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政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民粹主義政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阿飛寫的 政治學題型破解(2版) 和(西)胡里奧·克雷斯波·麥克倫南的 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學稔出版社 和中信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系研究所 郭祐輑所指導 李洵呈的 民粹主義對捷克自由民主的影響 (2021),提出民粹主義政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粹主義、官僚民粹主義、捷克、捷克民主、捷克政治、是的 2011 黨、安德列.巴比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陳陸輝所指導 楊貴的 民粹主義成因與政治效應的比較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民粹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化、比較政治、台灣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民粹主義政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民粹主義政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政治學題型破解(2版)

為了解決民粹主義政黨的問題,作者阿飛 這樣論述:

  《題型破解》完整收錄重要題型,以體系化的編排方式呈現,以擬真的版面、字數作答,輔以關鍵字句提醒,陪您一起破解難題,找到打開國考大門的鑰匙。   1.重要性分析—精準掌握常考題型,穩扎穩打   依國考、研究所、轉學考之出題重要性區分星等,考生可依照考試屬性作練習,事半功倍。   2.題型分析—透析題目及層次鋪陳   分析破題要領及提醒作答注意事項,培養考生審題的能力。   3.解題概念—得分關鍵概念一覽無遺   彙整解題會使用到的「基本概念」及「進階論述破口」,考卷上一定要寫出的關鍵字不漏接。   4.tips—進階論述讓答題更有深度   符合研究所的考試程度,國

考上亦可作為加分之用,提升上榜的機會。   5.雙目錄—按圖索驥雙管齊下   依題型與章節區分題目,讀者可從目錄一中,依不同題型分類磨練解題能力;目錄二則依不同主題章節彙整概念,雙管齊下。  

民粹主義政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LIVE直播不漏接【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https://pse.is/39jbvv
●{世界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4z32
●{財經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8g99
●{大國崛起:中國的世界大業}播放清單:https://pse.is/3bpmw3
●{美國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u5jn
●{歐洲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tcwh
●{新冠病毒2.0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rrk3
●{中美經貿之戰}播放清單:https://pse.is/3aat9v
●{在台灣放眼全球}播放清單:https://pse.is/3ayj2v

本節目感謝《富蘭克林 國民的基金》贊助
● 海外資產佈局趨勢潮來臨 預約理財顧問為您獨家解析:https://lihi1.com/yTMjq
● 1分鐘解讀2021美股4大趨勢圖文版:https://lihi1.com/yx742
● 四大『美國註冊基金』掌握拜登政策利多:https://lihi1.com/9Zg3i

不放棄通往世界的窗口
全新4小時的"陳文茜"國際新聞與專家觀點,就在《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TVBS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每周六、日晚間21:00-23:00 敬請鎖定TVBS 56頻道&YouTube頻道。

#TVBS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陳文茜
●按讚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VBSSisysWorldNews/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台灣以外TVBS ASIA頻道,在以下地區電視台播出,皆可收看到「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 馬來西亞Astro → 21:00
● 新加坡StarHub → 21:00
● 香港myTV SUPER/ Now TV → 21:00
● 澳門 Macau Cable TV → 21:00
● 菲律賓Sky Cable → 21:00
● 印尼 First Media → 20:00
●澳洲 TVB Australia → 24:00(雪梨時間)
●美國Dish Network → 8:00(美東時間)

民粹主義對捷克自由民主的影響

為了解決民粹主義政黨的問題,作者李洵呈 這樣論述:

