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婦女會課程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板橋婦女會課程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obbieAdler-Tapia、CarolynSettle寫的 EMDR應用於兒童心理治療之藝術 和游嘉惠、黃琬珺、曾文瑩、蔡筱雨的 人生必修的四堂成長課(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你永遠都在: 耕莘50紀念文集 - 第 14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所以我覺得耕莘的寫作課程在整個文學發展上面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就是不只學生在這邊上過課而已,他可能會把在這邊得到的那一種,有人理解他創作這件事、支持他想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春光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古允文所指導 黃培潔的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建制化過程研究:權力結構的歷史分析 (2013),提出板橋婦女會課程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社會工作、批判論述分析、專業化、建制化、歷史脈絡、權力結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胡愈寧所指導 張瑞蘭的 一個客家庄新移民子女語文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新移民子女、語文能力、生活適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板橋婦女會課程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全方位月嫂家事人員就業班(2)-產訓合作班第01期 - 職前訓練網則補充:143340, 社團法人新北市婦女會, (22055)新北市板橋區明德街8號2樓, 窗口:陳思如 ... 曾參加職前訓練課程而被退訓,其退訓日尚於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前一年內。 3.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板橋婦女會課程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EMDR應用於兒童心理治療之藝術

為了解決板橋婦女會課程表的問題,作者RobbieAdler-Tapia、CarolynSettle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在說明如何與孩子進行EMDR治療。作者 Robbie Adler-Tapia以及Carolyn Settle以EMDR八大步驟範本為基本架構,提綱挈領的綜述如何調整每個階段的語彙與示現,以符合個別孩童所需。在這本書裡,作者們提供了相關研究資料,幫助我們了解EMDR治療對孩童有效的結果,並傳授如何對孩童進行EMDR。作者整理了一些當事人案例來說明傳授的重點,並提供實用的指導語以及有創意的活動來示範對年幼當事人較合宜的表達方式。在部分章節中也針對因特定心理疾患、創傷、壓力生活經驗和教育議題而出現症狀的兒童,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概覽。本書為所有EMDR的實務工作者,提供了對孩童進行EMD

R的完整架構,對於較具挑戰性的案例,也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有用的資訊與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Robbie Adler-Tapia博士   是一位具有證照的心理學家,她為受創傷的兒童及其家庭服務已超過25年。Adler-Tapia博士是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簡稱EMDR)國際學會認證的治療師、諮詢師,也是EMDR機構的提倡者、EMDR人道主義救援組織(EMDR HAP)的訓練講師及其在紐奧良協助的志願工作者。Adler-Tapia博士曾接受相當廣泛的發展心理學訓練,也和許多零至三歲的幼童工作。Adler-Ta

pia博士受聘為數個非營利組織的臨床工作主持人,目前則在亞利桑納州的Tempe地區從事實務工作,並於研究所教授諮商與諮詢課程,同時為亞利桑納兒童保護服務方案轉介而來的兒童及家庭提供心理治療服務,她與當地的警察部門合作以提供諮商服務,並在她於Tempe的私人工作室提供CISD服務。Adler-Tapia博士對創傷兒童的心理治療提供國際性訓練,包括曾於EMDR國際學會研討會中多次發表EMDR之特定創傷治療方案,她也針對年幼孩童之EMDR治療進行研究。Adler-Tapia博士和她的同事Carolyn Settle, MSW, LCSW一起合作,是《EMDR治療指導手冊:兒童治療範本》(EMDR T

reatment Manual: Children s Protocol)這本書的共同作者,並共同發表數篇以EMDR對兒童進行心理治療之研究。 Carolyn Settle, MSW, LCSW   是一位EMDR國際學會認證的治療師、諮詢師、EMDR機構的提倡者,也是EMDR人道主義救援組織(EMDR HAP)的訓練講師。Carolyn推廣EMDR治療已經超過11 年,一直在日本提倡EMDR,並為紐奧良人道主義救援組織成員之一,同時在匹茲堡大學為精神科住院醫師提供協助,她對於應用EMDR在治療兒童上提供特別的訓練,將之發表於EMDR國際學會的研討會中,並在歐洲將EMDR應用於兒童治療工作。C

arolyn是一位臨床社工師,與兒童工作有30年的經驗,在亞利桑納州Scottsdale地區的實務工作中,專門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憂鬱症、焦慮症、恐懼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以及資優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她和她的同事Adler-Tapia博士共同主持一個對十歲以下兒童進行EMDR的真實性研究。 校閱者簡介 鄔佩麗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理學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諮商心理

