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上火車規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腳踏車上火車規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瑞典)弗雷德克里·巴克曼寫的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 和小路幸也的 青春列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單車與大眾運輸的混搭指南也說明:但不只是自駕車,公車、火車、捷運、飛機、也是可以與單車混搭旅行的喔!但這樣的混搭旅行該注意甚麼呢?相關法規又是怎麼規範的呢? 自用車/計程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四川文藝出版社 和楓書坊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慶仁所指導 吳欣怡的 臺灣成年視障者使用交通工具之調查研究 (2017),提出腳踏車上火車規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成年視障者、交通工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 姜渝生、石豐宇所指導 廖一上的 花東地區自行車觀光發展策略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自行車觀光、雙鐵政策、自行車巴士、花東地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腳踏車上火車規定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鐵腳踏車規定 - Astarre則補充:旅客可攜帶腳踏車搭乘高鐵,惟請依據隨身攜帶物品之規定(每件長度不得超過150公分, ... 自行車上臺鐵的規定– 請問各位大大現在臺灣鐵路讓腳踏車上火車的規定是什麼?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腳踏車上火車規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

為了解決腳踏車上火車規定的問題,作者(瑞典)弗雷德克里·巴克曼 這樣論述:

認識一下歐維,他59歲,脾氣古怪,嫌東嫌西,帶著堅不可摧的原則、每天恪守的常規以及隨時發飆的脾性在社區晃來晃去,背地裡被稱為“地獄來的惡鄰”。他每天一大早就四處巡視,搬動沒停進格線的腳踏車,檢查垃圾是否按規定分類,抱怨誰家的草坪還不修剪,詛咒那只掉了毛的流浪貓。沒完沒了。他想自殺。直到一個十一月的早晨,當一對話癆夫婦和他們的兩個話癆女兒搬到隔壁,不小心撞壞了他的郵筒。  

臺灣成年視障者使用交通工具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腳踏車上火車規定的問題,作者吳欣怡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成年視障者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形、不同背景變項視障者使用交通工具的差異,以及對於使用交通工具的問題。以自編「成年視障者使用交通工具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181位成年視障者在進行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次數百分比、卡方分配、t考驗、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處理,得到下列重要結果:一、臺灣成年視障者在交通工具之使用情形(一)大眾運輸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二)使用交通工具最大的考量為接駁的方便性(三)家人對於視障者獨自使用交通工具的態度為非常支持(四)家人最贊成視障者獨自使用的交通工具為大眾交通工具(五) 對於使用交通工具感到挫折二、成年視障者背景變項在使用交通工具的差異比較(

一) 年齡對於使用交通方式的差異1. 大眾運輸工具為不同年齡變項中,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18至40歲之視障者 上班時最少人選擇叫車和親友接送,41歲以上之視障者叫車上班的比例較 18至40歲之視障者高。2. 上班為外出的目的時選擇交通工具之考量,18至40歲視障者較不將省時納入 選擇交通工具考量因素。3. 上班以外的目的外出時,41至64歲填答者除了大眾運輸之外,叫車為最多人 使用;但18至40歲視障者最少人選擇叫車的方式外出。4. 41歲至64歲視障者得到家人的支持程度高於18至40歲視障者。5. 在獨自搭乘火車、捷運、高鐵等三項交通工具時,18歲至40歲視障者受到家

人的支持度高於41歲至64歲視障者。6. 41至64歲的視障者在使用交通工具感受到的挫折程度高於18至40歲視障者。(二)性別對於使用交通方式的差異 在獨自搭火車方面,女性受到家人的支持度高於男性。(三)居住地對於使用交通方式的差異1.居住地區: (1) 在外出上班方面,北部地區最少人選擇自行使用汽機車、腳踏車或步行 的方式上班,中部和南部地區則最少人選擇叫車的方式上班。 (2)在上班以外的目的外出時,北部和南部地區最少人選擇自行使用汽機車、 腳踏車或步行,中部地區則是最少人選擇叫車。 (3) 北部地區視障者獨自使用交通工具外出,得到的支持比中部區域要高。

