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是幹嘛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法務部是幹嘛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NHK採訪團隊寫的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和孫京伊的 這世界很亂,你得和女兒談談性:不尷尬、不怕問,性教育專家改變女兒人生的50個對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律常識集錦:技能訓練所藏龍臥虎也說明:是什麼所在?勞委會下的職訓中心嗎?民間的訓練單位?真的讓人搞不懂。目前在臺灣東部就有三個這樣的單位,都是法務部所屬矯正機關,分別為臺灣東成、岩灣、泰源三個技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開學文化 和采實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劉曉鵬所指導 黃奕維的 清末以來中新關係的變遷:族群視角的分析 (2020),提出法務部是幹嘛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族群、中新關係、學習新加坡、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劉紀蕙所指導 陳聖允的 由公民身份探討2010-2019年台灣同性婚姻與性平教育爭論:以反同派、平權派與毀廢派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公民身份、平權派、反同派、毀家廢婚派、性少數、同志、權利、良善生活、共同體、公民承認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務部是幹嘛的的解答。

最後網站法務部廉政署則補充:廉政署是我國符合《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的專責廉政機關,兼具預防性反. 貪與專責性肅貪雙重功能,為一複合式機關,肩負國家廉政政策規劃推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務部是幹嘛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為了解決法務部是幹嘛的的問題,作者NHK採訪團隊 這樣論述:

這十年來,嬰兒信箱一共收容了一百三十個孩子。 你覺得這個數字是多還是少呢?     2007年,熊本一間民間醫院,成立了「嬰兒信箱」這項設施,希望能夠拯救因為走投無路而遭犧牲的嬰兒們。十年來,收容了一百三十個孩子,雖然自成立以來,便飽受爭議與批評。但仍不改初衷的堅持下去。     或許最需要拯救的其實是大人……      嬰兒信箱的最大特徵是「匿名遺棄」,正因為採取匿名性,一籌莫展的父母才會將孩子送來。但這同時也是最為人所詬病的一點,匿名性是否會助長不負責任的家長隨意遺棄?     日本NHK 採訪團隊,花費長時間追蹤訪問,希望能深入了解這個議題。關於被遺棄的孩子們、關於掉落在保護網之外無助的

女性、關於我們能夠怎麼做……。     為什麼要遺棄我?   這個問題不只是質問父母,同時也是一種對社會、對政府的呼喊。   各方好評推薦(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很幸運為人父親的我,可以看到這本書。──李毅誠/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     從理解和傾聽女性的聲音做起,嬰兒信箱是起點而非終點。──林志潔教授/法務部人權委員會委員     本書從生命的拋棄與拯救出發,探究每個不得已的個人及社會結構因素。──施慧玲教授/台灣法律資訊中心主任     各種價值辯證細緻精彩,值得推薦。──劉淑瓊教授/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作者簡介   NHK採訪團隊     由NHK 的員工所組成的採訪團

隊,十年來追蹤日本第一個嬰兒信箱「送子鳥搖籃」,持續向觀眾傳達設施情況。     二〇一五年四月播放的《今日焦點》是媒體首次接觸嬰兒信箱收容的兒童,向全國觀眾介紹當年的小嬰兒已經長成十多歲的少年,實際收錄當事人的心聲,帶來強烈衝擊。     二〇一七年六月播放的《今日焦點+》則介紹嬰兒信箱的「現況」與面臨的課題。   繪師簡介   Gami     自由接案插畫家、漫畫家。     英國倫敦金士頓大學插畫研究所畢業,並於倫敦獨立出版漫畫《微不足道的展覽》,著有圖像小說《失能旅社》,作品多見於獨立出版,及CCC創作集平台。     個人網站:gamichou.com   IG:@gamiillu

stration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各方好評推薦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李毅誠 ——— 02 法務部人權委員會委員 林志潔教授 ——— 04 台灣法律資訊中心主任 施慧玲教授 ——— 06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劉淑瓊教授 ——— 07 序 章 日本唯一一處嬰兒信箱 ——— 19 遭到拋棄的一百三十條生命 ——— 20 託付給嬰兒信箱的孩子 ——— 23 遇上寄養家庭 ——— 24 自豪的兒子 ——— 25 姓名、年齡、出生地皆不

詳 ——— 26 「好險我是被送到嬰兒信箱」 ——— 27 少年面對過去的人生 ——— 31 少年對於嬰兒信箱的想法 ——— 32 節目收到各種回響 ——— 35 嬰兒信箱的另一頭 ——— 37 第一章 生命如何遭到拋棄與拯救 ——— 39 名為「嬰兒信箱」的設施 ——— 40 起源於民間醫院 ——— 43 「致母親 我們會保密」 ——— 44 熊本市長負責為身分不明的兒童命名 ——— 47 對於嬰兒信箱第一例的回響 ——— 49 中央政府對於第一例的反應 ——— 50 陸續出現案例 ——— 51 開設一年後的評鑑報告 ——— 53 接獲報告後的動向 ——— 55 開設兩年半後的評鑑報告 —

