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腫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皮下注射腫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萬永亮寫的 一般超音波診斷學 和高溥超、高桐宣的 怎樣讓孩子遠離意外傷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善得定注射液0.1 毫克/毫升衛署藥輸字第017873 號- Sandostatin也說明:功能性胃腸胰內分泌性腫瘤. 開始時每天一次或兩次,每次皮下注射0.05 毫克。根據臨床反應、對腫瘤. 產生之激素濃度的影響( 在類癌腫瘤病例中,係根據尿中排泄的5-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品冠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林文澧、繆希椿所指導 李婷娟的 應用免疫刺激劑與自然殺手細胞來強化超音波治療所引發的抗癌免疫反應 (2015),提出皮下注射腫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超音波熱治療、OK-432免疫刺激劑、過繼性自然殺手細胞轉移療法、抗癌免疫反應。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劉士榮所指導 曾元昀的 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甘醇酸奈米薄膜於治療外傷及手術後中樞神經感染之應用 (2013),提出因為有 手術後或外傷後中樞神經感染、萬古黴素、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生物可降解奈米帶藥纖維、電紡、腦膿瘍的重點而找出了 皮下注射腫塊的解答。

最後網站使用皮下插管給藥:分步指南則補充:一些皮下注射藥物在給藥時會引起不舒適。為避免這種情 ... 握住插管的Y形臂,將注射筒推入無針連接器的中心並扭轉 ... 給藥後在插入部位立即形成小腫塊是正常的。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皮下注射腫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般超音波診斷學

為了解決皮下注射腫塊的問題,作者萬永亮 這樣論述:

  本書籍網羅國內各醫學中心24位專家參與20個章節之撰寫。在此,要感謝這本書籍所有作者之辛勞、諸多師長於序文中的期勉以及吳重慶教授、崔博翔博士和黃怡璇物理師之核校。更要向許多從事一般超音波診斷學之醫界同仁致意,由於她(他)們的默默耕耘和堅守崗位,才能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培育後起之秀,更期盼這本書籍有助於平日教學和臨床服務以嘉惠更多的病患。 第一章 醫用超音波的基本物理   龔敏凱   聲音的物理特性 1   回 波 2   探 頭 3   超音波的顯示方式 7   脈衝型與連續型超音波 9   解析度 9   超音波影像品質控制 11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 15   都卜勒效應 15  

都卜勒公式與頻譜 16   彩色流體影像 19   結 語 19 第二章 甲狀腺與副甲狀腺之超音波診斷學   黃哲勳、潘慧本   甲狀腺的超音波檢查技巧 23   甲狀腺的生理解剖 23   甲狀腺疾病的超音波診斷 24   副甲狀腺疾病的超音波診斷 32   結 語 33 第三章 甲狀腺及副甲狀腺以外頸部之超音波診斷學   周宜宏、邱宏仁、丘思穎、王信凱、賴亦貞、刁翠美   唾液腺 35   腮 腺 35   腮腺炎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腮腺腫大 35   腮腺腫瘤 36   頷下腺 39   唾液腺的炎性病變 39   唾液腺腫瘤的影像學檢查 40   頸部淋巴結 41   頸部淋巴結病變 42

   頸部淋巴結病變的影像學 45   結 語 45 第四章 乳房之超音波診斷學   張允中、萬永亮、吳重慶   前 言 49   設備與基本掃描方式 49   乳房的超音波解剖 50   乳房病灶的超音波呈現 50   良性實質性結節 59   惡性實質性結節與腫塊 60   乳管原位癌 61   乳房感染與發炎 62   彩色與頻譜都卜勒超音波診斷乳房疾病的價值 63   超音波導引細針抽吸細胞及切片檢查 63   乳房超音波檢查的辭彙標準化 65   結 語 66 第五章 胸腔之超音波診斷學   刁翠美、周宜宏、邱宏仁、丘思穎、王信凱、顏昭璿   超音波檢查的儀器與技術 69   胸腔常

見疾病的超音波檢查 70 第六章 肝臟之超音波診斷學    張維洲、吳清俊   肝臟的生理功能 83   肝臟的解剖構造 83   肝臟的超音波掃描方式 84   肝臟血管的解剖構造 85   肝實質病變的超音波 86   局限性肝臟病灶 86   瀰漫性疾病 95   結 語 101 第七章 膽道系統之超音波診斷學    李三剛   前 言 103   膽囊及膽道系統解剖學 104   超音波檢查方法 108   超音波檢查指引 111   膽囊的疾病診斷 112   膽道的疾病診斷 119   介入性檢查與治療 124   結 語 127 第八章 脾臟之超音波診斷學    萬永亮   正常