(4) 北部地區視障者者家人最不贊成獨自搭火車、高鐵、親友接送。2.居住環境: (1) 外出上班除了大眾運輸之外,居住在都市的成年視障者使用叫車的方式上 班較居住在鄉村的視障者多。 (2) 上班選擇交通工具的考量因素方面,居住在鄉下的視障者較都市視障者更 在意省時。 (3) 在上班以外的目的外出,居住鄉村的視障者無人選擇叫車的方式,與居住 在都市的填答者不同。 (4) 在上班以外的目的外出,居住在鄉村的視障者較居住在都市者更考量停車 方便。 (5) 在獨自使用交通工具外出方面,住在都市地區的視障者受到家人支持度高 於鄉村地區。 (6) 住在鄉村之視障者

,家人較能贊成其獨自搭乘火車,住在都市者,家人 較贊成其獨自搭乘捷運,但較不贊成請親友接送。(四)每月收入對於使用交通方式的差異1. 外出上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月收入在35000元新台幣以下視障者,最 少自行使用汽機車、腳踏車或步行;沒有收入或是月收入在35001元至50000 元者最少請親友接送;月收入在50000元以上則最少請親友接送和叫車。2. 每月收入在外出上班以外的目的外出,沒有收入視障者無人選擇叫車。3. 上班以外的目的外出,使用交通工具的考量方面,收入達50000元以上最重 視交通工具的機動性;收入超過35000者最重視接駁的方便性。4. 沒有收入和收

入在20000元以下的填答者在獨自使用交通工具外出,得到家 人的支持度都低於收入介於35001至50000元之填答者5. 收入在35001至50000者家人最不贊同獨自搭火車;收入越高者,在獨自搭 建運上方面,越能得到家人支持;親友接送方面,收入在35000元以下的成 年視障者,家人最能贊成讓親友接送。(五)視障程度對於使用交通方式的差異1. 低視力者最少人使用叫車的方式去上班,而盲最少人選擇自己使用汽機車、 腳踏車或步行。2. 盲較低視力更重視上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否接駁方便。3. 在獨自搭乘公車、火車方面,成年低視力者得到家人的支持度高於成年盲人; 但在搭乘復

康巴士方面,盲人得到家人的贊同度較低視力者高。4. 盲在使用交通工具上所感受到的挫折度較低視力高(六)視障發生年齡對於使用交通方式的差異1. 外出目的無論是否為上班,先天視障者較後天視障者更考量交通工具是否便 宜。2. 在獨自搭乘火車、高鐵、請親友接送方面,先天視障者者得到家人的支持度 高於後天視障者。3. 後天視障者使用交通工具的挫折度較先天視障者高。(七) 定向行動受訓經驗對於使用交通方式的差異1. 受過定向行動訓練者外出上班最少人自行使用汽機車、腳踏車或步行,沒受 過定向行動訓練者則是最少人選擇叫車。2. 受過定向行動訓練者,在外出上班時較不考量交通工具的機動性,但卻較

未 受過定向行動訓練者更在意是否接駁方便。3. 未受過定向行動訓練的成年視障者,其家人較不贊成獨自搭乘復康巴士;而 受過定向行動訓練的成年視障者,其家人則較不贊成騎腳踏車和騎機車。4. 受過定向行動訓練者在使用交通工具的挫折度高於未受過訓練者。三、成年視障者對於使用各種交通工具的問題(一)公車:誤點、班次不夠密集、語音播報不清楚、找不到座位、耗時。(二)火車:誤點、班次不夠密集、語音播報不清楚、找不到座位、耗時。(三)高鐵:費用太高。(四)計程車:費用太高、招呼不便、擔心受騙。(五)復康巴士:預約困難。最後,依據結果,對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青春列車

為了解決腳踏車上火車規定的問題,作者小路幸也 這樣論述:

  獻給最後一個夏日.北海道微碳酸系青春物語   「即使以後大家各奔東西,只要妳一直珍惜妳所愛的人就好。」      【這是我們相聚的最後一個夏季】   儘管在「出發」前夕滿懷不安、期待,卻閃耀著光芒,   列車的軌道,會將我們帶向更遠、更廣的地方,   而我,因為有你們,才有勇氣走向未來。      北海道的偏鄉,只有單節車廂的電車沿著海岸緩緩行駛著……   17歲的小遙,和友誼深厚的好美、步美,在乘車通勤的途中,   發現了一頂臨海搭建的紅色帳篷。   帳篷的主人,是從東京前來,如謎一般的俊秀男生。      他們以各自的觀點,敘述共同度過的最後一個暑假。   隨著視點的轉換,每個人的成長