哲學博士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現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台灣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學會創會暨現任理事長  中華民國社區諮商學會創會暨現任理事長  行政院公共工程採購標案審查委員  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  新北市青少年輔導計畫專業督導教授  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台灣台北分會委員  台北地院家事法庭諮詢服務暨計畫總籌  司法院少年暨家事法庭程序監理人  台北市婦女會諮詢委員  台北市執業諮商心理師   曾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兼任教授  國立台

灣大學兼任副教授  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光武工專講師  中華民國社區諮商學會理事長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輔導工作協調諮詢委員會召集人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家庭暴力目睹兒童輔導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青少年輔導計畫諮詢顧問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校園事件諮詢小組委員  台北縣勞工局性騷擾申訴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性侵害案件審判諮詢工作之專家   著作:  1.以性別平等教育觀點編製中小學學生心理測驗之參考原則。教育部委託研究案。2012。  2.輔導原理與實務。台北:雙葉書廊。2011。  3.危機處理與創傷治療。台北:學富文化

。2008。  4.諮詢的理論與實務(與黃兆慧合著)。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  5.輔導與諮商心理學。台北:東華。2005。  6.高級中學公民(合著)。台北:三民。2000/2005。  7.建置校園危機關懷系統輔導手冊──以SARS防疫為例(與翟宗悌等合著)。教育部編印。2003。  8.性別與諮商──女性主義者的治療觀點。載於潘慧玲編,性別議題導論,第六章。台北:高等教育。2003。  9.危機與契機──校園問題行為輔導手冊。台北:幼獅。2000。  10.性侵害防治專責人員工作手冊(編)。行政院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編印。1999。  11.兒童性侵害防治教師手冊(編)。行政院內

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編印。1999。   英文原著中譯本之主編:  1.A. Robbie & S. Carolyn s EMDR and the art of psychotherapy with children.(陳麗英等譯,2013。EMDR應用於兒童心理治療之藝術。台北:心理出版社。)  2.Francine Shapiro s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Basic principles, protocols, and procedures.(翟宗悌等譯,2011。EMDR:基本原理、範本及程序。台北:學富文

化。)  3.Gong Shu s Yi Shu: The Art of living with change—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sychodrama and the creative arts.(許家璋等譯,2007。易術:傳統中醫、心理劇與創造性藝術之整合。台北:心理出版社。)  4.William P. Erchul & Brian K. Martens s School Consultation: Conceptualand empirical bases of practice.(邱獻輝譯,2002,學校諮詢

: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文化。)  5. S.D. Rose s  Group therapy with troubled youth: A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active approach.(翟宗悌譯,2001。青少年團體治療──認知行為互動取向。台北:學富文化。)   專題研究:  1.史氏心理健康評量表(SOS-10)之修訂及其信效度研究。2012。  2.The Use of EMDR to the Middle-Aged Men in Taiwan: A Case Study.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2011 EMDRIA

Conference. August 24-28, California: Orange County.  2011.  3.Individual and Family Resilience-Resources for surviving stress in immigrant families.  2006.  4.The Comprehensive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l in Taiwan: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based and community-based program.  2006.  5.性侵害被害人保護方案之初探研

究。行政院內政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託計畫。2002。  6.家庭暴力處遇模式研究計畫。行政院內政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託計畫。2001。  7.青少年心理發展與適應之整合性研究──教師與學生家長之合作關係與諮詢角色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NSC86-2413-H-003-007-G10。1999。  8.性侵害被害人心理重建輔導人員訓練方案發展研究。行政院內政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託計畫。1998。  9.從失落經驗看單親家庭因應策略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三十卷,第一期,第23-50頁。1998。  10.校園暴力行為之預防及處理策略模式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二十九期

,第137-176頁。教改叢刊BB28。1997。  11. 校園暴力行為之診斷與處理策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二十九期,第177-214頁。教改叢刊BB28。1997(與洪儷瑜共同發表)。  12.禪坐的時間及省察度與個人自我覺知、自主性的關係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第一期,第79-98頁。1993。  (餘不列舉,詳見筆者網站web.cc.ntnu.edu.tw/05017/)   榮譽:  2011 獲得2011 EMDRIA Conference的poster winner。  2006/2008獲得台灣師大出國論文發表補助。  2005~2006獲得傅爾布萊特研究學者赴美獎助。  20

