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房價走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歷年房價走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卓輝華寫的 房市激盪五十年 和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 編的 中國房地產產業地圖2008—2009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土地、房屋實價登錄查詢也說明:台灣房屋實價登錄查詢,提供房價走勢行情、實價登錄地圖等綜合分析比較數據,完整資訊比對到門牌,讓您隨時掌握房屋、土地實價登錄與最新成交資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信出版 和社會科學文獻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文昌所指導 李國柱的 貨幣供給與不動產指數之關聯性 (2021),提出歷年房價走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不動產指數、貨幣供給、台灣加權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系 周百隆所指導 魏雨涵的 地上權房價未來走勢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地上權住宅、不動產、特徵價格模型、分量迴歸的重點而找出了 歷年房價走勢的解答。

最後網站「從全球觀點看臺灣在地不動產發展趨勢」 研討座談會則補充:1992至2013年臺北市與香港房價趨勢比較圖. 長. 期. 趨. 勢. 線. 長期趨勢線. 18.67. 9.37 ... 興富發建設歷年最高與最低股價變動趨勢圖. 19.8. 15.7. 5.3. 5.65. 14.25. 27.7.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歷年房價走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房市激盪五十年

為了解決歷年房價走勢的問題,作者卓輝華 這樣論述:

  回首台灣房市過去五十年的發展,各都會區房價與營建類股的股價幾度大幅起落,這段歷程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自住置產與投資啟示?作為全台灣最資深的估價師之一,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創會理事長卓輝華在二十餘年前就曾針對台灣房市發展提出專書進行分析,一度是房市從業人員與大學相關系所人手一本的不動產聖經。   在2014年,卓輝華完整回顧台灣半世紀來的房市歷程,並推出新書「房市激盪五十年」帶領讀者一舉回顧1961年以來,台灣房市從台北市每坪房價三千七百元開始,經過幾波震盪,甚至度過慘淡的失落十年之後,在全球資金狂潮帶動下,出現了實價登錄每坪二百九十萬以上歷史新高房價的完整

歷程。   作為估價界菁英,卓輝華也同步關注地價變動帶來的影響。新書裡對作為全台房價指標的信義計劃區,在近三十年來地價上漲高達五十五倍等土地價格變動情況也有分析。此外,包括預售制度的崛起,營建類上市上櫃公司的浮沈,不動產證券化,北中南都會核心區的發展,以及房市景氣循環與相關政策演變,書中都有深度分析評論。   在房價高漲的時代,透過卓輝華深刻觀察與回顧台灣房市發展歷程,不僅能夠讓民眾了解過去房市各種變化的原因,更能藉此判讀未來房市的可能演變趨勢,掌握最佳置產與獲利契機,成為高房價時代裡,人人必讀的房地產關鍵訊息。

貨幣供給與不動產指數之關聯性

為了解決歷年房價走勢的問題,作者李國柱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台灣的房價與貨幣供給額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的關聯性,其中房價以信義房價指數來衡量,同時列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來控制其影響。研究透過共整合以及因果檢定、衝擊反應、誤差變異數分解等方法進行分析。實證結果發現,房價指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貨幣供給額、消費者物價指數存在共整合,顯示四個變數之間存在長期均衡之關係。接續利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檢定,檢視誤差修正與因果關係,實證結果發現,房價指數變動受自身落後一期的影響及貨幣供給額的落後一期顯著影響,代表貨幣供給額的增減影響房價指數的變動。另外在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中也發現,貨幣供給額領先信義房價指數有單向因果關係,即代表貨幣供給額的變

動會領先影響房價指數的變動。同時房價指數領先物價指數有單向因果關係,代表信義房價指數的變動會領先影響物價指數的變動。實證的結果顯示,貨幣供給的確扮演對房價未來漲跌的重要角色。關鍵字:貨幣供給、不動產指數、台灣加權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

中國房地產產業地圖2008—2009

為了解決歷年房價走勢的問題,作者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 編 這樣論述:

本書名為《中國房地產產業地圖2008-2009》,主要反映的是2007年中國房地產產業和市場的情況,通過東、中、曲部區域的重要城市作為代表體現,兼有部分2008年上半年情況的介紹。 2007年中,中國房地產產業伴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其發展的勢頭強勁,在中同股票市場上的交易一路高歌猛進的背景下,一掃近年來市場受到壓抑的觀望氣氛,剛性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全國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房屋和土地價格快速上升,投資性需求也出現反彈,市場回暖明顯。 行政主導下的房地產調控依然延續2005年以來的慣性思維,難以接受房地產價格反彈的局面。加之中國流動性貨幣過剩、CPI呈現快速上揚和通貨膨脹愈加