故事徐徐鋪展,   深藏於心的秘密,也如微碳酸般,緩緩地擴散開來。   每個角色都在彼此身上,感受到無形而珍貴的羈絆。      列車的軌道朝未知一路蜿蜒,   帶領著他們,走向更寬闊的世界…… 名人推薦      「我很佩服一些日本作家,他們就是有辦法將一些平淡無奇的故事講得字句入心,好像一碗看似清淡的昆布湯,清澈透底狀若開水,但喝起來卻回甘不已……無味與回甘之間的寫作技巧與鋪陳拿捏,正是一個作者的功力之所在。」_作家黃國華 作者簡介     小路幸也   一九六一年生於北海道旭川市。曾在廣告公司工作,而後專事寫作。二〇〇二年以《望著天空哼著古老的歌》獲得第29回的「梅菲斯特獎」(

日本娛樂、神幻小說新人獎),以作家身分出道。   小路幸也擅寫青少年間友誼、冒險、戀愛交錯的青春之歌,文風纖細柔美。代表作《東京下町古書店 VOL.1 搖滾愛書魂》曾獲入選「二○○六年上半年度書雜誌BEST4」,深獲讀者以及書店店員喜愛,日本熱銷100萬冊,並於2013年改拍為日劇上映。   迄今的主要著作有《東京下町古書店》系列叢書(野人出版),《Coffee blues:弓島咖啡事件簿》(台灣東販出版)、《東京公園》(文經社出版),《高遠的天空唱著的歌》、《Q.O.L.》、《我們的聲音寄向他處》《HEARTBEAT》、《家鄉》(以上皆為暫譯)等。 繪者簡介 蚩尤   一九八三年出

生於台北,長期在插畫上耕耘,希望透過創作表述想說的故事,代表作品有《制服至上-臺灣女高中生制服選1》、《制服至上-臺灣女高中生制服選2》、《最強天后》。 譯者簡介 林馡如   現為專職譯者。在文字迷宮中千錘百鍊,引領書的靈魂找到出口。譯有《文•堺雅人》、《蓮花莊》、《不工作之蓮花莊物語》等書。 .從紅色帳篷處傳來了薩克斯風的聲音     山田遙 .一個人在異鄉                         宮谷光太郎 .從東京來的男生                       野島紗繪 .從東京吹來的風                       酒井良夫 .白色

T恤與花                          山田遙 .住在異鄉的姐姐                       宮谷光太郎     .從東京搬來的女人                     野島紗繪 .回東京的朋友                         酒井良夫 .白色襯衫與蒸汽火車                   山田遙     .那一天的蒸汽火車                     宮谷光太郎   .解說      搭著通學電車,到遙遠的地方          淺野智哉 專文推薦        搭著通學電車,到遙遠的地方      高中時代我都是騎

自行車上下學,所以很羨慕搭電車通學的朋友。      我就讀的高中位於兵庫縣山上,全校大約有三成的學生搭電車上學。由於在鄉下地方,站與站之間的距離很長,搭三、四站到校就要花一小時左右。      上坡的區段有綿長的隧道,隧道兩側的風景全然不同。只有四節車廂的列車經過溪谷上方的鐵橋,進入幽暗的隧道。出了隧道,群山的輪廓十分清晰,望眼放去是母校的全景,以及遍地翠綠的田園景色。      對於平常搭電車通學的人而言,那風景不足以為奇。然而,在我們這些騎自行車上學的人眼中,他們每天早上越過溪谷與田園到校,就像是享受著奢侈的小旅行。      雖然有人認為,騎自行車上學也能感受旅行的氣氛,但其實不然。回

憶過往,簡直是艱苦的修行。      騎著學校的指定款自行車,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的路線或與朋友並騎,就會被體育老師訓斥,因此,放學後和女生邊聊天邊騎車回家,對我來說,如夢一般。不過,若有女生願意陪我一起回家,根本是天方夜譚。      另外,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必須戴安全帽。為了受女生青睞,我冒著違規挨罵的危險不戴安全帽,而不想讓精心打理的髮型毀於一旦。      三年來,默默看著灰色的馬路,踏著腳蹬的回憶,就像被鬼附身的陰影一樣揮之不去,甚至以為自己念的是培育自由車選手的學校呢。      反觀搭電車最棒了。上下學途中與朋友在車上聊天,坐四人座的人互相分享甜點,或有人模仿老師,逗得大家開懷大笑。