04獲得行政院三等教學服務獎章。  2003獲得教育部頒發協助SARS防治方案有功人員獎。  2003受邀於總統府擔任志工訓練講座。  2002受邀於總統府講授「危機管理與預防」(與國際危機處理專家邱強博士共同發表)。  2000獲得教育部頒發九二一震災有功人員獎。  1999獲得國家科學委員會甲種研究獎勵。 譯者簡介                    陳麗英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所諮商組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現任:  台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輔導組長   經歷:  台北市立萬芳高中輔導組長、導師  台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家庭心理諮詢師、程序監

理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實習諮商心理師 胡甄容   學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現任:  中興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彰化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商與輔導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彰化師範大學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經歷:  台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資料組長  大葉大學專任諮商心理師  性侵害暨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家扶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台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家庭心理諮詢師、程序監理人 陳美秀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所諮商組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

學系   現任:  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教師兼輔導組長   經歷:  新北市積穗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輔導組長  台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家庭心理諮詢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兼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高雄市立獅甲國民中學專業輔導人員 朱品潔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所諮商組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現任:  新北市教育局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學校心理師   經歷:  國立中壢高中代理輔導老師  台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家庭心理諮詢師、程序監理人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建制化過程研究:權力結構的歷史分析

為了解決板橋婦女會課程表的問題,作者黃培潔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索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制度建構的過程,放置在歷史脈絡下進行權力結構分析,採取批判典範路徑,以社會建構論為研究之方法論,透過批判論述方法來描述、詮釋與解釋所蒐集到的資料。試圖透過對歷史過程因素的了解、實際狀況發展的歸納分析,以爬梳出台灣社工專業建制化的過程,並以此為基礎,論證專業如何建制、專業建制的正當性以及專業化是否等於證照化這三個議題。在文獻整理的階段,本研究認為台灣社會工作專業發展可區分為社會工作師法立法前、立法後及修法前三階段,這三個階段各自擁有該階段的發展特質,也擁有多元的介入力量及運作策略。在探討各階段專業發展過程時,需涵括社會事件及社會結構部份、需區辨出權力主體及權力客體

並盡力描繪當中諸多之關係、亦不能忽略觀察決定社會重要議題當中權力關係運作的決策與非決策元素。第四章針對三個階段的社會工作專業發展進行文本及過程分析,歸結出各階段發展重點:立法前追求專業化,立法後辨識建制化,修法前確保專業化。追求專業化是由學術界提出專業化的必要性開始,專業化途徑為「納入國家體制以維護並確認社會工作的專業性」,使得台灣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與國家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立法後辨識建制化階段,則因對專業證照為主的立場不同,而發展出兩條不同的路徑,此不同路線的兩方,在本階段沒有出現相互對話的機會,而是運用不同的方式及行動,各自表述。在辨識建制化階段,產生出主流與邊緣等多方面的論述,這些的論述

加上政府、學者及專業團體三方權力交互運作後,產出專業化不足的聲音,開啟確保專業化的序幕,出現社工師法修法行動。修法行動除展現社工群體間無法辯證討論、無法平行對話的事實,也呈現另一個專業權力掌控者-主流專業團體。最終,三階段的歷史文本中所勾勒出的專業化發展過程現象包含:社工師法與專業發展的共構關係,國家與專業間權力替換的交錯關係、社工專業中的內部對立關係。第五章運用Lukes三面向的權力作為社會分析架構去描繪、詮釋以及解釋:社工專業化發展中決策的權力、非決策的權力、型塑並決定什麼是社會重要議題且形成決策的權力。以立法院公報作為決策權力的分析文本、以社工社群內部論述及行動作為非決策權力之分析內容、

以報紙內容進行社會分析。之後,交叉比對三個文本分析結果,討論社會重要議題且形成決策的權力過程,進一步,去解釋權力的運作方式、權力的結構及分配策略、政治權力與專業發展的關係,從而爬梳出存在於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建制化中,既重疊又斷裂權力圖像。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社會工作專業過程是圍繞著生存議題而建構的,使得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建制的過程中存在著權力關係,其中核心參與者為:政府、學術菁英、主流專業組織。在專業建制過程中,社會事件的影響力,不是一種直接的權力,但卻促使社工專業必須去面對社會問題,發展專業解決社會問題的機制及有效的工作方法。整體而言,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建制化的發展,從未跳脫尋求國家認可的思維

