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金柱,李明儒,吳冠璋,施君翰,王凱立,魏映雪寫的 休閒遊憩概論:休閒遊憩管理者成功的必備指引(二版) 和林憲德的 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立圖書 和詹氏所出版 。

逢甲大學 建築碩士學位學程 林葳所指導 顏翎庭的 室內環境綜合感知之研究-以逢甲大學室內感知實驗室為例 (2020),提出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室內健康、綜合環境感知、客觀環境量測、主觀問卷調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林志棟所指導 陳俊賢的 建築工程透水保水設施探討之研究-以新北市地方自治條例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基地保水設計技術規範、綠建築指標、新北市透水保水自治條例的重點而找出了 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休閒遊憩概論:休閒遊憩管理者成功的必備指引(二版)

為了解決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的問題,作者黃金柱,李明儒,吳冠璋,施君翰,王凱立,魏映雪 這樣論述:

  ● 由主編構思架構,邀國立與私立大學校院相關休閒遊憩系所教授,共同撰寫發揮集體智慧,以深入淺出方式呈現當代休閒遊憩的主流思潮,助益奠定學生與讀者的休閒遊憩基礎。     ● 每一章前後均提供「國際視野」、「廣角鏡」和內文中提供「知識饗宴」等個案,作為各章節重點省思、應用和進行跨文化比較,裨益整合學習與應用效果。     ● 節末適度加入「學習活動」,提供讀者舉一反三的題材,涵養思考與實境應用的技能。     ● 每章後均有「課堂練習」評量,作為學習效果的一種省思與檢視;教師可直接測驗,即時掌握學生學習成效。

室內環境綜合感知之研究-以逢甲大學室內感知實驗室為例

為了解決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的問題,作者顏翎庭 這樣論述:

室內環境因子對於人長時間在室內空間身、心、靈的健康影響,從感知舒適性提升到全人健康性,已是國際關注議題。透過國內外機構所導入與制訂之評價指標,期望健康環境因子對於人類健康及工作效益提升。近期學者研究結果,單一環境因子控制與優化,在介入環境過程,各因子間彼此相互作影響。因此,本研究以逢甲大學建築專學院感知實驗室In-Sense Lab綜合感知實驗室為驗證場域,同時也是教學空間。透過主客觀評價指標,檢測環境中參數指標,並依照健康條件基礎上,探討最適教學空間狀態之整合環境因子。研究方法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環境數值模擬與人體感知實驗,環境數值模擬,進行光環境、音環境與空氣品質進行數值模擬,分析環

境最佳狀態及對應健康條件。結果表明,透過不同模式環境之狀態組合,照明方面以設定工作面照明均達500Lux以上,室內聲場方面以背景噪音在NC40以下;餘響時間平均為0.50s,室內空氣循環系統設定中,空調箱風車轉速於40Hz,進氣量達1668m3/hr,室內平均溫度26°C,室內熱舒適介於-0.5至+0.5區間,室內不滿意者百分比≤15%。第二階段則在同樣環境條件下,進行人體感知實驗,在九項環境組合,受試者配戴腦波儀並填答心理問卷結果,觀察受試群體適應行為對於環境設定上有高度滿意結果。結果分析中,在環境組合設定下,受試群體設定4000K輸出色溫、NC48背景噪音值與1251m3/hr進氣量組合下

,呈現高注意力、交流順暢度、舒適度與停留意願之滿意度結果。

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二版)

為了解決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的問題,作者林憲德 這樣論述:

  本書原名「綠建築84技術」,2021年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節能法規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評估手冊全面更新之際,今特調整本書內容,同時也勘誤、更新部分技術內容,並改名為「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   內政部的「綠建築評估手冊」以實務計算評估為導向,對於未受訓練的廣大建築從業者而言,稍嫌生澀而難以暢讀。有鑑於此,本書以建築設計業者為主要對象,希望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製作簡要的綠建築設計原理及手法,同時以國內外綠建築設計實例作為驗證,以期能讓讀者將綠建築知識活用於設計實務之上。   本書依我國綠建築EEWH系統的九大指標介紹實務技術,假如「綠建築評估手冊」是實際評估的工具書

的話,那麼本書則是推廣綠建築技術的百科全書。  

建築工程透水保水設施探討之研究-以新北市地方自治條例為例

為了解決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的問題,作者陳俊賢 這樣論述:

台灣地區隨著人口增加迅速,原本具有保水以及調節水文循環能力之環境不斷地被開發,取代之的是不透水鋪面,而建築基地設置透水保水設施之目的不僅可以降低因強降雨產生之洪患水災,也可減少都市水循環問題,並減輕都市熱島之效應。 由研究結果可知,土壤的透水性與透水保水設施選用設置有關,如土層為回填土、沙土層時透水保水設施以綠地/披覆地所使用比例最高、若是土壤土層屬於黏土、高塑性黏土層則以花園土壤雨水截流為最常使用﹔在建置成本分析上綠地/草溝則是建置成本最低,故綠地/草溝,透水鋪面及花園土壤雨水截流此三種透水保水設施是建築工程最為常用之透水保水設施。 新北市將降雨延時縮小為1小時致使透水保水設施

保水量大幅減少,如需滿足規定勢必原先所規劃之透水保水設施必須增加,但受限於建築基地面積難以再增加透水保水設施空間,且建置成本將倍增﹔而新北市將雨水滯洪及雨水回收容量可納入透水保水設施中所以最經濟之方法便是將地下室筏基空間再設置雨水滯洪及雨水回收容量便可滿足規定。 綠建築2015年改版修訂針對特殊保水項目公式係數調整,雖造成保水量大幅減少但可避免日後使用上遭遇因環境因素無法達到實際保水功效問題。 期待本文可讓民間建築工程在設計階段時參考選用透水保水設施以符合實務需求,以利永續經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