民粹主義政黨相繼在歐美國家取得執政權,中歐維謝格拉德(Visegrád)四個國家在2020年皆由民粹主義政府主導執政。然而民粹主義政府破壞自由民主制度的事件頻繁,近期的案例是匈牙利與波蘭民粹政府走向「不自由民主」。而在波蘭與匈牙利之後,捷克共和國也在2017年迎來民粹主義政黨執政,本文主要探討捷克的自由民主是否也會因民粹政府而被削弱?本文以加爾斯頓(William A. Galston)的民粹主義與自由民主四項原則:共和、民主、憲政、自由的衝突為理論基礎,同時彙整波、匈民粹政府有違自由民主內涵的作為,分析捷克民粹執政黨「是的2011黨」(ANO黨)與民粹領導者安德列.巴比斯(Andrej B

abiš)的言行、主張與政治作為對捷克自由民主的影響,並對捷克與波、匈的民粹政府做簡略的比較。本文接著以林茲(Juan J. Linz)的民主鞏固理論為基礎,探究捷克具備的自由民主鞏固內部要素:政治社會、公民社會、法治國家的運作是否能有效維持捷克自由民主存續,研究得出的結果顯示,碎化的政黨系統與多黨模式國會有效阻止ANO黨獨攬過半的國會席次,因而難以組成單一政黨政府,有效抑制捷克民粹政黨的行動。再者,走向專業化、組織財務獨立,加上基層公民運動興起的趨勢,形成一個敏銳、積極監督政府和參與政治的公民社會。最後,就制度面而言,特別是從捷克憲法分析國會兩院、憲法法庭、總統對政府的監督職能,以及機構間相

互牽制的機制來看,捷克的法治國家十分接近完善。本文最後反思三項自由民主鞏固要素助長民粹主義發展的可能性,並以林茲:「將民主視為唯一的遊戲規則」(the only game in town)為標準,說明三項自由民主鞏固內部要素有效維護捷克民主的原因,源於捷克人對民主的信任。

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

為了解決民粹主義政黨的問題,作者(西)胡里奧·克雷斯波·麥克倫南 這樣論述:

在燦若繁星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為什麼是歐洲文明造就了今日世界,由此問題出發,必須先回答,歐洲在過去,尤其是近幾個世紀發生了什麼?哪些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能夠解釋今日人類社會現狀?當代社會的基本要素來自哪裡?本書百科全書式地講述了歐洲近5個世紀以來歷史事件,從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到殖民帝國建立,從工業革命到社會革命,從思想復興到經濟發展從政治變革到建立全球霸權,事無巨細、抽絲剝繭。一方面,詳實地記敘了歐洲在發現世界、主導世界的歷程中經歷的自身變革。另一方面,又站在“世界”的視角審視美洲、非洲、亞洲在歐洲的衝擊之下經歷的變革與掙扎。從歷史事實來看,歐洲人創造了迄今為止最能釋放人類創造力的經濟模式和政治

制度,使人類文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人類解決諸多複雜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也就是說,站在現代社會的角度看,我們不可否認——歐洲人塑造了今日世界。 過去,關於歐洲霸權時代的著述和視角多局限在民族國家的框架之下,能跨越國族界限從全歐洲的角度做討論的著作並不多,尤其是對比歐洲各殖民帝國的崛起,向世界擴張的歷史過程有何不同,歐洲作為一個整體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萌生的,對現代歐盟的誕生,區域化世界組織的形成有何影響。作者在這本書中對這些前人未能很好觸及的問題做了闡釋,對歐洲人的身份認同的形成,和歐洲各國歷史間的複雜關係做了比較分析。從這一角度,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歐洲國家給世界其他地區文明帶來的不

同影響。自文藝復興以來,歐洲文明一直是世界文明的領軍者,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在歐洲近500年的擴張史中,每個歐洲帝國都對其殖民地造成了深刻影響,包括文化、價值觀和政治制度等等,民族國家、市場經濟、民主制度、共產主義等源自歐洲的社會制度與思想觀念影響了全世界,也使得實現民族獨立的後殖民社會間也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也在後殖民時代帶來了地區間的矛盾衝突,今日世界秩序的主體結構仍然是歐洲國家在百年前建構的,這些殖民擴張時代遺留的問題也一直充斥其間。歐洲的國家、民族間,歐洲文明與其他傳統文明和新興文明間,存在複雜的關係和張力,這正是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至少到今天為止,國際秩序的核心要素和架構