及框架,國家角色也從未在爭取專業建制化的論述過程中缺席,甚至社工群體將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視為國家應當進行的社會政策之一。從追求專業化、辨識建制化及確保專業化的三階段發展中,更可清楚的看到國家在當中所被賦予及被給出的位置。雖然在三階段中出現不同的發策略及路徑,來執行社工專業的建制化,但對話的對象仍不脫國家、學術菁英及主流專業組織。這樣的意識形態及行動選擇,是來自於歷史脈絡,也來自於現實困境,其產出結果的確讓社會工作擁有專業的位置,但也實質的宣告著,透過納入國家相關考試及審查制度所建構出社會工作專業,必然與國家保持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於是以國家證照化所發展出的社工專業化,兩者間形成一種糾結暫時無解的

困境。所選擇的研究取向使得研究者採在一個事後諸葛的位置,在這趟研究旅程中,研究者持續的面對進出研究場域的壓抑、失語及解套過程。透過反思發現,參與社會工作師法立法及修法的團體及人士,在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壟斷或是附庸行為,呈現的是一種脫離現實、麻木不仁與喪失思考能力的狀態,在此狀況之下所產出的社工專業建制化過程,無形之中變成一種平庸性的邪惡,再加上不做為及沉默者的參與,於是造成目前社工領域不安、紛爭、對立甚至絕望的現況。在這個現況下,曾參與社會工作專業制度發展的人們,必須關注的是實際作為下所產出結果,不論如何反覆的辯證或陳述,都不能用集體的無辜或是共識,來擺脫自身在這個過程中的真實存在、角色位置及該

負的責任。而那些拒絕對此過程回應的參與者、喪失自主的從眾者以及盲目的實踐者,都必須嚴肅的看待自身在社工專業建制化中的參與行動,就是因為這些行動,現今的台灣社會工作專業才如此被產出。在台灣的發展過程分析中發現,證照化不必然是呈現專業化最好的選項,至於是否有更好的選項?除不斷重新思考社會工作的本質、初衷及專業的走向之外,就只能在後續的歷史、發展過程及結果中,去尋獲答案。

人生必修的四堂成長課(套書)

為了解決板橋婦女會課程表的問題,作者游嘉惠、黃琬珺、曾文瑩、蔡筱雨 這樣論述:

  品德教育必備選書  教育部部長吳清基支持推薦   學會人生必修的成長課,你將清楚的知道:「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120位精選代表人物,讓你學會正確的生命態度。   讓我們「真誠」面對,將夢想回到最原點;找到熱情,「無懼」眼前的磨難;「寬容」世人,放下外界的眼光;「擁抱」所愛,將榮耀與他人分享。 人生必修的成長課 第一堂  《真誠。莫忘最初的夢想-30個忠於自己,找尋夢想的真實人物》   深度採訪奇哥企業董事長  活出精采自我的陶傳正   陶爸說:「就算實現夢想的機會50歲才降臨,也必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唯有找出最真實的自己,放膽想,大膽做,機會永遠會給準備好的那個人。」  

 你曾有過徬徨失措、不知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感覺嗎?  你曾有過許下願望、卻沒有勇氣追逐夢想的經驗嗎?  讓我們從安藤忠雄身上學到「真心」、從聖嚴法師身上學到「自在」、從賴聲川身上學到「做自己」。  想要實現夢想,就不要忘記夢想,放心的面對自己,盡全力自我實現,最後,才能無所遺憾。  30位忠於自己的代表人物,帶你了解關於「真誠」的真諦。 人生必修的成長課 第二堂   《無懼。阻礙是前進的動力-30位實踐理想,堅持到底的真實人物》   深度採訪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  永遠懷抱理想的盧蘇偉  盧蘇偉說:「永遠要在生活中懷抱理想,就算結果與期待有落差,但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已獲得更多。」   當你

的夢想遭遇挫折失敗時,你能不能不被困境擊倒,堅持自己的主張?  當你的想法不為他人所接受時,你能不能繼續前進,將意志發揮到極致?  讓我們從J.K羅琳身上學到「堅定」、從郭泓志身上學到「勇敢」、方文山身上學到「不放棄」。  想要實踐理想,最重要的是貫徹自我主張,降低別人對自己的影響,只要勇敢的面對險難,「終點」只是近在咫尺。  30位實踐理想的代表人物,帶你了解關於「堅持」的真諦。 人生必修的成長課 第三堂  《寬容。拋開怨懟另闢一扇窗-30位寬待他人,用愛貫徹的真實人物》   深度採訪知名學者  視關懷為天職的李家同   李教授說:「對於誤解我的人,我會先檢討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

