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代表議員差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民意代表議員差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正鋒寫的 盧比孔河畔的沈思 和唐納‧川普的 總統川普:讓美國再度偉大的重整之路,將帶領世界走向何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立委vs議員到底差在哪?投票的你 知道投出來的人要做什麼嗎?也說明:立委跟議員的工作有什麼不一樣你知道嗎? 你知道自己上班要幹嘛,但你知道我們選出來的議員跟立委,工作內容是什麼嗎?投票是民主的展現、民意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翰蘆 和時報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李力庸所指導 鐘博宇的 戰後山地原住民地方性選舉的實施與影響(1954-1987)-以復興鄉為例 (2018),提出民意代表議員差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復興鄉、原住民、政治菁英、選舉、中國國民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系研究所 張建俅所指導 林翊茹的 高玉樹與臺北市--以競選與市政建設為中心(1951-1972) (2017),提出因為有 高玉樹、臺北市、國民黨、地方自治、市政建設的重點而找出了 民意代表議員差別的解答。

最後網站英国大选术语(中英文对照) - BBC News 中文則補充:什么是缺席选票?什么是简单多数票当选?这里一一告诉你。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民意代表議員差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盧比孔河畔的沈思

為了解決民意代表議員差別的問題,作者施正鋒 這樣論述:

  本書涵蓋2013年九月政爭、到2020年大選前的政治發展,主題包括九月政爭的政治制度思考、台灣政黨政治的前景、民主轉型的回顧及深化的期待、總統直選與台灣政治發展、九合一選舉的觀察、蔡英文第一任政府的觀察、民進黨的總統初選、國會改革觀察、台灣憲政改造的觀察、以及台獨學者從政百日。基本上,這是當代政治的忠實紀錄,有觀察、有分析、也有針砭、更有建議,換句話說,這不止是照妖鏡,也是作為知識份子的自我期待。問題是,不管是無知、無良、還是無膽,儘管看到病徵、知道病理,掌有權力的人未必願意服藥。經過六年半的沈思,已經沒有其他選擇,求人不如求己,必須直接參與,破釜沈舟、義無反顧,只能當過河卒子了。

戰後山地原住民地方性選舉的實施與影響(1954-1987)-以復興鄉為例

為了解決民意代表議員差別的問題,作者鐘博宇 這樣論述: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為落實地方自治,開始建立了山地鄉的選舉制度。而全國山地鄉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皆未一致,所以各山地鄉選舉所產生的影響也未必相同。復興鄉為桃園縣唯一的山地鄉,其選舉制度建立與實施都有賴桃園縣政府的支持與監督。而在選舉制度的實施下,在政治上鄉、村長逐漸取代了舊有的領導階級,但部落會議並未完全消失,耆老在文化及習俗上仍有具大的影響。另外也選出了民意代表來為地方發聲,例如桃園縣山地鄉縣議員在縣議會為民喉舌的表現,替復興鄉原住民爭取到不少建設與補助。 選舉制度也為復興鄉帶來了不少改變,在政治上造成鄉、村長取代了頭目及族長的權威,而在保障婦女參政權的同時,也提高了原本在泰雅族低

落的女性地位。而復興鄉婦女參政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代表著女性在政治上的地位已漸漸得到提升。選舉制度產生的政治菁英也為復興鄉爭取了不少的基礎建設及各項社會福利,讓復興鄉的持續進步與發展,也讓村民生活品質得以提升。另外中國國民黨在復興鄉民眾服務站長期的經營之下,也對復興鄉的選舉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從該站成立後復興鄉的鄉長及山地縣議員皆為中國國民黨,可以看出該黨對復興鄉的選舉影響已深化至基層民眾。

總統川普:讓美國再度偉大的重整之路,將帶領世界走向何處?