都來自歐洲,也仍沒有哪種文化具有足夠的優勢去挑戰歐洲文明在現代世界中的地位,歐洲國家、歐洲社會仍是眾多後發國家發展的參照。 雖然目前世界歷史正處在一個新的關口,世界整體格局也許面臨重構,但在走向新模式和未來以前,我們需要對過去幾百年來的歷史,對人類為何走到今天做一個全面的回顧與總結。本書的可貴之處即在於此,在詳書歷史的基礎上,作者在後半部分非常尖銳的指出了現代歐洲文明的存在的弊病,而這些弊病在歐洲過去500年輝煌的歷史中也可以在找到諸多端倪,輝煌與沒落,勝利與悲歌,自始自終都在歐洲文明迅速發展的幾個世紀中相互糾纏,彼此角力。過去,世界歷史給了歐洲那些具有好奇心和征服欲的水手、帝王們機會,今天

,在歷史的下一個關口,歐洲文明還會是全球未來發展的支柱嗎?相信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瞭解歐洲文明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加清醒地認識現代社會從何而來,找到關於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答案。 胡里奧·克雷斯波·麥克倫南 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加拿大布蘭奇中心高級研究員;牛津大學桑坦德學者,聖安東尼學院伊比利亞和歐洲研究研究員;美國塔夫茨大學客座教授。 序 III 前言 VII 第一章 歐羅巴:從神話傳說到真實世界 文藝復興帶來歐洲文明的興旺 001 第二章 有多遠走多遠 地理大發現奠定歐洲霸權的基礎 023 第三章 世界還不夠

大 歐洲帝國崛起 049 第四章 反抗帝國的革命 革命時代對歐洲帝國和西方世界的影響 093 第五章 宏偉的東方夢 歐洲擴張對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影響 131 第六章 尋找更美好的世界 移民潮傳揚歐洲文化與價值觀 165 第七章 權力與榮光 歐洲霸權的黃金時代 197 第八章 第一道和最後一道文明鋒線 以文明、基督教與帝國利益之名爭奪非洲 245 第九章 撼動世界的兩次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開啟後歐洲時代 279 第十章 離鄉去國,遠走他方 遷徙與流亡的歐洲知識份子對全球的影響 315 第十一章 探索真理 歐洲帝國的遺風在後殖民時期繼續影響著世界 343 第十二章 歐洲夢 組建具有廣泛吸引力

的歐洲聯盟 381 結 語 全球文明的支柱 411 致謝423 注釋425   前言 過去幾十年對歐洲來說是非常艱難的時期。全球金融危機對歐盟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歐元區的財政問題非常嚴重,許多外部觀察家甚至預測作為歐洲統一貨幣的歐元很快會崩潰。歐洲人不得不學會在各種緊縮計畫下生活,降低生活標準。敘利亞難民危機和伊斯蘭恐怖主義使得歐洲的移民問題更加嚴峻。當歐盟經濟終於出現復蘇跡象時,歐盟又遭遇了一個嚴峻挑戰:英國脫歐。英國人民公投決定脫離歐盟,這不僅意味著歐盟將失去4個主要經濟體中的一個,而且還暗含著一個更大的危機:如果歐洲各國的公民都有機會通過公投來決定自己的國家是否留在

歐盟,他們是否也會投出否決票?若真如此,歐洲一體化就可能會被一個強勁的對手打敗——民族主義,而民族主義正是催生歐盟的原初力量。 過去10年裡,關於歐洲的悲觀預言甚囂塵上,而且這種觀點自20世紀初以來一直廣為傳播。每當歐盟成員國政府和機構遇到某個問題,歐盟註定消亡的陳詞濫調就會被重新提起,這種論調認為歐洲整體上與這個世界越來越脫節而這個世界未來將由美國和中國主宰。 然而,最近的這場危機並非只發生在歐洲,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從歷史的視角看,這場危機並非特別嚴重。對這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大陸來說,要控制過去幾年間出現的問題似乎並不難。歐洲擁有的資源其他政權或文明難以匹敵的,其最重要的財富正是我

