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柱價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許淑娟所指導 蔡軒齊的 恆春半島紅龍果作空間擴散與經營 (2019),提出紅龍柱價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轉作、紅龍果、農糧鍊、空間擴散、恆春半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學研究所 林宗賢所指導 徐萬德的 Hylocereusspp.仙人掌紅龍果之栽培、生育習性及物候調查 (2003),提出因為有 結實、物候、開花、仙人掌果的重點而找出了 紅龍柱價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紅龍柱價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恆春半島紅龍果作空間擴散與經營

為了解決紅龍柱價格的問題,作者蔡軒齊 這樣論述:

恆春半島依山傍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構築出其特別的農業型態與人文活動,如恆春三寶—洋蔥、瓊麻以及港口茶,也因為此區的農民自古以來皆受制於氣候影響,使得作物選擇並不多,自日治時期以來一直是以稻米、甘藷、落花生等糧食作物為主,但近20年來有一項新興的作物開始出現在恆春半島,那就是紅龍果。恆春半島從民國89年開始種植紅龍果,至民國106年達到152.9公頃,栽種面積與產量均佔屏東縣三分之一以上,成為重要的紅龍果產區之一。對於紅龍果為何成為恆春半島的重要農作,是本研究探索重點,是什麼樣的因緣使農民有轉作紅龍果的行為?什麼原因使得紅龍果作在此區迅速擴散開來?農民透過何種通路將果品銷售出去?因此,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四:釐清恆春半島農民引種紅龍果的原因、探究恆春半島紅龍果作的空間分布與擴散過程,探討恆春半島紅龍果作的栽培與經營,並分析恆春半島紅龍果作的運銷通路。有關臺灣對於紅龍果作的農業地理相關研究甚少,本文為釐清恆春半島紅龍果作及其他作物的種植歷程,以田野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恆春半島四個鄉鎮內的28位紅龍果農、果販等,並實地勘察紅龍果園,了解所在位置、地形、周遭環境等,以分析果農選擇作物的考量,以及恆春半島紅龍果產業經營的機制。本研究發現,1.恆春半島的紅龍果園起源於保力村,該地附近也是果園最集中的區域,紅龍果栽種從此地開始擴散,其餘地區分布情形則較為分散。2.由於紅龍果利潤高並能夠

忍受嚴苛的環境,因此被廣泛的種植,有別於其他作物僅為一穫作物,紅龍果的產期長、收穫次數多因此能分散風險,許多原先種植洋蔥、牧草、稻米等作物的農民也將部分土地拿來栽種紅龍果。恆春半島的瓊麻、蜀黍高粱、西瓜等經濟作物,也曾有於短時間內快速擴展,後來又逐漸消失的現象,何以如此?主要是因為這些作物均具有耐旱、耐風的特性,反映出此區作物在秋冬盛行落山風,及土地種植條件不佳,導致農民作物選擇少,一旦出現經濟價值高於原種植的作物時,農民便會紛紛投入新作物,若再加上政策改變或地方農會的推動,農民會選擇轉作,本地農民栽種紅龍果也是追求經濟效益的現象。3.關於農民銷售方式,有近五成農民以直銷為主,其餘則為以行口運

銷或是共同運銷至各地果菜市場。此外也可以發現到,栽種面積越大的農民通常都有較為多元且穩定的銷售通路。4.在順應本地特殊環境條件,以及市場、勞力變化情況下,紅龍果作的高利潤與便於進行產期調節,使其成為恆春半島洋蔥農園外的新景觀。

Hylocereusspp.仙人掌紅龍果之栽培、生育習性及物候調查

為了解決紅龍柱價格的問題,作者徐萬德 這樣論述:

半攀附性仙人掌Hylocereus spp. 目前在台灣的栽培面積約有812公頃,主要的栽培地區集中於西南部縣市。多由私人自中南美洲國家引進台灣,由於品系繁多,再加上栽培地區的土壤性質不一,栽培及管理制度不同,造成果實品質及價格變動。在台灣地區,於良好栽培管理制度下,年產量甚至可達45公噸/公頃。栽培上並無重大病蟲害問題,因此,農藥所佔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具有其發展力。在屏東地區以H. spp.仙人掌白肉品系(白肉一號)及紅肉品系(紅肉一、五號)進行試驗調查。結果顯示,三品系於屏東地區的營養生長季約為10月至翌年五月份;而生殖生長季約為四月至十月份。花芽的消蕾及授粉受精不良率,伴隨生殖季高峰及

雨季來臨而提高。Hylocereus屬紅肉五號仙人掌,芽體生成量受不同光度及日/夜溫的影響。四到八月份未遮陰下,以25/20℃及20/15℃下芽體生成量較多,生殖芽亦只萌生於此日/夜溫。八至翌年一月份未遮陰下,營養芽於35/30℃處理之生成量最低;生殖芽於20/15℃處理之生長量最佳;部分呼喚型芽體,則以35/30℃及30/25℃處理之生成量最低。若為遮陰處理,則芽體之生成量皆不理想。Hylocereus屬紅肉五號仙人掌,一月份進行重度修剪,可提早花芽萌發及延後產期各約二週;對當年生肉質莖開花或結果的比例無影響,但會降低非當年生肉質莖開花或結果的比例。根系主要分佈在土壤表層10公分以內,以三級

根(根徑<2 mm)為主。以屏東地區仙人掌果白肉品系(白肉一號)及紅肉品系(紅肉一、五號)進行開花授粉習性及果實生長之調查。三品系的花朵皆於深夜盛開至翌日早上閉合後萎凋,主要授粉媒介為開花翌晨的蜜蜂。夏季時,花芽由萌發至綻放約需12天,而受精後至果實發育完全約需25天。花芽及果實的生長曲線皆屬單S型。果實特性方面,以白肉一號果實最大,果肉率及硬度最高,紅肉五號次之,而紅肉一號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紅肉五號最高,白肉一號次之,而紅肉一號最低;果實外型方面,白肉一號為長橢圓形呈亮粉色果皮,紅肉五號果型較圓且果皮呈暗紅色,紅肉一號則為扁圓形呈鮮紅色果皮。花粉活力及發芽率以白肉一號為高,紅肉一號最低

,花粉活力及發芽率皆於花後12小時顯著下降,尤以紅肉品系降幅更明顯。白肉一號自交之花粉管可生長稚子房完成受精,而紅肉一號自交花粉管生長停滯於花柱末端,紅肉五號則停滯於子房內。紅肉品系經由雜交可提高著果率及果實鮮重,並提高可稔性充實種子所佔的比率。結果顯示白肉一號為自交親和性,而紅肉品系具有自交不親和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