為了解決民意代表議員差別的問題,作者唐納‧川普 這樣論述:

川普將帶領美國與世界走向何方? 這次,由川普本人說清楚!   移民問題|外交政策   軍事|教育   能源|醫療   經濟|基礎建設   媒體|稅制   ★ 川普唯一親筆撰寫 ★   ————最完整的治國藍圖————   我在這本書裡寫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這本書的設計就是要讓讀者更了解我,然後更了解我對國家未來的主張⋯⋯美國不需要那種光說不做的政客,我們需要的是有經商頭腦、會管理事業的聰明人。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政客的漂亮話——我們需要的是基本常識。——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  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 作者簡介 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   現任美國總

統。   畢業於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是美國成功故事的模範,在擴展房地產、體育與娛樂方面之愛好的同時,也不斷為他人立下卓越的典範。川普是最原型的商人,更是舉世無雙的談判家,同時也是超過十五本暢銷書的作者,他於1987年撰寫的自傳《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是史上最成功的商業暢銷書之一,被視為商業經典,不僅售出超過四百萬冊,更連霸《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數週。   2004年1月,川普參與真人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該節目創下高收視率紀錄並獲觀眾狂熱好評;《接班人》系列持續播出長達十四季。     2015年6月16日,川普正式宣布參

加美國總統大選。2016年11月,成為美國候任總統;於2017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為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以閱讀為樂,現於台北讀生化科技。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表達出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年齡是個謎。      [email protected] 作者序 前言——你必須堅信   一|再次成為贏家 ▍誰都不喜歡魯蛇,誰都不喜歡被霸凌。可是你看看今天,我們明明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強權,大家卻來搶我們的午餐。這可說不上是「贏」。 二|我們「公正」的政

治媒體 ▍一般只有幾百萬人會收看總統候選人辯論,不過光是第一晚就有兩千四百萬人收看⋯⋯你說大家為什麼要收看啊?大家是來聽各種卑鄙提問的嗎?是來看一群政客假裝自己是清流(真正的清流是我吧),好讓自己可以更成功的嗎?大家之所以收看,是因為我給大家的,是他們必須聽、有權利聽,可政客從來不說的真相。 三|移民問題——好圍牆造就好鄰居 ▍一個不能保護自己邊境的國家,還算是國家嗎?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在移民政策上,把他國的需求擺在自己前面的國家。有一個字可以用來形容這種人:蠢。 四|外交政策——為和平而戰    ▍怎樣才能避免使用武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大家都看見你的實力。當大家都知道我們會在必要時

使用武力,而且我們說話絕對算話的時候,他們對我們的態度就會不一樣了。 五|教育——失敗的制度    ▍除了接受教育以外,小孩畢業前應該學到一些基本價值觀、自我約束的能力還有生活技能,學點常識也不錯。現在我們的學校都不教這些東西了,不教他們怎麼準備面對現實世界,反而更注重小孩的自尊心跟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政治正確的群體攻佔了我們的學校,結果就是我們失敗的教育辜負了孩子。 六|能源之辯——滿口空話  ▍相傳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愛講天氣,可是沒有一個人對天氣有所作為。」我們顯然是想證明他錯了。⋯⋯現在這些「專家」根本分不出氣候太冷還是太熱,所以最新的用語是「極端天氣」——一個詞涵蓋了

沸騰的熱到結凍的冷之間所有天氣現象。 七|健保害我們都病了    ▍大眾很顯然不了解「歐巴馬健保」提供的是什麼:它很複雜,它向保險陳情團體讓步,它搶走你繼續找你現在的醫生看病的權利,當然,它還隱藏了健保讓各州財政部和所有企業負擔逐漸加重的事實。 八|笨蛋,問題還是在經濟啊 ▍你看看那些不知道怎麼通過預算案的國會議員,他們的財政建議你敢聽嗎?他們保證要創造就業機會,這種話能信嗎?這些人說他們打算如何修復我們的經濟、如何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如何減稅和平衡收支,我聽完之後都會搖搖頭,心想:你連當《誰是接班人》節目參賽者的資格都沒有。 九|好人也能贏得第一 ▍我是個好人。我真的是。而我跟大多數的