—— 56 明顯有人把方便當隨便 ——— 58 嬰兒信箱危害母子生命安全 ——— 59 生父母不詳 ——— 60 嬰兒信箱能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嗎? ——— 61 匿名制究竟是為了誰?——— 62 對於中央政府的建議與請求 ——— 64 全國廣設諮詢窗口 ——— 66 政府不改保守態度 ——— 67 孤立生產可能致死 ——— 68 孤立生產的案例 ——— 70 收容身心障礙兒童 ——— 74 收容的安全性與合法性 ——— 76 保護母親的重要性 ——— 77 出乎意料的重蹈覆轍 ——— 78 來自國外的孩子 ——— 79 嬰兒信箱的多種不為人知情況 ——— 81 第二章 走投無路的女人,自私自利

的男人 ——— 83 抵達嬰兒信箱的女人 ——— 84 案例 ① 真由美(二十多歲)使用嬰兒信箱的理由是意外懷孕 出乎意料的情況 ——— 84 懷孕是自作自受 ——— 86 無法逃避的現實 ——— 88 決定放手 ——— 89 案例 ② 舞(二十多歲)男方要求墮胎,最後選擇成為單親媽媽 不想讓人知道懷孕 ——— 90 第一次說出煩惱 ——— 92 案例 ③ 文乃(二十多歲)使用嬰兒信箱的理由是男方拒絕接受孩子 懷孕的喜悅消失得無影無蹤 ——— 94 男方從頭到尾冷淡不關心 ——— 95 無處可逃後的最後退路 ——— 96 放棄與決心 ——— 97 生產前夕的危險行為 ——— 98 在旅館破水

——— 99 生產可能危及生命 ——— 101 從未抱過親生兒子 ——— 102 選擇出養孩子 ——— 103 回到家鄉重新開始 ——— 105 思念孩子 ——— 105 案例 ④ 男子把和第三者的孩子送到嬰兒信箱,導致外遇對象帶著女兒一起自殺 小女孩被帶走 ——— 108 小女孩送回母親身邊 ——— 109 救不回的生命 ——— 110 檢討如何預防重蹈覆轍 ——— 111 案例 ⑤ 嬰兒信箱收到嬰兒遺體,發展成棄屍事件 開設以來最大的衝擊 ——— 114 鎖定棄屍的母親 ——— 115 小男嬰在生產過程中死亡 ——— 116 「希望有人祭拜小嬰兒」 ——— 117 不負責任的男人 ———

118 第三章 生大於養?養大於生? ——— 121 遇上送來嬰兒信箱的小女孩 ——— 122 「希望這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 ——— 123 婦產科醫師的心願掀起輿論熱議 ——— 124 收養的過程艱辛漫長 ——— 125 收養難以普及 ——— 128 住在安置機構的兒童 ——— 130 兒童安置處遇方式落後世界其他國家 ——— 132 嬰兒信箱收容的孩子後來怎麼了? ——— 134 生父母突然出現 ——— 135 寄養家庭的煩惱 ——— 136 終於明白身分來歷 ——— 137 害怕穩定的環境遭到破壞 ——— 140 能否收養必須聲請家事法庭認可 ——— 141 日本的家庭觀重視血緣

關係 ——— 142 幾乎無人聲請終身褫奪親權 ——— 144 遺棄之後親權還是在生父母手上 ——— 146 生大於養?養大於生? ——— 148 第四章 誰來協助孤立無援的母親? ——— 151 社會中的弱勢 ——— 152 生活窮困影響懷孕生產 ——— 153 無法取得資訊的孕婦 ——— 155 不曾產檢帶來的風險 ——— 156 許多孕婦其實是臨盆才前往醫院 ——— 158 在社會中遭到孤立的族群 ——— 159 傾聽女性的聲音 ——— 160 諮詢內容多元 ——— 164 全國各地都有可能需要嬰兒信箱的女性 ——— 169 立法制定諮詢窗口 ——— 170 難以推動支援母親的制度 —

—— 172 展開「棄兒專案」 ——— 173 德國的嬰兒信箱普及全國各地 ——— 175 推廣「中止妊娠諮詢」 ——— 179 生還是不生?支持女性的選擇 ——— 181 打造多元化支援體系 ——— 183 打造配合母親與兒童的體系 ——— 185 政府介入的方式不同 ——— 189 終 章 如何保護兒童的生命? ——— 193 從評鑑報告看得出專家的用心 ——— 194 開設十年的綜合評價 ——— 197 想要消弭身分不明的孩子 ——— 199 保護母親與兒童的「祕密生產制度」 ——— 201 從匿名制轉向實名制 ——— 202 引進制度需要進一步討論 ——— 203 會出現新的嬰兒信箱

嗎? ——— 206 串聯醫療與社福的推手 ——— 207 看不見孩子日後發展 ——— 210 只有起點增加了選項 ——— 212 嬰兒信箱的新課題 ——— 213 充實兒童福利 ——— 215 嬰兒信箱提出的問題 ——— 217 小翼與嬰兒信箱 ——— 220 結語 ——— 221 參考文獻 ——— 224 推薦序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李毅誠     在我成為父母後,每天都從寶寶身上學到各種不曾思考過的日常。     以前我看著種種案例,心裡應該會想著:「如果負不起責任那幹嘛要這樣做」,但現在的我完全明白,只是因為置身事外,所以可以事不關己的說出這句話。隨著每個個案的故事累積,也印

