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風琴 與雙豎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管風琴 與雙豎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飯尾洋一寫的 歡迎蒞臨古典音樂殿堂(附CD):演出即將開始,一起來經歷古典音樂的至高饗宴,感受讓BRAVO喝采響徹廳堂的魔力吧!將藝術融入自身涵養的名曲導聆 和ChristelleSaquet的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全系列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家兩廳院NTCH - 讓小小人帶你一探管風琴的各種細節!也說明:國家音樂廳的鎮館之寶管風琴,常常是許多人不太熟悉的樂器,今天就透過三張照片,認識管風琴 ... 《管風琴與雙豎琴》音樂會➠ https://bit.ly/3tkMvOM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瑞昇 和禾流文創所出版 。

淡江大學 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班 林盛彬所指導 郭俐慧的 西班牙萊昂大教堂玫瑰窗的藝術 (2019),提出管風琴 與雙豎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玫瑰窗、西班牙萊昂大教堂、聖經、中世紀藝術、光、福音。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音樂系 郭宗愷所指導 蔡庭芳的 音樂會曲目解說 (2009),提出因為有 法雅、巴赫、心路歷程、音樂會曲目解說、三角帽、悲劇性、基督徒、柴可夫斯基的重點而找出了 管風琴 與雙豎琴的解答。

最後網站櫃買中心與藝術零距離石碇百位學子樂遊國家兩廳院|聚財網則補充:... 邀請到「偏鄉國中小校群策略聯盟」6校群27校中的石碇高中國中部及和平國小師生共120位至國家音樂廳欣賞《管風琴與雙豎琴》音樂會,音樂廳笑聲洋溢,充滿活力!「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管風琴 與雙豎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歡迎蒞臨古典音樂殿堂(附CD):演出即將開始,一起來經歷古典音樂的至高饗宴,感受讓BRAVO喝采響徹廳堂的魔力吧!將藝術融入自身涵養的名曲導聆

為了解決管風琴 與雙豎琴的問題,作者飯尾洋一 這樣論述:

  演出即將開始,歡迎您一起來經歷古典音樂的至高饗宴,   感受當指揮棒揮下之後,那股讓BRAVO喝采響徹廳堂的魔力吧!   拋開艱深又難以親近的刻板印象,   用最輕鬆、最情境式的方法重新感受古典音樂的知識與魅力   本書並非是要「教導」、而是要「引導」   各位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品鑑門路與風格   不論是從零基礎開始培養認知,   或是想育成新世代菁英涵養的朋友   都能在其中有所斬獲的一冊!   由古典樂狂熱男子導覽, 漸漸被拉進古典音樂世界的女主角亞里沙。沒想到……這比自己認知的,還要棒多了!   由一份樂譜推展開來的無限多種解釋,再加上音樂家各自的個性,使得相同曲子也有不

同表現效果♪   這正是古典音樂的深奧之處。   如果豎耳傾聽每個樂音……   全新的感動,正等著你去發現!   「我是知道幾個著名音樂家名字,但對他們本身和代表作一無所知」   「交響樂、管弦樂、協奏曲、室內樂、歌劇……雖然都統稱古典音樂,但細分下來好像挺複雜的,真是難懂」   「覺得樂曲好聽,但不知道該怎麼更深入了解曲子相關的知識與故事」   「我很喜歡吹奏樂器的表現,但說到古典樂好像都是以小提琴或鋼琴為主對吧?」   「很想親身體驗現場演奏的魅力,但感覺自己的氣質和音樂廳格格不入」   ……etc.   如果你有以上疑問、煩惱、或誤解,不管是從基礎知識認知,還是延伸到實際鑑賞與名曲

選輯,都能在本書的協助下完成一次充實且美好的古典音樂世界體驗!   古典樂是人類情感與文化的延伸,透過音符和樂器展現各式各樣的人生百態與自然情境,探究其創作根源與發展就能了解到,古典音樂乃是相當親切、親民,不論男女老少、身分地位,都能愉快欣賞、享受的藝術娛樂。   是要聽熱鬧,還是聽門道?這並不是古典音樂的唯一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古典音樂就如同電視戲劇中的背景音樂一樣,隨著我們的生活,藉由樂音的流動,展現出豐富多元的情境。   配合當下的感受與情境,隨手點播一曲,讓樂曲與你的思緒、氣息相互連結,徹底品味那穿透身心靈的絕美體驗。   欣賞古典音樂其實並沒有過多的限制,   唯