解剖 131   檢查方法及注意事項 131   脾臟之正常變異 131   脾臟之先天性正常變異 132   脾腫大 133   脾臟局部性病灶 134   超音波掃描對脾臟良性與惡性局部性病灶之鑑別診斷 134   高回音實質性病灶 136   複合性腫塊及結節 136   良性病灶 137   惡性病灶 142   脾臟掃描之陷阱 142   結 語 142 第九章 胰臟之超音波診斷學    章明珠、梁博欽   胰臟的基本形型態與檢查技巧 145   正常胰臟的超音波圖像 147   胰臟常見的超音波影像變化 148   胰臟疾病的診斷實例 150   結 語 157 第十章 腎上腺之超

音波診斷學    萬永亮   腎上腺的正常解剖與掃描方法 159   腎上腺腫塊和結節 160   多發性腎上腺腫塊 163   瀰漫性腺體腫大 164   功能性腎上腺疾病 164   非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腺瘤 168   腎上腺惡性腫瘤 168   腎上腺囊腫 169   骨髓脂肪瘤 169   腎上腺發炎性疾病 169   腎上腺鈣化 170   腎上腺偶發瘤 170   愛迪生氏疾病 170   腎上腺超音波的陷阱與鑑別診斷 171   結 語 172 第十一章 泌尿系統之超音波診斷學    姚維仁   前 言 177   腎 臟 177   輸尿管 188   膀 胱 190   結

語 192 第十二章 生殖系統之超音波診斷學   王信凱、萬永亮、周宜宏   前 言 195   陰囊與睪丸 195   攝護腺 205   超音波檢查在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的應用 207   卵 巢 210   子 宮 213   結 語 215 第十三章 胃腸道之超音波診斷學   周宜宏、黃振義、邱宏仁、丘思穎、王信凱、賴亦貞、刁翠美   食 道 217   胃 218   十二指腸及小腸 220   闌 尾 227   結 腸 231   直腸及肛門 235   結 語 235 第十四章 後腹膜腔之超音波診斷學   萬永亮   前 言 237   後腹膜腔膿瘍與積水 239   原發性後腹膜

腔腫瘤 246   後腹膜腔囊腫 250   後腹膜腔纖維變性 250   轉移性腫瘤或淋巴結病變 250   後腹膜腔之腹主動脈瘤和剝離 252   後腹膜腔腫塊之徵象 253   超音波探查後腹膜腔疾病之陷阱 254   結 語 254 第十五章 腹部急症之超音波診斷學   黃振義   前 言 257   解剖學的界標 257   各種腹部急症的介紹 258   結 語 274 第十六章 小兒超音波診斷學   周定遠、刁翠美   前 言 277   頭 部 277   頸 部 283   胸 部 284   腹部消化系統 286   腹部泌尿系統 298   腹部的其它器官與部位 313 

  結 語 320 第十七章 肌肉骨骼系統和皮膚之超音波診斷學   邱宏仁、周宜宏、丘思穎、王信凱   前 言 323   掃描技術 323   結 語 341 第十八章 都卜勒超音波的原理以及器官內的應用   吳重慶   原理和公式 343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在器官的應用 346   結 語 350 第十九章 四肢血管的彩色超音波診斷   龔敏凱   四肢動脈 353   四肢靜脈 360   結 語 366 第二十章 超音波安全    林文澧   前 言 371   造成傷害之可能因素 371   結 語 373 中文索引 375英文索引 390 推薦序1   超音波具有簡單、便利、對

病患無游離輻射之傷害等優點,使其成為在許多醫學專科領域中,受到醫師的青睞而成為第一線診療工具之一。即便超音波是如此受到歡迎的一項診療工具,但是相對於其他影像診療工具而言,超音波影像的判讀與影像診斷,卻需要許多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才能夠進行正確的診斷並提供臨床醫師可靠的資訊。探究其原因之後,我們發現其主要的原因應為超音波的操作非常靈活,可從身體上任何位置以任何角度對人體進行掃描,因此所產生的人體橫切面影像,就有無數種的可能性,對初學者而言,無疑增加了學習的困難程度,使得許多有心從事超音波診療工作的人望而卻步。   本書網羅國內各大醫學中心之放射診斷科中從事超音波診療工作多年的主治醫師群,依照人體部