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這足以確立歐洲在21 世紀世界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書將要闡述的一個事實是:歐洲塑造了現代世界。 本書適合全世界對歷史懷有熱忱和好奇心,渴望獲得新知,並且不想被這個互聯網時代的各種資訊混淆視聽的讀者,尤其適合那些想要尋求這幾個問題答案的人們:歐洲曾為我們做過什麼?哪些歷史趨勢能夠解釋現狀?當代社會的基本要素來自哪裡? 本書旨在闡釋16-20 世紀歐洲主宰世界400 年的原因,歐洲對其他大陸和歐洲以外的人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以及歐洲霸權帶來的諸多後果。 對世界的好奇心,對擴張和征服的渴望,以及發展經濟需求讓歐洲取得了遠超自己想像的成就。在歐洲霸權的巔峰時期,西班牙帝國統治的疆域

橫跨美洲大陸,那時的西班牙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國”;葡萄牙崛起後,成為擁有美洲、非洲和亞洲領土的強大帝國;大英帝國在20 世紀初達到鼎盛期,擁有全球1/4 疆土,所統治的人口超過當時全球人口的1/5。在同一時期,法國統治的領土也非常遼闊,幾乎覆蓋了一半非洲大陸。在疆土擴張方面,俄羅斯不甘人後,邊境不斷向外拓展,占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荷蘭人在17 世紀建立的帝國雖然領土面積不大,但也足以讓這個小國成為經濟霸主。 領土擴張只是歐洲世界霸權的一個維度。許多現代國家都是依據歐洲“民族國家”的模式創建的,政治影響力是歐洲霸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歐洲的思想傳播到世界各地,對世界各國的意識形態產生了巨

大影響。經濟力量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因為在全球範圍內獲取巨量自然資源是歐洲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此外,歐洲國家成功創建了全球市場。同樣重要的是,歐洲在文化維度上也獲得了霸主地位。歐洲國家的擴張使西方文化在全球盛行,基督教廣泛傳播,甚至為歐洲帶來了精神霸權。一些歐洲國家政府認為傳播基督教是其帝國擴張的主要正當理由之一,而承擔這項任務的是傳教士。 人口大遷徙是歐洲能夠在上述各維度實現全球霸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歐洲國家的擴張過程中,歐洲人口向外遷移並定居到其它大陸,尤其是美洲。歐洲帝國之所以能夠威勢遠播,其中一個原因正是歐洲人擁有對遷徙的熱情並創建了移民關係網,這種熱情在19-20世紀期間發生的大規

模遷徙潮中尤其突出。 帝國主義和歐洲的殖民擴張不僅被那些深受其害的人批判,也被歐洲人詬病,包括那些受益於殖民統治的民眾。因為這種模式總讓人想到歐洲強國對其他國家和其他文化的碾壓,甚至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濫殺和種族滅絕。種族主義和奴隸制也與歐洲的擴張密切相關。 不幸的是,歷史表明,這樣的惡行普遍存在,並非歐洲所獨有。這種惡行在歐洲霸權時代之前已經存在,在此之後也將繼續存在。儘管如此,歐洲帝國的歷史無疑充斥著血腥、屈服、剝削、屈辱、苦難和不公。本書將關注這些應予正視的歷史,並揭露這些罪行的始作俑者。 另一方面,本書將檢視歐洲帝國的擴張和歐洲的發展經驗對創建現代社會做出的貢獻。不可否認歐洲在許多方