證了我從寶寶身上學到的事情:寶寶需要的是愛,但不一定要是父母的愛。     相信很多人都會認同,令人痛心的悲劇在發生之前是一連串錯誤抉擇的累積,如果中間能有任何一個人伸出援手,那也許就不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雖說,社會對於性別意識的平權還尚有進步空間,對於各種不同的選擇也都應該去聆聽理解。這本書中討論到嬰兒信箱有許多可改進的建設性意見,但我心裡想的也僅僅是那就大家一起努力改進吧。     只要能讓一個生命受到更妥善的照顧與愛,那就夠了。     很幸運為人父親的我,可以看到這本書。   法務部人權委員會委員 林志潔教授     「拯救生育過程中的兩個弱勢」     熊本的慈惠醫院以一

間宗教性質的民營醫院,擔起了拯救生命的責任。十多年前,慈惠醫院設置了嬰兒信箱(無力扶養嬰兒的父母可將嬰兒送到此處),本書從不同面向探討嬰兒信箱設置十年後的發展、各種案例、以及反省了日本欠缺多元化支援體系,對弱勢生育婦女造成的壓迫。     女性在生育過程中,獨自承擔生產的高風險、無力養育而可能面對的遺棄責任,以及來自社會的不諒解和道德譴責。     在嬰兒信箱的絕大多數案例中,嬰兒的生父都是置身事外,孤立無援甚至連產檢都不敢做的母親,以走投無路來形容也不為過。     雖然,如果只有嬰兒信箱這個選項,依然可能發生悲劇(如書中所呈現的案例,無依無助的母親為了將嬰兒送進信箱,又不願讓其他人知道她未

婚懷孕,只能冒險到信箱附近獨自生產,差點喪命),但如果連嬰兒信箱都沒有,案例中的母親說:那她可能直接就去自殺了。因此,嬰兒信箱拯救了小生命,也拯救了社會底層的弱勢母親。     生和育幾乎是女性的生命中最大挑戰和選擇,如果少子化被認為是一個國安層級的人口問題,政府介入的方式就不該僅是限縮人工流產的範圍、限制婦女生育的自主權、或者純粹將球丟給民間。嬰兒信箱雖然為遺棄或墮胎創造了一個不同的可能,但是對於被遺棄嬰兒的保育、對於父權結構對女性造成的壓迫、以及對於很多非自願懷孕但卻處於社會弱勢的保護,欠缺完整的扶助和支援系統,才是政府和民間都應該一起努力的課題。     提高生育的意願,要從理解和傾聽女

性的聲音做起,嬰兒信箱是起點而非終點。   台灣法律資訊中心主任 施慧玲教授     日本的「嬰兒信箱」,代表什麼樣的人權保障理念?在一個超高齡社會,新生命的降臨本應伴隨無限祝福,卻因難以啟齒的不得已, 讓一個母親丟棄孩子?!本書從「生命的拋棄與拯救」出發,探究每個「不得已」的個人及社會結構因素,隨而傾聽孩子從被丟棄,到機構安置、寄養收養,在自我認同到身分確認間的無助吶喊。「嬰兒信箱」本應提供棄嬰的「社會搖籃」,褪去汙名化,給孩子幸福成長的機會,實則有諸多困難!本書用最真實的生命故事,佐以理性的分析、感性的筆觸,省思並且展望「嬰兒信箱」的存在必要與優化可能。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劉淑

瓊教授     根據兒童權利公約(CRC),兒童有生存及發展權。「嬰兒信箱」是選項之一,不是唯一。台灣標舉人權立國,我們有責任盡一切可能,讓孩子得到他們該有的照顧,過上他們該過的生活,這本書呈現日本想方設法讓孩子活下來、活得好,各種價值辯證細緻精彩,值得推薦。 遭到拋棄的一百三十條生命 熊本市慈惠醫院成立的「送子鳥搖籃」,俗稱「嬰兒信箱(下文有時簡稱『信箱』)」是全日本唯一一處「遺棄」孩子也不會追究法律責任的地方。 當初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拯救兒童生命,以免因為墮胎、放棄育兒或是遭到遺棄而犧牲。二〇一七年五月迎向十週年。 這個設施佇立於醫院人煙稀少的角落,打從啟用以來一直爭議不斷,贊成的一方認為

是「救人一命」,反對的一方認為是「助長棄嬰風潮」。當時我在NHK熊本電視台擔任記者一職,記得自己採訪和報導時心情十分複雜。 這十年來,嬰兒信箱一共收容了一百三十個孩子。 你覺得這個數字是多還是少呢? 本書的主旨不是介紹醫院的活動,也不是要責備意外懷孕和在育兒路上遇到困難的父母。 採訪團隊希望透過長期的訪問揭露日本唯一一處嬰兒信箱所發現的真相,與所有讀者共享這個社會面臨的多項課題。 嬰兒信箱這種設施真的達成了「拯救孩子」這個使命嗎? 我們認為聆聽嬰兒信箱實際收容過的孩子親口說出的心聲,應該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託付給嬰兒信箱的孩子 當年嬰兒信箱收容的小嬰兒,現在已經長成十多歲的少年了。 「為什麼