職業政客不一樣,我有個壞習慣——我一向實話實說。⋯⋯有時候我的回答不討人喜歡。那也沒辦法。 十|有幸生為美國人 ▍在我心目中,美國公民的權益永遠排在第一位—永遠都是。⋯⋯我們的外交政策、貿易政策、移民政策缺少的就是這種保證,而且已經缺太久了。我們從某個時間點開始,太在意別國對我們的看法;現在閱讀這本書的各位, 有人認為我在乎別國心裡開不開心嗎? 十一|持有武器的權利 ▍對我來說, 憲法第二條修正案非常明確:「紀律優良的民兵部隊乃確保自由國家之安全所必須, 因此人民持有並攜帶武器之權力,不可侵犯。」就這樣,句點。 十二|我們的基礎建設正在崩壞 ▍有些事情明顯到連喬.拜登(Joe Biden

)都看得見。例如我國的基礎建設⋯⋯我們的基礎建設很爛,而且只會越變越爛、維修費用越來越高昂。現在光是生產力因為這些基礎建設而降低,我們每年就會損失大約兩千億美元,而且這個數字還會每年增加。 十三|價値觀 ▍人們最常問我的一個問題就是:「川普先生,我要怎麼變得有錢?」其實這些人真正想問的是:「我要怎麼變得快樂?」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只要有錢他們就會自動變得快樂。我不會騙你,有了錢你確實多了很多美好的機會,但是財富不見得能讓你變得快樂。我一路走來學到了這一點:財富和幸福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十四|新的遊戲規則 ▍我在經商時學到了不少教訓⋯⋯最重要的教訓是——力挺你說過的話,然後也要確保你說到做到

。⋯⋯我不會做不到一件事還跟你保證沒問題, 也不會威脅說要做某件事結果不去做。永遠不要認為你有霸凌我的能耐。⋯⋯我信守我自己的承諾,也會信守我們國家的承諾。在我們自己家,我毫無疑問地力挺憲法;在海外,我毫無疑問地力挺我們的盟友。 十五|讓新聞媒體學會什麼叫金錢與判斷力 ▍這些應該報導新聞的人腦子裡沒有「公平」這個概念,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是專家,他們「最在行」——他們知道內幕。這些人從來就不知羞,但他們明明就應該感到羞恥才對。他們一定認為他們的讀者都是笨蛋,隨隨便便就會忘記過去的報導出了多少次錯誤。 十六|實際可用的税制 ▍我提出的新稅制會讓中產階級保留他們大部分的錢,然後消除很多富豪才有的減

稅優惠。中產階級口袋裡的錢變多了,消費能力會跟著提升,年輕人讀大學時可以存比較多錢,然後人民的個人債務會越來越少。 十七|讓美國再度偉大  ▍我們必須重新點燃美國夢的熱情,把我們的國家還給那幾百萬個辛苦工作卻只拿到一點報酬的國民。⋯⋯別和我唱反調,別賭我會輸——我太了解賭注跟機率了——因為我一向拿最難的挑戰開刀,也每一次都大獲全勝。我的名字已經成為全球最偉大的品牌之一,我知道怎麼當贏家。 謝辭 我的個人資産 關於作者 作者序 持續學習並做好準備,或許我的機會也將到來。 ——美國第十六屆總統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我一向喜歡讀歷史偉人的名言,從我求學時期,

心裡就對這句林肯的名言產生了共鳴。我是個喜歡每件事都準備周全的人,並且身為開發商,我必須在做任何投資前打好根基;建造業沒有「猜測的空間」這種東西——每一步、每一個環節都得做得實實在在。簡單來說,身為建設家,我不能不做好充足的準備。   近來,我經歷了一場艱難的選戰。我並不驚訝自己當選了美國總統;相信我,我並不是說這個結果理所當然,為了今天我已經準備了很多年。我一直是個愛國者,從小到大,我對這個國家的愛都是我追求成就的動力,我打從心底願意為國效力,我專注的心也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已經預備好了,也準備萬全了。   當你深深在乎一件事的時候,它會給你驚人的力量——我把這個叫做熱情。大家都知道我常說