面多貢獻造福了全人類。在這份功績單中,最值得稱讚的是歐洲推廣了能夠賦予公民更多權力的民主制,以及能使民主制正常運行的諸多理念,包括法治、三權分立、議會制人人平等,以及人權。對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民族來說,民族國家是歐洲非常重要的一種政治創造。歐洲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市場經濟。全世界都不可抗拒地捲入其中,因為這是交換產品、創造財富的最佳方式。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為全世界人民帶來福祉,其中,更高效的農耕方法為迅速增加的人口提供了食物,有效防止饑荒發生;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人、產品和資本更快速地交換和流動;現代醫學治癒了許多疾病,人類的平均壽命普遍提高。 總之,這本書是一部關於歐洲的史

詩。在歐洲向全球擴張的過程中,既有光明面,也有陰暗面,歐洲幾個重要的帝國既受欽佩也被鄙視。人們對歐洲人傳播的思想理念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將從幾個歐洲國家的軍事基地、殖民帝國、企業項目、公民遷徙等方面來探究其擴張過程,分析人類歷史上最引人入勝的篇章之一——歐洲人是如何走向全球的,我們將回顧當時一些歷史名人的生活和工作,包括哥倫布、達伽馬等航海家,荷南多·科爾特斯、法蘭西斯科·皮薩羅等來自西班牙的征服者,還有詹姆斯·庫克船長、羅伯特·克萊夫、賽希爾·羅茲等英國擴張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以及法國、荷蘭、俄羅斯等國的著名人物。 同時,本書也記敘了包括士兵、公務員、移民、尋寶者以及囚犯和流

亡者在內的,因為各種原因離開故鄉去往其他大陸的名不見經傳的歐洲人的經歷。此外,本書還將論及歐洲帝國與被征服的其他民族間的對抗以及文化衝突(其中一些民族已滅絕)。本書還將盤點在歐洲擴張擴張的過程中誕生的一些文學巨作。 歐洲帝國的崛起塑造了現代世界,歐洲帝國的衰落和瓦解也同樣影響了世界,本書在最後幾章討論了這個話題,檢視帝國主義危機和兩次世界大戰如何終結歐洲霸權時代,帝國主義發展到極致時對歐洲強國的影響,以及後殖民世界的誕生。歐洲的政治遺產影響巨大,但也引發了很多爭議最後,我們將討論歐洲在二戰後的自我重塑,歐洲統一進程及其社會內部組織使歐洲人繼續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引領當代世界的發展潮流。 關於

歐洲霸權時代及歐洲帝國的著述很多。如果不是受益於我在參考書目中列出的那些作品,我無法完成本書。不過,闡釋歐洲對現代世界重要影響的作品卻非常罕見。之所以存在這樣大的空白,一個解釋是:對帝國擴張或全球霸權感興趣的歷史學家、政治學家、經濟學家和作家基本上都是從國家的角度而不是全歐洲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話題的。 在幾十年之前,歐洲國家之間仍然存在深深的裂痕,歷史遺留的敵對情緒仍然處處可見。這也是歐洲的作家和讀者一般很少有興趣超越自己國家的歷史經驗去看歐洲歷史的原因之一。幸運的是,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有越來越多的歐洲歷史學家開始研究外國歷史,並取得了巨大進展,為歐洲歷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歐洲各國之間的互

相理解越來越深,學術領域更加如此,這可能是我們現在有不少關於歐洲當代歷史佳作的原因,這些佳作讓我們能夠越過國界和心理界線,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另一方面,很少有歷史學家嘗試對比歐洲各國向世界各地擴張的經驗,這是個挑戰性很大的課題。毫無疑問,曾經的敵對和戰爭留下了慘痛的後果,影響深遠,使得一些國家和人民把那些分離因素看得比聚合因素更重要。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帝國從各自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文明,這一點法國尤為突出。他們都知道自己是西方偉大文明的一部分,但並不很清楚他們也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對他們來說,歐洲是一個地理名詞,是一個沒有實質意義的文化參考,僅此而已。 但是在現代歐洲——尤其是歐盟,歐洲國家

