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農會貸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 賴守誠所指導 鍾怡婷的 台灣稻米品質與品味的轉變 (2012),提出竹北農會貸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稻米、食物品質、品質化、品味、飲食消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黃紹恆所指導 古煥枝的 新竹縣德來儲蓄互助社之研究(民國60年~101年) (2011),提出因為有 儲蓄、儲蓄互助社的重點而找出了 竹北農會貸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竹北農會貸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稻米品質與品味的轉變

為了解決竹北農會貸款的問題,作者鍾怡婷 這樣論述:

近十年來對稻米之意義層次的關注增加,且稻米已成為滿足人們維生之外之需求的產品,而這種需求為何會成為需求?此一問題涉及了人們的食物選擇,究竟人們是憑藉著什麼判斷原則來決定自己要消費什麼食物? 本研究針對圍繞著稻米「品質」所進行的建構過程進行分析,以理解其中的編碼工作與競奪行動,藉由「品質化」之概念以理解消費者與產品的互動,並從中檢視消費者的能動與被動,以及飲食品味的形塑。據此,本研究採取文化經濟學取徑重新檢視稻米此一農食在台灣的消費變遷,特別是在交換領域中人們對稻米所建構的感受與認識,最後形成了固著的品味系統。透過此一考察,本研究指出稻米產品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品質,其品質化過程中國家與科學家所

界定之架構長期以來佔據主導地位,近十年來繞開國家的力量則逐漸浮現,而品質被賦予的環節則逐漸自生產端移向行銷端,以美學化與道德化來建構品質之趨勢亦愈具影響力。在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的行動者掌握主導所謂「好」食物的詮釋正當性,藉由獲取正當性,社會大眾自然而然地接受並持續消費,進而對品味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形塑。消費者、產品供應者、國家與科學家在象徵系統與文化系統中進行鬥爭,以形塑內化且固著的品味系統。我們所探究的問題指出了稻米在台灣社會中的物質與象徵意義的轉變,而圍繞著「什麼是『好米』」的認識建構,確實對食物系統之生產與消費具有形塑的影響力。

新竹縣德來儲蓄互助社之研究(民國60年~101年)

為了解決竹北農會貸款的問題,作者古煥枝 這樣論述:

俗云:「一分一文的積蓄可致千金,一分一文的揮霍,可使傾家。」儲蓄的錢愈多,所生的利息也愈多,數年之後,便有一筆可觀的財富,既可安家又可防病防老。儲蓄互助社是一世界性的合作社組織,它不但有完整組織體系,更是國際合作聯盟組員,一向被公認為消除貧窮對抗高利貸剝削最有效的組織,合作金融機構。將釣魚的方法介紹給社員,讓他們自己去釣魚,而不是送魚給社員。給他們魚吃,不如教他們如何去捕魚,並告訴他們魚場在哪裡。非為營利,非為救濟,有計劃的儲蓄股金,將匯集的金錢以合理的利息貸給社員→改善生活、促進生產,社員按自己的經濟能力按期還款。六○年代竹北鄉六家區人民生活貧困,天主教會有鑑於此,積極推動儲蓄互助社,孫達

神父響應號召進行籌備,於60.09.26正式成立德來互助社。德來儲蓄互助社:社員大會(社員最高權力機關)→理事會→貸款委員會→教育委員會→監事會。理事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司庫、專職。德來儲蓄互助社經營業務有四:1.社員儲蓄股金每月按期儲蓄股金(每股100元),年終時依股份發給股息。2.放款業務:社員為改善生活需要用錢時可向互助社貸款。3.儲蓄人壽保險:社員若發生意外死亡或病故時,社員家屬可領回所存股金外,可再由保險公司另給社員家屬該社員股金存款的保額,本社最高保額二十萬元。4.貸款保險:社員若發生永久殘廢或死亡時,其貸款餘額由保險公司依規理賠予社。本社最高保險額八十萬元。以上3、4項保

險費用不必由社員負擔,均由社繳納。理事會每月均召開理事會,討論決議社之一切業務,再交專職辦理。監事則檢查社財務業務維護章程調解糾紛。貸款委員會:開會審核社員借款申請。教育委員會:由理事會配合理事會推行教育訓練及宣傳工作。另有催討委員會:負責逾期借貸款項催討以減輕社之損失。專任職員:由理事會聘任,處理日常工作業務。德來儲蓄互助社歷經四十一年邁入四十二年近半世紀之漚心經營,業績蒸蒸日上!符合了儲蓄互助社經營宗旨:「非營利、非為救濟,乃是服務」的儲蓄互助社之精神!回顧既往,把握現在,策劃將來,本社依此原則繼續努力,本社101年2月有七位精壯且不錯學歷者加入,在老幹新生的協助配合中,定能使社務蒸蒸日上

,使社成為多功能的社團,立足社區中心,社員也多是社會中堅份子,自助助人,共同建立安和樂利的祥合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