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剛余輝寫的 通證經濟改造:全球經濟的下一場風暴 和謝哲勝,樓建波,崔夢溪,蕭長瑞,常鵬翱,陳佳聖,蕭軼峰,鍾凱文,蔡鐘慶,李建華,張鈺光,夏欲欽,王煦棋,王雲澤,朱敏,易明,許兆的 兩岸房地產法比較研究(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商業出版社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華夏科技大學 資產與物業管理系 李隆盛、馮文錦所指導 余萬光的 香港物業經理預防及消除物業管理行業工業意外之探討 (2020),提出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物業管理公司、安全行為觀察、傷亡事故、安全主任、零意外的目標。

而第二篇論文東南科技大學 營建與空間設計系營建科技與防災碩士班 葉榮晟所指導 張金樓的 建築物交易安全檢查法制化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建築物交易安全檢查法制化、建築物健檢、建築安檢師的重點而找出了 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通證經濟改造:全球經濟的下一場風暴

為了解決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的問題,作者徐剛余輝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對區塊鏈、通證、資產通證化、通證經濟、通證經濟改造、證劵型通證發行等進行了很詳細的分析、解讀。通證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將促進區塊鏈技術本身的成長,進而從資本與底層技術兩方面共同促進諸如人工智慧、雲技術、大資料、物聯網等相關技術的發展。希望本書對希翼進入相關領域的人們有所啟發。  

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十大麻雀館點做生意? 你要知》相信是香港歷史上最詳盡關於麻雀館點做生意的影片。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第八: 麻雀館如何出牌?

第七: 麻雀館內設施

第六: 麻雀館規則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第四: 麻雀館點賺錢?

第三: 麻雀館最大成本?

第二: 麻雀館如何防範老千?

第一: 麻雀館賺幾錢?

全文內容: 

(旺角卡門電影開端) 這樣的電影已過時了! 已是30年前了。我並不是鼓勵你去賭錢,不過真的希望能夠跟你一起揭開麻雀館這個神秘面紗。我走遍港九新界七間不同的麻雀館,與不同的負責人私底下了解過他們如何運作。今天就跟你分享一下《十大麻雀館如何經營? 你要知》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麻雀館每月從中抽取利潤(俗稱抽水)超過千萬,是真的! 但成本高到你不能相信,為了留住客人,什麼都會送,成本十分驚人。一旦計錯數,隨時會蝕本。但要記住,是麻雀館,並不是麻雀會! 麻雀會只是普通「會所牌照」,不能抽水,牌照並不值錢。麻雀館就不同了,並不是有錢就能夠買得到。要了解麻雀館,先跟你講解一下相關的歷史。


麻雀館的歷史一定要先提雞記,與他的始創人:麻雀業鼻祖—林坤。1933年他於廟街經營了雞記士多專門售賣零食,當時如果沒事幹,便會於門口擺放幾張麻雀枱供街坊打麻雀耍樂,每人每日收一毫子。怎料來打麻雀的街坊越來越多,麻雀生意越來越好,便索性關閉士多業務,而其他士多又效法,法例又沒有監管,從此越來越多的麻雀館相繼誕生。

後來由於太過盛行,1955年港英政府決定立法全面禁賭,頭號目標就是要打擊全港成行成市的麻雀館,令麻雀業瀕臨滅絕的危機。

人稱雞叔的林坤,就組織了一個「港九麻雀商會」跟政府理論,指出打麻雀乃中國國粹,亦是平民百姓的消遣娛樂,有錢人可以去賽馬,但窮人又可以到哪裡消閒呢?