和人民之間的聯繫不斷增加,“歐洲人”這個詞的含義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因此,我們需要一部著作向歐洲人解釋他們共有的歷史和文化,這有助於他們瞭解歐洲在世界歷史上的角色及歐洲對當今世界的影響。對今天的歐洲來說,這非常重要,因為歐盟成員國正在制定共同的外交政策,討論能夠捍衛和促進歐盟利益的全球戰略。 目前,這一需求更加急迫。在過去幾年裡,世界的政治經濟聯盟發展進程陷入混亂,全球經濟性危機令歐洲備受打擊。歐洲的民族主義、仇外主義和民粹主義政黨無視歐盟的存在,並主張那些在20世紀上半葉摧毀了歐洲的觀念。蘭恐怖主義打破了歐洲幾個國家首都的和平,威脅到民眾的安全,恐怖襲擊變得越來越頻繁;歐洲無法同化大規模的移

民,移民的湧入削弱了歐洲社會原有的價值觀。也許歐洲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接受自己的歷史,歐洲以外的國家也需要認清其與歐洲關係的性質。 歐洲各國之間曾經戰火紛飛,國界線佈滿鐵絲網,但現在,歐洲各國間的人口、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間,遠遠超出個人所屬的國家。我的情況就很突出。我的家庭背景讓我在兩個歷史上相互對立的國家——西班牙和英國長大。從小學到大學,我周圍一直有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同學。我妻子的父母分別是法國人和西班牙人,我們在家裡講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我的孩子們有西班牙、法國和英國這三個國家的血統,他們在這三種文化的影響下長大。顯而易見,對我

來說,對我的孩子來說(他們遲早會意識到這一點),歐洲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清晰地界定了我們的身份。 這種歐洲身份以及我與幾個歐洲國家的親緣關係在我的學術軌跡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我一直對比較歷史學非常感興趣,我不僅研究英國和西班牙這兩個我最瞭解的國家,還研究其他歐洲大國。當我穿行這些國家時,我不斷問自己它們有什麼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以及它們共有的歷史對歐洲現狀造成的影響程度。 和許多歐洲人一樣,我總是在遠離舊大陸時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歐洲人身份。寫這本書的想法源起於過去10 年裡我在全球各地的旅行。當我在聖盧西亞的海灘上,在哈瓦那舊城的咖啡館裡,或是沿著波士頓和布宜諾賽勒斯優美的林蔭大道漫

步,或是在從德里開往齋浦爾的火車上時,這些地方的歐洲遺跡讓我想到了許多問題,我努力尋找它們的答案。 這本書的寫作採用了編年法和主題法。第一章回答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是歐洲文明而不是其他文明獲得了全球霸權並塑造現代世界?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歐洲經歷過文藝復興。在那個偉大的時代,知識型社會,科學、經驗主義和市場經濟都開始萌發,進入早期的發展階段,使歐洲具備了領先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重大優勢。 對地球盡頭的好奇心,對找到貿易路線,實現發財夢的渴望,以及那個時代航海家和探險家的冒險精神,這些因素使得一些歐洲強國從16世紀開始起突飛猛進的發展。第二章探討歐洲航海家如何奠定了歐洲擴張時代的基礎,以及其中

最重要的探險家——哥倫布如何因為發現美洲而徹底改變了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命運。 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個國家率先開始向外擴張,瓜分了新世界,在那裡建立了龐大的帝國。不久之後,英國、法國和荷蘭也開始建立海外帝國。緊隨這些大西洋強國之後的是其他歐洲王國,比如丹麥和瑞典也走上了帝國擴張之路。在另一方向,俄羅斯也在向東擴張,建立龐大的帝國。第三章深入探究了這一擴張過程,並回答了這樣一個關鍵問題:這些國家創建了什麼樣的帝國?驅動它們擴張的動因中有多少相同因素?它們如何成功控制和管理如此廣闊的領土?最後一個問題是:帝國擴張帶來了怎樣的經濟利益?又如何影響了國際關係? 革命對歐洲帝國及其殖民地都造成了巨大影