一可能出現的侷限,就是「當你誤解它遙不可及」的時候。   現在馬上就來感受知名作曲家 × 代表曲交織出的音樂魅力吧!   ♫為什麼這是本最適合各種族群的古典音樂世界「導覽書」?   ★詳盡的資訊與專欄,輔以活潑生動的情境漫畫,理解更親民!   ☆豪華收錄知名音樂家、音樂史、樂團編制、曲目類型等等超詳盡的內容,隨心所欲挑選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領域,皆能自在上手。   ★單元間環環相扣,接連觸發讀者對衍生知識的學習興趣。   ☆附贈精選29首名曲的CD,配合介紹,立即感受樂曲意境。   ★介紹目前最新的音樂家與音樂活動國際情勢,掌握古典音樂潮流的最新脈動! 好評推薦   【跨領域「

斜槓」達人與你熱情分享!】   『《歡迎來到古典音樂殿堂》是部非常特別的專書,嚴格來說,是簡易的音樂百科全書,從基本古典音樂史、曲式、樂器深入介紹,進階的音樂比賽、歌劇、芭蕾舞、名曲導聆,到最實用的音樂廳介紹、購票、音樂欣賞禮儀等,內容豐富,非常適合高年級甚至成人做為音樂入門的好書。尤其是隨著大鳥亞里沙的足跡,讓人不由自主的想看看漫畫之外詳細的文字介紹,無形間吸收到完整的音樂知識。   記得自己雖然從小學習鋼琴,也對古典音樂有濃厚興趣,但必需承認,真正能體會出音樂之美,是在高中之後;在那之前對於古典音樂的喜愛,可以說是完全建立在音樂家軼事,和有趣的音樂訊息中(如誰是現在最厲害的鋼琴家、指揮家

、小提琴家……)。本書剛好可做為非常好的橋樑,讓剛入門,對音樂還無法深刻體會的愛樂者一個暫時的寄託,建議可放在手邊隨時參閱;但也別太早和它分手喔,您會發現即使已成為資深愛樂者,它還是您的好朋友,常常會給您意外的知識、驚喜、和收獲。   如果想要一輩子和古典音樂為伴,有興趣絕對是第一步,興趣自然會帶著我們走得更深更遠;相信本書深入淺出引導方式,加上日本作家一貫認真踏實的嚴謹態度,一定會成為您愛不釋手,時常想翻閱的音樂朋友。』──張延瑞醫師  推薦   『古典音樂博大精深,常讓初接觸的人望之卻步,不知道要從何瞭解,其實接觸古典音樂不一定要「學音樂」,不學樂器的人也可以變成古典音樂的賞析專家,反

之,學音樂的人若非出於自願學習或得到啟發,也可能無法真的享受古典音樂的美好。   本書以精緻的漫畫為串連,利用精美的圖表介紹作曲家年表及流派、重要的音樂家、樂器、古典音樂形式、音樂節及音樂大賽,還有歌劇及芭蕾音樂的詳細介紹,內容新穎且豐富,另外也搭配CD做名曲導聆,讓讀者可以加深對於書中內容的感受,將古典音樂的基本知識變得有趣!      古典音樂可是生活的一部份,也可以是一輩子的興趣,打開耳朵和心靈感受,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周怡君醫師  推薦   【來自古典音樂社群的好評推薦!】   知名Facebooke古典音樂社群「古典好好聽Classicalmusic to go」

主持人 阿智 盛情推薦!   zh-tw.facebook.com/taiwanclassicalmusic/

西班牙萊昂大教堂玫瑰窗的藝術

為了解決管風琴 與雙豎琴的問題,作者郭俐慧 這樣論述:

中世紀始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約止於15世紀末,此段時間約一千年。當時社會人們幾乎為文盲,但此時期基督宗教藝術興盛,人們可藉由圖像瞭解聖經故事與是非善惡。 本文依時間順序提及西班牙中世紀各建築風格,包含前羅馬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以及哥德式建築,其中,哥德式建築為中世紀建築藝術的巔峰之作,其特色為垂直高聳、削瘦輕盈,及大量的光線透過彩繪玻璃灑進教堂裡,呈顯五顏六色華美的色彩與光亮,讓人一進教堂,便深刻感受到上帝的偉大與榮美。耶穌是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12),同樣地,神的殿堂充滿著光。此外,哥德式大教堂也被稱為「石造的聖經」,人們透過教堂中豐富的圖像藝術作品便可知悉聖經典故,擇善

棄惡,深具教寓意義。 萊昂大教堂於西元1844年被列為西班牙文化遺產,人稱「美麗的萊昂」與「光之殿堂」,其屬源自法國的輻射狀哥德式風格,將牆壁面積極小化,窗戶面積極大化,該建築的彩繪玻璃共約1800平方公尺,有許多為13、14世紀的原作,為中世紀的彩繪玻璃藝術珍寶。 本文亦提及中世紀各風格建築中的窗戶,在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中更出現了玫瑰窗。第四章以聖經觀點討論萊昂大教堂三面大玫瑰窗的圖像內涵,以及自圖像裡頭流露之耶穌基督的福音信息。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全系列套書

為了解決管風琴 與雙豎琴的問題,作者ChristelleSaquet 這樣論述: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是由法國知名童書作家Christelle Saquet X 插畫家Peggy Nille X 巴黎知名音樂家們共同製作最溫馨的音樂繪本獻給全世界的小朋友!獨家授權全新繁體中文版!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系列書籍由可愛的小松鼠提卡和家人們的故事,帶領著小朋友一起進入樂器和樂曲的世界吧……   《我也是個音樂家!》   一年一度盛大的音樂會要開始了,提卡還不知道要表演什麼樂器,   他是這個家族裡唯一一個不會樂器的人。   這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窗外的小鳥...   都拿出自己拿手的樂器,想要邀請提卡一同學習,   可是提卡還是想找

到自己最喜愛的樂器。   突然,傳來一陣大提琴溫柔沉靜的旋律,提卡聽著聽著便跟著哼了起來.....   後來他明白了,原來他最喜歡的樂器,就是自己的歌聲啊!   本書收錄樂目和演奏的樂器:   小號:卡門序曲   小鼓:拉黛斯機進行曲   鋼琴:奶油麵包華爾滋   雙簧管:孔雀舞曲   小提琴:四季   長笛:皮爾金第一組曲   吉他:海灣濤聲   大提琴: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人聲:快樂頌   《尋找樂譜歷險記!》   美好的早晨,提卡的姊姊彈著鋼琴,提卡隨著樂曲唱歌。   突然來的一陣風把鋼琴樂譜吹走了,提卡和姐姐趕快出去尋找.....   他們找了很多地方、問了很多人總是

找不到,   就當正要放棄時,傳來一陣單簧管的聲音,他們隨著聲音跑過去,   原來是土撥鼠妹妹正在吹奏著,而她眼前的樂譜正是提卡姐姐的。   最後,大家一起為了土撥鼠妹妹在森林裡舉辦一場音樂會,   動物們紛紛帶著樂器前來共襄盛舉,一同演奏知名的《波麗露舞曲》   也因為音樂的力量,大家快樂地渡過了幸福的時光。   本書收錄樂目和演奏的樂器:   鋼琴:鱒魚五重奏   木琴:威廉.泰爾序曲   中提琴:天堂與地獄序曲   低音管:英勇的印地安人   豎琴:G弦之歌   低音號:幻想交響曲   短笛:阿萊城姑娘   法國號:第三號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之輪旋曲   單簧管:鱒魚五重奏   合奏:波