明顯,導致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接連出台,連續性地增加銀行利息、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嚴厲收緊貸款規模。對購買第二套商品住宅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息均重申了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的貸款規定。從第四季度開始,中國房地產市場步入全面性的觀望態勢,市場交易量大幅萎縮,少數城市價格出現回落。 2007年中國房地產政策調控的最重要成果是將保障住房建設納入了各級政府工作職責範圍,明確了相應責任。《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中,將廉租房作為工作重點。 200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急劇萎縮、商品住宅價格增幅逐月回調和資金鏈高度緊張成為產業發展中的三大特點。這種局面的產生主要

源于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和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中國股市短時間內的深幅大跌,深刻反映了中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政策進退的失據。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方針在一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從“一個遏制”發展到“兩個防止”,再轉換為“一控一保”。預測最後必將走向“一保”,即保中國經濟的增長。短時間內宏觀調控方針的如此變化,歷史上十分罕見。 進入9月份,美國由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金融危機加劇,又直接影響到世界和中國的經濟運行的安全穩定,各國政府密切協同,聯手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一系列的挽救和維護市場的措施。中國強化了對中小企業貸款需求的幫助,擴大了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力度,適當放松了銀行信貸規模指標,對利息率

和存款準備金率迅速做出了方向性的調整,各地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紛紛出台。相信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重大變化勢將引導中國宏觀經濟和中國房地產業渡過眼前的難關。 本書在形式上出現了新的變動,即在歷年主體框架的基礎上,增加了百名經濟學家調研和專家評論兩部分內容。通過對中同百名前沿高端經濟學家的問卷調研,力圖給讀者呈現出經濟界專家對未來中國經濟走向及對房地產業發展走勢的判斷;通過搜集房地產業內專業人士對本行業的點評,希望能從更全面的視角展開近期中國房地產市場區域性或熱點性的專題討論,使讀者更清晰地了解現階段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突出問題。 本書的主體內容承續了“融天資訊”

產業地圖的一貫風格及歷年房地產產業地圖的獨特表現手法,運用圖表和精練的文字簡單而盡量全面地呈現出國家和城市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市場背景綜合作用下房地產業發展的走勢和概況。與《中國房地產產業地圖2007-2008》相比,本書不但在形式上有所變動,而且在內容上有進一步的增加︰主體內容介紹的重點城市在2007年23個的基礎上又分別在東部增加了濟南和海口,中部增加了南昌、合肥、太原、哈爾濱和長春,西部增加了西安和南寧共計九個城市;在城市點評時,基于數據的完整性,本書在原先數據統計指標的基礎上新添了各城市及區域的土地指標、金融指標及二手房指標;在對房地產企業進行跟蹤分析的基礎上,本書在2007年易居中

國和新浪媒體合作的房地產企業上市公司排名中,新增了五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年報重點概覽。 全書的主體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宏觀部分,總結描述了中國房地產2007年及以前的市場概況;第二部分是區域部分,表現了中國東、中、西部區域重點城市(主要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在2007年及以前的房地產發展走勢;第三部分是企業部分,以公布年報的15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為基礎,充分展示了中國知名房地產企業2007年的發展態勢。 第一部分 融天資訊‧房地產產業地圖 第一篇 全 國 篇 第一章 2007年中國土地市場運行狀況 第二章 2007年中國房地產金融市場運行狀

況 第三章 2007年中國商品房供需市場運行狀況 第二篇 城 市 篇 第四章 2007年東部地區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五章 2007年東部地區長三角板塊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一節 2007年上海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二節 2007年杭州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三節 2007年南京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四節 2007年寧波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五節 2007年無錫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六節 2007年蘇州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六章 2007年東部地區珠三角板塊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一節 2007年廣州市房地產市

場運行考察 第二節 2007年深圳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三節 2007年佛山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四節 2007年珠海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五節 2007年東莞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七章 2007年東部地區環渤海板塊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一節 2007年北京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二節 2007年天津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三節 2007年濟南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四節 2007年青島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五節 2007年大連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六節 2007年沈陽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八章 2007