要把我送進嬰兒信箱呢?」 他這句低聲呢喃和默默垂下的雙眸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他當然不可能得知答案。 這是小翼(化名)第一次與採訪團隊見面,卻絲毫不畏縮怕生。相較於其他小學生,顯得少年老成。 寄養家庭的父母田中聰與洋子(皆化名)在一旁凝視小翼,眼神流露憂慮不安。 養父聰表示「我希望大家明白送來嬰兒信箱的小孩也能健全成長」,因此答應讓小翼接受訪問。這也是採訪團隊第一次與嬰兒信箱收容的孩子面對面。 我們事前準備好問題,在腦海中反覆複習,以免實際訪問時一不小心傷害到他。 我們依照約好的時間造訪田中家,大家都掩飾不住緊張的心情。田中夫妻親切地歡迎我們,並且喚來一名臉上還帶有稚氣的少年:「小翼,來跟大家打招

呼。」他露出羞澀的微笑,對我們點頭打招呼:「你好。」 親眼目睹嬰兒信箱收容的孩子,我心頭湧上難以言喻的情感。

法務部是幹嘛的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支影片是黃標嗎?#對這支影片是黃標
如果你覺得它不應該被黃標
歡迎留言 #ItDeservesGreenMark #這應該綠標
和我們一起協助 YouTube 建立一個更完善、更精準的AI判別系統!

🔥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釋字第790號釋憲案 #大麻入罪史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9 「志祺七七徵企劃夥伴」廣告段落
02:10 大麻的興起與禁止
04:07 禁止大麻的風氣擴及全球
05:07 台灣什麼時候開始禁止大麻?
06:26 栽種大麻 vs. 製造大麻,誰比較嚴重?
08:01 大法官釋憲說了什麼?
09:21 我們的觀點
10:40 提問
10:5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台灣 vs. 歐美,禁止和開放大麻的理由分別是什麼?:https://bit.ly/2P4OtTN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https://bit.ly/32vtRqI
→種族主義與大麻「毒品化」:以美國為首的反毒體系如何被建立?:https://reurl.cc/E2MNK0
→釋字第790號解釋:種大麻一律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是否違憲?:https://bit.ly/3aHmCRh
→是誰把大麻從醫療藥品污名化成為毒品?:https://bit.ly/3szpYvm
→大麻的歷史:https://bit.ly/3tB7iwC
→美國毒品「合法化」的背後,半個世紀「毒品戰爭」的失敗史?:https://bit.ly/3n4ltYY
→霧裡看花:大麻歷史中的罪惡與污名:https://bit.ly/3syPXDx
→如果沒有毒幹嘛禁? 談大麻被污名化的歷史:https://bit.ly/3ew8aN5
→為何大麻曾被英國女皇當止痛藥,後來卻成全球禁止的毒品?原來它有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https://bit.ly/3ehl8hp
→How a racist hate-monger masterminded America’s War on Drugs:https://bit.ly/2Q9JCBm
→大法官解釋進階查詢:https://bit.ly/3dyXqOI
→多邊體系的重建與單邊體系的訴求——以美國批准「一九六一年麻醉品單一公約」為中心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https://reurl.cc/GdRqZy
→種大麻調降刑度? 法務部:須符合2要件:https://bit.ly/3txNbzG
→行政院通過種大麻自用非販售 最低刑期從5年減為1年:https://bit.ly/3arbQOJ
→大麻THC成分藥物罕病先行,衛福部公告頑固型癲癇病兒可專案使用: https://www.twreporter.org/a/cannabis-for-medical-use-taiwan

【 延伸閱讀 】

→一個美國,4種合法樣態──大麻合法為何這麼複雜?:https://bit.ly/3alscZa
→台灣禁大麻是因為健康危害,還是「鴉片亡國」的清朝觀念?:https://bit.ly/3xcLkCn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email protected]

清末以來中新關係的變遷:族群視角的分析

為了解決法務部是幹嘛的的問題,作者黃奕維 這樣論述:

從族群的角度探討中新關係,是學界長期忽略的觀點。本研究以後殖民理論的相關論點切入,從近代中國受到西方影響的種族觀之角度分析,認為新加坡在近代以來,成為黃種人希望更像「白人」,並證明華人、東方優越性的投射地。上述心理也影響了近代的中新關係,然而近年在中國推動「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後,新加坡高等華人、中國發展導師的地位逐漸喪失,中國拿回了華人優越性的話語權,連帶造成了中新關係的變化。

這世界很亂,你得和女兒談談性:不尷尬、不怕問,性教育專家改變女兒人生的50個對話

為了解決法務部是幹嘛的的問題,作者孫京伊 這樣論述:

★最讓家長、老師認同的女兒性教育書籍! ★這些思維,足以改變女兒的人生! ★『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父母所有的提醒,都是渴望孩子能幸福!   這是一個母親守護現代女孩們的性教育指南:   是在女兒心動後,陪她走向幸福的解答書。   根據調查,下面是幾個青少女們最想知道的問題:   1.遇到喜歡的人了,我可以談戀愛嗎?   2.正在交往的男朋友一直要求親熱怎麼辦?   3.什麼時候發生第一次最適合?   4.有什麼方法能讓胸部變大?   ◎這些尷尬的問題該怎麼回答    關於這些問題身為父母的我們,該怎麼回答孩子呢?「不行」、「不可以」