位為章節區分依據,對經常使用超音波進行診療的組織或器官有詳細的敘述與說明;此外,本書中另以豐富而清楚的圖片、文字以及插圖等,相互輔助進行深入淺出的說明,使作者群於文章中所要的意涵,能更精確的傳達給讀者知悉。本書適合作為初學者的學習教材使用,可以搭配實際的臨床操作來加強學習的效果,讓學習者的學習歷程大為縮短,進而讓之前對超音波診療望而怯步的人,能擺脫從前學習的陰影,對超音波重拾信心,使用超音波診療技術,讓更多的病患因而受惠。 于俊  前陽明大學醫學院院長 推薦序2   自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侖琴博士發現X光的產生方法,並應用在醫學領域,穿透體表以偵測人體結構和疾病以來,許多新科技與技術被應用在

臨床診療,提供醫師人體內部動態與靜態影像。其中超音波的臨床應用,則是源起於軍事用途的聲納,將之轉為民生用途的最佳典範,利用聲波在人體內傳導阻抗的差異,從反射波中所攜帶的資訊,建立人體局部的深層結構影像,協助後續的診療工作。   超音波影像學可以說是一門複雜的學問,想要精確熟練的使用超音波,需要對超音波的硬體、原理、人體解剖構造、臨床病理等知識,有全面且深入的認識與了解。本書中網羅了全台灣在臨床超音波醫學範疇中的專家學者,以他們多年的經驗與知識為基礎,從超音波的硬體與原理開始介紹;接著以人體不同解剖部位區,深入淺出的引導讀者進入臨床超音波的領域,各個章節配有臨床實例與影像作為教材,將掃描技巧與診

斷原理完整的呈現,讓讀者可以清楚的掌握各個部位的超音波診察精髓,並輔以必要之生理、病理背景知識,使超音波的診斷結果與基礎醫學串聯起來,成為條理清楚的整合性知識庫。尤其重要的是,本書中所有的超音波影像,均來自各大醫學中心的實際病例影像,除了能呈現最高的影像品質外,同時附有圖例解說,兩相對照之下,可使讀者更容易了解影像的內容與特質。   醫用超音波易學難精,本書彙集國內各個超音波領域中的菁英翹楚在臨床上多年的經驗,期使本書成為未來醫用超音波的教學範本,並能兼有拋磚引玉之效,使我國的醫用超音波更加蓬勃發展。 吳德朗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最高顧問.長庚大學教授.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國際醫院聯盟理事.前長

庚大學校長.前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 推薦序3   近30年來由於科技進步,超音波掃描也有長足發展。除了一般的超音波機之外,尚有彩色杜卜勒超音波影像、能量杜卜勒超音波影像、內視鏡超音波掃描,及超音波對比劑檢查。超音波掃描可以各種角度及各種切面取得影像,故對病變之診斷更確實。   超音波掃描儀器輕便、操作方便、實時呈現影像、掃描時間短、無輻射游離性,孕婦及兒童亦可以檢查,故現已成為各醫院的最普遍影像檢查儀器。使用超音波儀器之前必須熟識人體各部位之超音波解剖學及生理學,了解超音波掃描儀器之性能、操作技術、適當探頭之選擇,檢查前必須查閱病歷、生化檢查結果,而後才能正確地偵測病灶,獲得準確診斷。   這本

書係介紹診斷超音波掃描在臨床的應用,內容包括基本儀器物理、安全性、各部位器官之解剖學及病灶之超音波影像;由各大醫院經驗豐富的醫師,親自介紹他們寶貴資料,做為優質的超音波診斷學教材。在此以十分欣慰和敬佩的心境作此序,並推薦這是目前國內最理想的超音波掃描教科書。 徐劍耀  前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線部教授 推薦序4   超音波診斷學從1960年代末期開始臨床應用至今四十多年,已有非常驚人的發展。記得當初很粗劣的手掃式B型圖像,只有黑白兩階,有時連人體內器官的輪廓都不易認知,例如正常的胰臟是絕對看不到的。器官內之病灶,除了水囊和大腫瘤之外,大多無法診斷。操作成像需要耐心和很好的技術,否則假像百