他認為香港人打麻雀就如外國人玩啤牌一樣, 如果要禁麻雀,不如一併禁啤牌。 再者,啤牌可以安安靜靜於家中耍樂,但麻雀噪音比較大,容易影響鄰居,因此於麻雀館內有規範的情況下會更好。經過他一連四個月的游說,終於能夠說服港英政府,於1956年刊登憲報,宣佈麻雀業合法化。並以一副麻雀牌的總數144隻作上限,發出144個牌照。 油麻地雞記亦因此而成為香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當時港英政府為免鼓吹賭博,牌照上英文名稱是以Mahjong School (麻雀學校), 因此輸錢會被取笑為交學費。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麻雀館的現況? 以前麻雀用竹製造,因此麻雀館又名竹館。麻雀館一向予人感覺是江湖人物的生意—品流複雜,烏煙瘴氣,粗口橫飛,龍蛇混雜,打架霸地盤,刀光劍影,無法無天,動不動就拉去後巷拳打腳踢,沒有監管的九反之地。加上七八十年代,很多警匪/英雄/江湖電影中,麻雀館內的暴力情節為大眾洗腦,如果你未入過麻雀館的話,以上全部都可能是一個假像。

因此,2007年起業界就團結起來,全行通過不能夠再將麻雀館外借拍江湖片,免得形象再受損。

但老實說,形象已經負面便很難改善,令很多第二/三代皆不願意接手,再加上顧客群老化,最衰落的時候是2003年沙士一役令到很多間麻雀館倒閉。新牌又難以申請,舊的相繼倒閉,現在全港就只剩下大約六十間持牌的麻雀館。

沙士後鹹魚翻生,多謝 (1) 自由行,(2)新移民,(3)很多麻雀館都放棄廣東牌, 引入深圳牌的碰槓牌玩法,亦即全沖牌,俗稱「跑馬仔」以鬥快食糊為目標, 只可碰,不可上,不再浪費時間造牌及計番,除食糊能夠收錢外,開槓亦有錢收,以及 (4)自動麻雀機的盛行,縮短時間至每局三至五分鐘就完成,立刻付款。減少出千的機會。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青人以及大陸客,現在可以說是從返麻雀業界的黃金歲月。

第八: 黃金歲月? 麻雀館如何出牌? 現在的牌照正式稱為「麻將/天九牌照」,由民政事務總署發出。出牌條件包括:

. 不得於中午12時至午夜12時以外的時間營業

. 18歲以下人士不得內進

. 不能向客人提供任何貸款或賒帳

. 抽佣不能多於牌照列明的上限,一般是5%

. 持牌人必須親自經營管理,不能轉讓牌照等。

以上項目都比較容易執行,以下3項條件才是最難以執行:

(1) 你需要證明申請人是合適經營麻雀館;(2) 地區有確實的需要去開設多一間麻雀館(public demand);以及(3)充分考慮區內人士可能會提出的反對。如果我家樓下突然開了一間麻雀館,我也一定會反對。

難怪行外人想申請麻將/天九牌照根本上是不可能。即使是行內人,也起碼要申請一年至一年半。期間還要納空租,所以麻雀館若非自己的物業是相當難申請的。

還有請你留意一下,中環/上環/西環/柴灣/小西灣/赤柱/ 將軍澳/九龍灣/青衣/東涌/沙田/上水等等地方,皆沒有麻雀館。 並非因為以上各區均沒有public demand,而是政府根本不願意通過申請。

第七: 麻雀館內有什麼設施呢?一進入門口,先見一見關公。記住營業期間要持續上香,避免得失意頭而導致輸錢。除了傳統祭品之外,最緊要擺放足夠的生薑,何解呢? 因為「夠薑」(夠膽)。 我錄這一條片都可以算是夠薑了。

茶水間,全場閉路電視,當然是以防有人出千,以防員工中飽私囊。牌例介紹, 若然不明白便可以問人解釋到你明白為止。牌種吊牌則顯示每張枱的注碼,當抽水後員工會拍一拍吊牌表示已經抽水。牆上面會有水兜,兜著已抽水的細額面鈔及銀幣;而水箱則用來裝金大額面鈔。

