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河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沈淑敏,李聿修,陳銘鴻,羅章秀寫的 形如其名:地名與地形的對話 和楊宏裕,林世堅的 溪說臺南:曾文溪的地景與人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賞楓新秘境馬里科灣溪正楓紅 - 輕旅行也說明:當福壽山、武陵農場的楓紅逐漸進入尾聲之際,淡水河流域的中上游──馬里 ... 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的河階台地早就在此生活的賽夏族,並沒有排斥泰雅族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臺灣師大出版社 和蔚藍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許勝發所指導 姜文婷的 平溪地區產業變遷對聚落空間發展之影響 (2021),提出河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平溪、煤礦、聚落空間、地區觀光、產業發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地球與環境科學研究所 謝孟龍所指導 吳貫禎的 山崩對中央山脈東側河流地形的影響 (2020),提出因為有 山崩、沉積物、侵蝕、河流下切、遷急點、台灣的重點而找出了 河階的解答。

最後網站01.新社的河階地形- 北教01-110115031-劉惠雯則補充:新社河階群位於中部的臺中市大甲溪中游西側,行政區域跨越新社區、石岡區及豐原區, ... 新社河階群由十三個河階所組成,有「水井子台地」、「大南河階」、「水底寮河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河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形如其名:地名與地形的對話

為了解決河階的問題,作者沈淑敏,李聿修,陳銘鴻,羅章秀 這樣論述:

  二層、三層,到底是什麼樣的地形,猶如階梯一樣一層一層的上升?   哈盆、霞雲,這些看似無關的地名,事實上都是指涉著相同的地景?   滾水、泡泡,如此生動可愛的名稱,會用來形容的是什麼樣的地形?   浸水、大禹,兩個聚落命名的由來,代表曾遭受什麼自然災害威脅?   崁頂、崁腳,兩地的高度差不多?溪頭、坑尾,都出現在河流源頭?   究竟環境識覺如何影響聚落命名差異?先民真的頂腳、頭尾不分嗎?   過去聚集而居的人群常以附近的環境特徵為聚落命名,因此聚落地名   可作為了解早期居民如何看待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一種途徑。   認識一個地方,不妨就從地名開始吧!   撰

寫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更系統化、更具象的方式,以豐富的地圖、地形立體圖、歷史地圖、衛星影像、空拍照片等素材,展現聚落地名中隱含的地形、地景、自然災害與環境變遷,提供另一種認識地方並了解環境的取徑。   此外,本書也建置了各主題的地名全臺分布圖與地名列表,並提出一套可善用政府公開資訊的操作流程,以及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視覺化呈現地名與地形關聯性的方法,希望可以藉此讓讀者發掘更多在地的地名故事。  

河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復興鄉#羅浮#羅馬公路

羅浮部落即常稱為羅浮,為北橫公路上一處聚落,地處大漢溪上的一座河階平台地形,著名景點有羅浮橋、復興橋和義興吊橋等,而泰雅故事公園則有免費的泡腳池,可供遊客使用。其實俯瞰這個聚落,依山傍水,整個環境十分的優美清幽,讓人不自覺的忘卻煩憂。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平溪地區產業變遷對聚落空間發展之影響

為了解決河階的問題,作者姜文婷 這樣論述:

  本文以新北市平溪區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聚落空間與產業的關係。平溪線沿線三大聚落:十分寮、石底、菁桐坑,雖然是由同一交通網絡串起,但是各聚落的歷史發展脈絡、空間機能配置都有其獨特性,聚落狀態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十分寮聚落從清領的收租「公館」轉換為礦業時期的交通節點,近現代則以觀光遊憩活動為人所知;石底聚落從清領時期的地方行政中心發展至今,已擴大成居民日常生活中心;菁桐坑聚落日治時期因礦場進駐而繁榮,又因礦場衰退而沒落,至今仍保存許多礦業空間,為後人遺留了豐富的礦業文化。  礦業影響著聚落人口及大尺度的變化,礦業興盛則地區人口成長、建築興建。因礦業而建設的交通系統也是影響聚落空間的原因:鐵路建設