、「等你長大後」?父母的答案不見得是正確的,但肯定的是這樣的回答孩子一定不滿意。   那麼他們要去哪裡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呢?   ◎媽媽没教我,但好希望女兒能懂的事   現代父母過去所受的性教育,只有片段的生產知識和清白的教育,我們不曾好好的被教導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身體與性,所以其實這些問題是很自然的,但家長聽見時卻會覺得尷尬,甚至在發現孩子有喜歡的人後,心裡滿是擔心,慌張地只是叫孩子要自愛、不能亂來,我們用著跟上一代一樣的方法來告戒女兒,但你我都知道似懂非懂其實更危險。   因為環境已然和過去不同,資訊的豐富和同儕的影響,我們禁止不了孩子談戀愛、了解性關係,所以身為現代父母能否坦白、正確的

跟孩子傳遞性教育,關係到的不只是孩子會不會與人發生性行為,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了解對自我的看法、身體自主權的重要,甚至是戀愛對象的選擇,這些都是足以影響孩子人生的重要學習。   ◎現代女兒最需要的性思維   作者是一位母親,她與孩子間毫無芥蒂的談論性,讓她成為了最受青少年歡迎的性教育專家,在諮商了數千名的學生與家長的過程中,她看見了父母想教卻不知如何教,孩子想問卻不敢問的狀況,甚至最後造成了彼此間的傷害。因此,她為父母和孩子提供與性相關問題的建議:   ︳孩子有了喜歡的人,我該怎麼做?︱   就算禁止,孩子也是會瞞著家長談戀愛的。戀愛是一種重要的關係,我們能看出孩子的自我意識、會不會因為戀愛

而屈就自己,什麼事該堅持?什麼事要互相?幫助孩子在戀愛中成長,對孩子是有長遠影響的。   ︳正在交往的男朋友一直要求親熱怎麼辦︱   當孩子提出這個問題時,她的困擾其實是:「要怎樣拒絕比較好?」家長千萬不要跟孩子說:「就拒絕他啊!」因為孩子就是無法果斷拒絕才會感到痛苦。我們可以透過對話,讓孩子認真思考:「你想跟他親熱嗎?」、「他提出這個要求時,妳的心情如何?」   ︳有什麼方法讓胸部變大嗎?︱   不只是胸部變大?有的孩子會希望皮膚變得更好,想要腿變更長……這個背後其實潛藏著孩子對自己的不肯定。父母要做的不是安慰他已經很好了,而是透過其他方式讓她愛上自己的身體。      青春期是孩子身心

發展的重要時期,父母要透過身體的改變與孩子的好奇心,展開性相關話題,讓孩子更喜歡自己的身體、了解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教育不只是性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思維。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父母自然地和孩子開啟關於性的對話。   只要想法正確,不管孩子在青春期時,有没有偷偷談戀愛?之後遇到怎樣的男性?都不會因戀愛迷失性自主權,她都能獨立思考、保護自己、並要求對方尊重自己。如同一位讀者媽媽所言:      「我很羨慕透過這本書瞭解性的女兒們,   當她們在創造自己世界的時候,必定會使她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作者簡介   孫京伊     獲得三十萬名家長、學生、教師

、認可,是韓國最優秀的性教育專家,至今已累積超過十七年的教育經驗。     由於父親和先生都有著傳統父權主義思想,所以抱持著「把兒子培養成好男人」的想法,與孩子一起重新學習性教育。因為這樣的契機,作者成為了性教育專家,通過電視節目和演講傳播性平等教育和性別意識教育。     其中與兒子開設有關「性」的線上頻道《媽媽和兒子的性教育諮詢處》系列觀看次數超過三百萬次,受到觀眾熱烈的回應。而電視節目《不知不覺就成人了》性教育課程更是風靡全國。     目前在光雲大學研究所就讀犯罪學博士課程,擔任關係性教育研究所代表、法務部議政府地檢高陽分廳犯罪預防委員會專家委員和兒童安全委員會

諮詢委員。並獲頒女性家族部長官獎(2012年)和法務部長官獎(2015年)。     其著作有:《兒子,你鎖房門在幹嘛?》(三采文化)   譯者簡介   劉小妮     喜歡閱讀,更喜歡分享文字。目前積極從事翻譯工作。   e-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序 女兒的性教育,要愉悅也要有勇氣 推薦序 為這個時代的女兒們所寫的書   第一章 正因為是女兒,更加需要性教育 ——女兒性教育的12個核心原則 原則1 女兒的性教育,必須有所不同 原則2 家長需要先教育 原則3 性教育必須先在家裡,在家人間進行 原則4 平時就

要敞開心胸對話 原則5 女兒性教育的核心是「主體權」 原則6 性教育需擴展到「性別意識教育」 原則7 沒有性別敏感度的性教育毫無意義 原則8 對性的正反面都需要理解 原則9 用正確說法來喚醒性別平等意識 原則10 作為一個人,要肯定自己 原則11 判斷女兒所處的階段 原則12 一個孩子的性教育需要全村的幫忙   第二章性教育要從家長開始 ——青春期前的15種性教育 女兒性教育1 性教育是從身體教育開始 女兒性教育2 家人之間也要遵守主體權原則 女兒性教育3 不可以因為別人說妳可愛,就同意碰觸 女兒性教育4 從小就練習說出性器官的正確名稱 女兒性教育5 教導孩子觀察自己的性器官 女兒性教育6 透