賽馬有分草地及泥地。而打麻雀亦一樣。舊式廣東牌用的是酸枝木檯面,因是啡色,故行內稱之為「泥地」。而新式的全沖牌(深圳牌)改用的電動麻雀枱,一般是綠色絨布檯面,故行內稱之為「草地」。 由於流轉量快及抽水量多,因此絕大部分都會選擇「草地」。

第六: 麻雀館規則

不要想得太複雜,比起廣東牌簡單得多。Really?! 我是麻雀門外漢,但我去了七間麻雀館打麻雀,一入去我就會選擇最細注碼的枱,通常100/200,與另外三個陌生人打牌,並說明我是初哥,會比較慢。他們都是很友善的,還會教我打牌。如果不夠4人呢? 沒關係,他們還有「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方便幫人客湊夠4人開枱。

我雖然前後支付了一千多元的學費,但其實我都有食糊的。再加上其中幾間,一進去便給我利是,足足100元,對於我這個「運吉」的客人來說也算不錯。

牌例? 打法為大陸碰槓牌(即跑馬仔),以鬥快糊牌為目標。不用造牌或計番數,只準碰牌(例如三隻九萬),不準上牌(例如一二三萬)。開槓即收錢 (例如4隻四萬)。以100/200為例,自摸明槓每位收100,自摸暗槓每位收200,打牌給對手槓,一人輸300,如槓後自摸或再槓就三家均需付款。出沖,一人輸200。自摸食糊每位收200,自摸之後再中獎馬,每位再收多200。何謂中獎馬呢? 意指你食糊後,會有一次機會,按你的位置要抽到以下的牌就可以贏雙倍錢。所有牌例要說也說不完,但基本上沒有什麼技巧可言。行內人會形容為八成靠運氣,兩成靠技巧。

試想想,我這個初哥,去了七間,也只是輸了一千多元。如果去澳門絕對不只這個數。與澳門不同的是,你是與賭場對賭。而麻雀館則純粹抽水,誰贏錢就抽水5%,可以說是沒有風險可言。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持牌人—即是最終負責任人,任何責任均需由他來承擔。

頭排—即係店舖總管,通常會站在舖中間,一眼關七。

巡場—負責看守自己範圍內左右兩邊的麻雀枱

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麻雀館給他們的指引,一般都是「贏少少或是打和」,避免大輸大贏,以吸引客人繼續打下去。

圍場—即是穿便服的戥腳,又稱「特約客戶commissioned player」。免得讓人客有被三個制服人員包圍的感覺,好大壓力的!

後生—即是跑腿,幫人客買零食/交電費/買餸等等

茶水—即是斟茶遞水

水袋—即是拿著錢袋到處走,負責幫人客找零錢及抽水

櫃面—負責現金收支

庶務—即是打雜

賬房—即是管數

以一間三十張枱的麻雀館為例,員工足足有六十人以上。麻雀館的工作,一般都被認為是「筍工」。每一位員工都入職數十年都不願意辭職。何解呢? 雖然上班12小時,但通常都包括膳食時間及小息時間。零售業通常上班六天才放假一天,但麻雀館則是上班兩天便放假一天。

何謂資本主義? 我現在就展現一個最完美的典範給你看。麻雀館行規,如賺錢呢? 老闆分六成,員工分四成。我重複,老闆分六成,員工分四成。基本上除底薪以外,按職級分份數多少,頭排分兩至三份,後生分半份。以二線區的麻雀館為例,每月每份花紅約七千元至萬蚊,如果旺區,如旺角,一個普通女工的月入隨時高達六至八萬。 以前就會日日結帳分紅,不過由於太麻煩了,現在已改為每個星期分紅。是否好過一般上班族要等到年底才有分紅呢?為什麼我會知? 不是我編的,而是「鷄鳴報喜」這本書有寫!

