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行政院長下台原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第1~5任蔣總統中正先生 - 中華民國總統府也說明:行憲後歷任總統 ... 政府遷臺初期,政治方面,開始實行地方自治,至民國48年臺灣民意機關自鄉鎮縣市民代表至省議員,行政人員由村里長至縣市長,均由各縣市公民直接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項程華、徐正戎所指導 張凱維的 我國97憲改中總統與行政院長行政權力互動關係之研究 (2019),提出歷任行政院長下台原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權責相符、行政院、總統、閣揆同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陳翠蓮所指導 余慶俊的 台灣財經技術官僚的人脈與派系(1949-1988年) (2008),提出因為有 財經技術官僚、國民黨、陳誠、蔣經國、嚴家淦、李國鼎、尹仲容的重點而找出了 歷任行政院長下台原因的解答。

最後網站第四章一元型半總統制的浮現與消逝則補充:表四之一我國歷任行政院院長更迭情形(第二屆立法院全面改選之前)2 ... 是一九六三年,陳誠因健康原因向蔣中正總統辭職,蔣總統隨後提名嚴家淦為行政院院長,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歷任行政院長下台原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97憲改中總統與行政院長行政權力互動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歷任行政院長下台原因的問題,作者張凱維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討論97修憲之於總統、行政院長行政權力互動關係背景,參考現況下憲政實務上許多學者意見、政治新聞現實,以及憲政實務之案例,分別歸納出「行政首長定位模糊」、「我國閣揆總統幕僚化」、「我國閣揆法定職權自我閹割」三大現象,並將問題分析與閣揆同意權廢除之連結。其次,分析權力比較各民主制度,參考目前主要民主政體之設計「總統制」、「半總統制」等之下,行政首長與行政權互動關係,而將關係釐清將有助於反思我國,唯有時時檢討憲政制度,問自己人民在哪裡,了解設計方式,讓有「權力者就該負責」的概念深植人心,才能讓掌權者對於權力時時存有戒心。 進一步,分析民國八十六年修憲前、修憲後對憲政實務影響,並分析背

景原因,歸納出修憲前各黨也是各有精算思考,也很明顯的都是覬覦行政權,才開啟了讓總統權力擴大;修憲後閣揆因為總統完全任命,主動放棄憲法賦予權力,甚至負擔總統政治責任,得出總統政治影響力逐漸取代憲法規範,總統權力擴張不受約束的結論。 在此基礎上,藉由資料搜集推導出,民國八十六年憲改後廢除閣魁同意權等制度更動之下,閣揆等同變成總統的幕僚般存在。最明顯的就是閣揆幾乎不可能利用副署權來影響總統決定行政權內任何事情,而若是再加上前述,修憲初衷設計「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三項抗衡同意權制度困難實施的事實,得出總統在行政權與行政院長之間關係,不論實質影響力、明文規定,都有相當爭議待解決。 最後,綜

合上述學理、憲政實務、制度比較,得出總統與行政院長行政權互動關係的確有所爭議,我國憲政何去何從,本文主張採總統制方向修正,支持全民直選制度之價值。

台灣財經技術官僚的人脈與派系(1949-1988年)

為了解決歷任行政院長下台原因的問題,作者余慶俊 這樣論述:

戰後台灣經濟呈現高度發展,對於這段高度發展期間,以許有多學者進行研究。他們一致認為此一時期由技術人員出任財經官員,推動若干政策加上美援的資助下,使得台灣可以走出戰後經濟凋蔽的窘況。至今看來這批財經技術官僚獲得極高的評價,關於財經技術官僚的傳記、口述歷史、訪談錄已有相當多的著作,但對於財經技術官僚整體的研究卻是相當的缺乏。 本文所討論重點不在財經技術官僚所締造高經濟成長率,而是從另一個面向從人事關係與派系的角度來研究財經技術官僚。針對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至1988年蔣經國總統過世,這長達近40年期間以台灣財經技術官僚為研究對象,探討此一時期財經技術官僚的人脈與派系。在威權體制下

,財經技術官僚與國家主要領導人蔣中正、蔣經國、陳誠等的互動關係,領導人對這批技術官僚的態度。國民黨在1952年改造完成後已成為黨國一體的情形下,財經技術官僚與黨內的關係為何,是否是我們印象中的以黨領政?最後是對於財經技術官僚本身的特性與出身系統背景進行分析,來說明背景、派系是否可以影響財經技術官僚的升遷。以不同的角度來看此一時期的財經技術官僚的崛起與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