過積木說明性關係 女兒性教育7 教導自慰的禮節 女兒性教育8 幫孩子買東西時不要有性別觀念 女兒性教育9 父女可以一起洗澡到何時? 女兒性教育10 當孩子對異性感興趣時 女兒性教育11 爸爸也要一起參與 女兒性教育12 擔心孩子的性別認同,該怎麼辦? 女兒性教育13 面對同性戀者必須尊重 女兒性教育14 被孩子看到爸媽親密時怎麼辦? 女兒性教育15 尋找具備全新性別敏感度的故事   第三章 性教育讓家長和孩子更加親近 ——青春期的14種性教育 女兒性教育16 何時讓孩子了解第二性徵? 女兒性教育17 不要因為太晚進行性教育就放棄 女兒性教育18 培養對初經的肯定意識 女兒性教育19 站在女性健

康的角度照顧身體 女兒性教育20 女兒也要了解男性的第二性特徵 女兒性教育21 不論何時都禁止惡意攻擊 女兒性教育22 女兒也會有自慰行為嗎? 女兒性教育23 若避免不了色情片,就培養孩子的判斷力 女兒性教育24 當發現孩子在自慰或看色情影片時 女兒性教育25 當孩子展開初戀時 女兒性教育26 當孩子跟交往的人發生親密行為時 女兒性教育27 當在孩子的衣服口袋中發現避孕藥或保險套時 女兒性教育28 在避孕教育中教導計劃做愛 女兒性教育29 和女兒之間產生世代差異怎麼辦?   第4章 關於性,青春期女孩最想知道的問題 ──青春期女性的21個疑問 女兒的性教育30 當青春期的孩子發問時 女兒的性教

育31該不該克制性幻想? 女兒的性教育32 多談戀愛是好事嗎? 女兒的性教育33 什麼時候發生第一次最合適? 女兒的性教育34 第一次發生性關係時會流血嗎? 女兒的性教育35 第一次發生性關係時會痛嗎? 女兒的性教育36 男朋友一直要求親熱怎麼辦? 女兒的性教育37 男朋友控制慾太強怎麼辦? 女兒的性教育38 有什麼方法能讓胸部變大? 女兒的性教育39 除了衛生棉,可以使用衛生棉條或月亮杯嗎? 女兒的性教育40 經血是褐色的是不是生病了? 女兒的性教育41 私密處不舒服一定要去看婦產科嗎? 女兒的性教育42 我的性器官怪怪的怎麼辦? 女兒的性教育43 我的性癖好跟別人不同,是不是不正常? 女兒

的性教育44 在體外射精是不是就不會懷孕? 女兒的性教育45 使用保險套會對身體不好嗎? 女兒的性教育46 墮胎是不好的事嗎? 女兒的性教育47 婚前守貞真的好嗎? 女兒的性教育48 女生的性慾比男生低嗎? 女兒的性教育49 在學校被傳是「公車」怎麼辦? 女兒的性教育50 我遭受到性暴力了嗎?   第5章 女兒更需要了解性暴力 ──父母必須了解的19個關於性暴力的事實 性暴力教育1  迎接Me Too運動掀起的全新時代 性暴力教育2  性暴力不是父母可以防止的問題 性暴力教育3  女性也可能成為加害者 性暴力教育4  加害者常見的錯覺 性暴力教育5  請從「訓練感覺」開始 性暴力教育6  只說

「不要……」是不夠的 性暴力教育7  要小心陌生人?其實熟人更危險 性暴力教育8  能活下來最重要 性暴力教育9  從預防受害者教育到防止加害者教育 性暴力教育10 被男生欺負是喜歡的表現? 性暴力教育11 請轉變對性暴力的偏見 性暴力教育12 性暴力指數調查 性暴力教育13 孩子遭受性暴力後出現的症狀 性暴力教育14 萬一孩子遭受性暴力怎麼辦? 性暴力教育15 準備偵查與等待判決時 性暴力教育16 孩子與父母都需要心理治療 性暴力教育17 性別暴力也是性暴力 性暴力教育18 關於約會暴力 性暴力教育19 從受害者變成悻存者,從悻存者變成經驗者   附錄 與傳統女性角色不同的兒童讀物 性教育相

關的書籍 性暴力求助專線 作者序 女兒的性教育,要愉悅也要有勇氣      我出版了關於兒子性教育的書之後,得到許多人的關心和愛。不僅在各電視、報紙或雜誌上被報導,演講的機會日益增加,甚至成為某些機構的外部諮詢委員,幫助性暴力受害者的工作也增加中,而讓我最感動的還是聽到讀者們說:「這本書對我幫助很大。」      有家長問我:「我只有女兒,女兒的性教育要怎樣做才好呢?」或「既然出了兒子性教育的書,那是不是也要出一本女兒性教育的書呢?」      有人認為我只有兒子,所以可能不會出版教導女兒性教育的書,這是一個誤會。當然兒子的性教育是根據我個人經驗來寫的。我的丈夫與父親都有著父權主義思想,