出,難有診斷價值的圖像。在做手掃式的Compound Scanning時,雖然可以做成整體或全腹部的橫切面圖,但如果不小心做,圖像會變成粗糙不堪。有時腹內一團腸氣會被掃成一個大腫瘤。對沒有經驗或對假影認知不夠的人常會錯誤百出。因此當時很多臨床醫師都不太相信超音波檢查報告。   從黑白兩階進入灰階(gray scale)超音波,可謂一大突破。器官內的細膩構造以及小病灶始得以明確呈現,以後更有線形實時掃描(real time scanning),後有錐形(phase array)實時掃描;此刻超音波可說是大幅度的改進。然而在此同時,電腦斷層掃描(CT)也有長足的進步,這使超音波醫學界一度產生相當大

的恐慌。很多學者都討論是否超音波將會被CT所取代。   再經過幾年的發展,兩者的優劣更加明顯。醫學界終於認同超音波雖然較CT有些不及之處,但也有相當多的優勢,因而斷定超音波診斷學不會被淘汰。隨後超音波,CT和新進的磁振造影(MRI)日新月異,不斷的創新改進。雖然超音波無法突破CT和MRI的一些絕對優勢,諸如無法穿透骨骼、腸氣、肺氣、必須做接觸掃描(contact scanning),因此不能像CT、MRI做自動全面橫向掃描。但是超音波掃描的解析度增加,尤其經陰道掃描和高頻率線形掃描,更有都卜勒效應的應用,不用造影劑即可作實時血管造影,加上harmonic scanning、compound s

canning(非過去手掃型compound scanning)使病灶界面更加清晰。近來更有三維立體、四維實時立體影像以及超音波造影劑,使超音波檢查成為極有用的診斷工具。   如今超音波診斷學不但沒有被淘汰的顧慮,而且一路發展,甚至遠比CT和MRI更加普遍。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原因。它除了眾所皆知的安全、無游離性輻射、小型、輕便與便宜之外,可以不必影像重組即可隨時取得多方向性之影像,包括複雜的側臥或半側臥、向上、向下或斜向等無限的掃描。因此,小動脈瘤、膽管囊腫以及剖腹產傷口裂開等CT和MRI容易疏失的病灶皆可由超音波偵查。小部位或表淺構造之高頻率超音波掃描,其解析度遠優於CT、MRI,所以甲狀腺節

結,頸部和鼠蹊部的淋巴腺、唾液腺、周邊肌肉、肌腱、神經等之細微構造都可以超音波細膩的予以呈現。超音波也很容易偵測Hashimoto氏甲狀腺炎之微小結節、甲狀腺乳突細胞癌和淋巴腺裡的微小鈣化等。這些重要的細微構造CT和MRI常常不能清晰呈現。   腎臟常有的小囊腫鈣乳(milk of calcium),超音波掃描可以很明顯的顯示fluid-calcium level,而CT大都只看到小鈣化病灶,看不到囊腫的部分,而誤為腎結石。這在治療上的影響很大。   對於組織特性分析,有些方面超音波掃描是遠優於CT和MRI。例如小胰臟癌病灶,超音波可以很明顯的呈現低回音結節,而在小於3公分的胰臟癌,約13%到

30%的病人CT和MRI即使注射顯影劑也可能完全無法呈現。超音波可清楚顯示皮下脂肪內的脂肪瘤,而CT可能完全看不到。超音波看到的輕度脂肪肝,CT可能完全不能呈現。超音波掃描的實時性功能遠比CT佳,因此超音波可以很輕易的看到各種器官及病灶是否隨呼吸移動。當腫瘤介於右葉肝、腎上腺和腎之間而不知腫瘤源自何器官時,利用呼吸時不同構造之間的相對移動可以知道腫瘤是屬於那一個器官。用實時性能也可以看到腫瘤的可壓性、可變性以診斷脂肪瘤。以此原理開發的先進技術Elastography或類似的新發展將來可能有很大的用途,尤其在腫瘤和肝硬化方面。   在經陰道檢查時,以探頭推動可以測知兩個相連構造是否相屬,也可以知