年東部其他地區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一節 2007年福州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二節 2007年廈門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三節 2007年海口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九章 2007年中部地區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十章 2007年中部地區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一節 2007年鄭州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二節 2007年武漢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三節 2007年長沙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四節 2007年南昌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五節 2007年合肥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六節 2007年太原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七節 2007年哈爾濱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八節 2007年長春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十一章 2007年西部地區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十二章 2007年西部地區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 第一節 2007年重慶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二節 2007年成都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三節 2007年西安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四節 2007年南寧市房地產市場運行考察 第十三章 2007年中國滬深股市房地產卜市公司考察 第二部分 百家爭鳴‧2007專家學者觀點 第三部分 融天資訊‧房地產市場調研報告 附錄 附錄一 2007年中國東中西部非主要

城市房地產指標數據匯總 附錄二 2007年中國房地產政策一覽 附錄三 2008年第二季度世界經濟學家調查報告 索引 索引一 企業名錄索引 索引二 資料來源網址索引 2007年總體看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很不錨︰GDP增幅高位運行,城鄉勞動者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階,國家財政收入增幅指標位居所有經濟指標的前列,股市摸高到6124點,房市價格各地輪流飆升,車市銷量創出歷史新天地,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值節節攀升,不少房地產企業海內外成功上市,在資本市場上再試身手。 但似乎一夜之間中國企業外部環境和國家宏觀形勢來了一個急轉彎,2008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出現了

一些新的不利因素和不確定因素,整個經濟的發展格局撲朔迷離。這些新情況正在左右著人們的思維,影響著人們的判斷,決定著我們未來的政策。 這些因素主要有次貸危機影響美國經濟,波及全球,沖擊中國;石油、糧食、礦產資源市場價格大幅上漲;中國CPI先高後落,呈現中期化的特點;中國股市出現匪夷所思的大起大落;中國人民幣利率、準備金率和外匯比值繼續走高;2008年初中國南部遭受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中部大水,表明中國進入了一個災害年;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和房地產交易呈現全國性的萎縮低迷,引來中國企業一片準備“過冬”的感嘆。 中國的房地產業界人士已認識到:中國房地產的未來發展與產

業外部的宏觀經濟形勢存在著越來越高的關聯度和依存度,房地產業界需要比過去更加關注中國和世界的宏觀經濟形勢。 2008年6月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統計局發布5月份最新調查數據指出,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2%,其中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2%,存量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8%,新建非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5%。國土資源部提供的信息表明,2008年第二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同比增長11.94%,商業、居住和工業地價同比增長分別為11.08%、15.82%和6.66%。這表明盡管我國房地產業實施宏觀調控五年了,盡管目前“產業拐點論”、“企業倒閉論”、

“市場崩盤論”、“資金斷鏈論”、“價格大跌論”等輿論之聲不絕,我國房地產業仍按照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前行。 在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應對策略方面,日前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判斷和選擇︰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究竟應該是防止經濟巾偏快發展轉向過熱,還是防止由偏快轉為衰退偏冷?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是遏制通貨膨脹,還是防止中國經濟出現滑坡?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是繼續推行貨幣的緊縮,還是因時制宜地適當“靈活”、“放緩”?是任由世界經濟中不利因素傳導到中國,還是充分發揮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健康影響力? 在房地產市場彤勢和判斷方面,目前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一是認為境外資本正在緊急規模化地撤離中國,

需要采取防流失抽逃的嚴厲對策;二是認為他們仍在繼續進入中國,尋找著合適途徑、合適項日和合適合作者,他們在房地產市場上的積極作用應被正確引導。是要通過系列措施繼續打壓或等待中國實物資產價格,特別是不動產價格下跌,還是保持相對穩定;是繼續推行現行的房地產調控措施,還是適當修正調整政策內涵,使之更為現實、科學和長遠。 全國房地產的現實情況是︰雖然商品房交易量呈現低迷萎縮,但市場價格漲幅總體還算有力;雖然商品房開工面積、在建規模和竣工面積大幅度下降,但房地產投資增幅依然不小;雖然保障住房的政策已經啟動,但對解決弱勢群體的住房問題和發揮對市場商品房價格的影響仍有一個中長期的過程;雖然房地產市場

依然延續著中國經濟的熱點,但整個房地產業並沒有陷入危機。 2007年下半年,政府、業界和社會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政府要更多地承擔政策保障住房規劃、建設和分配的責任,重點是大力發展廉租房建設,解決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2008年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投資和建設力度,相信通過連續幾年的努力,中國政策性保障住房必將有一個較大 的發展,對平抑市場價格和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一定會發揮巨大作用。 各地在對政策保障住房問題上的認識也不一致,做法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財力投入多少不同,分配標準和分配方式更是顯示出多樣化。政策性保障住房將是中國各級政府關注民生民情、維系和