生了兒子之後,我希望他能跟他們不同,所以我從「性教育」開始,決心要把兒子培養成「好男人」。 就這樣,我漸漸走上性教育講師這條路,想不到後來還和兒子一起拍影片,也出了書。      這當中,我也接觸了許多關於女兒性教育的問題,在以性教育講師的身分在各地演講時,也遇到了許多女孩和有女兒的父母,這過程中讓我累積了許多想說的話。      我在兒子性教育那本書中提過,不論是女兒還是兒子,性教育的原則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在兒子性教育書中出現過的某些內容,也會出現在這本書裡。但不同的是,兒子性教育的核心是「尊重」,而女兒性教育的核心是「主體權」。因為我們的社會對待女兒和兒子的方式不同,所以在教導性教育的

時候有部分內容必須有所差異。      所以,雖然我有些苦惱擔心讀者們讀到重複的內容,但還是決定出版這本書,因為身為性教育講師在校園演講時,我遇見了無數的女孩,有耗盡全力跟我訴說自己痛苦經驗的,也有惡狠狠指責我不足的。表面上看起來是我在幫助這些孩子,其實這些孩子也在教導我。如果沒有遇到她們,在性教育講師這個職場上我是不可能成長的。      我希望現在正在栽培女兒的家長們,為了女兒必須瞭解符合當今時代的全新性教育方法,同時也希望家長們為了女兒的未來,關心性別意識教育。只有這樣做才能夠真正地把女兒培養成信心十足,朝氣蓬勃的女性。而當家長們這麼做之後,也會感覺自己的態度和意識開始轉變。   這本

書之所以能出版,我想感謝的人非常多。      首先我想對我的兒子孫尚敏說:「兒子,謝謝你。」為了寫書我每天都很忙,對於勞累不堪的我來說,兒子永遠是我最堅強的後盾。      我想對Dot Face 的趙素垣代表表示感謝,如果沒有Dot Face 的影片,也就不會有這本書。      對喜歡我的書、廣播、YouTube 影片的讀者和觀眾,我更是懷抱著感激,陪著我一起笑一起哭的大家,你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力量。      還有我想對那些促使我成長,在性教育課堂中遇到的孩子們說謝謝。謝謝你們總是毫不保留地對我說出內心話,你們是這本書真正的主角。      我希望這本書能跟有女兒的父母們,一起相伴而行

。 二○一八年秋天 孫京伊 推薦序 為這個時代的女兒們所寫的書   「如果媽媽和兒子能敞開心胸地討論有關性的事情,會怎樣呢?媽媽聊自己自慰的事,兒子也說自己自慰的事。」      這個企劃雖然很好,但問題在於有沒有能夠實行這個企劃的「來自未來的媽媽」。我們幸運遇到了,來自五十一世紀會自慰的媽媽—─孫京伊老師。如果沒有孫京伊老師,這個企劃就不可能完成。Dot Face 的《媽媽和我》系列是孫京伊老師和她的兒子孫尚敏作家一起針對「性」進行的談話性節目,播出後比預期的更受歡迎。每次錄影的時候,我都會坐在鏡頭後面(即使不需要,我也會到現場去),成為《媽媽和我》忠實的觀眾,咯咯笑個不停。聽孫

京伊老師講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想問的事情也一大堆。我第一次看到可以邊笑邊進行的性教育。沒有任何難為情,是實實在在的快樂時間。我甚至感嘆為什麼這種過程愉快,而且讓人能完全理解的性教育過去從未接觸過呢?      關於「性教育」,我最早學到的語彙是「羞恥心」。在學校學到的性知識讓人感覺「性是很奇怪,也很危險」,是一定要躲躲藏藏的事,是絕對不能說的事。只能用「那個」來稱呼。我不知道自己的性器官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正確名稱。我們學到的是如果說出「那個」、「奇怪的事情」,就是羞恥的,色情就是不好的。於是當我們胸部慢慢發育後,就會開始害怕去游泳池,因為我們感受到的是,胸部是「色情的」,所以很害怕別人看

到自己凸起的胸部。我還記得當時我們一群國小六年級的女生,在泳池外面坐成一排,因為自己的身體感到難為情而瑟縮了。我偶爾還是會這樣想,如果當時能夠上完游泳課的話,那該有多好呢?如果當時有人跟我說那並不是色情,只是「妳的身體」而已,妳不需要害怕,該有多好呢?      身為女性,我經常覺得性是「不方便和危險的事情」。暴力、外在的視線、不愉快……這些詞彙總是跟女性的性連結在一起。對於自己的身體,女孩們通過外在的視線先接收到的訊息是「色情」。從社會環境來看,比起兒子,要讓女兒建立主體性且健康地看待自己身體的觀念更是困難。我們總是受到「要小心」這些警惕長大。腳踝被看到是色情,內衣肩帶顏色被看到是不端莊,聊

到性的時候心裡是恐懼的,也無法準確知道和表達自己的慾望。我後來才知道,這些都是我們社會教育的問題,即使到現在,許多父母的性教育仍存在著偏見。      我很羨慕透過這本書瞭解性的女兒們。她們在創造自己世界的時候,正好讀到這些故事,必定會讓她們未來的人生更加美好。關於如何建立健康平等的關係,如何堂堂正正地養成孩子最重要的觀念……這本書都有方法。不只是女兒們,還有在偏見社會長大的女人們,以及希望女兒能夠生活在一個更美好的社會,不需要「畏縮」可以好好生活的媽媽們,我真心推薦這本書。      「不要……」、「不可以……」過去在女孩的性教育中,我們常聽到這些話。如今我希望女孩們都能擺脫這種人生,生活在

