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 文字編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翰林 文字編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洪賚寫的 中國耶穌教會小史:謝洪賚文選(精裝) 和陸幸生的 向前走,別回頭:陸幸生報告文學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橄欖 和獨立作家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陳室如所指導 謝青穎的 一〇八課綱普通高中國文教科書的旅行書寫研究:以龍騰、翰林、三民版為例 (2021),提出翰林 文字編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旅行書寫、教科書研究、一〇八課綱、核心素養、教育議題。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許育健所指導 鄭淑玫的 中年級國語教科書說明文提問分析及設計歷程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國語、教科書、閱讀理解、PIRLS、說明文的重點而找出了 翰林 文字編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翰林 文字編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耶穌教會小史:謝洪賚文選(精裝)

為了解決翰林 文字編輯的問題,作者謝洪賚 這樣論述:

  謝洪賚(1873-1916),字鬯侯,別號寄塵,晚年更號廬隱。一八九六年任上海中西書院教授,一八九八年開始參與商務印書館的翻譯工作,以及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宣教事業。當時的基督教出版品多為翻譯書籍,幾乎沒有涉及中國教會的思考和與中國文化交織的創作性書籍。謝洪賚最大的貢獻是,他不僅翻譯了許多基督教經典,更重要的是創作了大量面向中國基督教、結合中國基督教社會問題的作品,開始了華人對基督信仰結合中國現實的論述,為基督教文字工作開出了一條路,並為漢語基督教文字事業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因此謝洪賚亦被譽為「當時唯一偉大之基督徒作家」。   本書收錄文獻如下:   《中國耶穌教會小史》

,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基督新教歷史。   〈聖教源流考略〉,為基督教歷史的概述。   《天國偉人》,傳教士傳記著作,本書選錄第一位來華的馬禮遜的生平。   《證道集》,華人基督徒的早期證道詞。   《名牧遺徽》,記錄清末民初十位著名牧師的事略。   《聖經錐指》,講授聖經的課本,闡述為人之道。   《聖德管窺》,敘述基督生平與品性。   《青年會創立者》,簡介青年會創辦者喬治.威廉之生平與青年會早期沿革。

翰林 文字編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1:40) 【五分鐘新聞快報】
(00:11:01) 【專題報導】漫威宣傳影音短片釋出多部電影片段!
(00:25:52) 【梗你聊八卦】華納高層準備大地震?

【梗你報新聞】2021-MAY. WEEK 1
國內外影視新聞一週總整回顧
.

▶ 收看本篇YouTube版本:https://youtu.be/qqeCTovE_3A

▶ 收聽本篇PODCAST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mmung26of80859jfzanxkt/platforms

▶ 【方格子】新聞圖文整理:https://vocus.cc/article/609cded1fd8978000119495d
.


01 漫威宣傳影音短片釋出多部電影片段!《永恆族》首批影像曝光

漫威影業在上週於官方YouTube頻道上發布了一則全新影片,標題為「漫威電影展望」,以已故美漫教父 史丹李生前的旁白,串連起漫威電影宇宙至今所有的精采電影片段;除此之外,內容也揭示了多部在未來即將上映的漫威電影正式標題、檔期以及即將在今年底推出的《永恆族》電影片段,引發漫威粉絲熱烈討論。
.


02 安德魯加菲爾德否認加入《蜘蛛人:無家日》

不斷有「三代同堂」傳聞的《蜘蛛人3:無家日》,即將在今年年底登場;近期為了宣傳新片的安德魯加菲爾德,同時也是第二代蜘蛛人演員的他,在接受多家媒體視訊訪談時表示,自己完全沒有接到任何演出蜘蛛人電影的邀約,同時也提到自己有在關注網路上的蜘蛛人討論內容。他呼籲網友冷靜,這些謠言真的越來越誇張了。
.


03 瓦昆菲尼克斯《小丑》續集籌備中?三部曲依然有譜?