一句話:沒有熱情的人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這是我父親教我的道理,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對這個國家的關心和熱情給了我跨越重重大難題的毅力,最後才有辦法來到國家決策者的位子。我父親說對了——他的智慧是我贏得大選的基本要素之一。   大選獲勝是什麼感覺呢?感覺很棒。一路走來的辛苦都很值得,雖然未來會更辛苦,但只要能為這個令人驕傲的國家服務,一切都值得。我非常感激能獲得這個機會,林肯前總統說的「或許」,已經成為我的現實。   美國值得最好的領袖,我準備盡全力做好我的工作。我們很幸運能住在這個非凡的國家,我一定會確保這份幸運留在我們身邊,所以,我們一起來讓美國再度偉大吧! 前言 你必

須堅信   人們說我很有自信,是不是這樣我不曉得。   剛開始公開演說時,我就是個現實主義者。   我很清楚, 那些無能而且堅持反對現狀的人一定會跳起來攻擊我,像是:那些競選時說得天花亂墜的政客, 等到實際執政後每個都是廢物──因為他們不會執政,他們根本不知道執政是什麼東西吧。   那些陳情團體和特殊利益集團, 受雇來從我們口袋撈錢。   那些完全不知道什麼叫公平公正的媒體,壓根分不清楚「事實」和「個人意見」的差別。   還有那些非法移民,你看現在有二○%的美國人失業或未充分就業,他們卻從我們手中搶走我們的飯碗。相信我,這些人到處都是,我跟他們見面,我和他們談話,我擁抱他們。到處都

是這樣的人。   美國國會的僵局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了,他們根本沒辦法處理我們國內最緊迫的問題;就連最基本的問題他們也沒轍,例如通過預算案。你想,只是通過預算案這麼一件小事,堂堂國會卻連這個也辦不好。   在這個同時,我們國家的基石──中產階級──和四千五百萬個貧困的美國公民,過去二十年來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收入年年減少。想也知道,他們對現況的失望和憤怒一天一天增加,而且只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嚴重。   就連我們的律師和法官,這些所謂「智慧的典範」都不斷踐踏我們的憲法,踐踏我們民主的堡壘。他們隨隨便便站上決策者的位置,因為真正由我們選出來的民意代表被黨派牽制得死死的。他們無法行動、沒法辦

事,完全失去了作用。   至於總統和行政體系,他們的無能實在是匪夷所思。   我先從非法移民的議題開刀,提議蓋一堵很高很高的牆壁,把我們不想要也不需要的非法移民人潮阻隔在外。我們當然很喜歡別人進來,不過非法入境又是另一回事了。   然後美國人突然醒了,開始注意到非法移民的問題。雖然競逐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的候選人很多,但是我說的話還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大家都表示同意,而且是欣然同意。   來支持我的人越來越多,多到我們的造勢活動只能搬到美式足球場跟會議中心之類的地方。第一次總統大選辯論吸引了兩千四百萬的觀眾,打破了有線電視的收視紀錄;雖然出現了一些充滿敵意的荒誕提問──但也可能是因為有這些

問題──我跟過去一樣全力反擊, 並說明我內心的願景。結果呢?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我贏了。   人們開始鼓掌歡呼,一些從來沒關心過選舉、從來沒投過票的人突然跑來參加我們的活動。我們的造勢活動聲勢逐漸壯大,支持者多到難以置信。大家的熱情來源是純粹的愛,對我們共同目標的熾愛。   媒體、政客跟我們國家所謂的領導者,全都驚恐不已。可是我非常堅持,我直接對大眾說出我的理念, 因為我不需要誰的財政支援,也不需要誰來許可我說什麼、做什麼。我必須做正確的事情,這是我必須做的,我沒有別的選擇。我看見了我們國家悽慘的狀況,所以我沒有別的選擇。   現在,我開始填入願景裡的細節了。我發表了一份稅務計畫,讓中產階級