道某一構造的柔軟度來判別腸子和實質性病灶。實時掃描可掌握患者呼吸的狀況,故有利於超音波導引之介入性檢查,尤其該檢查有多方向性,有利於肝頂部腫塊之介入性診療。和CT比較,高解析度之超音波掃描,有利於頸動脈旁小病灶(甲狀腺或淋巴腺)之細針抽吸取術或粗針組織切片。總之,超音波較價廉、無輻射性、攜帶輕便、有實時性能和多方向性,故可做為臨床多方面的診斷工具。其他許多優點也可以用以解決諸多CT和MRI的瓶頸。   本書匯集國內超音波學界的精英,完成產科以外幾乎所有器官系統的超音波學之臨床應用。此一教科書,不但使讀者能夠知道超音波在人體各部位的用途,而且從基本物理去瞭解機器的操作方法。每一章節皆有系統的描述

各器官之構造病變以及超音波影像之表徵。對初學者、受訓者和超音波專家的複習及查證會有很大的助益。這是第一本國內出版最完整的超音波學教學課本。我很高興能看到國內有這樣高水準的超音波教科書出版。也很誠懇的推薦本書給超音波學界。深信本書必然會大大增進並提昇我國超音波醫學的發展和水準。 葉思仲  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放射診斷部超音波科

應用免疫刺激劑與自然殺手細胞來強化超音波治療所引發的抗癌免疫反應

為了解決皮下注射腫塊的問題,作者李婷娟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時至今日,對於腫瘤共同特徵的研究,普遍已將「調控抗癌免疫機制」視為設計新一代癌症治療策略時的關鍵考量因素,希望藉由重新導正患者的免疫平衡,走向增強自身抗癌免疫力,進而達到提升腫瘤控制率,降低復發和轉移機率,延長存活期,提升整體治療效益之目的。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顯示超音波熱治療於「增強全身性或局部性抗癌免疫力」方面獨具潛力,主要透過揭露腫瘤抗原、活化發炎細胞、重新調整免疫系統平衡等方式,使得腫瘤細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統清除。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脈衝式超音波熱治療(pUSHT)的熱效應與機械力作為披露腫瘤特異性抗原的主要工具,加上OK-432免疫刺激劑,刺激多種免疫細胞活化與擴

增,誘發多種抗癌細胞因子分泌,再輔以過繼性自然殺手細胞轉移療法(ACT-NK),給予大量健康且胞殺能力增強的自然殺手細胞(NK),取代本身疲累且虛弱的NK細胞,可望達到大幅提升抗癌免疫力之效。材料方法:為了能探討抗癌免疫力的引發成效,本研究使用兩種不同的腫瘤模式:雙側遠端腫瘤模式、再刺激腫瘤模式。在雙側遠端腫瘤模式部分,小鼠雙側背部被皮下植入CT26-luc-GFP大腸直腸癌細胞,右側作為治療側,左側作為遠端非治療側。治療側腫瘤被給予為期10天的治療,包含4次超音波熱治療(每3天1次)、4次OK-432皮下注射(每次熱治療前3小時)、2次NK細胞腫瘤內注射;遠端側腫瘤模擬影像上難見的小腫塊,作

為評估抗癌免疫反應程度的依據。在再刺激腫瘤模式方面,小鼠右側背部皮下植入腫瘤細胞並待長成50~100 cm3實質腫瘤後,進行為期5天的合併治療,治療結束後隔天手術切除腫瘤及周圍皮下組織(含表皮),並待縫合傷口恢復並確定無原位腫瘤復發後,第10天於對側(左側)背部皮下重新植入腫瘤細胞,作為再刺激測試,觀察經OK+pUSHT+NK治療後,是否能建立足夠有效且長期的抗癌免疫力,抑制腫瘤復發機率。所有的實驗資料皆以獨立T檢定或ANOVA(搭配Fisher''s LSD test多重比較)進行統計分析,P value設為0.05;存活率部分則使用Kaplan-Meier法進行統計檢定。研究結果:根據實驗

結果,在雙側遠端腫瘤模式部分,無論是在治療側或遠端側,OK+pUSHT+NK組的腫瘤生長和活性皆受到顯著性抑制,且該抑制效果有延長之趨勢。H&E切片染色可看出,OK+pUSHT+NK合併治療使得腫瘤組織內壞死情形更為嚴重、廣泛且提早;IF染色結果則顯示,經OK+pUSHT+NK合併治療後,治療側和遠端側腫瘤內NK細胞浸潤量皆大幅提升。而存活率於OK+pUSHT和OK+pUSHT+NK兩組也都明顯增加。此外,根據腫瘤再刺激測試結果,和Control組相比,OK+pUSHT和OK+pUSHT+NK組的再刺激腫瘤皆無法形成實質腫塊,顯示本研究治療策略確實能引發有效、長期且具記憶性的免疫反應。結論:本