縱使年初華納兄弟宣布取消了包括《海溝族》《新神族》等電影計畫後,THR在上週報導揭示了DC旗下多部非主要宇宙的電影計畫動態:「除了羅伯派汀森主演的《蝙蝠俠》,以及其推出的延伸影集《高譚警局》、《小丑》和其續集計畫外,其他電影影集都發生在同一個宇宙」;等於另類宣告未來這個經典DC反派角色將有更多發展可能。
.


04 《活屍大軍》將成為Netflix旗下首部在北美連鎖電影院上映的電影作品!

根據Variety的報導,Netflix已預訂了多家連鎖電影院放映查克史奈德在五月推出的活屍電影《活屍大軍》,讓本片成為第一部Netflix旗下製作的大規模商演電影作品。如今在疫情尚未趨緩的情況下,Netflix如此舉動與目前幾家好萊塢巨頭公司操作完全相反,顯示串流媒體崛起外,日後是否有串流媒體的影視作品在院線上映,值得關注。
.


05 DC黑人版《超人》與漫威《刀鋒戰士》恐上演好萊塢搶導演爭奪戰?

根據THR的報導,今年初DC宣布推出的黑人版《超人》電影,將會是完全獨立於DC電影主宇宙的作品;報導指出,華納兄弟希望這部電影將由黑人導演掌舵,目前考慮人選有《金牌拳手2》小史帝芬卡普爾、《邁阿密的一夜》雷吉納金恩、《猶大與黑色彌賽亞》沙卡金、《黑豹》萊恩庫格勒等,屆時可能與漫威籌備中的《刀鋒戰士》上演搶導演爭奪戰。
.


06 《俠盜一號》導演 蓋瑞斯艾德華再推科幻新作《天能》約翰大衛華盛頓主演

根據DEADLINE的報導,演出《天能》男主角的約翰大衛華盛頓,將與《哥吉拉》《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導演 蓋瑞斯愛德華合作科幻新片《真愛》(暫譯:True Love);儘管這部電影並未透露故事劇情大綱,但根據可靠消息指出,這會是一部近未來的科幻電影,曾與蓋瑞斯愛德華合作過《俠盜一號》的聯合製作人 奇莉哈特也將參與本片製作。
.


07 羅伯派汀森、莉莉柯林斯、伊旺麥奎格等眾星發起公益勸募助印度抗疫

目前印度新冠肺炎疫情迎來第二波嚴重失控情勢,已有超過2000萬人確診、20萬人病逝;國際公益組織【GO Campaign】力邀新蝙蝠俠 羅伯派汀森、莉莉柯林斯、伊旺麥奎格向全球喊話,呼籲大家踴躍捐款幫助印度度過疫情難關。這也是新冠肺炎爆發第二波疫情後,首度出現國際群星聯合勸募的公益活動,希望在兩週內募得至少25萬美金。
.


08 華納影業高層大地震前兆?董事長托比艾莫瑞奇年底恐跳槽Netflix?

華納影業近期風波不斷,從院線串流同步發行引發影人出走潮,DC方面又有雷費雪對《正義聯盟》前導演喬斯溫登的種族歧視指控,THR上週更有報導指出,華納董事長托比艾默瑞奇可能將在今年12月離開華納影業,甚至可能跳槽Netflix。此項人事變動勢必影響華納影業內部的管理結構,好萊塢龍頭片商的動態也值得未來關注。
.
.
.

不知道看到這些影視新聞,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XXY、Jericho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Screen Fandom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一〇八課綱普通高中國文教科書的旅行書寫研究:以龍騰、翰林、三民版為例

為了解決翰林 文字編輯的問題,作者謝青穎 這樣論述:

教科書是將課綱轉化成具體內容的載體,並且帶有主流教育思想,更是形塑出一國人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管道。在一〇八課綱實施之後,高中教科書有很大的轉變,本論文運用文獻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以龍騰、翰林、三民三家版本的國文教科書為研究範圍。 研究結果發現從一〇一課綱到一〇八課綱,教科書中的「旅行書寫」在課本中的占比明顯上升,選文也有大幅度的改變,不僅新增許多新的作者以及文本,並且更呈現出在地化與國際化兩種特色。筆者分析旅行書寫的選文與一〇八課綱核心素養發現與「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有密切的關聯;而在與十九項教育議題方面則與「戶外教育」和「環境教育」議題的連結性最強。 教科書中的旅行書寫選文在文體上呈現多