和低收入戶減輕稅負的同時,重整美國有錢人繳稅的規定。   我將投入更多資源培養真正強大的軍隊,裝備武器都準備好,隨時可以對抗任何敵人,甚至是所有的敵人。當我們劃出界線的時候,我們說的話必須在所有人心中都有份量──尤其是我們的對頭。   為了製造就業機會和促進生產,我發表了一套全新的方案:鼓勵企業移回美國本土(回到自己的家),也帶回存在外國銀行的好幾兆美元。那麼多錢,我們一定會全部帶回來。然後呢?然後就會有各種好事發生;那些人會把錢拿來修馬路、橋梁,創建新公司、新工作。一定會超棒的。   我之前已經說過了,歐巴馬健保(Obamacare)又貴又可笑,它不可能解決我們的健保難題。我們必須廢除

它,用更好的方法取代它;我們必須在私營保險公司之間製造競爭,還有讓病患選擇自己的家庭醫生,這樣才能解決問題。這才是更好的方法,也是更省錢的方法──不但有更棒的醫生,還有更棒的醫療服務──這是我特別為大家想出來的辦法。你想想看:全美國可以一起省錢,大家接受更好的醫療服務,沒有比這更讚的組合了。   然後在教育問題上,「競爭」是一大關鍵字。家長應該有權利送小孩去最好的學校上學,接受最好的教育。我們要關閉程度差的學校,開除能力不足的老師。   教育就像衣服一樣,沒有真正適合所有人的尺寸──共同核心課程標準(Common Core)是錯誤的,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才不要孩子接受華府制定的教育,我們要

的是在地化教育,因地制宜的教育。   而在國內,我們必須大規模重建基礎建設。現在有太多危險橋梁、坑坑疤疤的馬路,而且光是進城工作的通勤族每天塞車就不知道損失了幾百萬的收入,大眾運輸太擠又靠不住,而且機場也該重建了。你去中國之類的地方看看他們的鐵路系統跟大眾運輸,比我們的好太多了!我們這邊根本就像第三世界國家。   我在這本書裡寫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我以後也會有更多新想法,不過這不是現在的重點。不得不說,批評我的人也極力想推動他們自己的政策,可是我們不需要更多空泛的計畫,因為這些人的計畫在選舉後就會全部蒸發掉。   那我們需要什麼?我們需要的是能夠解決難題、開始用可行方法處理問題的領導者。有

人說我應該設計幾百頁的規章跟繁文縟節,但這不是我的目標──我們需要把常識擬成政策, 有必要的話好好敲一敲某些人的腦袋, 推行這些政策。說實話,我們的規範太多了。我們被困在沒有移動空間的小小範圍裡,沒辦法創建新企業,就是因為我們的規範太多了。   我知道怎麼處理複雜的議題,也知道如何聚集各種條件以取得成功;這麼多年來,我建造了龐大的事業,並獲得了鉅額利潤。   這本書的設計就是要讓讀者更了解我,然後更了解我對國家的未來的主張。相信我,我真的是個好人,我對自己是好人這點有十足的自信。但我不只是個單純的好人,我也非常熱情、非常有幹勁,絕對會讓我們的國家再度偉大。   現在,是時候把美國從絕望與

憤怒的道路拉回來,回到幸福與成就的正途了。   這不是可不可能的問題,而是必定會實現的未來。   我們國家的巔峰還在前方,還有這麼多邁向偉大的可能性等著我們去開發:我們的國土富有自然資源,也富有人才資源。   請好好享受這本書帶給你的閱讀體驗──然後,我們一起讓美國再度偉大吧! 外交政策──為和平而戰 今天的世界,必須面對中國的「兩個面目」 「好中國」建造了宏偉的都市,為數百萬人提供住處跟教育。它讓國民去世界各地旅遊並接受教育,也幫助中產階級逐漸成長。 「壞中國」一般不為外人所見。它限制國民上網、鎮壓政治異議者、強行關閉報社、監禁反對者、限制個人自由、發起網路攻擊,還利用其在世界各地的

