慧長照示範機構見習3. 高齡被照顧者面: 提升數位科技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