樣性:除了古典跟現代的傳統遊記以外,還包含了賦、記、小品文、隨筆札記、演講稿、書信、文化散文、人物傳記、科普文章等類別;而在主題方面筆者則歸納出三項子題:認識自我、社會觀察、自然關懷。

向前走,別回頭:陸幸生報告文學選

為了解決翰林 文字編輯的問題,作者陸幸生 這樣論述:

我相信,遲到者能夠衍化成獨到者。 頻繁的搶點飛行,我「把飛機坐成了大巴」。 再用嚴格的標準訓練自己,讓手中握有一支聽話的筆。   本書收集的文本,均為作者三十多年記者工作中,對重大事件及相關人物的採訪實錄。從身處大變革時代的資深新聞記者角度出發,站在現實觀察者和親歷者的地位,深入、客觀、平穩地記錄了約三十餘年來,在大陸或與之相應地區發生著的巨大社會形態變革,勾勒傑出時政人物、文化著名人士、經濟領域等重大事件的因果始末,同時真實描繪了平民百姓在社會變遷年代裹挾中的日常生態。   所有文本都由寫作者與被採訪者本人,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事實清楚,過程詳盡;都經過了受訪者本人,以及相關審核,均

為公開發表物;有些被紙質媒體或網路予以了廣泛轉載。 本書特色   一、讀萬卷書積累豐厚的知識底蘊,行萬里路拓展視野思維,積累出一位記者追求真相的使命成果。   二、本書蒐集了作者三十多年的記者生涯中,對中國大陸重大事件及相關人物的採訪實錄。 作者簡介 陸幸生   上海育才中學66屆初中生,1968年9月至1977年,北大荒北興農場務農。農工,拖拉機手,司務長,團機關後勤處物資股助理員。   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黑龍江大學中文系。四年本科畢業,1982年回上海工作,任上海青年報新聞部副主任,記者,上海作家協會萌芽雜誌編輯部主任兼詩歌散文組組長,1989年調入文匯報社,主任記者,

任《獨家採訪》專刊主編。組建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任新民週刊特稿部主任,高級記者。   1988年12月,刊發於上海收穫雜誌的《天下第一難》,獲中國潮優秀報告文學創作獎;1992年5月因責編〈鯤鵬展翅〉、(刊於萌芽雜誌)、〈永遠是黎明〉(刊於文匯報),同時獲得兩個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編輯獎。個人於2006年獲第6屆上海長江韜奮獎。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第8、9屆理事,任兩屆散文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著有報告文學、散文300餘萬字,出版有《穿越滄桑》、《世界是圓的——上海汽車工業30年》、《快速路網》等著作。 推薦序/劉湘 自序 輯一  青春回憶:自此光

陰歸己有 高考是長夜後的燭光 畢業 走出光環 我們是很優秀的——紀念我們4 0歲和返滬1 0周年 星光,今夜依然 異國血未冷──休士頓知青的故事 「世貿」遭襲時,我在白宮前 七天七夜,從紐約回到中國 站在同一塊基石上的感念 只有一個翅膀的飛翔 輯二  台榭人生:蒼山負雪,浮生未歇 人生的舞臺 化劍為犁,草原作證——中國退役原子城採訪記 採訪天安門 歷史不再是「孤證」 走近巴金 1976年.保健醫生.中南海游泳池 重訪海南島汽車事件——雷宇採訪記 探訪深圳二奶村 暗訪廬山別墅 在尊嚴和酸楚之間——宗福先採訪記 落日之墓 袁庚:往前走 別回頭 重走胡志明小道 馬思聰去國返鄉路 瞬間芳華今猶在--