影響力操控經濟。 同時,還不斷增強它的軍事實力。 毫無疑問,跟中國和俄羅斯周旋,會是我們最具挑戰性的長期課題。 現在我們跟中國的競爭主要是在經濟方面,而且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處下風。中國已經成為我們的第三大貿易對象,只輸給我們的鄰居加拿大和墨西哥。可是中國手握著更多的美國債務──超過一.五兆美元──比其他國家都來得多。(雖然我們欠日本的數目也不比這少太多。)二○一五年夏天,當中國股市崩潰之際,我們可以看到兩國的經濟綁得死死的,而且還是一種很負面的連結。 很多年前有句俗話說:「通用汽車(GM)打噴嚏,股市就感冒。」在那個年代,通用汽車對經濟的影響力大到只要它隨便絆倒一下,我們的經濟也會跟著受傷。最近

中國股市急速下滑,我們自家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也在幾天內猛跌一千點,投資者全部落荒而逃。同樣的,我們的貿易逆差也嚴重拖累了國內經濟。當中國的貨幣貶值,我們原本就不穩定的國際收支也會跟著被打亂。 我們都知道,我們近年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不過他們也越來越依賴我們了。二○一四年,我們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多進口了一七%的中國貨物;第二名是香港──一個完全隸屬中國的區域;排名第三的日本,則與前兩名差距甚遠。中國的經濟非常依賴我們,他們比我們更需要中美貿易。 可是我們傻傻的,都沒有好好利用這點。 過去數十年來,中國經濟每年成長九%到一○%之

多,實在非常驚人,到最近才稍微開始冷卻。儘管近年狀況有了些變化,經濟學家還是預測中國會在十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那我們做了些什麼來確保美國會有能力跟他們競爭呢?我們為了打敗他們採取了什麼措施呢?

高玉樹與臺北市--以競選與市政建設為中心(1951-1972)

為了解決民意代表議員差別的問題,作者林翊茹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以高玉樹先生為研究對象,在眾人的歷史記憶裡面──尤其非臺北市市民、年輕族群──高玉樹先生是位比較陌生的對象,而高玉樹在1950-1970年代所處的社會氛圍跟政治環境,對於非國民黨籍的政治人物,其政治生涯是相當嚴峻的,能夠以無黨籍身分當選如此重要的首都民選市長,這一點值得我們爬梳。高玉樹競選臺北市市長五次,又分別在1954 年、1964 年當選,兩次當選中間相隔10 年,透過報紙的報導與個人回憶錄的蛛絲馬跡,來看這段日子的沉潛對於高玉樹的政治生涯有什麼影響,高玉樹又是如何再次吸引選民支持,或者是在何種時空背景下能夠在首都臺北市打敗執政黨所推出的候選人。本文希望能將高玉樹從競選到當選的過

程作一回顧,整理出高玉樹與執政高層、國民黨部以及市議會的斡旋跟溝通;還有高玉樹對臺北市整體的規劃是怎樣進行,作出一個合理、有時間感的分析,同時檢視高玉樹任內政績對往後的臺北市有什麼影響,在形塑臺北市面貌時所選取的眾多方案是怎麼形成的,又是與怎樣的國家政策相輔相成,藉由高玉樹的例子,回顧臺灣地方自治是如何凝聚臺灣人對土地的認同、對於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呈現怎樣的意義,得以解答自己心中疑惑,提供閱讀者一些新的啟發。本文寫作方法主要參考高玉樹等人的回憶錄或自傳為背景,同時運用新聞報紙、雜誌的報導:國內部份使用《中央日報》、《聯合報》、《自立晚報》、《徵信新聞》(《中國時報》前身),以及香港出版的《新聞

週刊》,研究報刊記者如何解讀中央當局釋放出來的風向球,檢視高玉樹的市政建設與政績是否能跟臺北市民的感受產生共鳴;除了補充官報可能不會出現的內容,也能將官方與微弱民意作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