麗露舞曲   《搖滾派對開始囉!》   搖滾派對即將開始!   提卡和姊姊尋找著表演穿的服裝,   在一個老舊的行李箱中,他們找到了一個黑色像飛盤的東西。   這是什麼?問了好多人.......是帽子?方向盤?還是好玩的飛盤?   正當他們玩丟飛盤的遊戲時,不小心丟到了灰狼爺爺的頭上!   還好經由灰狼爺爺的解答,提卡終於知道原來這個黑色圓盤是黑膠唱片。   灰狼爺爺帶著提卡和姐姐一同回到家裡,將黑膠唱片放上唱片機,播放著搖滾樂曲。   提卡看到牆上古老的照片......裡面的鼓手是爺爺!   原來每個星期三都是爺爺的搖滾樂團聚會!   本書收錄樂目和演奏的樂器:   薩克斯風:龍舌蘭  

 鋼琴:大火球   電管風琴:蒼白的身影   長號:別太冷酷   聲樂:各種水果   電吉他:日夜搖滾   貝斯:獻給盧菈   鼓:Poum Poum Ta!   人聲:搖滾不死   每首樂曲均有30秒至一分鐘的長度,可以讓小朋友清楚地聆聽完樂曲,認識樂器演奏的聲音,感受每種聲音帶來的音樂張力! 本書特色   ★最適合親子共讀的CD音樂繪本,一起徜徉在故事和音樂完美結合的氛圍裡★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系列書籍,目前出版共三本。每本書都收錄了9至10首不同樂器演奏或是人聲合唱的樂曲。隨書附贈CD,可播放整段故事穿插好聽的配樂、也可單獨播放曲子。所以就算沒有看書,也可以讓孩子只聽音樂故事

,或在活動時單純播放音樂給小朋友聽。   另外,繁體中文版另有獨家的QR Code播放方式,讓親子共讀更加方便,隨時對應每頁樂器的圖片隨時撥放音樂,想聽哪首就聽哪首,不讓CD播放器的設定影響看書聽音樂的好心情!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系列書籍裡的音樂,都是由知名音樂家演奏錄製,是真實的樂器聲而非電子合成樂器,如此用心的製作,讓閱讀從視覺更延伸至聽覺上的享受。   ▲聆聽每種樂器的聲音和旋律,激發孩子腦部的創造力,強化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系列書籍目前有三個主題:1.我也是個音樂家:認識樂器  2.尋找樂譜歷險記:樂器演奏的情緒  3.搖滾派對開始囉:認識

搖滾樂曲風。透過這些學習和聆聽樂曲不同型式的節奏、旋律,最能刺激並激發孩子腦部的創造力,加強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進而增加學習效率。   ▲美麗的畫風和耳熟能詳的經典樂曲陶冶孩子安定性情,不讓孩子被情緒影響學習力!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是一本有趣的音樂故事繪本,可愛的畫風讓人愛不釋手;生動活潑的音樂繪本就像是進入一個小小音樂教室,可以讓小朋友學習聽各種樂器的聲音。聽著音樂的同時,跟著書裡的圖畫和故事,感受每種音樂帶來的情緒。不需要多餘的語言與解釋,孩子們最單純的心就可以接收到音樂釋放的力量,培養孩子們不凡的氣質與豐富的內涵。   ◆ 法國知名作家Christelle Saquet X

插畫家Peggy Nille 年度強力組合!   ◆ 1書+1CD,有整段的音樂故事穿插著好聽的配樂,也有單獨播放的樂曲!   ◆ 每書收錄9-10首樂曲,每首樂曲都有30秒至一分鐘的長度喔!   ◆ 每首樂曲皆為知名音樂家演奏錄製,非電子合成樂器演奏,超用心製作!   ◆ 繁體中文版獨家的QR Code播放方式,讓親子共讀更加方便!   *無注音   *適讀年齡:2歲以上  

音樂會曲目解說

為了解決管風琴 與雙豎琴的問題,作者蔡庭芳 這樣論述:

音樂會曲目解說巴赫:《A小調管風琴協奏曲—來自韋瓦第》作品593Johann Sebastian Bach:Organ Concerto AfterAntonio Lucio Vivaldi in A minor,BWV593改編自韋瓦第《A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op.3 no.8的管風琴版本,仍然反映了巴哈的巴洛克風格。從巴赫在音響上的要求,值得我們深思一件事:如果以巴赫的角度看現今電子琴的進步及豐富的觸鍵,不知道他會不會因此設計出令現代音樂家驚奇的音色?會不會希望再尋找到更豐富的音源,為的是更能呈現他在編曲上的概念呢?考慮以上的情況,在編曲的選擇上,似乎有很大的空間,讓筆者在配器上多加著墨

。許多來自義大利和法國風格的音樂充斥在威瑪宮廷裡,但是,在音樂和宗教上巴赫都有自己的原則及標準。由於他的創作風格漸趨成熟,有能力用更成熟的角度來分析音樂,他改編了韋瓦第的作品後,開始捨棄過去所堅持的新穎手法。逐漸地,他的音樂就像他的主題那樣較少裝飾,成果也較少受到爭議,他的音樂主題簡明、曲式清晰、富邏輯性且又亮麗輝煌。 筆者看過由巴赫修改後的樂譜,認為是一首值得再次改編的曲目。因此,筆者以下列四大方向做為編曲的原則:(1)突顯早期大協奏曲風格的特徵。(2)尊重韋瓦第在大協奏曲上的特殊貢獻。(3)保持巴赫改編韋瓦第作品的優點及巴赫個人在協奏風格上的突破。(4)筆者依電子琴之音色製作原則改編成獨奏

曲。巴赫改編韋瓦第作品後的優點及巴赫個人在協奏風格上的突破。筆者從巴赫改編韋瓦第作品的樂譜中,看出更多編曲上的可能性及突破,但是唯有數字低音的傳統方式沒有改變。另外,若想在電子琴上呈現關於韋瓦第的配器概念,會有很大的挑戰。電子琴為了模仿小提琴的實際音色,編曲時需同時混疊一些相似音質的音色;演奏時更要模仿提琴的弓法及音樂語氣(articulation),才能補足單把小提琴在電子琴音源上的破綻。為此,筆者決定了編曲原則:(1) 在配器的部分加以創新,但不完全局限於巴洛克的協奏曲風格中,獨奏樂器與大樂團間那種相互競奏的氣氛。(2) 雖然韋瓦第的原譜並無使用管樂器,但是為了曲子結構能夠表現得更清楚

,我決定加入獨奏木管樂器去展現不同的演奏技巧。這樣的配器聆聽起來會更顯得趣味。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作品74號,第四樂章Pyotr Il’yich Tchaikovsky:Symphony No.6in B minor Op. 74, “Pathétique”, Finale第四樂章為終曲,是悲痛的慢板(Finale, Adagio lamentoso-andante),曲式為自由的ABA三段體。《第六號交響曲》四個樂章的調性設計相對保守,各以b/D/G/b為主要調性,較古典交響曲的形式還自由一些。一般交響曲的終曲都是快速、壯麗,而《第六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則正好相反,為強調「悲愴」的慢板樂

章。第一、三樂章比較傳統,分別附有序奏的快板與詼諧的快板。柴可夫斯基將古典形式的二、四樂章對調,脫離習慣用法將原本該慢的第二樂章變快,而該快的第四樂章變慢 。以下將從三個角度來探討《第六號交響曲》的創作技法。(1) 柴科夫斯基個人特有的細膩旋律。在俄國的音樂表演市場中,柴科夫斯基一向備受重視。這是因為他的作品旋律動聽,背後隱藏的情感總是直指聽者深層的心。真摯、熱忱的愛是《第六號交響曲》的主要創作源泉。柴科夫斯基非常注重音樂中必備感人抒情的段落,同時又要呈現震攝人心的戲劇性效果。他擅長運用小巧的主題與樂念、樂句長度不一、偏好半音變化的長樂句、旋律具有歌唱性;樂句要包含著豐富的情緒,表現出如嘆息