訪言慧珠之子言清卿 輯三   故國周遭:三百年間同曉夢 大陸第一站 義薄雲天  著眼未來 金門廈門門對門  何時過來串串門——廈門灣掃雷紀實 尋找父親 陳潔如魂歸故土 半個世紀後的歸來 自序 感謝緣分,感謝遊走   (一)   2010年末,我關閉了博客。約是十年前了,我給博客起名:相送柴門。「桃李競華開又落」,「自掩柴扉咬菜根」(元‧呂思誠《無題》),人在職場,心向八荒,提前「相送」後的「自掩」意思,已是相當明顯的。關閉博客,以示與自己三十餘年的記者「錄播」生涯告別。猶如一個演員,大紅過的,小紅過的,沒紅過的,都會有個封箱的日子,從此不再打開。   未料想,第二年到台灣旅遊,高雄

港的早晨,正望著那棵銀光粼粼的金屬大樹出神,接到原黑龍江兵團的滬籍「知青」劉國強手機短信,特告:「荒友」子蘊─戶口姓名為劉湘─出書,代我要了一本,書不是白給的,約寫書評。   這位劉湘是京城貝滿才女,當年身在「上層建築」,是農場政治處報導組的大筆桿子。我只是個跑基層連隊的物資助理員,在那時的「政治概念」裡,農場報導組與「市委寫作組」級別相同,是翰林院,是御書房,是殿前跨刀行走,是兩報一刊社論。北國寒徹,塵世雲彌,三十多年過去,驀然間劉湘大作問世,真是應了「機遇從來只青睞有準備的人」這句話。   回上海,讀子蘊書。在作者轟轟隆隆又清清淒淒的傾述裡,當年的她「不回家,不回城,獨一人,向荒原,迷

濛的路上,蒼穹呼嚎」,以決絕的勇敢去尋找自己的「未來」。對「知青運動」,子蘊的「不歌唱」,與我的「絕不歌頌」,站在了同一塊歲月的基石上。我寫完讀後感,用郵件發給劉國強,他在「阿劉」博客上刊出。子蘊的感謝,也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博客的留言欄裡。   我在「子蘊文本讀後感」的第一段裡,這樣寫道:大陸書稿出版在台灣,大陸人行走在台灣,途中,被約寫「大陸人台灣版著作」的讀後感,這是屬於海峽兩岸今天的巧合。昨天,前天,都不可能;「背景的天幕已經更迭」。這樣的開場白,有點高飄的時政味道,而心中更想表達的,是我對朋友的和一己的那份滄桑,紮紮實實的飲泣和並不高亢的慶幸。   網路世界,萬里咫尺,友人間有個「感

」,道個「謝」,還要勞駕仲介(當然是免費的)傳來遞去,讓「瞬間,我們就老了,我們老了,但並不麻木」的我,面子上實在OUT了,於是再開博客,重登江湖,把讀後感登上自家「版面」。老朋友紛紛蒞臨指導,我才明白,原來「黑幫」們在高科技領域的熱鬧,早已不是一天兩天了。一個個認識的人兒,都起了網名,貌似潛水,弄得像從事地下工作的。這般的假面舞會,誰蒙得了誰啊。   滬上柴門和京城子蘊的聯繫,就這麼結束失聯,連結上了。   一個後來接著一個後來,劉湘的書很快再版,我的讀後感榮幸地成了再版序。再隨後,呼朋喚友,京滬重逢。兩年中,子蘊多次提議:你應把自己多年的文字編輯成冊,再出本書。年初一日,她與台灣出版界

朋友在京聚會,從席上打來電話,直接請秀威的朋友與我通話。我明白,微醺的語言是發燙的,更是真摯的,撿拾昨天,打理成輯,裝訂成冊,這事情要做起來了。   今年六月,西藏歸來,用一個多月時間,從移動硬碟深處和報刊泛黃的版面上,搜尋曾經的署名文字;手頭實在找不著的,就到市級圖書館去,向陌生人付費申請,「打撈」自己。郵件來往,秀威老總和同行言簡意賅,動作專業而迅捷,透出我非常熟稔的業內氣息。   我請劉湘寫序,理由充分:她既認得昨天的我,也認識今天的我;當年知青,當下的「檻外人」,早沒有業內業外的界限;三十餘年的相隔,生疏孕育了一份新鮮,重逢會發酵一份對比,推薦人作序,「這活就你來幹了」,且「不許推