響。因此,第四章專門討論這個主題。法國大革命撼動了歐洲世界,幾年後,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在1776年爆發了獨立戰爭,舊政權開始瓦解。第四章分析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帶來的衝擊, 以及啟蒙原則對這個偉大國家開國元勳們的影響,並闡述了革命浪潮是如何傳遍美洲大陸的。西班牙帝國和葡萄牙帝國也因此分崩離析。第四章還分析了革命時代帶來的巨大變化,例如,奴隸制被廢除,一個新的大西洋世界被建立起來。 歐洲帝國在亞洲的擴張對歐洲獲得全球霸權非常關鍵。第五章重點討論這一主題,梳理印度被幾個歐洲帝國殖民和統治,最後淪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在此過程中,印度次大陸對大英帝國也造成了影響。此外,本書詳述了歐洲國家對中國的入侵,

最後是對亞洲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事件:日本西化改革後崛起為強國。 要理解歐洲帝國擴張帶來的影響,歐洲移民是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因此,第六章專門討論歐洲人遷徙到世界各地的潮流。我們將看到,如果不去研究歐洲人的遷徙及其建立的移民網路,就無法理解美國、阿根廷等美洲國家的發展。 第七章指出,19 世紀是歐洲的黃金時代。帝國擴張和工業革命是歐洲帝國獲得巨量財富的主要原因。這是一個所有領域都在發展的時代,歐洲偉大的智力創造催生出廣受全球欽羨的新生活方式。當今世界所有主要的政治思想都誕生於歐洲。這一章還探討了歐洲在19 世紀的技術創新對全球的影響。 非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受到歐洲擴張的影響,不過,在第

八章中可以看到,19 世紀末,歐洲列強在不到20 年的時間裡瓜分了非洲大陸。對非洲的爭奪刺激了歐洲國家之間的對抗,在帝國主義時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決定了非洲和中東地區的未來。 發生在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以最具破壞力的方式影響了世界。第九章剖析了歐洲為什麼發動起這兩次大戰,因為戰爭總是使敵我雙方兩敗俱傷。此外,第九章還講述了世界各國是如何被如何捲入戰爭的,以及世界大戰如何提前終結了歐洲霸權時代。 歐洲人有一個影響其他國家的方式很出人意料——流亡。第十章討論了這個尚未得到充分關注的問題。政治、種族或宗教迫害迫使一些國家的公民離開自己的國家,猶太人就是如此。因此,本章深入考察猶太復國運動的發展,及

以色列的建立。這一章也詳述了歐洲知識份子的遷移,以及那個時代歐洲人才流失造成的後果。 殖民帝國的消失是歷史的必然, 還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後果?第十一章討論這一主題,探討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它們受前宗主國和歐洲文化影響的程度,本章還解析了對第三世界發揮關鍵作用的因素: 蘇聯的興衰,以及共產主義這個在20 世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意識形態。 本書的最後一章討論歐洲如何通過創建歐盟和提出歐洲夢實現戰後重生,並詮釋了福利國家能夠實現的原因及其對歐洲社會的影響。此外,本章分析歐洲一體化如何成功消除了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推動了統一進程,使歐洲在全球事務中繼續發揮重要影響。歐盟雖然存在種種缺陷和內部危機, 但

仍然具有左右21世紀全球趨勢的能力。 持續了400多年的歐洲霸權最終導致了什麼結果?歐洲留下的最重要遺產是什麼?如果不去理解歐洲的歷史,我們是否能理解今天的全球化世界?在21世紀的世界,歐洲肩負怎樣的使命?這本書穿越人類歷史上最引人入勝的5個世紀,最終找到這些宏大問題的答案。  