研究證實了超音波熱治療的確具有作為癌症免疫治療輔助工具的高度潛力,能透過抗原揭露和破壞免疫抑制微環境,重新調整免疫系統平衡,活化抗癌相關免疫反應,再結合多種免疫療法或刺激劑進一步增強此抗癌效益,實為未來足具發展潛力的抗癌合併治療策略。

怎樣讓孩子遠離意外傷害

為了解決皮下注射腫塊的問題,作者高溥超、高桐宣 這樣論述:

  本書是針對中小學生每年層出不窮的意外傷害狀況而精心編寫。作者依據不同環境、特定類型、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別從物理傷害、化學傷害、生物傷害三大方面,介紹各種意外傷害的原因、相關症狀和預防措施、緊急救護方法。   本書內容生動、通俗易懂、提示準確、科學實用、圖文並茂。為廣大家長保護孩子們安全成長、預防多種意外傷害提供了科學而實用的知識,可作為學校及家長預防和控制意外傷害的教材。

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甘醇酸奈米薄膜於治療外傷及手術後中樞神經感染之應用

為了解決皮下注射腫塊的問題,作者曾元昀 這樣論述: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治療仍然以手術切除或引流後,結合長期的抗生素的治療為主,因為腦內血腦障壁的阻礙,抗生素的治療需要較高濃度的劑量,同時也需要長時間的靜脈注射(通常為4-8週),而提高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副作用的機率,病人也因長期住院及抗生素使用,增加醫療的支出且降低生活品質。我們利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以電紡的技術製成的奈米等級的薄膜,將萬古黴素包埋入奈米薄膜,隨著PLGA的降解而緩慢釋放出萬古黴素,於體外及體內的藥物釋放實驗中發現,我們研發製成的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可維持八週有效的藥物濃度高於治療濃度,且薄膜厚度約0.

1mm,植入腦組織中也不會產生腫塊效應,八週後薄膜幾乎完全降解不會產生異物殘留於腦組織內,PLGA為高度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綜合以上各項條件,創新的奈米釋藥薄膜應可恰當的應用於治療腦部感染(腦膿瘍)。第一部分研究計畫,設計以成鼠的腦部為實驗標的,於老鼠的頭部作顱骨切開手術(Craniectomy),於手術後植入製成的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並以小拴釘固定與老鼠腦部表面,經由PLGA降解的過程釋放出萬古黴素,於手術後三天、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週、七週及八週各隨機選取六隻老鼠,取適量老鼠血液、皮下組織、鄰近顱骨、腦部組織,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定量分析各種組織的藥物濃度,

以觀察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於老鼠腦內釋放的情形,並評估創新的奈米釋藥薄膜,應用於臨床上治療腦部感染的可行性。第二部分研究計畫,以現行臨床上使用的人工腦膜(Duraform)剪裁成約1平方公分的大小,浸潤於製備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後,再植入於腦部,於三天後以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手術後腦部感染(包括頭皮下膿瘍、硬膜上膿瘍、硬膜下膿瘍、腦內膿瘍)已形成,腦部感染形成後施行第二次手術取出殘留的人工腦膜,實驗鼠隨機分成兩組,於A組置入單純的PLGA奈米薄膜,於B組置入帶萬古黴素的PLGA奈米薄膜,觀察兩組實驗鼠每日傷口之變化、定期(1、2、4、6、8週)追蹤腦部核磁共振、定期(1、2、4、6、8週)腦部取樣追

蹤病理變化,實驗結果發現在植入單純的PLGA奈米薄膜的老鼠傷口逐漸潰爛甚至有膿液從傷口渗出,而死亡,反之在植入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的老鼠傷口癒合良好,植入單純的PLGA奈米薄膜死亡率遠高於B組(Odds ratio=0.035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rom 0.0057 to 0.2254),一系列的腦部核磁共振證實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降低術後腦部感染的體積。利用以電紡技術製成的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萬古黴素可以隨著PLGA的降解持續的釋放出來,達到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目的,降低手術後腦部感染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