剛交往的情侶檔扭扭捏捏的,邊眺望著被夕陽染紅的溪谷,邊眉來眼去,輕聲細語:「好美呀」、「對啊」。      總覺得那裡是天國、桃花源,而我們卻逃不了被體罰的命運。      明明讀同一所高中,有「通學差距」是怎麼一回事。雖然我不曉得是否有「通學差距」這用詞,但即使到現在,我還是無法忍受當時不合理的待遇,所以請恕我用此說法。      對騎自行車上下學的我而言,搭電車通學的朋友身上散發著青春的閃耀,他們是通學差距社會的勝利組。光是回想這段往事,就覺得分外眼紅。      我的前言有點長,《青春列車》是一部讓我看了,會更加擔心我的家人是否有煩惱的小說。      這個故事是以小路幸也的高中時代,一

九七O年代後半為舞台的小說,不過卻沒有顯著的懷舊氛圍。雖然當時沒有智慧型手機或SNS,但描繪這群高中生溫暖友情的情節,在現今看來也毫不唐突。整個故事充滿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暖意,令人既懷念又覺得新鮮。      《青春列車》的主角是四位高中生,分別是成績優異的學生會會長,個性驕傲,素有「國王」之稱的良夫、良夫的青梅竹馬,平易近人,天真爛漫,讀高二的小遙、乍看之下難以接近的冰山美人,實際上卻心地善良的管樂社社員的紗繪,以及從東京來到北海道搭帳篷度日的型男光太郎。他們以各自的觀點敘述這個共同度過的暑假,帶出了完整的故事。      全篇的主軸是尋找光太郎的姐姐。孩提時代與光太郎一起度過兩年的時光,大他

八歲沒有血緣關係的姐姐,似乎住在良夫等人的小鎮上,而僅有的線索是,她長得像女演員須藤理彩。在因緣際會下,光太郎認識了這群同伴,大家一起加入尋找光太郎姐姐的行列。      這群鄉下高中生潔白無瑕的心,觸動了東京來訪者的心扉,令我印象深刻。光太郎說道:「酒井〈良夫〉、野島〈紗繪〉,還有小遙,一定都是好孩子。倒不是說品格端正,而是說他們有鄉下小孩的純樸。雖然我知道這是一種偏見,但我從三人身上感受到此氣息。還有他們會直率地看待一件事。還是說,北海道的居民都是如此?」這段敘述十分傳神,但我想現實中像這般純真的人並不多見。在尋找光太郎姐姐的過程中,每個人懷抱的複雜故事一一浮上檯面,而帶有陰影、真實的人生

百態也愈見立體。      良夫希望到東京念書是因為分離多時的生母在東京的緣故。小遙實際上是山田家的養女,她之所以個性親切、開朗,是出自於下意識去建立自己的容身之地。紗繪是女同性戀,她向小遙告白,坦承了暗戀近一年的事實。光太郎隱約知道姐姐離開家裡真正的理由,他煩惱著是否要求證。      他們的痛苦並不容易消弭。儘管對同伴開誠布公深藏的秘密,稍微減輕了心理負擔,但痛苦始終存在。      身懷痛苦的年輕人們,往遙遠的地方「出發」。      良夫等人經過數日的尋找,找到了在花店工作的光太郎姐姐夏實。她憑著一己的意志選擇了「出發」,並腳踏實地地走自己的路。      夏實的生存方式,讓他們察覺了

最重要的事。      無論是昔日往事,或是此時此刻,兩者都無法否定。深知自己生長的故鄉充滿美好的事物,與同伴一起重新認識這塊土地的好,並獲得勇氣,得以邁向更寬闊的世界。      《青春列車》是一個短暫的夏季故事,描述年輕人在展開新的旅程前明白,電車的軌道並非只侷限在學區內,而是聯繫到遠方的媒介。      雖然時光短暫,卻彌足珍貴。儘管在「出發」前夕滿懷不安、期待,但卻閃耀著光芒。      而在故事尾聲,小遙發表了對於人生,她所領悟到的事,正是成長的證明。洞悉人生的她與同伴,無論到了哪裡也沒問題。      目送決定未來出路的高中生,自己的心裡也滋長了往更遠的地方前行的念頭。這是一部精采

