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八德新建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理財周刊 第1068+1069期 2021/02/08 - 第 14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識表 5 : 2021 年 1 月桃園市新成屋與總建案占比統計表惟備註建案」 30 坪以下小| ... 建案建案( % )桃園區 95 43 45 52 43 45 中壢區 50 22 44 27 23 46 八德區 26 7 ...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賴宗裕所指導 黃思穎的 影響購屋區位選擇因素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 (2021),提出桃園八德新建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購屋區位、遷移理論、以腳投票、市場失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吳大任所指導 黃瑜的 不動產開發業之經營績效預估分析─以桃園市中路特區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不動產、經營績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桃園八德新建案的解答。

最後網站桃園捷運宅四區買氣燒| 房產投資 - 經濟日報則補充:桃園 捷運綠線八德站附近房價親民,獲首購、退休族喜愛。 ... 李元勇指出,不管是位於市區透過危老都更改建的新建案,或是距離「桃園站」車程五至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桃園八德新建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桃園八德新建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智翔的議會質詢-社會局、法務局(9/24)】

#公共托育事項布建進度

在市長施政報告當天,智翔有提到桃園市0-2歲人口數大於台北市與高雄市,但托嬰中心數量卻不及,截至去年底候補代收托人數尚有1338人,且在桃園區、龜山區、蘆竹區的候補人數皆突破百人,量能不足的現況是事實。

但回到政策面,我們得先重新檢視「一區一公托」的進度,根據社會局的工作報告,公托家園尚有五處待建,若要達成局長所稱的一區一公托,則正在興建中的復興區公托家園在明年初開幕後便可完成。

儘管我們知道,「公托中心」與「公托家園」在收托的數量上還是有明顯的差距,但以先求有、各區都有公托設施的前提下,公托家園覓地較公托中心容易,經費、時間成本也較低。

#公共托育需求平衡

但接下來就是智翔想點出的問題,儘管在未來各區都有公托設施,但依現況來看,公托資源的分配是桃園馬上就得面對,且是緊鄰而來的重大挑戰。根據審計報告另一項指出,桃園市公托收托率約6.9%,但其中只有中壢、桃園、蘆竹高於平均,其餘十區未達平均,龍潭、大溪、復興則未達2%。

甚至今天局長有提到,觀音區新開幕的草心富林公托中心,是完全沒人候補的狀況,顯示城鄉差距十分明顯,人口密集區除了公共館舍難尋,還得等待諸如社宅完工後、公益設施回饋等,才有更多空間來辦理。

總括來說,考量各行政區的人口組成與需求,盤點每一個區域需要的公托設施為何,將資源優先投注於公托需求龐大的行政區,是智翔的建議,期待社會局未來的規劃。

#日照中心收托成效偏低

桃園市截至去年十月底,日照據點的收托比例僅69.4%,屬成效偏低,而運用戶籍資料畫出需求人口的熱區圖來比對可發現,八德、大溪、復興、龜山等區的據點明顯偏離需求人口,對此社會局有什麼改善的方式?

社會局長則回答,考量移動距離與方便性,未來日照中心會改以國中學區作為劃分,以桃園市內有59所國中為例,未來學區內至少要有一處日照中心,智翔只希望能讓日照設施更符合需求人口的位置,以學區來劃分確實有所依據,期望社會局多加努力,執行上若有困難我們再來討論如何改進。

#社會福利政策標準不一

根據審計報告指出,桃園市公益彩券的盈餘,原作為擴充社會福利功能、照顧弱勢民眾基本尊嚴的用途,卻被拿來補助許多財力充裕的宗親會、同鄉會、校友會、國際同濟會、青商會、扶輪社等社團,計有63案,且每案金額介於3~61萬不等,與社會福利政策的意旨相違。

針對這一題,審計部提出建議,請桃園市政府盡早研議修訂公益彩券盈餘的補助要點,將「社會服務優先補助」、「弱勢服務」、「參與對象應含弱勢族群」等要點納入其中。

既然今天社會局有答應改善,智翔也會持續盯緊修法的進度,希望讓公益彩券的本意有所發揮。

#預售屋定型化契約審查

最後則是一題過去質詢地政局的老問題,預售屋定型化契約的審查。

買房是人生大事,民眾在面對複雜的定型化契約以及與建商的糾紛過去質詢時提到許多,這邊不再贅述,智翔也了解,依目前桃園新建案的數量以及局處的人力,確實難以做到全面審查預售屋定型化契約。

之前智翔曾建議地政局,是否可以將審查定型化契約的業務,外包給民間的事務所,今天也將同一題,來詢問法務局對審查預售屋契約的立場為何,局長表示,將思考更有效率的方式,也期待能朝全面審查的方向進行。

智翔必須重申,以桃園市的新建案數量來看,若不改進相關措施,定型化契約的違規只會長年居高不下,買房民眾權益若一再受損,只會降低政府的威信、建商的形象與民眾在桃園置產的意願,有效的解方則有賴法務局同仁的努力了。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jaoy_qOTV0Q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影響購屋區位選擇因素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

為了解決桃園八德新建案的問題,作者黃思穎 這樣論述:

台灣人口持續往都市集中且產生購屋居住需求,近年六都人口占比約為全台七成,其中,桃園市近年社會增加總數為第一名,說明原居於桃園市內民眾願意留下、外縣市民眾願意遷入;當中又以桃園區、中壢區、平鎮區、八德區為社會增加數較多的行政區,顯示桃園市及其主要遷入區分別具有某些區位因素影響家戶購屋選擇。此些主要遷入區,總人口數多、新建案多且空屋多,是否表示新建區位及數量並非購屋者所期望的,或已過量開發而供需失衡,同時出現市場失靈與政府失能的狀況,值得重視與探討其形成原因。在人口及住宅過度集中地區可能產生居住品質下降、公共設施不敷使用、空屋數量增加、房屋價格上漲等問題,為減緩相關問題之發生,必須了解民眾在購屋

時會考慮哪些影響購屋區位選擇之因素,並分析政府與建商在住宅市場中何者的引導程度較大。基於上述,本研究先採用文獻回顧得出對於各個購屋區位選擇的影響項目,歸納出經濟、社會、政策、環境、建案與個人等六大因素,再整理政府及民間之近年桃園市相關次級資料作為現況分析之參考,針對已於桃園市購屋居住的所有權人本人或其配偶進行問卷調查得到一手資料,再以敘述性統計及交叉分析探討影響購屋區位選擇因素的重要項目,與民眾最終決策受何項目吸引程度較明顯,以觀察購屋者的實際決策所產生的差異,並詢問其認為目前市場受政府或建商主導程度較高,並分別針對民眾、建商與政府提供相關建議。本研究以遷移相關理論為基礎,針對桃園市得出以下實

證結果:1.桃園市住宅供過於求,而多數民眾仍傾向於市中心;2.購屋區位選擇的六大因素會影響民眾之決策,但各項因素對於不同條件之民眾所產生的推拉效果具有差異;3.多數民眾購屋選擇因素及購屋決策標的相符,但購屋決策主要受到政府政策及建案因素影響;4.雖然受到政府政策吸引的民眾仍具有一定比例,但建商似乎已逐漸取代政府對於住宅市場的主導地位。因此本研究分別對於民眾、建商與政府提出以下建議:1.購屋者的區位選擇應衡量購屋能力及仔細篩選建案,並評估自身需求避免受到建商左右;2.建商應根據民眾偏好設計更好的產品服務消費者,並注重有品質的供給;3.政府應避免住宅市場由建商主導,並制定相關住宅政策以真正落實居住

正義之目標。

不動產開發業之經營績效預估分析─以桃園市中路特區為例

為了解決桃園八德新建案的問題,作者黃瑜 這樣論述:

中路特區位於桃園市文中路、廈門街、國際路、永安路所圍之地區,範圍涵蓋了桃園市三個都市計畫區,分別為桃園市、縱貫公路桃園內壢間、南崁地區等,面積總計為121.06 公頃,是桃園區史上面積最大的純住宅重劃區。綠化方面有1座中央公園、2座鄰里公園及6處兒童遊樂場;區內除文山國小及中興國中外,另再規劃2處文中、2處文小用地;另有「市府行政園區」及「司法園區」雙行政園區,預計未來可帶動該區發展;聯外交通方面,經由國道二號往西可到國道一號、桃園機場、高鐵桃園站,或通往鶯歌、八德及國道三號,因可利用大興西路連結中正藝文特區及南桃園交流道,南北往來均很便利;生活機能以中正藝文特區及縣府特區之周邊地區商圈為主

,店家密度較高。中路特區目前正以飛快速度發展中,未來前景看好,為各界寄予高度期待的優質純住宅區,目前已有多家大型建商進駐陸續推出新建案。本研究搜集桃園市不動產交易網自101年起至106年止,中路特區及緊鄰之藝文特區、縣府特區龍安區之所有各類型建物成交件數之統計分析,包含5年內新大樓、中古大樓、公寓、透天厝、店面、土地及其它等之所有成交件數,得出中路特區購屋消費者最喜愛的產品為大樓產品,建商推出的產品百分之九十以上均為大樓產品,從土地成交件數亦可看出建商從102年起即已積極佈署該區土地購置,進行開發案規劃。另研究整理住展雜誌、惟馨周報資料有關中路特區所有建案之基地面積、規劃戶數、推案量、規劃坪數

、房數等,以分析中路特區內建案之市場結構,推案量部份再佐以桃園市總推案量及桃園市桃園區總推案量與中路特區推案量作佔率比較分析,得出中路特區之推案量佔桃園市推案量的27.02%,佔桃園市桃園區推案量之60.77%。在此市場結構下分析廠商行為及預估廠商績效之關聯性,推估該區建案如可完銷及以預期價格銷售,則預期尚有獲利空間。中路特區產品規劃策略多以中、小坪數及2-3房之中、低價位產品為主,以首購族為目標,區內多數建案將於今年及明年至後年轉為成屋個案,鄰近之經國重劃區亦有大量新案推出,屆時此兩大重劃區將會有數千戶量體釋出,此外,桃園市後續有小檜溪自辦重劃區,將再放大供給量。未來在供給大於需求的情形下,

價格有可能再做下修。中路特區區內個案因同質性高,未來有可能成為價格競爭戰,故不動產開發業者之經營策略除須謹慎評估現行建案未來去化情形,於規劃後續推案亦須衡酌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均衡,不宜貿然推出,避免去化不易,影響獲利,甚或導致虧損情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