更美好的社會。讓那些老套的不平等的話語留在過去,從現在起,我們要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Dot Face 趙素垣代表 女兒的性教育,必須有所不同 我作為一位性教育講師,在過去遇過許多家長。雖然每位家長的情況都稍許不同,但是大部分生女兒的家長,在性教育上會更苦惱些。媽媽們會想:「因為我也是女人,所以希望能跟女兒好好說明。」爸爸們則認為:「太太應該會處理好吧!」而家長最擔心的是:「如果我家女兒遇到性暴力的話,怎麼辦?」或是「如果有人佔我女兒便宜的話,該怎麼做?」 我是這樣跟這些家長們說的:「在擔心性暴力之前,你們更應該重新思考如何教導性教育。」我們的社會目前對於兒子和女兒的性教育卻有很大的差

異。通常女兒面對性被要求要被動,要感到畏縮;而兒子則是無所謂,且優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在對於性關係的理解上,告訴女兒要避開性暴力,但告訴兒子只要小心不要讓對方懷孕就好。整體來說,當前的性教育,是把性隱藏起來,然後只是警告孩子們性是多麼危險的事後,就沒有其他內容了。 這樣的教育結果讓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常常對性感到畏縮、充滿罪惡感。不只是對於自己的身體無知,也對男人的性完全不了解。 下面的內容,請各位試著判斷對錯。我問過很多媽媽,答錯的不少,就連爸爸也會判斷錯誤。  勃起是只有產生性欲時,才會出現的現象。 發生勃起的時候,如果不能射精會對身體不好。 因為心理上的原因,有時候無法勃起。 女性的

性器官也會勃起。 正確答案是:①和②是錯誤的,③和④是正確的。①勃起並非只有在產生性欲時才會出現。早上起床時也會勃起,在擠滿人的公車等氧氣不足的空間內也可能勃起。②勃起後,只要不去理睬它,過了一段時間,自然就會消失。並沒有勃起就必須射精這種事情,而且不論是哪種情況,忍著不射精也絕對不會對身體不好。③在發生性關係時,由於太過緊張,或長期處於壓力的狀態下而無法勃起的話,都是很常見的事。④女性的性器官在性慾亢奮的時候也會發生勃。只不過因為性器官的模樣和結構跟男性的性器官不同,才沒有被明顯看到。如果不知道這些知識,女性看到男性勃起時就會產生誤會。可能會想「這男的是個變態」自己先嚇到自己,或是產生「男友

對我沒有性慾」的誤會。更不用說連自己的性器官在何時會勃起也不知道了。 

由公民身份探討2010-2019年台灣同性婚姻與性平教育爭論:以反同派、平權派與毀廢派為例

為了解決法務部是幹嘛的的問題,作者陳聖允 這樣論述:

本文以2010至2019年間台灣同性婚姻與性別平等教育爭議為主題,本文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代表平權派、下一代幸福聯盟代表反同派、想像不家庭陣線代表毀家廢婚派等為研究對象。透過梳理他們的運動論述、理念與目標,回答他們如何診斷社會問題與批判彼此?透過何種概念資源支持運動主張?如何界定公民身份的判準?此外,他們側重權利或義務的使用?本文透過三個團體的網路文獻與出版物作為內容分析法與論述分析法的研究資料。本文發現,反同派以捍衛異性戀婚家制度為目標,視該體制為所有公民應追求的共善,能夠促進個人乃至國家的發展。他們反對台灣同運,批判同運的權利論述沒有回應異性戀社群的責任與價值觀,並視同志公民次等於異性

戀公民。因此,同性伴侶僅能透過民法家屬制度獲得除了共同收養外的保障。最後,婚家體制作為共善,任何它的更動必須經由多數決程序。平權派透過聯合國人權公約與公民權等權利論述,爭取同志群體的承認與權利保障、對抗台灣社會的恐同症、推動親密關係民主化等。然而人權論述的使用可能面臨專家統治和缺乏政策落實力等問題。最後,伴侶盟權利論述顯示,他們贊同公民享有個人自由以追尋自我決定之良善生活,免受國家、社會與他人之干涉之價值。毀廢派批判同婚合法化與性別平等教育制度,無法為性少數帶來真正平等。因此,主張以逐條逐法的方式破除婚家體制。不過本文認為,他們必須提出具體的制度政策設計來介入當前權利論述的討論。此外,他們認為

平權派與反同派的公共討論失靈,主要因為雙方來自不同社群而有不同討論話語。本文認為,打破自由主義公私劃分的主張,能促進雙方觀點的交流,還能使促進性解放議題的公共討論。最後,本文認為平權派對反同派的批判確實凸顯其異性戀優越性,而毀廢派則具有深化平權派之平等觀的可能性。不過毀廢派必須進一步發展其性權論述,以更為細緻的性權利不同面向,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制度。第二,三派皆使用公民身份之自我統治精神,但平權派的作法對該精神皆具有負面效應,毀廢派則指出現有性平教育的專家治理導致公共參與的喪失。第三,本文透過對三者對公共討論的失靈或無法共識的不同判斷,主張跨越公私劃分、納入三派觀點於公共討論中除了能解決上述衝

突,更能促進同志群體達成深厚的公民承認,推進性、親密關係的認識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