、悲傷、滿足……等等豐富的情感暗示。(2) 柴科夫斯基的和聲手法。柴科夫斯基的和聲豐滿渾厚,顯露出深刻的思想和高度的藝術性。 研究柴科夫斯基作品的阿薩菲耶夫(Boris Vladimirovich Asafiev)表示:「整個樂團的幾個尖銳和弦,就像釘進棺材裡的釘子一樣,強調音樂的悲劇性。」(第四樂章,1小節,第一拍,譜例7) 。和聲是作曲家拿來暗示、象徵、堆砌、轉化情緒的重要工具,對柴科夫斯基來說,先前古典樂派傳統的和聲規範已經不敷使用。他積極地擴展浪漫主義的精神,挑戰和聲上的限度。例如:多彩的半音階和聲是渲染音樂戲劇性的最佳的手法,也可以用來強化樂句及音量的對比。[譜例7]《第六號交響曲

》,作品74號,第四樂章,1小節,第一拍。柴科夫斯基在音響上的突破。美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說:「真正的欣賞是再造藝術家的直覺。」筆者認為《第六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可依四大要素的方向加以詮釋:(1)以「標題音樂的角度」去詮釋。(2)以「古典形式的構造」去詮釋。(3)以「作曲者各人特有的感情世界」去詮釋。(4)以「演奏者內心壓抑的情感」去詮釋。法雅:《三角帽》,終曲Manuel De Falla: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Danza, final《三角帽》(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以八個組曲組成,筆者

只演奏終曲(Danza final),所以本文只對終曲的部份作探討。法雅為了把民族氣質的精神與美學永存下來,他像阿爾班尼士與葛拉納多斯的做法,把響板與鈴鼓,及具有民族特徵的節奏、音階和曲調,融入他的作品中。《三角帽》演出時,第三幕的三首舞曲相當著名,以組曲型態演出。《終曲之舞》(La danza final)穿插著方當果(Fandango)、塞吉迪亞(Seguidilla)、費魯卡(felucca)及霍塔(Horta)……等西班牙主要舞曲的節奏,使《終曲之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獨創性。《終曲之舞》棌用許多強音記號,聽起來會令人為之雀躍。另外,低音部的半音線條與和聲使用弗里吉安調式及現代的半終止。

但是,引人爭議的是,法雅歌曲中的要素出自於那種文化呢?法雅的音樂風格聽起來受到歐洲拜占庭文化影響的西班牙教會音樂、阿拉伯及東方音樂的影響。法雅的器樂曲及管絃樂的作品中都聽得見西班牙吉他的舞蹈節奏;他喜歡在後樂句使用西班牙民間曲調下行半音等等特色。法雅十分欣賞古老的安達魯西亞歌曲(anle hondo),所以他在《終曲之舞》中採用安達魯西亞的舞曲風格,經常以中庸的速度演奏,3/4與3/8節拍,曲式為ABACA的輪旋曲(rondo)。首先八小節3/4拍短小的序奏,然後A段是由吉普賽的霍達舞曲特性的第一主題開始。這個第一主題在10-17小節(譜例15),法雅在和聲上使用持續低音,之後雖然是3/8拍但

聽起來像是回到了3/4拍,18-35小節由鋼琴與豎琴之外的管弦樂團來支持,由木管與小提琴奏出旋律。其後由鋼琴、豎琴、弦樂的滑奏,變成了稍快(poco piu mosso)的節奏性樂段,乘著低音部三連音符快速音群,法國號與小號奏出馬厝卡舞曲。像這樣的主題持續著,同時鋼琴、豎琴以滑奏或琵音來裝飾。蔡庭芳:《人間》《人間》為筆者的畢業創作。在這部作品中,其中各樂章所顯示出的衝突對比及思想態度也極為不同。以下為本文探討的主要方向:1.筆者簡介。求學於東海音樂研究所期間,除專心於課業與音樂教學上,在上帝的指引之下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且開始展開聖經教育的義工工作。身為一名耶和華見證人,使筆者更加重視基督徒應