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的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 在政策保障住房的問題上,應該更多地關注下列問題︰ 1.建立什麼樣的政策性保障住房的指導思想? “應保盡保”的提法內容過于寬泛,理解過于豐富,標準過于失度。我們每個城市建設和分配政策性保障住房的指導思想,應該是與城市的產業政策和人口政策相(彳金亍)接,與城市財政承受能力相聯系,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體系總體水平相協調。 2.覆蓋範圍究竟應該是多大? 重點對低收入者推行廉租房,對此日前在政策法規上已經明確。但對中等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是不是也納入政策性保障住房的範疇,采取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廉租房等形式,

是存在爭議的。 政策性保障住房是覆蓋10%左右,還是擴大到30%一50%,甚至是60%一80%(只剩高收入階層不覆蓋),不僅是一個技術性問題,更是政策嚴肅性、政府權威性的問題。現在為了博得更多群眾的贊同和期望,將覆蓋比例抬得很高,本質足一種將普遍需要當作有效需求,將未來遠景當作落地政策,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行為。 科學的辦法和優選的策略足率先解決佔人口和家庭總數5%人群的住房困難,再一步步由低向上抬高解決標準和擴大人群。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結果,使最需要解決住房困難的人長期不能解決住房困難問題,而一批僅為暫時困難的人卻優先得到解決。 現在全國有的地方把經濟適用房單套面積

擴大,有的地方將經濟適用房分配給政府的公務員,有的地方在沒有真實需求量統計和經濟適用房分配標準的情況下顛倒程序地先做起來,有的地方符合條件的人要等很長時間也不清楚最終能否拿到經濟適用房。中等收入和夾心層在中國城市中屬于一個大多數的階層,富裕的高收入階層和低收入階層都是小頭,將並不充裕的財力去做大範圍的覆蓋,只會延誤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的時間進程,也將造成更大範圍內的不公平。 3.沒有地方財力支撐的政策性保障住房能行嗎? 如果地方財力不能夠支撐政策性保障住房的建設,就不能夠表明政府承擔了它應該承擔的責任。現在的廉租房建設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是各地公積金管理的增值部分,這是典型的政

府決策而讓公積金繳納者買單的失當行一現在各地的住房建設規劃都是只講未來五年要建多少廉租房、經濟適朋房,但都沒有表明各地政府要拿出多少錢來、每年各投入多少。這種缺乏各地地方財力共同參予並認可的行為,對于政策性保障住房的建設來說都是不能持續的。 除了地方財力投入政策性保障住房以外,是可以讓中央和各地的社保基金、公積金一起參與政策件保障住房的建設。但這種參與不是社保基金和公積金的簡單平調征用,而是作為社保基金和公積金的投資性投入,必須是要有回顧的。 4.能夠沒有政策性保障住房的套型面積限制、分配標準和退出機制嗎? 現在的政策性保障住房的分配標準固然做不到全國統一,但也不

能懸殊過大。現在各地標準有的過于嚴格,門檻太高;有的過于寬泛,標準又太低。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每套戶型建築面積就是應該在50一60平方米的範圍。少數一家三代或者單親子女異性家庭,也是可以適度放寬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戶型面積過大,不利于建立退出機制,從而造成社會資源利用的不公平。沒有退出機制的保障住房,只會給政府造成財務黑洞,十分不利于長期發展和良性循環。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戰軍

地上權房價未來走勢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為了解決歷年房價走勢的問題,作者魏雨涵 這樣論述:

台灣土地面積狹小,建地資源分配不足,國內各縣市房價差異極大,六都地區的房價易漲難跌成為民怨之首。國人因地上權建案有居住年限之限制、無土地所有權,對地上權不動產仍存在抗拒心理,若座落區位良好,醫療生活機能佳,逐漸於都會地區之民眾也可接受地上權建案。地上權住宅雖無土地持分,但只要位於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生活機能等加分條件,便可支撐買氣,於長期間來觀看,地上權住宅之房價依舊看漲。本研究資料來源於2019年01月至2021年06月「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高雄市地上權住宅大樓房價未來發展評估鑑價之影響為主要探討,透過特徵價格理論模型與分量迴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並放入相關因子進行對於地上權不

動產售價之討論與分析,於不同價位水準下的房價有無差異。經實證結果顯示,於整體樣本在不同價位與不同區位而言,地上權住宅大樓價格在位於管制學區內皆呈現負向顯著影響。普通最小平方迴歸模型與分量迴歸模型之實證分析,解釋位於不同分量或區位下,對於地上權住宅大樓價格皆具有的影響力各不相同,可供投資者或消費者於購置地上權房地產時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