如果沒有,再希望別人能接受我的意見,如果不能,也只能抱著寬容的心放下。」   你能為了公義的理想而努力,放下過程中的挫折與磨難,不記仇恨嗎?  你能在不順遂時不怨天尤人,丟棄自憐的念頭,奮力向前嗎?  讓我們從曼德拉身上學到「和解」、李家同身上學到「轉念」、劉俠身上學到「不抱怨」。  其實,只要能放下一切埋怨的念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變,生活一定能過得更多彩。  30位善待他人的代表人物,帶你了解關於「寬容」的真諦。 人生必修的成長課 第四堂   《擁抱。回饋讓幸福更寬廣-30位關懷感恩,分享榮耀的真實人物》   深度採訪知名主播、主持人  將希望與眾人分享的李晶玉  李晶玉說:「當我從事公益

活動、接觸生命教育,做許多新聞做不到的事情時,我才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真正價值。」  你能在有所獲得時,還記得曾經幫助過你的人,並讓對方知道你的感謝嗎?  你能在行有餘力時幫助他人,透過行動將所得回饋給大眾嗎?  讓我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關懷」、許文龍身上學到「回饋」、李安身上學到「分享愛」。  其實,榮耀是需要分享的,唯有分享,榮耀才真正屬於你。  30位無私分享的代表人物,帶你了解關於「感恩」的真諦。 本套書感謝   音樂創作人 方文山、靜宜.?南.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李家同、知名主播?主持人 李晶玉、政大教育系教授.教改總體檢論壇執行秘書 周祝瑛、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林

新發、極地冒險運動家.美兆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林義傑、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發行人  林澄枝、台灣觀光學院董事長 柴松林、淡江大學校長 張家宜、全球和平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榮譽理事長 張博雅、亞洲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學習暨生涯輔導中心主任  張湘君、奇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陶傳正、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  盧蘇偉等14位專家學者大力推薦(以上推薦者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游嘉惠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一直覺得文字有感動人的魅力,喜歡閱讀,也很有幸能夠一直以文字為工作。當過編輯,做過採訪,寫過企劃,還幸運出過書,喜歡認真過

生活,喜歡觀察形形色色的人物,發現世界的不同面向,喜歡依自己的步調學習和體會人生。 黃琬珺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正是做為一位中文人能為華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尋求突破的另一種推行及貢獻,因此深深希望自己能在文創產業中,為中華文化盡一己之力。 曾文瑩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職華梵大學,台灣科大等校,現任元智、中原、中國科大等校助理教授,在大學開設「哲學與人生」、「論語」、「古典小說」、「現代小說」、「文學鑑賞與應用」等課程。善於將經典轉化為現代語言,用傳統智慧為人生問題探尋解答。 蔡筱雨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現任中學國文教師。熱愛中國文學與文學創作,曾獲

淡江大學五虎崗文學獎散文首獎。 審訂者簡介 曾昭旭教授   淡江大學中文系的專任教授,出版過的書及演講主題多以探討「道德」為主,例如:《孔子和他的追隨者》、《在說與不說之間─論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論語的人格世界》、《道德與道德實踐》,曾教授同時也是「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的成員。

一個客家庄新移民子女語文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為了解決板橋婦女會課程表的問題,作者張瑞蘭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客家庄新移民子女語文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藉以了解目前客家庄新移民子女語文能力與生活適應的現況、差異情形,進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測驗法、量表調查及訪談法為主,以苗栗縣橘子國民小學30位新移民子女與30位一般子女為樣本,以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及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再輔以深度訪談。主要研究結果分述如下:一、大部份客家庄新移民子女與一般子女語文能力與生活適應現況大致良好且無顯著差異。二、新移民子女的家庭背景中,以母親原生國籍為「大陸」、家庭型態為「三代同堂」、家庭社經地位為「低社經家庭」、家庭教養方式為「民主型」、跟父母溝通以

「國語為主」、跟祖父母溝通以「國語客語混合」為多數。三、在迴歸分析中發現:「學業成就」、「跟祖父母溝通主要語言」及「性別」三個變項對客語能力具有預測力。「學業成就」、「年級」兩個變項對國語詞彙能力具有預測力。「年級」對整體生活適應具有預測力。四、在研究中發現客家庄新移民家庭比一般家庭更為弱勢,低社經地位家庭佔85.7%,影響新移民子女語文能力與生活適應。五、客家庄新移民子女有基本客語聽說溝通能力,新移民子女與祖父母溝通會使用客語,但是與父母溝通常用的語言全部都是國語,這顯示即使在一個封閉客家庄,客語流失的情形也是相當嚴重。關鍵詞:新移民子女、語文能力、生活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