脫」。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也得有幾個喝酒的朋友。荒友阿劉連通京滬,約寫書評,後來成為《我的名字叫知青》的再版序,我的千字文由簡體變成了繁體字。京城劉湘手牽兩岸,讓我的20多萬字轉換為繁體字。短短而匆匆的三年,老友新朋愉快往來,這就是緣分了吧。   (二)   遙遠年代,我離開學校去東北兵團,給初中同學寫下留言:站在最前線。這是真話。其中一半的真,是我在「火紅」歷史中下定的決心。另一半的真,就是小小年紀的我,以為去到「最」什麼的地方,也就是與被審查中的父母距離最遠,肩負的家庭陰影也就會越輕。這般無邪,知青真是無知。   務農十年,高考恢復,當年政策限制,25歲以上的考生,只許報考文科

。27歲的我,就這樣踏進了大學中文系。畢業「鳥獸散」,彼此揮灑筆墨,我寫下的留言是:真實是很難寫出來的。十年曠野,四年宿舍,即將脫離「前線」再回家鄉,涉過冷酷冰封和逼仄喧囂,多多少少積澱起薄薄一層社會經驗的我,在心頭默念:直面巨變,我擁有審視的資格,囿於震盪,堅持自衛的警戒,對以後可能的「書寫」職業,樂觀些;但心頭更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慨歎。   從兩次留言可以看到:影響我,以及我們這一代人行動的根由,都是當時的「輿情」指向。把這兩句話連接起來,可謂一語成讖,描畫了我後三十年的軌跡:到「最前線」去,很難地採訪和記錄「真實」。   30歲出頭的「大齡青年」,我轉輾來到上海青年工作系統的一家

報社。人生誤差總是疊加的,大學教授說,中文系不培養作家,也培養不出作家,而當年大陸蓬發的政治反思,對翻天覆地大變遷的勾勒,「說真話」在贏得最高尊敬,這般的中國,在締造有史以來最多的作家和「寫字愛好者」。喜好文藝,成為當齡女性徵婚的必須條件。作家主旨是闡發內心感覺,記者任務則是記錄外部世界,前者唯恐不細膩,後者就怕太小氣。而我初到報社寫下的幾篇稿件,卻被「譽為」:這個大學生好像不大行。   我不會再回「前線」了:人們只有退至無可再退,歷史才會念起它的魔咒─這裡就是羅陀斯,這裡才有玫瑰花,你就在這裡起步,就在這裡起舞(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打量是互相的。   當年報社有

篇範文,稿件名曰《祖國,您的兒女回來了》,報導一對從事科技研究的夫婦,從境外回內地「報效改革」,讀者效應轟動。相隔年餘,我想再去探看他們的現狀,來到上海科學院所屬研究所,卻被告知,這對夫婦又回去了。   他們回去的原因簡單,內地行政程序繁瑣,級級請示,層層彙報,科技研究和「口腔運動」格格不入,實在「難以適應」,故而「又回去了」。為鄉情計,為成就感,也為謀生故,憑一技之長來往於世界,這是個成年人的當然課題。「回來」一文,為解脫劫難的大陸做了注釋,很自然,因陌生和差異的離去,實際也同樣自然。媒介的標籤文字,地球村裡俯拾皆是,另具隻眼的報導,應該自然且漂亮地擲下一文:理解離去,並對自家土地上的落後