民粹主義成因與政治效應的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民粹主義政黨的問題,作者楊貴 這樣論述:

民粹主義為何興起和興起後的民粹主義有何影響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問題。有別於過去的民粹主義研究從政治人物和政黨搜尋答案,筆者將研究對象放在選民,探討選民支持民粹主義的原因和支持民粹主義後的政治後果。按照傳統政治學對民粹主義民主的理解與當前學術界就民粹主義概念定義達成的共識,筆者將民粹主義定義為一種人民反對菁英及彰顯人民意志的薄意識形態。採用政治心理學的研究途徑,筆者視民粹主義為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個體選民所持有的一類心理學態度。在此基礎上,筆者使用已有的CSES第五波調查資料和在台灣蒐集的三筆一手或二手調查資料,對個體選民民粹主義態度的成

因與政治效應進行系統的的比較分析和深入的案例討論。在民粹主義態度的成因上,本文發現民主赤字、政治支持、治理績效評估和選舉輸贏,這些對當前民主政治理念及其實踐的認知、評價與經歷顯著地影響了個體選民的民粹主義態度。且認知、評價與經歷愈負向,個體選民所持有的民粹主義態度愈高。台灣脈絡下,影響民粹主義態度的因素只有政治支持和治理績效評估。另外,個體選民所持有的民粹主義態度受到宏觀脈絡性結構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存在顯著的差異。民主模式在縱向分權上愈趨於共識型和貧富差距愈大的國家或地區,選民的民粹主義態度愈高,但在民粹主義政黨選舉表現愈為強勢的國家或地區,選民的民粹主義態度並未隨之變高。在民粹主義

態度的政治效應上,本文發現個體選民民粹主義態度的形成顯著地改變了他們的一些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首先,個體選民持有的民粹主義態度愈高,愈不認可代議民主,也不認同與投票給主流政黨,相反愈認同與投票給包括民粹主義政黨在內的非主流政黨。台灣脈絡下,還愈不喜歡主流政治人物,愈喜歡民粹主義政治人物。其次,個體選民持有的民粹主義態度愈高,在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涉入政治的程度愈低。民粹主義態度的這一負向影響也未因政治涉入是制度化管道內還是非制度化管道內而呈現不同。再次,個體選民持有的民粹主義態度愈高,在左右意識形態的政治光譜上愈向兩端走。台灣脈絡下,民粹主義態度未使個體選民在經濟發展、社會分配和統獨等爭議性政策

議題上的立場出現極化。總結而言,民粹主義態度對選民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存在退出效應和極化效應,未形成賦權效應。比較分析部分,筆者使用多層模型發現民粹主義政黨對選民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也存在退出效應和極化效應,還存在賦權效應。上述之發現是本文在研究方法方面做出改進以推進民粹主義研究的基礎上獲得的一般性結論和脈絡性知識,較為一致穩健。這些改進包括:同時關注社會大眾層級需求面和政黨層級供給面的民粹主義現象;將研究案例拓展至非歐美的國家或地區;使用標準統一的民粹主義概念定義、問卷題目和操作化方式。透過這一研究,本文認為民粹主義內生於民主政治在微觀層級也成立,民粹主義在社會大眾層級和政黨層級的興起對民主政治

產生的政治影響是多元複雜的,既存在負向的也存在積極的,這與過去學術界所強調的民粹主義是民主政治的陰暗面有所衝突。本文也揭示了大眾層級民粹主義是理解政黨層級民粹主義為何興起的關鍵,而後者對前者的影響並沒有學術界預期的那麼重要。就此而言,筆者呼籲學術界應摒棄對民主政治和民粹主義的固有看法,認真對待和系統檢驗民粹主義與民主政治之間的相互關係,將需求面和供給面的民粹主義現象整合在一起進行研究,針對民粹主義研究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回歸與回應傳統政治學的經典論述亦是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