的青春小說,亦是成為大人的小路幸也自身體會了「出發」的意義,給予搭電車通學的莘莘學子的訊息。      姑且恕我一再重提,我真的很羨慕那些搭電車通學的人。      我覺得,長大了能邂逅像《青春列車》這般精采的小說,也算了卻當初「通學差距」的遺憾了。      下次搭電車返鄉時,也許我會對著在窗外田野小徑上戴安全帽,騎著自行車的高中生們露出一抹微笑吧。      淺野智哉 從紅色帳篷處傳來了薩克斯風的聲音  山田遙 在月台。 我與好美約在車站會合,因為遲遲不見她的人影,於是我越過車站來到月台,並塞了一顆FRISK喉糖在口中。清風徐徐,遠比在車站涼爽多了。我掏出手機,正要傳訊息時,就看到好美從

車站飛奔而來,向我揮手。 「小遙!」 我納悶她為什麼穿制服? 「早。」 「妳怎麼這麼晚才來!而且為什麼穿制服?」 「我的衣服沒乾。」好美連忙從袋子中拿出網球社的社團制服。 「笨蛋,妳該不會要拿出來晾吧?」 「沒錯。」 好美打開車窗,打算在到校前將衣物晾乾。 棒球社的人也常做這種事,只是時間不同而已。他們會在上完社團的返家電車上晾衣服,偶爾因為沾滿汗水的內衣散發出汗臭味,引起眾人不悅。 好像有學長任制服在窗外飄呀飄的,但我從沒親眼看過這情景。 「我要發訊息給步美,叫她拍下妳晾衣服的照片。」 「不要啦。對了,今天幾號?」 「八號。」 好美每天都在問:「今天幾號?」 她不是不聰明,只是少了一根筋。 

不過絕不會忘記假日,真不可思議。 「昨天是七夕祭啊。」 「對耶。」 「我們穿著浴衣,一起逛廟會呀。」 「啊,沒錯。」好美故意吐出舌頭,笑了。 好美很可愛,我覺得她就像松鼠一樣,而我是羊駝吧。 阿良說我像羊駝。我聽了一點也不開心。 雖然羊駝很可愛,但人若長得像羊駝,不是很可笑? 「好啦,發出訊息了。」好美說。 「再過十天,假期就結束了。」 「應該吧。」 暑假放到八月十八日。 「我們只去過海邊游泳一次。」 「對啊。」 小學時,我每天都與好美一起騎自行車到海邊游泳、嬉戲,反觀現在,過著社團活動滿檔的暑假。 「好熱。為什麼要上月台?」 「風吹過的時候很舒服呀。」 雖然艷陽高照、暑氣逼人,但心情愉悅,風

一吹,髮絲都飄了起來。我的頭髮太柔順,經不起風的吹拂。不過,這風讓人神清氣爽,而我環顧著月台。 好喜歡有海風吹拂的月台。 同校生各自站在自己喜歡的位置,聊天、戴耳機聽音樂、用腳打節拍、發呆、伸懶腰,或索性蹲著。 大家相約在月台集合,度過共同的時光,呼吸同樣的空氣,每個人都悠哉地享受當下。 我們的車站,總有海風吹拂。 只有單節車廂的電車沿海行駛著。 從車窗放眼望去,盡是一望無際的海。

花東地區自行車觀光發展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腳踏車上火車規定的問題,作者廖一上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花東地區為實證地區,先了解花東地區的運輸概況與自行車相關設施,如何有效結合各式運輸設施,讓自行車與各種運具能緊密結合,並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瞭解民眾對於自行車觀光的看法與態度,以及花東地區騎乘自行車與相關轉乘設施時的模擬情況時,遊客們會選擇去哪些景點,進而藉著這些數據做為規劃自行車觀光路線的基礎。 問卷結果顯示民眾對於台鐵提供的載運自行車服務其程序複雜、規定繁瑣,故使得民眾使用率偏低;若是提供可乘載自行車的巴士,遊客是否使用自行車巴士的主要考量因素第一為巴士班次的頻繁與否,第二考量的是收費是否合理,第三則為搭乘的時間長短。另外透過花東地區交通運輸狀況及相關數據為研究基礎,本研

究認為若施行自行車巴士應以台30線(玉長公路)作為優先規劃路線,以玉里車站為路線中心,透過路線連接玉里與豐濱,續以台11線可規劃為南向與北向之觀光路線。如此利用既有的路網結構,遂形成南環與北環的觀光路線發展,讓北花東以花蓮為中心、中花東玉里為次中心、南花東以臺東為中心,以自行車巴士作為花東地區觀光策略的方法之一,整合縱谷與海岸雙軸的觀光資源,朝向「三心二軸雙環」的空間發展模式。