和不足給予檢視。回報社探討,為什麼「您的兒女又回去了」,無人呼應。當年思維的單向慣性,回來是愛,回去就是「不愛」;作為萬物生靈之首的一個人,其形象似乎只能類同月球,永恆的非正即反,黑白分明。   幾十年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文學家以及普羅大眾,無數次地往返於中國大陸,回頭看當初,那是我們多麼幼稚的重生童年。   一艘名字叫「神州號」的貨輪在港口泊位維修,因底艙電焊不慎起火,一名青工墜亡。媒體記者蜂擁而至,我連夜趕工,撰寫了四千餘字的稿件,卻被說為「分量不夠」。當班編輯將我的小標題刪去,改成「我們來了,我們來了」,說:這樣改動文章氣勢就出來了。清樣即被取走,報紙付印。   這至少是歪曲。也

許,在撲滅火災的現場,會有人呼喚「我們來了」,跌跌撞撞的口吻源於驚慌,也含有救人的勇氣;而我採訪中聽到的,是救援人們在煙霧中的大喊:有人嗎?!人是都懼怕災難的,人是會互相拯救的,可為什麼要無中生有地將災難「昇華」為一幕豪邁的風景?   第二天翻讀各家報紙,另一報社的報導標題是「神州輪大火燒出神州精神」。初來咋到,人微言輕的我,在心裡說:人命關天,全世界有哪家企業願意用火災來培育職工「精神」的?用一個年輕生命的消亡製造光環,讓企業運行的管理缺憾在光環中淡出,甚至故意省略,媒介的職業規則又在哪裡?   世情蕪雜,業態搖曳,保持理性,我對紙面的一切「確定」持不確定態度,就是這樣開始的。   對

真實的頑強尋找,即使是對殘缺的局部真實的尋找,也在同時開始了。   (三)   三十多年特稿記者的生涯,我不承擔專門條線的任務,沒有單位「線人」(即基層報導通訊員)的提前告知,也少有被優先發送到郵箱的相關資料。除卻布置的任務,我依靠的,是每日報紙和電視播發的漫天資訊,在閱讀中大海撈針,捕捉「我有興趣」的「隻紙片語」。上帝關上一扇門,同時也打開了另外一扇窗,對報導範疇,我沒有條條限制,也沒有塊塊桎梏,處在大轉型時期的中國大陸,天地翻覆,既雲蒸霞蔚,更雨驟風狂,任何引動我注視的人事冰點、熱點、焦點,都是我的「落腳點」。   還有,「功夫在詩外」,對社會著作的超量閱讀,是我挖掘和修煉業務能力的

重要路徑。隨著資質遞增,逐步積累的朋友網路,是提供各類通報的人脈資源。   我相信,遲到者能夠衍化成獨到者。   頻繁的搶點飛行,我「把飛機坐成了大巴」。   再用嚴格的標準訓練自己,讓手中握有一支聽話的筆。   報紙版面是千金之地,性格「吝嗇」,千字文往往已是「大作」。所處年代,慶賀重生是天然的,詛咒劫難也是必定的。沒有人說要選擇性遺忘,但報導必定經歷嚴格地篩查,文字審慎,乃至「統一」。報導的標題常常是結論式的,文中簡述前因後果,而過程和細節,在字數的限制下一掠而過。如是報導帶來的另一個陋習是,簡略成為表面化的當然理由。   上世紀80年代大陸的報告文學,一隻腳站在言之有物的新聞界

裡,一隻腳站在有感而發的文學圈內,身兼兩職的社會效應,就是這樣起始和被成就了的。我這個「記者兼作家」形而下的記錄曲線,與所處時代形而上的求索曲線,很多處是疊合的。 我關注一個人的命運轉折,我關心某件事的成敗緣由。轉折,就是揚棄;緣由,就是辨析。當針砭的,針砭,該讚美的,讚美。人性幽深的,探究幽深,前途明亮的,奉獻歌唱。   2007年盛夏,我讀到版面縫隙裡一條不到百字的文藝消息,按照慣例,廣東在年末舉辦國家級音樂金鐘獎頒獎儀式,「屆時將舉行馬思聰先生骨灰安葬儀式」。馬思聰先生當年「外逃去國」,被定性為「國字第一號叛國案」,他遺骨的今日歸來,此中「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灰」(唐‧杜甫《鄭駙馬池台