負起的義務與責任,也從學習聖經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方能在學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下,還能穩定的保有自制的情緒及健全的靈性。透過聖經的指引,筆者的生活不再只是隨波逐流,而是更有力量去實踐自己的生涯規劃;面對信仰的堅定,也奠定了不同於以往的全新價值觀。宛若新生的筆者堅信善行不是要等到人生順境時才追求,而是應該落實在生活及人生目標中。創作《人間》的想法,是期待透過自身微小的力量與上帝的指引,能讚美、榮耀上帝。2.電子鍵盤樂器的能力與極限。數位音樂發展至今約20餘年,電子鍵盤樂器只是其中一部份;筆者畢業製作使用的樂器是YAMAHA的Stagea 及EL-900m。電子鍵盤樂器在音域和演奏上不像真實

樂器有那麼多音高及技巧的限制,這也是人們不斷研發電子鍵盤樂器的原因之一,目的就在於想要突破真實樂器本身先天上的限制。也因為仍在摸索階段中,使得筆者在創作上除了享有樂器的獨特優勢外,亦有相當的阻力存在,如:電子鍵盤樂器本身仍有一些編曲上的限度及難度,例如模仿真實樂器的音色編輯、演奏表情的音樂語氣(articulation)……等。所以,筆者創作《人間》時,將其定位為電子琴的獨奏曲目,而非電子琴演奏管弦樂編制的曲目。3.信仰的助力。創作《人間》的過程中,宗教意涵是為創作的泉源與主軸,也是筆者成長過程的心情寫照。生活裡透過理性的思考及具體的行動後,轉而將求得的智慧以音樂為媒介,表達對造物主的感激之情

。此曲初創時,筆者對宗教並無涉獵,但完成作品時,已是一位受過訓練的基督徒及傳道員。筆者不斷的尋找具體證據,實際將上帝的智慧運用在生活上,進而對造物主逐漸產生信心,並且改善了人生觀。由於筆者喜愛體會生命的各式面貌,所以積極參與社會志工活動至今仍無間斷,更深刻體認到關懷及幫助他人,能令人快樂,但從中獲得最多快樂的則是自己;筆者又領悟到有些事其無形的價值遠比實質財富帶來更多的快樂。故此,筆者對自己的期許,建立於以下兩點,「終生以謙和的態度學習」及「健全平衡的思想」,這幫助筆者面對逆境,仍保持積極的心及幽默的看法。這樣的經歷不僅充實了音樂的創作靈感,也使筆者在音樂詮釋方面大有突破。即使音樂沒有歌詞,筆

者仍能用每一個音符清楚地描繪出創作的主軸,表明一時期、一個體、一群人或者一種概念。以下詩作為筆者寫曲時的心路歷程,做為引導聆聽者進入《人間》曲意的敲門磚:人間轉身回望人潮,狂流兀自起了又落,轉眼消失極盡。再一次睜眼,踩踏附著在大地上的混亂足跡,追索模糊滄灰的輪廓,薄弱的理解力飄飄浮浮圍繞著我,預知循環的悲傷停靠在人間。4.電子琴獨奏曲《人間》的創作理念。第一樂章,人類的仇敵:死亡的行為與撒旦的詭計(受造眾生都受制於徒勞的景況。羅馬書8:20)。第二樂章,最後的日子:末期徵象的預言(戰爭、糧荒、大地震、瘟疫、世道人心、對所有國族作見證。路加福音21:10、11,馬太福音24:3、7、14)。第三

樂章,大群人:上帝的帳幕在人間(地上不再有死亡、哀慟、呼號、痛苦,從前的事已經過去了。因為,對受造眾生來說,耶和華上帝就是一切。啟示錄21:3、4)。5.作曲手法探討。(1) 新的音階設計。(2) 旋律與主導動機的不同。(3) 不規則節奏。(4) 和聲與終止式的原則。(5) 自由之樂曲形式。(6) 以聆聽者角度進行創作。(7) 配器之變形。(8) 時間中止的概念。6.創作意識與表演意識的落差。以《人間》一曲來說,由電子琴造就的一人樂團,除了能像作曲家用腦寫下創意及記錄樂思外,同時也能像演奏家用肢體表現音樂的內涵、情感及視覺藝術,因此可以減少創作意識或是表演意識所帶來的衝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