使得地區人口朝車站周圍集中;公路則突破了車站腹地的限制,在原有的聚落基礎上將範圍再次擴大,以滿足地區空間利用的需求。為產業影響「地區人口」和「聚落尺度」變化的實例。  隨著社會發展,在主流產業更替的情況下,聚落空間也發生改變。地礦場閒置建築再利用為觀光所用,試圖利用礦場的「非日常感」吸引遊客到訪;也在現有空間外圍興建新建築,除因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公共空間、教育空間外,其餘新建築多作為觀光業用途。觀光業影響小空間的使用機能,但是對整體聚落規模幾無影響。  透過文獻資料蒐集,對臺灣礦業、基隆顏家與臺陽公司、平溪地區發展脈絡做整理與回顧,進而探討平溪地區礦業和聚落的關係,搭配現地調查並繪製圖面資料,了

解各聚落礦場空間的分布情形和交通概況,並釐清礦業離開後聚落的調適與應對、觀光業發展對煤礦聚落的影響與衝擊,剖析「聚落」與「產業」間更深層次的連結。

溪說臺南:曾文溪的地景與人文

為了解決河階的問題,作者楊宏裕,林世堅 這樣論述:

  提及曾文溪,你會想到……   每年飛來過冬的黑面琵鷺、全台最大的曾文水庫,   還是電影《KANO》中灌溉無數稻田的嘉南大圳呢?   你是否曾經在徜徉於自然山水間時留意過岩層及曲流,又或者你認為這些「地景」只是地理課本上生冷的知識呢?其實,所謂「地景」,是人與地交互作用的結果,當你在觀測地景的同時,也在創造與改變地景。   從開出第一列運材車的阿里山二萬坪,到擁有完整氏族制度的鄒族特富野及達邦部落;從枯水期才會裸露出來、有「地獄谷」之稱的大地谷,到「早坂犀牛」出土的左鎮化石園區;從具有獨特「蜈蚣陣」的西港仔刈香,到堪比西班牙朝聖之路的山海圳國家級綠道。   本書使用由淺入深的筆觸

,不僅提供精美繪製地圖與線上資訊補充包,還附有上百張珍藏的照片集錦,帶你如認識朋友般⸺攻略曾文溪流域71個各形各色的地景觀察好所在。更興許未來,能有更多讀者,試圖以自身的視角出發,再開啟一趟「溪說臺南」的旅程。

山崩對中央山脈東側河流地形的影響

為了解決河階的問題,作者吳貫禎 這樣論述:

在研究台灣中央山脈地形時,多數學者以水力下切模型出發,視河流下切為侵蝕原動力,帶動邊坡破壞。然而,本研究認為正好相反,山崩與土石流等邊坡作用才是侵蝕原動力,其供應大量沉積物進入河流,影響河道寬度、坡度與下切之表現,故本研究嘗試以「沉積物磨蝕學說」來看待中央山脈地形演化。 本研究針對中央山脈東側流域的衛星影像與地形分析結果顯示,山崩活動及其供應之沉積物可解釋許多無法與水力下切模型相容的河流地形特徵,像是主、支流交會口的坡度異常,同時也可解釋某些遷急點之成因,這將有助於判識因岩性、構造差異因素所造成之遷急點。另外,本研究重新詮釋陡峭度指標(ks)之地形意義,認為其能代表沉積物的運輸

潛能,因存在有沉積物保護效應,其不能完全代表下切潛能。不過在排除掉岩性、構造變因,以及確認無顯著沉積物加積後,本研究認為陡峭度指標能用於判定一河段或流域是否經歷顯著的山崩作用,也就是「地形穩定度」,越頻繁的山崩發生,地形穩定度越低。本研究綜合水系形貌觀察、山崩分布分析與地形穩定度,了解流域擴張與收縮之狀態,此結果有助於解釋χ圖分析之異常,同時有助於解釋高山緩起伏地形的形成。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相比水力下切模型,使用沉積物磨蝕學說看待中央山脈河流地形演化更為合適,這些結果將有助於了解其他快速隆升之造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