喜遇鄭廣文同飲》)的萬千曲折,是大陸近四十年世事的風雲縮影。我即刻飛赴廣州,找到已經躺臥在病榻上的機構辦事人員,追根尋源,寫成近一萬字的報告文學《馬思聰去國返鄉記》,公開刊發。   那時,距離退休還有近三年時間,我卻有了一種身心「放空」的感覺。快三十年了,我經歷著:從京城到邊陲,從戰場到特區,從衙門到陋室;我觀察著:從高官到平民,從前輩到後生,從「鬼」到人或從人到「鬼」,諸多世相,當下即成歷史,歷史卻從未隱身。也許是「國字第一號」的繩索,被我悉悉索索地解開,「一」的前面,真的就是零了。   在其後與職場「若即若離」的年頭裡,我邁入陌生的經濟領域。我知道,經濟是基礎,是一切社會情狀如此而非彼

的最終源頭,但對於「眼看著起高樓」的內裡情景,卻始終隔膜。應朋友邀,到滬上製造的第一支柱企業上海汽車集團公司採訪,為期16個月,從政府現職高階官員的訪談,到高幹病房談判元老的叩問,從董事長數次,每次長達七個小時的錄音交流,到每一任總經理的悉心述說,更有基層技術工人的聚會回憶;我見到了批准中德合資的原始電話記錄文本,做出這個批准的人,是鄧小平;我粗略地理解了資本和股比,懂得了溢價和雙贏,體惜到「壯士斷腕」的悲涼,也明白市場與技術的交換,是大陸與國際接軌的途中,一場必須平衡的經濟戰爭。   2009年,二十多萬字,嵌有一百多幅照片的《世界是圓的─上海汽車工業三十年》出版,被作為當年中秋節上汽集團

全球合作夥伴盛大例會的唯一禮品。我把這本書,看作在職生涯的完滿句號。管中窺豹,國計民生、經濟建設、開放運行,我從中文系的「人文」終點,反向走過社會生活物質運行的全過程,抵達「資本」的起點,我覺得,雙腳落地了。   (四)   教科書的立論,記者是個去魅的職業,筆墨客觀,確保真實。從我理解的「說文解字」講,記者乃「言己者」,在劫難泥濘中重複了十年翻滾運動,感觸頗多的我輩,進入到享有話語權的業界,不自言自語幾句,是不可能的。   讀回憶沈從文的文章,深有感觸:沈老購置舊式家具,多從「地攤」上購得,「別人求新,求完整,沈則注重式樣、花紋,至於有無磕碰反倒不大注意─他追求的,僅僅是審美價值和歷史

價值」。記者筆下新聞,哪怕是前一分鐘發生的,實質都已是「損耗」過的舊聞,堅持追尋和複述,就為展示它的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身在職場,我能做的是:探索局部,接受殘缺;這世界沒有哪個人能夠觸摸到世相的全部,更何況我又遲到了十年。   從業越久,心中越明:個人太渺小了,腳頭快,筆頭勤,所涉領域也只能是滄海一粟罷了。勝不矜,敗不爭:天下風雲一報人,是業界理想;沉重的翅膀,是現實。   宋人張元幹曰:天意從來高難問,近人魯迅說:文章得失不由天;先人就「天」博弈,後輩立地惝恍。既然享有這片段的生命,那記者就是旅人,採訪就是邂逅,懂得源於慈悲,心證無須太多。感謝緣分,感謝遊走,不回頭。 2014年9

月19日於滬上 採訪天安門天安門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說,我們有很嚴格的採訪紀律北方褐黃的土地沐浴在陽光裡,與起飛時刻籠罩在濛濛細雨中的江南田野,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1997年12月29日下午,出得首都機場,上了計程車,我對司機說:去天安門。採訪天安門,是我許久的願望。我翻閱了1988年1月2日的各大報紙,都在第一版顯著位置,登載了天安門城樓元旦那天向著普通公眾開放、遊覽的消息,還刊登了國內群眾以及外國朋友登上天安門「第一人」的大幅照片。我將採訪時間定在了1997年年末,也就是天安門城樓開放十周年紀念日。計程車司機問我:到天安門「哪裡?」我回答:到「管理部門」。天安門城樓前及西端很長的地段內不能