 
第四: 麻雀館如何賺錢呢? 了解完行內的術語你便會明白了。

銀頭—每日開店時做生意的現金

水份—麻雀館每日抽水生意的收入,一般都是抽贏家的5%。

上數/下數—即是指員工落場戥腳,贏錢就是上數,輸錢就是下數。行內人士稱,一般都是輸錢的, 因為一家對三家,卻只玩一會,輸錢的機會率當然比較大, 平均約10-20%。

看看這張「上下數」更紙。最頂的數字就是員工圍客編號,上半紅色字是「上數」,下半藍色字就是「下數」。

還有:

大閘—就是每日固定支出,例如人工,租金,水電等

小閘—就是每日不固定的支出,例如人客的餐飲費,利是,日用品等

哪麼麻雀館如何賺錢呢? 好簡單,你就要睇「收實」。

收實—就是水份(即是5%抽水)減去大閘、小閘(即是固定支出及雜項)、再加/減上下數、即等於每天的盈利或虧蝕。

但要緊記,老闆只收六成,其餘四成會分給員工,這樣才能夠上下一心,真是良心企業。我還未做得到!

第三: 麻雀館最大的成本是什麼? 店舖通常都是自己的物業,因此並無租金可言。員工人工? 賺錢才會分多點給他們。

要吸引新客,留住舊客,最大的成本當然是顧客服務。來到麻雀館打牌,舖內固然有免費茶水及小食,想叫跑腿幫手買零食或者叫外賣都無問題,想吃得比較好?魚翅/鮑魚/燕窩,都無問題。交水費/電費/去街市買餸兼接小朋友放學呢? No problem! 最緊要是你留低打得開心。當然大家做生意,如果你打得細,便不要要求太多了。

對於大陸豪客而言,正! 專車口岸接送,包飲、包食、包住、包shopping。聽說,人客撞壞了別人的車,麻雀館都會負責維修費。成本是否很高呢? 行內人士稱,這些貼身客戶服務的成本已佔了水份的二至五成。但如果你不是這樣做,而其他行家做,你便會流失客人。真是生意難做,這也是業界最擔心的成本失控。

第二: 麻雀館如何防範老千?

這些情節,過氣了。雖然間中都有報道,稱麻雀館有人出千。但近年真的不太多。如何防範呢?

(1) 麻雀館的麻雀牌一般比較大隻一點,較難用掩眼法。現在碰槓牌的新玩法, 簡單,快,亦都比較難出千。

(2) 一般幾個朋友入去,都要分開枱坐,免得幾個串通。四周圍都是閉路電視, 加上幾十對員工的眼睛望實哪個熟口熟面的老千出現,一見到你打牌的方法出現問題,就會馬上請你走並跟你說:「外面有人找你」,你便明白了。

最後,第一,麻雀館賺多少錢呢?

現在香港最大的麻雀集團就是瑞興麻雀,包括瑞昌、瑞豐、誠興麻雀館等。由前探長石鑑輝創立,人人都知道他身家幾百億。代表麻雀館,肯定賺到錢。新玩法、新移民、新遊客、新設備,成為麻雀館近年的四大新動力,但政府現在又難發牌, 我自己親身去了好多間麻雀館,都要排隊打牌。往往旺足12小時。現在就要跟你計數。

以一間麻雀館有三十張枱為例,每局玩三至五分鐘,即是一小時就能夠玩12局,三十張枱,12小時,全場全日就有4,320局。我明白,未必由朝旺到晚,就打個七折,即是每日3,000局。

注額平則街坊100/200,貴則旺區10000/20000,開槓馬上付款,自摸三家付,中獎馬又雙倍,就當每局平均係300/600,明槓每位300,再自摸食糊每家收600,合共2,700,抽水5%即係135。

香港物業經理預防及消除物業管理行業工業意外之探討

為了解決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的問題,作者余萬光 這樣論述:

工業意外常發生於樓宇的裝修和維修工程中。近年,很多嚴重的工業意外都涉及物業管理公司所監管的裝修和維修工程。工傷事故,傷亡工人及其家人的痛苦,也將會導致各種支出的費用,例如工程項目停工,保險賠償,工人的治療和康復支出費用。物業管理公司的物業經理須了解發生意外的原因和應採取行動,確保意外不再發生。本研究報告分析工業意外的死亡與嚴重傷害的個案及文獻,找出工業意外因由,工傷事故發生的原因。從二次安全行為觀察數據分析後,發現很多工人都是年長的工人,他們的安全意識薄弱與貪圖工作方便及快捷,施工時,沒有佩戴合適的防墮裝備或個人防護用品,高空工作時,工作台不穩固引致倒塌而墮下,發生工業意外,引致傷亡事故。同

時,我們發現絕大部份工人在第一階段的安全行為觀察是合格,但在第二階段的安全行為觀察,大部份年青工人的安全表現仍然良好,但少部份年長的工人不能達致目標,只要我們能協助年長的工人認識新的安全知識;工作時不要貪圖方便,依據施工方案工作,遵守安全工作守則,同時安全主任通過安全訓練,教導工人如何避免工傷事故發生。當年長的工人也能在第二階段的安全行為觀察達致目標,這樣,他們發生工傷事故的機會率就會降低。如果大部份的工人的安全表現持續進步,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他們就有可能在第三階段的安全行為觀察達致目標,基本上,如果在第三階段的安全行為觀察達致目標,物業管理公司已經將發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效防止屋邨

內發生工傷事故的可能性,物業管理公司就能令意外事故達至零意外的目標。

兩岸房地產法比較研究(一)

為了解決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的問題,作者謝哲勝,樓建波,崔夢溪,蕭長瑞,常鵬翱,陳佳聖,蕭軼峰,鍾凱文,蔡鐘慶,李建華,張鈺光,夏欲欽,王煦棋,王雲澤,朱敏,易明,許兆 這樣論述:

  房地產法直接影響國計民生與經濟發展,同為兩岸產官學所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如能妥善建構,將能吸引全球資金並導引房地產為有效率利用。台灣法學基金會邀集兩岸的房地產法律學者與專家,就房屋土地政策、國土計畫與不動產登記等房地產法的基礎制度,以及都市更新、房地產資產證券化與房地產稅等熱門議題,分別加以比較探討,並提出具體建議,希望可作為兩岸主管機關對房地產相關法律調整修正的參考,而有助於兩岸房地產市場法制的健全發展。

建築物交易安全檢查法制化研究

為了解決物業管理監管局人工的問題,作者張金樓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主要來自於國內在民事訴訟爭議案件中,建築物交易糾紛不斷,而民眾對於建築物的相關知識有限,就算是專業的建築師、技師等也不會對於建築物內、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所了解,因此衍生出如何制定一套建築物交易安全檢查的法制化,作為本論文研究主題。國內在建築物進行交易時雖有公布海砂屋、輻射屋、凶宅等資訊,但對於室內的相關資訊並不清楚,尤其是集合住宅大樓、公寓,僅限於公共區域部分,室內完全未檢查,除非有進行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各縣市政府可以派員不定期、不定時進行抽查,但大部分建管單位僅有行政審查(文書),少部分會派員至現場檢查,但大多以走馬看花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未核對現場所使用之材料數量與進貨單之數量是

否吻合,材料規格、防火性能、出廠證明文件等也未一一核對,對於民眾的安全品質來說,實在是有再加強之處。參考香港、日本、美國等法規、制度、收費、檢查項目等相關資料,發現其實在我國對於相關的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消防檢查、建築物昇降設備檢查都有很明確的法令依據、制度、檢查標準與程序,但並未全面考量到使用者、管理者是否有妥善維護或不當使用,因此建築物交易安全檢查應全面性對於建築物進行檢驗,就如同身體健康檢查一樣,可分為基本檢查與全面檢查兩種,以確保建築物內之使用人、所有權人之生命財產安全。關鍵字:建築物交易安全檢查法制化、建築物健檢、建築安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