停車。司機告訴我,繞道走護城河那邊,可以直接送到故宮的午門前面。車子從天安門城樓前經過的時候,我抬頭望去,城樓上燈火通明,有參觀的人影為閃動。這時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我來到城樓西側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辦公室北面牆上,貼著巨大的天安門地區俯瞰照片。一位女工作人員正向各有關處室打電話,通知明天天晨8點半處長開會,「討論明年元旦廣場升旗的事情」。辦公室負責同志藺炳奎接待了我。我向他表明採訪動機與大致想法。他說:我們有很嚴格的採訪紀律,必須請示有關領導。我懇切地對他說,我剛下飛機,就立即趕到這裡,就為今天能夠聯絡上,明天正式開始採訪;並請他現在就給聯繫。他考慮後說道:你等著

。他進了裡屋。一會兒,他出來對我說:聯繫過了,同意你進行採訪的要求;你到對面的城樓管理處去,具體要求跟他們說。對面,就是城樓東側。待到我與城樓處將採訪的有關事宜聯繫妥當,已經是暮色朦朧,過了下班的時間。我與他們握別,感謝城樓處的大力幫助;被指定明天具體接待我上天安門城樓的工作人員林維加說道:要經過「請示同意」,那是因為「天安門前無小事」。出得天安門,正逢廣場上進行降旗儀式。我站在金水橋上,看著一列雄壯的隊伍向著天安門整步走來,廣場上和金水橋邊人頭攢動,四處頻頻亮起相機的閃光燈。我身邊年輕的警衛戰士,著綠色呢子上衣,立正姿勢,神情莊嚴。

中年級國語教科書說明文提問分析及設計歷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翰林 文字編輯的問題,作者鄭淑玫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以中年級國語教科書說明文提問內容為研究主題,採文件分析與訪談等研究方法,探討三項研究目的:分別探究康軒版、翰林版說明文提問設計之分析結果、說明文提問設計之編寫依據與理念,以及說明文提問設計之歷程階段與特色。文件分析的對象為康軒、翰林二版本104學年度中年級國語教科書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提問內容,包含教師手冊、習作及課本(康軒四上)共計17冊,進行教科書提問設計之研究。在訪談部分,共訪談6位提問設計者、2位文字編輯者。藉由上述內容,獲得研究結論如下:康軒、翰林二版本閱讀理解歷程之綜合探討:總提問次數翰林版多於康軒版,整體提問類型皆以「直接推論」為最多二版本提問比率皆符合PIRL

S閱讀理解歷程提問類型分布之比率,二版本提問設計皆能符合文本閱讀理解命題概念。康軒版提問設計特色:PIRLS四層次提問題目平均分配,文本編寫者與提問設計者同一人,提問內容易於修改。翰林版提問設計特色:「閱讀樂園」因應學生程度,提供三種提問方案。文本編寫者與提問設計者不同人,提問內容討論後修改。 各版本說明文的提問設計,主要是依據民國九十七年教育部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結合PIRLS國際閱讀素養評量及參酌課文本位的提問設計原則編撰而成。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注意兒童心理與認知發展階段,確認學生先備經驗、提升學習興趣及照顧學習差異,進而希望能提高說明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成效

。 說明文提問內容之設計,有其階段與特色。規劃期首要是確定編輯團隊,接著召開教科書編寫會議,凝聚編輯方向、課程架構。接著選擇期說明文提問設計前應進行文本分析,明白文本主旨,更要兼顧PIRLS閱讀理解四層次、結合能力指標、閱讀理解策略,並注意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最後的決定期,審查委員的想法意見、出版社的市場考量及現場教師的教學需求,往往會是關鍵性的決定因素。 最後,針對教科書提問設計者、教學者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關鍵字:國語、教科書、閱讀理解、PIRLS、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